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海洋体验与《女神》中“海的精神”

合集下载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第一篇: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谈《女神》的时代精神

谈《女神》的时代精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
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盘》和女神之再生等诗。《女神》强
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谈《女神》>>的时代精神
摘要:《女神》出版于1921年,
女神》简介
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他的《女神》一诗更是被誉为经典之作,表达了对女神的崇拜和赞美之情。

读完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女神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也让人对女神这一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通过《女神》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郭沫若对女神的崇拜之情。

诗中描述了女神的形象,以及她所具有的美丽、高贵和神秘的特质。

作者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将女神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女神的崇拜之情。

在诗中,女神被赞美为“美丽的女神啊,你的眼睛是一双闪烁着星光的宝石”,“你的笑容是春天的花朵,你的歌声是大地的交响乐”,这些赞美之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女神的无限崇拜和赞美之情。

其次,通过《女神》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郭沫若对女神的深情表达。

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女神的崇拜,还表达了对女神的深情厚爱。

作者用了许多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将自己对女神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诗中,作者写道,“你是那个世界的女神,你是那个时代的女神,你是那个民族的女神”,这些表达了作者对女神的深情厚爱,也表达了作者对女神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最后,通过《女神》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郭沫若对女神形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在诗中,作者对女神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女神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作者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将女神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女神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在诗中,作者写道,“你是大地的女神,你是天空的女神,你是人类的女神”,这些表达了作者对女神形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女神的深情厚爱。

总之,郭沫若的《女神》一诗,通过对女神的崇拜、深情表达和独特理解,展现了作者对女神的独特情感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女神的美丽、高贵和神秘,也表达了作者对女神的深情厚爱和独特理解,展现了作者对女神的崇拜和赞美之情。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作者:谢荣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7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郭沫若创作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与重构研究以1919年—1921年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2017C04。

摘要:郭沫若的《女神》自出版以来便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其意义价值不仅表现在诗歌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想与蓬勃的气势上,还表现在独特“大海”意象的运用。

本文拟立足于对《女神》中“大海”意象的解读,以说明郭沫若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赋予了“大海”这一意象崭新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女神》;大海;意象;中西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1921年出版的《女神》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其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磅礴的气势,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上,还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新奇的意象上。

如作品中频繁使用的“大海”的意象,据统计在《女神》所收录的64首诗歌(包括序诗)中有40多首出现了“大海”这一意象及相关的意象[1],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文拟立足于对《女神》中“大海”意象的解读,以说明郭沫若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赋予了“大海”这一意象新的意义内涵,不仅具有西方诗歌中“海”的意象内涵,同时还融合中国当时时代特征,创作出了独特的“大海”意象。

郭沫若因此开了现代诗歌歌颂“大海”的先河,并成为第一位将“海洋”精神引进中国的诗人。

在郭沫若之前很少有诗人在白话诗中对“大海”的意象有独特丰富的表达,并且赋予“大海”自由、狂放、生命力等象征意义,而在郭沫若之后许多现代诗人纷纷在作品中描绘与赞颂大海:如舒婷在《致大海》中还跟郭沫若作品中的“大海”意象有所对话,徐敬亚《夜,一个青年在海滨》中直接将“大海”作为无限生命力和丰富生活的表征的浪漫想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甚至还形成了争相塑造“大海”的热潮,这些作品中的“大海”意象大都保留了郭沫若作品中“大海”的意象特征。

浅谈郭沫若之《女神》

浅谈郭沫若之《女神》

浅谈郭沫若之《女神》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学日本时根据家乡乐山县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的名字。

他出生于地主兼商家庭,从小广泛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并接受维新思想的启发,培养了浓厚的爱国民主思想和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

1913底,郭沫若留学日本,在此期间拜读了泰戈尔,歌德,海涅,雪莱等人的作品;1916年,与安娜相恋,《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等是写给其恋人的情诗;此时他也深受王阳明“万物一体”的宇宙观的影响,开始接受西方泛神论的影响。

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下半年,在五四运动狂潮的激荡下,进入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凤凰涅槃》,《天狗》等都是此时期创作的;1921年《女神》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文学地位,使之成为与鲁迅一样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1921年7月,郭沫若与郁达夫等成立了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3年4月离日返国,致力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创作《星空》等诗集;1924年,赴日本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6年创作的《革命与文学》标志着其文学思想的巨大变化,并于1927年写出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在党的安排下,亡命日本达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和古文字的研究,并写了《我的童年》,《创造十年》等作品;1937年抗战爆发,其代表作《屈原》,《棠棣之花》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国家行政领导工作和社会活动,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重要职务;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女神》介绍《女神》是郭沫若的创作的第一本诗集,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突书局出版。

全书除《序诗》外,共3辑。

第1辑收《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等3篇诗剧,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第2辑收《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10首;第3辑收《爱神之什》10首,《春蚕之什》8首和《归国吟》5首,这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摘要】郭沫若的《女神》,可以说是打开了新式诗风的大门,将新的文化特征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

《女神》的创作主要是在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下而完成,其中蕴含的多种意象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本文就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关键词】郭沫若;《女神》;意象;文化精神前言:《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著名诗集,包括序诗,一共有五十七篇,至今已经再版多次。

这一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我国诗界发展意义深远。

《女神》中融入了多种新的文化特征,蕴含着多种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析,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中展现出的文化精神,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个人风格一科学意象中的文化精神解析在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积极倡导“科学”和“民主”,但是实际上,“民主”相较“科学”在当时更为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弥补了这一缺憾,展现出了大量的科学意象,实现了科学与民主的充分结合,真正体现出了现代科学精神等新文化精神将科学知识融入文学创作的想法最初来源于其在东京求学的阶段,当时郭沫若因准备研究文学而进入文科大学,而在成仿吾建议的影响下,郭沫若也意识到文学研究不仅仅应是只研究文学,同时也应具有科学知识基础,因此,开始将现代文明和科学中的事物融入到文学创作中。

郭沫若的《女神》中蕴含的科学意象,主要在现代医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的方面涉及较多,例如神经、血液、脊髓、电气、音波、燃烧点、宇宙、地球自转、星球等。

在当时很多诗人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和新事物,但是其中蕴含的意象远远不如传统诗词中的意蕴深远、意象美好,而郭沫若《女神》中的科学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给科学戴上了美学的笼口。

例如其所创作的《金字塔》中对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描述,“是地球在自转,公转,就好像一个跳着的女郎将就你看[1]”,通过对天文学知识的艺术想象,添加了新颖的意味,使诗歌更加意义深远。

郭沫若《女神》

郭沫若《女神》

《女神》《女神》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的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

通观整部《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第一,追求个性解放的彻底反抗精神。

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想,他对长期封建社会中利用“忠”、“孝”观念禁锢人们思想,使人们完全丧失个性而沦为君主的奴仆的封建道德规范极为反感。

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重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

这种呼声往往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显得强烈、热切、无所畏惧,从而构成《女神》的一个突出特色。

《天狗》篇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

诗中的“我”是一条把日月等一切星球和全宇宙都要吞了的天狗,具有“全宇宙底能底总量”。

“我”不仅要摧毁一切枷锁而且要毁灭掉旧我,在改造旧世界的同时还要改造自己。

“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

《浴海》中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

第二,向往理想社会,无限思念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女神》的诗魂。

“五四”运动激发起诗人巨大的爱国热情,由于诗人旅居国外的独特经历而使这种感情表达的格外强烈,诗人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像我的爱人一样。

我的那篇《凤凰涅盘》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沫若文集》第七卷)。

《女神》中抒情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感,不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爱慕和怀念,而且充满着对黑暗现实的强烈诅咒和对光明前途的热切向往以及为祖国而献身的坚定信念。

《女神》不仅对旧制度作了坚决的否定和猛烈的反抗,而且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急切的向往和热切的追求。

以《女神》的精神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以《女神》的精神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二)《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女神》的成功首先表现在它是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统一。

它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见教材P98)1、《女神》是诗人的民主理想的诗化: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勇敢地向传统挑战,冲破传统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凤凰涅槃》(1920/1)这首诗熔中外神话于一炉,借用一对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彻底摧毁旧世界、旧传统,争取自由、新生的民主理想,诗中的凤凰既是诗人自我的象征,也是新世界的象征。

爱国主义思想是诗人民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神》的诗魂。

《炉中煤》《晨安》《匪徒颂》等集中体现了《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炉中煤》(1920)是一首爱国主义绝唱,借用了情诗、恋歌的形式来表达爱国主义主题。

诗人别出心裁,把“五四”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血,愿为祖国奉献青春。

2、讴歌“自我”,伸张个性,礼赞自然。

(见教材P99)《女神》的许多诗篇鲜明地体现了个性解放思想,流露出强烈的个性意识。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个“我”不是普通的“自我”,他是一个顶天立地,富有非凡的征服力量的“巨我”形象,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

这个“我”完全摆脱了忧伤颓废的感伤色彩,具有破坏一切,创造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见教材P102)《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梅花树下的醉歌》《湘累》《金字塔》等。

从这些诗中,显然可以看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泛神论”思想为诗人讴歌自我,提倡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诗里,“我”、“本体”与自然界万物已完全融为一体。

3、彻底的毁坏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见教材P100)五四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一代觉醒的青年人把毁坏旧的、创造新的,解构传统、建构现代,作为自己的社会使命。

不一样的“海洋咏叹调”——郭沫若和海涅笔下的海洋意象之比较

不一样的“海洋咏叹调”——郭沫若和海涅笔下的海洋意象之比较
郭 沫若 学刊 2 1 第 2 00年 期 ( 第9 ) 总 2期
郭 沫若 与 外 国文 学
不 一 样 的 “海 洋 咏 叹 调
— —
, ’
郭 沫 若 和 海 涅笔 下 的海 洋 意 象之 比较
石 燕 京
( 山师 范学 院 文学 与新 闻学 院 , 四川 乐 山 6 4 0 ) 乐 1 0 4
都 是 传 诵 多 年脍 炙 人 口的 名 篇佳 作 。海涅 最早 领 略 海 的景
观是 1 2 年 在 北 海 的 库 克 斯 港 和 诺 得 奈 岛 ; 亡 法 国 后 , 95 流
放 在 海 底 明 亮 的水 晶宫 里 珍藏 着 。 《 海礼 赞》 P 5 ) 大 ( 22 ②
夜幕渐渐地降临,
摘 要 : 国诗人 海涅是 紧接 着“ 德 东方诗 圣” 泰戈尔给予郭沫若 以艺术启迪的第二住外 国作 家, 其诗艺诗风在郭沫若早
期诗歌 中有着很 浓的 色彩, , 然而 学术界 对二者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从 变异学的视 角对郭沫若早期诗歌 中“ 海洋意象”
与海涅诗歌 中的“ 海洋意 象” 比较解读 , 作 重点探究其差异产生的多重原 因。 关键词 : 郭沫若 ; 海涅 ; 海洋 ; 象 意
具体看到 :
大 海 的 意 象在 海涅 与 郭 沫 若 的诗 里有 着 不 同 的 理 解 、 不 同 的描 绘 。在 海 涅 的 笔 下 , 海 时 常 是 风 狂 雨 骤 、 恶 诡 大 险
异, 就像 美 女 一样 翻脸 无 情 、 莽 汉 一样 暴 躁 乖 张 。黑 云沉 像
海上 罩 着 一层 浓 雾 ,
海涛 神 秘 的 呼 号 , 高升 着 白 色的 水柱 。
人 鱼 钻 出 了波 浪 ,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6页精选文档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6页精选文档

《女神》中的“大海”意象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郭沫若创作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与重构研究以1919年―1921年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2017C04。

1921年出版的《女神》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其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磅礴的气势,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上,还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新奇的意象上。

如作品中频繁使用的“大海”的意象,据统计在《女神》所收录的64首诗歌(包括序诗)中有40多首出现了“大海”这一意象及相关的意象[1],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文拟立足于对《女神》中“大海”意象的解读,以说明郭沫若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赋予了“大海”这一意象新的意义内涵,不仅具有西方诗歌中“海”的意象内涵,同时还融合中国当时时代特征,创作出了独特的“大海”意象。

郭沫若因此开了现代诗歌歌颂“大海”的先河,并成为第一位将“海洋”精神引进中国的诗人。

在郭沫若之前很少有诗人在白话诗中对“大海”的意象有独特丰富的表达,并且赋予“大海”自由、狂放、生命力等象征意义,而在郭沫若之后许多现代诗人纷纷在作品中描绘与赞颂大海:如舒婷在《致大海》中还跟郭沫若作品中的“大海”意象有所对话,徐敬亚《夜,一个青年在海滨》中直接将“大海”作为无限生命力和丰富生活的表征的浪漫想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甚至还形成了争相塑造“大海”的热潮,这些作品中的“大海”意象大都保留了郭沫若作品中“大海”的意象特征。

郭沫若诗歌中的“大海”与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的大海意象有所不同。

郭沫若诗中的“大海”意象是世界地理意义上的海洋,是中国近代开始“睁眼看世界”的背景之下而形成的海洋意识,这是郭沫若吸收西方文化的表现。

1914年郭沫若从朝鲜渡海前往日本,一个生于四川盆地,深居内陆的他,在轮船上第一次看见大海:“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大海的广袤和大海的激荡。

他眼前的世界好像在刹那间就变得大了起来,活了起来。

试论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doc

试论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doc

试论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郭沫若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

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

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女神》;郭沫若;浪漫主义;绝对自由;不定型一、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

《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

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

《女神》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

如《天狗》,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

“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X,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_读书笔记范文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_读书笔记范文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_读书笔记范文那恣肆汪洋的情感,犹如滚滚不断钱塘潮,在人们的心中激荡起万丈高的浪花。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神》的反抗精神和《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

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

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天狗》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

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

《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女神》作为划时代意义的巨片在今时今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

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

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体会共九第一篇(762)字夜幕降临,幽静的路上一位头发苍白的老人在路灯下影子渐渐拉长显得特别孤单,他举起右手拿着一个手电筒,嘴里念叨的什么一下子所有的灯光全部聚集在老人的手里,老人对着拐角处的黑暗说了一句:真么想到你会来,麦格教授。

只见从黑暗中走出一只猫,渐渐的,那只猫变成了一位成熟.高端的女人,没错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邓布.利多校长,不久就从天上飞来一辆摩托车,上面坐着一位巨大的,满脸胡子的人,这个人就是海格,他手里把这一位不过1岁的孩子,孩子的头上有着一个闪电的符号,这个男孩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哈利波特。

而故事也刚刚开始!十年的时光飞速流转,这个小时候躺在巨人怀里的小男孩已经变成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他在这个家里收满了欺负,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邀请函,可是他的姨夫姨妈们并不想让波特去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哪些魔法什么的因为他们只把这些当作笑话,哈利波特收到邀请函当让高兴但费农一家为了避免再次收到那些让人感到烦恼的信,和波特离开了4贞路到一个简陋的渔船上住了了一晚,费农一家沉睡了而波特并没有睡,而是心里默默数着时间,原来今天是波特的11岁生日,离波特生日时间还剩五分钟,四分钟,三分钟....5.4.3.2啪啪!啪啪!门砰的一声倒下了,是海格,还海格是来给波特过生日的,在波特的11岁生日里,他的命运就在那天改变了。

是的!哈利波特他成功的上上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学校里他认识里很多的朋友,如学霸赫敏格兰杰.罗恩他们,他们在这个学院里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和伙伴们一起学习飞天扫帚.魔法知识课。

他们的每一天都很快乐,即使发生危险他们一起面对,而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读完这本书,让我真正的理解到了“与朋友交,言而有言”着句话。

曾经所承诺过的事,即使再难也要完成,以为这就是朋友之间的互相的信任。

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体会共九第二篇(801)字《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任用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场官场趣事。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郭沫若女神》是一本以现代女性为主题的散文集,作者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蓝色海洋。

通过对中国伟大文学家郭沫若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女性意识的反思,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女性在传统社会角色束缚下的挣扎与追求,呈现出一种探索自我的勇气和力量。

在本书中,郭沫若被赋予了女神的象征意义。

女神是智慧、力量和美的统一体,她代表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精神。

郭沫若作为一个女性,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精神。

她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为中国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通过对郭沫若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展现了她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她在困境面前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尤其是在传统男性为主导的文学圈,郭沫若作为一个女性,敢于独立思考,挑战现有的文学观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她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才华,还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风采,如戏剧、小说等。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女性被社会设定的角色限制住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追求自由的勇气,她们被要求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家庭和社会,而忽略了自己的梦想和个人发展。

然而,郭沫若的一生却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的努力和成功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为女性争得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同时,这本书也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在自我认知、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方面的觉醒和反思。

通过对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她对女性存在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她批判了传统婚姻观念对女性自由和发展的限制,并倡导女性应该追求独立和自主,不仅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还要有自主的思想和意识。

总的来说,读完《郭沫若女神》,我深深被她的勇气和力量所感动。

作为一个女性,她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给了我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勇气。

同时,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女性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能被传统观念束缚住。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代表诗集《女神》文学鉴赏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代表诗集《女神》文学鉴赏
《女神》
中国经典诗集鉴赏
汇报人:XXXX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 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 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 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 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 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 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汇报人:XXXX
主题思想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 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 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 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 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 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女神要去创造新 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 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 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 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 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 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5
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 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如《晨安》《光海》。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 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 的、叛逆的精神。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 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 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 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 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读郭沫若的作品《女神》后感

读郭沫若的作品《女神》后感

读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后,我深深被其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所打动。

这部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狂热追求,展现了一种毁坏一切、创造一切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完全符合“五四”时期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

在诗歌形式上,郭沫若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这不仅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也展现了郭沫若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

同时,《女神》所运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如大胆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等,使得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女神》是一部充满激情和理想的诗歌集,它不仅反映了郭沫若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声。

它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以及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女神的读后感

女神的读后感

女神的读后感女神的读后感1.女神》这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精神:“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放《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是多么的好埃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是一篇好的文章。

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
4 2
自我关 照 、 自我选 择 、 自我 表现 的精 神 的基 础 ” 圈 ㈣。
基 于 以上 梳理 , 结 合郭 沫若 的 自述 文章 , 可 以
郭 沫若 的海 洋体 验 与他 的 留学 经历 有关 ,在 留学 的几年 中, 他既 近距 离 的看 到 了大海 , 又坐着 船在 大 海上飘 过 , 既感 受 到 了大海 的气势 , 又 看 到 了海
边上发生 的一切 ,这些都形成了他 自己独特 的人
生感受 , 在这一感受 中 , 他 自我 关 照 、 自我 表 现 ,
《 女神》 就是这种 自我观照和表现的结 晶。
屏, 左有峰峦起伏 。正北湾 口海雾蒙蒙 中有帆影 ,
外 海不 可见 。 天 际一 片灰 色 的暗云 , 其 上又 有一 片
那么 , 郭沫若 的“ 海洋体验” 究竟是怎样的? 对
于这 个 问题 , 郭 沫若 自己没有 说 过 , 但是 , 我 们 可
以根据 他 的 自述去 寻找答 案 。
白色卷层 云 , 又其上天青如海 ” [ a l  ̄ a 4 8 ) , 显然一片 自 由自在的景象。 在《 创造十年》 中, 也有一段海景描
郭 沫若 学刊 2 0 1 4年 第 1期 ( 总第 1 0 7 期)
诗 歌 研 究
郭 沫 若 海洋 体 验与 《 女 神 》 中 “ 海的 精 神 ”
彭 冠 龙
( 贵州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郭沫若是 第一个在 中国诗歌 中注入 了真正 的“ 海的精神” 的人 , “ 海的精神 ” 通过 郭沫若的海 洋体验进入《 女神》 中, 具体表现为 自由灵动的节奏和雄浑 高昂的格调 , 这“ 海的精神 ” 是《 女神》 “ 时代精神” 的具体化 , 更是“ 时代精神” 的核心
写: “ 天 色也 晴起来 了。海 湾 中的海 水呈 着 浓蓝 的 颜色 , 有好 些 白鸥在 海上 翻飞 。 ” 同样 是 自由景象 ,
概括 出郭沫若的两种海洋体验。
首先 , 郭 沫若 的海 洋体验 是 “ 自由” 的。 在郭 沫
若的自述性文章中,对海洋景色的直接描写并不 多, 但每次海景描写都透着一种 自由 自 在的感觉。 { g - 津纪游》 中描写的海景是“ 海湾中水色青碧 , 微
有涟漪 。……海 湾左 右 有岩 岸环 抱 ,右岸 平 削如
点, 《 “ 郭 沫若 在 日本 ” 学 术讨 论 会 论 文 集》 中收
录了他 的论 文 《 他 开辟 了一 个新 的审 美境 界—— 论 郭沫若 的诗 歌创作 》 , 文 中指 出 , “ 郭 沫若 是第 一 个 在 中国诗 歌 中注 人 了真 正 的海 的精 神 的人 , 是 第 一个 以海 的精神 构 成 了 自己诗 歌 的基本 审 美特
系人 自身的生命存在方式 , “ 它不是概念性地被规
定的。 在体 验 中所表现 出的东西 就是生命 ” 翻 ㈣- -- , 对 于现 代 中国人 来 说 , “ ‘ 体验 ’是 我 们 感 受 、 认 识世界 , 形 成 自己独 立 人 生 感 受 的方 式 , 也 是 接 受 和 拒 绝 外 部 世 界 信 息 的 方 式 ,更 是 我 们 进 行
征 的人 ” 【 1 】 。 的确 如此 , 仅 对这种 精 神在字 面上 的反
映— — “ 海洋 ” 意 象—— 进行 一下 统计 , 就 会发 现 ,
“ 海洋” 这 一具 体物 象能 与诗 人心灵 深处 某 种感情 情绪 相对 应 , 这一具 体物 象也 未必 能够 成为 媒介 ,
使“ 海的精神” 进人《 女神》 中。 具体的物象——“ 海
关键 所 在 。
《 女神 》 一共收录 5 7首 诗 , 有4 1首 中 出现 了 “ 海
洋” 意 象 及 其相 关 意象 , 比例 约 为 7 1 . 9 %, 这 一 覆 盖面是 非常 广 的。
所 谓“ 体验” , 是一 种基本 的精神 现象 , 直接 联
沿 着王 富仁先 生 的观点 继续 思考 下 去 ,就会 洋” —— 之所 以能 够成 为介 , 不 仅仅是 因为它 契
合 了诗人 的内心 感 受 , 还 因为 郭 沫若 对 “ 海洋 ” 进 行 了“ 体验” , 这一“ 海 洋体 验 ” 才是“ 海 的 精神 ” 得 以进 人 《 女 神》 , 并 成 为这 部 诗集 基 本 审美 特 征 的
关键词 : 郭沫若 ; 《 女神》 ; 海洋体验 ; 海的精神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2 2 5 ( 2 0 1 4 ) 0 卜0 0 4 2 ~ 0 6
对于《 女神》 中所包孕的精神 , 前人 已有很多 研究 , 然而这些研究普遍是 围绕着 “ 时代精神 ” 展
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 “ 海的精神”是如何进入 《 女
神》 中, 并成为这部诗集基本审美特征的?毫无疑
问, “ 海的精神” 是一种抽象形式 的观念 , 无法直接
转化 为诗歌 创作 , 更无 法凭 空进 人 作 品中 , 必然要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7
作者简介 : 彭 冠龙 ( 1 9 8 8 一) , 男, 山 东泰 安人 , 贵9 — 1 . 1 师范 大 学文 学 院 中 国现 当代 文学 专 业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方 向 : 中 国现代
如果跳出史料梳理和文本分析的局限放眼整个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那么就会发现20世纪的世界各大洲交流空前密切由于中国国门被打开这片古老的国度也像地球上其他地方一样踏上了世界化的进程五四时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当时联系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路线几乎全部在海上大海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空间的一个现实具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郭沫若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师法西洋救国图存的过程中外国先进文明从海洋上运进中国中国留学生海洋上走入先进国度他们正是以海洋为基础感受着20世纪的时代精神海的精神必然成为了二十世纪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女神这部诗集第一次体现了真正的海的精神这一精神通过郭沫若的海洋体验进入女神中具体表现为自由灵动的节奏和雄浑高昂的格调对女神的艺术风貌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整个时代的高度审视女神海的精神就会发现这一精神是女神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更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责任编辑
开的 , 另 外一 种 精神 始终 少 有 人提 及 , 那 就是 “ 海 的精神 ” 。 目前 来看 , 王 富仁先 生最 早关 注 到 了这

通过 一种 诗人 接触过 的具体物 象作 为媒 介 ,而且 这 一物 象 还要 能 够凝 聚 诗 人各 种 复杂 的感 受 , 使
诗 人 的主 观 情 绪 能 在 这 个 具 体 的物 象 上 自如展 开。 根 据上 文的统计 数字 , 可 以确定这 一媒 介就是 “ 海洋” 。但是 , 还有 一 点是不 言而 喻 的 : 即使 有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