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6单元 第5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6单元 单元整合(十六)
知,两大组织的建立都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并不能反映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故D
项错误。
专题纵横拓展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 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美 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间接控制西欧。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
专题纵横拓展
中外链接
五、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 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 ,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D.生产与消费成为两大矛盾体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 “冷战”是指除使用武力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抗,其目的是争夺世界
霸权,材料“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和“分享石油消费”说明两个组织都是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存在争夺世界霸权的对抗,故A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维 护集团内部利益,但集团的排外性又会对外部国家的利益产生冲击,故B项错误;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国际化趋势,因此石油生产国成立石 油输出国组织,石油消费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展开国家合作,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5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5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1.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
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B.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D.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2.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样叙述20世纪70—90年代的世界: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控制掌握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开始高奏凯歌。
作者认为()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隐秘B.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C.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损害他国主权3.(2024湖南部分学校第二次联考)在2021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以视频或现场发言的方式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
这说明()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D.各国在合作共赢中得到了发展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却开始步入困境。
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家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
这说明()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5.(2023广东茂名二模)20世纪70年代后,英美等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金融管制的解除使资本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电信技术的自由化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加速了跨国境的信息及数据传输。
这()A.反映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减弱B.表明“滞胀”已经解决C.说明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6.(2023天津红桥一模)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苏东剧变:(1)概念:1989年起,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事件:①东欧剧变: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90年,两德统一②苏联解体: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1)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也是主要原因)(2)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根本原因)(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苏联解体的影响:(1)对世界政治格局: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局面结束,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总趋势(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是时代的主题。
2、动荡的表现:①地区冲突: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等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造成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如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③国际恐怖主义威胁: 如9·11事件3、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在协调矛盾冲突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如加强反恐合作、经济区域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主张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因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中心的发展。
①美国: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巩固 6.24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例 2】(2013 重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
“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
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
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
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C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岳麓版教材补充了如下两点: 1.东欧新政权与昔日的盟主苏联分道扬镳,向西方 靠拢。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1991年,经 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 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高考考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高考真题 【例 1】(2012 四川)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 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 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 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D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重难突破】 1.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①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新冲突。被美苏 两国矛盾掩盖下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在 “冷战”结束之后显现成为国际热点冲突。举例: 中东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民族之间因宗教、领土纷 争导致的冲突和战争愈演愈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 争端;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等。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6单元 第5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3)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联邦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东西方兼顾,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主干知识梳理
(4) 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作为国家 的长远战略目标。 (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 【易错点拨】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
考点深化探究
(2)影响 ①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 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既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 、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提供了机遇,又 提出了挑战。
考点深化探究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 面。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1945—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 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 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 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 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 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 起的力量。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6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考点一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
(1)两个中间地带: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 一个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一个是“以欧洲 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个中间地带的国家都 反对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反对美苏称霸世界。 (2)“三个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 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 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至此,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3)作用
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 (1)原因
①进行 民主改革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 朝鲜战争 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概 念 解 读
2.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
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
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针对练1
(2018· 湖北高三联考,25)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
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性质和原因1.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原因:(1)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
(2)都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3)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同(1)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3)共同原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都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4)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三、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原因和影响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原因: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
(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促进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3.影响:(1)积极方面:随着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话和缓和,这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长。
(2)消极方面:由于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均衡之上的,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和民族、宗族矛盾以及领土纠纷等深层问题也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
四、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整合
2.第二阶段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 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 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 宝岛事件)。
3.第三阶段 (1)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 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 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 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2.20 世纪 60 年代“两只拳头出击”:60 年代国际形势的特 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而美国继续推行反 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 世纪 70 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 年代由于两个超 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谋求 同中国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 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 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 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
二、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 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 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 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对点训练] 2.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PPT模板
27年的情绪在1989年11月9日这天爆发……
东欧剧变
1989年剧变
1990年3月剧变 1990年10月合
并
1990年剧变
1990年剧变 1993年分裂
1989年通过 暴力发生剧
变
1990年剧变 并一分为五
1991年剧变
1990年剧变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1、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概况::1985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
(2)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3)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
独体
材料三: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 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 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 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 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 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 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 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 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 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 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 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6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第十六单元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和文艺第50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主干知识梳理】一、1.19931999 2.日本1994 3.19891991上海相互依存二、1.新航路的开辟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两极格局的瓦解发达国家 2.1995法制化强权政治 3.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现象出现并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评价: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给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2.影响:欧洲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西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考点二1.(1)半球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2)反全球化浪潮客观上有助于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全球化良性发展,所以它是另一种全球化。
反全球化浪潮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是全球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利益的冲突。
第三世界的移民涌入发达国家,影响当地人民就业、消耗税收、增加犯罪率、改变民族认同等。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明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
2.看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本题以国际集团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西方国家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题干中“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是二十国结成国际集团的目标,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项;世界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C项描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七国集团、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16单元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单元综合提升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017·课标全国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钟表的演变——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解读表格信息,找出钟表在功能、精确度、普及度等方面的变化。
2.拟定论题时通过时间演变定位科技演变,把握钟表的演变。
如:“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确度提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3.阐述时要通过对比体现钟表在某个方面的变化,如:古代与近现代,近代与现代钟表精度上正反两方面的比较。
试答:答案示例一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确度提高。
阐述: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科技落后,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但不精确。
近代科技的产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
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据原子物理学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总之,科技的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断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
示例二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
阐述: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但日晷计时一般由政府控制。
近代科技的产生,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但当时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钟表还不能普及使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钟表得到了普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的进步,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随时都可佩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第4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新人教版
第4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3)表现⎩⎪⎨⎪⎧ 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3)结果: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3.苏联解体(1)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②1991年底,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国际局势1.原因(1)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的矛盾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1)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9年,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
②旗号:“人权高于主权”。
③性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
(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
(3)世界各国加强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欧盟①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联邦①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②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
(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精品人教)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学案北师大版
第16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一大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两个方面: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对应学生用书第275页)一、“唯科学论”与科学精神[学术前沿] [热点关注]“唯科学论”认为哲学、宗教、神话、文学等一切都要用科学来进行“最终”的解释,其思想实质是把科学神圣化与绝对化。
“唯科学论”虽然披着科学的外衣,但是却违背了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
唯科学论不符合“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运用点拨]科学精神的实质,是破除一切迷信,包括对科学本身的迷信,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人类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未知的东西只能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慢慢揭示,进而解决。
【最新】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性质和原因1.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原因:(1)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
(2)都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3)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同(1)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3)共同原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都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4)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三、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原因和影响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原因: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
(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促进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3.影响:(1)积极方面:随着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话和缓和,这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长。
(2)消极方面:由于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均衡之上的,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和民族、宗族矛盾以及领土纠纷等深层问题也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
四、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4
3、对伊拉克的战争 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 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 对伊作战。
欧 盟 总 部 大 楼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 4、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原因
苏联解体
根 本 原 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 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 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 致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冷战结束出现了新矛盾,美国的霸权主义 2、表现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2、表现 3、特点 四、练习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 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 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 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 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 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 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16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doc
第16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轻巧识记]欧共体的形成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图示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第4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
学 习 资 料 专 题第4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3)表现⎩⎪⎨⎪⎧ 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3)结果: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3.苏联解体(1)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②1991年底,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国际局势1.原因(1)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的矛盾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1)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9年,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
②旗号:“人权高于主权”。
③性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
(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
(3)世界各国加强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欧盟①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联邦①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②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
(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世界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它们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 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它们各自之间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②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漫长而且动态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 定型为某一种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考点深化探究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1945—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 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 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 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 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 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 起的力量。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反映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 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缘于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 发展经济的需要。 (2)史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 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涉及政治、安全、军事、 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两者都具有独立自主性,且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 立、发展经济为目标。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仍然只是一种发展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多 极化趋势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一 种固定的世界格局。
主干知识梳理
3.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 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 的问题。 在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注重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在地区 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取得了重 大进展。
考点深化探究
问题 (1)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 【答案】 (1)变化:由以政治领
开放前后中国外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 位的多边外交。
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2)相同点:都体现了不与大国
结盟的外交独立自主性;都以
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
——摘编自王晓明《生活在后美国时代》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说明“1945—1970年”是美国霸权的“全盛时期”,表现为除 苏联外,“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这反映了二战后的美国综合实力 强大且奉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军事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也比较突出。 (2)史料2中“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反映了苏联解 体使美国与盟国丧失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1945年协议 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 了”则表明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 问题 (1)依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 因。 (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第51讲 PART 5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
目标解读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 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大史实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恐怖主义、“一超多强”。
主干知识梳理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东欧剧变 (1)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2)实质: 社会制度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表现:1989年, 波兰 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90 年10月,民主德 国并入联邦德国。
主干知识梳理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大林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 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阻碍了 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和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 的改革失败。提出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思想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苏联国内改革过于激 进和西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摘编自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考点深化探究
史料2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 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 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 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 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主干知识梳理
(3)中国一方面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 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 际关系;另一方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问题思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 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 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主干知识梳理
(4) 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作为国家 的长远战略目标。 (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 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易错点拨】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
主干知识梳理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总体形势:趋于缓和, 和平 与 发展 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表现 ①在发展方面,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 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 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高考链接突破
明考情
高考试题 2015·全国卷 Ⅱ·35 2014·新课标 全国卷Ⅱ·35
考查内容 美苏两国实力 的消长 波兰开放边境 线
命题立意 从“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论题切入,综 合考查两极格局演变的知识
创设新情境,考查欧盟东扩的情况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2017·天津卷]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
——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史料2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 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 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 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 有了。
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
多极化的发展。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二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 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 下出现动荡、分化和组合。 (3)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 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主干知识梳理
②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 利亚内战导致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此外,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 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气候变化等问题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 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主干知识梳理
【知识拓展】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
促使对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 程。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 年代初提出。
主干知识梳理
(2)过程 ①1990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 多党制 ,加剧了政局动荡。潜伏已久 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 1991 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建立独立国 家联合体协议》,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这标志着苏联完全解 体。 【易错点拨】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能代表整个社 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在蓬勃发展。
考点深化探究
【答案】 (1)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美国主导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④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但不足以 抗衡美国。 (2)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 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恐怖活 动滋长,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