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含反思)
《咕咚》教案(通用13篇)
《咕咚》教案《咕咚》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咕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咕咚》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1、放录音带。
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3、出示故事图片。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② 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③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④ 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⑤ 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
(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课由于是从以故事形式而设计的,课堂气氛活跃,准备也比较充分,幼儿都能够根据图意来复述故事,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让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想这节活动课会更加完善。
《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
《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咕咚》教学反思篇1《咕咚》是一年级下册课文单元的第二十篇课文,在以识字、朗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孩子理解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深刻道理。
整篇课文以丰富多彩的连环画串联起来,故事性趣味性强,浅显易懂,所以我设计了随文识字、角色扮演、野牛采访等环节,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体会小动物们不同的感情。
而在这一次的上课和评课后,我有了以下两点思考。
一、紧扣关键词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与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了小动物说话前的动作和语气词,比如“拔腿就跑”、“吓了一跳”等短语,孩子们也基本理解了动物害怕的心理。
但在评课时,孔老师点出了这样两句话让我看:“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和“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其中有这样一个词语的变化老师如果能点出来,孩子们就会自然地关注“叫”和“大叫”,从而感受到小猴子因为听兔子说咕咚可怕而感到更加害怕的心情。
在这里或许我不需要一个劲儿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小猴子的表情,而是可以换一个关注点,带领孩子们去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二、落到朗读上童话故事中的对话很多,那么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我在上这节课时的不足之处,用过多的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的分析代替了让学生多朗读,确实有些喧宾夺主了,情感的体会最终还是要落到朗读上的。
比如在教学小猴子听兔子说咕咚来了,快跑啊的时候,我是引导孩子们关注“可怕极了”这样的词语,试图通过这样的词语来感受这两只动物的恐惧心理。
而事实上,在孔老师的建议下,我想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把“兔子说‘不好啦!咕咚来了!’与小猴子听见了,也大声叫起来‘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两句话中兔子与猴子说的感叹句标红,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朗读,从朗读中自然的发现这两种动物说话内容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心理的差异。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咕咚》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担心,是幼儿常遇到的心情问题。
听到班上孩子说担心,担心心情对小孩身心健康是特别有害的。
很多令孩子担心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担心的心理,所以渴望利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削减或避让孩子们有这种担心怕的心情。
活动目标1、观赏《咕咚来了》。
2、理解故事,激活孩子们乐观思索问题的爱好。
3、懂得遇到事情不慌张,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感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鼓舞孩子们大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索。
活动预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爱好导入——观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爱好引入1、老师:今日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老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供应给孩子们思索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舞幼儿叙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的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准时赐予了丰富的学问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获得了进一步的'熟悉、理解和掌控,同时熟悉也获得了提升和升华。
)三、争论1、小伴计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老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惊慌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忙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担心了。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咕咚》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7篇)
《咕咚》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7篇)《咕咚》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一、教学目的:1.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仔细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悉并正确书写“羊”部,积累“玩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依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仔细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预备:生字词语卡片、木瓜挂图、各种动物的头饰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五、课型:讲读课六、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老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3、老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种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老师范读,同学轻声跟着读。
2、同学自由读通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诞生字。
3、反馈生字认读状况:(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1、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出示木瓜图,熟悉木瓜。
2、读2——4自然段(1)同学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肯定是委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4、老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5、争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吓得大跑起来?6、全班齐读5——12自然段。
(1)指名反馈:狮子为什么没跟着跑?(2)老师:对,狮子想弄清这咕咚究竟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3)老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没观察,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咕咚》优秀教学反思(6篇)
《咕咚》优秀教学反思(6篇)《咕咚》优秀教学反思1《咕咚》一课在部编本一班级下册第八单元消失。
这是继一班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之后,又一次消失的没有注音的连环画课文。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好玩,浅显易懂。
但对于一班级同学来说,这是他们目前接触的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所以我确定仍以识字教学为主,借助汉之星所供应的优质资源,利用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生字演化等多种识字方法,培育同学的识字爱好。
依据汉字的特点,通过“跟”“叫”两个字的构字特点,引出本文要表达的思想――遇事要动脑子,不能盲从。
一、以爱好为先导,图文结合入情境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同学的奇怪心、求知欲”。
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好玩,鲜活的画面最能吸引其留意力。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湖边的木瓜树,并配以“咕咚”声,同学如同身临其境,思维很愉快跃。
二、夯实基础,以识字、写字为基石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班级学段的重点工作。
以多种方法识字,了解构字的方法,大量识字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咕咚”两个字,分析字形识记。
“口”字旁的字与嘴巴有关,随机积累其他带有口字旁的字。
“跟”字利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象”,借助汉字的演化来识记。
“领”字的熟悉,通过和“跟”字对比识记。
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多认少写”;强调写字姿态正确,把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重点指导“跟”、象字的书写。
要求同学在老师板书范写时边观看边书空,留意每一笔的书写规章;同学动笔书写时强调写字姿态,要求书写仔细、正确,老师在巡察中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保证了书写效果。
三、以朗读为主线,抓重点词语、标点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低班级学段的重要工作。
虽然阅读是独特化行为,但低班级孩子并没有任何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强调有感情朗读,学习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故事《咕咚》。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并书写生字“咯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新生字“咯咯”。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故事卡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情景图片。
4.生字卡片“咯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咕咚》,学生跟读。
2.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咯咯”,让学生尝试书写。
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展开故事的发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学生个人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学生在生字卡片上书写生字“咯咯”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故事《咕咚》。
2.完成生字“咯咯”的书写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和课文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20咕咚(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20 咕咚【教学目标】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2)出示背景图片,以猜猜“它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3)xi à p à ɡēn ji ā y án ɡ xi àn ɡ d ōu 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ɡū d ōn ɡ sh ú di ào l ù m ìn ɡ t áo y ě l án l ǐn ɡ咕咚熟掉鹿命逃野拦领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熟”,前鼻音“跟、拦”,后鼻音“羊、象、咚、命、领”。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形、猜义。
如,“咕、咚、吓、拦、领”。
与熟字比较。
如,“逃一桃、熟一热、命一伞”。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
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
有的生字,如,“野牛”的“野”,“逃命”的“命”,适宜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不要孤立地去认。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木瓜从树上掉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仔细看,认真听。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交流。
2.出示“咕咚”词卡,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形声字的规律,自己猜猜读音。
3.小结猜读方法。
(1)小结:“咕咚”是一种声音,是很重的东西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样。
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
(2)板贴卡片:形声字猜读。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结合阅读经验,回顾猜字方法1.导语:《咕咚》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小蜗牛》一样,没有全文注音。
那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怎么猜出它们的意思,甚至读音呢?2.回顾猜字方法。
(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后练习题。
(2)小结板贴:我们在图画的帮助下了解了生字的意思。
板贴卡片:看图知义。
三、多种方法,猜认生字1.出示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图片,提示:图片中画的掉进湖里的水果就是“木瓜”,掉进去的地方就是“湖”。
出示木瓜和湖的词卡、实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两个事物,并建立事物和字形之间的关联。
(2)结合阅读经验,认识“熟”。
①提问: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呢?有谁还能想得起它的读音和意思?预设1:《四个太阳》中的“果子熟了”。
预设2:《端午粽》中的“煮熟的粽子”。
②学生一起再读读这两个句子,在复习回顾中再次熟悉它的读音、字形和意思。
③板贴卡片:阅读经验。
(3)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认识“掉”。
①提问:这个字我们在哪里见过面呢?预设1:《猴子捞月亮》中四个“月亮掉进井里啦!”预设2:《狐狸与乌鸦》中“乌鸦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②教师动作演示,如丢掉粉笔、碰掉橡皮,让学生明白“掉”的意思。
(4)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字。
《咕咚》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咕咚》教学反思(通用10篇)《咕咚》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咕咚》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咕咚》教学反思篇1《咕咚》一课在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出现。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之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注音的连环画课文。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目前接触的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所以我决定仍以识字教学为主,借助汉之星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利用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生字演变等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跟”“叫”两个字的构字特点,引出本文要表达的思想――遇事要动脑子,不能盲从。
一、以兴趣为先导,图文结合入情境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鲜活的画面最能吸引其注意力。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湖边的木瓜树,并配以“咕咚”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思维很快活跃。
二、夯实基础,以识字、写字为基石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学段的重点工作。
以多种方法识字,了解构字的方法,大量识字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咕咚”两个字,分析字形识记。
“口”字旁的字与嘴巴有关,随机积累其他带有口字旁的字。
“跟”字利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象”,借助汉字的演变来识记。
“领”字的认识,通过和“跟”字对比识记。
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多认少写”;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重点指导“跟”、象字的书写。
要求学生在教师板书范写时边观察边书空,注意每一笔的书写规则;学生动笔书写时强调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认真、正确,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保证了书写效果。
三、以朗读为主线,抓重点词语、标点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低年级学段的重要工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
认识“四点底”。
2、会读指定的词语。
能用“热闹”写一句话。
3、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4、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2、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5个生字。
2、在初读时学习读书方法,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5个生字。
学习读书方法教学难点:写字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一)轻轻读第8课,不认识的字读准拼音,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用手势向老师汇报你读了几遍课文。
(二)画出生字词语(三)迅速用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4个)(四)分自然段找学生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读后大家评议。
三、读词语:用不同形式读下列词语。
吓坏逃跑热闹大伙儿熟了正巧木瓜哈哈笑四、学习生字:(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扩词。
吓逃跟哈跑你用什么记住这些字?学生分析字形,用熟字学新字。
(二)学生选字向大家汇报记字的方法。
“吓”一个人被吓得张开了嘴。
(三)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要笔画、间架结构。
(四)描一个写两个。
五、巩固练习:(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
(二)读词语:六、作业:读课文。
抄写生字。
课后反思:在生字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很快,而且记忆的也很好,方法比较巧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2、以读为主,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3、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4、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够用热闹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咕咚来了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一)自读课文,说说咕咚是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二)第一次兔子只听见咕咚声,没看见是什么就吓坏了,拔腿就跑后来怎样呢?指名读第二段问:其他小动物听到兔子的喊声是怎样做的?师:森林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你想当谁,学一学。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咕咚》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咕咚》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咕咚》的复印件。
2. 音频设备和课文录音。
3. 教学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4.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课内容进行过渡。
二、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并进行示范朗读。
三、理解与掌握(1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引导学生猜测课文中的生词意义,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四、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展示课文中的情节。
2. 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咕咚这个角色在其他文化中的含义和形象。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语音训练。
此外,教师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习,读懂故事内容。
(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习第1~4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习第1、2自然段:(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3)“咕咚”是什么?(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习第3~4自然段:(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
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
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二)、出示第二幅图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咕咚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
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 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
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
(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
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
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 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
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有狐狸、山羊、小鹿。
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