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公开课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公开课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公开课实录**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除法分组分配律;2. 学会应用分组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白板、彩笔等教学工具;2.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和练习册;3. 相关的教学案例或习题。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除法的基本定义以及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概念。

通过简单的口算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导入新知:解释除法分组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其运用场景和运算方法。

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6份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就是每人可以得到3份;如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得到1份半。

这就是除法分组分配律。

3. 理解和应用:讲解这个定理之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和例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有12颗糖分给4个小孩,每个小孩能分到多少颗糖?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每个小孩可以得到3颗糖(12÷4=3),其中,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4. 巩固练习:在学生理解这个定理之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一袋糖果有20颗,你和你的朋友要平均分到这些糖果,可以得到多少颗?(答案:10颗)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同时加深对学生的测评。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除法分组分配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或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个定理。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2.运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验证。
(2)尝试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例如:“小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明3个,又给了小红2个,现在他还剩几个糖果?”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
3.创新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要求问题涉及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2)小组内分工合作,将问题及解答过程整理成册,明天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4.讲解计算过程,指导学生按照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解决类似小猴子摘果子的实际问题。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策略,并尝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练习题:
1.基础题:直接应用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题:稍微增加难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3.拓展题:设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的“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初步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包括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并检验结果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难以把握问题的核心,容易偏离主题。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

3. 学生在检验结果时,容易忽视细节,导致答案错误。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点评。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巩固练习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解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5.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激发,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够理解并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加法、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减法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2.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2.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示例题目和解题方法。

–各种小学生可视化教具,如卡片、计数棒等。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额外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详细说明。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解题,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2.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题的关键点。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详细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沙嗣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例2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生:想!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2.出示主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生:想!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1.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1)独立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_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

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2、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木偶戏”主题图)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解决看戏问题。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边说边点击出示对话诓“原来有22人在看戏”;“我们去丢沙包吧”;“我们也来看戏了”。

)(学生交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生:我能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了。

师:(边点击对话诓边说):你跟小精灵明明的问题一样“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做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解题)师:谁来说说“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生: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有不同答案吗?(生:没有。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22-6+13=29(人),因为原来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来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来的13人,再去掉6人。

师:可以吗?(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古三小学梁业欢【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一、按要求把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15+7=22 23+11=3422-9=13 34+6=4020-8=12 80-55=2512+5=17 25-10=15二、解决问题1.小东有20支笔,用去8支,又买来5支。

小东现在有多少支笔?2.有25个同学参加劳动,又来了9 个同学,后来走了3个。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3.小张剪了16朵花,小林剪20朵花,他们送给幼儿园15朵。

他们还剩几朵花?师:同学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面包房买过面包?生:今天梁老师也带同学们去面包房里看一下,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面包店老板娘说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然后有些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

师:还有谁想说说?生:面包房里的老板做了54个面包,有一个小女孩说我们买了22个面包,然后有一个小朋友说买了8个面包。

师:是吗?生齐答:是的。

师:好的,那根据这几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指名回答。

生1:面包还剩多少个?生2:面包还剩多少个?师:从图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求出现在的面包还剩多少个?。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第2课时课堂实录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第2课时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2、练习一2、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看、说、读、想、算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刚才第一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说,老师板贴:看、说、读、想、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看就是找出数学信息,说就是说出数量关系。

读出关键的词语。

认真想一想。

最后列式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2、课件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师:看,这是面包房,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生:小朋友在买面包。

师: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明亮,你知道什么?请你来说?生: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

师:这是谁说的?生:师傅说的。

师:还有吗?生:我们买了22个面包?师: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下。

你认为哪些是关键词语。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生:22个面包、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从中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初步感受数学信息之间的一些联系,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并写在练习纸上。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幺?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

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
 2、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幺?
 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问题导入:出示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册的答题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箱苹果有8个,妈妈想买5箱,你们能算出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已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
2.各小组通过讨论、实践,运用乘法、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并派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鼓励,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良好情感。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挑战、积极思考的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数学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教师给出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交流、分享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融入生活,拓展应用: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和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5.适时反馈,提高效果: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进行解答。
3.教师讲解解题步骤,强调注意事项。例如: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在口头解答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图表等直观工具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6.家长反馈:请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予评价和鼓励,并在作业本上签字。教师将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2.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数学二(下)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数学二(下)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指着屏幕的标题)生: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那里有数学知识,面包店的师傅在做什么啊?生:做面包师:卖面包的情况是怎样的?他怎么说?生: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生2:买了22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生3:还剩多少个个面包?总结出文字应用题:面包店的厨师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次被小学生买了22个面包,第二次被小学又买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点评】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方法一:师:还剩多少个面包?应该怎么去想,把你的思路告诉大家。

生:先求第一次买后剩下几个面包,再算第二次买后生几个面包。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第一次卖出后剩下的:第二次卖出后剩下的:师:第一次卖出后剩下的怎样求?生:54-22=32(个)(板书:54-22=32(个))师:第二次卖出后剩下的又怎样求?生1:54-8众生:不对……师:错在哪里?生2:他错在前面的那个数。

师:也就是说,已经卖出22个不可能还有54个,正确的是——生:32-8=24(个)(板书32-8=24(个))2.方法二:师:还有其他的思路来解决这道题目吗?生:可以先算一共买了多少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2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2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师:今天何老师继续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口算练习。

师:出示口算题目,念题目生:口答师:下面何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你们很喜欢的地方,就是面包房。

师:(出示题目)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面包?生:做了54个面包。

师:接着,面包的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被买走了22个。

师:接下来,有怎样了?生:又被买走了8个。

师:还剩多少个?会算吗?生:会师:打开练习本,先独立完成,然后学习伙伴交流解答结果。

生:完成题目。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解决?生:54-22-8=24(个)师:还有其它解决方法吗?生:54-8-22=24(个)师:为什么连续减去两个数?生:因为面包被买走了。

师:还有其它解决方法吗?生:8+22=30(个) 54-30=24(个)师:8+22表示什么?生:一共买走了几个面包。

师:真棒师:你们能把这两个式子改写成综合式吗?生:54-8+22=24(个)师:这样就先算减法再算加法,得数是24吗?生:不是师:综合式到底怎么写呢?师:应该写成54-(8+22)=24(个),只要我们在加法处写上一个小括号,就能使这个综合式先算加法了。

师:这个综合式读作:54减去8加22的和,请同学们读一遍。

生:54减去8加22的和。

师: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减应用题。

师:下面大家一起练习练习。

师:(出示练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独立完成练习)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解决方法。

生:67-21+12=58(个),答:现在还有58个西瓜。

二年级数学优质课《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优质课《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优质课《解决问题》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先把你们作业纸最上面的一行字读给老师听。

(齐读:摘取智慧星!)请女孩子告诉杨老师,有信心吗?看看你们的作业纸,想对男同学们说什么?(我能行!)男子汉怎么办?(齐声说:“我能行!”)师:老师相信你们大家都能行。

那好!我们就准备上课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天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观赏一下水上公园的部分景色。

●微机显示:水上公园风景图(动画播放)●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上图背景师:谁知道这儿象是水上公园的什么地方?(生:这是西湖)前几天,我们英语实验小学的一些同学们到这里游玩,大家来看一看。

(动画播放:小学生分别乘上各条船)师:同学们都上船了,看他们划得多高兴呀!下一站他们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接着看。

●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下图(动画播放:小学生走来,同时配音“每辆坐三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问:谁听得仔细,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生:要坐几辆呢?)师:让我们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上下图全部画面师:再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6条小船;每条船上坐4人;每辆碰碰车能坐3人。

)谁把这道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再重复一遍?(生:要坐几辆呢?)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一下。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师:谁希望把你的想法第一个告诉大家?(生述师板)生A:6×4=24(人)24÷3=8(辆)师:请你跟大家说说,第一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生:共有多少人)第二个算式呢?(需要几辆车)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述师板)生B:6×4÷3师:噢,你列的是综合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3,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感受物体的相对大小.难点;应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调查表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1千克[苹果] [ ]个1千克[盐] [ ]袋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物品估计的重量,在括号里填上质量单位.一个苹果重200[ ].一瓶墨水重100[ ].一本故事书重210[ ].一只鸡重3[ ].一只山羊重[ ].一枚2分硬币重[ ].一袋方便面重105[ ].3.填一填.3000克=[ ]千克1000克=[ ]千克7千克=[ ]克5千克=[ ]克4000克=[ ]千克2000克=[ ]千克二、互动新授教学例3.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1]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思考的?指名汇报;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1千克苹果大概有多少个.教师谈话;苹果有大有小,通过我们的调查,我摩恩知道大个的苹果大于4个1千克,中等的苹果大约5个1千克,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我们分组进行,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学生分组解决问题.[2]汇报交流.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列式;20÷4=5[千克]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指名回答;20÷5=4[千克][3]他们的计算对吗?小组交换,检验对方小组同学的计算是否合理.学生相互检验,师指名汇报检验方法.引导口答.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引导学生用自己课前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汇报交流,说出解题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十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调查的500克鸡蛋有多少个,再引导学生算出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小组合作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学生计算,师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用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同学们,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砸,希望我们在生活中用心发现,做生活的小主人.课后调查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并把数据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面.[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下

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下

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图,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发散思维。

2.认识小括号,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播放音乐。

师:你们听听这是什么音乐?生:数码宝贝。

师:看,谁来了?生;巴达兽。

师:巴达兽现在碰上几个问题,不能进化,借助我们二(1)班同学的聪明才智来帮它“解决问题”好吗?(引出课题)二、教学例1师:解决什么问题呢?请看屏幕。

(出示教材第4页例1主题图)师:在这幅图里它找不到数学信息,你们帮它找一找。

生l: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

生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师:这些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生: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师:你会解决吗?怎么解决?请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案。

生3:22+13-6=29(人)。

师:22+13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减6呢?生3:22+13是原来有22人,又来了13人就加13,走了6人,就减6,剩下的就是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4:22-6+13=29(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4: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就减6,又来了13人就加13,剩下的就是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5:22+13=35(人),35-6=29(人)。

生6:22-6=16(人),16+13=29(人)。

师:你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太棒了!现在,巴达兽获得巨大的能量,开始进化成天使兽(屏幕出示天使兽图片)。

听听它要对我们说什么。

(播放天使兽录音)你们想知道刚才的6位小朋友去哪儿了吗?请跟我来!三、教学例2屏幕出示例2主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景过渡1、谈话。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游玩,并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玩得高兴吗?生:高兴!师:还想去吗?生:还想去!师:游乐场的游戏可真多,我们还想去,但是呢,大周老师有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帮我解决,我再带你们去好不好?生:好!2. 出示问题: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课件出示)师:请看大周老师给出的问题。

谁来大声读出这道题?宋俊哲。

生: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师:读得很好,表扬他。

生:鼓掌。

师: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什么啊?收集到哪些信息?黄胜华。

生:我知道了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

师:对!真会观察,表扬他。

生:鼓掌。

师:根据信息,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

生:还剩多少颗?师:对,前面提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称它叫做条件,后面提出的叫做.......生:问题。

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吗?生:能。

师:马上拿出0号本,用算式把你的想法写在0号本上面。

谁做得又快又对,就先让他排队。

(学生自由列式)师:有小朋友做完了,检查一下,要养成好习惯。

看看算式对了没有,计算对了没有。

师:黎铭皓,你是怎样做了?生:先将老师的25颗牛奶糖和33颗水果糖加起来,再减去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10颗。

师:同意的,请举手。

那你的算式是怎样列的?生:25+33=58 58-48=10 全体学生:对。

师:先把两种糖加起来,然后去掉老师送给小朋友的糖,还剩10颗,对不对?生:对。

师:表扬黎铭皓。

生:鼓掌。

师:有没有小朋友是用一条算式做的?生:有。

师:思睿。

生:25+33-48=10(颗)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真棒,表扬周思睿。

生:鼓掌。

师:看,周老师这里还有10颗糖,谁想要?生:我.....师:我要奖给,认真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3.小结揭题:师:谢谢大家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继续到游乐园游玩,好不好?(板题:解决问题)二、探索领悟合作交流(一)读一读找一找出示情境图(例2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看,老师带同学们来到游乐园的哪个地方?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面包店。

师:是给哪些玩累的小朋友,饿了可以买面包吃的。

注意收集信息,你们收集到什么?生:我知道叔叔做了52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面包,第二组买了8个面包。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还有那个同学也收集到信息?生:面包房一共做了52个面包,二(1)班买了22个面包,二(2)班买了8个面包。

师:这是二(1)班的同学,这是二(2)班的同学,也可以喔。

还有那个同学也收集到了信息?生:我知道的信息是:一共有54个面包,第一队买了22个面包,第二队买了8个面包。

师:真棒,表扬她。

生:鼓掌。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些什么问题?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师:这些小朋友一共买走了多少个面包,对不对?生:对。

师:还可以提什么?你说。

生:现在面包房里,还有几个面包?生:第一队小朋友比第二小队多买几个面包?生:还剩多少个面包?师:你们认为哪个问题比较复杂,较难解决?我们来挑战它,好不好?你们认为哪个问题最难?生:还剩多少个面包?师:我们就来挑战这个难题好吗?谁能把整个问题说完整?生: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二(1)班买了22个,二(2)班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师:谢谢这个面包房的大叔,表扬她。

生:鼓掌。

师:还有谁把这个问题说一遍?生:我们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面包,第二组买了8个面包,现在好友多少个面包?师:真棒,这个也是面包房的大叔,表扬他。

生:鼓掌。

师:请同学们跟同桌把这个问题说一遍。

生:同桌互相说。

师:全班一起读一遍。

(课件出示完整问题,全班齐读!)师:大家都饿了吧,总想着面包。

我们读题目不能随便多字,也不能随便少字,一个字会影响整条题目。

我们一起重新读一遍。

生:叔叔做了54个面包,二(1)班同学买了22个,二(2)班同学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二)想一想说一说师: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是最难的,你能解决吗?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讨论后再汇报。

师:有自己想法的请举手。

根据你的想法把你的算式写在0号本上。

按你的思路,你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学生练习,师巡视,并提醒:要注意写单位,而且做完了要检查算对了没有,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师:好,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好不好?生:好。

师:谁说说你的想法?把算式说出来。

请曾子铭。

生:我先把两次卖了的合起来,再从一共做了的54个面包中减去两次卖了的总数,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师:是怎样列算式的?生:列式为:22+8=30(个)(师板书,并提醒30的单位是个。

)生:再算54-30=24(个)师:对吗?生:对。

师:表扬曾子铭。

生:鼓掌。

师:那个同学也是这种想法的?(学生举手)师:不是这种想法的同学有没有呢?是不是只有这种想法呢?生:不是。

生:我从一共做的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的8个,再从剩下的46个中减去卖了的22个,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列式为:54-8=46(个)46-22=24(个)师:还有其他想法吗?生:我从一共做的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的22个,再从剩下的32个中减去卖了的8个,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列式为:54-22=32(个)32-8=24(个)师:这几种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吗,各是怎样的情况呢?(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思路是一样的,可归为一种。

)这两种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吗?生:能。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指名复述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这两种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一种想法是怎样想的?静宜你说。

生:第一种是用面包房的面包总数先减二(1)班买的,再减去二(2)班买的面包,得出来的就是剩下的面包。

师:第二种方法是怎样想的?生:先把二(1)班买的面包加上二(2)班买的面包,再用面包房里面包的总数减去两个班买的面包,就是剩下的面包。

师:讲得真清楚。

你们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师:表扬静宜同学。

生:鼓掌。

师:第一种方法是把买的面包连续减掉,第二种方法是先把买的面包加起来,然后用总数减去买的面包,就是剩下的,你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要动动脑筋,这都是分步做的,如果用混合算式,你会吗?生:会。

(三)试一试做一做师: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解答呢?你用的是那种思路,怎样列式?把你的想法也写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列式)生:54-22+8=24 (师板书)师:同意吗?生:不同意。

师:有问题吗?生:有问题。

师:这个有问题的算式先放着,好不好?生:好。

师:还有那种方法?生:我用第一种想法,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54-22-8=24(个)。

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我先算54个面包卖了22个还剩多少个。

生: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但我先算54个面包卖了8个还剩多少个,列式为:54-8-22=24(个)。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刚才的那个有问题的算式。

列式为:54-22+8=24(个)。

师:先算什么?生:先算两次一共卖了多少个面包?师:但是列式54-22+8=24是先算什么?生:先算“卖了22个后还剩多少个?”。

师:在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要先算22+8,但是又要把22+8写在54-的后面。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现在本子上写下这道算式,再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四人小组讨论)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表示赞扬和肯定。

师:请看看我们班的同学怎样帮大家解决难题。

(投影出示学生作业)生1用三角形把先算的部分圈起来。

生2用长方形把先算的部分圈起来。

生3用圈圈把先算的部分圈起来。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吗?生:可以。

师:同学们真棒,真会想办法,有没有同学想出一种更科学的办法?董悠,你上去写一写。

(生到黑板上板书)师:他用的这个符号,我们见过没有?生:没有。

师:你说一说这个符号叫什么?生:小括号。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你是学习的小主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用三角形、波浪线、方框等这些方法来表示要先算,都对。

但是我们的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的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的算式括起来,来表示先算。

如果在以前,你们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你们真棒!(课件出示:小括号的来历)师:这些知识在书上都有,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五页,把今节课学过的内容看一遍,再复习一遍。

师:你会读54-(22+8)=24这个算式吗?(指导)生:54减去22与8的和,差是多少?师:同学们可以跟同桌读一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练习一第2题师: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生:他们在收集拉罐筒。

师: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先把题目说完整,再说想法,最后说算式。

重点巩固小括号的用法。

2、出示学校大课间的活动照片。

师: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看!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其中就有很多数学问题。

出示练习。

师:可是这些问题的信息和问题都搞乱了,你能把他们连接好,形成完整的问题,并解答吗?(学生拿出练习纸独立完成,全班汇报评议)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先连线再解答。

(1)列式(2)列式(3)列式四、课堂总结谈谈收获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大家玩得高兴吗?生:高兴。

师:谁来说说今天在游乐场,你有哪些收获呢?一睿,你说。

生:认识了小括号。

师:哦,认识了小括号,对不对?还有哪些同学有收获的?生: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小括号。

师:凡是有小括号的算式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还有谁说说你的收获?生:我学会了解决问题可以用好多种的方法解答。

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数学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数学学好,好不好?生:好!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