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121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121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摘要】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

在我国心内科属于高风险专科,其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疗认知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要求护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护理人员应该从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密切关注护患关系这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心内科医疗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前言我国的心内科患者群体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存在着病情重、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等风险因素,加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有着其特殊性,由于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更应该及时发现和有效的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灵活处理护理服务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护理质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

由于心内科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有着急、难、险、重等特点,在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和快速应变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素养。

因此,分析和处理心内科的护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基于护理环境、医疗设备、护理操作以及护理人员责任心等风险因素。

这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制定相应护理培训计划及考核制度,强化风险监控。

才能够有效的处理或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的发生,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

2 风险因素分析2.1 护理环境因素。

由于心内科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不稳定,对医护工作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对病房环境也有较高要求,以便治疗和修养。

而医院病房往往床位多,造成病房内嘈杂、拥挤的现象,影响患者休息及睡眠质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一、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皮内注射法: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虚脱、过敏性休克、疾病传播2、皮下注射:出血、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3、肌肉注射: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头堵塞4、静脉注射:药液外渗性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二、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1、周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神经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2、头皮静脉输液:误入动脉、糖代谢紊乱、发热反应、静脉穿刺失败、三、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细菌污染反应、低体温、疾病传播、液血胸、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四、抽血法操作并发症1、静脉抽血:皮下出血、晕针或晕血、误抽动脉血、2、动脉穿刺抽血:感染、皮下血肿、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口大出血、穿刺困难五、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口腔感染、恶心呕吐六、喂饲法操作并发症1、鼻胃管鼻饲法:腹泻、胃食管反流、误吸、便秘、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胃出血、胃潴留、呼吸心跳骤停、血糖紊乱、水电解质紊乱、食管狭窄2、留置胃管法:败血症、声音嘶哑、呃逆、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3、造瘘口管饲法:感染、造瘘管堵塞、腹泻、便秘、水电解质紊乱、食物反流、4、胃肠减压术:引流不畅、插管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低钾血症、败血症5、完全胃肠外营养: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必需脂肪酸缺乏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无效氧气、气道黏膜干燥、氧中毒、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腹胀、感染、鼻衄、肺组织损伤、烧伤、过敏反应、二氧化碳麻醉、八、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暂停、呃逆、哮喘发作和加重九、备皮法及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1、备皮法:皮肤损伤、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过敏反应2、伤口换药法:交叉感染、伤口延期愈合十、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冷敷法:局部冻伤、全身反应、局部压疮、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2、热敷法:烫伤、其他并发症十一、导尿术操作并发症1、导尿术: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感染、尿道出血、虚脱、暂时性性功能障碍、尿道假性通道形成、误入阴道2、导尿管留置法:尿路感染、后尿道损伤、尿潴留、导尿管拔除困难、尿道狭窄、引流不畅、血尿、膀胱结石、尿道瘘、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耻骨骨髓炎、梗阻接触后利尿3、膀胱冲洗法:感染、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痉挛、膀胱麻痹十二、洗胃法操作并发症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出血、窒息、咽喉食道黏膜损伤和水肿、吸入性肺炎、低钾血症、急性水中毒、胃肠道感染、虚脱及寒冷反应、顽固性呃逆、胃穿孔、中毒加剧、急性胰腺炎、呼吸心跳骤停十三、灌肠法操作并发症1、大量不保留灌肠: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及肠破裂、水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虚脱、排便困难、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2、保留灌肠:腹泻十四、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低氧血症、呼吸道粘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十五、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并发症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损伤、胃肝脾破裂、栓塞十六、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1、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套管阻塞、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气管套管滑脱阻塞气道、感染、气管食管瘘、呼吸道出血2、气管插管术后:声门损伤、气管套管脱出、十七、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肺不张、呼吸道堵塞、肺气压伤、氧中毒、通气不足、呼吸性碱中毒、低血压、呼吸机依赖十八、置管术操作并发症1、深静脉置管术:血肿、导管感染、气胸和血气胸、胸膜腔积液、空气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根部折断、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导管阻塞2、三腔二囊管置管术:鼻出血、食道黏膜损伤、呼吸困难或窒息、吸入性肺炎、气囊漏气及破裂、食管穿孔、心律失常、食管狭窄、拔管后再出血、拔管困难十九、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并发症1、血液透析常见技术并发症:热源反应、空气栓塞、溶血、硬水综合征、透析液配制错误、透析器破膜、动静脉管道渗漏、体外循环管路凝血、血液外循环意外失血2、血管通路并发症:血栓形成、感染、穿刺部位渗血、穿刺部位血肿、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3、急性并发症:失衡综合征、首次使用综合征(过敏反应、非特异性胸背痛)、肌肉痉挛、头痛、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4、腹膜透析术操作并发症: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细菌性腹膜炎、腹膜液渗漏、腹膜透析引流不畅、腹痛、血性引流液、腹腔积气、疝、胸腔积液、腰背痛、消化不良二十、光照疗法操作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与溶血、青铜症、低钙血症、贫血、体温过低、呕吐、皮肤破损、眼和外生殖器损伤二十一、换血疗法操作并发症感染、溶血反应、心力衰竭、空气栓塞、电解质紊乱。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1、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在护理病人时要和蔼、镇静,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贴剂或静点。

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

同时贴剂应每日更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

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或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皮肤预防压疮
16、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
(1)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时、立即平卧头低足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
(2)若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再离床活动。?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方法:
(1)避免洗热水澡、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引起的血管扩张所致的血压下降。
(2)变换姿势宜缓慢,使循环系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姿势的改变。
⑵对治疗及预后缺乏信心。
⑶对死亡的恐惧。
1、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时,守候病人身旁,给病人以安全感。
2、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健康指导。
3、与病人/家属建立融洽关系,避免精神应激,护理操作细致、耐心。
4、尽量减少外界压力刺激,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5、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注意正面效果,使病人树立信心。
(3)避免站立太久,特别是服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因为站立时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在下肢,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导致昏倒。
(4)预防便秘。因便秘会使降压药的吸收增加或变得不规则,导致血压下降。
避免受伤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常用物品放在病人随手可及的地方,防止摔伤。
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迅速改变体位,地面滑,病室内有障碍物,厕所无扶手等,卧床休息时加床档
6、必要时寻找合适的支持系统,如单位领导和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和关心
15、体液过多:
与右心衰竭致体循 环淤血有关
评估水肿程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饮食限制水钠摄入,补充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清淡饮食。
使用利尿剂的护理观察有无利尿剂的副作用低钾血症,利尿剂应在早晨或日间服用为宜。
输液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防止快滴诱发急性肺水肿。

护理操作并发症汇总

护理操作并发症汇总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1、发热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血栓栓塞。

6、疼痛。

7、败血症。

8、神经损伤。

9、静脉穿刺失败。

10、药液外渗性损伤。

11、导管阻塞。

12、注射部位皮肤损伤二、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5、出血倾向。

6、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7、细菌污染反应。

8、低体温。

9、疾病传播。

10、液血胸。

11、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1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疼痛。

2、局部组织反应。

3、注射失败。

4、虚脱。

5、过敏性休克。

6、疾病传播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出血。

2、硬结形成。

3、低血糖反应。

4、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疼痛。

2、神经性损伤。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针口渗液。

5、针头堵塞。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药业外渗性损伤。

2、静脉穿刺失败。

3、血肿。

4、静脉炎。

5、过敏反应。

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1、皮下出血。

2晕针或晕血。

3、误动动脉血。

二、动脉穿刺法操作并发症1、感染。

2皮下血肿。

3、筋膜间隔综合症及桡神经损伤。

4、假性动脉瘤形成。

5、动脉痉挛。

6、血栓形成。

7、穿刺口大出血。

8、穿刺困难。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1、窒息。

2、吸入性肺炎。

3、口腔黏膜损伤。

4、口腔及牙龈出血。

5、口腔感染。

6、恶心、呕吐。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一、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1、腹泻。

2、胃食管反流、误吸。

3、便秘。

4、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5、胃潴留。

7、呼吸、心跳骤停。

8、血糖紊乱。

9、水、电解质紊乱。

10、食管狭窄。

二、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1、败血症。

2、声音嘶哑。

3、呃逆。

4、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并发症1、糖代谢紊乱。

2、代谢性酸中毒。

3、电解质紊乱。

4、必须脂肪酸缺乏。

四、造瘘口管饲法操作并发症1、感染。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活动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而决定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吸氧。

(二)饮食护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三)用药护理有水肿、心衰或使用利尿剂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监测体重。

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四)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五)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六)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救护技术,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七)出院指导: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定期门诊复查。

二、冠心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力排便。

(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饮食。

(四)吸氧根据病情予低流量吸氧。

(五)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用药后反应。

(六)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需要,保证患者情绪稳定。

(七)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6g,保持大便通畅。

病情稳定后加强体力活动,每日30-60分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坚持服药,不随意增减药物,详细告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定期随诊。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情绪激动。

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脑、肾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三)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烟、酒。

(四)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神志、面色改变。

注意高血压危象及脑血管意外发生。

2.服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稳定情绪。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1、疼痛: 1.1 胸痛相关因素:⑴与心肌缺血、缺氧。

⑵与心包炎症有关疼痛: 1.2 头痛相关因素:与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张力增高有关2、恐怖相关因素:⑴胸痛、濒死感。

⑵因病房病友病重或者死亡。

⑶病室环境目生/监护、抢救设备。

3、焦虑相关因素:⑴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感觉。

⑵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生改变。

⑶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⑷耽心疾病预后。

4.气体交换受损相关因素:⑴肺循环瘀血。

⑵肺部感染。

⑶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

⑷急性肺水肿5、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⑴疼痛/不适。

⑵氧的供需失调。

⑶焦虑。

⑷虑弱/疲劳。

⑸心律失常。

⑹强制性活动受限。

⑺心输出量减少。

⑻长期高血压导致心功能减退。

⑼组织灌注不足有关护理措施1 .1. 1、即将住手正在进行的活动,卧床歇息,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

1.1.2、氧气吸入。

1.1.3、遵医嘱赋予镇痛处理。

1 .1.4、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和病人表情、面色,并记录。

1.1.5、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1. 1. 6、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保持心境平和,改变焦躁易怒性格。

1. 2.1. 患者因血压蓦地升高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时要注意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

1. 2.2保证充足的睡眠,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与方法,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的时间,避免干扰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1.2. 3 告诉患者睡眠与血压的关系,消除或者减轻情绪紧张。

1.2.4 保持环境肃静,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1.2. 5 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1.2.6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时及时与医生联系赋予处理。

1 .2.7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1. 2 . 8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循环血量增加而导致血压升高。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怖表示理解。

2、设法减少清除促进因素:⑴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

临床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临床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三、静脉输液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的症 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 6、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8、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于物理降温。 9、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育发都反应的原 因。
四、静脉留置针
(六)套管针折断 1、穿刺时要正确选择送管时机,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再将 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 2、在推进外套管时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否则导管可能发生折叠或弯 曲,此时如再将针芯向前推进时,锐利的针头有可能割断部分导管。 3、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汇报医生协助处 理。
一、皮下注射
(二)皮下硬结 1、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 肤破损处。 2、正确掌握进针角度、注射深度。左手提起注射部位的皮肤,针头以30- 40度的角度迅速刺入,注射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2/3。 3、注射后要给予局部按揉,以帮助药物渗入脂肪、结缔组织,加速药物吸 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揉,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 胰岛素药效提前产生。
二、肌肉注射法
(一)周围神经损伤 1、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选择神经、血管走行较少、肌肉丰富的部位进行注 射。一般选择臀大肌、臂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消瘦的患者可 直接选有肌肉的部位或减少针头刺入皮肤的角度进行注射,为儿童注射时,除要 求进针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为2.5-3cm,及垂直进针。 2、正确掌握注射技术。 3、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4、注意进针时有无疼痛、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性疼痛。如有这些症状,立即改 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 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 查,做神经松解术。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护理诊断
⑵饮食不当:液体摄入量不足,饮食中缺乏粗纤维。
⑶体位改变。
⑷环境影响,缺少隐蔽性。
⑸虚弱。
1、指导患者养成排便习惯。
2、消除或减少便秘的促成因素
⑴向病人及家属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⑵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建议进食适量的高纤维素饮食,烹调时增加植物油用量。
⑶保证每日液体入量在1500-2000ml,心衰病人应适当减少并制定液体入量计划。
⑵肺部感染。
⑶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
1、休息与活动半卧位或端坐位,限制活动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适量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2、环境尽量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3、给氧根据缺氧轻重调节氧流量,观察用氧效果。
4、用药与观察硝酸甘油注意滴速,监测血压,输液者控制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⑵及时缓解病人疼痛。
⑶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
⑷消除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属接触。
3、指导病人作缓慢深呼吸。
4、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保持良好心镜。
4、自理缺陷相关因素:
⑴疼痛不适。
⑵活动无耐力。
⑶医疗受限。
1、心肌梗死急性期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⑵输入的液体过多、过快。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劳累、情绪激动,不适当的活动等。
2、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⑴立即协助病人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⑵给予高流量吸氧,并给予20%-50%酒精湿化吸氧。
⑶严密观察神志、出汗、紫绀、咯痰、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等情况,随时报告病情变化。

心内科护理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护理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护理试题及答案1. 心脏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 描述心脏的解剖结构。

3. 什么是冠状动脉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哪些?4. 心绞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5.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6.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是什么?7.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8. 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有哪些?9. 描述心房颤动的护理要点。

10. 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及常见类型。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2.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要点。

13.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14. 心内科护理中如何进行心理护理?15. 心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答案1. 心脏的基本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结构还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和冠状动脉。

3.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4. 心绞痛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变化、保持安静、给予硝酸甘油缓解症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5.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包括剧烈胸痛、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6.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通常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7.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监测体重和尿量、限制钠盐摄入、合理用药、监测心功能、鼓励适当活动等。

8. 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

9. 心房颤动的护理要点包括:监测心率和心律、预防血栓形成、控制心室率、教育患者自我管理等。

10. 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常见类型有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观察出血、合理用药、康复训练等。

12.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监测起搏器功能、避免电磁干扰、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定期随访等。

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并发症你掌握了治疗方法吗

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并发症你掌握了治疗方法吗

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并发症你掌握了治疗方法吗在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

对于护士来说,了解并掌握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这些情况。

一、感染性并发症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手术后、中心静脉置管等情况下。

对于感染性并发症,我们应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士需要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2. 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注意手部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培养患者、家属和医疗人员的正确洗手习惯。

3. 保持导管通畅: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等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应严格护理导管,注意通畅与清洁。

二、跌倒和摔伤跌倒和摔伤是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

以下是治疗方法:1. 评估风险:对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措施。

2. 提供安全环境:如患者卧床,应将床栏固定好,保持床头和病房的环境整洁,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提供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助行器、平衡杆等,帮助患者减少跌倒的风险。

三、压疮压疮是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如下:1. 压力分散:轮换体位、使用空气床垫或特殊减压垫,减少身体对特定区域的压力。

2.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涂抹护肤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3.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四、疼痛疼痛是许多疾病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以下是治疗方法:1. 评估疼痛程度:通过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镇痛药、非药物治疗等。

3. 非药物治疗:如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理操作并发症

护理操作并发症

第一章清洁与舒适
一、口腔护理法
二、协助淋浴和床上擦浴法
三、热敷法
四、冷敷法
五、床上洗头法
六、卧位护理
七、制动护理
八、体位转换
九、轮椅与平车使用
第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
一、口服给药法
二、皮下注射法
五、静脉注射法
六、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七、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八、密闭式静脉输血法
九、输液泵的使用
十、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第三章气道护理
一、氧气吸入法
二、雾化吸入法
三、机械通气操作
四、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五、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
七、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第四章标本采集与管道护理
一、静脉血标本采集法
二、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三、胃肠减压术
四、腹腔引流的护理
五、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六、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
第五章监测与急救技术
一、体温测量(口温)
二、心电监测
三、胸外心脏按压术(成年人,使用简易呼吸器)
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
五、洗胃法
第六章营养与排泄
一、协助进食和饮水
二、鼻饲法
三、造瘘口管饲法
四、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五、导尿术
六、持续膀胱冲洗法
七、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第七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
一、压疮护理
二、伤口换药法
三、造口护理
四、烧伤创面护理
五、备皮法
六、糖尿病足的护理
第八章新生儿护理
一、暖箱护理
二、光照疗法
三、新生儿复苏术
四、脐部护理
五、臀部护理
六、沐浴
七、奶瓶喂养。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护理诊断
3、将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赐与答复.
4、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确切消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加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5、在病人活动耐力规模内,鼓动勉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6、让病人有足够的时间,缓慢地进行自理活动或者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多次短暂的休息时间
17、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1、预防洋地黄中毒:
(1)用药注意事项不与奎尼丁、心律平、异搏定、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
(2)需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教会病人自测脉搏,脉搏<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并奉告医师
2、不雅察洋地黄中毒表示
(1)胃肠道肠道反响: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
(2)神经系统症状:视物模糊、黄视、绿视、乏力、头晕;
(3)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
(4)心血管系统:加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最罕见的心律失常是早搏,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
3、洋地黄中毒处理
(1)停药
(2)、补钾、补镁
(3)、纠正心肌缺血
(4)、停用协同药物
(5)、传导阻滞中用阿托品,禁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6)、临时装置起搏器
(7)、室性心律失常者用利多卡因
5、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⑴疼痛/不适.
⑵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⑶虑弱/疲劳.
⑷强制性活动受限.
⑸心律失常.
1.活动过程中监测:病人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脉搏过快或在活动停止3min后仍未恢复,血压有异常改动,胸痛,眩晕或精神恍惚等反响,则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2、活动安插:在两次活动之间赐与休息时间,指导并鼓动勉励病人自行设计活动计划表:
⑵肺部传染.

(整理)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整理)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1、预防1.1 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对。

1.2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3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护士取血的过程中不要过度震荡,造成溶血。

1.4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m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

一般每分钟60~90滴,或在60~90min内输完400ml血。

库血取来后最好在室温下放置30min为宜,因有轻度输血反应暂停输血后,如放置超过4h的剩余血,不应再输给患者,因其可能被细菌污染。

1.5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反应,是否有烦躁不安、腰痛等症状。

1.6避免快速输入库存冷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量,避免过量,严重贫血及易发生过敏的患者,在输血前首先静脉滴入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盐酸异丙嗪50mg预防或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

2、处理2.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2.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2.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

2.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2.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二、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1、预防1.1 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肾功能、心功能不全者更应谨用,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所用药物更应谨慎。

1.2 注射室的环境要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1.3 对药前认真检查药品的外观情况。

1.4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1.5 注意输液瓶之间的配伍禁忌,调整好输液瓶的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单处肋骨骨折
止痛.固定和预防 肺部感染 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予以 夹垫加压包扎 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 开后应用呼吸机治疗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预防措施: 1.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宜,使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又不会阻塞气 道。 2.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 再继续吸痰。 3.刺激气管隆突处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不宜反复刺激。 4.吸痰不宜深入至气管处,否则易阻塞呼吸道。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用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 过长,一般应少于15秒。 6.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可给予100%纯氧5分钟,以提高血氧浓 度。 7.尽量避免护士工作繁忙而未及时给患者吸痰导致的严重后果。 8.吸痰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样饱和度的变化 9.已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酌情 使用阿托品、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发生低氧血症者 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 予面罩加压吸氧 酌情使用阿托品、氨茶碱、 地塞米松等药物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预防措施: 1.使用优质、前端钝圆有多个侧孔、后端有负压调节孔的吸痰管,吸 引前先蘸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使其润滑。 2.选用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12-14号吸痰管;婴幼儿多 选用10号;新生儿常选用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气管 插管者,可选择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 3.吸痰管的插入长度:插入的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有 气管插管者,则超过气管插管1-2cm,避免插入过深损伤黏膜;插入 动作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不可蛮插,不要用力过猛;禁止带 负压插管;抽吸时,吸痰管必须旋转向外拉,严禁提插。 4.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液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分 钟再次抽吸。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痰液黏稠度与痰量而定。
心内科常见 护理操作并发症
心内科——李奇奇
主要内容
一、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 三、吸痰法操作并发症 四、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出血
预防措施: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 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 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 ,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 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 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如上述处 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4.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 其应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 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休克。当胸壁软化范围小于背部时,正常呼吸 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 度达3cm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cm或双 侧连枷胸(软胸综合症)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暂时予以夹垫加压包扎,然后进行肋骨牵引固定。 5.在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捆扎和缝扎 固定和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病人一律应用 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对于伴有严 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 开后应用呼吸机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气道黏膜干燥者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注意对药液加温和加热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二)氧中毒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 时调节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 流量。 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 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5.每次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和吸引 力是否适宜,以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成人40-53.3kpa,儿童小 于40.0kpa,婴幼儿13.3-26.6kpa,新生儿小于13.3kpa。在吸引 口腔分泌物时,通过手控制负压孔,打开、关闭反复进行,直至吸引 干净。 6.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可告知家属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家长的合作, 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头部摇摆。对于烦躁不安和极度不合作者, 吸痰前酌情予以镇静。 7.为患者行口腔护理时,仔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牙齿有无松脱 ,如发现口腔黏膜糜烂、渗血等,可用口泰(或贝尔氏液)、双氧水 、碳酸氢钠以预防感染。松动的牙齿及时提醒医生处置,以防脱落引 起误吸。 8.鼻腔黏膜损伤者,可外涂四环素软膏。 9.发生气管黏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 抗生素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发生低血糖症状
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 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 萄糖40~60ml。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肋骨骨折
预防措施: 1.行胸外按压时,按压要平稳.有规则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要左右摆动 ;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 按压部位错误。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对于老年病人按压时酌 情降低压力,幅度以胸骨下陷3-4cm为宜。 3.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①.止痛:可 口服或注射止痛剂。对疼痛较剧烈者,肋间神经阻滞或痛点封闭有较 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呼吸和有效咳嗽机能。肋间神经阻滞可用 0.5%或1%普鲁卡因5ml注射于脊柱旁5ml处的骨折肋骨下缘。痛点 封闭是将普鲁卡因直接注射于肋骨骨折处,每处10ml。必要时阻滞或 封闭可12-24小时重复一次,也可改用长效镇痛剂。注意穿刺不可过 深,以免刺破胸膜。②.宽胶布固定胸壁:半环式胶布固定具有稳定骨 折和缓解疼痛的功效。但其止痛效果并不理想.限制呼吸且皮肤过敏等 症状,故而除在转送伤员时才考虑应用外,一般不用,或应用过多头 胸带或弹力束胸带,效果更好。③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早期下 床活动、咳嗽、排痰,给予抗生素和祛痰剂。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
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
尽早行手术治疗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四)鼻衄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有阻力,要排除鼻中隔畸 形的可能,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工作,防止鼻腔 黏膜干燥。拔除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黏膜粘连,应先用湿棉 签或液体石蜡油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后才拔管。 4.如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如使用血管收缩 剂或局部压迫止血。对出血较多者,上述处理无效时,请耳鼻喉科医 生行后鼻孔填塞。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发生心律失常
立即停止吸引
给予吸氧或加大氧浓度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
立即施行准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复苏药物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做好对症处理。对 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 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 。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毒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 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 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加温和加热。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发生局部感染者
予以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感染时
行血培养,做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生素用药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四)心律失常
预防措施: 1.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所有防止 低氧血症的措施适合于防止心律失常。 2.如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引,退出吸痰管,并给予吸氧或加大 氧浓度。 3.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准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开放静脉 通路,同时准备行静脉、气管内或心内注射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心 电持续监测,准备好除颤仪,心脏起搏器,心搏恢复后予以降温措施 行脑复苏。留置导尿管,采取保护肾功能措施,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 解质紊乱。
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 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 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 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 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 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 注50%葡萄糖40~6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