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
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 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剂。 答案: (1)A (2)B
[活动点拨 ] 教材 P98 活动探究 提示: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我们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图右侧表示世界 14 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增长,有 9 种资源将在 100 年内耗 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按指数增长,则 14 种资源将在 100 年内全部消耗殆 尽,显示了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对其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过程。因 此,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使用,并不断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的再 循环使用率,这样不仅可以延缓金属矿产资源耗竭的时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 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反思归纳] 1.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学巧用]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耕地面积仅为 18.26 亿亩,逼近最低要求。目前我国人均耕地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在我国现有耕地中, 高产田仅占 28%, 中产田为 40%, 低产田为 32%;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量仅为 754 亿平方米。
基本观念
具体内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
环境的观念
高生活质量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环 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建设舒适、安全、 清洁、优美的环境是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
权利的观念
人类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国家和地区享有平等发 展的权利,个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答案:
(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
(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应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3)不正确。可以砍,但砍伐与抚育要相结合,才能符合发展的观念。 (4)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公平、权利、环境的观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湘教版必修2
[教材 P102~103 活动] (1)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改善妇女的受教育条件,转变旧的生育 观念,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2)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变政府的强制措施为人们的自觉行 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会有健康的发展。
保护滩涂的生态作用
应用体验不可少 媒体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内地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合格 率较低,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此回答 1~3 题。
1.导致某些城市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
B.自来水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
C.如今的人们对自来水的检测标准高
D.人们的环保要求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第 1 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这成为许多地区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第 2 题,许多城市的 饮用水源地往往位于山区,封山育林、发展生态农业及清洁生 产都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净化水质;但大量发展水产养殖,会 产生一定的水质污染现象。第 3 题,草坪的维护需要大量的水, 利用自来水冲洗车辆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A 2.C 3.D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 一种互补的方式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分析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 图,回答 1~2 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 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 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 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 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 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方法技巧做循环经济关联图类试题的思路 (1)首先要把握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确、 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3)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 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 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 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答案:①生态破坏 ②控制人口规模 ③转变发展模式 ④公平的观念 ⑤环境的观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一、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 问题
森林 破坏
草原 退化
湿地 萎缩
主要分 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东北、西南、 中温带、亚热 华南林区 带边远山区
学科素养
【典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 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 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 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课件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21 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 P 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 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 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 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 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
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
下: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方法技巧]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思路
具体内容
分析各区域区理环境背景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
优势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 限制因素 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⑤促进对外开放。⑥发展教育。⑦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⑨科学防御自然灾害,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课件共30张PPT
环境.mpg 东安一中地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2.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阅问由读题教于的材人概P类8念6活第。一动段或,自据然所原给因图使片自环主境学条习件,发总生结 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 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 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 造成污染。
2.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 图回答问题。
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原因: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 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观三察)环下列境各问图题,的说类说型每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环境问题。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酸雨
‘遮阳伞’破了怎么办?
实质:环境污染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森林减少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衰竭
加
导
剧
致
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类型 归纳
1.按性质分类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的活问1(识定这.从速动题阅讨影种发度人:产读论响观生超类生教)阅,机点过向的材读但理了环不人上P教不资境正8看为材是源索6确,第本取原8唯:环6身资二因一页人境及源段主决第问口,要定题二数根有产因段量据生哪素及增的上些;上加根述?人面对本图口的原环物文素因关的境材人有质联速问料类哪度的图题向两并超高。的环个过结低你境方产了合、认排面生环所生放?为境有学废产环本一知弃身力境 其2发.具替展体代水原品平因的等有再哪因生些素速?度对。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影自响净能力。
【课件】湘教版 地理必修Ⅱ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地理教研组张丽【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第四章是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一个总结,而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认识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后,怎么样去和谐地解决这些矛盾。
【学情分析】这一章节可以说是整个必修二的一个总结,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能力的训练,以及对于学生正确环境观、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利用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团体协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2让学生认识到在协调人地关系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教学重点】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协调人地关系中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转变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情境探究法、习题练习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时】1插入:从菜头开始的变化——如何转变发展模式?重庆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曾一度被腌制榨菜后的废水污染困扰。
通过技术攻关,将榨菜腌制液制成酱油,采用“风干脱水”清洁生产工艺,让菜头被“吃干榨尽”,实现了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减少排污的效果。
1你能够大致绘制出该种生产模式示意图吗?传统生产模式新生产模式菜头脱水腌制榨菜高盐废液2该种生产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生产模式有什么变化?3这种生产模式带来了哪些效益?(学生讨论回答)读材料分析 材料一材料二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警告称,由于人类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从1970年到2021年的近40年间,全球的野生动物数量锐减了近三分之一。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课件湘教版必修2
新题考向透析
【例 1】 (2019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 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 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 行针对性描述。第(2)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 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 失,加剧石漠化。第(3)题,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 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 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 GDP 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 (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威海和青岛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 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故 C、D 正确。
(2)图示 M 类城市与 N 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 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 M 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 GDP 污染小, 故 B、C 正确。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 甘肃、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存在的环 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全年降水少,植被覆盖 率低,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 涵养水源,可有效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
课基堂础学训案练
主题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自主学习] 1.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__人_类__活___动___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 件发生了变化,并对___人_类__及__其__他__生__物_____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合作探究] 1.按性质划分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种类型,分析下列现象, 判断并填表。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 __环__境__质__量__下__降__,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①水污染:主要污染物为_生__活__污__水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 以及畜禽粪便等。 ②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为__二__氧__化__硫___、硫化氢、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 ③土壤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_放__射__性__元__素__、 病原体等。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2.结合土壤污染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农药化肥、大气污染物、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 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提示:土壤被污染后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 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湘教版必修2
清洁生产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对 策,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 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 效益。主要包括:(1)生产过程中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减少、降低 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2)对产品的要求是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 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3)在服务方面要求将环境影响 纳入到所提供的服务中去。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21 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 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 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 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践证明,生态农 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农业有何意义?
【解析】 人口问题是产生图中恶性循环的根源,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图示问题的关键,根据图中各环节的关系 答题。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风能丰富,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我国西部地区易产生荒漠化问题,需要保护植被,如退耕还林还草,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生物能的使用。
跟踪练习 1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完成(1)~(2)题。
二、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 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的。这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 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 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 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课件湘教版必修2
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 用后,便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使得水体中的有害 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 健康。
教材P105 活动实践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 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 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 然的总调度室”。 教材P106 活动探究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发 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 (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改良作物灌溉技术)等。
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 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 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 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 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使用清洁能源;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
教材P102~103 活动思考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 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 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 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 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 教材P103~104 活动探究 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 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共51张ppt)
菜墩到根雕,实质是说明出现了草场、森林资源
枯竭的环境问题,B正确。故选B。
8.B 漫画反映的是森林破坏,由于森林面积减
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
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小,容易导
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ACD与森林破坏
有关,不合题意;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剂的
使用导致的,与森林破坏无关,B符合题意。故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1.保障该地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C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该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当地山多水少田少的地理环境 发展农业。图示农业模式包括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反映当地农业结 构的调整。另外,此模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 进产业化的特点,该模式露天生产,没有修建温室;水稻生产,要求排 灌便利,加上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 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故选C。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实现了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从生产特征角度评价,该模式也属于混合农业, 能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的类型多样,生产效率高。故选D。
对点练习:
右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火山
C.滑坡、泥石流 D.海嘴、风暴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二: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课件(32张)
当堂检测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画面所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砍伐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
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过度捕猎藏羚羊,湿地破坏 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 源的减少和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
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 氧化物(NOx)。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 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
固体废弃物污 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废 弃物任意堆放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生物污染
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引 起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渤海湾赤潮
课堂篇 探究学习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
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 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
等
成水质恶化
大气污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 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 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常 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 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 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 氢、一氧化氮、一氧化 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课件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 是由__地__理__环__境____
决定的
栏目 导引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 人地关系理论
主要核心思想
19世纪
地理环境决定论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 所在的__地__理__环__境___的性质
20世纪初
可能论
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方面 的选择能力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 1 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 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 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区
城市地 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
噪声污染等
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
乡村地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区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 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 或强度过大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
发展 中国
家
环境问题
较发达国家 严重,以生 态破坏为主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 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 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 家轻,以环 境污染为主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科素养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协调观 ——古老农耕文明:稻鱼共生系统
【背景资料】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
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 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 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
【交流讨论】 1.试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答案 山地多,耕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 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成因分析:
•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 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 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 境问题的解决。
• 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 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 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 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大水漫灌导致地 下水位上升,地下水被带到地表,水分 被蒸发,而盐分则不断积聚在地表,形 成盐碱化土地。
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过度捕猎;外来 物种入侵。
•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
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谢谢
• (1)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 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 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 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流程,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小的环 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的目的。
• (2)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 诸环节,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技术进 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 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 消耗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包括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化模 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节约型的消费结构、节 约型的社会观念。
• 五、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
•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能源 与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不断恶 化,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积极发 展循环经济、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如下:
• 1.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四、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 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 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 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 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 问题的知识进行联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知识归纳·整合
知识要点·提炼
•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人类除面临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外,
还面临着一些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如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和生态破坏 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其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 1.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或分布区
全球变 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 体;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层 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 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 的物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 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酸雨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 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 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 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 2.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体措施:
• (1)工业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 ①原理:在污染前采取防治措施,将污染物消除在 生产过程之中,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 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②目的:资源持续利用, 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 (2)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 ①原理:农业在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最大 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农 业生产中。②目的: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 (3)后果与危害:
•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 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 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 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 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 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 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 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 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 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 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问题:要从 “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 “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 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世界:西欧、北美、 日本 中国:江南 地区。
• 2.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 生态破坏指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导致环 境退化、生态失调等现象,其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见下表:
主要表现 水蚀、风蚀(沙尘暴)、 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物种灭绝、生态失调
产生原因
滥垦、滥伐、滥牧,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进而导致气候恶化,暴雨和沙尘天气增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