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2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经典复习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句名篇默写(共25题,总计0分)1.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国破家亡和作者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江苏对口单招语文第三册回忆散文复习题(附答案)
第三册回忆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无恶意的闲人:②有恶意的闲人:2、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多”和“至少”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意在说明什么?4、“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5、简要分析引用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作用。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③此记念刘和珍君!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苟活者②真的猛士7、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8、“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在这段文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 综合复习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选词填空1.(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X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解析】首先通读句子,读懂句意,然后分析所给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词语搭配习惯入手最好,与“民族精神”最搭的词语应该是“振奋”,跟“民众心智”最搭的应该是“启迪”,根据这些判断,对照四个选项,符合的选项为A。
2.(2018·某某)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解析】“焦躁”“焦虑”二者都有“焦急”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表现“急躁”,与语境中的“平息”相应。
“豁然开朗”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与语境中第二个空相符;“茅塞顿开”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困惑”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样办,语义涵盖“疑惑”,符合语境。
“蕴含”侧重于表现包蕴着“道理”,所以“蕴藏”更符合语境。
3.(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词语
(二)词语专题复习自主练习、1.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防止疫情流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备战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争创佳绩。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答案解析1.答案:A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分析:B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C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D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2.答案:B 分析: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
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错题整理——字音2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错题整理——字音(二)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捧一本好书,心无旁鹜,执笔批注,这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能收获心灵的慰藉(jiè),又可感受心灵的愉悦。
B.愿你有一颗年轻舵(duó)手的心,眼望远方之光,手富千均之力,在青春的征途上,不畏风雨,无惧磨难,长风破浪。
C.“天下无不散的筵(yàn)席”,且行且珍惜,待到六月分别的日子,曾经的斤斤计较,曾经的争吵嬉闹,也终变美好之回忆。
D.在低谷中飞窜(cuàn),在泥潭中苟安,人生何意?青春只有一次,还望当下的你我在真实的奋斗中张扬个性,放飞自我。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凡事蕴(yùn)理,万物皆趣。
苦难可以成为滋养我们茁(zhuò)壮成长的养分,缺撼也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那道靓丽风景。
B.沿着曲(qū)折蜿蜒的山道,我们来到这个世外桃源: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苍松挺拔,青草葱隆;山风袭过,馨(xīn)香四溢。
C.在这个知识快速迭(dié)代、人工智能蓬勃兴(xīng)起的时代,阅读不仅是我们浸润心灵的方式,更是我们接轨世界的必要途径。
D.人生如四季,春的明媚,夏的炽(zhì)热,秋的丰硕(shuó),冬的静美,每一季都各有特点,正如每一阶段的生活都多姿多彩。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折本/奏折脉络/脉脉含情味同嚼蜡/细嚼慢咽B.积蓄/畜牧桑梓/莘莘学子狐假虎威/孤陋寡闻C.着落/着火放炮/如法炮制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客栈/信笺迂回/长吁短叹幡然悔悟/翻云覆雨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淅淅沥沥(1ì)的春雨中,我来到西冷印社、屏(píng)息凝神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几代篆刻家心无旁鹜的治印精神。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 [2 济南的冬天](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2 济南的冬天](85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发髻.(jì)肌肤.(fǔ)安适.(shì)B.伦敦.(dūn)着.落(zháo)镶.嵌(xiāng)C.狭窄.(zhǎi)宽敞.(chang)贮.蓄(chǔ)D.水藻.(zǎo)害羞.(xiū)济.南(jǐ)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苹暖和横卧C.园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蓝斜射稍微烦燥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A.挂织照B.披缝映C.顶镶射D.垂添照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C.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搜集古诗词】老舍先生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对济南情有独钟。
你能分别写出两句描写冬天和描写济南的诗词吗?(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的足迹,设计一段导游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57.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析】【详解】(1)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如“罔”:迷惑,迷惘之意,所以读“wǎng”。
注意据义定音。
(2)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
“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
“是”:这。
这些是关键词语。
“是知也”判断句的翻译。
(5)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交大附中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经典复习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8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甲)(乙)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7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早春寄王汉阳》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17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画面;“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气象。
B.《早春寄王汉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而用“黄金色”,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喜悦之情所得。
C.《钱塘湖春行》尾联直抒胸臆,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早春寄王汉阳》后两联“空断肠”“醉壶觞”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无奈、伤感之情。
D.《钱塘湖春行》紧扣“春行”写出了早春游湖所见、所感;《早春寄王汉阳》前两联围绕“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气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64.“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起了什么作用?16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三病句(二)
解析: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句式杂糅
常见的句式杂糅:
生命如苇草般的脆弱
两种句式 (二选一即可)
句式杂糅
“原因是……” 原因是……造成的
“是……造成的”
例3: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把 “死难者”改为“遇难者”
例4: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
解析:两三百人,怎么有上千只眼睛,不合事理。
1、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生,看命是十如否、语苇数意草词重使般复用,的造脆成矛弱盾,不科学。 例1:今年春天,我校大约植树四千棵左右。 例2:改进技术后,列车时速不超过三百千米以上。 例3: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 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七、生结命构如混苇乱草(句般 式的 杂脆糅弱)
例1: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 堵难题。
解析:“其目的”和“为了”重复,应删掉其一。
例2:我这次没考好的原因是没认真复习造成的。
例3: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的。
解析:“主要成分是……”和“……是配制而成的”句式杂糅,应改为“止咳祛 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等”或“止咳祛痰片是由远志、桔梗、贝母 等配制而成的”。
解析:是“几个学校”的领导,还是本校的“几个领导”? (产生歧义) 例4: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王老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解析:“身体瘦弱”到底是王老师还是他父亲,表达不清,产生歧义。改为:王 老师那身体瘦弱的父亲。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题
《论语十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童趣》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 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朝人,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马说》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岳阳楼记》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 > 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 部文学名著。
记叙文阅读-小说阅读考点提升练(二)+++2023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小说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尖山梁的月光马晓红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
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
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饭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
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
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
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
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
见我起来了,留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苞谷面的白面锅盔馍。
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婆。
背婆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
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婆,徇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
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
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婆,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
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
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及答题模板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02.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2 陋室铭(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陋室铭(一)(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复习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古诗词赏析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
②觉(jiào):睡醒。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9.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80.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172.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情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B.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C.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D.“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因其被马儿踏碎的怜惜之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173.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透视训练(三)复习训练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I)卷
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透视训练(三)复习训练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
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_____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__。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①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③①二、语言表达2 . 口语交际(3分)语文学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男生贾里全传》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三、综合性学习3 . 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示例,简要讲述一下你的“中国梦”。
示例:工人: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 中华自古崇文化,湖湘从来重精神。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一)文言文阅读(8分)闽有带鱼[明]谢肇肃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分)A8.(3分)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9.(3分)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校朱利强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是()A.震悚.(shǒng)怂恿.(yǒng)缥缈.(miǎo)犀.利(xī)晨曦(xī)B.湍.急(zhuì)掳.去(nú)剽.悍(piào)对峙.(zhì)鹤唳.(lì)C.咨.文(zī)湛.蓝(zhàn)湮.没(yān)摩挲.(suō)希冀.(jì)D.粗拙.(zhuó)翱.翔(áo)迄.今(qì)惊骇.(hé)蜷.伏(juǎn)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迁徒娴熟天生丽质无剂于事漠不关心B.侥幸故障眼花瞭乱获益非浅各领风骚C.鞭策清澈问心无愧迥然不同寡不敌众D.笼罩安佯略胜一踌秩序井然滥芋充数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么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脏而不光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白白地)B.他殷勤..地点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热情而周到)C.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走失。
)何为使.子(派遣)D.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
(不真切,不清楚)何忧令.名不彰耶?(令:美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曰:“缚者曷为者也?”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5.下列各项短语中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是()A.妙不可言安身立命万人一心来来往往B.忍无可忍独具匠心龙马精神行成于思C.先见之明执迷不悟扣人心弦明察秋毫D.鸡飞蛋打万水千山镜花水月落花流水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彩》选自《闻一多诗全编》,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B.《观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全文仅二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术。
C.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
D.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四部分。
其中导语常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香港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只有全民族思想道德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C.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要克服没有计划没有重点。
D.元旦晚会时,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的笑容和歌声。
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用得不恰当的是()A讲到那一段日子所遭受的屈辱,她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流不停。
B.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C.大雪初霁,天地茫茫。
如月光普照大地,如白云铺洒人间。
E.朵朵鲜花欢闹着,绽出最灿烂的笑颜。
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1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2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
○3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4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5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A○4○2○5○1○3 B.○1○3○4○2○5 C.○1○3○4○5○2 D.○4○2○1○3○510.下列各项默写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国在山河破,城深草木春。
感花时溅泪,恨鸟也惊心。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长猿高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二、默写、积累。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一轮明月表达对老朋友的牵挂与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飞来峰》揭示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诗》中表达作者的诗歌创作的观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的《秋词》中诗人对于“秋”的看法是___________,渴望自己大有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7.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德国专家发表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速度明显加快据新华社柏林4月28日报道德国3位气象专家日前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
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摄氏度,而在未来50年中,气温可能会再提高2至5摄氏度。
这个变化相当于从上一个冰川期至今,即过去近1.8万年的温度变化速度。
这3位专家分别是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拉蒂夫及德国气象局的津德里茨基和维斯普。
他们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快的重要原因。
研究结果证实,50万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过,而过去的10年也是最近1000年来最温暖的10年。
全球变暖也导致恶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仅在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中,全世界就有400万人死于各种自然灾害。
过去50年里,全世界共发生了255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仅洪水和风暴就造成了大约140万人死亡。
在美国,平均每年有大约1000人死于高温。
在德国,每年夏季被炎热夺去性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3位专家强调,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快负有责任,因此必须为保护大气环境作出努力。
这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减少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1.本则消息的标题分为___和___,前者的作用是_________;后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的“据新华社柏林4月28日报道”在消息中叫_____,它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消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___。
4.划“~~”线的句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则消息引用了大量数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燕雏(节选)一大早,孩子抱着一块船板泅过浅水湾,在礁岩下的背风处,他找到了老爷爷。
“……妈妈病了,咳血……”他畏缩的看着老人的面孔喃喃地说,“钱花光了,就要断药……我……”老人用力眨巴眨巴昏花的老眼,仍是啥也没说,只将手中削好的拉达和一只旧网兜递给孩子,领他走进岩洞。
他们又找到了燕窝。
老人用粘泥在燕窝边垒成一个个假窝,教孩子将小燕移进去,然后摘下那些变黄变脏的真窝。
“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他们坐下啃干粮时,少年问。
老人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别老惦着小燕,多想想你妈的病吧。
”老爷爷说,“治那种病很费钱的哟……得采到最值钱的赤燕窝……”“是红色的燕窝吗?”“红色的。
燕妈妈看到窝儿被人换掉,就会不要命的赶筑新巢;唾液用尽了,燕妈妈又急又累,就会吐出血来,窝窝就红了……”“我明白了。
把小燕搬到泥窝,就是逼着妈妈……吐血!”少年凄然说,“爷爷,够了吧,别再逼它们……”“今天是最后一次采窝了。
”爷爷说,“然后,咱们要等到明年……”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妈妈刚刚能起床,再去卖血,她……受得了吗?一老一少攀上礁岩,爬进他们粘过泥窝的洞子,去采那种最值钱的红色燕窝。
可是,那些洞里依然只有泥窝,装着早已死去的干缩了的雏燕。
出入了数十个洞穴,他们没有采到一只红窝。
孩子失望极了。
“别急。
”老人安慰他,“我说过,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但傻鸟儿总会有的……”他们又走进那个窝孔般的临海洞穴。
哦,一只大燕子伏在洞底,在踏之上,在泥窝边的石壁上,凝结着一只极大的透着殷红血色的窝;一对黄嘴小燕在这美丽的新居里正兴高采烈的闹着。
少年捧起地上的母燕。
母燕嘴角还凝挂着一缕血丝。
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的合上了双眼。
“它累死了。
”老爷爷轻声说,“别哭,孩子,失去了母亲的雏燕终归要死去的。
摘下红窝吧……““我没哭,”少年说。
他觉得自己的心肠正在经受淬火,在变硬。
为了妈妈,他采下了那只红窝,而将一对不知死期将近的、快乐的小燕塞进燕妈妈尚有余温的双翼之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A.泅.水()B.殷.红()2.少年去采燕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少年问老人“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老人先“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老人这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4.红色的燕窝是怎样形成的?5.文中少年的妈妈吐血的原因和燕妈妈吐血的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6.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1)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2)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7.老人说:“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你认为母燕真的“傻”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