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_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视角的周克华犯罪案例分析与探讨

犯罪心理学视角的周克华犯罪案例分析与探讨

犯罪心理学视角的周克华犯罪案例分析与探讨【摘要】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周克华犯罪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首先对周克华的犯罪背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人经历。

接着对周克华的犯罪心理进行解剖,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

随后探讨了周克华犯罪行为的动机,分析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潜在原因。

在对周克华的犯罪行为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针对周克华这类犯罪行为的心理学预防策略,旨在预防类似犯罪再次发生。

文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探讨了周克华犯罪案例在犯罪心理学理论中的启示和反思,为犯罪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周克华、犯罪案例、分析、探讨、背景、心理解剖、行为动机、预防策略、理论反思、总结1. 引言1.1 犯罪心理学视角的周克华犯罪案例分析与探讨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动机以及犯罪行为的原因,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犯罪现象。

周克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犯罪案例,他的犯罪背景、心理以及行为动机都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对周克华的犯罪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探究其犯罪背景、心理因素以及犯罪动机,同时提出针对周克华案例的犯罪心理学预防策略,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反思,探讨其在犯罪心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通过对周克华案例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周克华犯罪背景分析周克华是中国某城市的一名普通市民,曾在一家小型企业担任技术员工。

他从小家境贫困,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成长过程中,周克华经历了家庭暴力、生活困苦等各种艰辛,导致他内心产生了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愤怒情绪。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中遭遇了一系列失败和困难,周克华逐渐感到自己处于社会底层,无法摆脱贫困和困境。

在这种心理压力的作用下,周克华逐渐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情绪。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是犯罪学科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模式、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涉及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方向和内容:
1.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个性和心理过程,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以及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犯罪。

这个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心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

2. 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过考察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等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以便深入了解社会背景对犯罪的影响。

3. 犯罪预防和控制:这个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如何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

犯罪学家通过研究犯罪率的变化、刑罚政策的效果以及犯罪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建议。

4. 犯罪统计学:犯罪统计学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统计和分析犯罪数据来了解犯罪行为的模式和趋势。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地点等,旨在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和政策建议。

5. 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理论是犯罪学的基础,试图解释犯罪行为和犯罪者的动
机。

犯罪学家通过建立和发展各种犯罪学理论,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以揭示犯罪行为的原因和模式。

总体而言,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从心理学、社会学到统计学和理论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犯罪行为,提出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为社会安全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

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
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亦显得十分的重要,正如拉伦茨所言:“法学之成 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我们不能轻率地接受法官的裁判,特别是当它们含 有价值判断时,我们必须审查他们与其他裁判以及一般承认的原则是否相符,它们在事理上是否恰 当。然而,这些要求全都无法完成,假使我们不尊重一定的方法论的话。”④法学之研究,探其根本 必然发生方法论的问题;亦可谓法学的研究,至其终结,必须就方法论的问题,加以探讨@。目前在 研究方法的专门著作中,有德国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我国台湾地区杨寿仁的《法学方法论》, 国内有陈金钊、谢晖主持的《法律方法》。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漠视方法的国度,这种现 象虽在近年有所改观,但是在总体上还是先天不足,后天的培养不够。在当今中国的法学研究中。 学者们似乎都急功近利的急于解决社会存在的法律问题,对研究方法、法律概念等本体问题研究嗤 之以鼻,这是缺乏深厚学术积淀的中国法学的一大悲哀。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亦是未摆脱这个巢穴, 对于研究方法的培养和使用十分不重视,为此笔者不惴冒昧,从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说起,分析我 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如何建构和使用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以期 对繁荣犯罪学有所裨益,以期能够使得犯罪学研究达到“海纳百川,其容乃大”的学术境界。
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以青少年犯罪 研究为切入点的我国犯罪学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犯罪学课程,学者们纷纷著书立 说,学术专著如雨后春笋,一时间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呈现出势如破竹之态。1982年我国成立了青少 年犯罪研究协会,后更名为犯罪学研究协会,这标志着我国才独立的开展犯罪学研究。20年来,经 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犯罪学逐渐成为了一门显学,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犯罪的高潮, 学者们纷纷下海涉足犯罪学,企图在犯罪学的领域能够淘一桶金,造成了犯罪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蔚然壮观,犯罪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著名的犯罪学家康树华教授、储怀值教授、王牧教授、周 密教授和周路教授以及新生代的吴宗宪研究员和皮艺军教授、郭建安教授等,他们纷纷扛起犯罪学 的研究大旗,身先士卒,有<犯罪学》、<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学》、《犯罪学纲要》、《西方犯 罪学史》等大量成果涌现;并有犯罪社会学派、犯罪学派、犯罪人类学等学术派别林立,学派分立, 促进了犯罪学的发展。同时有“本能异化”学说、“犯罪市场学说”、“犯罪场学说”、“犯罪标签学说” 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于犯罪学的繁荣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犯罪学的发展 对于丰富刑法的内容所产生的影响。而对犯罪学经过长期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法学家仅仅付之一笑 的时代已经过去,犯罪学的成果已是有目共睹,人们再也不可能拒绝承认其对法律的影响。”o

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

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

《犯罪研究》2020年第3期理论研究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周奕澄**周奕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1] 陈兴良:《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6页。

[2] 戴宜生:《关于犯罪研究“方法论”的问题》,载《警学研究》1997年第1期。

[3] 吴飞飞、吴凯辰:《社会转型期的犯罪学一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4] 王牧、赵宝成:《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犯罪学发展的历史机遇——2006年犯罪学研究述评》,载《中国法学》2007年 第2期。

[5] 参见孙小礼等主编:《科学方法》,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76—80页。

内容摘要:犯罪学有别于其他刑事法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独具特色.近二十余年我国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流变始终围绕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两条主线,并引入社会学、心理学、 生物学等邻近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思辨方法创新上的 不足、实证方法深度不够以及跨学科方法淡化本体的问题.未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应当坚持 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相融合,建构以本体犯罪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多学科视角下的犯罪 学研究方法之路径.关键词:犯罪学;研究方法;思辨方法;实证方法一、前言:研究方法之于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研究方法之于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性在我国,犯罪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年8月,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提醒全党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58号文件的发布,我国犯 罪学由此脱胎于青少年犯罪研究。

1982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宣告成立。

1992年,中 国犯罪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其后至今,在我国犯罪学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之下,“犯罪学已经 成为我国法学中的一门显学。

” m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犯罪学步入新发展阶段至今的二十余年时间里,研究方法问题 一直被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使我国的犯罪研究在现有基础 上实现进一步突破,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方法论'的问题”,⑵“有关犯罪学研究方法问题 是历届犯罪学研究会都集中讨论的”,⑶更有学者进一步强调,“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的生命。

犯罪学实验报告

犯罪学实验报告

犯罪学实验报告犯罪学实验是犯罪学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犯罪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行为的调查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规律及预防对策。

一、实验背景青少年犯罪是社会治安领域的一大难题,不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也是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对策青少年犯罪现象,本实验选择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原因。

二、实验设计1. 制定调查问卷:根据犯罪学理论和前期研究成果,设计了涵盖青少年犯罪原因、发展规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问卷。

2. 选取研究对象:在本地区招募了100名12-18岁的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实验,按照年龄分为三个组别进行研究。

3. 实地观察和调查: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实地观察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信息。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类型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犯罪方式越复杂,犯罪动机也更多样化。

2. 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是影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犯罪倾向。

3.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同龄人的交往、媒体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深入研究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原因,为今后的犯罪学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犯罪心理机制,完善犯罪预防措施,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具体展开

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具体展开
立 法 与 司 法运 作 , 在社 会 防 卫与 公 共 政 策 方 面 体现 犯 罪 学 的社 会 价 值 。 关键 词 : 罪 学 ; 究 ; 径 犯 研 路 中 图分 类 号 : 1 D9 7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8 8 2 ( 0 1 0 — 0 6 0 10 — 112 1 )2 0 5 — 6
学 基础 理论 研究 就 为人 们所 重 视 。几 乎 每一 个犯 罪 学 家都在 此 留下 了 自己 的足迹 。然而 直至今 日, 它却
仍 然是 学界 公认 的争议 最 多 、研究 状 况最 为 需要 发 展 的领域 。 国犯 罪学 研究 虽然 “ 整体 上说 , 我 从 以犯罪
行 为产 生原 因为 主导 的犯罪 研究 , 以及 以犯罪 原 因为
基 础 的犯 罪 预 防策略 与措施 的研 究, 成 了犯 罪 学 的 构
许多 相 似之处 ,这使 得西 方 的犯 罪理 论 似 乎具 有 了 普适 性 的解 释效 力和 价值 。我 国面 临社 会 巨变 的 同
基 本理 论框 架 ”1但实 际 上 “ 国犯罪 学理 论 体 系不 [ 1 . 我
王 广聪
( 潭大 学 法 学院 , 南 湘 潭 湘 湖 4 10 ) 1 15
摘 要 : 社 会 急 剧 转 型 与 强 化 社 会 建 设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 国犯 罪 学应 该 通 过 自 身研 究路 径 的展 开 来 实 现 犯 罪 学 在 中
的 学 科 价值 与 满足 社 会 的 客 观 需要 。具 体 来 说 , 该 科 学借 鉴域 外 与挖 掘 传 统 的 犯 罪 学 理 论成 果 , 新具 有本 国特 色 应 创 的犯 罪 学基 础 理 论 ; 立 正 确 的 犯 罪 学 实证 研 究 理 念 , 实 与 系统 地 开展 中 国犯 罪 学 本 土 的 实证 研 究 ; 极 参 与 刑 事 树 扎 积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犯罪趋势研究──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犯罪趋势研究──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
社会 结构解 体论认 为 ,人 们生 活在 家庭 、学 校 、游 戏伙 伴 和 团体 之 中 ,这些 群体 都适 应 于地 区性 的集 体 或大城 市 的某个地 区 ,它 们又 反映 了城市 的历史 过程 。大量移 民(如欧洲 移 民与南 方黑 人 )的拥 入 ,不 仅使 人 口过度 稠密 ,而且导 致 原 有社 会 结构 的解 体 ,这 种 社 会 结 构 的解 体 又 进 一 步 导致 文 化 准 则 的混 乱 ,使人 们价 值观发 生严 重混淆 ,不知 道 如何 适 应新 的社会 环 境 ,从而 导 致个 人 的越 轨 和违 法犯 罪 行 为 的增 多 。芝加 哥学 派认 为 ,犯罪 是社会 和文 化环 境 的 产物 ,急 剧 的社会 变 迁 、移 民与 人 口流 动 等造 成 社 会 的迅 速多元 化 ,使 不 同的 民族 不 自觉地 共 同生活 在 一起 ,使 人 们感 到 无所 适 从 ,因 而犯 罪 率 的 上升 也 就在所难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 向新移人 的居民灌输 主流社会 的文化 ,通过社会主流文化来形成 对每 个社会 成员 的有效 控制 。①
还 不 会 改 变 。
【关键词】 犯罪学 一般理论 犯罪饱和 犯罪趋势
在犯 罪 学研究 中 ,犯罪 学 基 础 理论 意义 重 大 ,而 犯 罪 一 般 理论 在 犯 罪 学 的发 展 历程 中具 有 显 赫 地 位 。犯罪 一般 理论 因其 强大 的解 释力 、广 泛性 的适 用范 围和持 久 的 时 间效力 而 被 后人 所 推崇 。同 时 ,犯 罪一 般理 论对 犯罪 趋势 的研 究具 有 明 显 的作 用 ,通 过 多 重 因素 分 析 和多 重 因果 关 系 叠 加 对 犯 罪趋 势 进 行解 释 、分析 和预 测 ,具 有其 他理 论不 具备 的理 论作 用 与学 术 地位 。关 注 当代 犯 罪 学 的各 种学 派 和 分支 理论 ,在 对犯 罪趋 势 的研 究 上 略显不 足 。笔者 试 图从实 证犯 罪学 的 “犯 罪饱 和 理论 ”为 切人 点 ,从犯 罪一 般 理论 的视角 分析 当代 中国 的犯 罪趋 势 ,力 求 阐发 一些 有益 的观 点 。

浅析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困境及对策摘要: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目前面临理论体系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学母学科发展脱节、研究范式囿于思辨、缺乏实证分析以及学科定位边缘化等困境,以致其后续发展艰难。

只有充分利用我国理论界深厚的哲学思辨研究传统优势,并在其上有效结合实证主义科学研究范式,才能使得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获得融入国际主流理论的契机。

将犯罪心理学定位为犯罪学的子学科,吸纳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成果,鼓励采用实证主义科学的研究范式,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系统整合,构建整合性概念化定义系统,并提出可测量的操作化定义系统及其测量指标,是走出上述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式实证研究操作概念体系一、绪论犯罪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视野独特的学科在我国正式的学科划分体系中并无独立的地位,而是根据学术界的约定俗成作为犯罪学的一个子学科而存在的。

根据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犯罪学在学科门类上归属于法学类,是公安一级学科下的一个特设专业(二级学科)。

这在制度层面上决定了犯罪心理学的体系性定位。

但是,犯罪心理学具有极强的跨学科色彩,其理论传承之主体与教育学类下的心理学一级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医学类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中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二级学科存在交叉关系。

从研究范式看,犯罪心理学与后两者的关系甚至比与法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体制安排与学科发展实际上有些脱节。

由于我国犯罪心理学目前面临着学科定位不明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体制上归属于刑法专业、刑事司法专业或公安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相脱节等问题,并使得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者难以在国际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取得更加坚实的立足点,促进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与国际犯罪学研究潮流相融合并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是当前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犯罪学中的研究对象和期待可能性问题

犯罪学中的研究对象和期待可能性问题

众所周知,犯罪学属于刑法学与社会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在我国,对于刑法学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可以说已经建构了其独特的理论框架,拥有了一大批对其孜孜以求的学者。

相比之下,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则逊色不少。

有鉴于此,廓清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应该说,我国学者中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力求将犯罪学完全独立,通过属于自己的一套基本范畴来建筑理论大厦。

笔者在本文当中,着重区分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并由此阐述二者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之一就是与期待可能性的关系问题。

一、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提到研究对象,当然就离不开对犯罪概念的探讨。

对于此,许多学者已经作过深入的研究,大致上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等同说”,即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当受刑罚惩罚性;二是“包容说”,即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远远超出刑法学的概念,只要是违法行为就可作为犯罪学研究的对象;三是“交叉说”,认为二者既有重合,又有区别。

笔者认为,讨论该问题,首先要把握住两个基点:第一,犯罪学与刑法学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刑法学中对于犯罪的研究最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追究犯罪,对犯罪人准确的定罪和量刑,尤其要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着眼点主要是个体;而犯罪学中对于犯罪的研究最首要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因此它就要着重考察犯罪行为的背景、动机、起因、发展、后果及至刑罚和刑罚的效果,而且为了更加科学进行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考察,就必须将视野放得更宽,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使它所关注的往往更多是类的个体或者说是群体。

第二,犯罪学与刑罚学又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互相需要,互相促进。

理论离开了实践就是灰色的理论,即理论必须视是为实践而服务的。

所以,犯罪学的研究必须以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界定的本质内容为基点,这样才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反过来,犯罪学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又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合理的空间,因此,可以说二者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

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

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

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犯罪行为日益复杂,对于刑事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应用。

犯罪学理论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从传统的罪刑理论到社会学派的犯罪理论,都为刑事侦查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了解犯罪学理论,侦查人员可以更好地认识犯罪者的心理状态,推断他们的作案动机以及犯罪行为的模式。

然而,仅凭犯罪学理论还无法完全解决实际的刑事侦查问题。

刑事侦查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正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刑事侦查的效率和水平。

在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心理犯罪学。

心理犯罪学研究犯罪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犯罪的本质。

通过心理犯罪学的研究,侦查人员可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点,推测其犯罪动机,从而指导侦查工作。

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犯罪数据分析。

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使得犯罪数据得到了大量的积累,通过对犯罪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犯罪行为的规律和趋势。

这对于指导刑事侦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在某个地区发生多起类似的盗窃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找出犯罪行为背后的规律,进而判断嫌疑人的行踪和作案手法。

除了心理犯罪学和犯罪数据分析,还有其他一些以实践为基础的犯罪学理论。

例如,棱镜理论是一种结合犯罪学理论和实践的刑事侦查模型。

这个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即个体特征、环境变量和犯罪机会。

侦查人员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分析犯罪者的个体特征,了解作案环境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破案效率。

总结来说,犯罪学理论与刑事侦查实践的结合研究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方向。

通过将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指导侦查人员更好地开展侦查工作。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 国犯罪趋势研究──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 国犯罪趋势研究──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犯罪趋势研究──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对于理解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犯罪学理论中,犯罪饱和理论为我们分析中国犯罪趋势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犯罪饱和理论认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犯罪的数量和发生率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上限,类似于溶液中的饱和状态。

当社会中的诱发犯罪因素达到一定程度时,犯罪就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犯罪无法减少或控制,而是强调了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带来了诸多影响犯罪趋势的因素。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一部分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例如,经济犯罪如诈骗、贪污等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这也为犯罪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从文化角度来看,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

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如暴力、色情等内容,对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社会结构的调整也是影响犯罪趋势的重要因素。

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一些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时容易选择犯罪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政府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了犯罪的成本和风险,对犯罪分子起到了有效的威慑作用。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不断健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社区警务、完善监控设施、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犯罪的机会。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于预防犯罪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展望未来,中国的犯罪趋势仍将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例如,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应对犯罪趋势的变化时,我们应当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犯罪学的应用与研究动态

犯罪学的应用与研究动态

犯罪学的应用与研究动态犯罪学是一门涉及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及其成因。

研究犯罪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犯罪学的应用与研究动态。

犯罪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犯罪学对于法律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犯罪学研究了犯罪行为的成因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加强社会犯罪防控体系建设,探究刑事政策的优化,完善刑法制度等等。

第二是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提供重要的证据和依据。

犯罪学提供了科学的犯罪行为分析和定性方法,为法官提供了更加准确、客观、科学的案件审判依据。

犯罪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犯罪学对于社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犯罪预防工作。

预防犯罪是公安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犯罪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犯罪预防方法和措施,例如:积极开展犯罪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此外,犯罪学在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为反邪教、防拐骗、防止犯罪触角侵扰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犯罪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犯罪学的应用和研究也需要不断跟进和更新。

预计未来犯罪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第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的犯罪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未来,犯罪学将会更加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用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方法来研究犯罪现象和规律。

第二是跨学科研究的深化。

在未来,犯罪学将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在多学科的融合下,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犯罪行为和成因。

第三是加强国际合作。

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跨国性问题,各国在打击犯罪方面需要而且有必要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合作。

为此,各国犯罪学界需要在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总之,犯罪学的应用和研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安全、和谐、公正的社会。

犯罪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上)——2020中国犯罪防控20人论坛专家发言精选

犯罪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上)——2020中国犯罪防控20人论坛专家发言精选
刑事合规,作为最近20年全球兴起的刑事 政策运动,是传统企业合规的再造,是企业合 规刑事化的升级版,是法人犯罪预防制度化、 机制化的表现形式。对此,通过刑事合规的立 法趋势可以看出它在预防犯罪中的重要价值。
二、国家如何保障企业实施旨在预防 犯罪的合规计划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在实施预防
犯罪的合规计划中要付出成本。只有当这种成 本能获得收益、对企业有切实好处时,合规计 划的实施才具有可期待性。这是人类行为的基 本动因。国家创立新的刑事合规制度,也必须 尊重人类行为的这一基本规律。为此,刑事合 规制度,除了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引导外,还必 须有保障合规计划切实执行的有效的评价机制 与激励惩罚机制。
2.英国《2010反贿赂法》则更进一步,创 设了单独的反腐败合规罪名“商业组织预防贿 赂失职罪”,与商业组织相关联的人员,为了或 者代表商业组织利益而行贿的,该组织即构成 本罪,但能证明建立并实施了防止关联人员实 施贿赂的“适当程序”的除外。
3.法国2010年《萨宾二法案》规定:企业 没有建立反贿赂合规制度的,即行政违法,对 企业最高处100万欧元、高管个人最高处20万 欧元的行政罚款;企业涉嫌贿赂犯罪,在起诉 阶段检察机关可与之达成免于起诉的和解协议, 但条件是:被指控企业缴纳相当于过去三年平 均年营业额30%的和解金,并承诺三年内建立 有效的合规制度。
条件方面的实质效果,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评 安全犯罪,以及重大的金融、数据安全犯罪等,
估,否则,合规计划就会流于形式。为此,实 唯有企业能够实施,并且一旦发生,危害后果
施了刑事合规计划的国家都规定了相应的合规 十分惨重,而且往往一时难以消除。其次,对
评价机制。其中:合规评价标准大致包括两个 企业犯罪的事后惩罚,无论多么严厉,都无助

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

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

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预防的学科,它致力于理解犯罪原因、犯罪动机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方法来预防和打击犯罪。

本文将从犯罪行为及其原因、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以及犯罪学在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犯罪行为及其原因犯罪行为是指违反社会法律规定的行为,它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犯罪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包括社会、经济、心理和个人等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不平等、经济压力大、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都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塑造也会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犯罪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压力、贫困和不公平的财富分配等问题都会使一些人为了生存或获取更多利益而选择犯罪。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健康问题、人格缺陷、缺乏自我控制等都会增加个体涉足犯罪的可能性。

例如,一些人因为对权力的渴望或寻求刺激而参与犯罪活动。

4.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教育程度、朋友圈子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受到环境的诱导或者思维的误导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为了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法律方法和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犯罪预防的法律方法:1.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合理的法律法规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政府应根据社会需求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制定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相关法规,以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和维护公民的权益。

2.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力度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的方式之一。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警务合作,强化对犯罪活动的预警和监控,确保执法力度的有效实施。

3.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社会教育和宣传是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

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

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摘要】中国犯罪学理论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路径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将犯罪学理论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度就要进一步拓宽犯罪学研究的路径,以夯实理论基础,为学科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研究;重要性;途径中国犯罪学的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本土犯罪理论缺乏完整的体系建设,对于外来的犯罪学理论又没有足够的消化余地,研究对策的匮乏使得犯罪学的研究定位模糊不清,对决策的科学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二是犯罪现象论,三是犯罪原因论,四是犯罪对策论。

传统的研究路径主要包括对策犯罪学、移植犯罪学、理论犯罪学,这几种路径曾经为犯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学原有的研究路径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犯罪学原有的研究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支持犯罪学的理论发展要求了,犯罪学的理论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努力打破旧有框架格局的制约,更加灵活地发展犯罪学路径的探究方式。

第二点很多外来的犯罪学理论并不适用于国内,在移植借鉴的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犯罪学路径的进一步探索却无能为力。

第三点是现行的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对策欠缺科学性与时效性,加之在研究过程中对犯罪学的定位欠缺准确性,所以一些对策性的研究成果也就难以真正转化为现实应用的凭证。

可见中国犯罪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亟待更新,才能适应犯罪学的多视角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一)基本路径研究路径的狭窄或者研究方向的不准确导致犯罪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受限,就会给问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性带来一定的阻力,所以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就要积极寻找新的路径,这样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通常意义上的研究路径是指对犯罪学进行研究的总体结构思路,是对研究方法进行的质的规定。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2008 年2 月第1 期( 总第98 期)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Feb.2008 No.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康均心, 代承(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摘要: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以犯罪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

在我国, 由于研究方法落后所导致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的现实,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于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通过各种方法对犯罪现象、特点进行分析, 找出其发展规律, 可以帮助司法实务部门制定刑事政策, 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关键词: 犯罪学; 犯罪学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 定性与定量方法中图分类号: D917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33( 2008) 01- 0021- 07收稿日期: 2007- 11- 06作者简介: 康均心( 1968—) , 男, 湖北仙桃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 代承( 1979- ) , 男, 湖北沔阳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6 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武汉工程大学法学院讲师。

方法一词在各类论著中可谓司空见惯。

根据学者的考察, 从古希腊开始, 方法就已经进入思想家的视野, 意指在给定的前提条件下, 人们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手段或方式[1]。

此后, 有关方法的研究日见盛行。

黑格尔指出: 方法是关于“逻辑内容的内在自身运动的形式的意识”[2]。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 方法, 严格地说, 是指某种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按规定的顺序进行的步骤的详细说明。

”[3]事实上, 方法一词, 几乎人人会用。

浅论犯罪学方法论

浅论犯罪学方法论

浅论犯罪学方法论<内容提要>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犯罪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也有自己的方法论,但是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并不象其他刑事科学一样清晰,所以犯罪学的方法有多样化的特点。

但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实证方法和思辩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田野调查法。

<关键词>犯罪学方法论实证研究思辩方法田野调查法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

所谓方法论就是指解决本学科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路线及方式、方法。

在社会科学中,方法论尤为重要。

“只有当一种理论懂得了个性和理性是社会的产物,才能使他们的问题得到解释,使他们的生存得到理解”。

①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学科的对象即领域决定了学科的性质,同时方法论也是为本学科的目的服务的,例如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

所以法学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1)价值评判方法2)逻辑分析方法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犯罪学通常认为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

所以犯罪学也有它的研究方法。

以下简要论述:一犯罪学的基本问题无法否认,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又一个新的犯罪高峰期,这也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表现之一。

所以犯罪学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犯罪学作为一个学科,尽管与其他学科有着相互交叉,但它也有本学科的方法论。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是指借以揭示所研究的犯罪现象的规律、形式及内容的各种方法方式的总和。

”②每门学科的方法论都与学科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犯罪学方法论是内在地包括与犯罪学理论体系之中的,而不是游离的,超然于犯罪学理论体系之外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犯罪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研究目的:基于犯罪活动③的增加,人们首先用实证方法对犯罪活动加以研究,犯罪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犯罪。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新地标——《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一书的编辑出版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新地标——《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一书的编辑出版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新地标——《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一书的
编辑出版
无;汪浩
【期刊名称】《犯罪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一书的出版发行是引领中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刊物《犯罪研究》杂志做的一件大事。

1981年,华东政法学院侦查学教研室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专门研究犯罪行为规律和刑事侦查的学术期刊——《刑侦研究》。

2001年的时候,为了适应新中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犯罪研究》。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无;汪浩
【作者单位】《犯罪研究》编辑部;《犯罪研究》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7
【相关文献】
1.面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2.见证新中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
3.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盛会“《犯罪研究》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研讨会暨《新中国犯罪学研究》首发式”会议综述
4.英美国家预防青少年犯罪学习理论研究述评
5.文化: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新视域——评《文化与犯罪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
【摘要】中国犯罪学理论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路径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将犯罪学理论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度就要进一步拓宽犯罪学研究的路径,以夯实理论基础,为学科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研究;重要性;途径
中国犯罪学的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本土犯罪理论缺乏完整的体系建设,对于外来的犯罪学理论又没有足够的消化余地,研究对策的匮乏使得犯罪学的研究定位模糊不清,对决策的科学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
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二是犯罪现象论,三是犯罪原因论,四是犯罪对策论。

传统的研究路径主要包括对策犯罪学、移植犯罪学、理论犯罪学,这几种路径曾经为犯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学原有的研究路径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犯罪学原有的研究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支持犯罪学的理论发展要求了,犯罪学的理论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努力打破旧有框架格局的制约,更加灵活地发展犯罪学路径的探究方式。

第二点很多外来的犯罪学理论并不适用于国内,在移植借鉴的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犯罪学路径的进一步探索却
无能为力。

第三点是现行的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对策欠缺科学性与时效性,加之在研究过程中对犯罪学的定位欠缺准确性,所以一些对策性的研究成果也就难以真正转化为现实应用的凭证。

可见中国犯罪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亟待更新,才能适应犯罪学的多视角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探微
(一)基本路径
研究路径的狭窄或者研究方向的不准确导致犯罪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受限,就会给问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性带来一定的阻力,所以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就要积极寻找新的路径,这样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通常意义上的研究路径是指对犯罪学进行研究的总体结构思路,是对研究方法进行的质的规定。

对犯罪学研究路径进行定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特征,犯罪类型与经济因素的内在关系,犯罪行为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等。

从本体犯罪学的视角来看,犯罪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犯罪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犯罪学的功能论等,还要研究犯罪学的功能和发展状况等。

(二)突围路径
中国犯罪学研究要想摆脱种种困境就要重新探索出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对犯罪学根本问题的思考是理论研究创新的基础之所在,主要体现在对本体犯罪学的研究上。

包括犯罪学本体论的研究、认识论的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价值论的研究、功能论的研究、发展论的研究。

在本体论的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是一些概念和研究对象的
性质,在某种程度上说,犯罪学的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最终的研究目标。

认识论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基础,对于犯罪学也不例外,它是一种指导思想,在认识论的指导下,可以判断其研究的方向与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方法论的研究是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的创新性使其与其它的刑事法学研究区别开来,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目前犯罪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实证方法和思辨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对立统一的,要综合应用,不能偏废其一。

主张犯罪学价值的研究表现了犯罪学对其本质问题的关注。

而对其功能的研究则有利于犯罪学的学科定位与建设,犯罪学本身不是治理犯罪的学科,所以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没有必要分出伯仲,也不能以犯罪学决策的实际执行力度来评判犯罪学的学科价值。

犯罪学的发展理论主要是从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上来研究的,纵向是基于历时层面,横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法系、制度、过度划分的,二是根据流派划分的。

对犯罪学研究范围的诠释也非常重要。

传统犯罪学认为犯罪学主要研究的是犯罪的现象、原因和对策,还有观点认为犯罪学的范畴主要包括普通范畴、基本范畴、中心范畴和基石范畴。

无论哪一种划分方式都离不开对犯罪人的研究。

(三)研究原则
基于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犯罪学研究主要遵循的原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在研究中秉持批判精神,这样才能打破陈旧的理念,创
造出适合时代发展变化的理论,达到犯罪学的自我完善效果。

犯罪学的研究者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理论的不足之处,坚持真理,这是犯罪学研究取得成效的必备精神。

现阶段,我国的犯罪学理论研究就是缺乏一种勇于批判的精神,很多情况只是对官方的话语进行解说,没有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次要带着问题去研究,并敢于在犯罪学的研究中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去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犯罪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能力,纵观犯罪学研究领域越来越接近于宏大叙事的研究方向,这对犯罪学的学术贡献毫无益处,质疑和发问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必然途径。

最后是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站在一个宏观的立场和多元化的视角上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犯罪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犯罪学的研究内容中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只有通过多种学科的融合,改变犯罪学本身混乱无序的研究状态,才能够实现犯罪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只有在原有研究方法与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出不同的研究策略,才能拓宽犯罪学研究的空间,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探索,为犯罪学理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励.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m].刑事法评论[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4):596.
[2]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j].政法论坛,2005,(3).
[3]居茨尔.犯罪及其矫正[m].北京:北京心理学会,1981.
[4]张旭,单勇.犯罪学研究范式改纲[j].法学评论,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