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合集下载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八年级下册P164)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一、课文梳理1、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

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

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2、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3、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二、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视之(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今齐地方..莫不私..千里(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宫妇左右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一、课内回顾(35分)1、解释加点词语(12分)旦日..,客从外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齐2、翻译下列句子(18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翻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3、纵观全文,分析邹忌和齐王的形象。

(5分)邹忌:齐王:二、课外迁移(15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冠.白冠后来吊.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2、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3、翻译下列句子。

(6分)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案课内回顾:1.重点字词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2.句子翻译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中心论点对比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修.八尺有余4.而形貌昳丽..5.窥.镜6.旦日/明日7.又弗如远甚.... 8.私.我也 9.今齐地.方千里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以.美于徐公12.王之蔽.甚矣13.谤讥.于市朝14.谤.讥于市朝15.期年..之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6.谤讥于市朝..17.门庭若市.18.时时..而间进 19.时时而间.进 20.谤讥..于市朝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2.能面刺.寡人之过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 朝.服衣冠5. 暮.寝而思之6. 闻.寡人之耳者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一词多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君美.甚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乃下.令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五、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 忌不自信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欲有求于我也 4. 能谤讥于市5.王之蔽甚矣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皆以美于徐公。

(二)其它重点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简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并从齐威王的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 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的道理。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解词】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邹忌:战国时齐人,有辩才。

威王时为相。

修:长,这里指身高。

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昳(yì)丽:光艳美丽。

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早晨。

服,动词,穿戴。

窥镜:照镜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徐公,人名。

君美甚:你美极了。

及:赶上,比得上。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宾语前置用法复:又。

旦日: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 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的不如。

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之:助词。

美我:认为我美,以我为美。

美,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私:动词,偏爱。

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班级姓名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 1、孰视之 :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2)朝服衣冠朝:()服:()(3)私我也私:()(4)王之蔽甚矣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6)吾妻之美我者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⑤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下①乃下.令()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门庭若.市()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③暮寝而思之.()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孰①孰.视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五、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真题一、词语辨析: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5.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千里(地域,表处所)A.今齐地方..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二、内容理解:1、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导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典故,它传达了重视接纳不同意见的智慧与胆识。

本文将探讨该典故的来历、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对其的启示,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供读者参考。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来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

它的故事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襄王。

齐襄王为人勇武而傲慢,迷信兵力,自认为是战争的决策者,对于臣子的建议并不重视。

在这个时期,邹忌作为一个聪明智慧的普通百姓,深感国家的明君之道与自己的建议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以讽刺的方式向齐襄王阐述他的真知灼见。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意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被广泛传承与流传,不仅因为这个典故本身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因为它传达了重视不同意见与接纳建议的智慧。

典故中的邹忌代表了具备独立思考与见解的个体,他勇于讽刺齐襄王的傲慢与偏见,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决策需要吸纳多元声音的看法。

而齐襄王则代表了那些只聆听同意者的统治者,他只相信自己的观点,不顾及其他有可能更好的建议。

这个典故提醒人们,卓越领导者需要开放的心态和胆识,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它迫使人们审视自己的观点,意识到多元性对于改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当领导者欢迎多元意见,才能推动团队和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现代启示尽管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发生在很久以前,但它仍然具有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一些重要启示。

以下是一些现代启示,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1. 尊重不同意见:在团队工作和组织管理中,我们需要尊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只有通过不同声音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促进创新和进步。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一、文学知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 (人名)掌管编撰的。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期年( )2、邹( )3、谤( )4、窥( )三、解释加点字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2、修八尺缺乏:3、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今齐中央千里:6、蔽:7、面刺: 8、谤讥: 9、间进:四、翻译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由此观之,五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等奖赏。

6、此所谓打败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了解。

1、邹忌的讽谏为什么让齐五能谦逊接受?(本文的挖苦艺术)2、〝王之蔽甚矣〞的缘由是什么?3、齐国能〝打败于朝廷〞的缘由是什么?4、请写出两句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

5、细心体会文中银子忌的妻、妾、客的回答,区分说说这些回答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思?6、从邹忌〝自以为不如〞到〝暮寝而思之〞相关内容,我们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7、齐王公布的奖赏等级为何不同?8、本文用〝门庭假定市〞一词描画了进谏人多的局面,又说明齐王确实有许多弊端。

9、齐王一个〝善〞字说明规劝效果之佳,也说明齐王勇于纳谏的态度。

10、文中依次表达〝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人数,说明了什么?11、用夸张的手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12、邹忌从妻、妾、客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3、邹忌是怎样剖析〝王之蔽〞的?1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从这一点我们可失掉什么启示?15、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参考答案:一、1、国别刘向二、略。

三、略。

四、略五、1、(1)从日常大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笼统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

(2)言语上,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有力地说明了自己的观念,表现邹忌的一孔之见和深谋远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二、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入朝.、窥.、间.进、期.年
三、通假字
孰视之同“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同“熟”,仔细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不宜偏私——私情
4.朝服衣冠——早晨;皆朝于齐——朝见
5.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指这种情况。

五、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2.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3.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4.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六、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提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皆有求[于我]、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七、重要字词
讽、纳谏、修、昳丽、服衣冠、窥、莫不私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虽欲言
八、重要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轮复习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1、标题:邹忌讽(古今异义,委婉劝说)齐王纳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2、《战国策》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是一部国别体(体裁)史学著作,是先秦历史散文,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西汉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3、原文以及重点字词注疏邹忌修(长,此处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光艳美丽)丽。

朝(名作状,在早上)服(名作动,穿戴)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宾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形意动,认为……美)我者,私(形作动,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实在,的确)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意念被动句,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名作状,当面)刺(古今异义,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于市朝,闻(动词使动,使……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今:土地古: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今:方位古: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今:讽刺古: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今:诽谤古:公开指出5) 明日徐公来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古:次日,第二天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自私;个人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今义:修理;整治(2)窥.镜古义: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3) 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人或穿过物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句中意为:(3)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头的前部;脸,句中意为:(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见,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而形貌昳丽..昳丽:(3)旦日..,客从外来旦日:(4)又弗.如远甚弗:(5)朝.服衣冠朝:(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7)王之蔽.甚矣蔽:(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过:(9)能谤讥于市朝..而间进时时:..市朝:(10)时时(11)期年..之后期年:5一词多义(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3)冠①朝服衣冠.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④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三、文言虚词1.徐公何.能及君也2.皆以.美于徐公3.与①容从外来,与.坐谈②吾孰与.徐公美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5.而①而.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③时时而.间进6.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吾妻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四、句子翻译1,吾与徐公孰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文言文复习-十六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版)

文言文复习-十六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版)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150实词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方圆,周围2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关:仔细看,看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过:过失,过错4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5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尔6 于是入朝见威王见:拜见,谒见7 令初下,群臣进谏进:进献,奉献8 时时而间进进:进献,奉献9 无可进者进:进献,奉献10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次,下一个11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求:索取,要求,需求12 于是入朝见威王入:进入,与“出”相对13 王曰:“善。

”善:应答之词,表“同意”14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胜利15 能谤讥于市朝市:市场,集市16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市:市场,集市17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信:相信,信任18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形:身体,形体1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高20 邹忌修八尺有余余: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21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差距大22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知:知道二其它1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2 旦日:明日,第二日3 诚知:确实知道4 私:偏爱5 美:赞美三翻译句子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2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3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5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讲精练 一、精讲邹忌讽1齐王纳谏21、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的规劝。

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纳谏: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作者刘向。

刘向:字子政,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原文精讲】邹忌1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y ì丽4。

朝服衣冠5,窥镜6,谓其妻曰:“我孰与7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8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9,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0,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11,徐公来,孰12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3。

暮寝14而思之,曰:“吾妻之美15我者,私16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威王的时候曾任齐相。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大约23.3厘米。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孰与:和……比(那一个更)。

表示比较。

8、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10、旦日:明日,第二天。

11、明日:第二天。

12、孰:同“熟”,仔细。

13、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14、寝:躺,卧。

15、美: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私: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2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 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 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 国,道理由浅入深。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 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 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 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 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而往,暮而归 B.皆以美于徐公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能谤讥于市朝 骈死于槽枥之间 D.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战国策》又称《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体历史散文集,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谋策和言论的汇编.经_____(朝代)的_____整理后,共_____策,_____篇。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_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成语,然后写出和它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并解释:门庭若市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②反义成语: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划横线词语的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某一区域(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今义:左和右两方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今义: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一词多义:(1)"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2)"美"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私”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①朝服衣冠( ) ②皆朝于齐()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④于是入朝见威王()(5)“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窥镜而自视()③暮寝而思之()④时时而间进()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6)“间”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7)“之”①王之蔽甚矣()②吾妻之美我者()③暮寝而思之()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⑤数月之后()⑥何陋之有()⑦居庙堂之高()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⑨辍耕之垄上()(8)"虽 "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②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9)"于 " ①皆朝于齐()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欲有求于我()④皆以美于徐公()(10)"及 "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及郡下,诣太守()(11)“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乃重修岳阳楼()③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④雨村便急忙修书()(12)“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帝感其诚()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jiàn)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jiàn)(《战国策》)
【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 又称 《国策》,国别体史书,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 论。 【写作背景】战国之际,七雄并立,时代剧烈动荡,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 人心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 虚心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而形貌昳丽 (4)旦日,客从外来 (5)暮寝而思之
纳:__接__受__________________ 及:__比__得__上_________________ 昳丽:__光__艳__美__丽_______________
旦日:__第__二__天__________________ 寝:_躺__着__休__息__,__睡__觉________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6.重点虚词
而形貌昳丽
(1)而 暮寝而思之
时时而间进 齐国之美丽者也
(2)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连词,表并列
表承接,可不译
连词,表修饰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徐公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可不译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6.重点虚词
(3)与坐谈 (4)皆以美于徐公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下注释】 ㉒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㉓时时:常常,不时。 ㉔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㉕期年:满一年。 ㉖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㉗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 国。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主旨】 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用类比推理的方式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翻译填空(全面详细,适合学生默写复习,后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翻译填空(全面详细,适合学生默写复习,后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一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译: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第二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第三段;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答案(经过严格校对)第一段:邹忌修(长,这里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朝服(穿戴)衣冠,窥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城北徐公美?”翻译: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您)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的)美丽者也。

翻译: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
• 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 无可辩驳之感。 •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 治国之才。 •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 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20日限时练答案: (四)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形 容很热闹”(2)当面指责(3)满一年;(4)不喜欢对 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5)跑、逃跑、18.(1)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 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 魏国。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 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 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 的糊涂一面。 (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 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 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 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2)寝:躺 而不睡(3)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4)间:间或,偶然 10.B 11.(1)我和城北徐 公相比谁美?(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 可进谏的了。12.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 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 明了这样 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 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比如:作为 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 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 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 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 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 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 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 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 孙闬就派人带着一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 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 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 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 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五)6.A、C 7.D 8、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人多得 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 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9、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在内,“虽欲言, 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或 “战胜于朝廷”)
(六)6.(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 返回7.B拜见 8.(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 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 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 了。(“蔽”“甚”各1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 因了。(“所以”“亡”各1分) 9.(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 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 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 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 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12.(1)蔽: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2)刺: 指责 (3)其:代词,指千里马的;反:同“返”,返 回 (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 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 “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 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14.(1)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燕昭王为郭隗 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 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 朝了。15.甲文: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 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乙文: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扁鹊拜见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道:‚您有小病在表皮, 不医治恐怕将要更加严重。‛桓侯说:‚我没 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 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 肉里了,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桓侯 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不医治 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桓侯又不高 兴。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就小步跑开了。桓侯特意派 人去问他,扁鹊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烫熨能医治;在肌肤里 的病,用针灸能医治;在肠胃里的病,用火剂汤能医治;在骨髓里, 是司命神所掌管的,医药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 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 秦国去了。桓侯于是就死了。
二、《知识的责任》答案: 18.(2分)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19.(2分)(1)学术责任 (2)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20.(5分)(1)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 形成周密的体系。(2分) (2)不能,三个例子有层层递进关心,与上文“去发表, 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调换顺序后不和逻辑,所以 不能调换。(3分) 21A

(七)7.A 8.B 9.(邹忌)仔细端详 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 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10.直言不 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 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检:
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 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 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 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 根本原因。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 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 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 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 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 要的是活马,那里用得着死马,而且浪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 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 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 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 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 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 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 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 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
12.19(一)9.(1)昳丽:光艳美丽
(二)9.B(2分) 10.D(3分) 11.满一 年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2.“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 得的巨大成效(评分:2分。每空1分) 13.答案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 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 委婉的讽谏齐王除弊纳谏,使人易于接受; 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 不讳,让其难以接受。(评分:3分。答出结 果1分,原因2分)
理清文章结构
(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 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 谏。 (3 段)写齐王纳谏(态度和决心)及其取得的巨 大成效。
三问、三答 臣之妻→私我 邹忌比美 臣之妾→畏我 设 三思 喻 臣之客→求我 说 宫妇左右→私王 结 理 威王受蔽 朝廷大臣→畏王 构 三比 四境之内→求王 分 门庭若市 面刺→上赏 析 威王 三赏 上书→中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除蔽 无可进者 谤讥→下赏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 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 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 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 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 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亡了国家后才能够 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