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六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4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4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四1.(14分) 已知f(x)=222+-x a x (x ∈R)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Ⅰ)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 (Ⅱ)设关于x 的方程f(x)=x 1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 1、x 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若存在,求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Ⅰ)f '(x)=222)2(224+-+x x ax = 222)2()2(2+---x ax x , ∵f(x)在[-1,1]上是增函数, ∴f '(x)≥0对x ∈[-1,1]恒成立,即x 2-ax -2≤0对x ∈[-1,1]恒成立. ①设ϕ(x)=x 2-ax -2, 方法一: ϕ(1)=1-a -2≤0,① ⇔ ⇔-1≤a ≤1,ϕ(-1)=1+a -2≤0.∵对x ∈[-1,1],f(x)是连续函数,且只有当a=1时,f '(-1)=0以及当a=-1时,f '(1)=0 ∴A={a|-1≤a ≤1}. 方法二:2a ≥0, 2a <0, ①⇔ 或ϕ(-1)=1+a -2≤0 ϕ(1)=1-a -2≤0⇔ 0≤a ≤1 或 -1≤a ≤0⇔ -1≤a ≤1.∵对x ∈[-1,1],f(x)是连续函数,且只有当a=1时,f '(-1)=0以及当a=-1时,f '(1)=0 ∴A={a|-1≤a ≤1}.(Ⅱ)由222+-x a x =x1,得x 2-ax -2=0, ∵△=a 2+8>0 ∴x 1,x 2是方程x 2-ax -2=0的两非零实根,x 1+x 2=a ,∴ 从而|x 1-x 2|=212214)(x x x x -+=82+a .x 1x 2=-2,∵-1≤a ≤1,∴|x 1-x 2|=82+a ≤3.要使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当且仅当m 2+tm+1≥3对任意t ∈[-1,1]恒成立,即m 2+tm -2≥0对任意t ∈[-1,1]恒成立. ②设g(t)=m 2+tm -2=mt+(m 2-2),方法一: g(-1)=m 2-m -2≥0,② ⇔g(1)=m 2+m -2≥0, ⇔m ≥2或m ≤-2.所以,存在实数m ,使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其取值范围是{m|m ≥2,或m ≤-2}.方法二:当m=0时,②显然不成立;当m ≠0时,m>0, m<0,②⇔ 或g(-1)=m 2-m -2≥0 g(1)=m 2+m -2≥0 ⇔ m ≥2或m ≤-2.所以,存在实数m ,使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其取值范围是{m|m ≥2,或m ≤-2}.2.(12分)如图,P 是抛物线C :y=21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 解:(Ⅰ)设P(x 1,y 1),Q(x 2,y 2),M(x 0,y 0),依题意x 1≠0,y 1>0,y 2>0.由y=21x 2, ① 得y '=x.∴过点P 的切线的斜率k 切= x 1,∴直线l 的斜率k l =-切k 1=-11x ,∴直线l 的方程为y -21x 12=-11x (x -x 1), 方法一:联立①②消去y ,得x 2+12x x -x 12-2=0. ∵M 是PQ 的中点 x 0=221x x +=-11x , ∴y 0=21x 12-11x (x 0-x 1). 消去x 1,得y 0=x 02+2021x +1(x 0≠0),∴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y=x 2+2021x +1(x ≠0).方法二:由y 1=21x 12,y 2=21x 22,x 0=221x x +, 得y 1-y 2=21x 12-21x 22=21(x 1+x 2)(x 1-x 2)=x 0(x 1-x 2), 则x 0=2121x x y y --=k l =-11x , ∴x 1=-01x , 将上式代入②并整理,得y 0=x 02+2021x +1(x 0≠0),∴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y=x 2+2021x +1(x ≠0).(Ⅱ)设直线l:y=kx+b ,依题意k ≠0,b ≠0,则T(0,b).分别过P 、Q 作PP '⊥x 轴,QQ '⊥y 轴,垂足分别为P '、Q ',则=+||||||||SQ ST SP ST ||||||||||||||||21y b y b Q Q OT P P OT +='+'.y=21x 2 由 消去x ,得y 2-2(k 2+b)y+b 2=0. ③y=kx+by 1+y 2=2(k 2+b),则y 1y 2=b 2.方法一:∴=+||||||||SQ ST SP ST |b|(2111y y +)≥2|b|211y y =2|b|21b =2. ∵y 1、y 2可取一切不相等的正数,∴||||||||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是(2,+∞). 方法二:∴||||||||SQ ST SP ST +=|b|2121y y y y +=|b|22)(2bb k +. 当b>0时,||||||||SQ ST SP ST +=b 22)(2b b k +=b b k )(22+=b k 22+2>2; 当b<0时,||||||||SQ ST SP ST +=-b 22)(2bb k +=b b k -+)(22. 又由方程③有两个相异实根,得△=4(k 2+b)2-4b 2=4k 2(k 2+2b)>0,于是k 2+2b>0,即k 2>-2b.所以||||||||SQ ST SP ST +>b b b -+-)2(2=2. ∵当b>0时,bk 22可取一切正数,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是(2,+∞). 方法三:由P 、Q 、T 三点共线得k TQ =K TP ,即22x b y -=11x b y -. 则x 1y 2-bx 1=x 2y 1-bx 2,即b(x 2-x 1)=(x 2y 1-x 1y 2).于是b=122212122121x x x x x x -⋅-⋅=-21x 1x 2. ∴||||||||SQ ST SP ST +=||||||||21y b y b +|1|21x x -|1|21x x -=||12x x +||21x x ≥2. ∵||12x x 可取一切不等于1的正数,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是(2,+∞). 3.(12分)某突发事件,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为0.3,一旦发生,将造成400万元的损失. 现有甲、乙两种相互独立的预防措施可供采用. 单独采用甲、乙预防措施所需的费用分别为45万元和30万元,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后此突发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为0.9和0.85. 若预防方案允许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单独采用、联合采用或不采用,请确定预防方案使总费用最少. (总费用...=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发生突发事件损失的期望值.) 解:①不采取预防措施时,总费用即损失期望为400×0.3=120(万元);②若单独采取措施甲,则预防措施费用为45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为1-0.9=0.1,损失期望值为400×0.1=40(万元),所以总费用为45+40=85(万元)③若单独采取预防措施乙,则预防措施费用为30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为1-0.85=0.15,损失期望值为400×0.15=60(万元),所以总费用为30+60=90(万元);④若联合采取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则预防措施费用为45+30=75(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为(1-0.9)(1-0.85)=0.015,损失期望值为400×0.015=6(万元),所以总费用为75+6=81(万元). 综合①、②、③、④,比较其总费用可知,应选择联合采取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可使总费用最少.5.(14分,第一小问满分4分,第二小问满分10分)已知a R ∈,函数2()||f x x x a =-.(Ⅰ)当2a =时,求使()f x x =成立的x 的集合;(Ⅱ)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 解:(Ⅰ)由题意,2()2f x x x =-.当2x <时,2()(2)f x x x x =-=,解得0x =或1x =;当2x ≥时,2()(2)f x x x x =-=,解得1x =综上,所求解集为{011+,,. (Ⅱ)设此最小值为m .①当1a ≤时,在区间[12],上,32()f x x ax =-. 因为 22()323()03f x x ax x x a '=-=->,(12)x ∈,, 则()f x 在区间[12],上是增函数,所以(1)1m f a ==-. ②当12a <≤时,在区间[12],上,2()()0f x x x a =-≥,由()0f a =知 ()0m f a ==.③当2a >时,在区间[12],上,23()f x ax x =-. 22()233()3f x ax x x a x '=-=-. 若3a ≥,在区间(12),内()0f x '>,从而()f x 为区间[12],上的增函数, 由此得 (1)1m f a ==-.若23a <<,则2123a <<. 当213x a <<时,()0f x '>,从而()f x 为区间2[1]3a ,上的增函数; 当223a x <<时,()0f x '<,从而()f x 为区间2[2]3a ,上的减函数. 因此,当23a <<时,(1)1m f a ==-或(2)4(2)m f a ==-. 当723a <≤时,4(2)1a a -≤-,故(2)4(2)m f a ==-; 当733a <<时,14(2)a a -<-,故(1)1m f a ==-. 综上所述,所求函数的最小值 111274(2)23713a a a m a a a a -≤⎧⎪<≤⎪⎪=⎨-<≤⎪⎪->⎪⎩,当时;0,当时;,当时;,当时.。

破解2010年北京高考压轴题

破解2010年北京高考压轴题

九州此月 破解2010年北京高考压轴题100013 北京宏志中学 王芝平问题:已知集合{}{}12|(,,,),0,1,1,2,,n n i S X X x x x x i n ==⋅⋅⋅∈=⋅⋅⋅(2n ≥).对于12(,,,)n A a a a =⋅⋅⋅,12(,,,)n B b b b =⋅⋅⋅,定义A 与B 的差为1122(||,||,,||)n n A B a b a b a b -=--⋅⋅⋅-;A与B 之间的距离为1(,)||nii i d A B ab ==-∑.(Ⅰ)证明:,,n A B C S ∀∈,有n A B S -∈,且(,)(,)d A C B C d A B --=;(Ⅱ)证明:,,n A B C S ∀∈,(,)d A B ,(,)d B C ,(,)d A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Ⅲ)设n P S ⊆,P 中有m (2m ≥)个元素,记P 中所有两元素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为()d P .证明:()2(1)mn d P m ≤-.这是北京数学理科最后一题,满分13分.但阅卷老师带回来的数据是本题平均分仅为0.61分,几乎让所有的学生“无语!” 除这是最后一题所剩答题时间不多外,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以来的“题型训练”、机械模仿,导致对数学本质缺乏深入的理解,当遇到新颖陌生的题目时就无从下手.下面是我们拿到该题而没有看到答案时的心理活动和自然、朴素的解法,供有兴趣的师生参考.题设中给出两个定义: 集合n S 与距离(,)d A B .集合n S 中的元素是n 元有序数组,可以理解是平面或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推广,但是,其中每个“坐标”的值都只能是0或1.集合n S 中任意两个元素A 与B 之间的“距离”,其实质就是这两个有序数组有多少个不同的对应项.由于n A B S -∈,所以(,)d A B 也可以理解成元素A B -的各个坐标的和.为证(,)(,)d A C B C d A B --=,自然想到是否有()()A C B C A B ---=-?亦即()()A C B C ---与A B-的对应项是否完全相同?在反复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如下起关键性作用的:定理1:集合n S 上定义的运算“差”满足以下运算律:设,,n A B C S ∈,则 ① 对称性:A B B A -=-; ② 封闭性:n A B S -∈;③ 结合律: ()()A B C A B C --=--; 以上除③外都是显然的,下面给出③的证明证明:首先,若{},,0,1x y z ∈,则||||||||x y z x y z --=--,用枚举法证明如下:即 ||||||||x y z x y z --=--规律:,,x y z 中有奇数个1时,||||||||1x y z x y z --=--=,否则||||||||0x y z x y z --=--=.所以 111222()(||||,||||,,||||)n n n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111222(||||,||||,,||||)n n n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这就证明了集合n S 满足结合律:()()A B C A B C --=--. 这就是:“道理从浅说,列表即明白”.(Ⅰ)证明:,,n A B C S ∀∈,有n A B S -∈这是显然的.由结合律(③)知,()()n A B C A B C S --=--∈,再结合①(即对称性),得()()[()]A C B C A C B C ---=---(结合律)[()]A B C C =--- (对称性) [(()]A B C C =--- (结合律)A B=-.即()()A C B C A B ---=-. 所以 (,)(,)d A C B C d A B --=.注:显然()()A C B C A B ---=-是比(,)(,)d A C B C d A B --=更强的一个结论.关于(Ⅱ)我们的理解是:因为求证的目标是(,)d A B ,(,)d B C ,(,)d A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所以我们马上感觉到应该寻找(,)d A B ,(,)d B C ,(,)d A C 的一个等量关系,如(,)(,)(,)d A B d B C d A C +=.要是这样,结论不证自明.因为只有对应项的坐标不同(0-1型或1-0型)才能产生一个单位距离,所以,可先考虑A 中有多少个1?B 中又有多少个1?比如说A 中有p 个1,B 中有q 个1.即便如此,情况仍然比较复杂,因为这样的元素A 有p n C 个,B 有q n C 个.但是,其中有一种情况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那就是,特别地,当A ,B 中的1都在“前面”时,(,)d A B p q =-.一般情形下A与B 的距离与特殊情形有何联系呢?经过思考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果将A 中前面的0与后面的1对换,它与别的元素间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我们在证明(Ⅱ)之前先给出如下:定义1:设12(,,,)n A a a a =⋅⋅⋅,交换A 中任意两个分量i a 与j a 的位置,叫作A 的一个“i j -置换”,记作:i j A -.定义2:设12(,,,)n A a a a =⋅⋅⋅的分量中有p 个1,将这p 个1都置换到前p 个分量的位置上去,即将A 的前p 个分量都换成1,后n p -个分量都换成0(前1后0),叫作A 的一个“完全置换”,记作:(1,0)A .定理2(奇偶置换不变性):设,n A B S ∈,则(,)i j d A B -与(,)d A B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证明:设12(,,,,,,,)i j n A a a a a a =⋅⋅⋅⋅⋅⋅⋅⋅⋅,12(,,,,,,,)i j n B b b b b b =⋅⋅⋅⋅⋅⋅⋅⋅⋅⋅⋅⋅,1i j n ≤<≤.当i j a a =或i j b b =时,显然(,)(,)i j d A B d A B -=; 当i j a a ≠且i j b b ≠时,若i i a b =,则必有j j a b =,此时易得(,)(,)i j d A B d A B -=;若i i a b ≠,则必有j j a b ≠,不妨设1i a =,则0j a =,且0i b =,1j b =,(,)(,)2i j d A B d A B -=-.综上所述,(,)i j d A B -与(,)d A B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 由定理2立即得到:定理3:设,n A B S ∈,则(1,0)(1,0),A B 之间的距离与,A B 之间的距离具有相同的奇偶性,即(1,0)(1,0)(,)(,)2d A B d A B t =-(t Z ∈).(Ⅱ)证明:,,n A B C S ∀∈,设,,A B C 中所含1的个数分别为p ,q ,r ,不妨设0n p q r ≥≥≥≥, 显然(1,0)(1,0)(,)d A B p q =-,(1,0)(1,0)(,)d B C q r =-,(1,0)(1,0)(,)d A C p r =-, 则1(,)2d A B p q t =-+,2(,)2d A C p r t =-+,3(,)2d B C q r t =-+, 因为1313(2)()22()p q t q r t p r t t -++-+=-++,所以132(,)(,)(,)2()2(,)2d A B d B C d A C t t t d A C t +=++-=+. 其中123,,t t t 都是整数,132()t t t t =+-也是整数,所以,(,)d A B ,(,)d B C ,(,)d A C 不可能都是奇数,即其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注:虽然最终我们没有得到(,)(,)(,)d A B d B C d A C +=,但是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比它稍弱的结论:(,)(,)(,)2d A B d B C d A C t +=+.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与我们的设想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Ⅲ)分析:这是一个与前两问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由于P 中有m 个元素,所以从P 中每取出两个不同的元素,就产生一个距离,这样的距离共有2m C 个.为求平均值()d P ,只需再求出P 中所有两元素距离的总和就可以了.将P 中的m 个元素排成一个n m ⨯的数表,就是求这个数表中所有两行对应项的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和.这看上去好象很复杂,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每两行对应的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是什么,因为,从全局出发,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变“先横后纵求和”为“先纵后横求和”.证明:将P 中的m 个元素排成一个n m ⨯的数表:1112112122221212i n i nj j ji jn m m m im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显然P 中所有两元素间的距离的和就是上述数表中每列中的所有两数差的绝对值的和.一般地,设第i 列有i p 个1,则有i m p -个0,那么由“分步相乘原理”知,这一列为P 中所有两元素间的距离总和的“贡献”为()i i p m p -.显然2()4i i mp m p -≤(均值不等式,当m 是偶数时等号可以取到).所以2,1(,)()4ni i A B Pi nm d A B p m p ∈==-≤∑∑,所以2,1()(,)2(1)A B Pm m n d P d A B Cm ∈=≤-∑.几点感悟:1.该方法不同于标准答案,不象标准答案那样具有高等数学的味道,但却是我们在没有看到标准答案时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原生态的一种解法.这是较少有大学背景的一线数学教师的更真切的解题方法,姑且称之为“草根”解法吧.2.本题以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背景,考查了对所提供的信息,从逻辑关系上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的整体把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一些情况和特点,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组织和整理若干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尝试解决新的问题,这其中蕴含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活动在解题中的一般表现是:(1) 能从题目的条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题目的求解(或求证、结论)中确定所需要的信息;(2) 能在记忆系统储存的数学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作为解决本题的依据,推动(1)中信息的自然延伸;(3) 将(1),(2)中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组合,猜想、反驳,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一方面从已知到未知,另一方面从未知到已知,寻找正反两个方向的知识“衔接点”—— 一个固有的或确定的数学关系;(4) 将(3)中的思维过程整理,形成一个从条件到结论的行动序列.4.高考的目的之一是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特别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近年来高考非常重视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定义,掌握一些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现实生活中比较新颖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对今后的人生都有重要的意义.5.因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暴露自己思维的真实过程,所以,他必须保持一个不看答案而亲自解题的好习惯.这样,他就可以更多地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他能与学生保持心理上的亲密接触.特别是他在解题过程中遇上的曲折和错误不能随草纸一道丢弃.如果教师掩瞒了解题中的曲折,只讲“怎么解”,不讲“为什么”,更不愿意讲述自己是如何想到的,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满足于自我陶醉,这将给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误导.这样的教师越高明,学生就越自卑.。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真题分章节分类汇编(实际应用题)-推荐下载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真题分章节分类汇编(实际应用题)-推荐下载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真题分章节分类汇编(实际应用题)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广东卷理科8)为了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某大楼安装5个彩灯,它们闪亮的顺序不固定,每个彩灯彩灯闪亮只能是红、橙、黄、绿、蓝中的一种颜色,且这5个彩灯所闪亮的颜色各不相同.记这5个彩灯有序地闪亮一次为一个闪烁,在每个闪烁中,每秒钟有且仅有一个彩灯闪亮,而相邻两个闪烁的时间间隔均为5秒。

如果要实现所有不同的闪烁,那么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1205秒 B.1200秒 C.1195秒 D.1190秒【答案】C.【解析】每次闪烁时间5秒,共5×120=600s,每两次闪烁之间的间隔为5s,共5×(120-1)=595s.总共就有600+595=1195s.2.(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7)某加工厂用某原料由甲车间加工出A产品,由乙车间加工出B产品.甲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10小时可加工出7千克A产品,每千克A产品获利40元,乙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6小时可加工出4千克B产品,每千克B 产品获利50元.甲、乙两车间每天共能完成至多70箱原料的加工,每天甲、乙两车间耗费工时总和不得超过480小时,甲、乙两车间每天总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为(A)甲车间加工原料1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60箱(B)甲车间加工原料15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5箱(C)甲车间加工原料18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0箱(D)甲车间加工原料4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30箱解析:设甲车间加工原料x箱,乙车间加工原料y箱则目标函数z=280x+300y结合图象可得:当x=15,y=55时z最大本题也可以将答案逐项代入检验.答案:B3.(2010年全国高考宁夏卷6)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则X的数学期望为(A)100 (B)200 (C)300 (D)400【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显然有,所以,故.二、填空题:1.(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14)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则S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010年高考数学真题(文)——最后一道解答题

2010年高考数学真题(文)——最后一道解答题

2010年高考数学真题(文)——最后一道解答题1、■安徽(21)(本小题满分13分)设1c ,2c ...,n c ,…是坐标平面上的一列圆,它们的圆心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都与直线y=3x 相切,对每一个正整数n,圆n c 都与圆1n c +相互外切,以n r 表示n c 的半径,已知{}n r 为递增数列.(Ⅰ)证明:{}nr 为等比数列;(Ⅱ)设1r =1,求数列n n r ⎧⎫⎪⎪⎨⎬⎪⎪⎩⎭的前n 项和.(本小题满分13分)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等基本方法,考查抽象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解:(Ⅰ)将直线y=33x 的倾斜角记为θ , 则有tan θsin θ =12 .设C n 的圆心为(n λ,0),则由题意知nnγλ= sin θ =12 ,得n λ = 2n γ ;同理112n n ++λ=γ,题意知1112n n n n n +++λ=λ+γ+γ=γ将n λ = 2n γ代入,解得 r n+1=3r n . 故{ r n }为公比q=3的等比数列. (Ⅱ)由于r 1=1,q=3,故r n =3n-1,从而nnr=n ·13n -,记S n =1212nn++⋯γγγ, 则有 S n =1+2·3-1+3·3-2+………+n ·13n -. ①3Sn =1·3-1+2·3-2+………+(n-1) ·13n -+n ·3n -. ② ①-②,得 3Sn 2=1+3-1 +3-2+………+13n --n ·3n - =1323n--- n ·3n -=32 –(n+32)·3n -S n =94 –12 (n+32)·13n-.■北京(20)(本小题共13分) 已知集合12{|(,,),{0,1},1,2,,}(2)n n i S X X x x x x i n n ==∈=≥…,…对于12(,,,)n A a a a =…,12(,,,)n n B b b b S =∈…,定义A 与B 的差为 1122(||,||,||);n n A B a b a b a b -=---…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1(,)||ni i i d A B a b ==-∑(Ⅰ)当n=5时,设(0,1,0,0,1),(1,1,1,0,0)A B ==,求A B -,(,)d A B ; (Ⅱ)证明:,,,n n A B C S A B S ∀∈-∈有,且(,)(,)d A C B C d A B --=; (Ⅲ) 证明:,,,(,),(,),(,)n A B C S d A B d A C d B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Ⅰ)解:(01,11,01,00,10)A B -=-----=(1,0,1,0,1) (,)0111010010d A B =-+-+-+-+-=3(Ⅱ)证明:设121212(,,,),(,,,),(,,,)n n n 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S =⋅⋅⋅=⋅⋅⋅=⋅⋅⋅∈ 因为11,{0,1}a b ∈,所以11{0,1}(1,2,,)a b i n -∈=⋅⋅⋅ 从而1122(,,)n n n A B a b a b a b S -=--⋅⋅⋅-∈ 由题意知,,{0,1}(1,2,,)i i i a b c i n ∈=⋅⋅⋅ 当0i c =时,i i i i i i a c b c a b ---=-当1i c =时,(1)(1)i i i i i i i i a c b c a b a b ---=---=- 所以1(,)(,)ni ii d A C B C a bd A B =--=-=∑(Ⅲ)证明:设121212(,,,),(,,,),(,,,)n n n 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S =⋅⋅⋅=⋅⋅⋅=⋅⋅⋅∈(,),(,),(,)d A B k d A C l d B C h ===记0(0,0,0)n S =⋅⋅⋅∈由(Ⅱ)可知(,)(,)(0,)(,)(,)(0,)(,)(,)d A B d A A B A d B A k d A C d A A C A d C A l d B C d B A C A h=--=-==--=-==--= 所以(1,2,,)i i b a i n -=⋅⋅⋅中1的个数为k,(1,2,,)i i c a i n -=⋅⋅⋅中1的个数为l 设t 是使1i i i i b a c a -=-=成立的i 的个数。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已知集合A={x∈R||x|≤2}},,则A∩B=( )A.(0,2)B.[0,2]C.{0,2}D.{0,1,2}【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化简集合A和B,注意集合B中的元素是整数,再根据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意义求解.【解答】解:A={x∈R||x|≤2,}={x∈R|﹣2≤x≤2},故A∩B={0,1,2}.应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交集运算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涉及绝对值不等式和幂函数等知识,属于基础题.2.(5分)已知复数,是z的共轭复数,则=( )A.B.C.1D.2【考点】A5:复数的运算.【分析】因为,所以先求|z|再求的值.【解答】解:由可得.另解:故选:A.【点评】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涉及复数的共轭复数知识,可以利用复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可以简化运算.3.(5分)曲线y=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y=2x+1B.y=2x﹣1C.y=﹣2x﹣3D.y=﹣2x﹣2【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常规题型;11:计算题.【分析】欲求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y=,∴y′=,所以k=y′|x=﹣1=2,得切线的斜率为2,所以k=2;所以曲线y=f(x)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y+1=2×(x+1),即y=2x+1.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4.(5分)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分析】本题的求解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某具体时刻点P的位置到到x轴距离来确定答案.【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t=0时,点P到x轴距离d为,于是可以排除答案A,D,再根据当时,可知点P在x轴上此时点P到x轴距离d为0,排除答案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基础题.5.(5分)已知命题p1:函数y=2x﹣2﹣x在R为增函数,p2:函数y=2x+2﹣x在R 为减函数,则在命题q1:p1∨p2,q2:p1∧p2,q3:(¬p1)∨p2和q4:p1∧(¬p2)中,真命题是( )A.q1,q3B.q2,q3C.q1,q4D.q2,q4【考点】2E:复合命题及其真假;4Q: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专题】5L:简易逻辑.【分析】先判断命题p1是真命题,P2是假命题,故p1∨p2为真命题,(﹣p2)为真命题,p1∧(﹣p2)为真命题.【解答】解:易知p1是真命题,而对p2:y′=2x ln2﹣ln2=ln2(),当x∈[0,+∞)时,,又ln2>0,所以y′≥0,函数单调递增;同理得当x∈(﹣∞,0)时,函数单调递减,故p2是假命题.由此可知,q1真,q2假,q3假,q4真.故选:C.【点评】只有p1与P2都是真命题时,p1∧p2才是真命题.只要p1与p2中至少有一个真命题,p1∨p2就是真命题.6.(5分)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则X的数学期望为( )A.100B.200C.300D.400【考点】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CN:二项分布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专题】11:计算题;12:应用题.【分析】首先分析题目已知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即不发芽率为0.1,故没有发芽的种子数ξ服从二项分布,即ξ~B(1000,0.1).又没发芽的补种2个,故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2ξ,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播种了1000粒,没有发芽的种子数ξ服从二项分布,即ξ~B(1000,0.1).而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故X=2ξ,则EX=2Eξ=2×1000×0.1=20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分布的期望以及随机变量的性质,考查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性题目.7.(5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 )A.B.C.D.【考点】EF:程序框图.【专题】28:操作型.【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S==1﹣=故选:D.【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8.(5分)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 )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6}D.{x|x<﹣2或x>2}【考点】3K: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根据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再求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则f(x﹣2)=f(|x﹣2|)=2|x﹣2|﹣4,要使f(|x﹣2|)>0,只需2|x﹣2|﹣4>0,|x﹣2|>2解得x>4,或x<0.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从而简化计算.9.(5分)若,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A.B.C.2D.﹣2【考点】GF: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GW:半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将欲求式中的正切化成正余弦,还要注意条件中的角α与待求式中角的差别,注意消除它们之间的不同.【解答】解: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可得,则,应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倍角公式的灵活运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10.(5分)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长都为a,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πa2B.C.D.5πa2【考点】LR:球内接多面体.【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就是球心,求出球的半径,即可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根据题意条件可知三棱柱是棱长都为a的正三棱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就是球心,则其外接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中位置关系、球和正棱柱的性质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11.(5分)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 )A.(1,10)B.(5,6)C.(10,12)D.(20,24)【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3B: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4H:对数的运算性质;4N: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f(a)=f(b)=f(c),不妨a<b<c,求出abc 的范围即可.【解答】解: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不妨设a<b<c,则ab=1,则abc=c∈(10,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2.(5分)已知双曲线E的中心为原点,P(3,0)是E的焦点,过P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B的中点为N(﹣12,﹣15),则E的方程式为( )A.B.C.D.【考点】KB:双曲线的标准方程;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已知条件易得直线l的斜率为1,设双曲线方程,及A,B点坐标代入方程联立相减得x1+x2=﹣24,根据=,可求得a和b的关系,再根据c=3,求得a和b,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已知条件易得直线l的斜率为k=k PN=1,设双曲线方程为,A(x1,y1),B(x2,y2),则有,两式相减并结合x1+x2=﹣24,y1+y2=﹣30得=,从而k==1即4b2=5a2,又a2+b2=9,解得a2=4,b2=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设y=f(x)为区间[0,1]上的连续函数,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近似计算积分,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 i,y i)(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 i≤f(x i)(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案可得积分的近似值为 .【考点】69:定积分的应用;CE:模拟方法估计概率;CF:几何概型.【专题】11:计算题.【分析】要求∫f(x)dx的近似值,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结合点数比即可得.【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得,故积分的近似值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型模拟估计定积分值,以及定积分在面积中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14.(5分)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 三棱锥、三棱柱、圆锥(其他正确答案同样给分) (写出三种)【考点】L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21:阅读型.【分析】三棱锥一个侧面的在正视图为一条线段的情形;圆锥;四棱锥有两个侧面在正视图为线段的情形,即可回答本题.【解答】解: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三棱锥、三棱柱(放倒的情形)、圆锥、四棱锥等等.故答案为:三棱锥、圆锥、三棱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以及常见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5.(5分)过点A(4,1)的圆C与直线x﹣y=1相切于点B(2,1),则圆C 的方程为 (x﹣3)2+y2=2 .【考点】J1:圆的标准方程;J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16:压轴题.【分析】设圆的标准方程,再用过点A(4,1),过B,两点坐标适合方程,圆和直线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得圆的方程.【解答】解: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则(4﹣a)2+(1﹣b)2=r2,(2﹣a)2+(1﹣b)2=r2,=﹣1,解得a=3,b=0,r=,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2=2.故答案为:(x﹣3)2+y2=2.【点评】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题意条件求解圆的方程,通常借助待定系数法求解.16.(5分)在△ABC中,D为边BC上一点,BD=DC,∠ADB=120°,AD=2,若△ADC的面积为,则∠BAC= 60° .【考点】HR:余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ADC的面积求得DC,进而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求得BD和BC,进而根据余弦定理求得AB.最后在三角形ABC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os∠BAC,求得∠BAC的值.【解答】解:由△ADC的面积为可得解得,则.AB2=AD2+BD2﹣2AD•BD•cos120°=,,则=.故∠BAC=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其面积等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90分)17.(12分)设数列满足a1=2,a n+1﹣a n=3•22n﹣1(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令b n=na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推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由题意得a n+1=[(a n+1﹣a n)+(a n﹣a n﹣1)+…+(a2﹣a1)]+a1=3(22n﹣1+22n﹣3+…+2)+2=22(n+1)﹣1.由此可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2n﹣1.(Ⅱ)由b n=na n=n•22n﹣1知S n=1•2+2•23+3•25++n•22n﹣1,由此入手可知答案.【解答】解:(Ⅰ)由已知,当n≥1时,a n+1=[(a n+1﹣a n)+(a n﹣a n﹣1)+…+(a2﹣a1)]+a1=3(22n﹣1+22n﹣3+…+2)+2=3×+2=22(n+1)﹣1.而a1=2,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2n﹣1.(Ⅱ)由b n=na n=n•22n﹣1知S n=1•2+2•23+3•25+…+n•22n﹣1①从而22S n=1•23+2•25+…+n•22n+1②①﹣②得(1﹣22)•S n=2+23+25+…+22n﹣1﹣n•22n+1.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累加法(叠加法)求数列通项、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和等知识以及相应运算能力.18.(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 ,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Ⅰ)证明:PE⊥BC(Ⅱ)若∠APB=∠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考点】MA: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14:证明题;35:转化思想.【分析】以H为原点,HA,HB,HP分别为x,y,z轴,线段HA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表示,,计算,就证明PE⊥BC.(2)∠APB=∠ADB=60°,求出C,P的坐标,再求平面PEH的法向量,求向量,然后求与面PEH的法向量的数量积,可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以H为原点,HA,HB,HP分别为x,y,z轴,线段HA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1,0,0),B(0,1,0)(Ⅰ)设C(m,0,0),P(0,0,n)(m<0,n>0)则.可得.因为所以PE⊥BC.(Ⅱ)由已知条件可得m=,n=1,故C(﹣),设=(x,y,z)为平面PEH的法向量则即因此可以取,由,可得所以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线面所成的角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向量法研究空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线面角问题的能力. 19.(12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男女需要 40 30 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 P (K 2≥k )0.050 0.010 0.0013.8416.63510.828附:K 2=.【考点】BL :独立性检验.【专题】11:计算题;5I :概率与统计.【分析】(1)由样本的频率率估计总体的概率, (2)求K 2的观测值查表,下结论;(3)由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则可按性别分层抽样.【解答】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在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2)K2的观测值因为9.967>6.635,且P(K2≥6.635)=0.01,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可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够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的目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抽样的方法选取,属于基础题.20.(12分)设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F1斜率为1的直线ℓ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1)求E的离心率;(2)设点P(0,﹣1)满足|PA|=|PB|,求E的方程.【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K3:椭圆的标准方程;K4:椭圆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分析】(I)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AF2|+|BF2|+|AB|=4a,进而根据|AF2|,|AB|,|BF2|成等差数表示出|AB|,进而可知直线l的方程,设A(x1,y1),B(x2,y2),代入直线和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根据韦达定理表示出x1+x2和x1x2进而根据,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和c的关系,离心率可得.(II)设AB的中点为N(x0,y0),根据(1)则可分别表示出x0和y0,根据|PA|=|PB|,推知直线PN的斜率,根据求得c,进而求得a和b,椭圆的方程可得.【解答】解:(I)由椭圆定义知|AF2|+|BF2|+|AB|=4a,又2|AB|=|AF2|+|BF2|,得,l的方程为y=x+c,其中.设A(x1,y1),B(x2,y2),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的(a2+b2)x2+2a2cx+a2(c2﹣b2)=0则因为直线AB斜率为1,|AB|=|x1﹣x2|=,得,故a2=2b2所以E的离心率(II)设AB的中点为N(x0,y0),由(I)知,.由|PA|=|PB|,得k PN=﹣1,即得c=3,从而故椭圆E的方程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中的椭圆性质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涉及等差数列知识,考查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21.(12分)设函数f(x)=e x﹣1﹣x﹣ax2.(1)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2)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32:分类讨论.【分析】(1)先对函数f(x)求导,导函数大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增,导函数小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减.(2)根据e x≥1+x可得不等式f′(x)≥x﹣2ax=(1﹣2a)x,从而可知当1﹣2a≥0,即时,f′(x)≥0判断出函数f(x)的单调性,得到答案.【解答】解:(1)a=0时,f(x)=e x﹣1﹣x,f′(x)=e x﹣1.当x∈(﹣∞,0)时,f'(x)<0;当x∈(0,+∞)时,f'(x)>0.故f(x)在(﹣∞,0)单调减少,在(0,+∞)单调增加(II)f′(x)=e x﹣1﹣2ax由(I)知e x≥1+x,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故f′(x)≥x﹣2ax=(1﹣2a)x,从而当1﹣2a≥0,即时,f′(x)≥0(x≥0),而f(0)=0,于是当x≥0时,f(x)≥0.由e x>1+x(x≠0)可得e﹣x>1﹣x(x≠0).从而当时,f′(x)<e x﹣1+2a(e﹣x﹣1)=e﹣x(e x﹣1)(e x﹣2a),故当x∈(0,ln2a)时,f'(x)<0,而f(0)=0,于是当x∈(0,ln2a)时,f(x)<0.综合得a的取值范围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及参数取值范围问题,考查分类讨论、转化与划归解题思想及其相应的运算能力.22.(10分)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考点】N9: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NB:弦切角.【专题】14:证明题.【分析】(I)先根据题中条件:“”,得∠BCD=∠ABC.再根据EC是圆的切线,得到∠ACE=∠ABC,从而即可得出结论.(II)欲证BC2=BE x CD.即证.故只须证明△BDC~△ECB即可.【解答】解:(Ⅰ)因为,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5分)(Ⅱ)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即BC2=BE×CD.(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弦切角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3.(10分)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考点】J3:轨迹方程;JE: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QJ:直线的参数方程;QK:圆的参数方程.【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I)先消去参数将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II)设P(x,y),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即可看出其是什么类型的曲线.【解答】解:(Ⅰ)当α=时,C1的普通方程为,C2的普通方程为x2+y2=1.联立方程组,解得C1与C2的交点为(1,0).(Ⅱ)C1的普通方程为xsinα﹣ycosα﹣sinα=0①.则OA的方程为xcosα+ysinα=0②,联立①②可得x=sin2α,y=﹣cosαsinα;A点坐标为(sin2α,﹣cosαsinα),故当α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P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故P点轨迹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利用参数方程研究轨迹问题的能力.24.(10分)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R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分析】(I)先讨论x的范围,将函数f(x)写成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分段函数分段画出函数的图象即可;(II)根据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先寻找满足f(x)≤ax的零界情况,从而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Ⅰ)由于f(x)=,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Ⅱ)由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极小值在点(2,1)当且仅当a<﹣2或a≥时,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时,a的取值范围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绝对经典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试题经典完整分类汇编

绝对经典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试题经典完整分类汇编

绝对经典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试题经典完整分类汇编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试题经典完整分类汇编——集合与逻辑(2010上海文数)16.“”是“”成立的[答]()(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所以充分;但反之不成立,如(2010湖南文数)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B.C.D.【答案】C【解析】对于C选项x=1时,,故选C(2010浙江理数)(1)设P={x︱x<4},Q={x︱<4},则(A)(B)(C)(D),可知B正确,本题主要考察了集合的基本运算,属容易题(2010陕西文数)6.“a>0”是“>0”的 [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a>0”是“>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010陕西文数)1.集合A={x-1≤x≤2},B={xx<1},则A∩B= [D](A){xx<1} (B){x-1≤x≤2}(C){x-1≤x≤1} (D){x-1≤x<1}{x-1≤x≤2}{xx<1}{x-1≤x<1},,则(A)(B)(C)(D)解析:选D.在集合中,去掉,剩下的元素构成(2010辽宁理数)(11)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6的充要条件是(A)(B)(C)(D)【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全称量词与充要条件知识,考查了学生构造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由于a>0,令函数,此时函数对应的开口向上,当x=时,取得最小值,而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那么x0==,ymin=,那么对于任意的x∈R,都有≥=(2010辽宁理数)1.已知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B={3},B∩A={9},则A=(A){1,3}(B){3,7,9}(C){3,5,9}(D){3,9}【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集、补集的运算,考查了同学们借助于Venn图解决集合问题的能力。

压轴题06 解析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压轴题06 解析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压轴题06解析几何压轴题题型/考向一: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题型/考向二:圆锥曲线的性质综合题型/考向三: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一、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热点一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判断方法:(1)点线距离法(几何法).(2)判别式法:设圆C:(x-a)2+(y-b)2=r2,直线l:Ax+By+C=0(A2+B2≠0),+By+C=0,x-a)2+(y-b)2=r2,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根的判别式为Δ,则直线与圆相离⇔Δ<0,直线与圆相切⇔Δ=0,直线与圆相交⇔Δ>0.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热点二中点弦问题已知A(x1,y1),B(x2,y2)为圆锥曲线E上两点,AB的中点C(x0,y0),直线AB 的斜率为k.(1)若椭圆E的方程为x2a2+y2b2=1(a>b>0),则k=-b2a2·x0y0;(2)若双曲线E的方程为x2a2-y2b2=1(a>0,b>0),则k=b2a2·x0y0;(3)若抛物线E的方程为y2=2px(p>0),则k=py0.热点三弦长问题已知A(x1,y1),B(x2,y2),直线AB的斜率为k(k≠0),则|AB|=(x1-x2)2+(y1-y2)2=1+k2|x1-x2|=1+k2(x1+x2)2-4x1x2或|AB|=1+1k2|y1-y2|=1+1k2(y1+y2)2-4y1y2.热点四圆锥曲线的切线问题1.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时,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元后所得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判别式为零.2.椭圆x2a2+y2b2=1(a>b>0)在(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x0xa2+y0yb2=1;双曲线x2a2-y2b2=1(a>0,b>0)在(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x0xa2-y0yb2=1;抛物线y2=2px(p>0)在(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y0y=p(x+x0).热点五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应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1)联立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2)消元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判别式Δ,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圆锥曲线的性质综合热点一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1.圆锥曲线的定义(1)椭圆:|PF1|+|PF2|=2a(2a>|F1F2|).(2)双曲线:||PF1|-|PF2||=2a(0<2a<|F1F2|).(3)抛物线:|PF|=|PM|,l为抛物线的准线,点F不在定直线l上,PM⊥l于点M.2.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先定型,后计算”所谓“定型”,就是确定曲线焦点所在的坐标轴的位置;所谓“计算”,就是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p的值.热点二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求离心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椭圆的离心率e=ca=1-b2a2(0<e<1),双曲线的离心率e=ca=1+b2a2(e>1).(2)根据条件建立关于a,b,c的齐次式,消去b后,转化为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2.与双曲线x2a2-y2b2=1(a>0,b>0)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2a2-y2b2=λ(λ≠0).热点三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抛物线的焦点弦的几个常见结论: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的弦,若A(x1,y1),B(x2,y2),α是弦AB的倾斜角,则(1)x1x2=p24,y1y2=-p2.(2)|AB|=x1+x2+p=2psin2α.(3)1|FA|+1|FB|=2p.(4)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x=-p2相切.三、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求解范围、最值问题的常见方法(1)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函数关系.(3)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4)利用基本不等式.○热○点○题○型一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一、单选题1.过圆224x y +=上的动点作圆221x y +=的两条切线,则连接两切点线段的长为()A .2B .1C 32D 3【答案】D【详解】令点P 是圆224x y +=上的动点,过点P 作圆221x 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如图,则OA PA ⊥,而1||||12OA OP ==,于是260APB OPA ∠=∠= ,又||||3PB PA ==,因此PAB 为正三角形,||||3AB PA ==,所以连接两切点线段的长为3.故选:D2.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2AF BF AB ⋅=,则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是()A .28y x=B .26y x=C .24y x=D .22y x=3.若直线0x y a +-=与曲线A .[12,12]-+B .(1C .[2,12)+D .(1【答案】B4.已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4x =A .4B .42C .8D .【答案】D5.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FC 交于A ,B 两点,D 为AB 的中点,且DM l ⊥于点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四边形DMFN的面积为,则p =()A.B .4C.D.因为30DN DF DFN ⊥∠=︒,,故223DF DE p ==,FN6.已知圆22:4C x y +=,直线l经过点3,02P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满足关系OM =(O 为坐标原点)的点M 也在圆C 上,则直线l 的斜率为()A .1B .1±C .D .±故选:D.7.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上顶点为B ,斜率为32的直线l 交椭圆于M ,N 两点,若△BMN 的重心恰好为椭圆的右焦点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 .22BC .12D8.已知双曲线()22:10,0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直线y =与C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四边形12AF BF 为矩形,则C 的离心率为()AB .3C1D 1+二、多选题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222:210C x y r r -+-=>,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则()A .当圆C 与y 轴相切,且直线l 的斜率为1时,2AB =B .当3r =时,存在l ,使得CA CB⊥C .若存在l ,使得ABC 的面积为4,则r 的最小值为D .若存在两条不同l ,使得2AB =,则r 的取值范围为()1,3故选:BC10.已知0mn ≠,曲线22122:1x y E m n +=,曲线22222:1x y E m n-=,直线:1x y l 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3n m =时,曲线1E 离心率为3B .当3n m =时,曲线2E 离心率为103C .直线l 与曲线2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D .存在正数m ,n ,使得曲线1E 截直线l11.已知抛物线:4C x y =,过焦点F 的直线l 与交于1122两点,1与F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AB 和直线AE 的倾斜角分别是,αβ,则()A .cos tan 1αβ⋅>B .AEF BEF∠=∠C .90AEB ∠>︒D .π22βα-<【答案】BD【详解】作AD y ⊥轴于D ,作BC y ⊥轴于C ,则,DAF DAEαβ=∠=∠由()()1122,,,A x y B x y ,则()()120,,0,D y C y ,故选:BD.12.已知双曲线22:145x y 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过点2F 的直线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A B 两点,且1AF 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2y x =±B .若P 是双曲线C 上的动点,则满足25PF =的点P 共有两个C .12AF =D .1ABF 2○热○点○题○型二圆锥曲线的性质综合一、单选题1.设1F ,2F 分别是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A ,B 两点,若1123AF BF =,且223AF BF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2C D .32.已知双曲线()22:10,0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12F F =P为C 上一点,1PF 的中点为Q ,2PF Q △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A .2212y x -=B .2212x y -=C .2222133x y -=D .223318y x -=A .6B .3或C .D .或4.已知双曲线221(0,0)a b a b-=>>的实轴为4,抛物线22(0)y px p =>的准线过双曲线的左顶点,抛物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4,)P m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A .y x =B .y =C .23y x =±D .4y x =±故选:A5.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会徽(如图)正视图近似伯努利双纽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把到定点()1,0F a -,()2,0F a 距离之积等于()20a a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纽线.已知点00(,)P x y 是双纽线C 上一点,有如下说法:①双纽线C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②022a a y -≤≤;③双纽线C 上满足12PF PF =的点P 有两个;④PO .其中所有正确的说法为()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④6.如图所示,1F ,2F 是双曲线22:1(0,0)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双曲线C 的右支上存在一点B 满足12BF BF ⊥,1BF 与双曲线C 的左支的交点A 平分线段1BF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A .3B .C D7.已知椭圆1和双曲线2的焦点相同,记左、右焦点分别为1,2,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1e ,2e ,设点P 为1C 与2C 在第一象限内的公共点,且满足12PF k PF =,若1211e e k =-,则k 的值为()A .3B .4C .5D .6个焦点射出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其反射光线必经过椭圆的另一焦点.设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从椭圆右焦点2F 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上的点A 和点B 反射后,满足AB AD ⊥,且3cos 5ABC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 .12B 22C D则113cos 5AB ABF BF ∠==,sin ABF ∠可设3AB k =,14AF k =,1BF =由1122AB AF BF AF BF AF ++=++二、多选题9.已知曲线E :221mx ny -=,则()A .当0mn >时,E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B .当0n m ->>时,E 是椭圆,其离心率为eC .当0m n =->时,E 是圆,其圆心为()0,0D .当0m ≠,0n =时,E是两条直线x =10.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会徽(如图)的正视图可以近似看成双纽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到定点()1,0F a -和()2,0F a 距离之积等于()20a a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纽线,已知点()00,P x y 是双纽线C 上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12F PF θ∠=,则12F PF △的面积为sin 2aθB .022a a y -≤≤C .双纽线C 关于原点O 对称D .双纽线上C 满足12PF PF =的点P 有三个【答案】BC11.已知椭圆()2:1039C b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2M在椭圆内部,点N 在椭圆上,椭圆C 的离心率为e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为0,3⎛ ⎝⎭B .存在点N ,使得124NF NF =C .当6e =时,1NF NM +的最大值为62+D .1211NF NF +的最小值为1如上图示,当且仅当2,,M N F12.已知P ,Q 是双曲线221x y a b-=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MQ 交双曲线于点N ,设直线PQ 的斜率为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 的取值范围是b bk a a-<<且0k ≠B .直线MN 的斜率为2kC .直线PN 的斜率为222b kaD .直线PN 与直线QN 的斜率之和的最小值为ba2222PN QNb k b k k ka a +=+≥,当且仅当但PN QN k k ≠,所以等号无法取得,选项○热○点○题○型三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2倍,且右焦点为()1,0F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直线():2l y k x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23-.求直线l 的方程.【详解】(1)由椭圆C 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可得2a b =.所以()2222bb c =+.又()1,0F ,所以()2221bb =+,解得1b =.所以2a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2x y +=.(2)设()11,A x y ,()22,B x y ,由()22122x y y k x ⎧+=⎪⎨⎪=+⎩,得()2222218820k x k x k +++-=.则2122821k x x k -+=+,21228221k x x k -=+.因为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23-,所以2122422213x x k k +-==-+.2.已知抛物线:2=2的焦点为(1,0),过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直线AO,BO分别与直线m:x=-2相交于M,N两点.(1)求抛物线C的方程;(2)求证:△ABO与△MNO的面积之比为定值.3.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2,右焦点F 到其中一条渐近线的距离(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2)(2)过右焦点F 作直线AB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过点A 作直线1:2l x =的垂线,垂足为M ,求证直线MB 过定点.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轴的正半轴及轴的负半轴分别相交于两点,与椭圆22:143x y E +=相交于,A M 两点(其中M 在第一象限),且,QP PM N = 与M关于x 轴对称,延长NP 交㮋圆于点B .(1)设直线,AM BN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证明:12k k 为定值;(2)求直线AB 的斜率的最小值.5.已知双曲线C :221a b-=(0a >,0b >)的右焦点为F ,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且C 上的点到F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1)求C 的方程;(2)设点()0,0O ,()0,2M ,动直线l :y kx m =+与C 的右支相交于不同两点A ,B ,且AFM BFM ∠=∠,过点O 作OH l ⊥,H 为垂足,证明:动点H 在定圆上,并求该圆的方程.。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ⅰ)(含解析版)

2010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60 分)1.(5 分)复数=()A.i B.﹣i C.12﹣13i D.12+13i2.(5分)记cos(﹣80°)=k,那么tan100°=()A.B.﹣C.D.﹣3.(5 分)若变量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4.(5 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5.(5分)(1+2)3(1﹣)5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A.﹣4 B.﹣2 C.2 D.46.(5分)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 门,B 类选择课4 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 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30 种B.35 种C.42 种D.48 种7.(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BB1 与平面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8.(5分)设a=log32,b=ln2,c= ,则()A.a<b<c B.b<c<a C.c<a<b D.c<b<a 9.(5 分)已知F1、F2 为双曲线C:x2﹣y2=1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F1PF2=60°,则P 到x 轴的距离为()A.B.C.D.10.(5 分)已知函数f(x)=|lgx|,若0<a<b,且f(a)=f(b),则a+2b 的取值范围是()A.B.C.(3,+∞)D.[3,+∞)11.(5 分)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 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12.(5 分)已知在半径为2 的球面上有A、B、C、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20 分)13.(5 分)不等式的解集是.14.(5 分)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则=.15.(5分)直线y=1 与曲线y=x2﹣|x|+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16.(5 分)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且,则C 的离心率为.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已知△ABC 的内角A,B 及其对边a,b 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18.(12 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I)求投到该杂志的1 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II)求投到该杂志的4 篇稿件中,至少有2 篇被录用的概率.19.(12 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I)证明:SE=2EB;(II)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20.(12 分)已知函数f(x)=(x+1)lnx﹣x+1.(I)若xf′(x)≤x2+ax+1,求a 的取值范围;(II)证明:(x﹣1)f(x)≥0.21.(12 分)已知抛物线C:y2=4x 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I)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II)设,求△BDK 的内切圆M 的方程.22.(12 分)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c﹣.(I)设c=,b 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II)求使不等式a n<a n+1<3 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2010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60 分)1.(5 分)复数=()A.i B.﹣i C.12﹣13i D.12+13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复数的分子中利用﹣i2=1 代入3,然后化简即可.【解答】解: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重点考查分母实数化的转化技巧.2.(5 分)记cos(﹣80°)=k,那么tan100°=()A.B.﹣C.D.﹣【考点】GF: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O: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法一:先求sin80°,然后化切为弦,求解即可.法二:先利用诱导公式化切为弦,求出求出结果.【解答】解:法一,所以tan100°=﹣tan80°= .:法二cos (﹣80°)=k ⇒cos (80°)=k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三角函数知识,并突出了弦切互化这一转化思想的应用.3.(5 分)若变量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 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4.(5 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8 8 ( ) A .B .7C .6D .【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由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则有 a 1a 2a 3=5⇒a 23=5;a 7a 8a 9=10⇒a 3=10.【解答】解:a 1a 2a 3=5⇒a 23=5;a 7a 8a 9=10⇒a 3=10,a 52=a 2a 8, ∴ ,∴,故选:A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5.(5 分)(1+2)3(1﹣ )5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 A .﹣4B .﹣2C .2D .4【考点】DA :二项式定理. 【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 x 的系数. 【解答】解:(1+2)3(1﹣)5=(1+6+12x +8x)(1﹣)5 故(1+2)3(1﹣)5 的展开式中含 x 的项为 1×C 53()3+12x=﹣10x +12xC 50=2x , 所以 x 的系数为 2.故选:C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6.(5 分)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 门,B 类选择课4 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 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30 种B.35 种C.42 种D.48 种【考点】D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包含两种情况:A 类选修课选1 门,B 类选修课选2 门;A 类选修课选2 门,B 类选修课选1 门,写出组合数,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可分以下2 种情况:①A 类选修课选1 门,B 类选修课选2 门,有C31C42 种不同的选法;②A 类选修课选2 门,B 类选修课选1 门,有C32C41 种不同的选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不同的选法共有C31C42+C32C41=18+12=30种.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本题也可以从排列的对立面来考虑,写出所有的减去不合题意的,可以这样解:C73﹣C33﹣C43=30.7.(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BB1 与平面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5G:空间角.【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 所成角,即为BB1 与平面ACD1 所成角,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则O1O 与平面ACD1 所成角就是BB1 与平面ACD1 所成角,即∠O1OD1,直角三角形OO1D1 中,cos∠O1OD1= ==,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D1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属于中档题.8.(5 分)设a=log32,b=ln2,c= ,则()A.a<b<c B.b<c<a C.c<a<b D.c<b<a【考点】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分析】根据a 的真数与b 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数相同,找中间量1 与之比较大小,便值a、b、c 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32=,b=ln2=,而log23>log2e>1,所以a<b,c= = ,而,所以c<a,综上c<a<b,故选:C.【点评】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9.(5 分)已知F1、F2 为双曲线C:x2﹣y2=1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F1PF2=60°,则P 到x 轴的距离为()A.B.C.D.【考点】HR:余弦定理;KA:双曲线的定义;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设点P (x0 ,y0 )在双曲线的右支,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由余弦定理得cos ∠F1PF2=,由此可求出P 到x 轴的距离.【解答】解:不妨设点P(x0,y0)在双曲线的右支,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由余弦定理得cos ∠F1PF2= ,即cos60°= ,解得,所以,故P 到x 轴的距离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10.(5 分)已知函数f(x)=|lgx|,若0<a<b,且f(a)=f(b),则a+2b 的取值范围是()A.B.C.(3,+∞)D.[3,+∞)【考点】34:函数的值域;3D:函数的单调性及单调区间;4H:对数的运算性质;7F: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分析】由题意f(a)=f(b),求出ab 的关系,然后利用“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a)在a∈(0,1)上为减函数,确定a+2b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因为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所以a+2b=又0<a<b,所以0<a<1<b,令,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a)在a∈(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3,即a+2b 的取值范围是(3,+∞).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2b= ,从而错选A,这也是命题者的用心良苦之处.11.(5 分)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 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JF:圆方程的综合应用.【专题】5C:向量与圆锥曲线.【分析】要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O 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 为两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PA,PB 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x 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设OP=x(x>0),则PA=PB=,∠APO=α,则∠APB=2α,sinα=,==×(1﹣2sin2α)=(x2﹣1)(1﹣)==x2+﹣3≥2 ﹣3,∴当且仅当x2=时取“=”,故的最小值为2﹣3.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12.(5 分)已知在半径为2 的球面上有A、B、C、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ND:球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AB 与CD 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CD 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 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则有,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故.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二、填空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20 分)13.(5 分)不等式的解集是[0,2] .【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分析】法一是移项后平方,注意等价转化为不等式组,化简求交集即可;法二是化简为等价不等式组的形式,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解得0≤x≤2.法二:故答案为:[0,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根式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平方去掉根号是解根式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也让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14.(5 分)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则=.【考点】G3:象限角、轴线角;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方法一:由α为第三象限的角,判断出2α可能的范围,再结合又<0 确定出2α在第二象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其正弦,再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展开代入求值.方法二:判断2α可能的范围时用的条件组合方式是推出式,其它比同.【解答】解:方法一:因为α为第三象限的角,所以2α∈(2(2k+1)π,π+2 (2k+1)π)(k∈Z),又<0,所以,于是有,,所以=.方法二:α为第三象限的角,,⇒4kπ+2π<2α<4kπ+3π⇒2α在二象限,【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角的正切公式,同时考查了基本运算能力及等价变换的解题技能.15.(5 分)直线y=1 与曲线y=x2﹣|x|+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1,).【考点】3V: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y=1 与曲线y=x2﹣|x|+a 的图象,观察求解.【解答】解: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y=1 与曲线y=x2﹣|x|+a,观图可知,a 的取值必须满足,解得.故答案为:(1,)【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6.(5 分)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且,则C 的离心率为.【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椭圆的性质求出|BF|的值,利用已知的向量间的关系、三角形相似求出D 的横坐标,再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求出|FD|的值,又由|BF|=2|FD|建立关于a、c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解答】解:如图,,作DD1 ⊥y 轴于点D1 ,则由,得,所以,,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又由|BF|=2|FD|,得,a2=3c2,解得e==,故答案为:.【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第二定义、平面向量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本题凸显解析几何的特点:“数研究形,形助数”,利用几何性质可寻求到简化问题的捷径.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已知△ABC 的内角A,B 及其对边a,b 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考点】GF: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HP:正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题设等式中的边转化角的正弦,化简整理求得sin(A -)=sin(B+),进而根据A,B 的范围,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B=,则C 的值可求.【解答】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有sinA+sinB=sinA•+sinB•=cosA+cosB,∴sinA﹣cosA=cosB﹣sinB∴sin(A﹣)=sin(B+),∵0<A<π,0<B<π∴﹣<A﹣<<B+<∴A﹣+B+=π,∴A+B=,C=π﹣(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利用了正弦定理把边的问题转化为角的问题.18.(12 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I)求投到该杂志的1 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II)求投到该杂志的4 篇稿件中,至少有2 篇被录用的概率.【考点】C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A: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分析】(1)投到该杂志的1 篇稿件被录用包括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或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又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且每种情况中包含的事情有时相互独立的,列出算式.(2)投到该杂志的4 篇稿件中,至少有2 篇被录用的对立事件是0 篇被录用,1篇被录用两种结果,从对立事件来考虑比较简单.【解答】解:(Ⅰ)记A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B 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C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D 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则D=A+B•C,P(A)=0.5×0.5=0.25,P(B)=2×0.5×0.5=0.5,P(C)=0.3,P(D)=P(A+B•C)=P(A)+P(B•C)=P(A)+P(B)P(C)=0.25+0.5×0.3=0.40.(2)记4 篇稿件有1 篇或0 篇被录用为事件E,则P(E)=(1﹣0.4)4+C41×0.4×(1﹣0.4)3=0.1296+0.3456=0.4752,∴=1﹣0.4752=0.5248,即投到该杂志的4 篇稿件中,至少有2 篇被录用的概率是0.5248.【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实际上能否理解题意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19.(12 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I)证明:SE=2EB;(II)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考点】LY :平面与平面垂直;MJ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Ⅰ)连接 BD ,取 DC 的中点 G ,连接 BG ,作 BK ⊥EC ,K 为垂足,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 DE ⊥平面 SBC ,然后分别求出 SE 与 EB 的长,从而得到结论;(Ⅱ)根据边长的关系可知△ADE 为等腰三角形,取 ED 中点 F ,连接 AF ,连接FG ,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解答】解:(Ⅰ)连接 BD ,取 DC 的中点 G ,连接 BG ,由此知DG=GC=BG=1,即△DBC 为直角三角形,故 BC ⊥BD .又 SD ⊥平面 ABCD ,故 BC ⊥SD ,所以,BC ⊥平面 BDS ,BC ⊥DE . 作 BK⊥EC ,K 为垂足,因平面 EDC ⊥平面 SBC , 故 BK⊥平面 EDC ,BK ⊥DE ,DE 与平面 SB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BK 、BC 都垂直, DE ⊥平面 SBC ,DE ⊥EC ,DE ⊥SB . SB=, DE=EB= 所以 SE=2EB(Ⅱ)由 SA=,AB=1,SE=2EB ,AB ⊥SA ,知AE= =1,又 AD=1.故△ADE 为等腰三角形.取ED 中点F,连接AF,则AF⊥DE,AF=.连接FG,则FG∥EC,FG⊥DE.所以,∠AFG 是二面角A﹣DE﹣C 的平面角.连接AG,AG= ,FG=,cos∠AFG=,所以,二面角A﹣DE﹣C 的大小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20.(12分)已知函数f(x)=(x+1)lnx﹣x+1.(I)若xf′(x)≤x2+ax+1,求a 的取值范围;(II)证明:(x﹣1)f(x)≥0.【考点】63:导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先根据导数公式求出导函数f′(x),代入xf′(x)≤x2+ax+1,将a 分离出来,然后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另一侧的最值,从而求出参数 a 的取值范围;(Ⅱ)【解答】解:(Ⅰ),根xf′(x)=xlnx+1,题设xf′(x)≤x2+ax+1 等价于lnx﹣x≤a.令g(x)=lnx﹣x,则当0<x<1,g′(x)>0;当x≥1 时,g′(x)≤0,x=1 是g(x)的最大值点,g(x)≤g(1)=﹣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Ⅱ)由(Ⅰ)知,g(x)≤g(1)=﹣1 即lnx﹣x+1≤0.当0<x<1 时,f(x)=(x+1)lnx﹣x+1=xlnx+(lnx﹣x+1)<0;当x≥1 时,f(x)=lnx+(xlnx﹣x+1)= =≥0所以(x﹣1)f(x)≥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以及利用参数分离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同时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1.(12 分)已知抛物线C:y2=4x 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I)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II)设,求△BDK 的内切圆M 的方程.【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IP:恒过定点的直线;J1:圆的标准方程;K8:抛物线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 的直线L 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 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 和y1y2 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 求得点D 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 和BF 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 原式得证.) (Ⅱ)首先表示出 结果为求得 m ,进而求得 y 2﹣y 1 的值,推知 BD 的斜率,则 B D方程可知,设M 为(a,0),M到 x=y﹣1和【解答】解:(Ⅰ)抛物线 C :y 2=4x ①的焦点为 F (1,0),设过点K (﹣1,0)的直线 L :x=my ﹣1, 代入①,整理得y 2﹣4my +4=0, 设 L 与 C 的交点 A (x 1,y 1),B (x 2,y 2),则 y 1+y 2=4m ,y 1y 2=4, 点 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D 为(x 1,﹣y 1). BD 的斜率 k 1===,BF 的斜率 k 2=.要使点 F 在直线 BD 上需 k 1=k 2 需 4(x 2﹣1)=y 2(y 2﹣y 1),需 4x 2=y22, 上式成立,∴k 1=k 2, ∴点 F 在直线 BD 上. (Ⅱ =(x 1﹣1,y 1)(x 2﹣1,y 2)=(x 1﹣1)(x 2﹣1)+y 1y 2=(my 1﹣2)(my 2 ﹣2)+y 1y 2=4(m 2+1)﹣8m 2+4=8﹣4m 2=, ∴m 2=,m=±.y 2﹣y 1= =4 =,∴k 1=,BD :y=(x ﹣1).易知圆心 M 在 x 轴上,设为(a ,0),M 到 x= y ﹣1 和到 BD 的距离相等,即|a +1|×=|((a ﹣1)|×,∴4|a +1|=5|a ﹣1|,﹣1<a <1,解得 a=.∴半径 r=,∴△BDK 的内切圆 M 的方程为(x ﹣)2+y 2=.【点评】本小题为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综合的问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几何性质与圆的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设而不求思想.22.(12 分)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c ﹣. (I ) 设 c=,b 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II ) 求使不等式 a n <a n +1<3 成立的 c 的取值范围.【考点】8H :数列递推式;RG :数学归纳法.【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1)令c=代入到(2)先求出 n=1,2 时的 c 的范围,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分 3 步进行证明当 c >2 时 a n < a n +1 , 然 后 当 c > 2 时 , 令 α= , 根 据 由 可发现 c >时不能满足条件,进而可确定 c 的范围.【解答】解:(1),,即b n=4b n+2+1,a1=1,故所以{ }是首项为﹣,公比为4 的等比数列,,(Ⅱ)a1=1,a2=c﹣1,由a2>a1 得c>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c>2 时a n<a n+1.(i)当n=1 时,a2=c﹣>a1,命题成立;(ii)设当n=k 时,a k<a k+1,则当n=k+1 时,故由(i)(ii)知当c>2 时,a n<a n+1当c>2 时,令α=,由当2<c≤时,a n<α≤3当c>时,α>3 且1≤a n<α于是α﹣a n+1≤(α﹣1),当n>因此c>不符合要求.所以c 的取值范围是(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递推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分析、归纳、探究和推理论证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也渗透了对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

2010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2010•湖北)若i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点Z表示复数Z,则表示复数的点是()A.E B.F C.G D.H【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在图形上看出复数z的代数形式,再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整理成最简形式,在坐标系中看出对应的点.【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z=3+i,∴,即对应点H(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考查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根据复平面上的点写出对应的复数的表示式,本题是一个基础题.2.(5分)(2010•湖北)设集合,B={(x,y)|y=3x},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A.4 B.3 C.2 D.1【考点】交集及其运算;子集与真子集.【专题】数形结合.【分析】由题意集合,B={(x,y)|y=3x},画出A,B集合所表示的图象,看图象的交点,来判断A∩B的子集的个数.【解答】解:∵集合,∴为椭圆和指数函数y=3x图象,如图,可知其有两个不同交点,记为A1、A2,则A∩B的子集应为∅,{A1},{A2},{A1,A2}共四种,故选A.【点评】此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主要考查集合和交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是一道不错的题.3.(5分)(2010•湖北)在△ABC中,a=15,b=10,A=60°,则cosB=()A.﹣B. C.﹣D.【考点】正弦定理.【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先求出sinB的值,再由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确定∠B的范围,进而利用sin2B+cos2B=1求解.【解答】解:根据正弦定理可得,,解得,又∵b<a,∴B<A,故B为锐角,∴,故选D.【点评】正弦定理可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进一步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变换,注意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确定所求角的范围.4.(5分)(2010•湖北)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骰子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则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A.B.C.D.【考点】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与“事件A、B一个都不发生”互为对立事件,由古典概型的计算方法,可得P(A)、P(B),进而可得P(),由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与“事件A、B一个都不发生”互为对立事件,由古典概型的计算方法,可得P(A)=,P(B)=,则P()=(1﹣)(1﹣)=,则“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为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的乘法公式,注意分析题意,首先明确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互斥、对立等).5.(5分)(2010•湖北)已知△ABC和点M满足.若存在实数m使得成立,则m=()A.2 B.3 C.4 D.5【考点】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到,则M为△ABC的重心.【解答】解:由知,点M为△ABC的重心,设点D为底边BC的中点,则==,所以有,故m=3,故选:B.【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6.(5分)(2010•湖北)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住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A.26,16,8,B.25,17,8 C.25,16,9 D.24,17,9【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根据系统抽样的方法的要求,先随机抽取第一数,再确定间隔.【解答】解:依题意可知,在随机抽样中,首次抽到003号,以后每隔12个号抽到一个人,则分别是003、015、027、039构成以3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可分别求出在001到300中有25人,在301至495号中共有17人,则496到600中有8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系统抽样方法.7.(5分)(2010•湖北)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再作正六边形的内切圆,又在此内切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如此无限继续下去,设S n为前n个圆的面积之和,则S n=()A.2πr2B.πr2 C.4πr2D.6πr2【考点】极限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依题意可知,图形中内切圆面积依次为:,由此可以求出则S n的值.【解答】解:依题意分析可知,图形中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r•cos30°,(r•cos30°)cos30°,(r•cos30°,cos30°)cos30°,即,则面积依次为:,所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极限,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避免出错.8.(5分)(2010•湖北)现安排甲、乙、丙、丁、戌5名同学参加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人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工作之一,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甲、乙不会开车但能从事其他三项工作,丙丁戌都能胜任四项工作,则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是()A.152 B.126 C.90 D.54【考点】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按甲乙的分工情况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甲乙一起参加除了开车的三项工作之一,②甲乙不同时参加一项工作;分别由排列、组合公式计算其情况数目,进而由分类计数的加法公式,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甲乙一起参加除了开车的三项工作之一:C31×A33=18种;②甲乙不同时参加一项工作,进而又分为2种小情况;1°丙、丁、戌三人中有两人承担同一份工作,有A32×C32×A22=3×2×3×2=36种;2°甲或乙与丙、丁、戌三人中的一人承担同一份工作:A32×C31×C21×A22=72种;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8+36+72=126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综合运用,注意要根据题意,进而按一定顺序分情况讨论.9.(5分)(2010•湖北)若直线y=x+b与曲线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A.[,]B.[,3]C.[﹣1,]D.[,3]【考点】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本题要借助图形来求参数b的取值范围,曲线方程可化简为(x﹣2)2+(y﹣3)2=4(1≤y≤3),即表示圆心为(2,3)半径为2的半圆,画出图形即可得出参数b的范围.【解答】解:曲线方程可化简为(x﹣2)2+(y﹣3)2=4(1≤y≤3),即表示圆心为(2,3)半径为2的半圆,如图依据数形结合,当直线y=x+b与此半圆相切时须满足圆心(2,3)到直线y=x+b距离等于2,即解得或,因为是下半圆故可知(舍),故当直线过(0,3)时,解得b=3,故,故选D.【点评】考查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的能力,及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求参数的一类常见题型.10.(5分)(2010•湖北)记实数x1,x2,…x n中的最大数为max{x1,x2,…x n},最小数为min{x1,x2,…x n}.已知△ABC的三边边长为a、b、c(a≤b≤c),定义它的倾斜度为t=max{,,}•min{,,},x,则“t=1”是“△ABC为等边三角形”的()A.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专题】简易逻辑.【分析】观察两条件的互推性即可求解.【解答】解: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即a=b=c,则则t=1;假设△ABC为等腰三角形,如a=2,b=2,c=3时,则,此时t=1仍成立,但△ABC不为等边三角形,所以“t=1”是“△ABC为等边三角形”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中档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11.(5分)(2010•湖北)在(x+)20的展开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6项.【考点】二项式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展开式的第r+1项,系数为有理数,r必为4的倍数.【解答】解: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要使系数为有理数,则r必为4的倍数,所以r可为0,4,8,12,16,20共6种,故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6项.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12.(5分)(2010•湖北)已知z=2x﹣y,式中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5.【考点】简单线性规划.【专题】常规题型;作图题.【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设z=2x﹣y,再利用z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只需求出直线z=2x﹣y过可行域内的点A时,从而得到z=2x﹣y的最大值即可.【解答】解:依题意,画出可行域(如图示),则对于目标函数y=2x﹣z,当直线经过A(2,﹣1)时,z取到最大值,Z max=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简单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中档题.目标函数有唯一最优解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分三步:画出可行域、求出关键点、定出最优解.13.(5分)(2010•湖北)圆柱形容器内部盛有高度为8cm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4 cm.【考点】组合几何体的面积、体积问题.【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设出球的半径,三个球的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等于柱体的体积,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球半径为r,则由3V球+V水=V柱可得3×,解得r=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14.(5分)(2010•湖北)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已知ξ的期望Eξ=8.9,则y 的值为0.4.ξ7 8 9 10P x 0.1 0.3 y【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分布列的概率之和是1,得到关于x和y之间的一个关系式,由变量的期望值,得到另一个关于x和y的关系式,联立方程,解出要求的y的值.【解答】解:由表格可知:x+0.1+0.3+y=1,7x+8×0.1+9×0.3+10×y=8.9解得y=0.4.故答案为:0.4.【点评】本题是期望和分布列的简单应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15.(5分)(2010•湖北)设a>0,b>0,称为a,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为线段AB上的点,且AC=a,CB=b,O为AB中点,以AB为直径做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D.连接OD,AD,BD.过点C作OD的垂线,垂足为E.则图中线段OD的长度是a,b的算术平均数,线段CD的长度是a,b的几何平均数,线段DE的长度是a,b的调和平均数.【考点】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平均值不等式.【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由DC为高,根据射影定理可得CD2=AC•CB,变形两边开方,得到CD长度为a,b的几何平均数;根据a,b与OC之间的关系,表示出OC的长度,根据直角三角形OCE和直角三角形CDE之间边的关系得到CE的长,得到OE进而ED,得到结果.【解答】解:在Rt△ADB中DC为高,则由射影定理可得CD2=AC•CB,∴,即CD长度为a,b的几何平均数,将OC=代入OD•CE=OC•CD可得故,∴ED=OD﹣OE=,∴DE的长度为a,b的调和平均数.故选CD;DE【点评】本题是一个新定义问题,解题过程中主要应用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比例式,本题是一个平面几何与代数中的平均数结合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6.(12分)(2010•湖北)已知函数f(x)=cos(+x)cos(﹣x),g(x)=sin2x﹣(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h(x)=f(x)﹣g(x)的最大值,并求使h(x)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计算题.【分析】(Ⅰ)对于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可以先将函数按照两角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后,再利用降幂公式化成一个角一个函数的形式后,用公式T=周期即可求出.(Ⅱ)对于函数h(x)=f(x)﹣g(x),把f(x)与g(x)解析式代入后,依照两角和余弦公式的逆用化成一个角一个函数为h(x)=cos(2x+),由于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故易知最值为,而此时角2x+应为x轴正半轴的所有角的取值,即2x+=2kπ,k∈Z.由此确定角x的取值几何即可.【解答】解:(1)f(x)=cos(+x)cos(﹣x)=(cosx﹣sinx)(cosx+sinx)=cos2x﹣=﹣=cos2x﹣,∴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2)h(x)=f(x)﹣g(x)=cos2x﹣sin2x=(cos2x﹣sin2x)=(cos cox2x﹣sin sin2x)=cos(2x+)∴当2x+=2kπ,k∈Z,即x=kπ﹣,k∈Z时,h(x)取得最大值,且此时x取值集合为{x|x=kπ﹣,k∈Z}【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和最值问题,并兼顾检测了学生对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和降幂公式等,属于三角函数的综合性问题.而解决有关复合角三角函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三角函数性质的掌握,本题难度系数0.617.(12分)(2010•湖北)为了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供暖时减少能源损耗,房屋的屋顶和外墙需要建造隔热层.某幢建筑物要建造可使用20年的隔热层,每厘米厚的隔热层建造成本为6万元.该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单位:万元)与隔热层厚度x(单位:cm)满足关系:C(x)=(0≤x≤10),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设f(x)为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Ⅰ)求k的值及f(x)的表达式.(Ⅱ)隔热层修建多厚时,总费用f(x)达到最小,并求最小值.【考点】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专题】应用题.【分析】(I)由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单位:万元)与隔热层厚度x(单位:cm)满足关系:C(x)=,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我们可得C(0)=8,得k=40,进而得到.建造费用为C1(x)=6x,则根据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为f(x),我们不难得到f(x)的表达式.(II)由(1)中所求的f(x)的表达式,我们利用导数法,求出函数f(x)的单调性,然后根据函数单调性易求出总费用f(x)的最小值.【解答】解:(Ⅰ)设隔热层厚度为x cm,由题设,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再由C(0)=8,得k=40,因此.而建造费用为C1(x)=6x,最后得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为(Ⅱ),令f'(x)=0,即.解得x=5,(舍去).当0<x<5时,f′(x)<0,当5<x<10时,f′(x)>0,故x=5是f(x)的最小值点,对应的最小值为.当隔热层修建5cm厚时,总费用达到最小值为70万元.【点评】函数的实际应用题,我们要经过析题→建模→解模→还原四个过程,在建模时要注意实际情况对自变量x取值范围的限制,解模时也要实际问题实际考虑.将实际的最大(小)化问题,利用函数模型,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小)是最优化问题中,最常见的思路之一.18.(12分)(2010•湖北)如图,在四面体ABOC中,OC⊥OA,OC⊥OB,∠AOB=120°,且OA=OB=OC=1(Ⅰ)设为P为AC的中点,Q为AB上一点,使PQ⊥OA,并计算的值;(Ⅱ)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考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解法一:(1)要计算的值,我们可在平面OAB内作ON⊥OA交AB于N,连接NC.则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性质我们易得NB=ON=AQ,则易求出的值.(2)要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我们可连接PN,PO,根据三垂线定理,易得∠OPN为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然后解三角形OPN得到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法二:取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C所在的直线为x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我们易根据已知给出四面体中各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1)由A、Q、B三点共线,我们可设,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λ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λ的值,即的值;(2)要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我们可以分别求出平面OAC及平面ABC 的法向量,然后根据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法向量夹角余弦的绝对值进行求解.【解答】解:法一:(Ⅰ)在平面OAB内作ON⊥OA交AB于N,连接NC.又OA⊥OC,∴OA⊥平面ONC∵NC⊂平面ONC,∴OA⊥NC.取Q为AN的中点,则PQ∥NC.∴PQ⊥OA在等腰△AOB中,∠AOB=120°,∴∠OAB=∠OBA=30°在Rt△AON中,∠OAN=30°,∴在△ONB中,∠NOB=120°﹣90°=30°=∠NBO,∴NB=ON=AQ.∴解:(Ⅱ)连接PN,PO,由OC⊥OA,OC⊥OB知:OC⊥平面OAB.又ON⊂平面OAB,∴OC⊥ON又由ON⊥OA,ON⊥平面AOC.∴OP是NP在平面AOC内的射影.在等腰Rt△COA中,P为AC的中点,∴AC⊥OP根据三垂线定理,知:∴AC⊥NP∴∠OPN为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在等腰Rt△COA中,OC=OA=1,∴在Rt△AON中,,∴在Rt△PON中,.∴解法二:(I)取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C所在的直线为x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则∵P为AC中点,∴设,∵.∴,∴.∵,∴即,.所以存在点使得PQ⊥OA且.(Ⅱ)记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1,n2,n3),则由,,且,得,故可取又平面OAC的法向量为=(0,1,0).∴cos<,>=.两面角O﹣AC﹣B的平面角是锐角,记为θ,则【点评】空间两条直线夹角的余弦值等于他们方向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空间直线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正弦值;空间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他的两个半平面方向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19.(12分)(2010•湖北)已知一条曲线C在y轴右边,C上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减去它到y轴距离的差都是1.(Ⅰ)求曲线C的方程;(Ⅱ)是否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0?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抛物线的应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Ⅰ)设P(x,y)是曲线C上任意一点,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即可.(Ⅱ)首先由于过点M(m,0)的直线与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有两个交点A、B,则设该直线的方程为x=ty+m(包括无斜率的直线);然后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进而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韦达定理及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实现•<0的等价转化;最后通过m、t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设P(x,y)是曲线C上任意一点,那么点P(x,y)满足:化简得y2=4x(x>0).(Ⅱ)设过点M(m,0)(m>0)的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为A(x1,y1),B(x2,y2).设l的方程为x=ty+m,由得y2﹣4ty﹣4m=0,△=16(t2+m)>0,于是①又.⇔(x1﹣1)(x2﹣1)+y1y2=x1x2﹣(x1+x2)+1+y1y2<0②又,于是不等式②等价于③由①式,不等式③等价于m2﹣6m+1<4t2④对任意实数t,4t2的最小值为0,所以不等式④对于一切t成立等价于m2﹣6m+1<0,解得.由此可知,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且m的取值范围.【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向量知识、直线与抛物线的相交问题及代数运算能力.20.(13分)(2010•湖北)已知数列{a n}满足:,a n a n+1<0(n≥1),数列{b n}满足:b n=a n+12﹣a n2(n≥1).(Ⅰ)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Ⅱ)证明:数列{b n}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考点】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1)对化简整理得,令c n=1﹣a n2,进而可推断数列{c 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得c n,则a2n可得,进而根据a n a n+1<0求得a n.(2)假设数列{b n}存在三项b r,b s,b t(r<s<t)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b n}为等比数列,于是有b r>b s>b t,则只有可能有2b s=b r+b t成立,代入通项公式,化简整理后发现等式左边为2,右边为分数,故上式不可能成立,导致矛盾.【解答】解:(Ⅰ)由题意可知,令c n=1﹣a n2,则又,则数列{c 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故,又,a n a n+1<0故因为=,故(Ⅱ)假设数列{b n}存在三项b r,b s,b t(r<s<t)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b 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于是有2b s=b r+b t成立,则只有可能有2b r=b s+b t成立,∴化简整理后可得,2=()r﹣s+()t﹣s,由于r<s<t,且为整数,故上式不可能成立,导致矛盾.故数列{b n}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式.对于用递推式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常可把通过吧递推式变形转换成等差或等比数列.21.(14分)(2010•湖北)已知函数f(x)=ax++c(a>0)的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y=x﹣1.(1)用a表示出b,c;(2)若f(x)≥lnx在[1,+∞)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函数恒成立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Ⅰ)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1处的导数,从而求得切线的斜率,以及切点在函数f(x)的图象上,建立方程组,解之即可;(Ⅱ)先构造函数g(x)=f(x)﹣lnx=ax++1﹣2a﹣lnx,x∈[1,+∞),利用导数研究g(x)的最小值,讨论a的范围,分别进行求解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则有,解得.(Ⅱ)由(Ⅰ)知,,令g(x)=f(x)﹣lnx=ax++1﹣2a﹣lnx,x∈[1,+∞)则g(1)=0,(i)当,若,则g′(x)<0,g(x)是减函数,所以g(x)<g(1)=0,f(x)>lnx,故f(x)≤lnx在[1,+∞)上恒不成立.(ii)时,若f(x)>lnx,故当x≥1时,f(x)≥lnx综上所述,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以及函数恒成立问题等基础题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属于基础题.。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六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六

2010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训练含答案及解析详解六1.(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设抛物线2:x y C =的焦点为F ,动点P 在直线02:=--y x l 上运动,过P 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且与抛物线C 分别相切于A 、B 两点.(1)求△APB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解:(1)设切点A 、B 坐标分别为))((,(),(0121120x x x x x x ≠和,∴切线AP 的方程为:;02200=--x y x x切线BP 的方程为:;02211=--x y x x 解得P 点的坐标为:1010,2x x y x x x P P =+=所以△APB 的重心G 的坐标为 P PG x x x x x =++=310,,343)(3321021010212010pP P G y x x x x x x x x x y y y y -=-+=++=++=所以243G G p x y y +-=,由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24(31,02)43(22+-==-+--x x y x y x 即(2)方法1:因为).41,(),41,2(),41,(2111010200-=-+=-=x x FB x x x x FP x x FA 由于P 点在抛物线外,则.0||≠FP∴||41)1)(1(||||cos 102010010FP x x x x x x x x FA FP AFP +=--+⋅+==∠同理有||41)1)(1(||||cos 102110110FP x x x x x x x x FB FP BFP +=--+⋅+==∠∴∠AFP=∠PFB.方法2:①当,0,0,,0000101==≠=y x x x x x 则不妨设由于时所以P 点坐标为)0,2(1x ,则P 点到直线AF 的距离为:,4141:;2||12111x x x y BF x d -=-=的方程而直线即.041)41(1121=+--x y x x x 所以P 点到直线BF 的距离为:2||412||)41()()41(|42)41(|1211212122111212x x x x x x x x x d =++=+-+-=所以d 1=d 2,即得∠AFP=∠PFB.②当001≠x x 时,直线AF 的方程:,041)41(),0(041410020020=+-----=-x y x x x x x x y 即 直线BF 的方程:,041)41(),0(041411121121=+-----=-x y x x x x x x y 即 所以P 点到直线AF 的距离为:2||41)41)(2|)41(|41)2)(41(|102020102022001201020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同理可得到P 点到直线BF 的距离2||012x x d -=,因此由d 1=d 2,可得到∠AFP=∠PFB. 2.(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B 是椭圆λ=+223y x 上的两点,点N (1,3)是线段AB 的中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 、D 两点.(Ⅰ)确定λ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 的方程;(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λ,使得A 、B 、C 、D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此题不要求在答题卡上画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和椭圆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运算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Ⅰ)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λ=++-=223,3)1(y x x k y 代入,整理得 .0)3()3(2)3(222=--+--+λk x k k x k ① 设212211,),,(),,(x x y x B y x A 则是方程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0])3(3)3([422>--+=∆k k λ ② 且,3)3(2221+-=+k k k x x 由N (1,3)是线段AB 的中点,得.3)3(,12221+=-∴=+k k k x x解得k=-1,代入②得,λλ即,12>的取值范围是(12,+∞). 于是,直线AB 的方程为.04),1(3=-+--=-y x x y 即 解法2:设),,(),,(2211y x B y x A 则有.0))(())((332121212122222121=+-++-⇒⎪⎩⎪⎨⎧=+=+y y y y x x x x y x y x λλ 依题意,.)(3,212121y y x x k x x AB ++-=∴≠∵N (1,3)是AB 的中点, ∴.1,6,22121-==+=+AB k y y x x 从而 又由N (1,3)在椭圆内,∴,1231322=+⨯>λ ∴λ的取值范围是(12,+∞).直线AB 的方程为y -3=-(x -1),即x+y -4=0.(Ⅱ)解法1:∵CD 垂直平分AB ,∴直线CD 的方程为y -3=x -1,即x -y+2=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04442=-++λx x又设),,(),,(4433y x D y x C CD 的中点为4300,),,(x x y x C 则是方程③的两根, ∴).23,21(,232,21)(21,10043043-=+=-=+=-=+M x y x x x x x 即且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3(2||)1(1||432-=-⋅-+=λx x kCD ④将直线AB 的方程x+y -4=0,代入椭圆方程得016842=-+-λx x ⑤ 同理可得 .)12(2||1||212-=-⋅+=λx x k AB ⑥∵当12>λ时,||||,)12(2)3(2CD AB <∴->-λλ假设存在λ>12,使得A 、B 、C 、D 四点共圆,则CD 必为圆的直径,点M 为圆心.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2232|42321|2|4|00=-+-=-+=y x d ⑦ 于是,由④、⑥、⑦式和勾股定理可得.|2|2321229|2|||||22222CD AB d MB MA =-=-+=+==λλ 故当λ>12时,A 、B 、C 、D 四点匀在以M 为圆心,2||CD 为半径的圆上.(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A 、B 、C 、D 共圆⇔△ACD 为直角三角形,A 为直角⇔|AN|2=|CN|·|DN|,即 ).2||)(2||()2||(2d CD d CD AB -+= ⑧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212-=λ由④和⑦知,⑧式右边,2122923)2232)3(2)(2232)3(2(-=--=--+-=λλλλ ∴⑧式成立,即A 、B 、C 、D 四点共圆. 解法2:由(Ⅱ)解法1及λ>12,∵CD 垂直平分AB , ∴直线CD 方程为13-=-x y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04442=-++λx x ③将直线AB 的方程x+y -4=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016842=-+-λx x ⑤解③和⑤式可得 .231,21224,32,1-±-=-±=λλx x不妨设)233,231(),233,231(),12213,12211(-+-+---------+λλλλλλD C A∴)21233,23123(---+-+-+=λλλλ)21233,23123(-------+=λλλλDA计算可得0=⋅DA CA ,∴A 在以CD 为直径的圆上. 又B 为A 关于CD 的对称点,∴A 、B 、C 、D 四点共圆. (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 ⊥AD ) 3.(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不等式n n n 其中],[log 21131212>+++ 为大于2的整数,][log 2n 表示不超过n 2log 的最大整数. 设数列}{n a 的各项为正,且满足,4,3,2,),0(111=+≤>=--n a n na a b b a n n n(Ⅰ)证明 ,5,4,3,][log 222=+<n n b ba n(Ⅱ)猜测数列}{n a 是否有极限?如果有,写出极限的值(不必证明); (Ⅲ)试确定一个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对任意b>0,都有.51<n a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极限及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以及归纳递推的思想. (Ⅰ)证法1:∵当,111,0,211111na na a n a a n na a n n n n n n n n +=+≥∴+≤<≥-----时即,1111na a n n ≥-- 于是有.111,,3111,211112312na a a a a a n n ≥-≥-≥-- 所有不等式两边相加可得.13121111na a n +++≥- 由已知不等式知,当n ≥3时有,].[log 211121n a a n >-∵.][log 22.2][log 2][log 2111,2221n b ba bn b n b a b a n n +<+=+>∴=证法2:设nn f 13121)(+++=,首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 .,5,4,3,)(1 =+≤n bn f ba n(i )当n=3时, 由 .)3(11223313333112223b f ba a a a a a +=++⋅≤+=+≤知不等式成立.(ii )假设当n=k (k ≥3)时,不等式成立,即,)(1bk f ba k +≤则1)(1)1(11)1(1)1()1(1++⋅++≤+++=+++≤+bb k f k k a k k a k a k a k k k k ,)1(1)11)((1)()1()1()1(bk f bb k k f bbb k f k k bk ++=+++=+++++=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i )、(ii )知,.,5,4,3,)(1 =+≤n bn f ba n又由已知不等式得 .,5,4,3,][l o g 22][l o g 21122 =+=+<n n b bb n b a n(Ⅱ)有极限,且.0lim =∞→n n a(Ⅲ)∵,51][log 2,][log 2][log 22222<<+n n n b b 令则有,10242,10][log log 1022=>⇒>≥n n n故取N=1024,可使当n>N 时,都有.51<n a 4.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点P 为l 上的动点,求∠F 1PF 2最大值.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两条直线的夹角等基础知识,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解:(Ⅰ)设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则()2111222222,2242,1 1.43a MA a A F a cca a a c c a abc a b c x y =-=-⎧-=-⎪⎪⎪=⎨⎪=+⎪⎪⎩∴===+=由题意,得 故椭圆方程为 (Ⅱ)()004,,0P y y -≠设001122121102112212000121212350,22tan 115tan y yPF k PF k F PF PF M F PF y k k F PF k k y y y F PF F PF F PF π=-=-<∠<∠<∴∠-∴∠==≤=++=±∠∠∠设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 为锐角。

2010年高考全国数学卷(全国Ⅰ.文)(含详解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数学卷(全国Ⅰ.文)(含详解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 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V R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 n kn n P k C p p k n -=-=…一、选择题 (1)cos300︒=(A)2-12 (C)12 (D) 21.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 【解析】()1cos300cos 36060cos 602︒=︒-︒=︒=(2)设全集{}1,2,3,4,5U =,集合{}1,4M =,{}1,3,5N =,则()U N M ⋂=ð A.{}1,3 B. {}1,5 C. {}3,5 D. {}4,5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解析】{}2,3,5U M =ð,{}1,3,5N =,则()U N M ⋂=ð{}1,3,5{}2,3,5⋂={}3,5(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11222z x y y x z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A) 4.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31231322()5a a a a a a a === ,37897988()a a a a a a a === 10,所以132850a a =,所以133364564655()(50)a a a a a a a =====(5)43(1)(1x -的展开式 2x 的系数是(A)-6 (B)-3 (C)0 (D)35.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解析】()134323422(1)(11464133x x x x x x x x ⎛⎫-=-+---+- ⎪⎝⎭x +y20y -=2x 的系数是 -12+6=-6(6)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A)30° (B)45°(C)60° (D)90°6.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解析】延长CA 到D ,使得AD AC =,则11ADAC 为平行四边形,1DA B ∠就是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1A DB 为等边三角形,0160DA B ∴∠=(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1,)+∞ (B)[1,)+∞(C) (2,)+∞ (D) [2,)+∞7.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12a a+≥,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b=1a a+ 又0<a<b,所以0<a<1<b ,令()f a a a=+1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1=2,即a+b 的取值范围是(2,+∞).【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化为求z x y =+的取值范围问题,z x y y x z =+⇒=-+,2111y y x x'=⇒=-<-⇒过点()1,1时z 最小为2,∴(C) (2,)+∞(8)已知1F 、2F 为双曲线C:221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1F P 2F =060,则 12||||PF PF =(A)2 (B)4 (C) 6 (D) 8AB C DA 1B 1C 1D 1 O8.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cos ∠1F P 2F =222121212||||||2||||PF PF F F PF PF +- ()(22221212121212122221cos60222PF PF PF PF PF PF F F PF PF PF PF +--+-⇒=⇒=12||||PF PF = 4【解析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02201216011cot 1cot sin 602222F PF S b PF PF PF PF θ∆===== 12||||PF PF = 4(9)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中,1BB 与平面1A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C )23 (D 9.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设DD 1=a,则122111sin 60)2222ACD S AC AD a ∆==⨯= ,21122ACD SAD CD a ∆== . 所以131A C D A C D S D D D O a S ∆∆= ,记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为θ,则1sin DO DD θ==,所以cos θ=. 【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 ;1O O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就是B 1B 与平面AC 1D所成角,1111cos O O O OD OD ∠=== (10)设123log 2,ln 2,5a b c -===则(A )a b c <<(B )b c a << (C) c a b << (D) c b a <<10.C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 【解析1】 a=3log 2=21log 3, b=In2=21log e,而22log 3log 1e >>,所以a<b, c=125-222log 4log 3>=>,所以c<a,综上c<a<b. 【解析2】a =3log 2=321log ,b =ln2=21log e, 3221log log 2e <<< ,32211112log log e <<<; c=12152-=<=,∴c<a<b(11)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两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A) 4-+3-(C) 4-+3-+11.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 (0)x >,∠APO=α,则∠APB=2α,,sin α=||||cos2PA PB PA PB α∙=⋅=22(12sin )x α-=222(1)1x x x -+=4221x x x -+,令PA PB y ∙= ,则4221x x y x -=+,即42(1)0x y x y -+-=,由2x 是实数,所以2[(1)]41()0y y ∆=-+-⨯⨯-≥,2610y y ++≥,解得3y ≤--3y ≥-+.故min ()3PA PB ∙=-+此时x =【解析2】设,0APB θθπ∠=<<,()()2cos 1/tan cos 2PA PB PA PB θθθ⎛⎫∙== ⎪⎝⎭ 2222221sin 12sin cos 22212sin 2sin sin 22θθθθθθ⎛⎫⎛⎫-- ⎪⎪⎛⎫⎝⎭⎝⎭=⋅-= ⎪⎝⎭换元:2sin ,012x x θ=<≤,()()1121233x x PA PB x x x--∙==+-≥ 【解析3】建系:园的方程为221x y +=,设11110(,),(,),(,0)A x y B x y P x -,()()2211101110110,,001AO PA x y x x y x x x y x x ⊥⇒⋅-=⇒-+=⇒=()222222221100110110221233PA PB x x x x y x x x x x ∙=-+-=-+--=+-≥(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1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交AB 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BC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max h =故max V =.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

一、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考卷解读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本次数学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有创新题、题目梯度明显,区分度较高。

考生的评价集中为一个字“难”,许多题目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解决得分却很难。

运算量很大,甚至部分同学的最后两题都没来得及看。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试题。

1、基础题试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分别考查考纲中的集合的性质与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古典概型、频率直方图的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集合性质、算法流程图,基本集中在对A、B级要求的考查。

难度与计算量均不大。

大多数考生都应该能顺利解决。

第9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只要判断准确接下来的计算也不成问题。

第11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不等式,难度虽不大,但分情况讨论对于部分函数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稍有难度。

第15题主要考查向量,并与平时常用的解析法结合,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稍加小心,容易出现计算上的失误。

第16题以四棱锥为模型,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垂直以及多面体的体积,需要证明过程完整、理由充分,有部分考生虽然会做,但论证过程写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失分。

总体看以上列举的考题考查的考点明确,难度与平时练习相当,考生的失分会较少。

2、中档题第8题、第10题、第12题主要考查导数的集合意义、数列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图像、不等式的解法与不等式的性质中比较容易的考点,只要平时的基本功扎实,解决这几个问题应该不难。

重点在与考题与平时练习题的联系。

第17题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本题的原型在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第3题,它进行了改编,并添加了初中的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这些知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考查了解斜三角形、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这些知识点的融合中,有部分考生往往会失去方向,似乎有很多途径来解决问题,但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方法不容易。

高考数学 数列压轴题放缩法技巧

高考数学 数列压轴题放缩法技巧

2010高考数学备考之放缩技巧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

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nk k 12142的值; (2)求证:35112<∑=nk k. 解析:(1)因为121121)12)(12(21422+--=+-=-n n n n n ,所以122121114212+=+-=-∑=n n n k n k (2)因为⎪⎭⎫ ⎝⎛+--=-=-<12112121444111222n n n n n ,所以35321121121513121112=+<⎪⎭⎫ ⎝⎛+--++-+<∑=n n k nk Λ 奇巧积累:(1)⎪⎭⎫ ⎝⎛+--=-<=1211212144441222n n n n n (2))1(1)1(1)1()1(21211+--=-+=+n n n n n n n C C n n (3))2(111)1(1!11)!(!!11≥--=-<<⋅-=⋅=+r r r r r r n r n r n nC T r rr n r(4)25)1(123112111)11(<-++⨯+⨯++<+n n nn Λ(5)nn nn 21121)12(21--=- (6)n n n -+<+221(7))1(21)1(2--<<-+n n n n n(8)nn n n n n n 2)32(12)12(1213211221⋅+-⋅+=⋅⎪⎭⎫ ⎝⎛+-+-(9)⎪⎭⎫ ⎝⎛++-+=+++⎪⎭⎫ ⎝⎛+-+=-+k n n k k n n n k k n k n k 11111)1(1,11111)1(1 (10) !)1(1!1!)1(+-=+n n n n (11)21212121222)1212(21-++=-++=--+<n n n n n n n(11) )2(121121)12)(12(2)22)(12(2)12)(12(2)12(211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12) 111)1(1)1(1)1)(1(11123--+⋅⎪⎪⎭⎫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11112111111+--<-++⋅⎪⎭⎫ ⎝⎛+--=n n n n n n n(13) 3212132122)12(332)13(2221n n n nnnnnn <-⇒>-⇒>-⇒>⋅-=⋅=+ (14) !)2(1!)1(1)!2()!1(!2+-+=+++++k k k k k k (15) )2(1)1(1≥--<+n n n n n(15) 111)11)((1122222222<++++=+++--=-+-+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例2.(1)求证:)2()12(2167)12(151311222≥-->-++++n n n Λ (2)求证:n n412141361161412-<++++Λ(3)求证:1122642)12(531642531423121-+<⋅⋅⋅⋅-⋅⋅⋅⋅++⋅⋅⋅⋅+⋅⋅+n nn ΛΛΛ(4) 求证:)112(2131211)11(2-+<++++<-+n nn Λ解析:(1)因为⎪⎭⎫⎝⎛+--=+->-12112121)12)(12(1)12(12n n n n n ,所以)12131(211)12131(211)12(112--+>+-+>-∑=n n i ni (2))111(41)1211(414136116141222n nn -+<+++=++++ΛΛ (3)先运用分式放缩法证明出1212642)12(531+<⋅⋅⋅⋅-⋅⋅⋅⋅n nn ΛΛ,再结合nn n -+<+221进行裂项,最后就可以得到答案(4)首先nn n n n++=-+>12)1(21,所以容易经过裂项得到nn 131211)11(2++++<-+Λ再证21212121222)1212(21-++=-++=--+<n n n n n n n而由均值不等式知道这是显然成立的,所以)112(2131211-+<++++n nΛ例3.求证:35191411)12)(1(62<++++≤++n n n n Λ解析:一方面:因为⎪⎭⎫ ⎝⎛+--=-=-<12112121444111222n n n n n ,所以35321121121513121112=+<⎪⎭⎫ ⎝⎛+--++-+<∑=n n knk Λ 另一方面:1111)1(143132111914112+=+-=+++⨯+⨯+>++++n n n n n n ΛΛ当3≥n 时,)12)(1(61++>+n n n n n ,当1=n 时,2191411)12)(1(6n n n n ++++=++Λ,当2=n 时,2191411)12)(1(6nn n n ++++<++Λ,所以综上有35191411)12)(1(62<++++≤++n n n n Λ例4.(2008年全国一卷) 设函数()ln f x x x x =-.数列{}n a 满足101a <<.1()n n a f a +=.设1(1)b a ∈,,整数11ln a b k a b-≥.证明:1k a b +>.解析:由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n a 是递增数列,故存在正整数k m ≤,使b a m ≥,则b a a k k ≥>+1,否则若)(k m b a m ≤<,则由101<<≤<b a a m 知0ln ln ln 11<<≤b a a a a a m m m ,∑=+-=-=km m m k k k k a a a a a a a111ln ln ,因为)ln (ln 11b a k a a km m m <∑=,于是b a b a b a k a a k =-+≥+>+)(|ln |11111 例5.已知m m m m m n S x N m n ++++=->∈+Λ321,1,,,求证: 1)1()1(11-+<+<++m n m n S m n .解析:首先可以证明:nx x n +≥+1)1(∑=++++++++--=-++---+--=n k m m m m m m m m k k n n n n n 111111111])1([01)2()1()1(Λ所以要证1)1()1(11-+<+<++m n m n S m n 只要证:∑∑∑=+++++++++==++-+=-++--+-+=-+<+<--n k m m m m m m m m m n k m n k m m k k n n n n n k m k k 111111111111111])1[(2)1()1(1)1()1(])1([Λ故只要证∑∑∑=++==++-+<+<--nk m m nk m nk m m k k k m k k 1111111])1[()1(])1([,即等价于m m m m m k k k m k k -+<+<--+++111)1()1()1(,即等价于11)11(11,)11(11++-<+-+<++m m kk m k k m而正是成立的,所以原命题成立.例6.已知n n n a 24-=,nn na a a T +++=Λ212,求证:23321<++++n T T T T Λ.解析:)21(2)14(3421)21(241)41(4)222(444421321n nn n n n n T -+-=-----=+++-++++=ΛΛ 所以123)2(22232234232323422234342)21(2)14(3422111111+⋅-⋅⋅=+⋅-⋅=-+=-+-=-+-=++++++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T⎪⎭⎫ ⎝⎛---=--⋅⋅=+12112123)12)(122(2231n n nn n从而231211217131311231321<⎪⎭⎫ ⎝⎛---++-+-=+++++n n n T T T T ΛΛ 例7.已知11=x ,⎩⎨⎧∈=-∈-==),2(1),12(Z k k n n Z k k n n xn,求证: *))(11(21114122454432N n n x x x x x x n n ∈-+>++⋅+⋅+Λ证明:nnnn n n x x n n 222141141)12)(12(11424244122=⋅=>-=+-=+,因为12++<n n n ,所以)1(2122214122n n n n nx x n n -+=++>>+所以*))(11(21114122454432N n n x x x x x x n n ∈-+>++⋅+⋅+Λ二、函数放缩例8.求证:)(665333ln 44ln 33ln 22ln *N n n n n n ∈+-<++++Λ. 解析:先构造函数有xxx x x 11ln 1ln -≤⇒-≤,从而)313121(1333ln 44ln 33ln 22ln n n nn+++--<++++ΛΛ 因为⎪⎭⎫ ⎝⎛++++++⎪⎭⎫ ⎝⎛++++++⎪⎭⎫ ⎝⎛+=+++n n n n 31121219181716151413121313121ΛΛΛ6533323279189936365111n n n n n =⎪⎪⎭⎫ ⎝⎛+⋅++⎪⎭⎫ ⎝⎛++⎪⎭⎫ ⎝⎛++>---Λ 所以6653651333ln 44ln 33ln 22ln +-=--<++++n n n n nnΛ2ααα 例12.求证:32)]1(1[)321()211(->++⋅⋅⨯+⋅⨯+n e n n Λ解析:32]1)1(ln[->++n n ,叠加之后就可以得到答案:)1*,(4)1(1ln 54ln 43ln 32ln >∈-<+++++n N n n n n nΛ 解析:构造函数)1(1)1()1ln()(>+---=x x x x f ,求导,可以得到:12111)('--=--=x x x x f ,令0)('>x f 有21<<x ,令0)('<x f 有2>x ,所以0)2()(=≤f x f ,所以2)1ln(-≤-x x ,令12+=n x 有,1ln 22-≤n n所以211ln -≤+n n n ,所以)1*,(4)1(1ln 54ln 43ln 32ln >∈-<+++++n N n n n n n Λ例14. 已知112111,(1).2n n na a a n n +==+++证明2n a e <. 解析:nn n n n a n n a n n a )21)1(11(21))1(11(1+++<+++=+,然后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nn n a n n aln )21)1(11ln(ln 1++++<+ 然后运用x x <+)1ln(和裂项可以得到答案) 放缩思路:⇒+++≤+n nn a nn a )2111(21⇒++++≤+nnn a n n a ln )2111ln(ln 21nn n n a 211ln 2+++≤。

从简单情形开始——谈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压轴题”的解题策略

从简单情形开始——谈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压轴题”的解题策略
在摇 篮 里 , 谈 还 有 “ ” ? 何 造 呢 五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充 著名 心理学家 巴甫洛夫说 过 : 想 象是科 学 的翅膀 , “ 缺
①若 0 b m都是正数 , 0>6 则 ,, 且 , a+m<T a.
o 十 HL o
②若 Ⅱ 6 m都是正数 , Ⅱ<b 则 ,, 且 ,
的理念 , 比较 容 易算 出 :
(, 1
+∞ ) l , < 2设 m 为 实 数 , =m l 1一m) , x +( 2卢=( 1一

4 ( 0" m』 m,  ̄ Ⅳ
-m 2 0' m ,  ̄ 『 .
> 1 > 1 , ,若 { ( )一 ( < g g 卢)
式所表现 出来 的惰 性就 会造成 学生 认知 结构 的简单 化 : 只 有 知 识 点 的堆 积 , 缺 少 知 识 点 的 联 系 , 有 感 性 的 片 面 、 而 只 零星 、 局部 的知识 , 而没有全面 的 、 完整 的知识体 系 , 终形 最
③若 o 6 m都 是正数 , 。<6n<m, 0 t ,, 且 , 则
l L
<0 ’

④若 0 b m都是正数 , 。<6 n< 则 一 ,, 且 , m, 0

>0 一
, n

总之 , 适当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 可使学 生加深对 知识 的 理 解 , 宽基 础 , 跃 发 散 思 维 , 不 仅 能 帮 助 学 生 掌 握 基 拓 活 这 本 的思 想 方 法 , 且 能 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应 变 能 力 . 而 四、 破常规 。 打 弱化 思维 定 式 法 国生物学家 贝尔 纳说过 : 碍学 习 的最 大障碍 并不 妨

2010高考整套真题及答案

2010高考整套真题及答案

(2) B 【解析】由a+2i=b+i i得a+2i=bi-1,所以由复数相等的意义知a=-1,b=2,所以a+b=1,故选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复数相等的意义、复数的基本运算,属保分题。

(3)D 【解析】由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可以得出答案。

【命题意图】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属基础题。

(4)【答案】D(7) A 【解析】由题意得:所求封闭图形的面积为1230x -x )dx=⎰(1111-1=3412⨯⨯,故选A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定积分的基础知识,由定积分求曲线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

可知当直线z=3x-4y平移到点(5,3)时,目标函数z=3x-4y取得最大值3;当直线z=3x-4y 平移到点(3,5)时,目标函数z=3x-4y取得最小值-11,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不等式中的线性规划知识,画出平面区域与正确理解目标函数z=3x-4y的几何意义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

(11)函数y=2x-2x的图像大致是A 【解析】因为当x=2或4时,2x -2x =0,所以排除B 、C ;当x=-2时,2x -2x =14<04-,排除D ,所以选A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考查同学们对函数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12 B 【解析】若a 与b共线,则有a b=mq-np=0,故A 正确;因为b a pn-qm = ,而a b=mq-np,所以有a b b a ≠,故选项B 错误,故选B 。

【命题意图】本题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属创新题型,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案】54-【解析】当x=10时,y=110-1=42⨯,此时|y-x|=6; 当x=4时,y=14-1=12⨯,此时|y-x|=3;当x=1时,y=111-1=-22⨯,此时|y-x|=32;当x=12-时,y=115-1=-224⨯-(),此时|y-x|=3<14,故输出y 的值为54-。

(甘志国)谈谈2010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压轴题

(甘志国)谈谈2010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压轴题

谈谈2010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压轴题甘志国(该文已发表 数理天地(高中版),2010(9):19,21)本文将谈谈2010年的全国普通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压轴题:高考题 证明以下命题:(1)对任一正整数a ,都存在正整数)(,c b c b <,使得222,,c b a 成等差数列;(2)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n ∆,其边长n n n c b a ,,为正整数且222,,n n n c b a 成等差数列.参考答案 (1)易知2227,5,1成等差数列,所以222)7(,)5(,a a a 也成等差数列,即对任一正整数a ,都存在正整数)(7,5c b a c a b <==,使得222,,c b a 成等差数列.(2)若222,,n n n c b a 成等差数列,得 2222n n n n b c a b -=-))(())((n n n n n n n n b c b c a b a b +-=+- ① 选取关于n 的一个多项式,例如)1(42-n n ,使得它可按两种方式分解因式,由于)22)(22()22)(22()1(4222n n n n n n n n +-=-+=-所以,可令⎪⎪⎩⎪⎪⎨⎧+=+-=--=++=-n n b c n b c n n a b n a b n n n nn n n n 2222222222即 )4(12112222≥⎪⎩⎪⎨⎧-+=+=--=n n n c n b n n a n n n易证n n n c b a ,,满足①,所以222,,n n n c b a 成等差数列.当4≥n 时,n n n c b a <<,且0142>+-=-+n n c b a n n n ,所以以n n n c b a ,,为边长可以构成三角形,将此三角形记为)4(≥∆n n .任取正整数),4,4(,n m n m n m ≠≥≥,若m ∆与n ∆相似,得1212111212222222-+-+=++=----n n m m n m n n m m 11)1()12()1()12(12121122222222--=+--++--+=-+-+=++n m n n n m m m n n m m n m 11)12()1()12()1(12121122222222++=---+---+=----=++n m n n n m m m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1111 这与n m ≠矛盾!所以任意两个三角形m ∆与),4,4(n m n m n ≠≥≥∆互不相似.即欲证成立.在本题第(2)问中,有222n n n c b a ≥≥或222n n n c b a ≤≤.若222n n n c b a ≥≥,又设),,(),,(y z x c b a n n n =,得z y x ,,是互质的正整数且),(2222x z y y x z y x >+≥=+ ② 求方程②的正整数解就是解不定方程问题.早在1995年,笔者就在文献[1]中给出了以下结论(也可见专著[2]):定理1]1[ 方程z y x z y x ,,(2222=+两两互质,)y x >的全部正整数解为⎪⎪⎩⎪⎪⎨⎧+=--=+-=22222222s r z rss r y rs s r x其中∈s r ,N*2,,s r >†s r +(“†”表示不整除)1),(,=s r .证明 有222y x +,因为1),(=y x ,所以y x ,均为奇数.由y x >知,可设∈=-=+b a b y x a y x ,(2,2N*),所以1),(,,=-=+=b a b a y b a x .把它代入2222z y x =+,得222z b a =+,且由1),(=b a 得z b a ,,两两互质,由勾股数组的求法(参见文献[3]),得⎪⎩⎪⎨⎧-=-==22222s r z s r b rs a 或⎪⎩⎪⎨⎧-==-=22222s r z rs b s r a 其中∈s r ,N*2,,s r >†s r +1),(,=s r .所以⎪⎪⎩⎪⎪⎨⎧+=--=+-=22222222s r z rss r y rs s r x因为在方程②中,“正整数z y x ,,两两互质”等价于“正整数z y x ,,互质”,所以由定理1可得以上高考题第(2)问的一些答案,比如选1),4(=≥=s n n r ,可得以上参考答案第(2)问,选1,2==s r ,可得以上参考答案第(1)问.这道高考压轴题以整数性质为背景,实际上,有很多高考题喜欢考查整数性质,比如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压轴题、湖北卷理科第20(2)题,2007年湖北理科卷中的四道题]4[.所以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1 甘志国.有理数集上不存在四连贯的二次多项式[J].数学通讯,1995(12):23-262 甘志国著.初等数学研究(II)上[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173 魏万迪.整数入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684 甘志国.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一大特色——整数性质[J].数学通讯,2007(18):19-20,18。

反思好题 其乐无穷——再谈2010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压轴题

反思好题 其乐无穷——再谈2010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压轴题


于 是

了厂 = ( 4 3 , 3 n- 4 ) 6-
。+ 6一l : ,
综上所 述 , 在 b满足 题 意 : 6=一 一 存 当 3时,
:。±2 ; 6: 一。一 当 时, :。+
此时

一 n: 一 3:。+ 6—




n一2
例 1 已知 。是 给定 的实常 数 , 函数 - )= 设 厂 (
( — ) + ) 6 n ( 6 e , ∈R, =o是 - ) 厂 的一 个极 大 (
② 当 —0 2 ≠n— 1时,
2 0= ( 戈 ) r一 =2 —0 . — 2 0一 】 或 】 ( 2 ) 上 1 若 2 n= ( 1 , 0 。 一 2 n— ) 贝
△ = f +b一1 +8>0 。 ) .
2 0+( 0—6— )一 ( 3 3 Ⅱ+6+ ) 3


4 ・ 6
中 学教 研 ( 学 ) 数
21 0 1生

6 3 a 主 — = +_ = 主
口 + Xl


2 = ( 1 , 一 2 n一 )
3 a=2 l 2= x +

f( )=( —o )e , ② 受平 时接 触 题 目的 影 响 , 成 了思 维 定 势. 形
x4 x1 + x2 一 n.
此时


0一 : (2 ) l 2 一n ,
3 a=2 2 l x+
2 口+( 口一b一 )一3 口+b 3 3 ( +)
4 一
3 口一 3 ( b一1 + ( b一 )+ 口+ ) 8

2010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10•四川)i是虚数单位,计算i+i2+i3=()A.﹣1 B.1 C.﹣i D.i【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分析】利用复数i的幂的运算,容易得到答案.【解答】解:由复数性质知:i2=﹣1故i+i2+i3=i+(﹣1)+(﹣i)=﹣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幂的运算,是基础题.2.(5分)(2010•四川)下列四个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在点x=0处连续的是()A. B.C.D.【考点】函数的连续性.【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连续的定义,函数f在x=0连续,满足两个条件f不仅在x=0处有极限且有定义,而且等于它的函数值.根据图象可知A函数在x=0无定义,B有间断点即极限不存在,C虽然有极限但是极限不等于f(0),得到正确答案即可.【解答】解:由图象及函数连续的性质知,A中的函数在x=0处无意义,所以不连续;B中的函数x趋于0无极限,所以不连续;C中虽然有极限,但是不等于f(0),所以不连续;只有D满足连续的定义,所以D中的函数在x=0连续.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掌握连续的定义,会利用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3.(5分)(2010•四川)2log510+log50.25=()A.0 B.1 C.2 D.4【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分析】根据对数运算法则可直接得到答案.【解答】解:∵2log510+log50.25=log5100+log50.25=log525=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4.(5分)(2010•四川)函数f(x)=x2+mx+1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A.m=﹣2 B.m=2 C.m=﹣1 D.m=1【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对称轴定义和互为充要条件的条件去判断即可.【解答】解:函数f(x)=x2+mx+1的对称轴为x=﹣⇔﹣=1⇒m=﹣2.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互为充要条件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问题.5.(5分)(2010•四川)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则=()A.8 B.4 C.2 D.1【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分析】先求出||=4,又因为=||=2=4,可得答案.【解答】解:由=16,得||=4,∵=||=4,而∴=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属基础题.6.(5分)(2010•四川)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A.y=sin(2x﹣) B.y=sin(2x﹣) C.y=sin(x﹣) D.y=sin(x﹣)【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专题】分析法.【分析】先根据左加右减进行左右平移,然后根据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时w变为原来的倍进行横向变换.【解答】解: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sin(x ﹣)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y=sin(x﹣).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平移的原则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7.(5分)(2010•四川)某加工厂用某原料由甲车间加工出A产品,由乙车间加工出B产品.甲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10小时可加工出7千克A产品,每千克A产品获利40元.乙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6小时可加工出4千克B产品,每千克B产品获利50元.甲、乙两车间每天共能完成至多70多箱原料的加工,每天甲、乙车间耗费工时总和不得超过480小时,甲、乙两车间每天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为()A.甲车间加工原料1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60箱B.甲车间加工原料15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5箱C.甲车间加工原料18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0箱D.甲车间加工原料4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30箱【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找出目标函数【解答】解:设甲车间加工原料x箱,乙车间加工原料y箱,则目标函数z=280x+200y结合图象可得:当x=15,y=55时z最大.故选B.【点评】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是,我们常寻找边界点,代入验证确定最值8.(5分)(2010•四川)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0,其前n项的和为S n,且S n+1=2S n+a1,则=()A.0 B.C.1 D.2【考点】极限及其运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知a n+2=2a n+1,再由S2=2S1+a1,即a2+a1=2a1+a1Þa2=2a1,知{a 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S n=a1+2a1+22a1++2n﹣1a1=(2n﹣1)a1,由此可知答案.【解答】解:由S n+1=2S n+a1,且S n+2=2S n+1+a1作差得a n+2=2a n+1又S2=2S1+a1,即a2+a1=2a1+a1Þa2=2a1故{a 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S n=a1+2a1+22a1++2n﹣1a1=(2n﹣1)a1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极限和性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9.(5分)(2010•四川)椭圆的右焦点为F,其右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A.在椭圆上存在点P满足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0,]B.(0,]C.[,1)D.[,1)【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即F点到P点与A点的距离相等,根据|PF|的范围求得|FA|的范围,进而求得的范围即离心率e的范围.【解答】解: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即F点到P点与A点的距离相等而|FA|=|PF|∈[a﹣c,a+c]于是∈[a﹣c,a+c]即ac﹣c2≤b2≤ac+c2∴又e∈(0,1)故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基本性质.属基础题.10.(5分)(2010•四川)由1、2、3、4、5、6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1、3都不与5相邻的六位偶数的个数是()A.72 B.96 C.108 D.144【考点】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原理,先选一个偶数字排个位,有3种选法,对于5要求比较多,需要分类,若5在十位或十万位,则1、3有三个位置可排,若5排在百位、千位或万位,则1、3只有两个位置可排,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原理,先选一个偶数字排个位,有3种选法,①若5在十位或十万位,则1、3有三个位置可排,有A32种,然后剩下的两个位置全排列,共有2A32A22=24个;②若5排在百位、千位或万位,则1、3只有两个位置可排,有A22种,然后剩下的两个位置全排列,共3A22A22=12个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计3(24+12)=108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步计数原理,考查分类计数原理,考查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是一个数字问题,这种问题的限制条件比较多,注意做到不重不漏.11.(5分)(2010•四川)半径为R的球O的直径AB垂直于平面α,垂足为B,△BCD是平面α内边长为R 的正三角形,线段AC、AD分别与球面交于点M、N,那么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A.B.C.D.【考点】球面距离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求解本题需要根据题意求解出题目中的角MON的余弦,再代入求解,即可求出MN的两点距离.【解答】解:由已知,AB=2R,BC=R,故tan∠BAC=cos∠BAC=连接OM,则△OAM为等腰三角形AM=2AOcos∠BAC=,同理AN=,且MN∥CD而AC=R,CD=R故MN:CD=AM:ACMN=,连接OM、ON,有OM=ON=R于是cos∠MON=所以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对球面上的点的距离求解,是中档题.12.(5分)(2010•四川)设a>b>c>0,则的最小值是()A.2 B.4 C. D.5【考点】基本不等式.【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先把整理成,进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原式的最小值.【解答】解:==≥0+2+2=4当且仅当a﹣5c=0,ab=1,a(a﹣b)=1时等号成立如取a=,b=,c=满足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主要口考查了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2010•四川)的展开式中的第四项是﹣.【考点】二项式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4项.【解答】解:T4=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的工具.14.(4分)(2010•四川)直线x﹣2y+5=0与圆x2+y2=8相交于A、B两点,则|AB|= 2.【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以直接求出A、B然后求值;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求解.【解答】解:圆心为(0,0),半径为2,圆心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d=,故,得|A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基础题.15.(4分)(2010•四川)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考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从而∠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有三垂线定理可知AD⊥l,故∠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60°又由已知,∠ABD=30°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2,则AC=,CD=1AB==4∴sin∠A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6.(4分)(2010•四川)设S为复数集C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x,y∈S,都有x+y,x﹣y,xy∈S,则称S为封闭集.下列命题:①集合S={a+bi|(a,b为整数,i为虚数单位)}为封闭集;②若S为封闭集,则一定有0∈S;③封闭集一定是无限集;④若S为封闭集,则满足S⊆T⊆C的任意集合T也是封闭集.其中真命题是①②.(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子集与真子集;复数的基本概念.【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由题意直接验证①即可判断正误;令x=y可推出②是正确的;找出反例集合S={0},即可判断③的错误.S={0},T={0,1},推出﹣1不属于T,判断④是错误的.【解答】解:两个复数的和是复数,两个复数的差也是复数,所以集合S={a+bi|(a,b为整数,i为虚数单位)}为封闭集,①正确.当S为封闭集时,因为x﹣y∈S,取x=y,得0∈S,②正确对于集合S={0},显然满足所有条件,但S是有限集,③错误取S={0},T={0,1},满足S⊆T⊆C,但由于0﹣1=﹣1不属于T,故T不是封闭集,④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子集,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是中档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2010•四川)某种有奖销售的饮料,瓶盖内印有“奖励一瓶”或“谢谢购买”字样,购买一瓶若其瓶盖内印有“奖励一瓶”字样即为中奖,中奖概率为.甲、乙、丙三位同学每人购买了一瓶该饮料.(Ⅰ)求甲中奖且乙、丙都没有中奖的概率;(Ⅱ)求中奖人数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ξ.【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随机事件.【专题】计算题.【分析】(1)甲、乙、丙三位同学每人是否中奖相互独立,可利用独立事件的概率求解,甲中奖概率为,乙、丙没有中奖的概率为,相乘即可.(2)中奖人数ξ的所有取值为0,1,2,3,是二项分布.ξ~B(3,)【解答】解:(1)设甲、乙、丙中奖的事件分别为A、B、C,那么P(A)=P(B)=P(C)=,P()=P(A)P()P()=,答:甲中奖且乙、丙都没有中奖的概率为.(2)ξ的可能值为0,1,2,3,P(ξ=k)=(k=0,1,2,3)所以中奖人数ξ的分布列为Eξ=0×+1×+2×+3×=.【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二项分布及期望等知识.同时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12分)(2010•四川)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点M是棱AA′的中点,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Ⅰ)求证:OM为异面直线AA′和BD′的公垂线;(Ⅱ)求二面角M﹣BC′﹣B′的大小;(Ⅲ)求三棱锥M﹣OBC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异面直线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计算题;综合题;转化思想.【分析】(Ⅰ)连接AC,取AC中点K,则K为BD的中点,连接OK,证明MO⊥AA′,MO⊥BD′OM是异面直线AA′和BD′都相交,即可证明OM为异面直线AA′和BD′的公垂线;(Ⅱ)取BB′中点N,连接MN,则MN⊥平面BCC′B′,过点N作NH⊥BC′于H,连接MH,说明∠MHN为二面角M﹣BC′﹣B′的平面角,解三角形求二面角M﹣BC′﹣B′的大小;(Ⅲ)利用V M﹣OBC=V M﹣OA’D’=V O﹣MA’D’,求出S△MA’D’以及O到平面MA′D′距离h,即可求三棱锥M﹣OBC的体积.【解答】解:(Ⅰ)连接AC,取AC中点K,则K为BD的中点,连接OK因为M是棱AA′的中点,点O是BD′的中点所以AM所以MO由AA′⊥AK,得MO⊥AA′因为AK⊥BD,AK⊥BB′,所以AK⊥平面BDD′B′所以AK⊥BD′所以MO⊥BD′又因为OM是异面直线AA′和BD′都相交故OM为异面直线AA′和BD′的公垂线(Ⅱ)取BB′中点N,连接MN,则MN⊥平面BCC′B′过点N作NH⊥BC′于H,连接MH则由三垂线定理得BC’⊥MH从而,∠MHN为二面角M﹣BC′﹣B′的平面角MN=1,NH=BNsin45°=在Rt△MNH中,tan∠MHN=故二面角M﹣BC′﹣B′的大小为arctan2(Ⅲ)易知,S△OBC=S△OA’D’,且△OBC和△OA′D′都在平面BCD′A′内点O到平面MA′D′距离h=V M﹣OBC=V M﹣OA’D’=V O﹣MA’D’=S△MA’D’h=【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正方体、三棱锥体积等基础知识,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考查应用向量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9.(12分)(2010•四川)(Ⅰ)①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②由Cα+β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Ⅱ)已知△ABC的面积,且,求cosC.【考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Ⅰ)①建立单位圆,在单位圆中作出角,找出相应的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化简整理既得;②由诱导公式cos[﹣(α+β)]=sin(α+β)变形整理可得.(Ⅱ),求出角A的正弦,再由,用cosC=﹣cos(A+B)求解即可.【解答】解:(Ⅰ)①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内做单位圆O,并作出角α、β与﹣β,使角α的始边为Ox,交⊙O于点P1,终边交⊙O于P2;角β的始边为OP2,终边交⊙O于P3;角﹣β的始边为OP1,终边交⊙O于P4.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P4(cos(﹣β),sin(﹣β))由P1P3=P2P4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cos(α+β)﹣1]2+sin2(α+β)=[cos(﹣β)﹣cosα]2+[sin(﹣β)﹣sinα]2展开并整理得:2﹣2cos(α+β)=2﹣2(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分)②由①易得cos(﹣α)=sinα,sin(﹣α)=cosαsin(α+β)=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6分)(Ⅱ)由题意,设△ABC的角B、C的对边分别为b、c则S=bcsinA==bccosA=3>0∴A∈(0,),cosA=3sinA又sin2A+cos2A=1,∴sinA=,cosA=由题意,cosB=,得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故cosC=cos[π﹣(A+B)]=﹣cos(A+B)=﹣(12分)【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及运算能力.20.(12分)(2010•四川)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 于点M、N.(Ⅰ)求E的方程;(Ⅱ)试判断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是否过点F,并说明理由.【考点】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Ⅰ)设P(x,y),欲求点P的轨迹方程,只须求出x,y之间的关系式即可,结合题中条件:“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利用距离公式即得;(Ⅱ)先分类讨论:①当直线BC与x轴不垂直时;②当直线BC与x轴垂直时,对于第①种情形,设BC的方程为y=k(x﹣2),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双曲线的方程,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结合向量垂直的关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即可求得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对于第②种情形,由于直线方程较简单,直接代入计算即可验证.【解答】解:(Ⅰ)设P(x,y),则化简得x2﹣=1(y≠0);(Ⅱ)①当直线BC与x轴不垂直时,设BC的方程为y=k(x﹣2)(k≠0)与双曲线x2﹣=1联立消去y得(3﹣k2)x2+4k2x﹣(4k2+3)=0由题意知3﹣k2≠0且△>0设B(x1,y1),C(x2,y2),则y1y2=k2(x1﹣2)(x2﹣2)=k2[x1x2﹣2(x1+x2)+4]=k2(+4)=因为x1、x2≠﹣1,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x+1)因此M点的坐标为(),同理可得因此==0②当直线BC与x轴垂直时,直线方程为x=2,则B(2,3),C(2,﹣3)AB的方程为y=x+1,因此M点的坐标为(),同理可得因此=0综上=0,即FM⊥F N故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轨迹方程、双曲线等基础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及推理运算能力.21.(12分)(2010•四川)已知数列{a n}满足a1=0,a2=2,且对任意m、n∈N*都有a2m﹣1+a2n﹣1=2a m+n﹣1+2(m﹣n)2(1)求a3,a5;(2)设b n=a2n+1﹣a2n﹣1(n∈N*),证明:{b n}是等差数列;(3)设c n=(a n+1﹣a n)q n﹣1(q≠0,n∈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S n.【考点】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求和.【专题】综合题;压轴题;转化思想.【分析】(1)欲求a3,a5只需令m=2,n=1赋值即可.(2)以n+2代替m,然后利用配凑得到b n+1﹣b n,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证明.(3)由(1)(2)两问的结果可以求得c n,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求{c n}的前n项和S n.【解答】解:(1)由题意,令m=2,n=1,可得a3=2a2﹣a1+2=6再令m=3,n=1,可得a5=2a3﹣a1+8=20(2)当n∈N*时,由已知(以n+2代替m)可得a2n+3+a2n﹣1=2a2n+1+8于是[a2(n+1)+1﹣a2(n+1)﹣1]﹣(a2n+1﹣a2n﹣1)=8即b n+1﹣b n=8所以{b n}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3)由(1)(2)解答可知{b n}是首项为b1=a3﹣a1=6,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则b n=8n﹣2,即a2n+1﹣a2n﹣1=8n﹣2另由已知(令m=1)可得a n=﹣(n﹣1)2.那么a n+1﹣a n=﹣2n+1=﹣2n+1=2n于是c n=2nq n﹣1.当q=1时,S n=2+4+6++2n=n(n+1)当q≠1时,S n=2•q0+4•q1+6•q2+…+2n•q n﹣1.两边同乘以q,可得qS n=2•q1+4•q2+6•q3+…+2n•q n.上述两式相减得(1﹣q)S n=2(1+q+q2+…+q n﹣1)﹣2nq n=2•﹣2nq n=2•所以S n=2•综上所述,S n=.【点评】本小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化归、分类整合等数学思想,以及推理论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的方法.22.(14分)(2010•四川)设,a>0且a≠1),g(x)是f(x)的反函数.(Ⅰ)设关于x的方程求在区间[2,6]上有实数解,求t的取值范围;(Ⅱ)当a=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证明:;(Ⅲ)当0<a≤时,试比较||与4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反函数;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不等式.【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转化思想.【分析】(Ⅰ)求出g(x),在[2,6]上有实数解,求出t的表达式,利用导数确定t 的范围;(Ⅱ)a=e求出,利用导数推出是增函数,求出最小值,即可证明;(Ⅲ)利用放缩法,求出||的取值范围,最后推出小于4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a x=>0故g(x)=,x∈(﹣∞,﹣1)∪(1,+∞)由得t=(x﹣1)2(7﹣x),x∈[2,6]则t′=﹣3x2+18x﹣15=﹣3(x﹣1)(x﹣5)列表如下:所以t最小值=5,t最大值=32所以t的取值范围为[5,32](5分)(Ⅱ)=ln()=﹣ln令u(z)=﹣lnz2﹣=﹣2lnz+z﹣,z>0则u′(z)=﹣=(1﹣)2≥0所以u(z)在(0,+∞)上是增函数又因为>1>0,所以u()>u(1)=0 即ln>0即(9分)(3)设a=,则p≥1,1<f(1)=≤3,当n=1时,|f(1)﹣1|=≤2<4,当n≥2时,设k≥2,k∈N*时,则f(k)=,=1+所以1<f(k)≤1+,从而n﹣1<≤n﹣1+=n+1﹣<n+1,所以n<<f(1)+n+1≤n+4,综上所述,总有|﹣n|<4.【点评】本小题考查函数、反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化归、分类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数学测试卷(文科)最后押题卷及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数学测试卷(文科)最后押题卷及答案

2010年高考数学模拟卷及答案(文科)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50分)参考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4πR 2球的体积公式 V =34πR 3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棱锥的体积公式V =31Sh 其中S 表示棱锥的底面积, h 表示棱锥的高棱柱的体积公式 V =Sh其中S 表示棱柱的底面积, h 表示棱柱的高 棱台的体积公式 V =)(312211S S S S h ++ 其中S 1, S 2分别表示棱台的上、下底面积, h 表示棱台的高如果事件A , B 互斥,那么 P (A +B )=P (A )+P (B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U ={1,2,3,4,5}, A ={1,2,3}, B ={2,4}, 则A ∪ U B =(A) {1,2,3,4} (B) {1,2,3,5} (C) {2,3,4,5} (D) {1,3,4,5}(2) “x =1”是“x 2 = 1”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在空间中,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两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则两直线平行 (B) 若两直线平行于同一个平面, 则两直线平行 (C) 若两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则两平面平行 (D) 若两平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 则两平面平行 (4) 若z =1-i (i 是虚数单位), 则(A) z 2-2z +2=0 (B) z 2-2z -2=0 (C) 2z 2-2z +1=0 (D) 2z 2-2z -1=0 (5)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A) 5 (B) 6 (C) 7 (D) 8(6) 设向量a , b 满足:1||=a , 2||=b , 0(=+⋅b)a a ,(第5题)则a 与b 的夹角是(A) 30 (B) 60(C) 90 (D) 120(7) 在Rt △ABC 中, ∠A = 90, ∠B = 60, AB =1, 若圆O 的圆心在直角边AC 上, 且与AB和BC 所在的直线都相切, 则圆O 的半径是 (A)32 (B)21 (C)33 (D)23(8) 若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多面体的体积是 (A) 2 cm 3(B) 4 cm 3(C) 6 cm 3 (D) 12 cm 3 (9) 下列各组函数中, 奇偶性相同, 值域也相同的一组是(A)x x x f cos 1cos )(+=, x x x g 1)(+= (B)xx x f sin 1sin )(+= , xx x g 1)(+=(C)x x x f 22cos 1cos )(-=, 221)(xx x g -= (D)xx x f 22sin1sin )(-=, 221)(xx x g -=(10) 过双曲线12222=-by ax (a >0, b >0)的右焦点F 作圆222a y x =+的切线FM (切点为M ),交y 轴于点P . 若M 为线段FP 的中点,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2(B) 3 (C) 2 (D) 5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第8题)非选择题部分 (共100分)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7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数学压轴题六1.(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设抛物线2:x y C =的焦点为F ,动点P 在直线02:=--y x l 上运动,过P 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且与抛物线C 分别相切于A 、B 两点.(1)求△APB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解:(1)设切点A 、B 坐标分别为))((,(),(0121120x x x x x x ≠和,∴切线AP 的方程为:;02200=--x y x x切线BP 的方程为:;02211=--x y x x 解得P 点的坐标为:1010,2x x y x x x P P =+=所以△APB 的重心G 的坐标为 P PG x x x x x =++=310,,343)(3321021010212010pP P G y x x x x x x x x x y y y y -=-+=++=++=所以243G G p x y y +-=,由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24(31,02)43(22+-==-+--x x y x y x 即(2)方法1:因为).41,(),41,2(),41,(2111010200-=-+=-=x x FB x x x x FP x x FA 由于P 点在抛物线外,则.0||≠FP∴,||41)41(||)41)(41(2||||cos 10220202010010FP x x x x FP x x x x x x FA FP FA FP AFP +=-+--+⋅+=⋅=∠ 同理有,||41)41(||)41)(41(2||||cos 10221212110110FP x x x x FP x x x x x x FB FP FB FP BFP +=-+--+⋅+=⋅=∠ ∴∠AFP=∠PFB.方法2:①当,0,0,,0000101==≠=y x x x x x 则不妨设由于时所以P 点坐标为)0,2(1x ,则P 点到直线AF 的距离为:,4141:;2||12111x x x y BF x d -=-=的方程而直线即.041)41(1121=+--x y x x x 所以P 点到直线BF 的距离为:2||412||)41()()41(|42)41(|1211212122111212x x x x x x x x x d =++=+-+-=所以d 1=d 2,即得∠AFP=∠PFB.②当001≠x x 时,直线AF 的方程:,041)41(),0(041410020020=+-----=-x y x x x x x x y 即 直线BF 的方程:,041)41(),0(041411121121=+-----=-x y x x x x x x y 即 所以P 点到直线AF 的距离为:2||41)41)(2|)41(|41)2)(41(|102020102022001201020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同理可得到P 点到直线BF 的距离2||012x x d -=,因此由d 1=d 2,可得到∠AFP=∠PFB. 2.(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B 是椭圆λ=+223y x 上的两点,点N (1,3)是线段AB 的中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 、D 两点.(Ⅰ)确定λ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 的方程;(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λ,使得A 、B 、C 、D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此题不要求在答题卡上画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和椭圆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运算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λ=++-=223,3)1(y x x k y 代入,整理得.0)3()3(2)3(222=--+--+λk x k k x k ①设212211,),,(),,(x x y x B y x A 则是方程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0])3(3)3([422>--+=∆k k λ ② 且,3)3(2221+-=+k k k x x 由N (1,3)是线段AB 的中点,得.3)3(,12221+=-∴=+k k k x x解得k=-1,代入②得,λλ即,12>的取值范围是(12,+∞). 于是,直线AB 的方程为.04),1(3=-+--=-y x x y 即 解法2:设),,(),,(2211y x B y x A 则有.0))(())((332121212122222121=+-++-⇒⎪⎩⎪⎨⎧=+=+y y y y x x x x y x y x λλ依题意,.)(3,212121y y x x k x x AB ++-=∴≠∵N (1,3)是AB 的中点, ∴.1,6,22121-==+=+AB k y y x x 从而 又由N (1,3)在椭圆内,∴,1231322=+⨯>λ ∴λ的取值范围是(12,+∞).直线AB 的方程为y -3=-(x -1),即x+y -4=0.(Ⅱ)解法1:∵CD 垂直平分AB ,∴直线CD 的方程为y -3=x -1,即x -y+2=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04442=-++λx x又设),,(),,(4433y x D y x C CD 的中点为4300,),,(x x y x C 则是方程③的两根, ∴).23,21(,232,21)(21,10043043-=+=-=+=-=+M x y x x x x x 即且 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3(2||)1(1||432-=-⋅-+=λx x kCD ④将直线AB 的方程x+y -4=0,代入椭圆方程得016842=-+-λx x ⑤同理可得 .)12(2||1||212-=-⋅+=λx x k AB ⑥∵当12>λ时,||||,)12(2)3(2CD AB <∴->-λλ假设存在λ>12,使得A 、B 、C 、D 四点共圆,则CD 必为圆的直径,点M 为圆心.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2232|42321|2|4|00=-+-=-+=y x d ⑦于是,由④、⑥、⑦式和勾股定理可得.|2|2321229|2|||||22222CD AB d MB MA =-=-+=+==λλ故当λ>12时,A 、B 、C 、D 四点匀在以M 为圆心,2||CD 为半径的圆上. (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A 、B 、C 、D 共圆⇔△ACD 为直角三角形,A 为直角⇔|AN|2=|CN|·|DN|,即 ).2||)(2||()2||(2d CD d CD AB -+= ⑧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212-=λ由④和⑦知,⑧式右边,2122923)2232)3(2)(2232)3(2(-=--=--+-=λλλλ ∴⑧式成立,即A 、B 、C 、D 四点共圆. 解法2:由(Ⅱ)解法1及λ>12,∵CD 垂直平分AB , ∴直线CD 方程为13-=-x y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04442=-++λx x ③将直线AB 的方程x+y -4=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016842=-+-λx x ⑤解③和⑤式可得 .231,21224,32,1-±-=-±=λλx x不妨设)233,231(),233,231(),12213,12211(-+-+---------+λλλλλλD C A∴)21233,23123(---+-+-+=λλλλCA)21233,23123(-------+=λλλλDA计算可得0=⋅DA CA ,∴A 在以CD 为直径的圆上. 又B 为A 关于CD 的对称点,∴A 、B 、C 、D 四点共圆. (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 ⊥AD ) 3.(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不等式n n n 其中],[log 21131212>+++ 为大于2的整数,][log 2n 表示不超过n 2log 的最大整数. 设数列}{n a 的各项为正,且满足 ,4,3,2,),0(111=+≤>=--n a n na a b b a n n n(Ⅰ)证明 ,5,4,3,][log 222=+<n n b ba n(Ⅱ)猜测数列}{n a 是否有极限?如果有,写出极限的值(不必证明); (Ⅲ)试确定一个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对任意b>0,都有.51<n a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极限及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以及归纳递推的思想. (Ⅰ)证法1:∵当,111,0,211111na na a n a a n na a n n n n n n n n +=+≥∴+≤<≥-----时即,1111na a n n ≥-- 于是有.111,,3111,211112312na a a a a a n n ≥-≥-≥-- 所有不等式两边相加可得.13121111na a n +++≥- 由已知不等式知,当n ≥3时有,].[log 211121n a a n >- ∵.][log 22.2][log 2][log 2111,2221n b ba bn b n b a b a n n +<+=+>∴=证法2:设nn f 13121)(+++=,首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 .,5,4,3,)(1 =+≤n bn f ba n(i )当n=3时, 由 .)3(11223313333112223b f ba a a a a a +=++⋅≤+=+≤知不等式成立.(ii )假设当n=k (k ≥3)时,不等式成立,即,)(1bk f ba k +≤则1)(1)1(11)1(1)1()1(1++⋅++≤+++=+++≤+bb k f k k a k k a k a k a k kk k ,)1(1)11)((1)()1()1()1(bk f bb k k f bbb k f k k bk ++=+++=+++++=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i )、(ii )知,.,5,4,3,)(1 =+≤n bn f ba n又由已知不等式得 .,5,4,3,][l o g 22][l o g 21122 =+=+<n n b bb n b a n(Ⅱ)有极限,且.0lim =∞→n n a(Ⅲ)∵,51][log 2,][log 2][log 22222<<+n n n b b 令则有,10242,10][log log 1022=>⇒>≥n n n故取N=1024,可使当n>N 时,都有.51<n a 4.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点P 为l 上的动点,求∠F 1PF 2最大值.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两条直线的夹角等基础知识,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解:(Ⅰ)设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则()2111222222,2242,3,1 1.43a MA a A F a cca a a c c a abc a b c x y =-=-⎧-=-⎪⎪⎪=⎨⎪=+⎪⎪⎩∴===+=由题意,得 故椭圆方程为 (Ⅱ)()004,,0P y y -≠设00112212110021122120000121212350,22215tan .115152151515tan 15arctan.15y yPF k PF k F PF PF M F PF y y k k F PF k k y y y y F PF F PF F PF π=-=-<∠<∠<∴∠-∴∠==≤=++=±∠∠∠ 设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 为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