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故事梗概介绍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三品官家祝氏 为了巩固朝中地位攀附权贵,将独生女儿祝英台许配马氏 太守,因为担心无心向学的女儿失礼于人,遂叫她女扮男 装来到书院好好进补,因书院均是男儿,祝氏夫人拜托院 长夫人对爱女特别关照。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 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 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 夕相处,感情日深。因情义相投,两人相交甚笃,日日相 对中,祝英台的女儿身被梁山伯识破,两人相爱。三年后, 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自此梁山伯 更加发奋读书,期望取得功名后将祝英台迎娶进门。山伯 后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 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 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 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 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呈示部
二、草桥结拜
• 当主题音乐重复两次后,我们的 男主角梁山伯开始登场,大提琴 用浑厚的音乐进入主题,与纤细 的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乐曲进 入第二部分,草桥结拜。
呈示部
三、连接部(自由华彩)
• 梁祝二人结拜完之后一起前往书院 读书,乐曲进入连接部自由华彩, 这个部分没有特殊意义,起到一个 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能表现出演 奏者高超的演奏水平。
《梁祝》音乐发展
再现部——化蝶
一、引子
•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 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 序幕,长笛的短音模拟出鸟鸣般 的声音,描绘出一副春光明媚的 村庄景色。 • 小提琴奏响主题音乐,我们的女 主角祝英台登场,这时音乐速度 是舒缓轻快的,表达出祝英台因 为能去求学而兴高采烈的心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2021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The easiest to make mistakes are those who act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deas.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1.[呈示部-相爱]-引子(春景)[1~11小节]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草桥亭畔,好一派秀丽的江南春色!梁祝——2.[呈示部-相爱]-主部(爱情主题)[12~49小节] 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主部爱情主题,它纯朴、甜蜜而深沉:这个旋律取材于越剧唱腔,它先由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呈示出来,然后又低八度重复一遍,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
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里运用了复调写法。
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
对答以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主部到这里结束。
梁祝——3.[呈示部-相爱]-连接部(小提琴华彩)[50小节] 接下来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技巧高超、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
它是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
梁祝——4.[呈示部-相爱]-副部(同窗三载)[51~243小节]副部主题是根据越剧中的过场音乐变化而来的: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段欢跳、轻盈的小快板与温柔、深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
这段音乐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奔放,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梁祝三载同窗、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追逐嬉戏,或是脉脉含情。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抒情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被广泛用
于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之中。
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梁祝》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
分割的爱情故事。
《梁祝》使用了中国传统节奏,大部分采用8/4、4/4、7/4以及
9/4等多种节奏。
同时,作曲家混入了中国传统乐曲《十面埋伏》的旋律,使全曲更有节奏感和抒情性。
作曲家也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形式,用不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戏剧性来表达多变的情感。
比如,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使用了三类主旋律,而它通常由小提琴
演奏出来。
在《梁祝》中,小提琴的音色极具特色,清晰的声音与传统的乐
器形成了富有对比的音乐效果。
它的技巧包括滑音、按音、揉音、闷
击等,充分表达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痴心萝浮情意的过程。
而管弦乐的特殊处理、古典乐曲的欣赏性和节奏的错落有致,一起形
成一幅梦幻的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极富感染力,深受乐迷和同行的喜爱。
它
所蕴含的爱情、生命与传统文化素材,令人神往而又伤感。
不仅如此,它还为流行文化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意见,并为西方音乐界带来了很
多新的思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只是听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样的作品。
《梁祝》是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听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乐曲在一段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吹奏出如鸟鸣般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乐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背景画面。
当沉醉于这片婉转悠扬的旋律之中,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祝英台已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后带着银心,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书院的道路。
途中,面对如此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美好,她那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在这个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此时的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之后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描绘出了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想必是学子们纷纷踏入了书院中。
此时书院里生气勃勃,一片好不热闹的场面,你看,他们正谈笑风生,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不时有几个同学因为坚持己见而与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身为大家闺秀的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刚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但经过短暂地调整适应后,迅速被这群男同学的热情感染了,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兴奋地来回穿梭于同学之间,与大家攀谈得不亦乐乎。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梁祝》赏析(一)
《梁祝》赏析(一)呈示部1 、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姓名:王浩文学号:专业:08电子信息工程《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1 作者及创作背景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2 题材:题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
3 曲式分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3.1 呈示部3.1.1 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3.1.2 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1.3 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1. 引子:音乐的魅力说到小提琴,大家肯定都会想起那些优雅的旋律,还有那种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
而提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哎呀,那可真是如沐春风啊!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它还蕴含了中国古代美丽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听了就心醉神迷。
你能想象吗?在一场音乐会上,乐声起伏、情感交织,就像在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爱情电影,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流泪。
2. 故事背景2.1 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的故事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想啊,这两个小年轻为了真爱,竟然女扮男装、跨越重重阻碍,真是“为爱奋不顾身”的典范啊!最后,他们为了爱情不得不忍受离别,甚至化作蝴蝶,飞舞在一起。
听到这里,多少人不禁感叹:“爱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所以,当小提琴的音符响起,我们就能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2.2 音乐的语言音乐能够传达情感,绝对是小提琴的强项。
尤其是《梁祝》,在指尖跳动的旋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
听着听着,仿佛能看到梁山伯在追逐祝英台的身影,而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爱情故事中的点滴瞬间。
那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觉,简直让人心痛不已。
3. 音乐的表现3.1 旋律的起伏再说说音乐本身吧。
《梁祝》这曲子有着非常鲜明的旋律,轻快的部分让人心情愉悦,而悲伤的片段则能瞬间把人带入深渊。
你听,开头的那段旋律,简直像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开,柔和又美好。
接下来,当音乐进入悲伤的部分时,那种凄婉的旋律就像秋风扫落叶,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悲情的压迫。
简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人无法自已。
3.2 演奏的魅力小提琴演奏家更是将这段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他们手指在弦上飞舞,那种流畅与激情,真是让人目不转睛。
你能想象吗?每一次弓弦的摩擦,都像是在讲述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浑然天成。
那种与音乐深情对话的感觉,让人真心觉得,音乐就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连那些平时不太喜欢音乐的人,听了也会被深深吸引,真是“琴声何处诉情愁”啊!4. 总结:爱的永恒总的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仅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梁祝》音乐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有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其曲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而呈示部包括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的引子、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的主部、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的.连接部与副部,还有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的结束部。
而展开部则是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情节,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梁祝》作为中国传统并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在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之前,看过《梁祝》的文学作品、戏剧等等,听完之后才发觉通过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演绎出来的《梁祝》竟远远比文字比表演来得更加荡气回肠,听罢依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好的音乐,经典的音乐总是能在不同的时空通过不同的载体浸润心灵,在情绪高涨的时候锦上添花,在忧郁伤心的时候驱散阴霾。
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听一个美丽凄然的故事,它不仅仅在讲述,也在拨动我的心弦。
在一开始的时候耳畔传来几声拨弦声然后接着长笛,加之小提琴,乐声绵绵长长,幽幽远远,我就有一种轻松美妙的感觉,在脑海浮现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缥缈而奇妙。
而之后的演奏也是极其生动,对于不是很懂音乐得我来说都能很轻易地将乐声与故事片段相配,足见此曲曲艺的高超和精妙。
让我颇为惊奇的是,每一个乐器都在诉说都在表达着“情绪”,无论是祝英台对未来的不安还是对爱情的坚定,无论是矛盾冲突的爆发还是凄厉而悲怆的哭喊,亦或是凄美欣慰的“化蝶双飞”,我都能从乐声中深切真实地感受到,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分享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怒哀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它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
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
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
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二、《梁祝》乐曲的结构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与统一原则为基础的一种曲式。
它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与事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大型曲式结构形式,往往用于奏鸣套曲及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
呈示部中有主、副两个主题,也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它们之间往往是对比性的。
展开部一般是将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加以发展,达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再现部是经过陈述与发展后主题趋于平和、统一,具有明确的结论性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姓名:王浩文学号:专业:08电子信息工程《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1 作者及创作背景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2 题材:题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
3 曲式分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3.1 呈示部3.1.1 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3.1.2 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1.3 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马友谊谱写,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
奏曲。
它是根据古老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的。
这首曲子以大乐队形式配置,其风格独特而多彩,使人情感激荡。
“梁祝”的开场以小提琴演奏一段浪漫的小调旋律,为这首曲子揭开
序幕。
其次,小提琴曲将前奏旋律延伸,展现出深沉的悲怆情绪,表
现出祝英台的懊悔之心。
曲调又有羞怯、温柔的態度,雅而浪漫,令人不禁想起李白诗中“梁祝挽歌一曲中”的恩怨。
極高声部用一種簡單、高亢而激昂的表
達方式,夸張着爱情的美好,深沉而芬芳。
詮釋者通過游刃於天馬行空與精準把握的方式,把作品的情調和
精神力量完整地表達出來,尤其是在考虑到快速的演奏技術,令人信
服而又讚嘆不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马友谊谱写,它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
奏曲,有着浪漫而又懊悔的曲调,把爱情的恩怨及力量完整地表達出來,這首曲子處於激情與憂傷關係中,不成文地影宿了每個人心中深
夜的憂傷。
《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_赏析
蓝衫团是中央苏区的一个文艺团体,它创建于1933年4月4日。
兴国也于同年6月成立了蓝衫团。
蓝衫团演员每人备有一件蓝衫,上襟缝有一块三角旗状、外红内白的夹层布,红色代表革命人物,翻出白色的一面代表反动人物。
蓝衫团的名称是因袭苏联的称呼。
在表演艺术上,蓝衫团立足并扎根在客家赣南这块土地上,融入了客家民间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使剧目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剧目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耘田、收割、砍柴、挑担等劳动场景,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蓝衫团的演员队伍中,也以客家民间艺人为主体。
最著名的有《海军舞》、《新海军舞》、《军事演习舞》、《耘田花鼓》、《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
蓝衫团的文艺演出活动,为争取广大群众以及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
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
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
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创作过程: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是一个狂热和喧嚣的年代。
大跃进的歌声响遍了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赶英超美的口号更是振奋着神州每一个人的心!春季的一天,报纸上出现显著了的大标题:“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了”(永久牌)。
几星期后,“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也面世了。
当时的艺术院校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就地为工农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平时在校学的可都是西洋乐曲,演奏起来农民都听不懂。
有一次只有一位农民阿婆坚持听完,着实把大家激动坏了。
可经打听,阿婆只是要等学生们奏完后拿回她的凳子而已!小提琴手们怎不伤心?回到上音之后,大家一直在议论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并喜爱小提琴的问题。
系支书刘品首先提出了小提琴要“民族化”的意见。
当时小提琴进修班一年级的何占豪和不少同学都表示赞同,他们也幻想着能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那样创作出自己民族风格的作品。
但他们毕竟没学过作曲,因此感觉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刘品的倡议下,八月九日那天,六位同学正式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他们是: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俞丽拿开始因为要参加比赛并没有被列入,后来是她自告奋勇参加的)。
六位当时的分工是:何、丁主创作,俞、沈主演奏,张、朱主理论。
第一批作品包括丁芷诺编曲的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以及何占豪运用越剧素材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梁祝”(后俗称小梁祝)。
正在这时,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捷克斯洛伐克弦乐四重奏组要来上音访问演出。
按照国际惯例,他们提出了要演奏一首中国的四重奏作品。
中方顿时陷入了困窘,因当时国内尚无像样的类似作品,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把何占豪的“小梁祝”摊到了桌面上。
何占豪急得直冒冷汗并打退堂鼓,但被领导喝到:“你一个学生,怕什么?拿出去就拿出去了!”令何占豪大感意外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演奏家们决定当晚在锦江饭店试奏“小梁祝”,并特地请何前来指导那些民族风格提琴指法。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让我来告诉 你吧……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 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 叫什么协奏曲。例: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 琵琶协奏曲等。 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 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 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
第三部分 5、尾声
鸟语花香
爱情主题
草桥结拜
英台抗婚
长亭惜别
同窗共读
楼台相会
哭灵控诉
化蝶双飞
祝 人 英千徘碧 台古徊草 。传,青 颂 青 深 花 深 盛 爱 开 , , 山 彩 伯 蝶 永 双 恋 双
优美的主题音乐,在竖琴淡雅清澈的音型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 诗意般的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楼台会”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泣如诉,表 现了梁、祝相见时的情景。小提琴先奏出哀伤、倾诉的旋律: 接着,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它们时分时合,那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音调, 把梁、祝互表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投坟:哭灵、控诉、投坟这段音乐,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嚣板( 即:紧拉慢唱)的手法,再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渲染了祝英台呼天喊地、 悲恸欲绝的情绪。后面的散板曲调是用引子的素材发展而成的。它是对祝英台坚 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在乐曲最后。独奏小提琴单独奏出一句极为高亢的旋律。它犹如祝英台撕心 裂肺般地哭喊,她在控诉封建礼教所酿成的人间悲剧。祝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 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纲
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陈钢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
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何占豪
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时代背景
《梁祝》的创作时间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
经过八年抗战与五年的内战,中华民族正处在百废待兴的重要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建设还是文化生活建设,均迫切需要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方针政策。
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奋力拼搏,每一个中国人都把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迹!无论哪个朝代的中国人民,都是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求生存的。
因此,从未能在劳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而在中国历史上的音乐创作当中,大部分作品是为统治阶级来服务的,供其在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来使用。
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制约下,音乐家作为创作的主题,只能被动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命令,不能按照自身的愿望、思想和认识来进行创作。
所以这样一来,这个时代的音乐作品虽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但真正能够反映人民生活和人民思想的作品却没有出现。
这时,虽然在民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艺人,但由于经济条件和政策法规的限制,他们的音乐也很难得到较好的保留和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领导社会的发展。
文化、音乐的创作与生活是迫切要为人民来进行服务的。
创作内容、体裁的选择,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
我国的文艺工作者们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艺创作的源泉要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并为人民的生产、生活而服务,客观反映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梁祝》的选择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无论是故事内容和人民对其熟悉程度,还是其思想性,都是对人民的歌颂,对人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歌颂,具有教育人民的深刻积极的意义。
音乐作品的民族特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整部协奏曲由于作者艰苦地进行严肃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
经典之作。
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成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原理:作为美学范畴的音乐语言,是音乐借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它和它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紧密地联系着;它是各民族的音乐意识发展的结果,反转来又通过形象直接体现着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音乐语言具有民族的特征。
这种特征表现在调式、音调的组织、节奏旋律的发展方法等等方面。
作者的创作个性
这部经典作品的二位作者何占豪和陈钢,在创作《梁祝》那年分别是26岁和24岁,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长达26分钟的协奏曲,其唱片的发行量已突破百万大关,国人称它是“他们中国自己的交响乐”。
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他作曲生涯四十余年的全部作品,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外来形式民族化”为主。
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后,他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大型器乐声乐作品相继问世,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当动听的音乐把人们带进优美的境界时,整个舞蹈体现出典雅而富情彩、情节感人而富内涵的特点。
《梁山伯与祝英台》抓住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内涵,通过大量的古典舞的语汇,在动作外形上强调“拧、倾、圆、曲”的中国古典舞的曲线美,在形象上塑造了含有“阳刚挺拔,含蓄阴柔”的古典舞的两种气质美。
两位舞者伴随着优美凄切的音乐在千变万化的双人舞中,以通达流畅,行云流水般的纯熟技法,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风格。
在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心心相印的默契配合中,在轻轻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两颗交融的心,他们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撕心裂肺,将一切美好愿望都凝集在富有回味的舞段之中。
观众随着两位舞者的心一起舞动,好似看到了两只忽远忽近、忽实忽虚的蝴蝶,共同谱写着梦幻般的爱情悲剧。
此剧目中流露出缠绵动人的情感,在委婉优美的身体语言中,把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入微,呈现出生命的延续、生生不息的舞蹈意象,并在反封建的内容中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编导用死而复生的浪漫主义手法,不仅弘扬了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赞颂了粱山伯和祝英台对爱情执著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讴歌,从而使得主题在诗一般的境界中得到了升华。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重彩之处还在于整个剧目完美贯穿了一个道不完的“情”字。
从“友情”到“恋情”至“悲情”最终以“爱情”突出了主题。
让观众为这对情侣相依相伴而感到喜悦,为二人执手相看泪眼而感到伤怀,为他们的生离死别而感动,在看到二人在美妙的梦境中化为了一对蝴蝶,挣脱了世间的束缚又生生死死地在一起时又由衷地感到欣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构,顺畅淋漓,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无任何的动作堆积和技巧炫耀,观众们只是在切切的哀怨和浓重的悲剧氛围中感受到优美、缠绵而又凄楚悲切的爱情恋曲,也体会到一种清丽脱俗,超凡人圣的韵味。
作品以通达流畅的动作衔接、深远含蓄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以情带舞,以舞推隋,再情舞互融”的感动人心的创作思想。
此舞蹈在整个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中以独特的编舞理念和成功的表演使其自身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结合,表现出了较高的深度和内涵,成为当今古典舞的精品之作。
曲式和体裁
(一)、体裁——协奏曲
从体裁(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上讲,这部作品是协奏曲。
协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披巧性。
在音乐作品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竟奏。
《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同演奏;其中小提琴有很多高难技巧演奏。
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具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
《梁祝》是单乐章的协奏曲,既有热情的快板,也抒情的慢板,更有中国戏曲音乐的紧拉慢唱,故这部作品刚问世时,有人称它“新奇、迷人。
”
(二)、曲式——省略副部再现的奏鸣曲式
曲式指乐曲的结构形式。
《梁祝》采用奏鸣曲式,沿袭了西方古典协奏曲中最常用的奏鸣曲式写作逻辑。
奏鸣曲式是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
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其中呈示部必须有两个对比的主题(提出矛盾),展开部是戏剧冲突(矛盾斗争),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再现(初步结论)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用于来表现复杂的戏剧性的内容。
所以作曲家很恰当地采用了奏鸣曲式来表现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