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

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具有半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至关重要。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核质中,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

细菌的DNA呈环状,位于细菌细胞的核区。

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具有高度的复制和变异能力。

细菌的遗传物质对于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指细菌从单个细胞到形成成熟的细菌群体的过程。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在不同的阶段,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都有所不同。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二分裂是指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芽孢形成是指细菌在面对恶劣环境时,通过形成芽孢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芽孢是一种具有极强耐受性的细胞形态,可以在极端的条件下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细菌的繁殖方式对于细菌的生长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对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造成疾病的能力。

细菌的致病性是由细菌的生长、代谢和分泌产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细菌的产生毒素和细菌的组织侵袭来实现的。

细菌的毒素可以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内毒素是指细菌在死亡或分裂时释放出来的,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外毒素是指细菌通过分泌到宿主生物体中的毒素,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细菌的组织侵袭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外酶、内酶和毒素等方式,破坏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总论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

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

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

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

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间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素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重点考点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重点考点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考点重点总结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

土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入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生物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遵义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遵义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三 教学内容
(一)介绍实验室规则 (二)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基本形态: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创伤弧菌、淋球菌(玻片标本);特殊结构:肺 炎双球菌的荚膜;变形杆菌的鞭毛;破伤风杆菌的芽胞;炭疽杆菌的芽胞。 (三)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模拟标本制备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 (四)结核痰标本抗酸染色 (1 份/人)
3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 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2.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3.痰液抗酸染色(1 份/人) 4.观察细菌代谢产物(讲解) 5.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录像) 1.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1 份/组) 2.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1 份/桌) 3.细菌接种法(1 套/组) 4.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 5.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示教) 6.真菌检查法(示教) 7.性病防治(录像) 总则、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例分析
遵义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 机理、病原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 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Ⅱ 正文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检查法及代谢产物观察
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细菌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了解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同时树立无菌观 念。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油镜的使用及保护;细菌标本制备、革兰染色方法及抗酸染色法。 (二)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三)了解: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第三十章 第一、二节 原虫学概论与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三十章 第一、二节  原虫学概论与溶组织内阿米巴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保护水源、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
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 向病人介绍病情,使病人放松心情,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 •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每天排便情况和性状,严
密监测有无突然发生的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等 肠穿孔表现。 • 重症病人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脱水的征兆,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3.对症处理
单核包囊
双核包囊
四核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示意图
48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示意图
生活史要点
1.基本过程: 包囊—滋养体—包囊 2.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为人际传播型 3.感染方式: 经口 4.致病阶段: 滋养体 5.寄生部位: 结肠(回盲部和横结肠)
少数在乙状结肠
致病
(一)致病机制
• 与虫株毒力、寄生环境和宿主免疫状态等多因素有关。 •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表达3种致病因子:
第二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目录
• 形态 • 生活史 • 致病 • 实验诊断 • 流行与防治
•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1903),简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 巴痢疾,也可引起各种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
阿米巴病的全球分布(2004)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 • 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
(2)传播途径 • 经口传播。粪便污染水源,蝇及蟑螂可携带包囊。
(3)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同性恋者等。 77
3.防治
(1)控制传染源:治疗现症病人和带囊者。 • 治疗阿米巴病人:首选甲硝唑。 • 治疗带包囊者:巴龙霉素、喹碘方、二氯尼特。

病原生物学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

病原生物学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共生的寄生虫,如蠕 虫、原虫、节肢动物等。
两门学科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例如某些寄生虫病 和感染性疾病可能由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需要 两门学科的共同研究。
02
医学微生物学
跨国界的传染病传播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跨国传播,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疫苗研发与分发
针对新兴传染病,国际合作加速疫苗的研发和分发,提高全球疫苗 接种率。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加强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全球疾病 预防和控制能力。
THANK YOU
节肢动物学
节肢动物学概述
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和 蛛形纲动物。它们在人体 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蝇蛆病
由蝇类幼虫引起,主要 症状为皮肤红肿、疼痛
和瘙痒。
虱病
由虱类引起,主要症状 为皮肤瘙痒、红肿和疼
痛。
恙螨病
由恙螨幼虫引起,主要 症状为皮肤红肿、疼痛
和瘙痒。
04
病原生物学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诊断
病原生物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鉴定 和分类。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等 手段,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如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 以及细菌的结构特征,如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和 质粒等。
细菌的生理与生化
介绍细菌的代谢途径、能量产生方式、对环境的适 应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
细菌的致病性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题库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15 分)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操作:5.菌落:6.培养基:7.纯培养:8. 菌群失调:9. 感染:10. 侵袭力:11. 超敏反应:12. 凝集反应:13. 沉淀反应:14. 血清学反应:二、单项选择题1. 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 )A.复制B .出芽C .复制D .二分裂E .菌丝断裂2. 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为( )A.细菌B .支衣原C .病毒D .真菌E .放线菌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 .维生素B .类毒素C .抗生素D .抗毒素E .生态制剂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 .基本结构B .特殊结构C .侵袭力和毒素D .分解代谢产物E .侵人机体的途径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 .荚膜B .菌毛C .磷壁酸D .脂多糖E .异染颗粒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毒素 B .细菌素 C .热原质D.血浆凝固酶 E .透明质酸酶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 抗原B .肽聚糖C .抗原D.脂多糖E .荚膜多糖8.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脂蛋白B .脂多糖C .类脂质 D .核心多糖 E .特异性多糖9.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A.硫化氢 B .色素 C .细菌素D.维生素E.热原质10.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A .自养菌B .专性厌氧菌C .异养菌D .专性需氧菌E .微需氧菌11.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A .迟缓期B .稳定期C .衰退期D .对数增殖期E .A+C12.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基础题库答案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基础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1. 消毒: 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2.灭菌: 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3. 防腐: 是指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4. 无菌操作: 指防止微生物污染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

无菌指灭菌后的无活菌状态。

5. 菌落: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后, 在培养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称为菌落。

6.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7. 纯培养: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

8.菌群失调: 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 称为菌群失调。

9.感染: 指在一定条件下, 入侵的病原体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过程。

10.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 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1.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Ag刺激时, 出现生理功能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12.凝集反应: 颗粒性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团现象。

13.沉淀反应: 可溶性的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再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

14.血清学反应: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体外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免疫应答: 指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 B2. D3. E4. C5. E6. B7. 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D )8. 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C )9. 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A )10. 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C )11. 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D )12.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 )13.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不具有的成分是( C )。

14. 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C )15. 消毒是指( A )16. 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B )17. 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而又最常用的方法是(E )18. 巴氏消毒法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C )19. 高压蒸气灭菌法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是( C )20.下列对紫外线的叙述, 错误的是(E )21. 血清、抗生素、生物药品常用的除菌方法是( E )22. 常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C )23.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E )24. 乙醇消毒最适宜的浓度是( C )25.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E )26.关于乙醇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E )27.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 A )2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 B )29、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 )30.抗生素产生菌中, 其主要产生菌是( C )31.细菌的测量单位。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课件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含高浓度固醇 需要胆固醇 生长慢,菌落小 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 细胞膜不含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 菌落稍大 有一定浑浊度,可附壁
25
二、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 • 高度多形性;初次分离应在含血清和新鲜酵母浸出液
的培养基中;菌落呈“油煎蛋”状 致病性 • 主要经飞沫传播,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 特殊顶端结构:P1和P30,使病原体黏附于上皮细胞 • 肺炎支原体具有超抗原作用
6
(一)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阳性,丝状,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 •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 厌氧或微需氧 • 培养较困难,生长缓慢,灰白色、粗糙小菌落
7
放线菌形态
8
• 病灶组织和瘘管的脓汁中,肉眼可见硫磺样颗粒 • 硫磺样颗粒压片,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
菊花状
硫磺样颗粒镜下形态
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6
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AP) • 发热、干咳、咽痛;间质炎症; 病变重,炎症吸收慢;
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 免疫性 • 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
作用。
27
微生物学检查法 • 分离培养 • 冷凝集试验 • ELISA • PCR
28
防治原则 • 防:呼吸道隔离、锻炼、饮食等;无有效疫苗 • 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
29
(二)解脲脲原体
生物学性状 • 单个或成双排列;在固体培养基 “油煎蛋”状菌落;
最适pH为5.5~6.5;分解尿素。 致病性 • 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膜损伤。 •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如NH3,对细胞有急性毒性作用。 • 磷脂酶损伤宿主细胞膜。

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教案 护理专业

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教案 护理专业

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教案护理专业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护理专业的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课程设计的教学指南。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3) 了解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如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2) 能够进行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3) 能够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医学微生物部分:(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3) 微生物实验技术: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4) 微生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寄生虫部分:(1) 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3)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4) 寄生虫病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系统地介绍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相关知识,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教学法:开展微生物实验和寄生虫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3. 讨论与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探讨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直观展示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特征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对课堂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两门重要课程,深刻地影响着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的能力和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宿主-微生物互作机制、微生物分类学、病原微
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以及抗感染药物的前期研究等,在临床医学中,它是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对病原物质的检测,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最重要的依据。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及其寄主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科学。

蚯蚓、蛔虫、条虫、赤细菌等都属于寄生虫地位,可能会引发蛔虫病、蛔虫病、蛲虫病等。

它们可以通过把有害物质排入寄主体内,诱发炎症,影响各种器官和系统,有毒地限制营养物质吸收等影响来致病,所以,人体寄生虫在医学上也是无可忽视的重要者。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已充分展示了它们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学注重对微生物的分类和认识,寄生虫学则重视对人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技术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及早发现病变,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病情,向人们提供彻底的健康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多学科的技能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研究寄生虫病的本质、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为临床服务,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体,有效地治疗疾病,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真菌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

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

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

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

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没有五肽交联桥,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细胞膜:细菌细胞膜不含有胆固醇。

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和分泌作用。

中介体:细菌细胞膜部分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细菌特有的囊状结构。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功能:①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②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

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胞质颗粒:颗粒大多贮藏的是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医学上有意义的胞质颗粒是异染颗粒,其内容物是RNA和多偏磷酸盐,有助于鉴别细菌,异染颗粒多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细菌在胞壁外形成的光镜下>=微米),边界清晰的粘液性物质层。

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

荚膜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黏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许多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

分为四种: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功能:①细菌的运动器官②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③鞭毛具有抗原性,可用以鉴别细菌。

芽胞: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

功能:增强细菌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各种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物质2)合适的酸碱度(最适PH为~)3)合适的温度(37度)4)合适的气体环境:分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种类型)、专性厌氧菌。

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吲哚(靛基质)试验:是检测细菌分裂色氨酸产生吲哚能力的试验。

可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反应。

硫化氢试验:是检测细菌分裂含硫氨基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产生硫化氢能力的试验。

产生的硫化氢与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1)毒素和侵袭性酶(有毒):外毒素;内毒素。

2)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大多是革兰阴性菌。

特点:耐热,在压力蒸汽灭菌下不被破坏。

3)色素4)抗生素:大多数抗生素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5)细菌素6)维生素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表面生长2)固体培养基3)半固体培养基菌落:由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生物学现状: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性状,需用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多数为蝌蚪形(最常见),少数微球形和丝形。

分类:1)毒性噬菌体:指该噬菌体能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2)温和噬菌体:亦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将其基因组与宿主菌的基因组和整合,随宿主菌的核酸复制而复制,并能随宿主菌的分裂而传代之子带细菌。

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源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遗传: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相似性。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的差异性。

致病岛:众多致病菌染色体上还存在一段分子量很大,载有多个毒力基因,可移动的DNA片段,称致病岛。

重要的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耐药性质粒(R质粒)、毒力质粒(Vi质粒)、细菌素质粒、代谢质粒质粒的重要特征有:质粒能自我复制;质粒能自行丢失与消除;质粒能在细菌间转移;质粒相容性与不相容性;质粒控制细菌特定性状。

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由于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故称为转位因子。

三类: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整合子: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细菌变异的机制: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移与重组的方式:①转化:供体菌裂解后游离出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获得新的性状。

②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③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④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宿主菌成为溶原状态并获得新的性状。

第二章细菌分布:土壤、水、空气、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消毒:杀死物质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物质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湿热消毒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辐射杀菌法:1)紫外线:波长265~266nm最强,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2)电离辐射。

3)微波滤过除菌法液体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等待除菌。

冷冻真空干燥法: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一般可保存微生物数年至数十年。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75%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最好。

②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③温度④酸碱度⑤有机物。

第三章细菌感染:是细菌等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与机体防御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能感染宿主引起疾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不能感染宿主引起致病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

其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机会致病菌:机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及正常菌群内各种群之间的平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细菌就有可能成为致病菌,称为机会致病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是指细菌能引起宿主感染致病的性能。

细菌的致病机制有: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毒力是量的概念,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抵抗病原菌的作用范围广,没有对特定病原菌的针对性和记忆性,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1)种系建立、稳定遗传2)与生俱来,人人都有3)抵抗广泛,无针对性4)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构成机体天然免疫的组织结构及分子物质有: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抗菌物质。

适应性免疫:机体出生后在病原菌或其代谢产物刺激下建立的,针对该病原菌或代谢产物的免疫防御功能,有严格的针对性和记忆性,故又称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点:1)后天建立,不能遗传2)特异性强3)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由于具有免疫记忆,应答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

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

常见: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第四章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1)无菌操作。

2)病原菌在体内分布和排除部位不同,采取相应标本。

3)采取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5)标本必须新鲜,采取后尽快送检。

6)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暖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即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第五章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以肺结核最常见?生物学症状:革兰染色阳性,不易着色,用齐-尼抗酸染色法染色呈红色?抗酸性与脂质成分有关,特别是分枝菌酸。

培养:本菌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用罗氏培养基培养,生长缓慢,菌落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形似菜花样。

抵抗力:其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可防止水分丢失,抵抗力强?结核菌素试验:即OT试验,是指用已知的结核菌素抗原来检测受试者是否存在对该抗原有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

结核菌素试剂纯蛋白衍生物(PPD)已取代OT。

常规取PPD5U于前臂内侧作皮内注射,48-72h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肿硬结直径大于5mm为阳性反应,大于15mm为强阳性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