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

合集下载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

必修二一、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2011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突破70亿影响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水准、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补充:1、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a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b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c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3、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因为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扩张性(年轻型):下宽上窄,真正的金字塔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2、静止性(成年型):底部变窄,金字变瘦变长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持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3、收缩型(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二、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某一地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1、人口容量:(极限人口)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人口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线性增长、指数增长和S型增长。

首先,线性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以相等的比例增长,即每个时间段内增长的人数是一样的。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小或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仅为10万人时,如果每年增长1万人,那么在未来10年内,人口数量将保持线性增长。

线性增长模式的特点是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人口数量的增长率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其次,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以固定比例的指数增加。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大且没有受到明显限制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在某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亿人时,如果每年增长2%,那么在未来10年内,人口数量将以指数的方式增长。

指数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的增长率逐渐加速,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最后,S型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由快速增长逐渐放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达到某个上限后,资源供给、环境压力或其他限制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时发生。

例如,在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接近该地区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时,人口增长将趋于平缓,并最终停止增长。

S型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在开始时加速,然后逐渐放缓,最终达到平衡。

以上是人口增长的基本模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人口增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医疗条件、教育水平等。

因此,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所差异。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具体情况,并制定适当的人口政策和规划措施,以实现人口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活动4
(1)
13╳5+14 ╳1+15 ╳10+……+29 ╳ 1+33 5+1+10+9+ …… + 3+ 1 + 1 + 1

1
=18.35
(2)小一些(我国目前婚姻规定的初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
(3)初婚年龄早会延长妇女的生育周期,提高人口出生率, 从而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时,初婚年龄早,会缩短人 口代际间的更替周期,加快人口数量的增长。
俄罗斯:三十岁以下 夫妇生首胎可获约4000元 人民币的奖金,生第三胎 则获8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中国:自上个世 纪70年代就开始实 行计划生育政策,提 倡晚婚晚育、少生优 生。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 1980年的1.82%下降 到2004年的1.23%.
读图1-3思考: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 点? 分别为哪一人口增长类型?
(一)“高-高-低”模 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 增长率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较低的自然 增长率
生产率水平 极为低下, 以采集、狩 猎为主
以手工劳动 为主的自然 经济
出生率与死亡率 极为接近,人口 增长极为缓慢
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但死亡率依然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仍 然较低
(4)晚婚晚育会延长人口代际间的更替周期,有利于对人口 数量的控制,所以我国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以利于对 人口数量的控制。
(二)“高-低-高”模 (过渡模式) (式1)释义: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增长模式在欧洲基本结 (束。3)当今世界代 表性国家和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相对稳定。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主体;且由图可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 长快。第(3)题,非洲经济相对落后,因此传统生产方式对劳动力需求 大,加之生育观念等原因产生了人口的高出生率。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疾病、灾害、战争等导致人口寿命较短,死亡率较高。非洲人口增长 率最高,说明人口增长快;但人口基数较小,因此每年净增人口数小 于亚洲。 【答案】 (1)D (2)C (3)D
D.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说明非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就业压力
逐步增大
【解析】 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解决:第(1)题,老龄化的含义是
老年人口占人口比重较高,青少年所占比重低。这说明由于人口整体
老年人口多,所以人口死亡率较高;少年儿童比例低,说明人口出生 率低。进而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出现负值。第(2)题,未来几
1.2010年7月11日为第21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 将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很重要”,重点围绕2010年人口普查,数 据分析,强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每一份报告都包含数据这一重
要因素。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3)题。
(1)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北美洲
B.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1.1 人口增长模式

1.1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分布
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低-低-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类型 时间 特点
现代性 现代(后工业化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 原因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 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分布
现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识别常见的有关人口的图例
1.人口结构“金字塔” 图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
人口稳定
人口数量减少
发达国家
地区 发展中 国家
问题人口增长过 快 少儿比源自 过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2.三角形坐标轴图
判断a、b、c 三国人口的 组成结构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 历史上人口增长曲线呈“ J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一、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人口 死亡率=————×100% 总人口 出生人口 出生率=———— ×100% 总人口
一、人口增长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基础 到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_________ 上层建筑 _________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 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
分布
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手工劳动为主,粮食供应 生产力水平极低 和生存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现在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人口增长模式详细

人口增长模式详细

人口性别比例
指男性与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人口性别比例的变化
由于生育意愿、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等原因,全球部分地区的人口性 别比例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性别比例的影响
性别比例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会对 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城乡分布
人口城乡分布
指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
文化教育水平
总结词
文化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模式具有重要 影响。
VS
详细描述
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 念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对生育的态度更 加理性化,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同时,文 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 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从而有利于降低死 亡率,促进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变化。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促 进了人口出生率和存活率的提高。同时,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人 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政策法规
总结词
政策法规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调节人口增长,例如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政策等。这些政策法 规的实施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变化。
劳动力市场影响
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促进经济 发展;但同时也会增加就业压力和竞争。
消费市场变化
人口增长会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推 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对环境的影响ຫໍສະໝຸດ 010203资源压力加大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增长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的不同模式以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一、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以指数级增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较少、生育率较高的地区。

由于生育率高,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而且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死亡率相对较高,导致人口数量迅速膨胀。

例如,19世纪末的欧洲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经经历过指数增长模式。

指数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口的迅速增长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教育、卫生、住房和就业方面。

同时,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二、线性增长模式线性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以线性级增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大、生育率和死亡率趋于平衡的地区。

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相对稳定,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

线性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对稳定的人口数量可以提供稳定的劳动力和市场规模,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资源也更容易合理分配,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

三、负增长模式负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数量较高、生育率极低的地区。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例如,一些欧洲国家目前就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负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市场缩小,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同时,老龄化问题也会加剧,社会养老、医疗等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生育率、死亡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保持人口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 (万) 54170 59020 73900 103190 129500
人口增长模式
①我国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快,有的时期 人口增长得慢 ②新中国建立前,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迅猛; 20世纪八十年代 后,人口增速减慢. 人口数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二、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 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 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
一、 人口增长
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有 些发达国家的总计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 么呢?下表中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年龄 发达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发展中国 人口数 家 死亡率﹪
0~14岁 200 0.5 350
15~59岁 550 0.6 600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德国鼓励生育的宣传画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70 3.34 1.52 1.29 0.76 2.58
1999
2002
0.64
(过渡型)
低 -低 -低 高 -低 -高
低–低–低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高–极低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 由低到高
时间
(一)“高-高-低”模 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 基本特点 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原因 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区别? 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 基本特点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 主要原因 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二、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提高生产力水平
8、人口年龄结构(拓展延伸)
第一种:增长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 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 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 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发展中国家:高低高模式 重点
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青
少年儿童比例大。 影响:有利影响是:劳动力丰富。
不利影响是:①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给自然资源 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②给医疗、教育、就业、交通等社会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③人均资源减少,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延缓经济发展 速度 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出生率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死亡人数在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1年)人口自然增长与同期平均总人口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第二种:稳定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
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
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 三种类型。
第三种:衰退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 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 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 人口缩减。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给地球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然而,人口增长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常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一、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是最常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人口以指数形式增长,即以固定百分比的速度不断增加。

具体而言,每年的增长量都会超过前一年的增长量,从而导致人口数量的快速膨胀。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通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然而,指数增长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会给社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资源的需求也会剧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在指数增长模式下,社会必须面临资源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S型增长模式S型增长模式又被称为Logistic增长模式,它描述了一种人口增长趋势:起初增长缓慢,然后迅速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这种模式通常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出现,因为其社会经济条件能够满足人口需求,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

S型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人口的合理增长可以激发经济增长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其次,相对较低的人口增长速度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然而,S型增长模式也需要警惕。

当人口数量过多时,资源供应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造成社会和经济压力。

因此,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前,社会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以确保人口增长与资源分配的平衡。

三、负增长模式负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出现下降的情况。

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在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且生活成本较高的地方。

负增长模式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负增长模式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这会增加财政负担。

其次,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十三)——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编制:孙叶军谷庆华审核:姜金玲赵雪莲时间:教师寄语: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很低。

一、知识梳理:(一)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1.工业革命开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

2.工业革命开始后:首先,欧美的国家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1.人口增长的阶段性: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2.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成因: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另一方面归结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分布:世界上只有少数仍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处于这个阶段。

(2)“三低”模式: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状态。

有些国家甚至已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成因: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

分布:发达国家基本上已进入这个阶段,特别是西欧国家。

(3)过渡模式:a.高增长阶段:特点:高出生率,死亡率却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成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使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平均寿命也随之上升。

分布: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b.增长下降阶段:特点: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成因: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此外,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能够承载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对于人口政策的制定、资源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指数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以指数级增长。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未经工业化的地区,其中高出生率和下降的婴儿死亡率是主要原因。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率会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高出生率导致了人口结构中20岁以下人口占比较高,而这部分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会继续增加人口数量,同时,随着医疗技术和卫生设施的改善,婴儿死亡率会下降,这也会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

S型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沿着一个"S"型曲线增长。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发达国家或工业化较早的地区,其中低出生率和相对较低的婴儿死亡率是主要原因。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增长率在短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生育问题有更高的意识,并且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使得家庭更加倾向于减少生育。

这种增长模式通常会导致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这对于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提出了挑战。

弹性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在其中一时期内呈现出波动性增长。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冲突和紧急情况下,如战争、天灾等。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这种增长模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造成了严重的挑战,也给各方面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带来了困难。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承载的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

不同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不同。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 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 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 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 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出现人口老龄化问 题——带来劳动力不 足、社会福利开支增 加、青壮年负担过重 等社会问题。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哪种人口年龄结构?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中国13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 话会上说, 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 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 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 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 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 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 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出生率
出生率
印度的人口压力
现在世界人口 增长的一半来 自印度、中国、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尼 日利亚和孟加 拉。欧盟所有 25个成员国在 整个2003年增 加的人口是印 度在同年5天内 的人口增加数。 印度到2050年 将会增加额外 的5亿人口。
如何从三 角座标中 读取数据?
2000年
案例研究
一、人口增长模式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1.
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口增长速度加 快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 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 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 位”的均衡,人口出现 增长。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后, 你有什么想法?
每年净增 每天净增
800万人 7 800万人 21.4万人 21.4万人
每小时净增 8 904人 904人 每分钟净增 148人 148人 每秒钟净增 2.5人 ? 人 2.5人
一、世界人口增长
思考: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幅度及其原因。
低低低模式 欧洲 北美 发达国家 约10 约8 约2
过渡模式 增长下降
经济发达 约16 经济不发达 约6 约10
典型国家平 均数
小组
合作学习
你能找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在出生率、 你能找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在出生率、死亡 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上有什么规律吗? 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上有什么规律吗?
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 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 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国家); 三低”人口增长模式, );“ 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 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 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 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国家);由过渡模式向“三低” );由过渡模式向 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国家);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转 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 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 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