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秋天_鲁教版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原文及教案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原文及教案1.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原文篇一天那么高,那么蓝。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2.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教案篇二【设计理念】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
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
(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漂亮,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练习对对子。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那么谜语,请认真听:一边绿,一边红。
红的怕水,绿的怕虫。
(打一字)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啦!一、导入新课指导写“秋”字:刚才我们猜出了字谜是秋,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秋”字。
“秋”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导入环节插入,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又落实了课堂写字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
二、指导看图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画了哪些景物呢?2.观测图画要根据肯定的顺次,可以从近到远,从下到上,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现在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认读词语:鱼虾肥、瓜果香、秋收忙、田野翻金浪、枫叶红、大雁排成行(师:我们先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谁在干什么?认真观测鱼网里的鱼,读“鱼虾肥”。
接着来看右边,地上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瓜果,都有些什么?这些果子好不好吃?读“瓜果香”。
接下来我们看看稍远点的田野里,农民正在干什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不仅要捕鱼虾,要采摘瓜果,还要收割稻子,真忙啊!读“秋收忙”。
你们再看,田野里的稻子是什么颜色的?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多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滚!读“田野翻金浪”。
现在,我们抬头往上看,枫树的叶子变红了。
火红的枫叶多美啊!读“枫叶红”再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它们要飞到哪儿去呢?读“大雁排成行”)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帮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最新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秋天》一、教材分析:《秋天》抓住了秋天的景色特点写出秋天的迷人: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蓝天上飘着的白云;像铺了一地金子的黄澄澄的稻田;把树叶当做伞的小鱼,把树叶当做运动场的蚂蚁,把落叶当做电报的燕子等等。
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教学重难点:⑴会认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⑴引导学生看。
因为书中图画和课文内容极其吻合,所以首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
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
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了。
⑵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
可听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⑶学生自读。
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同学。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
⑷细细地品读。
就是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品读要以“情”贯穿读。
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
“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
面对这么美丽的丰收景色,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
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
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能背诵课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
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
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2、新课学习1.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
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清澈的湖水鲁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一张湖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这是在哪里?你们有没有去过类似的地方?”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经历。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湖泊的课文——《清澈的湖水》。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里的美丽景色吧!”
3.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幅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进行描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词汇、句子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完成后,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评价、学习。
教学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采用游戏化学习,如词语接龙、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预习生字词、课后复习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通过朗读、小测验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字词、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3.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合作,共同进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词汇掌握和句子构建能力。
4.实践活动,提升能力: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身边自然景观的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拓展知识四季的划分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称为四季。
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
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摄氏度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摄氏度以上作为夏季开始。
候平均气温从10摄氏度以下稳定上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
从22摄氏度以上稳定下降到22摄氏度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这种分季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故运用得较多。
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秋天》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秋天》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第16课秋天教案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
教学设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
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一、创设氛围:1出示秋天组图,并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关于秋天的话题。
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诠释这首曲子:“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
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鲁元枢精神守望)。
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也有许多人曾经描写过秋天。
那么,诗人何其芳笔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图景呢?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万县人。
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一分钟教案1鲁教版
7 一分钟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一分钟》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一分钟》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一分钟》的动画,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用百度搜索了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从歌曲中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懂得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的认识。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要求,珍惜时间。
五、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回乡偶书鲁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家乡的联系,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共同完成家乡之美的创作,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期待同学们在课后实践和阅读拓展中,发现家乡的更多美好,传承家乡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朗读感悟,表达创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信心。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导入新课: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正式导入新课——《回乡偶书》。
(二)讲授新知
1.诗人简介:向学生介绍贺知章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2.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及生字词。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询问学生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回乡偶书》,就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表达。”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家乡风景画,同时播放轻柔的古筝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回乡偶书》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韵律特点。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资料作者介绍(精品)
作者介绍1.作者:王宜振,(1946—?),男,汉,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在国内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
个人履历编辑王宜振1966年中学毕业,1968年回乡劳动。
1970年在陕西黄龙县当教师。
后又任公社党委文书、县委宣传部干事,1978年调到《陕西少年》杂志社当编辑,现任该刊(已改名为《少年月刊》)主编。
2.著作先后在出版有《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世纪校园抒情诗》等著作二十余部。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诗人,近30年来,他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作,其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并被收入多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和语文阅读教材。
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评论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王宜振的儿童诗创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创作初始期,即上世纪70年代;第二个时期是80年代,这是他的儿童诗取得重要成绩的时期,代表作是诗集《秋风娃娃》;第三个时期是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其儿童诗创作走向艺术成熟,代表性诗集是《笛王的故事》。
2002年底,湖北少儿社出版了王宜振的《21世纪校园朗诵诗》,这部诗集以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品位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第一版发行量就突破了10000册,在近年来儿童文学原创图书出版发行低迷,特别是儿童诗出版发行几乎缺席的情况下,它确实值得关注。
有评论认为这是王宜振新世纪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也是近几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媒体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评介文章予以肯定。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的画》教学设计
注重积累综合提高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的画》教学设计文本赏析《我的画》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天”里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整理以画画、送画为由,寥寥几笔,便描写了一幅色彩艳丽而又充满人文情感的“秋景画”,并把自己热爱生活、赞美秋天的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其中,优美而富童真的语言,适合学生阅读积累;贴近生活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已有经验,激发情感;明显的写作顺序,也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口语表达的良好素材。
总之,本文难易适度,文质兼美,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方法简述本课主要采用“注重积累,综合提高”的教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节课应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段,体会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本节课不仅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落实和各种能力的综合提高,还体现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以及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融合,让学生在识字、学文、生活、经验等的融会贯通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目标定位“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
这是一篇源于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的短文,整理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画画和送画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明艳的“秋景画”,学生一般比较喜欢,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这篇课文中的三种生字需要引起重视,一种是与文中描写景物有关的,比如“苹果、梨子、枫树、桂”,这几个字基本都是常见字,可以与画对应起来学习;一种是可以作为学习识字方法范例的,比如“桂、毯”,这样的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一种是学生不太好懂、又不会组词的字,比如“却”,这种字就要设计巧妙的方法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相了解,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习中理解它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1课秋天∣ 鲁教版(含答案)
1秋天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tóng lán tiān páng biān
wàng
jiàn pū
chuáng
dàng zuò pá shān
二、
用下边的词造句
1.天那高,那么蓝。
……那么……那么……
2.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像……
三、用线把音节与相对应的字连起来。
dàng wú tong zuò pá cuī nà dèng xiàng pūkē
桐当做爬催那棵梧澄像铺四、阅读
秋天,公园里可美了,各种各样的菊花都开了。
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紫的,漂亮极了。
桂花也开了,小小的,黄黄的,还发出一阵阵香味儿。
l、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
2、秋天到了,公园里的()和()都开了。
3.菊花的颜色有()、()、()、()。
4、桂花是什么样子?请用“”画出来
5、这段话共有()句,主要是围绕第()句来写的。
答案
一、梧桐蓝天旁边望见、铺床、当做、爬山
二、答案自主
四1、美丽的公园
2菊花桂花
3、红、黄、白、紫
4、桂花也开了,小小的,黄黄的,
5、3, 1。
秋天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秋天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习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学习秋天的常见物品和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感知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学习秋天的常见物品和活动。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象和物品。
2.秋天的常见物品,如梨子、南瓜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象,如秋叶、果实等,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T:"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S:"秋天!"T:"对的,这是秋天。
那么,秋天有什么特点呢?"S:"天气凉爽、果实成熟、树叶变黄"等。
Step 2: 学习秋天的常见物品 (20分钟)1.教师出示梨子,让学生观察梨子的外形、颜色和质地。
T:"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S:"梨子!"T:"对的,这是梨子。
你们知道吃梨子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吗?" S:"秋天!"T:"很好!秋天是梨子成熟的季节。
"2.教师出示南瓜,让学生观察南瓜的外形、颜色和质地。
T:"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蔬菜吗?"S:"南瓜!"T:"对的,这是南瓜。
你们知道南瓜是什么时候长得最大最圆吗?" S:"秋天!"Step 3: 学习秋天的活动 (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活动,如放风筝、采摘等。
T:"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秋天做些什么活动呢?"S:"放风筝、采摘"等。
2.教师现场展示放风筝的过程,或播放相关视频。
T:"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放风筝的过程吧!"3.教师进行简单的口头练习,让学生描述他们喜欢在秋天做的活动。
浅水洼里的小鱼鲁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4.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海报,内容包括: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宣传口号等。要求图文并茂,创意新颖。
5.视频观看:观看一部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课堂问答: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3.写话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新词和句子进行写话练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字词、课文理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收获。
2.强调课文传递的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惜自然资源,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5.情感体验,培养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价值。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布置写话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开展家庭实践,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阅读课文,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乐于表达,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尚需引导。针对本节课,学生在生活中对小鱼、水洼等自然元素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可能缺乏对生态保护的具体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两首拓展知识为什么秋天枫叶会变红素材鲁教版
为什么秋天枫叶会变红
落叶树种在秋冬的时后,体内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让原本树叶中所含的有用的物质或部份组织分解之后,回收储藏在茎或根的部位,来年春天的时候可以再利用,叶绿体、叶绿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对象之一,因此当叶子里的叶绿素没有了的时候,其它色素的颜色彰显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等!接下来就要掉叶子过冬了!
植物的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色素如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红色的花青素等,但因为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遮盖了其它颜色,使叶片呈绿色。
到了秋天,叶绿素因为气温下降而渐渐分解,其它色素的颜色得以显露出来。
除此之外,枫叶中贮存的糖分还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教学设计淄川区般阳路小学王菁丽教材分析:《识字一》结合季节特点,选取了三组与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
这些词语既描绘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写出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三组词语排列有序,由季节到气候再到丰收景象,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活动或是游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或者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记忆。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并试着读出感情。
3、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汉字组词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好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词语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秋天)对了,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导学生进行交流)2、同学们说的真好,大家还记得咱学过的那句关于秋天的谚语是怎么说的吗?(引导学生回忆,并试着说一说,也可请学生跟同位相互交流提醒一下)学生自荐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真棒,能把这句谚语记得那么熟,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识字一》去认识几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好不好?(教师板题)二、学习新课:1、自读词语同学们是不是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去认识一下《识字一》中的词语?(是)那就赶紧把书翻到第一页,自己去读一下吧!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词语或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与同位交流一下,相互帮助。
(2)读得过程中思考一下,你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2、检查朗读(1)词语大家已经读过了,不认识的词语或生字也与同位进行交流了,谁想起来大声地将这几个词语读一下?(学生自荐朗读)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指导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2)看到大家精神饱满的样子,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会读这些词语了是不是?(是)那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有)那老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诗两首》拓展知识 为什么秋天枫叶会变红素材 鲁教版
为什么秋天枫叶会变红
落叶树种在秋冬的时后,体内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让原本树叶中所含的有用的物质或部份组织分解之后,回收储藏在茎或根的部位,来年春天的时候可以再利用,叶绿体、叶绿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对象之一,因此当叶子里的叶绿素没有了的时候,其它色素的颜色彰显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等!接下来就要掉叶子过冬了!
植物的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色素如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红色的花青素等,但因为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遮盖了其它颜色,使叶片呈绿色。
到了秋天,叶绿素因为气温下降而渐渐分解,其它色素的颜色得以显露出来。
除此之外,枫叶中贮存的糖分还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设计【课题】秋天【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积累课后要求掌握的基本词语的读音及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情感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陶冶他们爱美的心灵。
3.动作技能目标(1)能够准确找出听觉、嗅觉等描写手法,学会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2.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1.结合全诗意境,品味揣摩诗歌的优美词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秋天》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诗中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画,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同学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是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落叶的季节,也是色彩缤纷的季节。
古人爱秋,写秋,悲秋,写出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而我们也学习过很多关于四季的文章,体验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盎然,冬的壮观。
那么,秋呢?它是何种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课题《秋天》,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板书:秋天)二、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他有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而《秋天》选自《预言》。
三、解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利用工具书,查找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丁丁(zhēng zhēng)肥硕(shuò)栖(qī)息青鳊(biān )鱼乌桕(jiù)叶归泊(bó)寥(liáo)阔枯涸(hé)梦mèi(寐)清liè(冽)肥硕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 :停留,休息。
(多指鸟类)寥阔 : 高远空旷。
也做“寥廓”。
枯涸 :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 :水清。
梦寐:睡梦。
2.请全体同学朗读诗歌。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3.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4.听完录音后,让全体同学再模仿录音的语速、节奏、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二)课文研读师:经过多次对诗歌的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秋天是美不胜收,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景物来写秋天的呢?这首诗歌共有三节,每一节都是一副画。
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组,来探讨这首诗歌所描绘的秋天的美景。
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
甲组讨论第一节,乙组讨论第二节,丙组讨论第三节。
同学们要带着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去读诗,讨论,合作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
问题:1.该节诗歌描写了哪些景象,为什么诗人要选取这些景物?2.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给该节诗拟一个标题,并利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图画。
给10分钟时间完成。
(十分钟后)师:好了,十分钟很快就到了,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怎样呢?下面就把时间交给同学们,把你们讨论的结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先从甲组开始吧。
甲组同学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一节诗描写的景物有露珠、伐木声、稻香和瓜果。
诗人选取这些景物,因为他们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体现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特点,也照应了最后一句“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准确传达出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心情,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还从视觉、听觉来描写。
“露珠被震落”、“伐木声飘出幽谷”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描绘清晨农人伐木的场景,“满披”写出清晨露珠的凝重,“飘”字衬托出山谷的幽静,而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而“稻香”“肥硕的瓜果”写出了秋天丰收之景。
“栖息”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虚无的“秋天”视像化为农家里的丰收之景,从而是秋天更形象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创造出了松弛、闲静的氛围。
3.农家丰收图)(板书:露珠、伐木声、稻香、瓜果——农家丰收图)乙组同学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二节描写的景物有冷雾、白霜、渔人撒网、收网、归泊。
“冷雾、白霜”也是秋天特有的景物,点明季节,而秋天不仅农人上山劳动丰收的场景,也有渔人下河撒网之景,增加了这个场景,更丰富了秋天的内容。
2.这节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青鳊鱼比成乌桕叶,更生动形象。
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霜晨归渔图)(板书:冷雾、白霜、渔人撒网、归泊——霜晨归渔图)丙组同学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三节描写了蟋蟀、草野辽阔、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
“草野辽阔、溪水清冽”是秋天之景,但是笛声和牧羊女看似与秋天无关,这里作者用了“感兴”的手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
野草寥廓,溪水清洌。
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
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其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
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涌动起来。
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其芳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
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写出了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他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使诗入情、入神。
2.拟人,“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少女思恋图)(板书:蟋蟀、草野、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少女思恋图)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也很投入去解读这首诗歌。
在三个小组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成果后,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把握也更深一层了。
这是一首很美的描写秋天的诗,作者抓住秋天典型的景物,用轻快、活泼的语言将秋天描绘得栩栩如生,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美。
这首诗有三节,其实就是三幅画,刚才同学们也给它们取名了,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而句句又都可以组成一幅图,而这三幅图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描绘出着美丽的图画,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陶冶。
秋天,如此可爱、如此动人,我们怎能不热爱它呢?正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让我们在一起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吧,同学们要带着感情、想象在意境中畅游,来朗读一遍诗歌。
(同学朗读)(三)问题探究整体的感知,我们已经做到了,还有一些小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探究,把握了这些小细节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笔下秋天的美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以下的这些问题:1.在第一幅画中,“满披”“饱食”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满披”写出了清晨露珠的凝重,形象生动;“饱食”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
)2.第二幅画中,“归泊”一词从时间上是与上文的哪些词相呼应?“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表现了渔民怎样的心情?(参考:与上文中“清晨”“冷雾”相呼应,它既是写景,写渔人归泊,又暗示了时间;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3.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洌”矛盾吗?为什么?(参考: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4.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从这美丽的图画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对丰收的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秋天是那么的美丽,那么诱人。
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即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这一氛围具有清净、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它写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体现哪个特点?(同学答:清净);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又体现哪个特点?(同学答:清远);它写少男少女的朦胧而纯真的爱情呢?(同学答:清甜);那“清柔”的特点有体现在哪呢?(提示:作者用清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
)所以,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中的各个意象,一起构成了作者笔下的这幅和谐统一、静谧悠远的秋景图。
板书:蟋蟀、草野、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少女思恋图学完了这首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对秋天是否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呢?而作者笔下的秋天与你印象中的秋天是否一样?细细地看,静静地听,轻轻地闻……今天早上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用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把你的秋天一起和大家分享吧!(同学自由起来发言)师: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中都很积极的参与学习,与同学分享秋天的美,感受秋天的美。
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美的存在。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多留心你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把眼光投向大自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希望同学们能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背诵下来。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