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笔记、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对…说。

朝:早晨。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而:就,表顺承。

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躺着。

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畏:害怕。

欲:想要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朝:朝廷。

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方:方圆。

左右:近臣,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全国。

蔽,受蒙蔽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到了极点。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
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公共场合。

闻,让……听到。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偶尔有人来进谏;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jī)年:满一年。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朝:朝见。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解释
1.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 而形貌昳丽(形貌:相貌昳丽:光彩美丽)
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

孰:谁)
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5.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
7.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于:比)
8.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9.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失)
11.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
12.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

间:偶尔)
13.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
二、一词多义
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皆朝于齐(朝拜)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通“熟”,仔细)
3.上受上赏(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呈上 ,上交)
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
5.美不如徐公美(美丽)妾之美我者(认为……美)
三、古今异义
1.窥镜古义:察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2.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
3.今齐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
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5.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
四、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4.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以”后省略了“我”。

3.倒装句:(1)“忌不自信”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

(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六、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侍:“我与徐公比谁更美?”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文: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宫廷里的侍女、侍卫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的百官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王。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七、按原文填空
1.面对着称赞,邹忌有着清晰的头脑,他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2.邹忌“暮寝而思之”,由个人因为妻子“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而受蒙蔽的现象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因此设喻讽谏齐王,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推动了齐王纳谏除弊的改革。

3.齐王依据不同的进谏方式设了不同等级的奖赏:“面刺”者受上赏,“上书”者受中赏,“谤讥”者受下赏。

4.齐王下令赏进谏者的最终效果是“战胜于朝廷”。

八、课文理解。

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

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

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2.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
明确:邹忌先从自己的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起“人可能受蒙蔽”这个话题,继而话锋一转,转到齐王身上,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方面指出“王之蔽甚矣”。

3.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一、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喻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二、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4.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分析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一年之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为什么能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是有作为的君主,开明、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九、人物形象分析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善于反省、实事求是、善于进谏、敢于进谏
齐威王:开明君主、善于敢于纳谏、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伐鲁。

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

曹刿谓鲁庄公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

”庄公曰:“请从。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

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

钧其死也,戳于君前。

”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

”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注】国:都城。

封:封土为界。

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

比,比照。

关,国家的关隘。

自承:把剑冲着自己。

陛:殿或坛的台阶。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 可以一战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从甲文可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分)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群[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小孺子:年轻人。

③三旦:三天。

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⑤务:一心,一定。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2分)(1)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王::
(3)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甲文从进谏的最后的结果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4 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王:
《曹刿论战》答案
1.参与以少报多保佑凭借、靠
11.(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去处理。

12.取信于

13.目光短浅、勇敢无畏、善于纳谏。

(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1(1)比(2)偏爱(3)当面指责(4 )满一年(“一年”也可)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3. 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
来;
4.(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