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背景分析:物理新课改大风潮席卷各大中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以前传统课堂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新课标将课堂教学目标分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送,而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社会不缺乏奥赛机器,而是缺乏发明创造,所以,新课改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但是新课改也能很多老师苦不堪言,学校要成绩,那么教师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大网下寻求素质教育的狭缝?这是很多学校老师的心理矛盾。
这节课是在实验室上的,小组实验。
学生是第一次迈入实验室,很多的兴奋和躁动很明显,X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严格要求,受到很明显的效果。
学生坐姿很端正,精神很饱满。
我也很期待这节课的完美收官。
评课:X老师是用图片导入新课,选用四个图片都是动物照镜子的,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接着老师拿出一块大平面镜,问学生,你觉得平面镜成的像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很多同学说在平面上,这是学生错误的生活经验,所以如何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X老师在这里,用语言跟随学生的思维,假设现在所有人成的像都在平面上,那么大家的像不都是在一起了吗?那像不是花了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生活经验,于是自然而然能猜想出来,平面镜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面。
然后X老师让学生观察刚才的四幅图片中的像,完成课本中实验活动部分的猜想与假设。
接着教师就是为实验细节做铺垫。
抛出了很多问题:“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如何找到像的位置”、“什么是镜面”,让学生观察自己手边的实验器材,并仔细研究实验器材的特点,并一一作分析,这里,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知识积累,雄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为实验做了很多铺垫,细节讲解,最后进行到课堂的25分钟的时候,终于让学生开始做实验,测量三组数据,但是实验只进行5分钟,就结束了,学生还没有自己摸索实验,还不会找到像的位置,教师就开始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成像评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评课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反射定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所研究的现象与规律非常贴近生活,如何让学业生在老师的带领、启发下,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本节教学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知道什么是虚像。
D.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A.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
B.通过复习光的反射定律以及画反射光路图,从理论上求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通过观察、画图,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作图四、教学方法: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光的反射定律从理论上来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一知识点采用观察、实验、图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接受、掌握知识,从而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五、教学过程:据,绘图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解读虚像的概念:分别从学生探究、理论证明多角度解读什么叫虚像。
4、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5、科学世界球面镜①凸面镜②凹面镜6.学生练习平面镜成像作图,通过作图一步理解虚像的概念,突破教学难点破教学重点。
通过图片展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体验到生活处处皆物理,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物理现象的美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结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连线垂直镜面;2、像距等于物距;3、像与物大小相等;4、正立的虚像。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收获在轻松环境中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事关功倍,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1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本节课由玉州区三中王斌老师执教,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进行,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以致用,以具体生活事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展示研究课得到听课老师的赞赏,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王老师由生活中的照镜子,提出问题“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引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然后同学们就生活中的观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之后提出“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们通过老师引而不乱这一步导入过程,使同学们对科学规律的探究学习更有兴趣,自主参与学习。
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通过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
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老师对同学们的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析,让学生认识更完善。
三、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学习难点王老师在让学生完成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后,让学生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镜子倾斜时的成像情况”,巧妙解决了同学们的这一学习难点,体现了尊重学生螺旋式认知成长过程。
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方法上实现了有效地突破,进一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师生乐教乐学。
王老师大方自然,语言清晰流畅,用生动的事例引入课题,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积极充分表达表现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五、不足之处同学们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没有注意声音控制。
老师操作课件速度过快。
没有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王老师做到了教学设计得当,讲课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课堂教学有序,学生认知,思维,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平面镜评课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要求二:第二:利用学生的经验,间接比较物、像的大小 。要比较像和物的大小,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重 合比较,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像随物动,所以 无法直接比较,那么怎么进行比较呢?采取间接 比较的方法,即通过与像所对应的物同样大小的 另一物体来间接比较物、像之间的大小。
教学要求三:
第三:处理好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难点。要比较 物、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用平 面镜做实验,无法同时看到像和物,因此需要一 种既可以看到像又能看到物的平面镜,从而突破 了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难点。
教学要求一: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制造认知冲突。 例如学生日常照镜子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在教学 过程中设置让学生从远处走向镜子,观察镜子中 的自己,发现“远小近大”的特点,进而展示从远 处行驶而来的汽车,学生观察到汽车“远小近大 ”,从而提出问题“汽车真的变大了?”、“镜子中 自己的像真的变大了?”等问题。
平面镜
南通大学 王全
邮箱:wangquan_301@
课标
2011版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要紧 紧抓住物、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入 手,只有实验探究得到物、像之 间大小相等的关系后,就能自然 而然地探究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 系,得到距离相等后才能探究像 的性质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篇1观摩了陈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这节课。
纵观整堂课,学习目标制定准确,紧扣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八年级光学的核心知识,陈老师利用一系列的设问和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完善的实验方案,使得学生自主地去接受和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为之后的光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层层紧扣,一点一滴的把知识全部引出来。
陈老师教态大方,始终带着微笑,感觉和蔼可亲,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整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1,完美的首尾呼应。
在自己2个多月的工作中,越发感觉一个好的情景创设和一个完美的结尾对整堂课的效果而言,意义实在是非常巨大,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引入法,有时候自己思考了很多时候也没有好点子,陈老师则充分利用了教室中的现有条件,通过看国旗镜框的反射图像,在背对学生的情况下准确地描述了物理课代表的一些基本特征,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今天所将要学习的内容。
最后在结尾处,播放了一段神奇宇航员出舱的视频,陈老师让学生注意看宇航员手套上方的一块小镜子,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知道这块镜子是用来给宇航员观察身后情况的,因为宇航员穿的衣服厚重,无法很容易的转身看身后。
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体现了《两纲》教育的精神,又达到了首尾呼应的良好效果。
通过这节课给我启发是以后在引入某一课题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我们周遭的资源,那些学生经常看到却又往往忽视的东西,往往可以达到意料之外,却又清理之中的不错效果。
2,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整节课是一堂实验探究课,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因此,为了使学生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那整个实验系统所产生的误差就不能很大,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符合正确结果的结论,如果实验做出来误差很大,学生则可能对正确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
4、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2、让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体会替代的研究方法。
3、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沟通、提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学生:平面镜、玻璃板、直尺、直角三角板、蜡烛、火柴、大头针、方格纸、白纸、凸面镜、凹面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欣赏刘全利、刘全和表演的《照镜子》片断。
教师指着一位同学,问大家:“我们俩能不能表演这个小品?”生回答:“不能,你们俩长得不一样。
”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要表演好这个小品,除了两人要长得一样外,还需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
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
投影: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会“等效替代法”研究问题,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
3、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1、在活动中感悟虚像。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平面镜来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并将你在镜中看到的像想办法呈现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
3.创设实验、讨论等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成像规律。
2.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技巧。
3.将平面镜成像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特别是成像距离、成像大小与物体距离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观察并分析成像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为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镜子是如何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镜的认识和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究竟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实现的?
4.拓展阅读: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科普文章。
要求: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平面镜成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撰写科普文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面镜成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节内容分两节课讲授。
第一课时讲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生当堂完成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二课时协助学生了解相关“凸面镜、凹面镜”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处理《长江作业本》上本节的习题。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五、就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三学两为”,多说几句。
在落实“乐学、会学、创学”的教学理念上,我谈谈在备课中的一些想法、理解和做法,也是在此向大家作一个交流,不过是我个人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1、在课程的设计上努力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自不过然爱学习这门课程,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大大的增强了,真正实现“乐学”。
这样,老师也轻松,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备课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1)尽量挖掘物理知识中的趣味性。
(2)尽量挖掘知识环境中的“美”,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
(3)多鼓励学生,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地喜悦。
2、我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要求学生玩要痛快、学要扎实。
让学生真正地轻松的学、快乐地学,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我不赞成课余时间将学生安排得这么死,我更反对中饭后老师进教室大讲特讲。
在减轻学生负担上我尽量从两方面去做。
(1)从生活的实际实例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理解记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物理概念和定律,不强求表达的那么标准,减轻记忆的负担。
切忌死记硬背。
(2)提升课堂效率,不留课外负担。
我基本没有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力争当堂处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编排的,它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成像原理.课本主要安排学生科学探究,自己总结出规律.二教案设计思想本节内容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
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说明本课主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四教案内容:课题: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评课稿《平面镜成像》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的教学内容。
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五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解决平面镜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是:1、虚像的概念2、平面镜成像原理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教学用具准备教师演示器材:火柴,蜡烛,玻璃板,光屏,刻度尺,笔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两篇
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两篇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篇1) 八年级物理实验课《3平面镜成像》是一堂富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评课稿,主要从实验设计合理性、学生参与程度、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互动与氛围、实验效果评估以及创新点与亮点等方面展开。
一、实验设计合理性本节课的实验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平面镜成像的过程,深入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实验器材简单易懂,操作步骤清晰明了,确保了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学生参与程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极高。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欲望。
三、知识与技能传授本节课不仅注重实验操作,还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讲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且有效。
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互动与氛围本节课的课堂互动良好,氛围融洽。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积极交流讨论。
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学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实验效果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从实验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并准确解释实验现象。
平面镜成像评课
《平面镜成像》评课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应用,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
通过听这节课,总体感受是总结为一下几点:1.教学理念方面:这节课体现了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教学素材贴近生活,教学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多样有趣的实验和丰富生动的情景为依托,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和谐统一,并且做到了渗透德育,润物无声。
2、教学环节方面: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以生活经验为依据,进行有依据的猜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
实验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 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对于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和作图,帮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描述平面镜成虚像时,能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效果很好。
4、师生活动方面:本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和捉进行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由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5.教学基本功方面:教师板书重点突出,设计精心合理,美观大方;教学态度自然亲切,很有亲和力,课堂气氛和谐积极;教师在实验操作和多媒体运用方面都很熟练,很好的驾驭了本堂课的内容,增强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需要商榷的方面:1.在实验探究的分析与论证,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在对实验结论的总结和数据分析方面,还要加强。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评课稿(共5页)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评课稿一、教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利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实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兴趣、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课件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实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准备。
3.教学语言。
普通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鼓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优美,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教师举止大方,从容,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融洽。
二、学生能力培养1.观察能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后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模仿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考能力。
学生根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单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根据教师提供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考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研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考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步骤。
平面镜评课稿(总2页)
平面镜评课稿
平面镜评课稿范文
《平面镜》一课基本能按新课标理念设计,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猜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解决困难,并鼓励学生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培养以实验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传播,并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及时地抓住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在进行交流时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在突破平面镜成像原理这一难点时,通过简易的自制教具,将虚像的原理形象、直观、巧妙地讲解透彻。
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及建议:
1、整个探究环节中,有许多环节是由教师细致指引学生完成,教师放手不够。
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
遇到困难,克服困难,从而体会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对学生能力培养更有效。
2、有些环节处理过于模式化、框架化。
总想让学生按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中随机性不好。
3、教师授课中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若再加强一些,授课会更完美。
4、应再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过程评价应适时进行。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陈建英
一、问题价值度
问题表述准确,答案明确。
设问由浅入深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合作探究环节问题上能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学生能探究的尊重学生的成果。
探究不上的如细菌的特殊结构能回答荚膜和鞭毛,但是芽孢回答不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74页关键词“有的”就能回答上来。
二、学生参与度
因为本课内容细菌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因而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愿望。
第一的自主学习同学们看书写完后,分小组对题,要求一人一题都要参与。
这样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既达到了全员参与也达到了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的比较成功。
三、教师指导度
在学生展示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回应、讲解,给予学生鼓励、启发,使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达到了认知的升华。
老师的讲解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促其提升的作用。
比如探究不上的如细菌的特殊结构能回答荚膜和鞭毛,但是芽孢回答不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74页关键词“有的”就能回答上来。
四、目标达成度
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即体现了教育教学的需要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通过练习的优化设计使练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目标的落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平面镜成像评课记录
«平面镜成像»评课记录
地点:育黎初级中学会议室
人员:物理学科全体教师
评课程序:
1.讲课教师说课: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理念;
2.听课教师评课:
(1)王志杰(教导主任):今天我们听了郑老师的《平面镜成像》新授课,这节课设计比较新颖,是讲练结合,师生进行了大量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调动。
郑老师大量运用生活事例为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整堂课效果极佳
(2)李鑫(主任):设计较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很有激情,但讲课语速较快。
(3).刘爱美:设计比较完美,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容量较大,学生负担太大;
(4)牛书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浓厚,课堂容量大;(5)李培献:设计很好,讲课语速快,课堂容量大;
(6)宋书臣:实验设计很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内容有些多,教学负担大;
(7)王志杰:教学很具吸引力,学生投入积极,课堂容量大;(8)李鑫:课堂活跃,很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内容有点多;
(9)刘爱美:课堂设计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极具吸引力,需加强普通话水平和教学量设计;
3、小结:
教学设计紧密地联系生活展开,学生动手实验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教师做到了精引善导,对培养学生学习理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足之处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平面镜成像的观评课
平面镜成像的观评课平面镜成像的观评课本次研修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展示课,受益很深。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郭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环节齐全、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体现主题地位。
通过多次观摩本节课,结合对自己平时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节能够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质课。
一、落实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郭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安排合理,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路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郭老师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她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三、发挥主体地位在整节课教学活动中, 郭老师始终扮演着适时引导的角色,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信任。
在各个活动中全体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课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内学生间的尊重和信任,而要做到这一切正是因为郭老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中也乐于展示自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郭老师的这一节课确实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展示课,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应该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效果分析】-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效果分析:
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
对教师来说,实验探究课是一节非常难以驾驭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探究,都有相当的难度。
尽管探究的目的非常明确,无非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但学生初次学习物理对物理中的科学探究过程还不是非常熟习,特别是对实验探究的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考虑并进行了积极突破,引导学生克服了学习中的难点。
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没有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
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失控,也没有出现包办的现象。
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一面。
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
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假如能经常地这样去训练,那他们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必超过对足球、对电子游戏的迷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主动权虽然交给了学生,但陈老师对学生学习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堂好课的关键是“及时调控”。
在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中,龚老师能及时地、动态地调控课堂,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后面的“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注重实验探究,关注合作能力培养。
一堂好课的生气是“高潮叠起”。
龚老师通过学生实验将课堂又推向了高潮。本节课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建立在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猜想基础上的。学生结合生活中照镜子,并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了一番,提出了许多猜想:如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可能相等、像是正立的、像可能是虚像、像离镜子的远近与物体离镜子的远近可能相等,等等。有些猜想大大超出了教材。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猜想的重复、不正确,而是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重点抓住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交流评价等环节深入挖掘。陈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合作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让学生在交流评估中自我发现问题、纠正方案,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还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教法得当,敢于创新。
一堂好课的动力是“创新的教学设计”。
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今天,有许多教师把教师理解为“传授”的一方,把学生理解为“接受”的另一方,而且不“讲”不放心,“讲”少了不放心,只有“讲”全了方才放心。
而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运用了“学案导学法”,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该教什么、怎样教,而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提纲能否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学生能否根据提纲进行自主学习。龚老师考虑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让学生自己探究会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同学将难以完成。所以,在突破该难点时,设计了有针对性、启发性、有梯度的五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讨论研究,这样通过自学和生生互动,同学们不仅初步解决了上述五个问题,而且很好的培养了思维和能力。
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龚老师在讲解完平面镜成像特点后,马上想到了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了:牙医的内窥镜、潜望镜、舞蹈房的矫姿镜等。也充分体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龚老师在课前是做了精心准备的,她把课堂的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甚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每个环节应如何过渡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有些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示,既生动又节省时间,譬如:在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玻璃板和玻璃板前后蜡烛的放置方法,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动画。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实验,陈老师又在荧屏上展示了实验的步骤。这一些措施都为提高课堂的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好的讲课也有缺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老师只给了学生两支相同的蜡烛,这是不是就已经暗示了学生,探究的结论。这样的探究我认为也就失去了意义。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建议给学生四支蜡烛,其中两支相同的,一支大的,一支小的。
在探究平面镜成虚像的实验中,陈老师的方法固然不错,但我觉得,如果能通过与小孔成像的实验做对比,效果会更好。
蜀河初中教师教学反思
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教师董富印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听了龚老师的讲课,让我受益非浅!并且由衷的赞叹此课的创意。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学案导学法”教学课例,朴实无华而又精彩,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物理课,没有半点做秀之意。本节课的设计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大家都知道靠“讲现象”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龚老师在讲课时,充分利用了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了实验:首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然后让学生观察有没有光线射到白纸上。由于白纸上没有实际光线因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使这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真正体现了物理问题探究中的思维方法,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素养、物理思想也会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任何高明的教师的“教”都不可能替代学生的“学”,只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和谐高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而在于教师是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
1、引入生动,过渡自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课的起点是“精彩的开讲”。
龚老师通过一幅栩栩余生的动画---“猴子捞月”,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了动画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兴致盎然,也像小猴子一样,想探个究竟。接着,陈老师又通过展示: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物体在光滑的地板砖上成的像等四幅图片,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焦点一下子就集中到“平面镜成像”上,许多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猴子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这样,龚老师便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愉悦的课堂,走进了物理知识的世界。
总之,龚老师讲的这节课是一节和谐高效的课,如果陈老师再能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情飞扬的话语和神采奕奕的表情去感染学生,我想这节课会更加美好。
有道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想即使是有缺憾的创新,总比无缺点的墨守陈规要好。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4、练习有针对性,注重课堂效率。
一堂好课的标志是“高效率高质量”。
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措施。龚老师在学生学会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后,马上精心选择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目的不单纯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对概念、规律理解的深入和知识整合,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师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与交流。同时,通过习题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控教学。
在梳理反思环节,学生的回答只局限在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学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说的很少。而这一节课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最后还是老师给做了补充。同时,学生对学习后存在的困惑更是避而不谈。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还是重知识,轻能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梳理、加工和反思,知识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探究过程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之一。
为了弄清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教材是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分析得出的,那么实验中是不是应该体现出来呢?怎样让学生确认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