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3部分判断纠错第4章种群和群落(必修3)(新)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年龄组成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研究目的: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研究目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⑴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⑵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⑴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⑵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o×λ的t次方。

⑶各参数意义: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生长的“S”型曲线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B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C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1第3节 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 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 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 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答案】×,植物激素是指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2.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答案】×,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

3.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阳光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答案】×,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茎的负向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6.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答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等外界影响引起的。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微量高效。

()【答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答案】×,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答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答案】√,例如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腺垂体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答案】×,效应器细胞,比如肌肉细胞也会产生兴奋。

高考生物 第2部分 基础知识自主互评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必修3)

高考生物 第2部分 基础知识自主互评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1. 所谓种群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2.对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中,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是和。

3. 样方法调查研究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实质上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和取样法。

4.动物的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是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M)=第二次捕获数(n)∶第二次捕获标记数(m),则该种群密度(N)。

5. 种群的特征、、、、6. 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7. 种群在一定生存环境中,由于生活在等理想条件中,种群数量会迅速增长。

它具有一定的模型。

而增长曲线则是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8. 种群在自然界中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可分为曲线和曲线。

曲线坐标的设制,横坐标常为,纵坐标常为,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

9.“J”型增长的数学公式常常是,曲线形式为“J”型,但是在自然条件下,由于自然界的有限,的加剧,及捕食者的增加,会使该种群的降低,增高。

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彼此上升与下降,种群数量增长会出现停止或下降,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呈现曲线。

10. 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种群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之为,又称但是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以造成种群数量的波动或下降,甚至死亡。

11. 所谓群落就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中的称之为群落。

在群落水平研究问题主要是某一群落中的多少。

各种群之间的,群落的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

12. 群落的水平分布也因环境条件的差异、人和动物的影响而种群分布___________,同一地段__________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__分布。

13.某群落中的种群多少,就是要分析该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称之为该群落的____________,一般说来,越是靠近热带地区,群落内的物种数目越_____________,反之物种数目越少。

14. 一个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彼此通过复杂的_____________关系,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其中的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寄生等。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1.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

C项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的全部植物不能代表全部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答案:A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

答案:B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2013新课标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析】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考查。

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的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的问题。

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的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的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量。

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的下降未必说明群落的丰富度的下降。

(群落的生物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的概念)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的,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的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能力。

(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20/110=2/11,A错误;B项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C项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D项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研究讨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研究讨论

第4章种群和群落研究讨论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研究目的: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酵母培养条件,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通过培养酵母,观察收集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和解剖数据,主动构建科学模型;探究酵母种群数量变化,感悟种群变动内在的规律。

(3)实验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

研究资源:
(1)人力资源:同学,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从事有关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或从事酵母工业化验、检验工作或卫生检疫工作的家长或亲友。

(2)媒体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研究步骤:
(1)课题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实验器具、材料,设计好实验方法和培养条件,设计计数的时间和方法,设计研究结果的记录表格。

(2)实施探究实验。

①培养基的配制。

②培养。

③计数。

(3)总结交流:根据设计要求绘制酵母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曲线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曲线变化的有关因素。

各小组总结自己得出的结果,相互比较,分析曲线差异的原因,共同建立种群数量变动的科学模型。

附实验用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分析(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分析(最新整理)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2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
12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
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
11. 在 对 某 种 野 兔 的 调 查 中 , 调 查 范 围 为 1
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
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 )
A.125只/hm2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21.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要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 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 )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寄生
C.互利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计算方法: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的方法(1)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2)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1、“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④性别比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5.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主要由光照决定,动物的分层由栖息空间和食物决定。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b、曲线中注意点:
(1)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研究的意义: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必修3 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 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21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1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 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5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10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种群和群落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在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8.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1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 )17.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8.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 )19.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20.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1.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22.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23.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2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25.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6.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27.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28.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29.计数酵母菌时,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30.将酵母菌培养液滴满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1.血细胞计数板不能用刷子刷洗,要用水流冲洗。

()32.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33.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34.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被取代的物种没有灭绝。

()35.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36.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37.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应将物种数目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作为样方面积。

()38.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到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

()39.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4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4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42.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

()4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4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45.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46.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4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48.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4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5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00000000个。

()52.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53.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54.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55.种群增长曲线中,K值是固定不变的()56.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7.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班级姓名答案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在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8.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2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25.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提示:种群内的个体有自由交配、竞争、互助等关系,不是机械的组合在一起。

26.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提示: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27.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提示:农作物不能利用有机物。

28.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提示:人口增长还受社会因素、个人观念影响。

29.计数酵母菌时,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30.将酵母菌培养液滴满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提示:应先盖上盖玻片,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一侧,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31.血细胞计数板不能用刷子刷洗,要用水流冲洗。

(√)提示:用刷子刷洗会刷掉方格线。

32.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提示: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结构,是水稻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分层。

33.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提示: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4.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被取代的物种没有灭绝。

(√)35.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36.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37.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应将物种数目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作为样方面积。

(√)38.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到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

(√)提示:有的动物活动时间受光照影响。

39.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4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4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42.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

(×)提示: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生物的总和。

4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4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45.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46.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4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48.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4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大。

5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00000000个。

(√)57.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