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共分五部分: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对象、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对于陶冶情操、拉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说教学对象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揣摩作者心境,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方法:(一)教法1. 创设情境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

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描绘手法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课文中各种描绘手法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情感体验: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尤其是对古人情感的共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举例:课文中“夜游”的情境设置和作者情感的融入,如“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里的“相与步于中庭”不仅仅是描述了一次夜游,还蕴含了作者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心情,这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抒发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举例: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中,通过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积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以及竹柏影子的交错,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学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需要学生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有较好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晚上散步时,是否注意过月光下的景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夜晚的美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强调和解释。但课后,我还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时是否存在困难。这样,我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辅导。
最后,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觉得这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课后我发现,这部分内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体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文言文句式,如“怀揣”、“夜游”、“步履匆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这些词汇的用法和句式的特点,以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举例:课文中的“怀揣”一词,表示心中藏着某种情感。教师需解释其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此类词汇进行表达。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朗读、分析、总结等方法,深入解读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夜晚游览承天寺时的心境,理解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了解传统文化背景,培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解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创造美好事物的愿望,提高审美素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塑造健康的人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语文》单位:宜安镇中学作者:胡光伟基本信息名称记承天寺夜游执教者胡光伟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 1 •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行旅见闻”,六篇文章均缘景而发,触景生情,而又情景交融。

因此,在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讲授吋,应本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的原则。

本文不仅情景交融,而且语言简洁优美,又加之篇幅短小,是本单元的精品,特别适合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字词、理解语句的同吋,引导他们通过景物把握作者寄寓其上的情感;其次,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情景交融”写法的掌握、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在文言文字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独立翻译一些短篇的文言文,并能对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八年级上学期时,学生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以他们对本文的作者的相关常识有着比较完整的知识储备,能够结合作者的遭遇来理解文章。

2•同时,对于刚刚步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所学的知识量虽然不少,但是系统性不强,解答问题往往一拥而上,既没有层次,更没有主次;另外,他们在学习时,通常会将所学知识割裂开,缺少相互间的联系和贯通。

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该有充分的问题预设,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高效的铺陈和引导,借此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诵读文章,能熟读、背诵;能引用相关资料, 理解关键词句,对文本深入解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吟咏、赏析和背读文章过程中,仔细体会和感悟作者在文中透露的复杂微妙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因缘自适、随遇而安的人生理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无累、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词语;3.准确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难点1.学习、模仿作者营造奇妙意境的方法;2.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微妙的情感;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语言较为浅显,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够把握内容大意,并对大多数语句进行准确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句的含义。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完成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记承天寺夜游》,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课中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论语•子张》中的一句名言——“学而优则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位作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学”到底“优不优”: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而且不光他一人“学而优”,他的父亲与弟弟同样优秀,曾经有这样一首诗评价他们:“一门三父子,皆为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如此优秀的一位文人,他的仕途命运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接触的北宋文学家——苏轼。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阅读要求:1.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自读:读懂释词;自主翻译。

教师检测加点字注释: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检测重点句子翻译:①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再读课文,探究内容1.按要求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相与步于中庭根据六要素一句话叙述全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

3、结合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1、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

2、结合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介绍、朗读、讲解、讨论教学过程一、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PPT1猜猜他是谁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PPT2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PPT3出示课题,解说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PPT4背景介绍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

熙宁二年,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

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言文、宁静的味道。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的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学情分析: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但其中的复杂感情对于未经世事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就点到为止了,不再深入探讨。

重点放在朗读和重点字词句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中秋的晚上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奇景,同学们有没有欣赏啊?(没看到)太可惜了!但有关月亮的诗句应该记得一些吧!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机来到元丰六年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背景:苏轼少年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就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读出韵味。

1、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2、学生齐读(读清句读)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重点字词句。

(赛一赛)月色入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追求真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记承天寺夜游》2.2 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 理解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1. 对文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2. 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2 课堂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在夜晚游览承天寺?3.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解读课文中的深刻含义。

3.4 课堂实践1. 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 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 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5 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 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测试成绩评价:定期进行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标准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2. 作业完成:字迹工整、内容准确、能够按时完成。

3. 测试成绩:理解深刻、表达准确、答案完整。

部编版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共赏月色美景教学难点:探究“闲”字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搜集预习问题、选取助读材料、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黄州,一座小城,却成就了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星——苏轼,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夜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品经典美文,悟旷达胸襟。

三、课文品析(一)【文言•咬文嚼字】1.初读课文,读出节奏,流畅朗读。

2.译读课文,理解大意。

结合注释,边读边译课文,标出疑难,提出疑问,讨论学习。

(二)【文学•字斟句酌】1.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预设(一):为何“月色入户”,就“欣然起行”?预设(二):为何“怀民亦未寝”?预设(三):被贬之人为何会欣赏到如此美的夜景?预设(四):如何理解“闲人”?预设(五):交代时间,有何深意?预设(六):为何“念无与为乐者”,就去寻张怀民?2.合作探究,深挖文本。

【以问导读(一)】为何“月色入户”,就“欣然起行”?解读①:闲人,无事可做,找点事做,找点乐趣。

解读②:月色实在太美了,纯粹乘兴夜游。

解读③:内心孤寂郁闷,睡不着。

小结:明月是古诗中常有的意象,像苏轼、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明月就是一种召唤,就是一种陪伴,足以安慰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李白曾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也曾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月,就去赏月;有情,就寄情于月。

【以问导读(二)】:为何“念无与为乐者”,就去寻张怀民?解读①:二人交好,分享美景。

解读②:同是被贬,心境相同。

解读③:张怀民刚被贬至黄州,苏轼已被贬四年,散步、赏月,皆是为了安慰好友,也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凉。

小结:(小提背景)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寻伴夜游,尽得夜游之乐,又增默契之感,更显二人情谊深重。

【合作探究一】共赏月色美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明确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存在难度。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实际写作中进行运用。
(3)创意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突破方法:提供写作素材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举例:课文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表达。
(3)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了解古代游记的结构、写作风格,学会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游记的起承转合,学会在写作中合理安排结构。
2.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情感变化:课文中作者的情感由喜悦转为忧伤,再到超然,这一过程较难把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游记的基本概念。《记承天寺夜游》是张岱以游寺为背景,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游记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张岱通过对承天寺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与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及修辞手法分析;了解作者张岱的生平及创作背景;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学素养,锻炼写作能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品味体会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第二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翻译文章,并能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关键词语、语句,深入解读文本。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作者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

其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品析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以及苏轼从“欣然起行”到和张怀民一同赏景的心情变化;难点是: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闲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

二、说教法1,吟读。

用读体悟课文的思路,用读串联课堂自始至终的教。

2,抓重点词语、语句着重感悟。

三、说学法主要是诵读法和小组讨论探究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同时借助助读材料自主合作探究生成非定式的答案。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板块。

第一是,激情导入文本。

第二是,感知品味赏析。

其中第二板块又细化为“美文之吟读”、“美文之品景”、“美文之景中人”、“美文之景中情”四个小板块。

详细如下:(一)导入新课用情吟读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点出对联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而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被贬”的命运,共同走进这位千古奇才苏轼,走进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导入的目的有二: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苏轼的悲惨,为本堂课讨论情感做铺垫,在于让学生感知有味的吟读。

(二)感知品味赏析1,“美文之吟读”。

首先,教师板书课题“承天寺”,让学生补充课题“记”和“夜游”,进而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即:夜点明时间,承天寺点明地点,记是一种记叙文的文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光的描写,创造了⼀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境:贬谪的悲凉、⼈⽣的感慨、赏⽉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标】 1、掌握⽂⾔词汇,理解课⽂内容。

2、品味⽂中的优美语⾔,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悟⽂⼈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积极的⼈⽣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中的优美语⾔,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解读“闲⼈”⼆字,体悟⽂⼈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积极的⼈⽣观。

【教学流程】 (⼀)导⼊:(教师唱《但愿⼈长久》,营造氛围,引⼊课题) 师:知道这⾸歌的名字是什么?这⾸词的作者是谁?词中的名句是哪句?⽉是诗⼈墨客笔下的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的名句?下⾯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写⽉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进苏轼。

(板书) (⼆)解读标题。

明确:⽂体(记),时间(夜),地点(承天寺) 补充介绍承天寺(展⽰图⽚):“承天寺”是张怀民居住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句“⼀点浩然⽓,千⾥快哉风”。

(三)交流预习体会,明确学习⽬标。

1、学⽣资料展⽰,⾛进苏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难,明确个体学习⽬标与全体学习重点。

(四)初读课⽂,体会层次美。

1、⾃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要求:读得流畅响亮。

读得字正腔圆。

读得抑扬顿挫。

读得层次分明。

2、⼩组再读课⽂,体会⽂章层次美。

指导:表达⽅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语⽓语调不同。

读叙事。

读出闲适、欣慰之情。

读写景。

第⼆段描绘庭院⽉⾊,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要读出喜悦、闲适之意。

读抒情。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上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第二步:读课文,说特点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体会文章在篇幅、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感情等方面的特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在课文中观赏到的一点之美。

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

(要求学生在发觉的地点写下旁批,同桌之间交流,再请学生说话。

)3、按观赏体会说话:(1)课文仅(83 )个字,美在篇幅的(精短)。

(2)课文尽管篇幅(精短),可包含了(夜、游、景、感)等内容,因此文章还美在内容的(丰满)。

(3)文章第二段没有用一个(“月”)字,但写出了(月)色之美,因此文章还美在(月色)的描写。

(4)课文第一段叙述,交代了起因和进展,第二段描写月色,第三段抒发感叹,结构安排专门得当,因此文章还美在思路的(清晰)。

(5)课文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有(快乐)、(孤寂)、(欣喜)、以及淡淡的悲伤,由此可见文章的美还表现在情感的(波澜)。

(6)“闲人”,即清闲的人,那个地点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叹,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一辈子,达观处世的人一辈子哲学。

由此可见文章的美还表现在(“闲人”)的意味。

(7)……(8)小结这篇短文,对(澄澈透亮的精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画,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叹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专门心境。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读课文,说内容,整体感知,明白写了什么第一段叙述起因和进展第二段描写月色之美第三段抒情发感叹二、读课文,说特点,明白得赏析说话1、第()段要紧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第二段描写了()的月色。

3、……文章美在()的()。

4、第三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的专门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这堂课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出现,感想良多,下面就选择其中最深的谈谈:1、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意识、知识基础、自主探究能力仍较薄弱,文言文小品又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生疏的内容,加之作者又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品味,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所以应充分挖掘其潜力、互帮互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法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通过听读、个别读、齐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促进背诵。

且文章仅80余字,适合反复吟咏,以至成诵,从而达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细腻而含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苏轼和苏轼生平,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合作式学习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

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

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探究法、拓展法等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王菲《但愿人长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融合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是依据古代的哪位大文豪的诗作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回答,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意图:由流行歌曲转入苏轼其人,让学生走近苏轼,感受苏轼其人,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做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大意。

2.赏析文中写景的句子,感受作者营造的美好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教学流程: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译读课文,积累词语并理解文意。

3、品读课文,赏析文章意境。

4、背读课图片文,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简评苏轼、激情引入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连遭贬谪,被迫漂泊万里,却把每个地方都当作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而且都尽其可能、为民造福。

他被无数小人诬陷入狱,朋友背叛,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而且用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对待陷害他的人!他的一生是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

他历经磨难却热爱生活,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2、写作背景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诬陷他,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这就是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四年后,作者写了这篇短文,体现了二人(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二、自主学习3、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藻荇()遂()至柏()(2)(范读)读出感情:淡淡的忧愁、热爱生活旷达乐观读准节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译读课文,把握大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

三、合作探究5、品读欣赏,把握情感(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何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补充介绍张怀民)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学生讨论举手答、对答案)答:因为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是一位像作者一样被贬后乐观旷达的人的人,是志同道合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
安庆市大观区山口学校裴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

体味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把握文章大意,运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轼旷达的胸襟,培养学生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品味文章的景色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师:这是作家、学者梁衡先生的评价。

“两轴精品”都在我们送一册书里。

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个字
的文章是神品。

这么容易懂的文章神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注意字、词的读音
通过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准课文中的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顺——把握朗读节奏
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全班齐读课文。

3、读懂——梳理课文内容
师: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疏通大意。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合作探究,疏通文意,并提出困惑,在班内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解惑。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记承天寺夜游”
2、找出作者夜游以及游承天寺的原因。

张怀民与苏轼有着共同的遭遇,志同道合
3、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将原句改为“庭下月色澄澈透明,竹柏投影其下。


讨论交流:原句和改句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1)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庭院中的月色比作了一潭幽静的积水,生动形象。

(2)苏轼原以为庭下是积水,后来才发现是月色,而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原来是松柏的影子,有种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3)虽然是写月,但全句没有一个月字,因此后人评价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6、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如果此时你站在苏轼的身旁,你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呢?你会如何写呢?
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月景图,进一步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

提示:调动感官,合理想象。

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心中的感觉等感官来描绘文字绘成的“画面”之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真情
1、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友人一次月夜游赏的经过,如果要让大家从文章提炼出一个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大家会选择哪个词?
“闲”
2、找找苏轼的“闲”,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闲”?
师归纳: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3、用下列的句式说话。

“我读出了一个的苏轼。


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苏轼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4、假如同学们正经历人生逆境,面对困难与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精神会给你哪些帮助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收获。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苏轼一生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变故,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都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月色如此优美的夜晚,一旦遇到千古名士苏东坡,便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最后,我们试着一起背诵课文。

5、试背课文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清闲淡雅的水墨画,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颗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更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闲景

【教学反思】
上课刚开始,略显紧张,导入部分表现得慌乱、急促、生硬,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放不开。

对于“闲”的理解,教师讲解不够透彻,文本把握不到位,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更多的是自圆其说。

在时间的整体把握上,显得头重脚轻,所以,后面的试背环节没有时间去展开,总体来说,整堂课下来,缺点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在教学中,要多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