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安全规范讲解
液氨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规程《液氨操作规程》一、液氨的基本性质液氨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气体,在常温下可以压缩成液体。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在液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
二、液氨操作的基本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液氨的危害性及安全操作规程。
2. 液氨操作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气味浓度过高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3. 液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
4. 液氨操作时必须穿着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手套、工作服等,以防止液氨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液氨操作的具体流程1. 液氨的储存和运输:将液氨储存在专门的存储罐中,严格按照规定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储存。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泄漏和事故发生。
2. 液氨的使用:在使用液氨之前,必须进行操作规程的确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安全阀、泄压阀等设备完好有效。
在使用过程中严禁直接接触液氨,必须利用专门的管道和阀门进行输送和控制。
3. 液氨的处理:液氨使用完毕后,必须经过专门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和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液氨操作的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或私自更改设备。
2. 液氨操作设备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3. 发现液氨泄漏或其他不安全状况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
总之,液氨是一种具有一定危害性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只有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和规范操作,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目的为了加强液氨系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使用范畴本规定适用于区域火力发电企业液氨的管理。
本规定是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补充,除实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氨的危害特性及应急处理危害特性氨属于第类有毒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避免接触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
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焦(327卡)。
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产生剧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轻度中毒者显现流泪、咽痛、声音沙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显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产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产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发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着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刻切断气源,则不答应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应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着,运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应立刻提起眼睑,用大量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刻隔离150m ,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液氨操作安全规程

液氨操作安全规程1. 引言本操作安全规程旨在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所有从事液氨操作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程的要求和规定。
2. 液氨的基本信息液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制冷、冷冻和化学反应等领域。
了解液氨的基本信息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3. 操作安全准备在进行液氨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安全准备工作:-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并避免有火源或易燃材料存在。
- 确认液氨储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了解应急事故处理程序。
4. 液氨操作步骤在进行液氨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检查液氨储存的压力和温度是否正常,确认无异常情况。
2.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泵或气瓶,将液氨转移至目标或系统中。
3. 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个人安全距离,并避免液氨的直接接触。
4. 注意液氨操作区域的通风情况,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漏气风险。
5. 操作完成后,确保关闭液氨供气装置,并严格遵守废弃物处理规程。
5. 应急响应措施在液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意外事故或泄漏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液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2. 向指定的应急救援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应对。
3. 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情况的紧急通知和警告信息,确保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6. 安全培训和监督为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性,所有涉及液氨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监督。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液氨的基本性质、正确操作方法和应急响应措施的培训。
7. 遵守法规和执行标准液氨操作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都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
不得擅自操作或违反规程,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8. 结论本操作安全规程为液氨操作提供了基本的安全要求和规定。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液氨使用规定

液氨使用规定液氨使用规定液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
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使用,制定液氨使用规定是必要的。
以下是液氨使用规定的相关要点:1. 安全操作规范液氨是一种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化学物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确保全身被完全覆盖。
操作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无漏气现象。
操作时应注意轻放液氨容器,避免撞击或摩擦引发事故。
2. 储存规范液氨在储存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储存规范。
液氨应存放在专门的露天或室内储氨库中,库房应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同时保持通风良好。
储氨库的墙壁应使用不锈钢或耐腐蚀材料制作,地面应有防滑措施。
液氨容器上应标明物质名称、性质、净重和厂家信息,并设置气体泄露报警器和应急喷淋设备。
3. 使用防范措施使用液氨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尽量减少安全风险。
首先要保证使用设备和管道的完好性,及时修复或更换有问题的部件。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通风,避免在封闭空间中使用液氨。
对于液氨浓度较高的环境,必须佩戴专业的呼吸器具。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液氨泄露,定期检查和维护阀门和管道,确保其密封性。
4. 废弃物处理液氨使用完毕后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安全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液氨废弃物应尽快转移至专门的储存容器,并进行密封。
废弃物应妥善保存并定期清理,避免堆积产生安全隐患。
在处理废弃物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应急处理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如泄露、泄爆等。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液氨泄露的场所应迅速疏散人员,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毒气扩散。
同时,应及时关闭泄漏点处的阀门,隔离泄露源。
液氨是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范,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整性。
同时,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必要的,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安全技术规范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液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溶液呈碱性。
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
一、理化性质1.1英文名:Ammonia1.2分子式:NH31.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1.4熔点: -77.71.5沸点: -33.51.6相对密度(水=1):0.82/-79℃1.7相对密度(空气=1): 0.59711.8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1.9临界温度(℃): 132.41.10临界压力(MPa): 11.201.11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1.12燃烧性:易燃1.13建规火险分级:乙1.14闪点(℃):气体。
低于0℃下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1.15自燃温度(℃):651℃1.16爆炸下限(V%):15.71.17爆炸上限(V%): 27.41.18水溶液pH值:11.71.19自燃点:651.11℃1.20爆炸极限:16%~25%1.21 CAS号:7664-41-71.22 RTECS号:B067500001.23 UN编号:1005(无水)1.24 危险货物编号:230031.25 IMDG规则页码:21041.26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27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1.28稳定性:稳定1.29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1.30聚合危害:不能出现1.3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的性质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以及液氨使用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液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第四条液氨,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溶于醇和醚。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第五条液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燃烧爆炸:液氨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二)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
(三)腐蚀:液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实行“谁生产、谁负责;谁储存、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液氨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使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接触液氨的机会。
(二)储存环节:设置专用液氨储罐,确保储罐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防止液氨泄漏。
(三)运输环节: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载、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 储存和运输安全:液氨以压力罐或储罐的形式储存,要定期检查储罐的完整性和泄漏情况,确保安全阀的正常工作。
运输液氨时,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遵守相关运输规定。
2. 泄漏处理:发生液氨泄漏时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停止泄漏源,切勿使用明火,利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泄漏物清除,以防止泄漏物蒸发或扩散。
3. 防护措施:在液氨操作区域内,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如安全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液氨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操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以确保液氨浓度不会超过限定安全范围。
4. 紧急救援:进行液氨相关工作时,需要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并组织人员接受相关培训,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处理,并采取适当的紧急救援措施,包括报警、疏散、急救等。
5. 灭火设备:液氨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应在操作区域内配置适量的灭火器材,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
6. 监测设备:在液氨使用区域内安装气体泄漏监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安全培训:必须定期组织液氨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液氨的性质、危害和预防措施,并学习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
以上是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确保液氨使用的安全性。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液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化学物质,它具有高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特点。
因此,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液氨的常用安全措施,帮助您在液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地操作。
1. 液氨的基本概述液氨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沸点为-33.34°C,密度为0.7711g/cm³。
液氨在室温下易于液化,常用于制冷、制造化肥等领域。
2. 液氨的主要风险液氨这种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毒性风险:液氨能够刺激眼睛、鼻子、喉咙和肺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爆炸风险:液氨在遇到火源或者其他易燃物质时,容易引起爆炸。
•腐蚀性风险:液氨具有强酸碱性,能够腐蚀金属和其他物质,对设备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液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使用,需要制定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液氨的存储在存储液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存储场所必须采用防爆、防火等措施,保持清洁干燥,并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存储容器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安全规范,遵守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存储液氨的容器必须标识清晰明确,严禁存放其他化学品和物质。
3.2 液氨的操作程序在液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了解液氨化学性质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使用液氨的装置必须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性。
•液氨的加入、排放、转移必须采用防爆、防火等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3 液氨事故处理在液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应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如果液氨泄漏到空气中,应立即关闭液氨阀门,排出管道内的液氨,迅速气密封锁。
•如果操作人员进入了液氨泄漏的场所,应佩戴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耳塞等。
•如果液氨泄漏导致爆炸,应采取尽可能多的灭火措施,如喷洒水、雾状水、干粉等。
液氨安全规范讲解

液氨安全规范讲解液氨是一种常用于制造肥料、化学品和制冷剂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
但是由于其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液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规范。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液氨的使用、存储和处理方面的安全规范。
液氨的基本属性液氨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在常温下,液氨就已经蒸发成为气态,放出有毒的氨气。
而且,液氨易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
在气态时,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和毒性的气体,能严重损害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液氨的安全使用规范为了保证液氨的安全使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
以下是一些涉及液氨安全使用的规范:1. 储存液氨的容器要求储存液氨的容器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使用钢制或碳纤维制成。
储存容器应该放在通风好且远离火源的地方,不得轻易移动或拆卸。
2. 操作人员的保护要求对于常规操作,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戴手套、防护面罩、无尘的防护服和手套等。
操作人员应该接受特别培训,懂得如何安全地使用液氨。
3. 操作场所的安全规范液氨的使用场所应该保持干燥通风、无草木、无锐角、无明火、无其他化学品等。
不得在封闭空间中使用液氨,更不能将其作为煮水、点火或烤肉的燃料使用。
4. 操作程序的常规规定液氨的进出场应该通过门和窗,进入空气流通良好的场所。
操作人员在操作液氨前应先检查好阀门的开关轻便性、油封如何、是否有泄漏处等。
5. 操作中的防火规定在液氨使用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导电性工具和设备必须被放置在安全位置。
禁止在距离液氨10米内作楼上焊、割。
任何操作都必须关紧各阀、排气并满足严格消防安全规定。
6. 常规检查使用液氨时,必须定期对工厂内的制备、使用设备和储存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液氨的应急处理措施在液氨泄漏和事故发生时,应按照以下步骤快速有序地进行处置:1. 迅速采取措施在液氨泄漏时,应迅速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通风和喷淋等。
2. 疏散人员及时而有序地疏散人员,让他们远离事故现场,以免受到影响。
化工厂液氨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化工厂液氨使用安全操作规程概述:液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冷和冶金行业的重要化学物质,但由于其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液氨的使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的液氨使用操作能够确保化工厂的员工安全,保护环境,避免事故和生产中断。
本文将介绍液氨使用的一般规则,并详细讨论液氨存储,供应,处理和泄漏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液氨存储1. 液氨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密闭容器中,容器应设有压力开关、安全阀和泄漏报警装置,以便监测和控制液氨压力和泄漏情况。
2. 液氨容器应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物,严禁在容器附近吸烟、使用明火和进行焊接等高温作业。
3. 液氨容器周围应设有明显标识,标明“易燃气体”和“毒性气体”,并设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的警示标志。
二、液氨供应1. 液氨供应管线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无泄漏和堵塞。
2. 液氨供应管线两侧应设有手动和自动运行状态监测装置,能够及时报警并切断液氨供应。
三、液氨处理1. 液氨处理过程应有专门的装置和设备,确保液氨的分离和净化,避免毒气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2. 液氨处理过程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设备正常运行。
四、液氨泄漏应急响应1. 发现液氨泄漏时,首先需随即切断液氨供应,避免泄漏扩大和事故危害加剧。
2. 当液氨泄漏情况严重时,应立即采取紧急疏散措施,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3. 在进行液氨泄漏应急处理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爆服和安全帽等,并根据泄漏情况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如喷洒水雾、覆盖泄漏点等。
结语:化工厂液氨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于保障工厂员工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液氨存储、供应、处理和泄漏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规程都应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
同时,化工厂应加强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使液氨使用能够达到最大的安全性和效益。
工厂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液氨使用的安全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制冷等领域。
然而,液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一旦操作不当,将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维护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定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液氨储存1. 液氨储存应选择专用的集装箱或储罐,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2. 液氨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远离明火及其他易燃物。
3. 液氨储存区域禁止吸烟,严禁使用明火及产生火花的设备。
二、液氨运输1. 液氨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驾驶员应具备相应驾驶技能和液氨安全操作知识。
2. 液氨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摩擦等造成容器破损的行为。
3. 液氨运输车辆装卸液氨时应确保操作人员配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三、液氨使用1. 液氨使用前需进行工作许可和风险评估,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2. 液氨使用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3. 液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四、液氨泄漏应急处理1. 发现液氨泄漏应立即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迅速撤离现场。
2. 闪电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按照现场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 在处理液氨泄漏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进行正确有效的泄漏处置。
五、液氨管理1. 液氨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保证身体健康,避免因疾病导致操作不当造成意外。
2. 液氨存储区域应进行定期巡检和检修,确保设备完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3. 建立液氨操作记录,记录液氨的使用情况、泄露情况等,便于事故发生后的追溯。
六、液氨废弃物处理1. 液氨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置。
2. 液氨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破损和泄露,使用专用容器进行运输。
七、液氨事故预防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
3. 制定液氨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类事故。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液氨是一种具有剧毒、腐蚀性和易燃性的气体,液氨储存与装卸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液氨储存与装卸过程的安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与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
一、液氨的性质与危害液氨(NH3)非常有毒,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液氨有刺激性气味,可引起眼、鼻、咽喉和呼吸道等刺激症状,高浓度的液氨甚至会致命。
此外,液氨具有腐蚀性,可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同时,液氨还是一种易燃气体,与氧气和可燃物质接触时易发生爆炸。
二、液氨储存安全规范1. 储存设备和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避免液氨泄露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 液氨储存区域应设立专门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划定禁止吸烟、明火和易燃物品存放的区域。
3. 储存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气体能够及时排放,避免积聚达到可燃浓度。
4. 储存区域周围应设置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如安装自动喷水系统、灭火器等,以应对火灾风险。
5. 储存区域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清理液氨泄露物,防止积聚形成火灾隐患。
三、液氨装卸安全规范1. 进行液氨装卸作业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熟悉并掌握液氨装卸操作流程与技术要求。
2. 进行液氨装卸作业的区域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气体积聚和呼吸道刺激风险。
3. 装卸作业区域应远离火源和明火,严禁吸烟,确保作业现场的无火环境。
4. 使用专门设计的装卸工具和设备进行作业,确保装卸过程中液氨的安全转运,并避免泄露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5. 对装卸设备和容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6. 对液氨进行正确的包装和标识,以便在装卸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和处理。
四、应急预案与安全演练针对液氨储存与装卸作业的风险,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演练。
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流程、人员转移和撤离、物资清点与保护等,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一、液氨概述液氨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制冷、化学工业和农业。
液氨具有刺激性气味,接触液氨可能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和眼睛损伤。
因此,在液氨的存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
二、液氨存储和标识1. 液氨应储存在专用的储罐中,储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漏油防止装置和避雷设施。
2. 储罐应定期检查和保养,如发现泄漏或损坏,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3. 储罐周围应设置防火墙,以防止火灾蔓延。
4. 液氨储罐应醒目标注“液氨”、“易燃”、“高压”等标识,以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三、液氨搬运和使用1. 搬运液氨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2. 在搬运过程中,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防毒面具、安全鞋等。
3. 液氨容器应完整无缺,严禁在有泄漏的容器上进行搬运。
4. 液氨容器应垂直放置,并使用专用的输送工具进行搬运,避免摇晃和撞击。
5. 在搬运过程中严禁把液氨容器滚动或拖曳。
6. 液氨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
7. 对于液氨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超过容器承受压力。
8. 使用液氨的工作人员应在操作区域内穿戴防护装备,以防止液氨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9. 液氨使用后的容器应妥善处理,及时封存,避免泄漏和污染。
四、液氨泄漏处理1. 一旦发现液氨泄漏,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2. 在撤离时要保持冷静,避免乱跑,以免增加伤害风险。
3. 如果泄漏量较小,可以使用防护装备进行封堵,如化学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但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4. 如果泄漏量较大,应立即通知专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进行泄漏处理。
5. 在处理液氨泄漏时,应避免使用明火和产生火花的设备,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五、液氨事故应急处理1. 在液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当液氨泄漏造成火灾时,应立即启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组织相关人员疏散。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液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重要用于制造合成氨、硝酸、肥料等。
由于液氨具有高压、易挥发、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液氨储存与装卸的安全问题尤为紧要。
本文将从液氨储存、装卸和运输的安全角度,介绍液氨储存与装卸的技术规范。
一、液氨储存安全规范1.储存场地要求液氨储存所需场地应阔别居民区、水源地、火灾易发区和密集交通区域,且应具备良好的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避开化学反应和渗漏的发生。
2.储存容器要求(1)液氨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容器应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如装置压力表、温度计、防爆器以及雷击防护,以防止容器因压力或燃爆而引发事故。
(3)容器内部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开气气相干扰和液体污染。
3.储存场地安全管理(1)对液氨储存场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如确保容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处理渗漏问题,除去安全隐患。
(2)应订立应急预案并予以定期演练,以提高员工应对不安全情况的本领。
(3)对于禁止吸烟、开火、使用易燃物品等禁令,应进行严格监管和落实。
二、液氨装卸安全规范1.卸储液氨操作(1)确定液氨输入口和底部泄漏口。
(2)卸储过程中应实行有效的缓冲措施,防止液体溅出和容器倾斜。
(3)操作人员应佩戴防爆眼镜、防毒面具及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具。
2.装卸操作(1)搬运车辆和装卸设备应依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并进行严格验收。
(2)装卸过程中应使用专业作业人员,高度关注操作规程,严格禁止倾斜液氨容器和碰撞等不安全操作。
(3)卸储或装卸液氨过程中,应使用防爆耳塞或其它防护设备,以减轻空间内响声对搬运人员的影响。
三、液氨运输安全规范1.运输工具和设备(1)液氨运输车辆应依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并在使用前进行定期检修和验收。
(2)运输车辆和设备应配备适当的防爆器材,如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防爆器等。
(3)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温度监控,并对运输过程中的车速、进出口等情况进行监测。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化工、制冷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然而,液氨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因此在液氨储存、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一、液氨储存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一)储存场地的选择1.储存场地要设在远离居民区、学校等人口聚集区域,不得与火源或静电产生源相邻或过于接近。
2.储存场地应具备牢固的围墙和防火隔离带,必要时还需设置监控和报警设备。
3.储罐应与周围环境隔离,地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不得有裂缝和坑洼,排水良好。
(二)液氨罐的设计和安装1.液氨罐应符合国家标准,选用厚度合理的材料,同时进行密封处理。
2.储罐出入口应设置闸阀、安全阀、排放管等安全设施,以便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液氨储罐的安装应考虑周围环境和通风条件,以避免危险物质泄漏和着火。
(三)液氨罐的维护和保养1.对于液氨罐的检查和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和外部检查。
2.定期对液氨罐进行漏检,如发现泄漏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应在罐体上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液氨的种类、容量等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识别。
二、液氨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一)装卸场地的选择1.装卸场地应设在室外开阔、通风良好、远离居民区等区域。
2.装卸场地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消火器、防静电设备等。
3.装卸时,应确保场地清洁、整洁,避免杂物干扰。
(二)液氨罐车的选择和检查1.液氨罐车应选用专门生产和运输液氨的车辆,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刹车装置。
2.每次装卸前,应对液氨罐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完好无损,不漏氨,未滞留异物。
3.装卸时应注意防止火源以及避免静电产生。
(三)装卸作业的操作规范1.装卸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有相应的资格认证。
2.装卸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毒面具等。
3.装卸作业前必须对气体压力进行检查,避免过度压力导致装卸事故。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3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1.0目的熟知制冷剂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学和规范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液氨制冷剂使用管理3.0内容3.1液氨(NH3)制冷剂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轻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④沸点:-33.5℃,易液化3.1.1.2热力学特性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③对钢铁无腐蚀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为Ⅱ级3.1.3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____对环境的影响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____%-____%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13.1.4氨的伤害程度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3.1.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3.1.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3.1.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3.1.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损失4.1.1阀门阀杆渗漏: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4.1.2高压系统放空气: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详]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d7b3e18bf524ccbff12184dc.png)
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储存、装卸环节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液氨储存、装卸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发生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等,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境内从事液氨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等企业的液氨储存、装卸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液氨储存、装卸装置和设施,属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范畴的,应严格遵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获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第四条涉及液氨储存、装卸的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液氨的储存、装卸装置和设施,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设施。
第二章设计管理第一节场所选址第六条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其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在进行区域规划时,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根据所在企业及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
第八条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禁止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
液氨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设施;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医药等领域。
液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以下是液氨使用与储存的安全技术规范。
1.储存容器选择和设计储存容器应选择具有耐压和耐腐蚀能力的材料,例如碳钢、不锈钢等。
容器应经过安全检测合格,并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确保其在压力和温度变化时能够安全运行。
2.储存条件控制液氨应储存在密闭、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热源和火源。
库房内应安装氨气检测器,并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氨气积聚和泄漏。
3.液氨泄漏应急处理液氨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关闭泄漏源、通知相关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域等。
同时,应戴上防护装备,使用专用器材进行泄漏源的堵塞或封闭,以防止泄漏扩散。
4.储存容器维护和检修定期对储存容器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容器内部的积烟灰、油渍等应定期清理,防止腐蚀。
5.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在液氨储存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包括液氨危险警示标志、禁止吸烟标志、禁止明火标志等。
同时,应定期对这些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
1.液氨接收和储存液氨接收时,应确认气源的安全性并检查接收设备的完好性。
接收过程中要注意防护装备的使用,并确保液氨储存容器的安全液位。
2.液氨供应管道和设备液氨供应管道和设备应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并定期进行维护。
管道和设备的连接应采取可靠的阀门和接头,以防止泄漏。
3.液氨使用场所的安全措施液氨使用场所应设有合适的通风设备,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场所内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防护装备,并向员工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
4.使用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液氨使用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液氨的使用方法、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并熟悉操作规程。
5.危险源的隔离与防护液氨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危险区域隔离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护栏杆、防护网等,以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液氨储存安全规范(罐区)

液氨储存安全规范(罐区)(1)液氨储罐须设防火堤。
堤内有效容积须为最大储罐容积的60%。
(2)卧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大于1.5m,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有事放排放至火炬或吸收处理装置时。
不小于0.5倍球罐的直径;无事故排放至火炬的措施时,不小于1.0倍球罐的直径。
同一罐组内球罐与卧罐的防火间距,须采用较大值。
(3)液氨储罐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重要工艺指标实施远程监控。
完善连锁报警。
有毒气体报警等装置。
(4)液氨储罐必须配置液位检测仪表。
同一储罐至少配备两种不同类别的液位检测仪表,且须配备高、低液位报警回路。
必要时还须配有液位与相关工艺参数之间的联锁系统。
高液位报警器的安装高度。
须满足从报警开始10~15min内液氨不会超过规定的最高液位的要求。
低液位报警器的安装高度,须满足从报警开始10-20min内泵不会抽空的要求。
(5)液氨储存、装卸区域使用的仪表及其安装、接线等必须符合防爆类型及等级要求。
仪表的明显部门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
(6)仪表的安装位置与罐的进出口接合管和罐内附件的水平距离不少于1000mm。
(7)检测仪表的设置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确保检测参数具有代表性。
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②温度检测点须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
测量罐内介质温度时,可根据罐的容量和介质特性设置单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温度检测点。
③对于有压液氨储罐,须设置压力检测仪表。
(8)仪表接地连线及连接须符合以下要求:①仪表系统的接地连线,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②仪表系统的接地连接,须根据不同要求分别接至下列设施;单独设置的仪表系统接地体;厂区电气系统接地网;电气系统在不同装置或不同界区分设的接地分配器。
③个别现场仪表、电缆接线盒等保护接地连接。
可就近接至己接地的金属构件或金属管道。
禁止接至输送可燃性物质的金属管道。
利用以上设施作接地连接时。
须保证其接地的连续性、可靠性。
须满足仪表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④接地连接板须采用铜板制作,须采用绝缘支架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事故多发生在使用过程中,而使用环节的监管正是薄弱环节
企业普遍存在安全问题:人员素质不高 ;产和企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如:
正是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
➢以2011年“北京市液氨使用 与储存安全管理导则”为工作 基础 ➢2012.5区县局以此导则为开 展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配合市区县局 ➢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 具有积极作用。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4.4 设备设施要求
(1)液氨场所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应设在液氨场所内人员容 易看到的高处。
说明:原导则:“企业应设置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单位 职工和附近300m范围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 主要考虑到一旦发生氨泄漏,通过风向标,辨识氨气体扩散 方向,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人员疏散及应急救援措施。
说明:在班(企业24小时);针对液氨岗位的;液氨场所需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同时针对冷库企业的特殊性,对其 安全管理人员另进行了职业资格的特殊要求。
4.3 制度管理 (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 规程。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 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生产安全事 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评 审和修订一次,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
[2011]142号)
➢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
(这些法规文件均要求加强安全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 加强液氨经营、使用、储存过程中监管的需要
液氨相关规范缺失,造成监管部门执法无据可依(有国标冷库设计规
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但没有适用于北京的地方标准)
(2)企业应针对漏氨重点部位,特别是管道法兰、阀门法兰和 设备法兰等,制定检修维护计划,并建立相应记录,记录中 应明确检查部位、方法、人员、周期等内容。
说明:督促企业对重点部位的检维修,事故多发部位进行检 查,保证设备本质安全。
4.4 设备设施要求
(1)液氨场所的控制室或值班室应配备有效的应急通讯器材和 应急抢修防爆工具。
说明:一直以来液氨使用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 有上岗资格要求,人员素质无法保证,目前安监局让企业参 加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培训取证。
(2) 企业应配备至少1名在班液氨岗位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负责液氨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冷 库企业的液氨岗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尚应具备“制 冷设备维修工”或“制冷工”三级以上(含三级) 的职业资格。
(3)用氨厂房、液氨钢瓶储存仓库、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 间距应符合GB 50016中的火灾危险性乙类场所与建筑物的防 火间距的要求,且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二级。
4.2 人员管理 (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 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应接受安 全培训,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 得上岗作业。不得上岗作业。
说明:考虑有效以及不发火花
(2)液氨场所应设置符合GB 50057规定的防雷装置。非冷库液 氨场所的液氨储罐、充装系统管道、阀门等金属设备设施应 设置符合GB 12158规定的防静电装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定 期检验,并具有有效期内的检测合格报告。检测报告存档备 查。
主要内容
1. 制 订 必 要 性 2. 标准主要框架 3. 标准主要条款
主要内容
1. 制 订 必 要 性 2. 标准主要框架 3. 标准主要条款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
范
框
3.术语和定义
架
4.一般要求
5.液氨场所安全要求
设施建设 人员管理 制度管理 设备设施要求 监控系统要求 人员防护
➢ 液氨 使用——高风险 (属于毒、腐蚀、扩散)) ➢ 液氨事故——北京时有发生
(09宏宝莱公司液氨泄漏事故、11年千禧鹤公司液氨爆炸事故; 制定液氨标准)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 首都的特殊安全要求的需要
➢ 首都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内国际交往 中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 北京市人口密度高、资产集中,环境特殊。
北京市地方标准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解读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2013年7月
主要内容
1. 制 订 必 要 性 2. 标准主要框架 3. 标准主要条款
主要内容
1. 制 订 必 要 性 2. 标准主要框架 3. 标准主要条款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 实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的需要
制冷系统(场所) 储罐(区) 钢瓶储存(区) 充装(场所)
主要内容
1. 制 订 必 要 性 2. 标准主要框架 3. 标准主要条款
术语说明 (1)液氨场所 液氨钢瓶储存区和储罐区、装卸区、用氨 厂房的统称。 (2)氨制冷机房 氨制冷机器间和设备间的总称。 (3)机器间 :安装氨制冷压缩机的房间。 (4)设备间 :安装氨制冷辅助设备的房 间。
说明:鉴于本市液氨企业无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条目规定, 本条对企业应当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做了详细的说明(安全标准 化评定标准及本市相关制度规定)。
4.3 制度管理 (4)企业应按照AQ/T 9002的要求制定液氨事故专项 应急预案,并制定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液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 练。
4.1设施建设
(1)液氨场所宜布置在企业厂区边缘地带,并位于企业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说明: 液氨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扩散方向对本企业以及下 风向的影响。“宜”不强制,现有企业。
(2)液氨场所应与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布置。
说明:生活区、办公区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液氨场所与其紧 邻或同一建筑物内,一旦发生泄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一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于北京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政治影响)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 贯彻实施现行国家行政法规的需要(近年出台大量安全法规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 ➢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厅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