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1.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 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h2.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lcm、2cm、3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NaOH溶液10min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琼脂块中数据表示未被扩散部分的长度)。

关于该实验及相关推论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因变量是NaOH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B.NaOH在边长1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C.通过本模拟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D.本实验中,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3.下列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的是()A.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B.纺锤体逐渐解体C.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D.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4.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5.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将洋葱根尖染色的试剂是()A.碘液 B.龙胆紫溶液 C.斐林试剂D.苏丹Ⅲ染液6.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操作步骤是()A.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B.漂洗—染色—解离—制片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7.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的衰老 B.细胞的凋亡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8.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B.细胞内色素减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的运输功能增强C.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D.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变化9.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10.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有答案)[精品]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有答案)[精品]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下图中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口头表达。

该病人脑部受伤部位可能是()A.S区B.W 区C.H区D.V区4.人体中分泌雄性激素的腺体主要是()A.卵巢B.睾丸C.垂体D.下丘脑5.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变化是()A.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D.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7.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8.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核酸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0. 以下行为容易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C.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11.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 T细胞C.靶细胞D.浆细胞12.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A.尖端B.整个胚芽鞘C.尖端下部的背光一侧D.尖端下部的向光一侧1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只在幼芽中合成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D.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4.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2-202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2-202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点: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
14.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下列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的是
A.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女性
B. 丈夫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
C.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
D.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
B.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 普通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A正确;
B、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性状,B错误;
B、一对夫妇,丈夫为红绿色盲患者,妻子正常,表现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所生男性或女性都有可能患病,故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B正确;
C、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为红绿色盲患者,则所生儿子一定色盲,也无需检测,C错误;
D、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为红绿色盲患者,则所生儿子一定色盲,女儿一定正常,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D错误;
【详解】生理盐水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在此溶液浓度下细胞既不失水皱缩,也不吸水膨胀。在给病人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其目的维持细胞渗透压,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分别是( )
A. k+外流、Na+外流 B. k+内流、Na+内流
C. k+外流、Na+内流 D. Na+外流、k+内流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有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有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下图中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口头表达。

该病人脑部受伤部位可能是()A.S区B.W 区C.H区D.V区4.人体中分泌雄性激素的腺体主要是()A.卵巢B.睾丸C.垂体D.下丘脑5.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变化是()A.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D.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7.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8.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核酸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0. 以下行为容易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C.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11.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 T细胞C.靶细胞D.浆细胞12.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A.尖端B.整个胚芽鞘C.尖端下部的背光一侧D.尖端下部的向光一侧1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只在幼芽中合成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D.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4.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

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不变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下列物质,在内环境中能找到的是()A.甲状腺激素 B.麦芽糖 C.消化酶 D.呼吸氧化酶3.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的细胞2为血细胞 C.c中细胞3的种类最多 D.当a→b受阻时会发生组织水肿4.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摄入弱碱水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 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S区 B.脊髓 C.H区 D.V区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9.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A.神经中枢 B.突触 C.感受器 D.效应器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1.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含量增加 B.过度饥饿--胰岛素含量增加 C.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12.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3.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下丘脑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14.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A.A B.B C.C D.D15.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16.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己知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一种)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A.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 B.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 D.使另一神经元产生抑制17.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18.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19.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21.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根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的A端,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 B.处理甲图中的B 端,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A端,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22.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促进其发芽 B.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未授粉的油菜花能提高产量 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去掉顶芽的枝条能保持顶端优势2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扦插枝条生根情况的影响结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根的长度 B.实验表明2,4- D.是一种植物激素 C.2,4- D.溶液对扦插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D.一定浓度的2,4- D.溶液对扦插枝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24.关于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h B.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相同 C.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D.若水平放置的植物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f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无此作用 D.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没有影响26.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过度繁殖削弱了生存斗争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7.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28.下列有关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 B.山羊和绵羊虽同是羊,但不属同一物种,因而不能基因交流 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D.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的一项是()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二、非选择题(40分)31.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 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_;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系统.才能进入内环境.(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_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_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_物质.32.如图为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2)由下丘脑到A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3)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x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4)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调节;(5)若人体的血糖浓度较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_________.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__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_.33.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填字母)(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病.(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与分泌d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2015-2015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0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不变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C正确;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点评】题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下列物质,在内环境中能找到的是()A.甲状腺激素 B.麦芽糖 C.消化酶 D.呼吸氧化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水分、尿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后进入血浆,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所以在内环境中能找到,A正确;B、麦芽糖属于二糖,不能进入人体内环境中,B错误;C、消化酶由消化腺合成并分泌后,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呼吸氧化酶属于胞内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3.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的细胞2为血细胞 C.c中细胞3的种类最多 D.当a→b受阻时会发生组织水肿【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图形图表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推出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b中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B、血浆中的细胞主要是血细胞,B正确;C、c是组织液,细胞3是组织细胞,种类最多,C正确;D、当淋巴回流进入血浆受阻时,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A错误;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C错误;D、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摄入弱碱水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 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葡萄糖是营养物质,生长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因此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人体摄入弱碱水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化学成分;识记和理解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S区 B.脊髓 C.H区 D.V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A正确;B、脊髓是低级中枢,而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C、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C错误;D、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考点】反射的过程.【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C、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C错误;D、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 错误;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9.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A.神经中枢 B.突触 C.感受器 D.效应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反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根据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规律性活动.【解答】解:A、神经中枢位于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而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错误;B、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突触,位于脑和脊髓中,而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B错误;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则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使人体神经中枢对某处的疼痛刺激无反应,该药物最可能抑制该处感受器的作用,C正确.D、外用麻醉药处理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血糖的三个来源是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其中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血糖的去路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4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4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②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并调节粗准焦螺旋③红瓤西瓜的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步骤是取细胞→水解→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⑤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⑥观察线粒体时,用甲基绿染色后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⑦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碱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A.①②B.①③C.①⑤D.⑤⑦2. 下列哪项是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A.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少于向光一侧B.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C.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等于向光一侧D.植物背光一侧生长比向光一侧慢3. 精确的定向转运机制保证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转运至靶细胞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由膜上载体决定D.细胞骨架与细胞内物质定向转运有关4. 下列各项中与决定蛋白质多样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核糖体的种类和数目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5. 胚乳发育与胚发育的共同点是:( )A.发育部位相同B.起始发育时间相同C.细胞分裂方式相同D.组织分化结果相同6. 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A.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B.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C.t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7.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8. 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e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6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6

莆田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2. 28个A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A. 28个B. 56个C. 84个D. 112个3. 谷氨酸的R基为一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A.4,4B.5,4 C.4,5 D.5,54.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A. 3:3:1B. 4:4:1C. 1:2:0D. 1:2:15.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利用光能将CO2还原,合成对动物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A.糖类物质B.脂类物质C.核酸D.ADP6. 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受精卵发育成枝条7. 要鉴别两个生物个体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应用化学方法分析它们的()A. 糖元B. 氨基酸C. 蛋白质D. 核苷酸8. 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A.高效性 B.专一性C.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9.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10. C、H、N三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这三种元素是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组成元素是完全不同的11.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着自己的母亲这是它的一种本能B. 蜘蛛织网是通过对年长者的模仿来学习的C.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D. 激素调节在动物行为形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1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13.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题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题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
题答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有答案)
》》》上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有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带答案)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题答案就整理到这里了,做完试题之后再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有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1)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1)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一.选择题(共30小题,其中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1.俗称“超级细菌”的一个变种曾袭击英国一家医院,造成多人感染。

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B.该细菌与酵母菌的结构相同C.该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D.该细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3.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

则①②③④依次为(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4.下列关于氨基酸、多肽链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C、H、O、N四种元素B.遇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C.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通常都含有肽键5.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6.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C.纤维素和核糖都是能源物质D.蔗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7.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三种试剂与相应物质反应分别呈现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8.细胞核是细胞的“司令部”,下列关于细胞核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与内质网相连,且有核糖体附着B.核膜、核仁和染色体都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C.核仁参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D.核膜上有核孔供物质分子出入,因而不具有选择透过性9.下列不含磷脂的细胞结构是()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中心体10.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是细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B.结构②和④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C.结构③是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D.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生物,只能是动物细胞11.下列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12.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因的是()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④13.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下列各项表示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放线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C.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CO2的固定需要ATP和[H]参与D.ATP分子由一个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1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酶水解的产物都是氨基酸B.酶为生化反应提供了活化能C.不同的细胞可能含有同一种酶D.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16. 图甲表示在图乙中c点对应的pH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酶的反应速率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二生物一、选择题1、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故③可定向变异为④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均为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进程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是纯合的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3、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所利用的原理有错误的是()A.抗虫棉——基因工程B.“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C.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D.生产啤酒——无氧呼吸4、下图是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里有基因突变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5、下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所釆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B.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图中的①②③步骤D.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6、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育种,这些变异()A.是定向的B.对人类都有益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D.不能遗传给后代7、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B.④①②④C.④④①③D.④③①④8、培育下列优良品种生物的原理与杂交水稻培育原理相同的是()A.中国荷斯坦牛B.高产青霉素菌株C.白菜—甘蓝D.无子西瓜9、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A.DNA连接酶 B.DNA酶C.DNA解旋酶 D.DNA聚合酶10、以下酶的分别作用于a.ATP水解酶 b.解旋酶 c.纤维素酶 d.肽酶 e.DNA连接酶()A.肽键、氢键、原生质层、肽键、磷酸二酯键B.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C.高能磷酸键、脱氧核苷酸、细胞膜、肽键、磷酸二酯键D.高能磷酸键、氢键、植物细胞壁、肽键、磷酸二酯键11、下列各项应用中不属于基因工程的是()A.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B.培育高产青霉菌株C.基因疫苗的研制D.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12、依下图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核酸性内切酶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D.切断b处的为限制性内切酶13、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不包括()A.目的基因 B.运载体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DNA连接酶14、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可能代表()A.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C.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15、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A.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B.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C.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16、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提取.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C.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8、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A.生存斗争 B.适者生存 C.获得性遗传 D.过度繁殖1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60%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B.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溶菌酶、激素、抗体和tRNA、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D.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2.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血浆,血浆中不含脂肪、淀粉等物质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Cl﹣C.③中的蛋白质含世减少时将会导致水肿D.淋巴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②5.关于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正确的叙述是()A.①〜④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能传到神经元A不能传到神经元CC.C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I上含有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6.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7.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8.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抗利尿激素、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分别对应正确的序号为()A.①②③③B.①③③③C.③①②②D.①③①②9.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1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血糖的稳定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11.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1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C.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1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B.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1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达尔文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D.现察DM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14.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双向进行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DNA和RNA之间互为模板合成C.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D.肌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15.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16.下列各项中,实验试剂、试剂作用和实验目的组合错误的是()A.健那绿:作为染色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B.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番茄C.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生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50%酒精:去浮色,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D.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18.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19.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将M只鹿标记后,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m)只20.请利用如图所给出的概念模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D.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21.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2.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中含有某些细菌,这些细菌能阻止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A.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存在于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台湾乳白蚁和真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细菌和真菌之间是寄生关系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一条食物链23.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该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便是因为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间行种植便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4.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B.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C.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D.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分别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25.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2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还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人类活动可改变乙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27.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最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三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一20%28.鼬在遇到危险时,会出现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气体的行为,通过该行为,鼬向其他动物个体传递出()A.生物信息B.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D.行为信息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仅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40%31.人接触辣椒,往往会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减轻)疼痛.(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3)此时人们常釆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以上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调节的结果.32.如图甲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其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图甲中A是,D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2)若在②③处连接一个电表,在B处给予刺激,电表会发生次偏转,在D处给予刺激,电表会发生次偏转.(3)图乙⑤中含有,以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需提供能量;结构①是,其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有关.33.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研究其合适的使用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如表为来自某医院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1)过敏性休克是(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依据表中数据显示,为增加抢救该病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采取措施.(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主要与素协同升高血糖,与激素协同升高体温,从而共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的肾上腺素,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调节.(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34.埃博拉病毒(EV)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如图表示EV感染人体后,效应T细胞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内(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可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通过方式释放穿孔素,进入组织液的穿孔素可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的,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接种过EV疫苗人体,一旦EV侵入机体,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EV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4)临床研究发现,用康复者的血清也可治疗患者,其原理是.35.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可以判断,甲是这一植物激素类似物,其作用特点是具有,植物激素类似物乙的作用是;从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可以看出,两种对应激素在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中为作用关系.(2)由图1的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或综合影响,应设计4种培养基,分别为含有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含有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实验组)和不加激素.3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草原湖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1)由于地形高低的差异,草原湖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草原狐每到新的领地,会通过察看是否有其他狐狸的粪便、气味确定该地有没有主人,这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2)如图为草原湖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用图中字母表示).(3 )调查草原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当地纵横交错的公路将某种群分隔开,会产生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60%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B.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溶菌酶、激素、抗体和tRNA、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D.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A 错误;B、tRNA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正确;D、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构成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C.2.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解答】解: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B、抗体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B错误;C、病毒是高度寄生的生物,增殖过程必须在细胞内,C错误;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内环境,所以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D.3.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A、B血浆与A组织液和C淋巴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B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错误;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后,B血浆中的pH将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静脉端比Ⅰ动脉端,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低、O2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C正确;D、饱饭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D错误.故选:C.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血浆,血浆中不含脂肪、淀粉等物质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Cl﹣C.③中的蛋白质含世减少时将会导致水肿D.淋巴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②【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①②③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脂肪,A错误;B、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在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正确;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C错误;D、淋巴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②或血浆①,因为有些淋巴细胞可以渗透到血浆中,D错误.故选:B.5.关于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正确的叙述是()A.①〜④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能传到神经元A不能传到神经元CC.C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I上含有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反射弧结构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感受器.Ⅰ是突触前膜,Ⅱ是胞体.【解答】解:A、根据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出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A错误;B、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传到A,不能传到C,B正确;C、C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错误;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的结合,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6.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图可知,图示过程为细胞Ⅰ释放物质M作用于细胞Ⅱ上的物质N,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物质N是受体.【解答】解: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肝糖原位于肝细胞内部,①错误;②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肺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②正确;③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传入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与传出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④错误.故选:D.7.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升高;bc段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和存储,使得血糖降低;de段时运动导致代谢增强,血糖浓度降低;ef段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体内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解答】解:A、曲线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而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A错误;B、曲线bc段血糖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液中血糖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机体动用葡萄糖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应逐渐下降,因此这两段胰岛素变化趋势不相同,B错误;C、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D、在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但不可以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C.8.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抗利尿激素、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分别对应正确的序号为()A.①②③③B.①③③③C.③①②②D.①③①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人为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①;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③;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细胞耗氧量增加,对应曲线①.。

莆田二十五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莆田二十五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以诱发其基因突变或诱导染色体加倍,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D.减数分裂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3.中心法则体现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B.生物体的生长发育C.细胞分化过程中D.生殖过程中4.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 TP的消耗5.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 D.低温影响6.碱基互补配对不发生在()A.细胞膜上 B.线粒体内 C.叶绿体内 D.核糖体上7.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25℃条件下完成.将果绳培养在25℃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F1)会出现长翅性状,此现象可以解释为()A.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重组C.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8.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9.有一种遗传病是由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CCT变为CAT而致.而某基因芯片用来检测由基因转录出的信使RNA,在芯片相应位置上哪个核苷酸片断(分子探针)与信使RNA配对,就可以判断这人带有致病基因()A.CTT B.CAT C.GTA D.GAA10.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A.25个B.24个C.13个D.12个11.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B.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内的DN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D.存在于染色体上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1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14.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15.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16.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1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一个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自交产生aa的子代,是通过基因重组实现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18.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畸变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19.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指导应该是()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20.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21.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均为细咆核B.从化学结构上看,甲图中的3和4相同C.乙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不会相同D.乙图中的⑥链与甲图中的b链基本组成单位相同22.下列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A.人的初级精母细胞B.人的精原细胞C.人的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人的精子细胞23.如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2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病因()A.与母亲有关B.与父亲有关C.与父母亲都有关D.无法判断25.普通西瓜是二倍体,选取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后,当作母本,用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苗作父本进行杂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母本植株上结的西瓜是三倍体西瓜B.母本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基因型是aaaaC.母本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AaD.母本所结种子胚乳的基因型是Aa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如图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请回答:(1)过程②称为,是以为模板在细胞的上进行的,翻译者是.(2)过程③在细胞的中进行,因为这一过程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一改变称为.(3)④上的三个碱基序列是,这一碱基序列被称为是缬氨酸的,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种.(4)谷氨酸和缬氨酸的通式可表示为.27.根据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表达的过程,结合图示一至五,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全过程叫,图一中在人体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的过程,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能发生③④过程的生物类群是.(3)图四的D链中如有18个碱基,则应有个图五中的结构与之对应.(4)图五是,在生物细胞中共有种.(5)基因中代表遗传信息,基因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下列细胞中不能发生图四生理过程的是A.根毛细胞B.浆细胞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D.大肠杆菌.28.如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的名称为,乙与丁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填“→"或“←”)(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物质名称).②③④的最终结构是否相同?.(3)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病毒中神经氨酸酶能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若图示表示神经氨酸酶的合成,则结构①中的碱基序列由决定.(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2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A.大肠杆菌B.噬菌体C.染色体D.烟草花叶病毒.29.如图是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普通小麦的配子中含有个染色体组,黑麦配子中含个染色体组,杂交后代含个染色体组.(2)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是,必须用将染色体加倍,加倍后含个染色体组,加倍后可育的原因是.这样培育的后代是(同源、异源)八倍体小黑麦.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解答】解:A、同一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其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A错误;B、两种细胞所含的核糖体相同,B错误;C、两种细胞所含的tRNA相同,C错误;D、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两种细胞中的mRNA有所区别,D正确.故选:D.2.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以诱发其基因突变或诱导染色体加倍,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D.减数分裂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分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解答】解: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间期;由于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故选:A.3.中心法则体现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B.生物体的生长发育C.细胞分化过程中D.生殖过程中【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解答】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NA的复制、蛋白质合成的转录、翻译过程都属于中心法的内容.故选:B.4.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 TP的消耗【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1)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3)能量(ATP);(4)模板:DNA的一条链.【解答】解:A、该过程共涉及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不同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组织中转录形成的RNA有所区别,B错误;C、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D、该过程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需要消耗A TP,D正确.故选:D.5.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 D.低温影响【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可遗传的变异又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三者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根霉属于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但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染色体变异属于生物变异,但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正确;D、低温影响一般会导致染色体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故选:C.6.碱基互补配对不发生在()A.细胞膜上 B.线粒体内 C.叶绿体内 D.核糖体上【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解答】解:A、细胞膜上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B、线粒体内可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叶绿体内可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D、核糖体上可进行翻译过程,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故选:A.7.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25℃条件下完成.将果绳培养在25℃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F1)会出现长翅性状,此现象可以解释为()A.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重组C.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性状的表达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故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25℃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会出现长翅性状,是受环境的影响,被称为表型模写.【解答】解:A、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并未改变,A错误;B、此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无基因重组,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此现象是由环境引起的,C正确;D、通过题意可知,残翅果蝇的后代会出现长翅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无染色体变异,D 错误.故选:C.8.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在大肠杆菌中翻译蛋白质,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兔子血红蛋白的mRNA能在大肠杆菌中指导血红蛋白的合成,说明不同生物中的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都是由一套遗传密码决定的,因而有相同的密码子,A正确;B、兔子血红蛋白的mRNA能在大肠杆菌中指导血红蛋白的合成,这说明兔子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但不能说明蛋白质的合成是很简单的,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兔子血红蛋白的mRNA,而不是基因,C错误;D、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小白兔的信使RNA能指导大肠杆菌合成血红蛋白,不能说明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D错误.故选:A.9.有一种遗传病是由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CCT变为CAT而致.而某基因芯片用来检测由基因转录出的信使RNA,在芯片相应位置上哪个核苷酸片断(分子探针)与信使RNA配对,就可以判断这人带有致病基因()A.CTT B.CAT C.GTA D.GAA【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分子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单链DNA片段.2、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检测工作.在实际应用方面,生物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筛选、农作物的优育优选、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检测、国防、航天等许多领域.【解答】解:某遗传病是由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CCT变为CAT而致,其转录出的信使RNA上的碱基为GUA,因此,在芯片相应位置上,含有CAT的核苷酸片断与信使RNA配对.故选:B.10.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A.25个B.24个C.13个D.12个【考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分析】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一组染色体.【解答】解:水稻是二倍体,含有24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2条染色体,同时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为一个染色体组上的12条DNA分子.故选:D.11.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B.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内的DN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D.存在于染色体上【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分析】基因存在于DNA上,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据此答题.【解答】解:A、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细胞器没有染色体,A错误;B、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质的某些细胞器中,如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C、细胞核中的基因不是细胞质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细胞核基因,D错误.故选:B.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解答】解: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正确;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B正确;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C正确;D、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D.1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DNA复制过程,所有细胞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发生于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故B正确;C、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故C错误;D、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错误.故选:B.14.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1)以mRNA作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2)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解答】解:A、复制的模板是DNA,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A错误;B、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B错误;C、翻译的模板是mRNA,但复制的模板是DNA,C错误;D、翻译和逆转录的模板都是mRNA,D正确.故选:D.15.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解答】解:A、由图可知,精氨酸是由N﹣乙酸鸟氨酸在4种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4种酶是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合成的,A正确;B、图中信息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若基因②不表达,导致酶②不能合成,与基因③和④能否表达无关,C错误;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说明脉胞霉体内基因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酶①,使体内的N﹣乙酸鸟氨酸不能转化鸟氨酸,D正确.故选:C.16.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DNA复制的过程:(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3、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解答】解:A、DNA复制时会发生DNA解旋,A错误;B、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还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DNA复制时,DNA分子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二生物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四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 )A. 维生素B。

尿素C。

胰岛素D。

纤维素2.下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的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

肌细胞、X、Y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Y>X>肌细胞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X进入Y 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

内环境稳态实质是X、Y、Z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3.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

38C。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4.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等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有所上升C. 与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D。

人体某部位组织液短时间内增多过快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 内环境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6。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7.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①③B。

①② C.②④ D.③④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 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

福建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二生物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2、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B.血浆的PHC.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D.人的体温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6、下列行为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C.与艾滋病人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7、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 )A.微量和高效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体液运输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 , O2 B.H2O , Na+ C.C6H12O6 , CO2 D.血红蛋白, 胃蛋白酶9、与动物的脑相比,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A.语言功能B.声音功能C.运动功能D.感觉功能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1、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D.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12、T淋巴细胞成熟于( )A.胸腺 B.骨髓 C.脊髓 D.脾脏13、在人体下列结构中,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是( )A.下丘脑B.甲状腺C.皮肤D.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14、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1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16、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②③B. ①③④C.③⑤⑥D.①③⑥17、以下可以口服的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抗体 D.生长激素18、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D.一般情况下,神经元间传递的化学信号,在③处起作用后就被分解19、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故选:D.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 P 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的p H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人的体温【答案】A【解析】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 a+和C 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 a+和C l-.故选:A.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 a+和C 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 a+和C 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 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明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答案】C【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故选:C.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D【解析】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 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了免疫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学生是理解和识记能力,试题难度一般.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6.下列行为中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C.与艾滋病人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B【解析】解:A、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B、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会通过血液传播而感染艾滋病,B正确;C、艾滋病并非接触传播,和艾滋病人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的识记能力,试题难度一般.7.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A.微量和高效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体液运输【答案】C【解析】解:A、微量、高效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A错误;B、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B错误;C、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因此通过导管运输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C正确;D、通过体液运输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D错误.故选:C.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本题考查了激素作用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B.H2O,N a+C.C6H12O6,CO2D.血红蛋白,胃蛋白酶【答案】D【解析】解:A、CO2、O2,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H2O、N a+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C6H12O6、CO2,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本题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保内环境的成分.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9.与动物的脑相比,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A.运动功能B.声音功能C.语言功能D.感觉功能【答案】C【解析】解:与其他动物的脑相比,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故选:C.本题的对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考查,回忆人脑的高级功能,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对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理解、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答案】A【解析】解:A、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B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故A正确;B、抗体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故B错误;C、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C错误;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故D错误.故选:A.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善于比较归纳和整理.11.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D.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答案】B【解析】解: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免疫调节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2)体液免疫的过程:(3)细胞免疫的过程: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T淋巴细胞成熟于()A.胸腺B.骨髓C.脊髓D.脾脏【答案】A【解析】解: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其中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淋巴细胞.故选:A.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在人体下列结构中,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下丘脑B.甲状腺C.皮肤D.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答案】D【解析】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错误;B、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错误;C、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错误;D、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是运动区,与体温调节没有直接关系,D正确.故选:D.1、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主要是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答案】D【解析】解: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中的感性运动,A错误;B、草履虫没有反射弧,不能完成反射活动,其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应激性,B错误;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时对光产生的应激性,C错误;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需要反射弧的处于,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D.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胞吐主要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难度不大.1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答案】C【解析】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C.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答案】C【解析】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②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②正确;③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③正确;④白化病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⑤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⑤错误;⑥夜盲症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⑥错误;故选:C.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学生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积累,会提高效率.17.以下可以口服的是()A.胰岛素B.性激素C.抗体D.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解:A、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及肽酶水解为氨基酸,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消化道内没有分解固醇的酶,不会被分解,可直接口服,B 正确;C、抗体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及肽酶水解为氨基酸,C错误;D、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水解失去活性,应该采用注射,D错误.故选:B.肾上腺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可以注射或口服;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类衍生物,不会被分解,可以注射或口服;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消化道内没有分解固醇的酶,也可以口服;胰岛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均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水解失去功能.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本质,解答的关键是要准确的识记各种物质的化学本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D.一般情况下,神经元间传递的化学信号,在③处起作用后就被分解【答案】B【解析】解:A、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使得a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②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C正确;D、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在③突触后膜处起作用后就被分解,D正确.故选:B.1、据图分析,a表示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①表示突触小体,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后膜.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本题以突触结构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9.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答案】B【解析】解: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受损后会造成躯体瘫痪,A错误;B、患者不能口头表达,说明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B正确;C、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听觉性言语区(H区)正常,C错误;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和记忆有关,与受损症状不符,D错误.故选:B.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20.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A.依个体不同而不同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D.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答案】D【解析】解: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感到疼痛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当手不小心碰到时,神经冲动先传导到脊髓,再沿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所以是先缩手反射,再感觉到疼痛.故选:D.缩手反射是一个低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缩手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此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以及过程,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难度适中.21.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解: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则核糖体.故选: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修饰,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发挥作用.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抗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分泌蛋白加工修饰分泌的过程.22.在下列图式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 C.D.【答案】A【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进入淋巴,淋巴可以进入血浆,A正确;B、组织液中的物质不仅可以进入淋巴,也可以进入血浆中,图中少了由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B错误;C、该图少了由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淋巴不能直接形成组织液,因此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C错误;D、由C项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A.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答案】A【解析】解:A、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B、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A.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