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

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欣赏影片,初步感知课文视频四、疏导字词遂至()亦未寝()藻荇()竹柏()五、指导朗诵(配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重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遂: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而行,散步;庭:庭院;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不过;耳:而已,罢了”;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

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

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学生思考,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

2、村中狗吠鸡鸣。

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

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

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

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二、整体感知1、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并非名刹,点明游的地点。

“夜”点明时间。

2、听老师范读,掌握重点字词的发音和文章停顿。

3、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走出门。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二、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做好标记。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生个别读,其他点评。

4、生齐读课文。

5、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用小组对抗赛和新旧知识结合的方法来落实课文重点词的理解和课文翻译。

三、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景的?有何特点?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3)调一调,品虚实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这样的调换好不好,为什么?2、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示:要注意“闲人"的含义。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审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在承天寺那天晚上游玩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再读课文,读出文中苏轼具体记了什么事情?明确: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记了当天晚上的景色;记了自己的情感。

三、深入课文(一)记了游玩的事情。

1、“游”是一个过程,你能具体说说游玩的过程吗?明确: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3、随着游玩过程的清晰,随着游玩从一个人变成二个人,这当中苏轼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明确:欢喜——失望——喜悦4、在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在逐渐展开于我们的眼前,下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提示学生:夜、无与、亦、相与(二)记了景色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在这段话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月夜图,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们觉得当晚月色的特点是什么?明确:空明、清澈、透明5、让我们在朗读中把月色之美表现出来提示:如、盖(三)记了情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2、何为“闲人”?明确:清闲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4、如何理解这个“闲人”一词?明确:对自己一种自嘲,被贬官无事可做。

心中的一种悠闲自得。

6、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言文、宁静的味道。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的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学情分析: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但其中的复杂感情对于未经世事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就点到为止了,不再深入探讨。

重点放在朗读和重点字词句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中秋的晚上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奇景,同学们有没有欣赏啊?(没看到)太可惜了!但有关月亮的诗句应该记得一些吧!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机来到元丰六年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背景:苏轼少年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就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读出韵味。

1、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2、学生齐读(读清句读)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重点字词句。

(赛一赛)月色入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把握文章内容。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1、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感知文章内容,体悟微妙复杂情感。

2、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

3、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本着“长文短教,短文深教”的方法,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体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深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品1、由国庆旅游的话题导入。

2、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3、走近文题。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课文。

⑴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⑵聆听范读。

⑶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⑷全班齐读。

2、读懂课文。

⑴疏通文意。

①重点字词②重点句子⑵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

三、赏——同游承天寺,赏庭中月色1、文章叙事部分叙述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去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起赏月呢?2、苏轼与张怀民这对好友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面对如此美景佳句,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者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篇一1、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和凝练含蓄、饶有趣味的语言。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目标2自读、讲读、合作交流一课时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可他善于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清透明,如诗如画。

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一)学习小组组织对课文的阅读。

(查工具书或参考书,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二)抽两三个学生朗诵,检查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的效果。

如有问题,请学生纠正或老师订正。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好的译文安排在组上、班上交流。

教师指导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词句:念无与乐者(想,考虑)(……的人)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步于中庭(相约一起)(散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问题讨论。

怎么看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慨叹?这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不能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师生一起朗诵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景和作者的闲适。

(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并把课文的大意讲给家长听。

抓住结尾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就自己的认识看法写一段文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学习古人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中的达观处世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学习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闲人”的含义。

四、教学设想用研读法精讲课文,讲一个课时。

五、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和好朋友一起看日出的经历吗?(生答)那又有和好朋友夜深人静时分一起出游的经历吗?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那时的.快乐?(生回忆)今天,不管是有过这种快乐回忆的同学,还是没有的,我们一起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起走进苏轼那时夜游的时候,一起分享他笔下的美好景物,一起感受他那时不一样的心情。

(转写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地点。

“夜”,点明时间。

苏轼在夜晚小游承天寺,用诗一样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冷清皎洁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复杂微妙的心情。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简述、交流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20岁举进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御使李定等人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府的别称)。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

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天涯海角)别驾。

苏轼人生多遭贬谪,一生坎坷。

1101,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谥“文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五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五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五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讨论、赏析教学过程:(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 )家。

他是( )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xìng ( ) 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

(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

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讲授法,合作探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我想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老师跟同学们一样,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也会产生这种心理。

有一个人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个人所经历的痛苦比我们更深,挫折比我们更多(多媒体展示:)
这个人就是——苏轼。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他的写景文《记承天寺夜游》,并疏通了文意。

可是却还不知他历尽人生沧桑,看尽世态炎凉,为何如此快乐?今天,我们再随着苏轼去承天寺同赏秋月,探寻快乐的真谛。

3’请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二)课文朗诵。

1、老师范读 1.5’
2、同学齐读1.5’
(多媒体展示:)
过渡语设计:疏通文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温习一遍。

(三)文意疏通,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3’
(多媒体展示: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找出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诵)
(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超级链接一: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
映衬:影衬光(清丽淡雅)
(2)超级连接二: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
盖竹柏影也---(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
月色之浓
(3)超级连接三: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
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

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

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承天寺这样的美景每夜都有到处都有,为什么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
(五)探究苏轼的心境10’
(1)师:苏轼讲了原因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那么怎么理解“闲人”这一词呢?(课文有注释)
师:可见,苏轼在黄州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人”之说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可是作者并没有悲叹,而是自嘲、自慰。

(2)师:那么,苏轼在黄州的“闲”,是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呢?老师查到了一点资料,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 多媒体展示:
师:这样看来,苏轼一点都不“闲”,反而很“忙”。

那么“闲”字还该这样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忙里偷闲——闲情雅致)
(3)师:在政治上受打击、生活困窘的时候还能有闲情雅致,这样的“闲人”又能有几位呢?文中说“两人者耳”。

“闲”——看来很难做到,怎样才能“闲”,苏轼有没有在文中告诉我们?(难度较大,师:让我们再次齐读写景的句子,由“景语”来体察“情语”
(描写环境的句子)要求学生齐声朗诵
师:“景语”流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中点拨进而作出结论:
苏轼心如“积水空明”,空明澄澈的美景体现了内心的宁静旷达与明亮。

师:苏轼一生历贬八州,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能始终做到随缘自适,自得其乐:
师:是呀!有了豁达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了沮丧、抑郁。

(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豁达心境。

师:苏轼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和文章,更在于他的豁达而洒脱的人生观。

也让你我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用洒脱去面对人生,用豁达去创造诗意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
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悲凉感慨
景语:空明澄澈 情语:“闲” 闲情雅致
宁静旷达
(七)作业:拓展练习10’
请读李白《游泰山》(组诗)和杜甫《望岳》根据“景语”对比两位诗人不同的志趣、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