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句子中的特殊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情感体验:
(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承天寺夜游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心得。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结合课后注释,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及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说明。
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展开。<<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片小品文,主要写了元丰六年,苏轼因时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表露出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使用讨论法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恰当适用引用资料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和点拨法,启发学生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闲人”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学情: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10篇文言文,而本文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
十月十二日夜
夜游的原因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夜游的对象
贬官之人张怀民
夜游的地点
黄州承天寺
夜游的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月夜图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
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的教学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学难点:
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对古代文化制度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 制作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
1. 预习《记承天寺夜游》,了解其基本内容。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
1. 讲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重点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 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四、拓展学习(10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讲解与《记承天寺夜游》相关的文化知识,如佛教、寺庙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__韵味,把握__内容。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感知__内容,体悟微妙复杂情感。
2、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
3、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__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
本着“长文短教,短文深教”的方法,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体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深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品
1、由国庆旅游的话题导入。
2、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3、走近文题。
请同学们看__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课文。
⑴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
②读准节奏
⑵聆听范读。
⑶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⑷全班齐读。
2、读懂课文。
⑴疏通文意。
①重点字词
②重点句子
⑵根据自己对__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
三、赏——同游承天寺,赏庭中月色
1、__叙事部分叙述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去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起赏月呢?
2、苏轼与张怀民这对好友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面对如此美景佳句,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者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__写景的妙处。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板书
这是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板书,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板书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为文章断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着重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闲人”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较为短小,语言简单,文言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按照语义完整、停顿为文章加标点,借此来疏通文意。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但语文素养一般,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回答问题时能找到关键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提示和帮助总结。语文学习兴趣较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度较好。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两轴画》里曾这样写到:“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们已经在练习中遇到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明句读,晓文意。
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注释,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为学案上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划段落,读美文。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案背景
夜游承天寺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文化体验,它将带来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碰撞,使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承天寺夜景、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佛教艺术,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承天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
2. 掌握描述古代建筑和夜景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受,展示个人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
1. 承天寺简介
a. 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b. 了解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2. 承天寺夜景观赏
a. 分析承天寺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b. 掌握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佛教文化介绍
a. 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和信仰。
b. 探究佛教艺术在承天寺的表现。
四、教学步骤
第一节:承天寺简介
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承天寺的外观和夜晚的灯光,引
发学生对夜游承天寺的兴趣。
2. 导入新知: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
其有一个初步了解。
3. 学习重点: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4. 学习方法:听讲和讨论相结合。
5. 检查学习效果:提问学生对承天寺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第二节:承天寺夜景观赏
1. 创设情境:播放承天寺夜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2. 学习重点: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学习方法:观察、听讲和模仿。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夜景观赏的感受和描述,分享彼此的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大家分享。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的写作特点。
【资料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
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
2、正音畅读。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纠错,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
(三)速读训练
要求:自由朗读(速读)课文1分钟,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畅。
指名检查。重点检查中等偏下的学生5-8人。
(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
(四)疏通文意
1、读译释疑。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疑,并在
文中做好旁批。教师各组巡视。
班内交流释疑,教师明确答案。
2、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投影(见导学案
三、读译释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其情其景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文章,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自主疏通文意。但要理解“闲人”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作者复杂的心情。
3、研读“闲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
审核人:______
审批人: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
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一篇作品,文章随物赋形,描绘了承天寺庭院的月下美景。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字词,抓住关键词句,深入解读文本。
2.过程与方法:在吟读、译读、赏读、背读中逐步体悟苏轼微妙复杂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品味课文,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夜晚皎洁的月光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了不少诗文,说说你所知道的的咏月诗文。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豪放派诗人代表苏轼一道,去承天寺夜游一番,感受别样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读音。
藻荇(xìng)竹柏(bǎi)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停顿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
重点讲解以下两个句子的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文言层面)
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标出自己阅读中的疑难之处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自译、同学讨论互译、集体解疑)
积累以下重点文言字词
解衣欲睡(将要,准备)欣然起行(喜悦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想,思考)遂至承天寺(于是,就)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共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翻译重点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展示目标:见前页。
(三)课前检测:
1、注音:藻()荇()寝()
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
(四)精讲点拨:
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停顿: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翻译理解。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逐:于是。盖:原来是。但:只是。
相与:一起。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五)强化训练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原文、翻译、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记承天寺夜游》,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讨论。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
(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2)讲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5. 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苏轼的文学作品。
7. 课后作业
(1)学生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研讨课
一、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
者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时期。虽为调离实则被
贬,有职无事。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思
想境界,传达出了作者微妙的心境,学习时只有在了解作
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
杂微妙的心境,并通过把握情与景的交融,体味作者豁达
开阔的胸襟。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材料:多媒体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能默写全文,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读出文章韵味,通过诵读理解、掌握并且积累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记住词语的基本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透过景物描写体味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理解、掌握并且积累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记住
词语的基本意义。
难点:1、对文中“闲”字的理解。
2、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六、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作了这样一首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们可知道这三父子指的是谁?师:他们指的就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他们并称为:“三苏”。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苏轼所写的游记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你所知道的承天寺?
2、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3、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出处吗?
作者介绍(多媒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豪放诗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
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但苏轼一生坎坷,几遭被贬,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介绍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关于承天寺(多媒体课件)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
(三)整体感知
师:月色下,就让我们的心灵穿越时空跟随作者漫步于承天寺去感受一下,一番怎样的境界?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寝﹙qǐn﹚、藻﹙z
ǎo﹚、荇﹙xìng﹚
2、运用以往积累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参见注释疏通文意。
(课件)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学生分析、教师明确:谁解衣欲睡呢?对,是作者,这儿省略了主语,所以这儿是省略句。户:门,今义,窗户;欲:正要;欣然:愉快的样子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念:考虑、想到遂:于是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寝:睡于:介词,在。这儿是介宾短语后置,所以相与步于中庭翻译: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分析作者的情感:
指名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学生分析、教师明确: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指名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但:只是者:语气词耳:语气词,罢了。
指名学生复述:复述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四)、研读赏析: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你是通过文中的什么景物观察到的?﹙用原文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课文原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用比喻手法,烘托出昭然、清幽的月光下,一个空明澄澈、皎洁空灵,疏影摇曳,似梦似幻的美妙夜晚
2、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景与情的融合。
请你说说文中作者在景物的烘托下发出了怎样复杂微妙的人生感慨?﹙原文回答﹚
课文原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诗是景与情的融合。明月依旧,美景常在,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受也不同,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寥寥数语,意味隽永。
五、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分别把自己小组的结论由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一汇报。要求:小组分工明确,应该有记录员两名、汇报员两名)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去“承天寺”?
师:(出示课件)初冬的深夜,透着贬滴的悲凉,
月色欣然,出门散步,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作者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
2、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师:(出示课件)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3、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
师:(出示课件)1、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指自己当时“有职无事”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但自己的失落源于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