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文言实词的掌握
2017年中考语文的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
靠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土气温和适宜,不织布帛,不穿衣服;活一百岁才 死,不早夭,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无数,有喜有乐,没有衰老、悲哀和痛苦。 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泉的 水,力气和心志便又恢复中和与平静。喝多了便醉,十多天后才能醒。用神泉的 水洗澡,肤色柔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 周穆王北游时曾经过那个国家,三年忘记回家。(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 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不想吃酒肉,好几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第(1)句 的大意是: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所以“涂”通“途”,解释为“道路” ;第(2)句的大意是:气味胜过兰椒,甘美胜过甜酒。所以“臭”读xiù,解释为“ 气味”;第(3)句的大意是:沿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所以“缘”应解释为“ 沿着、顺着”。
第3题: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词达句顺。第(1)句中重点词有:过:喝多了;旬:虚指十多天;乃:才。同时注意 “过”前面省略了“人们”,后面省略了“神水”。句子的翻译为:(人们)喝多了( 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醒。第(2)句中重点词语有:“反”通“返”,返回;慕:羡 慕,思慕;其:指示代词,(终北)那个国家;惝然:失意、不高兴的样子。同时注意 “既”前面省略了“他”。句子的翻译:(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 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 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 的回来了。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 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 相交错补充。
•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 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某记。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 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 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常考实词意义用法梳理
文言文常考实词意义用法梳理【知识点】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初中同学最怕的考题,究其原因还是对古汉语的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不够。
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重点实词,对考试一定可以有所帮助。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古汉语中的实词用法大家会容易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方面有一些困难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每一类所包含的具体用法。
【用法梳理】(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妇抚儿乳(喂奶)名(取名)之者谁公将鼓(击鼓)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买)鞍马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优选.)
XX贫困生证明格式范本模板证明是指证明身份或权力的文件。
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经济贫困的证明怎么写才合格呢?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贫困生证明的模板,一起来看一看吧。
证明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
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样本)兹有我镇(县)××××××(具体地址)村民(居民)×××、×××之子(女)×××在××××××××大学就读。
该生家庭××××××××(家庭主要成员状况),主要从事××××××××(主要收入),家中经济收入×××××××××××××××××××(年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
特此证明!××××乡(镇)人民****(或县民政局)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导读: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年中考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为帮助同学学习掌握中考文言文实词,小编特地整理了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对于大多数中考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一类题型。
下面小编整理了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题型梳理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考点二: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考点三:文意理解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文言文答题技巧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文言文实词的考试中,一般出现考点都是有重点词汇划分的。
要确定你所在的年级那些事经常考到或者做题碰到频率很高的词汇,这些词汇就是重点家考点了。
找到这些词汇,掌握它,你就是成功的了。
4.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5.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例1](2004年福州市)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剖析]此题以解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因此,解答此题,分析具体语言环境,对所在文段进行整体翻译是前提和关键。题①中的“是”当“这” 讲;题②中的“食”字是个通假字,同“饲”,是“喂养”的意思;题③中的“策”字属词类活用现象,“策”本为名词,在此用作动词,意为“鞭打(驱使)”题④中的“或”与今义有所不同,在句中当“有时”讲。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 (5)起,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考点梳理】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 来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方法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划分句子节奏的方法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湖北中考文言文实词常见
湖北中考文言文实词常见
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
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4.被:影响(被于来世)
5.鄙: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9.长:zhǎng,头目。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11.诚:如果,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
可兴))
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3.驰:骑(愿驰千里足)
14.出:发、起(方其出海门)
15.辞:推托(辞以军中多务)。
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词语解释
(苏轼《游沙湖》)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首 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注释】 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 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 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 年华老大而悲伤。
2021 《史记·管晏列传》 理解内容、翻译句子
《诫子书》《孙权 虚词解释、文学文化常识、
2020 劝学》
理解内容、翻译句子
实词解释、虚词解释、翻译 2019 《马说》《出师表》
句子、理解内容
17 从近五年中考题来看,文言文阅读是益阳 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内容为课内、课内
17 外比较阅读,分值为17分。考查的知识点 主要有词语解释、一词多义、断句、翻译
恐人人皆恃恩私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有恃无恐
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坐:因……犯罪。
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
我昔为秦王 莫不然者
(
)
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
今非昔比
”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
(《曹刿论战》)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首 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 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 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 大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 (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含真题)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它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实词和虚词,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很好地读懂文意,所以平时同学们必须注重词汇的积累,虽然现在文言文的考试有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趋势,致使有些同学产生错误认识:文言文不考课内的,学了,记了也没用,事实并非如此,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从何而来?其实还是来自于对课内知识的领悟和积累,有了足够的课内知识的积累,你才有能力去应对课外阅读。
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年河北省中考涉及的课外文言文考试内容。
【中考真题回顾】一、【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没成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加冠:古时男了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益:更加)译文:到了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二、【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亡”的用法
“亡”的⽤法
①逃跑,逃亡,特指逃亡到国外
其⼀⼈夜亡,告之(《苏武传》)
今亡亦死,举⼤计亦死(《陈涉世家》)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尝有罪,窃计欲亡⾛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的败兵】追亡逐北,伏⼫百万(《过秦论》)
②失去,丢失
秦⽆亡⽮遗镞之费(《过秦论》)
③死亡,死
岂若吾居位去位、⾝存⾝亡,常如⼀⽇乎?(《训俭⽰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伶官传序》)
④灭亡,使……灭亡
吞⼆周⽽亡诸侯(《过秦论》)
○引⼀个国家或朝代的灭亡
此亡秦之续⽿(《鸿门宴》)
⑤通“⽆”,没有
⼈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颜渊》)
法令亡常,⼤⾂亡罪夷灭者数⼗家,安危不可知(《苏武传》)。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文言语句的翻译
25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工作的感悟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去走走,25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与故乡离别。
开启了我在异乡的门。
其实说来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会出去!因为从出生到现在我与家乡还从未有过远离,我的半百人生一直是在以出生地为圆心,以故乡的地域为半径的圆里生活。
就连户籍地之内的往返也少之又少,说井底之蛙我还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外面那么大,我也好想出去看看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哪怕走不了多远!这是我成年以后一直的向往。
也是我一直的等待。
因为优柔寡断,我从未认认真真的下定过决心,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永久的期待。
最终因为太多的牵绊和顾虑,让这一期待等了三十年!五十七个春秋,五十七年的光阴,出去走走本是期盼已久,梦寐以求,真正踏上第一次离开家乡的路,却没有了期待后的激动,没有了沉静中的满心欢喜,没有决定成行之后的如释重负!而是内心沉重、万般不舍、流着泪的心疼和无言的沉默……我很内疚,有太多的不忍和不舍:我没有告诉病痛中的公公,虽然他不在乎,我怕我不忍心离开,我没有告诉婆婆,因为她我才想要逃避。
虽然她是我做出这一决定的始作俑者,毕竟她也已老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也不忍心;我不敢告诉年事已高的母亲,我能舍弃青春华年和前途陪伴在她身边,我不忍心,丢下年老的她不管。
我说不出口,我会语还未出泪先行,与其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不如不说。
我没有告诉我的姐妹,我怕他们惶恐——我不在老人的身边,叫他们如何放心、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没有告诉孤苦无依的姑妈,我怕她更感孤独无助。
我没有告诉其他人,与他们无关紧要,他们也不会相信。
我告诉了女儿,因为有她在我才离开得心安,她要替我承担不该她承担的责任——照看爷爷、奶奶、外婆还有姑婆!亲爱的宝贝原谅我的自私,把我的责任强加给了你,此生有你是我最大的安慰!我告诉了我的侄儿,因为要与他同行,虽然知道我这一走他很不放心他的奶奶,心里也不愿意我离开,但是要与他同行,他也不得不会顺了我的意了。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 ,高兴之意),双声通假(“ 亡”通“无” ,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 通“遍” 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 ,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文言实词的掌握本文是关于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文言实词的掌握,感谢您的阅读!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文言实词的掌握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考试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
首先,调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
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意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逐渐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