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节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节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第1-3节一、学习目标: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二、复习提纲: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旦选定,认为静止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运动和静止相对性静止是相对的快慢不变两层含义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公式:V=S/t 匀速直线运动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直线运动定义:平均快慢程度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s总/t总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选择简单的运动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现代人的计时工具机械表:使用 1.时间的测量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电子表:使用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时间的单位秒的定义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3-11km=10m 1dm=10m-2-3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m 1mm=10m-6-91μm=10m 1nm=10m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2.长度的测量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正确使用刻度尺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三、例题分析:例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1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mm。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四节 力的习题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的习题
第2课时
授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导学目 标
知道什么是力、知道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知道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知道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学习要点
重点
难点
考点
易错点
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链接
课
中
导
学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D.力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质量
4.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5.图12—4—2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_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_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均选填“a”或b”)
10.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11.站在滑板上的 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力推乙同学。
(1)画出甲对乙的推力的示意图。
(2)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托起下列哪一个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 N ( )
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用的板凳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
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b、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10、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11、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火车受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哪二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2、力的作用效果是:①,②。
3、做一做,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后讨论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不
求
最
好
但
求
更
好
【学堂检测】
【自主学习】
1、叫机械运动。运动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2、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内通过的____。公式表示:____,速度的主单位是__。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时间的主单位是___。换算关系是:1km=m、1dm=__m、1cm=m、1mm=m、1μm=m、1nm=m。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五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二、自主学习(一)、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问题(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4页并看图12.5-1。
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
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个?(2)“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这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题。
如: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都有其理由。
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怎样进行实验呢?(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③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3)学生分组实验(或师演示)(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
3、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2(无答案)
重点
导
越少乙车的速度2s
23
14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
度是
远的安全地区
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 , 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
根据上表的数据 , 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___运动 , 蜗牛在前 20s 内的平均______mm/s, 整个 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m/s 。
.某地区道路如图11-7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
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的速度逃亡。
在歹徒经过AB中
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小明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
果警方和小明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获共历时
____________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
.心电图是现代医疗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在心电图上测出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
分钟内心脏跳。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长度的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课
前
导
学
1.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
2.正确的刻度尺使用方法是什么?
3.长度单位的记录有何要求?
4.什么是误差?怎样减小误差?
5.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是什么?
课
前
导
学
1.国际单位制(IS制):为了各国间交流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IS制)
2.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④“滚轮法”
例题:小明测量出车轮的直径为0.5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车轮滚动了2000圈,则小明家到学校距离多少____________m。
⑤“步测法”
例题:小明为测量操场跑道内圈的长度,它先估算出自己正常步行时一不的长度为0.5m,然后他以正常的步速沿内圈走完一圈后他记下自己的步数为800步,则跑道内圈一圈的长度为_______m。
检
测
1.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C.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
长度应记作( )
A.5.51cmB.5.52cm C.5.525cmD.5.53cm
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长度的测量
第2课时
授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导学目标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知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长度测量时记录结果的要求、知道什么是误差,知道减少误差的方法
学习要点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2(无答案)
19.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 crn B.8 mm C.8 dm D.8µm
课
堂
检
测
选
作
20.“条条大路通罗马”。图12—3—9是北京到重庆的交通简图。小明认真阅读和思考认为,从北京到重庆,并非只有一条 路和一种交通方式,为此,他提出了三种方案。
③从北京到重庆两地间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能否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1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面的一竖(cd)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答:。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的一竖(cd)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
15.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为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怎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
C.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6.小明 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一枚硬币的直径。由图可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cm.
2.某同学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一支学 生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3.下列测量中选择的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 )
A.测量窗户上玻璃的尺寸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
B.测量课本厚度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四节 力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 力一、学习目标(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二、自主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含义是:运动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因此,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只有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练习:下列的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自行车匀速转弯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C.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动D.小车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 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1)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2、力的单位:力的表示符号:。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3、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猜想:(3)、探究:ABC由此得出结论:4、力的示意图:请做出物体所受的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的示意图。
5、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2)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3)看课文第43页图12.4-4,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4)、磁铁吸引钢珠,钢珠也吸引磁铁吗?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6、力的物质性:力的定义:A:力的出现必须有两个物体存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B:力总是成对出现:。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D.a车 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5.春节过后,小明的爸爸要到上海去工作,小明和妈妈一起到车站去送爸爸。她们站在站台上,看到一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停在站台上,爸爸乘坐的火进 站了,缓缓地从东驶来。小明说:“爸爸,火车来了。”这时小明以参照物。火车停下来,爸爸上了火车,小明看见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惊叫:妈妈,爸爸坐的火车在向后退!”话刚说完,小明发现 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已经不见了,而爸爸乘坐的火车还在原地。这时小明以为参照物。火车开走了,爸爸的身影渐渐远去,这时小明以为参 照物。
知识链接
课
前
导
学
复习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课
前
导
学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 均每年靠近2.9 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 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发生了倾斜,这是由于飞行员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课
堂
检
测
14.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18.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19.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K12学习】九年级物理 第12全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2全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机械运动一、授课时数:1课时二、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看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存在位置变化时物体是的,没有位置变化是物体是。
3.乘坐上升的观光电梯时,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的;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是的。
4.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5.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也不一样,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 运动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是运动快慢,运动方向。
以同样快慢、同样方向行驶的两辆汽车,以对方为参照物,每辆车可以说自己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每辆车可以说自己是的。
7.关于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C、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D、运动的物体选作参照物,就是假定静止不动。
8.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用心爱心专心 1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二】合作探究【三】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四】感悟释疑学生谈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班中交流。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一、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课前导学:[问题探究]※提出问题小平看到空中加油机正在于受油机加油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于是,他和小强讨论什么情况下才能顺利地完成?※思考与探究:他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如下问题:1、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相同,但快慢不同。
2、受油机和加油机的快慢相同,运动方向也相同。
※探究过程他们运用了两个矿泉水瓶和水,进行了如图11—1—3所示的实验。
1、他们同向跑,但小强跑得快一些,结果小强瓶颈中的水不能倒入小平的空瓶中。
2、他们同向跑,而且快慢也相同,这时小强瓶中的水能顺利地倒入小平的空瓶中。
※探究点拨探究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感受、询问、查资料、实验等。
※发现规律当受油机和加油机的相同、相同时才能顺利地完成加油。
三、课堂导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1)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2)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参照物的定义:(3)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或静止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4)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五、巩固练习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的选择是的,也可选的物体为参照物,也可选的物体为参照物,若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我们常选择或固定在上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是。
2、有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支朵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的;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中,又是以为参照物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学案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一、运动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二、机械运动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四、知识应用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新人教版第十二査第1节…•运动的描述卩一、课前自学:仁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止的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2、_____________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_____ 现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机械运动。
二、课堂学习与探究:例子1引入:以司机、乘客小明、和路人为例子研究小明是否运动小明与 _____________ 无位置变化所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小明与 _____________ 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被选作标准的物体,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______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的,世界上______ 填“有””无”绝对静止物体。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运动的在这个例子中小明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静止的我们平时见运动物体通常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例子2:引入:分别以自行车作参照物归纳2 :以树作参照物自行车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车作参照物树向___________________ o归纳3:参照物可以是_____________ 的,也可是_________________ 的,以行驶汽车作参照物路面和房屋都是 _______________ 的例子3:以两条鱼作例子实验一以大鱼作参照物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_ 的实验二以小鱼作参照物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归纳4:如果两个物体的__________ 相同、_________ 相同,那么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的描述教师寄语:求知是向上的阶梯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看教材图12.1—1所示,看能得出什么结论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1. 自学“机械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2)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2.自学阅读“参照物”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请举例说明(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吗?请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达标检测与反馈矫正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 .选择不同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性.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的.3. 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4、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5、小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6.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受油机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7.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8.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9.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还存在的疑惑五、课下作业:第2节运动的快慢教师寄语:自信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学生阅读教材P31第1、2、3段回答问题(1)在物理学中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2)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它等于(3)公式单位换算:1m/s= km/h3.自学“闪光摄影”讨论教材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4.自学教材P33“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3)小组讨论应如何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三、达标检测与反馈矫正1、一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0.6Km,那么汽车在通过300m处的速度是 m/s2、甲、已两辆汽车都向北行驶,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是,运动的方向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是,运动方向是。
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5、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1.2m/sB、1.25m/sC、2m/sD、2.5m/s6、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7、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8、一列180m长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四、自我小结:1、这节课我学到了2、我还有的疑问五、课下作业:第3节长度时间测量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学习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36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课文第37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5、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2、时间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3 、停表的使用练习停表的使用方法。
(三)误差:1.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减小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随堂检测与反馈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