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解读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72篇古诗文看文化传承作用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72篇古诗文看文化传承作用武娟(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比重,古诗文推荐背诵篇目也从过去的14篇扩增至72篇。
可以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历史上民族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概念形态的总体。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社会生活中依然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化典籍中承载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新课标精选推荐的72篇古诗文即从浩瀚的文化典籍中遴选而来。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标推荐背诵的72篇古诗文展开分析,探讨古诗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文化传承前言2018年秋季,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正式执行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方案。
国家教育部经过四年的努力,在二百多位教育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教育部保留了《论语》《孟子》《庄子》,增加了《老子》《史记》等优秀的文化作品。
在新课改中要求学生能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这些古诗文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到清末,且明确规定在学生的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同之前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比较,新的课程方案更加明确了当前普通高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强调高中教学不只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开展面向大众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考试招生是重要导向。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标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必修、选修等各个部分。
课标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其中,还增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专题,将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要求。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家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展开研讨。
下列对该任务群学习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B.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C.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D.选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答案】 D2、(2019年真题)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
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成药是()A.导赤丸B.芩连片C.黛蛤散D.西黄丸E.新雪颗粒【答案】 C3、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
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 D4、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下列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
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答案】 C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多样化题材”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按题材分类整理相关诗歌作品。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五)招考制度大变革(两依据、一参考)
1、不分文理,实行“3+3”模式 2、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ຫໍສະໝຸດ 附:配套文件(四个意见):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2、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3、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摘自一名1981年高考考生的回忆:
恢复高考制度几 年后,学生应试 负担过重。科目 过多现象日渐显 现!!!
●1983年高中会考开始,并进行高考减少科目尝试
高考科目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又要保证学生毕业资格 ,
●1992年高考开始实行“3+2”模式
“3+2”是这阶 段普遍为人们所 接受且影响最大 的高考模式
几个话题: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回顾 三、扎实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
1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从隋朝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已经历了 一千四百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改革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每次改
革都对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产生了导向性影响:
(一)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沿革
4、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六)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稳步推进与探索
1、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定试点”,上海、浙江首批试点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抓试点”;
2016年“调布局、克难点、抓推进”;
2017年“抓总结、出经验、稳推广”,2017年,首批试点省 参加“3+3模式新高考”; 2017年鉴于沪浙的经验教训又推出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 东、海南四省市作为新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 整体推进速度较原预计明显后移了。 浙江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11月28日出台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 》 文件指出:要【完善学考选考安排 】: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
2017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刚刚,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为(2017年版)各科课程标准最全版(扫码直接进入)↓↓↓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运用
26
第三节 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解读与教 学运用
二、课程内容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与时代性及其教 学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 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 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这里 充分体现出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新增了不少的语文课人内涵及教学运用 ❖(二)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及教学运用 ❖(三)凸显的 “实践性”及教学运用 ❖(四)突出的 “时代性”及教学运用
9
二、课程理念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一)新的育人内涵及教学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 新时期 “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提到 “增强文化自信”, 积极推进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把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人格、品 质的塑造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知自我、规划人生”。这些新的育人 内涵对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非常重要,要求语文课程内容不 只是知识、技能、单篇文本的教学,而要基于语文养成学生对 自然、社会、自我的担当。
3
第一节 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解读与 教学运用
4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撰写规范
一、课程性质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二、课程理念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5
课程性质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把 “课程性质” 作为整个课程标准的重要逻辑起点。具体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 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 在 “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一段重要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 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这一新增内容 特别凸显了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这两个关键的语文学习路 径教育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2018.1.6.提交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解读(董小玉)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德国高中课程实施三个领域的“学程制”: 1.语言—文学—艺术课业领域
(德语、文学、艺术、音乐和6种外语) 2.社会科学课业领域 (历史、公共学、社会学、 经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等)
普 通 高 承
2003版课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办
教
单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中
承
办
现行语文课程面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新时代、新要求,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适宜性 和可操作性不够,即不太“管用”“好用”; 各学段课程之间统整不足、各项改革之间协 同性不强、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不配套等; 学业质量标准缺失……。 这些都急需要对教学实施、评价考试提出具 体建议;强化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横 向协调配合。增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适宜性和 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管用”“好用”。
美国课程改革情形
育
教
承
办
单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美国高中英语强调培养 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能根 据不同场合正确选用语言的 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不同 类型文学的欣赏。 英语是最重要的学科, 学生必须学满4年达到40学 分,以此培养语言技能,增 强本族传统和优秀文化。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解析: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解析: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解析: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解析: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12月15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按照以往经验,《考试大纲》是山东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那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的山东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下面,听听山东省实验中学名师对《考试大纲》的权威解读。
语文: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曹文辉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看,相较去年考纲无论是考核目标与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怎么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明年全国卷语文命题将整体保持稳定,个别地方可能微调。
比如:在能力层次要求上,(2017年考试大纲)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2018年考试大纲)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根据往年经验在考题的要求中可能会突出这一点。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逻辑推断题中可能表现的更突出。
但是对于山东考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就考试范围看,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12-12)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从性质、理念看新旧高中语文课标的异同
ywjsxxk@学术前沿XUESHUQIANYAN从性质、理念看新旧高中语文课标的异同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面世。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经过14年的探索,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
研读新课标,诸多新理念、新名词映入眼帘: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学分、学习任务群等。
对比2003年版旧课标,不难看出新课标是在旧课标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变化与创新。
本文以2003年版旧课标和2017年版新课标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预估新课标的发展变化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用2段122个字从语文课程的概念、任务与目标两个方面描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新课标用3段350个字从语言文字的地位与运用、语文课程的概念与实施、语文课程的任务与目标三个方面描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见表1)1.“语文”与“语言文字”的区分由表1可见,新课标在描述语文课程性质时首先将“语文”与“语言文字”进行了区分。
这意味着“语文”在课程上的概念已经明晰化,不再与“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章”等概念混淆,更意味着“语文”的学习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学习。
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对“语言文字”的描述从地位与功能、运用两个角度进行了关注。
从地位与功能的角度看,丰富了语言文字的地位与功能: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载体,新增了“信息载体”这一功能;具体了语言文字的使用对象——人类社会。
从运用的角度看,新课标为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指明了语言文字的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1. 引言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开展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并分析其主要特点和改革意义。
2. 课程目标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批判性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具备继续升学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
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社会交往非常重要。
终身学习能力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能力。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继续升学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
这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升学或就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主要特点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对于以往的版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主要的改进和创新。
3.1 强调语文的实用性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语文教育相比,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文不再是纯粹的学术科目,而是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注重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2 推崇多元文化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推动国家教育全面发展、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的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能力。
2018新课程标准基于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课程实施的通用性内容,以及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
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参与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校全面实施七大学科的新课程,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
在新课程中,每一门学科都增加了新的主题,并强调了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习惯养成、实践学习、课后指导和辅导。
在理论知识部分,既要重点讲解核心知识,又要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技能训练,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信息技能、分析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
习惯养成,新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实践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大胆创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实践、调研活动、实验等学习活动,以拓宽视野、丰富经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创新思维。
另外,课后指导和辅导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展系统而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有效性,以达到及时反馈、有效改进的效果。
通过2018新课程标准,鼓励学校改革、创新,把学生成长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学生学习更好、发展更快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有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提要:①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附录部分具体体现在:在旧版的基础之上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也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②新版课标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语言文字理论著作,极大的丰富了阅读容,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较大的选择。
三、核心素养版课程标准最鲜明的几点变化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足本国特色,着眼于国际视野,顺应新时期的需求,较之旧版的课程标准有了几点鲜明的变化:(一)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本次课标修改的重点之一,不仅在语文课标里提出来了,还要求其他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
教学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
(四)优化语文课程结构旧版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新课标在这一基础上优化了语文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性必修课程。
故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并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五)明确学业质量标准新版课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
新版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总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水平一共分为5个等级,每个水平部又有4个具体要求。
水平1和水平2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3和水平4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5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水平2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4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5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仅供参考。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增强了语文测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与高考的联系,更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新考试的需要。
随着新课标的变化,教师考试的备考需要做哪些转变?2.单选题/填空题注意要点新课标对每一模块均有细致、具体的表述,答题时需注意数字类的考点,如三类课程的学分及要求、教学建议等。
单选题、填空题的考查重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部分:①课程性质中课程的基本特点及根本任务;②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涵;③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④高中课程结构由必修、选修1、选修2三类课程构成,与学习任务群相挂钩,每类课程均安排7到8项学习任务群,涉及到“语言积累、梳理、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术论述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群;⑤实施建议包括“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四个部分,需重点把握“教学与评价建议”。
3.简答题/论述题注意要点简答题重点把握以下两个部分: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②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
4.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注意要点教学设计题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加强,重点更侧重于整体把握、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化,教学方法变化不大,教学过程需结合各个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目标及要求开展,整体设计的目标指向立德树人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化。
案例分析题需注意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与评价建议的最新表述,并能运用最新的理念运用到案例分析题中。
二、面试备考1.考查围(1)册数的选择变多。
在新版课标中,课程结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且每类课程均开设两个学期。
与旧版的课标对比,会发现各类课程均衡授课,且各种类型的文章在各类课程中均会有所分布。
(2)篇目的选择增多。
新版课标修订中规定“课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备考策略综上变化,在篇目的选择不要局限于目前高中阶段的必修,而是会有重点有侧重的学习其它选修文章。
此外文言文、诗歌将会是考查的重点,建议可以将此作为学习备考的重点,可根据新课标附录1的容先行一步,提前准备。
另外,根据附录推荐,可以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中的篇目;搜集弘扬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展示自身实力。
2.考查容(1)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备考策略本次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各种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容是一个整体,在新版课标中有具体的阐述,建议熟读课标,从每一方面的涵出发,教学设计中尽量设计能够促进不同方面的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
(2)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立德育人”。
◆备考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语文学科的“立德育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加强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