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特点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简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面临着许
多心理压力和挑战。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适应大学生活。

心理特性
1. 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对
自我形象和社会认同产生更多关注。

2. 情绪波动较大:大学生常常经历情绪上的起伏,易受到压力、挫折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3. 自我评价压力:大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成就有较高期望,因
此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情绪。

4. 孤独感增加:大学生独立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减少,
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5. 角色转变: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变,需要适应
新的和生活环境。

教育对策建议
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
学生了解并应对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2.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社团组织,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建立社交网络。

3. 培养自信心:学校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竞赛,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4. 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大学可以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5.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实
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以上是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通过了解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成长和适应大学生活的挑战。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探讨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学生在步入大学的门槛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家庭压力等。

这些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沮丧、压抑等。

2. 学习效率低下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学习效率,一旦发现不易解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这也可能是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出现退学的原因之一。

3. 学业进展缓慢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业进展,很多学生会陷入自我怀疑、拖延、失眠等,这会严重影响学业的进展,影响学生的成绩。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高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 大学的课程压力太大大学的课业任务相对之前的教育阶段较大,学生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而人的生理结构有限,高强度的学业任务也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适。

2. 自我认知不足许多大学新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不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成功的经验经历。

在新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学生往往感到无助,很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和创伤。

3. 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很多学生在面临未来职业规划、社会接受、自我认同等复杂问题上会暴露出弱势、不适应和焦虑。

教育和家庭对于未来和生活的正确引导和支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相关机构需采取以下措施:1. 提升师资和课程建设学校在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向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2.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更好地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识别、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大学生是指正在大学中研究的学生群体。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面临着许多心理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上的巨大压力。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应对更高难度的课程和考试,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业成绩。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压力过载和研究动力下降。

解决方法:-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包括规划好时间并合理安排研究任务。

- 寻求帮助和支持,例如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参加研究小组等。

-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技巧,例如时间管理、记笔记和总结复。

2. 生活压力除了学业压力,大学生还面临着生活上的压力。

他们需要独立处理各种问题,例如财务管理、人际关系、住宿安排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焦虑、孤独和困惑。

解决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 寻求适当的支持网络,例如与室友、同学或辅导员交流。

- 参加校园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

他们需要考虑就业竞争、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担忧、迷茫和自我怀疑。

解决方法:- 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通过实、培训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

- 寻求职业指导和咨询,向就业中心、校友或专业顾问寻求帮助。

4. 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可能面临着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困扰。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校园心理咨询中心通常提供这样的服务。

- 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技巧,例如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

- 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以上是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的简要介绍。

大学生们应当认识到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学生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活动。

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学生心理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正向的学习心理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反,负向的学习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倾向,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二、学生心理对情绪与注意力的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专注度。

当学生处于开心、放松的情绪状态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保持兴趣。

相反,当学生处于焦虑、压力过大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学生心理对合作学习的推动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然而,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或有抵触情绪,可能会导致他们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四、学生心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动力,可能会对自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

五、学生心理对评价与反馈的接受与效果评价与反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判和指导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评价与反馈的接受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或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可能会对评价与反馈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指导。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如果大学生对这些新的变化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一)困扰型困扰型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属性。

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心理困扰,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对新的环境和各种压力的短期的不适应。

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大学生的成长、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自我学习。

(二)累积性大学生心理困扰具有新旧困扰累积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困扰有一个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困扰还没有解决,新的困扰又在不断产生,新旧困扰累积交织在一起。

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累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并非完全是在大学阶段才产生的。

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在高中阶段产生并积累潜伏下来,在大学阶段才显现出来。

例如,不少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保护过多,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低,这些问题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突现出来。

其二,大学生心理困扰是新旧心理困扰的累积突现。

大学生中旧的心理困扰没有解决,新的心理困扰仍在产生,新旧心理困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集中突现。

可以这么说,目前大学生心理团扰的集中表现是一定时期内不断累积的结果。

(三)多重性大学生心理困扰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困扰日趋复杂多重化。

不少大学生学业、交往、就业、经济等多个心理困扰交织重合在一起,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长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和稳定,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和具体化,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困扰不断增多并交汇重合在一起,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多重并发。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日
益严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特点,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对策。

大学生心理特点
学业压力
大学生面临重重的学业压力,包括成绩、考试、论文等等,这
些都是大学生最大的心理负担之一。

就业压力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也
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社交压力
大学生们不仅需要面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还需要面对社交
压力。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结交新的朋友,面对各种挑战。

心理对策
寻求帮助
如果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大学生应该尽早地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多参加社团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社交压力。

管理情绪
大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并采用积极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健康生活
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当的锻炼等等。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成功的大学
生,他们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在教育领域中,学生心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渴望,拥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这种积极的心态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感到无趣甚至抵触,那么即使教师准备了再精彩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个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可能会主动寻找数学难题来挑战自己,而一个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的心理还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学生处于焦虑、紧张或者分神的心理状态,他们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师的讲解和教学活动上。

这不仅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错过重要的知识点。

而当学生心情愉悦、放松且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时,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自信心也是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自信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所学知识,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不断努力克服困难。

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会自我怀疑,害怕出错,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疑会限制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发展。

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积极乐观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主动、灵活的学习策略,如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他们善于自我调节学习进度,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而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可能会采取较为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教育对策的建议引言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对于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并提出一些建议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特性1. 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目标、梦想和人生价值,对自我认知和意识的需求增强。

2. 自主性和自主性:大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自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式和生活方式。

3. 压力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交需求增加:大学生希望扩大社交圈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满足社交需求。

教育对策的建议针对以上大学生的心理特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育对策: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和应对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研究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

2. 建立良好的学生导师制度: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个人成长。

3. 提供自主研究环境:大学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供自主研究的环境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

4. 发展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大学可以开展社交技巧培训和人际关系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5. 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升就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压力。

结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于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导师制度、提供自主研究环境、发展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以及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一、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作为18岁以上、处于成年期的人群,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

以下是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一些重要方面:1. 自我认知和发展: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理解正在不断发展。

他们面临的身份探索和发展包括职业选择、性别角色、价值观等方面。

2. 自主性与责任感:大学生逐渐脱离家庭的依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他们需要适应自己的独立生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 情感波动和稳定性: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波动较大,常常会有情绪的高低起伏。

他们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面临压力和挑战,情感的波动随之而来。

4. 焦虑与不确定性: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会面临更大的研究压力和不确定性。

他们可能面临学术挑战和未来就业方向的困惑,这些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

二、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特点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育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心理教育来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 积极的角色模型:教师和导员应该成为积极的角色模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社交支持系统:大学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合作。

建立学生社团、俱乐部等组织,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 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大学可以提供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提供个人辅导和职业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研究和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创造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以及提供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学生心理问题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及解决

学生心理问题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及解决

学生心理问题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及解决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学生则成为了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群体。

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这些问题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1.影响学习成绩学生的心态状况往往会影响学习成绩,一些学生在学习时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因此,学生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减弱了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

2.影响班级氛围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问题往往会影响班级的氛围,甚至会引起其他学生仿效学习,导致班级教学环境混乱。

特别是一些问题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压抑症、自闭症、焦虑症等,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秩序。

3.影响师生关系学生心理问题会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学生的问题状况与教师工作的性质有一定联系,一些教师缺乏心理知识,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情绪问题,会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紧张,也会影响教育质量。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1.焦虑症焦虑症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问题,是因为学业、考试、人际关系等压力背后产生的情绪状况,表现为对未来过于担忧而无法控制的情绪状态。

焦虑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严重者还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2.抑郁症抑郁症是另一种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悲观、失落、对未来没有希望等情绪状态。

抑郁症的学生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厌世、自卑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在同学、老师、家长之间产生的问题。

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会遭受排斥、羞辱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对个人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1.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找出学生问题的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的应对策略

研究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的应对策略

研究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的应对策略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
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本文将探讨大学生
心理特征的研究及相关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
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生心理特征:
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包括研究成绩、
考试压力等。

2. 就业焦虑: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常常面临就业压力和不确定性。

3. 情感困扰:大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面临恋爱
问题、友谊问题等。

4. 自我认同:大学生在探索自我身份和价值观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应对策略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教育应对策略:
1.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
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学业辅导:提供研究方法指导和学业辅导,帮助大学生减轻
学业压力。

3. 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指导和实机会,减少就业焦虑。

4. 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提供情感支持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自我发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促
进个人成长和自我认同。

结论
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和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相应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实现全面发展。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的探究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的探究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的探究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时,他们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探索知识。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

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对某个学科的老师有成见,或者觉得这门学科枯燥无用,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教学水平再高,教学内容再丰富,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自信的学生往往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他们在课堂上会积极发言,参与讨论,课后也会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

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遇到问题就退缩,甚至放弃努力。

比如,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定自己没有数学天赋,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越来越消极,成绩也越来越差。

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样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处于焦虑、紧张或者压抑的情绪中,他们的思维会变得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会下降。

比如,临近考试时,很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导致在考场上发挥失常。

相反,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会影响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偏好有所不同。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理论讲解和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

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照顾。

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与积极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了解学生心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了解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心理是由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

学生心理的状态不同,对教学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如果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了解学生心理可以帮助教师抓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生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高低。

积极的学生心理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使其更加专注、投入,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2 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对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心理状态较好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思维敏捷,而心理压力过大或负面情绪累积的学生则会看不清问题与思考,对知识掌握较慢。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良好发展。

2.3 学习效果和成绩表现学生心理对学习效果和成绩表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心理状态积极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则可能因焦虑、压力等因素而影响到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 处理学生心理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心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方法: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和友谊,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上。

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但是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来自课业,考试和论文等压力时,往往感到无法承受。

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不仅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还会对他们的工作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对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其次,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避免过度压力的积累。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参加兴趣活动、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亲密的人际交往等方式来减轻负面情绪的产生。

此外,鼓励大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与亲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他们恰当的建议和支持。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承担起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然而,通过个人的积极应对和社会的关注支持,大学生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希望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支持系统。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心理环境。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心理对教学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往往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一个心情愉悦、自信的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相反,一个焦虑、压力过大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对于优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兼顾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和成长。

一个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学生心理的健康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而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不仅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还可能出现逃学、早退、甚至自杀等问题。

因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此外,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重要性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和认知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教学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师需要关注和引导的方向。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 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意愿,它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 情绪状态的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其学习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如兴奋、愉悦和乐观,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沮丧,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3. 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其认知水平的差异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1. 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在心理特征、性格、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师需要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学习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

3. 心理健康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与影响在教育领域中,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教师的素质等方面。

然而,人们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忽视了学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教学过程的具体影响。

一、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提问。

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他们可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如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实用的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并有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这种积极态度使他们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挑战,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相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其产生敷衍应付和逃避学习的行为。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心态。

三、心理健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果。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会妨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能因为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而无法专注于学习,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情绪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情绪的管理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十分重要。

情绪不稳定的学生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并鼓励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进步,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入手,探讨相关的干预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一些启示和帮助。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经历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

与此他们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渐渐与网络依赖、网络欺凌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思想观念的纷繁复杂,他们需要不断适应和转变,这些都是心理问题的源头。

面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解决。

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其心理健康。

高校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管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健康管理是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和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效地进行心理问题干预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干预策略。

1. 压力大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要求高,课程紧张,学业压力很大;同时还要处理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等问题,生活压力也不小;还有着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临着就业流动性强、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2. 情感困扰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也会遇到很多困扰。

部分大学生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情感产生困扰。

有的大学生在情感方面表现得很自卑,缺乏自信心,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问题带来的情感创伤继续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无法快乐的生活。

3. 社交问题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社交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社交问题成为了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社交关系,如同学、老师、朋友等,团队合作,集体活动等都可能带来心理问题。

1. 加强心理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通过心理学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心理问题。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些咨询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4. 加强心理干预治疗工作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高校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可以开设心理疏导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治疗服务,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重建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0130 作者简介:孙鲁宁(1973—),男,江苏南京人,主任医师,博士后,从事运动医学研究;袁滨(1980—),男,江苏南京人,副主
任医师,本科,从事运动医学研究;通讯作者:黄瑶(1982—),男,江苏南京人,主治医师,博士,从事运动医学研究。
— 106—
校园和谐造成较大的影响。 3懒惰心理强烈 当前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选拔之后走进高校校园,很多
2018年 8月 第 37卷第 8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8.08.035
Aug.2018 Vol.37No.8
大学生心理特点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孙鲁宁,袁 滨,黄 瑶
的学生来讲的 确 是 一 件 能 够 充 分 展 示 自 己 才 华 的 机 会,所 以,很多高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通常情况下 会做一些准备,希望能够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当活动结束之 后,校园内部会形成一种“名人”的风气,高校的很多学生会 根据个人的喜好,挑 选 出 自 己 的 “崇 拜 ”对 象,成 为 “粉 丝 ”。 这种被人赞扬,受 到 其 他 学 生 欢 迎 的 心 理 将 会 极 大 地 鼓 舞 “明星”希望能 够 在 下 次 活 动 中 表 现 得 更 加 出 色,并 且 形 成 自己的粉丝团,将 个 人 的 “交 际 圈 ”不 断 扩 大。 上 述 的 案 例 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且伴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学生在提升艺 术文化水平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上这样的极端。我们由此可 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爱慕虚荣的心理,也能够感受到当代 大学生所具有的浓厚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能够展示出大学生 强烈的自我意识。
学生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考进满意的大 学,在高中学习期间比较刻苦,这其中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以及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强度的学习状态, 很多人认为,自己走进了大学就能够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 并且能够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但 是,这种想法在今天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随着中国经 济的发展,要想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要想过上满意的 生活,必须经过个人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为此,即使走 进了大学,仍然要面临很多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只为自己今 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大学生的这种心理长期存 在,使得很多人在进入高校之后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由于 高校平时的管理并不严格,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或者是个 人自觉性差等因素,导致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仍然没有紧张的 意识,久而久之逃课、挂科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因为 惰性使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缺少动力,没有形成自觉意识,影 响今后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1具有表现欲望 在今天,很多高校都是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即使不是 本校的学生,一些社会上的人士也能够走进高校的校园,与 学生们进行一些互动。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社会群体,在平时 的课堂学习中,基本上是将教师传授的课堂任务完成即可, 因此,会有很多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活动。举例而言,几乎每 一所高校,每一年的开学都会举办新生晚会。这对于有才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高校课堂教学;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8010603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呈现出日益繁荣 的景象,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很多高校在最近几年之内不 断地进行扩招,增加了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同时也减少了中 国的文盲率。可以说,高校的这种扩招行为为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多人才。但是,现阶段高校的大学生多 为 90后,其心理特点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高 校必须在充分 了 解 学 生 心 理 特 点 的 基 础 上,实 施 正 确 的 教 育,才能够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为此,了解当代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2情绪波动大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呈年轻化趋势,很多大学生在入学 时还不到 20岁,一直在学校里生活,从来没有感受过社会上 的生活。因此,很多大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浅,没有社会经验, 由于年龄较小,导致很多大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遇事不够 沉着冷静。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宿舍里 生活,宿舍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对待事情所采 取的态度也不相同,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 磕磕绊绊,争吵相对比较常见。性格开朗的人针对当时出现 的一些问题,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性格内向的 人往往会因为“面 子 ”等 因 素 没 有 与 同 学 合 理 地 沟 通,导 致 宿舍生活中又会出现很多纠纷,影响同学内部的团结,而且 同学之间的争吵会导致大学生形成较大的情绪波动,对高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高校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当 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的课堂教学,同时还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主要介 绍当前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阐述大学生心理特点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并且提出有效的解 决方案,希望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提供一条路径。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今天看来,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 势,个性更加张扬,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这种性格,与中国社 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等均息息相关。高校教师以及相关 教务人员若想提高教学及管理质量,应充分地分析当前高校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 本校大学生的深入访谈,归纳出当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4抗诱惑能力差 今天的社会,由于吸收了不同国家的思想,使得社会上 形成了很多诱惑,比如说网络游戏,很多大学生沉迷在游戏 中无法自拔,为了能够打游戏,经常逃课。其实这类大学生 并不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就是因为自己缺乏自控力,使得自 己在游戏里越陷越深,不仅影响学业,同时给自己的身体健 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带来的危害相 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大一些。很多 高校的女大学生,面临金钱上的诱惑,难以控制自己的虚荣 心,为了能够买漂亮的衣服、为了能够有名车来学校接送自 己,她们中的一些人就会想尽办法挣钱,有些人甚至走上了 一条令其终生悔恨的不归路。由此可知,高校的大学生面对 社会上的重重诱惑,如果不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难以抵挡 社会上的诱惑,就会为自己今后的苦难生活埋下伏笔。 5自尊心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中国年龄的划分上处于尴尬的 阶段,因为他们是大人眼中的孩子,又是孩子眼中的大人,很 多大人会发现 大 学 生 身 上 出 现 的 问 题,并 会 进 行 相 关 的 指 导,以此来规范其行为。但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并没有起到良 好的效果,因为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不需要家长的管束,他们更多的是渴望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这就使得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大 学生个人的学习与生活。在现阶段,有很多大学生都是来自 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父母的娇生惯养导致这些学生有很 强的自尊心,不愿意接受反对的意见,逆反心理比较强,尤其 是一些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一方面对于城市的生活充满了好 奇,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怕因为自己的无知而 引起同学们的“嘲笑”,自尊心比较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