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上篇--摘自精品论文系列

合集下载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

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下面大家来看看中华传统文化都有哪些吧,欢迎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篇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独有的智慧和财富,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作为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众多的元素,如礼仪、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传统医学等。

在这些元素中,我认为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部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尤其是男女关系、亲情、友情和礼义规范等方面。

在传统观念中,男人应该负责家庭经济和外部劳动,而女人则要承担居家和育儿之责。

同时,中国婚姻是家庭伦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传统婚姻观中,妻子要侍奉丈夫,又称“三从四德”,即“从父、从夫、从子,德言、容貌、工艺、品行”。

在交往方面,中国古代有“朋友之交淡如水,爱人之交甜如蜜”的名言。

这说明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人们关注的是亲情、友情和社交礼仪。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礼仪、廉政、纯朴、爱国、诚信、宽容等都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准则。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融入了宗教和哲学,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系强调中庸之道、仁、智、信、勇等美德。

这些美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道德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了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京剧等,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称得上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承载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它体现了人类追求高尚品德和卓越文明的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它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灵感的发源之所,特别是动画艺术的创作,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手,汲取优秀的创作思源。

动画创作的前期是动画造型设计,主要是动画角色的造型,从角色的形体与色彩两个方面进行整体塑造。

要创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动画形象,造型设计者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赋予动画作品鲜明的艺术神韵。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画造型;设计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画、陶艺、京剧脸谱、皮影艺术、壁画艺术、剪纸艺术等,绚丽而丰富的表现元素和表现形式为中国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造型设计素材。

综观我国优秀的动画作品,无一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玉皇大帝等角色的造型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年画等,通俗易懂,富含民族特色。

2023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从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上看,是根据中国传统民间传说设计的,使“门神”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的喜爱;从动画故事上讲,是对门神故事的原型再造,契合了中国民间关于门神的传说。

这就使影片对于中老年观众而言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温馨回忆,对于青少年观众而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正因如此,这部影片反响热烈。

近年来,动画业界重新研究将古老的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体现,一方面是在动画造型设计上借鉴和引用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发扬。

根据现代动画造型审美特征,运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手段对传统文化元素中那些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的造型设计元素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改造和运用,既能够将其以新的、现代的方式进行传承,又能够使我国动画的造型富有民族韵味,从整体上提升动画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2)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三【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三重和谐统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创新与发扬。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社会价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和根本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成答案,但它却可以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提供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参照。

一、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

从字源上来看,“和”就是“谐”,“谐”就是“和”,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协调、合拍,如《左传》中说:“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古人多用单字表意,“和”、“谐”、“中”等字都有“和谐”的意思。

“和谐”一词则出现稍晚,如《晋书》上说:“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后来,古人把音乐之“和谐”用于考察整个人类社会是否和谐的问题,从而有了社会和谐的思想与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说其“博”,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说其“深”,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以神话传说、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体系。

它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智慧,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表现在丰富的神话传说中。

中国神话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万物产生的想象和对自然规律的填补。

比如《山海经》中记载的许多山川、河流、动植物都拥有神话色彩,讲述了它们的起源和特殊能力。

这些神话传说不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还培养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塑造了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历史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段历史演进中留下了众多的史书、编年体史诗、古籍文献等,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弥漫着哲学思想的气息。

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道家思想,再到庄子的境界观念,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塑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道家追求自然万物的和谐并主张无为而治;佛教则关注人的内心修养和解脱。

这些哲学思想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有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唐诗宋词以其精湛的表达和深刻的感悟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融入了中国人的情感和思考,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另外,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礼仪制度。

这种制度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仪式。

比如尊敬长辈、尊重他人、讲究节俭等,这些礼仪制度凝聚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准则,为中国社会秩序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传统文化,即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其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中华传统文化谈论文【5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宝,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才智的结晶。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谈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中华传统文化谈论文【篇1】中国!一个宏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制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骚》,《史记》……而制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雄伟壮丽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动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漂浮的历史长河中仍旧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宝!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楚地记得在小时候参与的一次游行,在那次的游行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受,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骄傲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藏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傲慢,这种文化遗产莫非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忘却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头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急。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程:传统文化精粹一班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1311姓名:陈龙学号:2015516008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目录摘要··1绪论··3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5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63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74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85如何传承弘扬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11 6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绪论文化有多种定义,按照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

”文化的结构有三个层次: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世界上最伟大的名族之一。

作为世界名族的一部分,中华的名族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影响力呢,这或许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归功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文化又是什么?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笼统地说来,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的特有的文化,这些都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象征,对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先后出现许多文化学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爱的儒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以及到家、名家等,各家学派相互交融、碰撞,取长补短,初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同时也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到了汉代,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奠定了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

此时的儒家文化在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的基础了展现出了其新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它神化了天子与王权,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文化能够对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乃至当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因。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儒家文化一步步被加强,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名族气质。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大繁荣,大发展。

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出现了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四大发明等,出现了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等。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1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仔细讨论,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保藏并共享哟!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1)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

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超群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汲取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溶化,演化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动听悦耳,称为“京调”。

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依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超群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颜色明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讲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声腔,颜色明丽的服饰,更用超群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阔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福它连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2)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珍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艳羡不已,啧啧赞扬。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识而又喜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好玩呀。

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

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可怕人们发觉呢。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

【导语】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欢迎阅读。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篇一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

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

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

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

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

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

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

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

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2000字(精选10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1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质量,就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进步,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

二、旅游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悠久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我国的旅游资源颇具中国特色,受到了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增添了极大的人文色彩。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在管理中不断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旅游业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是我国旅游业管理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旅游管理模式的选择分析想要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将市场作为引导,然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辅导。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业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

重视旅游企业融资与资本经营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

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府的作用,将政府作为对付市场失灵时重要的补充手段。

另外,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当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觑。

它可以加强政府与旅游企业从业者的联系与沟通,从旅游管理者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

同时在旅游企业之间可起到沟通信息,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使其严格地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以更加谨慎的态度从事经营行为,使旅游行业的行为统一到最佳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篇1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

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

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侵华战争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

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

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

《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论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块瑰宝,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及作用,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篇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建筑儒家礼教天人合一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

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

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

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

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

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

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

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

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我国则最早见于《周易》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实际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006年5月2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对文化的看法,许先生认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谈文化应该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区别开,但是二者又难以严格地区分。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看法,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明财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我们今天所谈的文化一般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的。

这就是我们对"文化";的看法。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荣耀和自豪,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文范文(精选18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文篇1浅谈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

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 儒学未来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

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

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议论文

传统文化议论文

传统文化议论文传统文化议论文精选15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文化议论文1要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无疑是指古典文化,其中蕴涵的礼教与智慧,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比拟的。

《世说新语笺疏》中有一文名曰《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亦有云:“香九岁,能温席。

”昔汉时黄香,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如此之孝心,焉能使人无感否?古有“四书五经”为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了。

中华传统古典文化另一个耀眼之处就集中在唐宋明清四朝。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

近体诗中的律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但杜甫的律诗却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漫谈传统文化

漫谈传统文化

漫谈传统文化“大风涣涣,大潮滂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国这条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巨龙,自黄帝与蚩尤交战开始,便在广阔的天中腾飞,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经济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竟也被挤走开,逐渐消失在人们眼前。

在如今出门靠手机,吃饭靠手机,卖东西靠手机,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更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享受的是各种“快餐文化”“娱乐文化”,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抛弃,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近年来,社会上又掀起传统文化的热潮。

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这些节目都大受人们的欢迎。

而节目中的导演大多数主张唤醒人们的心灵,重视传统文化。

然而,有观众却认为部分节目中对《论语》的解释没有深挖,历史影视剧只追求好看而不尊重历史。

其实,社会兴起传统文化热本是好事,因为在这之前,许多人已将祖国的历史忘的所剩无几,他们不知道中国经历了几个朝代,有着怎样的辉煌;他们以为武则天本姓李,看了《如梦令》便认为这是唐代的李清照写的,他们甚至连抗日战争都不知道。

普及传统知识,本可以使公民素质普遍提高,使社会更加和谐,也可使人民更加爱国,使国家更加兴旺,因为如果一个民族忘记了它的历史,忘记了它的传统,那么它离灭亡就不远了。

而现在,出现了为人民普及知识的综艺,电视剧,本应高兴,却因乱改而糟心不已。

在人们反省自己时,本应想到《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

"到头来却只记得这是老子的,在人们见到雄伟的滕王阁时,本应想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人却误认为这是李白的,这岂不是更乱吗?我认为,传统文化是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所必须知晓的东西,但并不应过多的进行”娱乐文化“”快餐文化“,不应知晓一半便装作什么都懂,更不应该为了快速提升文化素养而选择不尊重历史,历史时神圣的,若真想提高,应在每天快速的生活中提出一点时间来学习历史,学习中华文化。

当然,这并不代表你不能从节目中获得信息,但我还是希望,制作人应多读历史,再来录制相关节目,这样才对得上自己的良心,也赞同大家在观看节目时不要一昧听信,应存谨慎之心,结合相关经验,从而选择正确知识的提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2017年6月11日精品论文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我国则最早见于《周易》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实际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006年5月2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对文化的看法,许先生认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谈文化应该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区别开,但是二者又难以严格地区分。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看法,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明财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我们今天所谈的文化一般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的。

这就是我们对文化的看法。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荣耀和自豪,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包括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包括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

综上所述,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的看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中国社会特点下所建构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观念形态的文化说,在文化类型上可称为大陆民族的文化、农业社会的文化和宗法制度的文化。

所谓大陆民族的文化,区别于海洋民族的文化。

现在人们把希腊、罗马、英国、日本等地的文化称为海洋民族文化,其文化心理比较外向,文化系统也处于比较动态和开放的状态。

由于中国处于半封闭的内陆地理,又是长期延续的社会,这便是中国文化作为大陆民族文化的独立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

所谓农业社会文化,区别于工业社会文化。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它铸成了典型而强固的农业社会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传统。

所谓宗法制度的文化,区别于中世纪欧亚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文化。

中国社会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家族制度之上,这主要是以父亲家长为中心的宗法制度,这种宗法制度文化,首先是高度注重血缘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求善为目标的道德型文化,与希腊求真为目标的科学型文化大有区别。

大家知道,2500 年前,我们这个地球上产生了一些伟大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伟大思想、学说,至今他们的言行还在引领着我们。

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土多德等;在古印度,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中东,有以色列的先知;在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求善;古希腊的文化,主要是求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她是人文主义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说与希腊、印度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以政治、伦理为中心,不追求自然之所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不追求知识上的功利主义,她不仅不把人与自然对立,而且是天人合一思想占主导地位。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反功利,致力于人格的自我实现,贬低物质享受的价值,重义轻利。

从道德观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儒、道、佛三家的学说中国哲学的主体思想与核心智慧,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儒、道、佛三家。

1988年,许多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60多位)聚集在法国巴黎并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儒家学说在当今世界的价值。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写进了1795年法国宪法部分条文里面。

德国学者毛来夫说:德国人民非常尊崇孔子,孔子思想具有极其博大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孔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有一位外国学者开玩笑说:假如中国所有的书都要烧掉,只留下一本最有价值的书就可以啦,这本书是什么呢?《道德经》。

这种说法也许有点夸张,有点草率,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因为(道德经》的确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奇书。

这说明老子的道家思想,并不只是在中国,在国外也是很有影响的。

当今世界极负盛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有70多座标志性的建筑设计杰作,为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他说: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

1978年,美物理学家麦克哈特出版了书名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名人排行榜》。

这本书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书中,他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排在第4位,理由是:虽然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是佛教徒,然而他们的思想即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

中国佛协原上席赵朴初管经说过没有佛教,中国人的嘴只能半开半合,因为汉语里3万5千多个词汇皆来源于佛典的翻译。

南怀瑾先生是当代少数几位精通儒、道、佛三教经典的大师之一,他认为: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食店,粮食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佛家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的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这本书中。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诗》(书5》、《易》、《礼》、《乐》.《春秋》六种教材,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儒家推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讲抱负。

孔子早年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抚养下成人,他年轻时曾做过都城里看守仓库和管理费祀用的牛羊的差事,后转为教学,其门下聚集了众多弟子,形成了最早的儒家学派(儒是古代对专门为贵族人家相礼的知识分子的称呼,因为孔子早年曾以相礼为业。

所以后世把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称为儒家)。

孔子后来做过鲁国的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但并不得志,后率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宜传讲学(14年时间到过7个国家),也不得意。

据说孔子是在73岁时离世的(他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所以民间有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之说),他的身材很高大(据说有 1.91米),但长相不好看,(今山东曲阜的导游有此一说)。

他死后,他的思想学说就由他的弟子传承下去,这其中有他的孙子孔汲立下的汗马功劳,传说孔汲曾做过孟子的老师(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孔鲤曾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

孔鲤又对孔汲说:你父不如我父)。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两千多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又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

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学派,道家之名,始见于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

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其生辛年不详,他应该是今天的河南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退隐前受人之托写下了《老子》一书。

传说他退隐之后活了160多岁,老子提倡以道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产生于道而又复归于道。

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道,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家的观点认为世界万物都源于道,万物运动的规律也是道,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则。

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的朴素的自然本性,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躁进,提出无为而治和柔弱胜刚强等策略;向往回复纯朴的至德之世。

老子所写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5千多字,但却十分精辟、简练,通篇都闪耀着思辩的光芒,至今仍有许多警句在流传,如大象无形、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到了战国中期,道家开始分化为老庄之学和黄老之学两大派别。

老子之后,庄子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有《庄子》一书流世,据说上半部分是他写的,下半部分是他的弟子整理的。

庄子这个人特别追求道遥自在、超脱飘逸,据说他快快活活地活了83岁。

楚国的国王仰幕他的才学,曾派人来请他去做大官,而他在很贫穷的情况下仍然坚拒不从。

在(庄子)这本书里有,他读到如何正确看待名与利、淡然对待生和死,如何做到内心的快乐、安静、勇敢、强大的观点,对后人很有启迪意义。

如他主张做人要不怕死但不要去找死(以他对待妻子的死为例);他主张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善于放弃才会有快乐(以于丹讲捉猴子的故事为例)等等。

道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仅次于儒家的重要学派,对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初,文、景两帝尊崇黄老道家,休养生息,成文景之治。

道家学说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纳,其思想多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传承。

道家思想包含较多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

佛教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于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

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欧美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母亲一天夜里梦见一头大白象,第二天发现自己怀孕了,后在鲜花绿树丛中从肋骨间生下了释迦牟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