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及答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积雪是不良导热体,保温作用强,较厚的雪层可阻隔气温波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深霜是水汽在积雪内部迁移遇到表层冷却的雪壳时,凝华成的霜,为了与地面霜相区别,称为深霜。
当地面上有稳定积雪后,在一定条件下深霜便开始缓慢生成。
深霜为大型晶体,类似冰碴,比普通积雪松散很多。
天山西端伊犁河谷上游多年平均积雪深度78厘米,平均积雪日数151天,深霜发育良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深霜发育的主要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积雪面积大C.气温波动幅度小 D.雪层下部温度高于上部2.推断以下时间段伊犁河谷上游深霜层最厚的是( )A. 2月中旬 B. 4月下旬 C. 10月下旬 D. 12月上旬3.伊犁河谷上游深霜缓慢形成后,极易诱发( )A.泥石流 B.雪崩 C.山体滑坡 D.山洪1. D 2. A 3. B【解析】1.由材料可知,深霜是水汽在积雪内部迁移遇到表层冷却的雪壳时,凝华成的霜,也就是深霜形成于积雪下部,而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错。
深霜出现与积雪厚度关系密切,与面积关系不大,B错。
气温波动幅度小,会导致气流较为稳定,不会形成霜,C错。
如果雪层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水汽上升,遇到上层积雪,形成深霜,D对。
故选D。
2.由材料可知,深霜出现的时间为积雪厚度最大的时间段,2月份,伊犁河谷地区气温最低,冬季积雪不能融化,逐渐积累,积雪厚度最大,所以深霜最厚,故选A。
3.伊犁河谷上游深霜缓慢形成后,为该地积雪厚度最厚时间段,积雪不易融化,不会发生泥石流和山洪灾害,AD错。
山体滑坡一般为降雨后山体沿斜坡下滑的现象,C错。
当河谷深霜形成后,积雪厚度大,在深霜的生长下,极易诱发雪崩,B对。
故选B。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5.图中A B 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6.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7.“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8.深秋到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晴天,大气辐射增强C.晴天,地面辐射减弱 D.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9.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经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积冻伤,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伤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10.形成我国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4.A 5.B 6.A 7.D 8.D 9.D 10.B【解析】4.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故A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
答案:C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晴天的夜晚,因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易成雾。
答案:D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图1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增强5.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由于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由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所以形成海风;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是由于天气系统冷锋活动频繁造成的。
答案:3.C 4.D 5.B读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 C.③D.④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下图箭头表示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 )A.甲B.乙C.丙D.丁2.图中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B C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
读图回答3-4题。
3.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4.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答案 D C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答案 D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答案 B读下图,完成7-9题。
7.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8.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多锋面雨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9.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②气流热力作用下沉答案 C A D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11.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
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 )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①④③②D. ①④②③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④B. ④⑤C. ②③D. ②⑤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1. D 2. B 3. A【解析】1.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③大气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射向大气的是地面辐射。
选D正确。
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与离太阳远近无关;两地纬度相当,太阳高度相当;④⑤正确。
选B正确。
3.太阳辐射是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热而增温,→地面辐射,地面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然后大气增温。
选A正确。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是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5.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4. C 5. A【解析】4.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塑料大棚,而长波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能通过塑料大棚,所以大棚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A正确;水蒸气遇到塑料大棚不能通过,大量水蒸汽凝结形成液态水再回到地面,故塑料大棚可以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B、D正确;大气层白天可以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太阳辐射强度,C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选C。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 Word版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在市场上买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箱,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
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到太阳光下,二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甲箱的温度比乙箱高了4℃。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 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 D B(陕西省宝鸡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完成3-4题。
3.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②——赤道低气压带C.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极地高气压带4.《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 B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 B D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7~8题。
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8.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 A下图中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及答案3.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①——太阳长波辐射B. ②——地面短波辐射C. ③——使日落后的天空仍然很明亮 D.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有霜冻,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A. ①B. ②C. ③D. ④4.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 B.C. D.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7.关于图示信息的正确判断是()A. ①、②图均为白天B. ①、②图均为夜晚C. ①图为白天,②图为夜晚D. ①图为夜晚,②图为白天8.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代表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B.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C.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 增强a辐射B. 增强b辐射C. 增强c辐射D. 减弱b辐射9.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市区和郊区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和乙地的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均为2600~2700,A错;丙地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为1900~2000,B、D错、C对。
【2题详解】地面辐射是地面作为热源,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的过程,地面辐射强度与下垫面性质有关,A说法正确;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B说法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是作为热源,能量向地面辐射的过程,所以大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C说法正确;水汽会加强大气逆辐射,空气湿度越大,云量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D说法正确。
故选B。
3.3.如图所示,我国某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A. 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 大气逆辐射较强C. 夜间风力较大D. 昼最短夜最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显示夜间温度变化非常平稳,且较高,说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较强。
若夜间风力大,其夜间温度会变低,且变化较大,所以C项错误。
图中信息无法说明当天该地昼最短夜最长,所以D项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
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A. a<b<cB. f>gC. e<dD. d<e5. 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B. 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C.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D.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6. 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位置C. 地形(盆地)D. 人类活动【答案】4. C 5. B 6. A【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图中a、b、c为等压线,风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
完成下面小题(1)雾霾天气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上图中相应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
这样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2.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B.太阳C.人类活动D.宇宙射线(2)CO2等温室气体增多,直接导致了上图哪一过程的增强,从而引起了全球变暖()A.①B.②C.③D.④(3)“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上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A.①B.②C.③D.④3.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如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深夜M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4. 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高空5000米、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最低、气温最高分别是()A.甲、乙B.乙、丙C.甲、丁D.丙、丁(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丁地多晴朗天气B.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若该图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丁处为城市5. 如图为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A.甲B.乙C.丙D.丁6.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据此回答小题。
(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B.郊区C.远郊D.农村(2)日常生活中,根据下列物体的方向判断风向易出现错误的是()A.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B.炊烟的方向C.旗帜展开的方向D.人体的感觉7.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8分)1.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2.2019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
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
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A. 16时至次日8时B. 8时至16时C. 18时至次日6时D. 6时至18时3.月球昼夜温差大于地球,主要原因是()A. 月球公转周期小B. 月球体积小C. 月球上没有大气D. 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4.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A. 太阳﹣地面﹣大气B. 太阳﹣大气﹣地面C. 地面﹣大气﹣太阳D. 大气﹣太阳﹣地面5.夏天使,城市比农村更加酷热,原因是()A. 集聚效应B. 阳伞效应C. 热岛效应D. 雨岛效应6.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A.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B.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C. 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 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7.读图,完成下题.(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a地低于b地B. 气温a地低于b地C. a地空气受热下降D. b地空气冷却下降(2)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 净化、增温B. 净化、增湿C. 增温、增湿D. 增温、减湿8.下左图为滨海地区某日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右图为该地区此日某时段气流状况,由左图可知右图出现的时间约为( )A. 6时—18时B. 18时—次日6时C. 8时—16时D. 16时—次日8时9.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的吸收强烈B. 云层的反射强烈C. 大气的散射强烈D. 地面反射强烈10.读局部热力环流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3.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5.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青藏高原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与陆地和海洋相似的热力性质差异。
据此完成7~8题。
7.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存在( )①1月,冷低压②8月,热低压③1月,冷高压④8月,热高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11.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综合题12.读“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检测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检测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 2.C 3.B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9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 B地膜覆盖是一种现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 5.A 6.C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7~8题。
7.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解析第7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以下图为〝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缘由是()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空中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局部,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招致外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1.D 2.B3.以下对风向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①早晨风从陆地吹向陆地②早晨风从陆地吹向陆地③假设地球不自转,近空中,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设地球不自转,近空中,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早晨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陆地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陆地,②正确;赤道地域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域终年冰冷,气压高,假设地球不自转,将在极地与赤道之间构成单圈热力环流。
所以近空中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故③正确。
答案:C读图,回答4~5题。
4.假定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那么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解析:假定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那么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空中气压降低,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上升,使近空中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低,因此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
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域低,而丁处气压那么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域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
又据随高度降低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习题、数学课件、期末考试数学、数学知识难度分析、,人民教育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1节不均匀冷热引起的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8分)1.霜冻通常发生在晚秋至第二年早春的晴朗夜晚,因为此时()A.大气的反向辐射较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很强;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很强;D.大气的保温性很强2.2021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
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
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a、 16:00至次日8:00 b.8至16:00 c.18至次日6:00 d.6至18:3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于地球上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公转周期小b.月球体积小c.月球上没有大气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4.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a、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夏季使城市比乡村更热,因为a.集聚效应b.阳伞效应c.热岛效应d.雨岛效应6.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初中数学实践题、数学课件、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数学知识难度分析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数学初中教学计划、初中数学实践题、数学课件、数学期末考试、,阅读图片并完成以下问题(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压力a低于B。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某地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1~2 题。
1.采用该农业技术的目的是( )A.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 B.提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2.图示农业技术在下列四个地区,作用最大的是( )A.马来西亚 B.广东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1.B该农业生产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达到提高气温,改善农业小气候。
2.D河北省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发展农业生产。
读“我国某地区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b处盛行上升气流C.①地气压低于②地D.③地气压低于④处4.若图示为该地区某城市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处C.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内3.A根据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可知,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据此推知高空气压的水平分布,甲地高空为低压,乙处高空为高压,根据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的流动由高压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大于对应高空的气压判断出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处盛行下沉气流,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处。
4.B 若图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则甲地为郊区,不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乙地为市中心,可能有中心商务区;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内;火电厂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外。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B.A>B>D>C C.C>D>A>B D.C>D>B>A6.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A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A处的气压高于B处;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即D处高于C处;且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D>C>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近地面风向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结果是()A. 扩大了气温的日较差B. 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C. 导致低纬度更热,高纬度更冷D. 提高了地表平均气温3.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③—②—④D. ①—④—②—③(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①——太阳长波辐射B. ②——地面短波辐射C. ③——使日落后的天空仍然很明亮D. 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有霜冻,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A. ①B. ②C. ③D. ④4.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 B. C. D.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7.关于图示信息的正确判断是()A. ①、②图均为白天B. ①、②图均为夜晚C. ①图为白天,②图为夜晚D. ①图为夜晚,②图为白天8.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代表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B.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C.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 增强a辐射B. 增强b辐射C. 增强c辐射D. 减弱b辐射9.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市区和郊区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四幅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绘制正确的是()A. B.C. D.(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带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小B. 高原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大C. 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温带地区最低D. 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亚热带地区最高10.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 a、b、c、dB. a、b、d、cC. b、a、d、cD. c、b、a、d二、综合题11.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F________,I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
主要原因是什么?(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12.下图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hPa;④处的风向为________。
M、N两处锋面中,表示暖锋的是________。
(2)若图中锋面N快速移至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将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
13.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2)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________和对流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______光.(3)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4)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较短的是________.(5)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稻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d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斜穿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b与c方向相反,为摩擦力;a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
B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在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大气的运动方向垂直,并且在北半球位于右侧,南半球位于左侧,摩擦力始终与大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三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
2.【答案】B【解析】【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正是由于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存在,白天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的作用,晚上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使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3.【答案】(1)B(2)D(3)C【解析】【分析】⑴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①经大气削弱作用到达地面②,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④,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③;即①—②—④—③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⑵①——太阳短波辐射;②——太阳的短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④,使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散射作用,使得日落后的天空仍然很明亮。
⑶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弱,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容易出现霜冻。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主要表现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
4.【答案】(1)B(2)A【解析】【分析】⑴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塑料大棚与外界隔开,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但不会提高光照强度。
⑵当大棚的门打开时,由于大棚内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流从大门上方流出,门外气温低,气流从门下方进入。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原理。
温室大棚能让太阳的短波辐射进来,地面的长波辐射出不去,起到保温的作用。
冬季大棚内温度高于室外,从而引起空气的运动。
5.【答案】B【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小,故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一些。
夜晚因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导致气温日较差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气温日较差大可从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的原因角度思考。
6.【答案】A【解析】【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的垂直运动,而后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故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故选:A.【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7.【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为山谷风,白天应该吹谷风,谷地大气则下沉,夜晚吹山风,谷地大气则抬升,故①为白天②为夜晚.故选:C.【点评】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8.【答案】(1)C(2)C【解析】【分析】(1)图中a表示太阳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c表示大气逆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C正确。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大气逆辐射,图中c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
9.【答案】(1)B(2)B【解析】【分析】(1)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人口密集,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人为热,而且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由于市区温度高,因而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市区,故选项B正确。
(2)仔细读表,由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可知,亚热带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小,温差只有0.24℃,故排除选项A;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亚热带地区最低,只有15.38%,高原区比例最高,故排除选项C、D;高原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大,温差达1.03℃,故选项B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10.【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形成风的三种力,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向、风速。
b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不影响风速。
d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不影响风向,减小风速。
C为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还可考查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风的判断。
【规律方法】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二、综合题11.【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D【解析】【分析】⑴图中字母A是由太阳发出的太阳辐射,F是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I大气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