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逻辑论文-郁小昌

合集下载

例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

例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

例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系,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我们经常说对知识要“融会贯通”,就是指学习的知识不应彼此孤立,而应四通八达,纵横相连.物理学知识之间的严密逻辑关系,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呈现结果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呈现过程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究,总结出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逻辑层次显性化,逻辑层次认知化,逻辑层次细腻化.一、逻辑层次显性化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呈现结果(如板书),知识的呈现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知识的呈现结果的逻辑层次也就是知识结构,知识的呈现过程的逻辑层次也就是教学的节奏.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策略就是教师将这些内容的逻辑层次明确地显示给学生,使他们清晰感知这些逻辑层次,以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1.知识的逻辑层次显性化案例1 力的分类命名逻辑层次.教材对力的分类命名比较分散,缺乏显性逻辑层次,教师有必要把诸多力的名称之间的逻辑层次显性化.笔者对各种力的名称之间的逻辑层次显性化如图1所示.2.知识的呈现过程的逻辑层次显性化案例 2 人教版新课本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伽利略对运动原因的教学内容中已有丰富的逻辑层次,但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对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没有清晰的感受,觉得稀里糊涂.笔者教学中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逻辑推理猜想本质.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简称下坡),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简称上坡),它的速度减小.那么,当沿水平面运动时,不下也不上,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2)比较事实,产生矛盾.事实上,球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不断减小,与猜想矛盾.(3)坚持猜想,寻找原因.发现摩擦影响.(4)研究摩擦影响规律,理想化推断本质.发现摩擦越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远,如果没有摩擦,将一直运动下去,不需力维持.(5)设计新的理想化实验,进一步充分论证.关于伽利略的新的理想化实验的教学层次:(1)综合情境,事实呈现.设计了球经过下坡、水平、上坡的组合运动情境,实际现象是球冲到上坡的最高处比下坡时的开始位置低.规律是摩擦越小,小球上坡的高度就越高.(2)理想化假设,逻辑推断理想实验现象.假设没有摩擦,球上坡就一定冲到开始释放的高度.(3)理想实验现象的逻辑推演.上坡倾角变小,球要到达开始高度,将运动得更远.(4)逻辑外推,推断本质.如果倾角变为零,球为了到达开始高度,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而不需力的维持.3. 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的逻辑层次显性化案例3 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思维策略、方法的逻辑层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如何处置“平衡条件F合=0”呢?首先,分为两大策略:直接合成策略(简称合成策略);先分解再合成策略(简称分解策略).其次,两大策略衍生四个大法:合成策略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衍生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分解策略衍生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再次,四个大法派生多种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和实际效果分解法本质上都是作出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直接作出一个力的封闭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三角形,所以这三个大法的共性是归结为解三角形.解三角形又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相似三角形法、辅助线转化法、余弦定理法、正弦定理法(推论:拉密定理法)、动态作图法等,正交分解法不再派生.不少教师在教这些方法时,胡乱地并列呈现,没有体现出各种方法的逻辑层次,学生难以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甚至,把整体法和隔离法也和以上方法并列呈现.整体法和隔离法是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逻辑上与处置平衡条件的方法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二、逻辑层次认知化逻辑层次认知化就是在呈现逻辑层次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换言之,就是教学的节奏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这一策略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也可称逻辑层次学生化.案例4 符合学生认知的概念教学节奏的设计.在《波的形成和传播》一节,教材编排知识逻辑层次是:首先,详细分析绳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接着介绍弹簧波,在此基础上,形成波的概念及对波本质的理解与深化认识,并进一步对波分类.如果在波的概念建立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完全囿于教材的呈现顺序,就会贻误概念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学节奏显得沉闷而拖沓.那么,概念的最佳呈现时机和节奏如何设计?概念的最佳呈现时机和节奏就是建立在知识内在逻辑基础上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最佳教学逻辑顺序.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学生观察绳波后,就可以概括出波的概念,这是首次呈现概念时机,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通过对绳波的成因的分析,着力使学生体会感受波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什么但却容易误解为是什么,这是波的概念深化呈现时机;再接着演示弹簧波,让学生与“绳波”进行比较,既要看到与“绳波”相区别,又要看到与“绳波”相同的本质特征.不同的特点,使波的外延拓展,促使我们进行分类,共同的本质则是对概念内涵的巩固与强化.这是对波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变式干扰下的强化和概念的拓展时机.这样,通过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式循环认识过程,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把握波的内涵和外延.案例5 符合学生认知的例题讲解的逻辑层次设计.例题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R1=R2=100Ω,是阻值不随温度而变的定值电阻. 白炽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如I-U图线所示(如图3). 电源电动势E=100V,内阻不计.求:(1)当电键S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以及灯泡的实际电功率.(2)当电键闭合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以及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讲解的逻辑层次设计:(1)灯的电压和电流关系表现为伏安特性曲线,应有对应的函数方程;(2)灯接在闭合电路中满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灯的电压与通过灯的电流的方程;(3)联立方程即可解决问题;(4)难点在于无法列出特性曲线方程,但可以做出根据电路列出的方程的图象;(5)两个图象的交点即两个方程的解.通过以上的逻辑层次,学生就能够较好的理解这种解法.三、逻辑层次细腻化逻辑层次细腻化就是将知识的逻辑层次以及知识的认知逻辑层次展现得细致入微、丰满充实,以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和透彻理解.案例 6 例如,波长、频率和波速概念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六个层次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或传统横波演示仪器演示,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波动过程中,第1号质点和第13号、第2号和第14号……它们有什么规律?以此建立波长概念内涵:相邻的两个振动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其次,观察1号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形变化也周而复始,建立波动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并认识波动周期等于振动周期以及波动频率等于振动频率;再次,观察1号质点振动一个周期内,振动刚好传到13点,正好一个周期,所以波长也是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扩展波长概念的外延;第四,观察某一时刻波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距离也等于波长,继续扩展波长概念的外延;第五,观察波的最前沿移动快慢,体验波的传播速度,建立波速是表示“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物理量,就是波的最前沿移动的快慢;第六,观察波的最前沿移动快慢和波峰移动的快慢相同,因此,波速也是波峰的移动快慢.这样设计六个细腻的观察逻辑层次,使学生顺利建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案例7 游标卡尺的教学逻辑层次设计:人手一尺.首先,观察游标刻度和主尺刻度特点;其次,观察主尺和游标上两零刻度线对齐后,脚爪交合,探杆恰好缩回平齐于主尺.认识主尺与游标的内脚爪之间外脚爪之间以及探杆伸出的长度与两个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再次,观察主尺和游标上两零刻度线对齐后,游标上还有最后一格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读出游标上刻度的总长度是多少,算一算游标上一格是多少,和主尺上最小分度的差值是多少;第四,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假设在脚爪之间夹一个一倍差值厚的东西,将游标移动一倍差值距离,观察游标上第几格的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第五,猜想,将游标移动差值两倍、三倍……距离,游标上第几格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做一做,验证猜想;第六,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如果将游标移动1mm 或1mm整数倍的距离,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做一做验证之;第七,在两零刻度线对齐的基础上,如果将游标移动1mm整数倍再加小于1mm的零头的距离,游标上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规律是什么?通过设计以上七个细腻的逻辑层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把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四、结束语回味各个案例,不难发现:其一,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中往往要互相渗透综合运用;其二,逻辑化处理策略适用的教学内容是广泛的,无论是概念、规律、实验还是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有效措施;其三,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虽然各有侧重,但有共同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是教师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转化的有效策略.。

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察布查尔第三中学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学期: 2014年至2015年第一学期姓名:王维内容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方法的升华,它是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发展理论的源泉。

如果说物理思维模式是某一知识领域内较具体的基本的思维能力,那么,创新思维又是指导思维活动的策略,是思维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于物理模型构建相互结合,相互联系,是一个比较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模型的构建目录内容摘要 (I)目录 (II)一、模式 (1)二、建立科学的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4)三、利用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四、在教学过程讲述前人构建物理模型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五、创新思维能力在习题中构建物理模型的体现 (5)参考文献 (6)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人类几千年的探索活动,汇集成今天这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不仅创造了各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形成了科学方法体系,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进一步探索科学奥秘的税利武器。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学生在校所能学到的知识很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正如赞可夫所说:“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

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迅速地弄懂这些东西并掌握它。

”要迅速地弄懂这些新知识、新发现,掌握这些新技术,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是很难达到的。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查 ,然后让学生 利用实验室 中已有 的器材独立进行实验 ,实验结 和科学 的实验课外教学好方法 。
束 ,教师及 时做好总结 ,使学生对流速越大 ,流体压强越小 的理 论 初 中物理知识 中的杠杆 滑轮 、平 面镜 成像 、平衡力 、电动机 、 知 识得到巩固 ,实验技能迅速提 高 ,逐步掌握设计实 验方案 的要 输 电照 明 、交 直流转 换等知识 是 日常生活 中十分密 切的具 体应
教学篇 经验交癣
浅谈 物理 实验教 学 中学生研 究性 思维能 力的培养
韩 小 强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二 中学 ,新疆 阿克苏)
摘 要 :教 师在 物理教学 中应重视和 改进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 学生的研 究性思维能力 ,努力提 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物理实验 ;思维能力;培养
和改进实验 教学 ,通过 实验 教学培养学生 的研究思维 能力 ,提高 学生密切联系生产 、生活 、建设 、服务 、流通 等实际 ,深入开展力所
物 理 教 学 质 量 。
能及的物理小实验和利用物理知识解 释社会生产 、生活 中的某些
一 、 通过设计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物理现象 ,尤其是要加 强物 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实验 的横 向联 系。
时,放开拖住乒乓球 手 ,发现乒乓球会悬停在空 中,不会下落 。 木 的科 学利用 ,用物理学 中的力学原 理 ,结合拉 伸 、收缩 、变 形造
学 生设 计实验二 :找一个瓶 口和熟鸡 蛋大小相当 的瓶 子 ,用 成 的原 因以及克服的方法 ,尝试技 术改 进与废物利用 ,节约能源 。
开水涮一下瓶子后迅速将开水倒掉 ,然后立即将熟鸡蛋放在瓶 口, 进 一步了解绿色 、环保油漆 的使用 ,推广健康 能源和再生 能源 的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物理小制作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物理小制作论文
[ 5]
一、 导读 - 讨论 - 拓展 教学模式
导读 - 讨论 - 拓展 教学模式是 资源导读 - 问题讨论 - 课题拓展 教学模式的简称。 资源导读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课前 自主阅读提供的教材、 参考书或利用网络搜索到 的有关学习资源并初步回答教师预设问题。它将
收稿日期 : 2010- 05- 28
第 23 卷 第 3期 2010 年 09 月
盐城工学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 fY ancheng Institute o f T echno logy( Soc ia l Sc ience Edition)
V o.l 23 No. 3 Sep. 2010
大学物理课程中的 导读 - 讨论 - 拓展 教学模式
探究型 教学模式、 王凌飞
在英语教学改革实
[ 4]
践中提出 预习 ! 讨论 式教学模式、 苗乃耕

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研究性实践教 学为主线面向综合性大学 工科学生创新 能力的 并进型 培养模式 , 这些教学模式较好地将 教 学质量 和 教学效率 结合了起来。笔者在应用 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过 程中总结出 导读 - 讨论 - 拓展 三阶段环环相 扣、 层层递进 , 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双向共振 教学模式。实施该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连续性、 系统性和生态性的教学改革工程, 实践证明, 这对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 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 3期
俞晓明 , 等 : 大学物理课程中的 导读 - 讨论 - 拓展 教学模式
! 71!
起固定作用的概念之上, 使新旧知识在认知重组 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 2 . 群体动力学理论 ( group dynam ics theory)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 K. L ew in )在格式塔心理 学基础上提出 群体所拥有的动力比任何个体在 任何方面所拥有的动力都要多 , 任何成员状态的 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 个体的发展 都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 。在 导读 - 讨论 - 拓 展 教学模式的 实施过程中, 尽管班级成 员的智 慧水平、 知识结构、 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不同, 但 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及个体成员的感受都能积极地 影响同伴的学习, 这与系统论 原理 整体 功能大 于孤立局部功能的叠加 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杨晖明(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初级中学ꎬ江苏如皋226521)摘㊀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不仅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ꎬ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ꎬ在物理教学中ꎬ逻辑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ꎬ而且是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基于此ꎬ文章首先分析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意义ꎬ然后探讨存在的问题ꎬ最后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ꎻ教学ꎻ逻辑思维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1-0089-03收稿日期:2024-01-15作者简介:杨晖明(1978.7 )ꎬ男ꎬ江苏省如皋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ꎬ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逻辑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ꎬ对于学生理解复杂概念㊁进行科学探究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然而ꎬ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ꎬ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ꎬ忽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师ꎬ自身要重视理念的更新和模式的创新ꎬ真正为学生构建高效物理课堂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意义1.1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ꎬ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在学习物理过程中ꎬ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分析问题ꎬ识别关键变量ꎬ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断ꎬ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习ꎬ也是解决日常生活中复杂问题的关键技能[1].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更能自主学习ꎬ有效评估信息ꎬ提出问题ꎬ并寻找解决方案ꎬ这种能力对于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1.2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ꎬ如观察㊁假设㊁实验和验证ꎬ这些方法也是科学思维的核心ꎬ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科学思维不仅是积累知识ꎬ更重要的是培养质疑和批判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习惯于对信息进行质疑和验证ꎬ不盲目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ꎬ这是科学态度的重要体现.1.3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识别和避免各种思维偏见和逻辑谬误ꎬ对于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逻辑思维训练还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ꎬ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视问题ꎬ通过逻辑思维能够连接不同的概念和理论ꎬ形成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ꎬ进而形成创新思维.通过逻辑思维的培养ꎬ学生不仅在物理学科中受益ꎬ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也将对他们的整体发展产生深98远影响.2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现状2.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并缺乏创新性一些初中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ꎬ教师是信息的主要传递者ꎬ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ꎬ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而创新性教学方法ꎬ如小组讨论㊁案例研究㊁问题解决等ꎬ往往被忽视ꎬ这样缺乏互动性和讨论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扩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ꎬ实验和实践活动往往被边缘化ꎬ缺少实验操作的经验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2].此外ꎬ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过度强调记忆和应试技巧ꎬ而不是理解和创新思维ꎬ这种偏重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2.2教师缺乏针对性的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的培养往往是隐性的ꎬ缺少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训练程序ꎬ逻辑思维的发展被视为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ꎬ而不是教学计划中明确的目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往往专注于物理知识的传授ꎬ没有关注如何将这些知识与逻辑思维技能结合.例如ꎬ学生只学习物理定律理论内容ꎬ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用逻辑推理来解释或应用这些定律.即使在教学中包含了逻辑思维的元素ꎬ这些元素往往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ꎬ没有将逻辑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ꎬ使学生难以理解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3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机会不足一些初中学校由于预算㊁空间或设备的限制ꎬ无法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ꎬ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足够的实验操作ꎬ进而影响了他们通过实践学习和探索物理概念的机会.另外ꎬ课程的安排过于紧张ꎬ教师会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ꎬ忽视了实验和实践活动ꎬ这种课程结构也会限制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3.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ꎬ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ꎬ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与讨论ꎬ有助于思维的碰撞ꎬ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小组学习时ꎬ教师应鼓励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和尊重ꎬ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和发言的机会ꎬ避免部分学生游离于整个讨论过程之外[3].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为例ꎬ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㊁眼镜)ꎬ并提出问题ꎬ如 凸透镜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有趣现象ꎬ如物体的放大或缩小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ꎬ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ꎬ如实像和虚像的区别㊁不同位置的物体如何成像.接着ꎬ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ꎬ通过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ꎬ观察成像的变化ꎬ学生记录实验数据ꎬ如物体距离㊁像的性质(大小㊁正倒立等)ꎬ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ꎬ并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系统讲解ꎬ强调逻辑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也可提出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ꎬ如凸透镜的设计原理ꎬ挑战学生的思维深度.3.2优化实验教学过程ꎬ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ꎬ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和探究.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ꎬ加深理解.通过实验ꎬ学生学会观察现象ꎬ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ꎬ这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能使理论知识更加深刻ꎬ当然ꎬ教师需要提供明确的实验指导和监督ꎬ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ꎬ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解释ꎬ实验后的讨论和反馈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ꎬ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㊁提出疑问并深化理解.教师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 时ꎬ可以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乘车时的前倾和后仰)ꎬ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ꎬ或者分析汽车突然刹车09时人体的前倾现象ꎬ以此让学生理解惯性.实验过程中ꎬ教师先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小车㊁平滑轨道㊁弹簧秤等)和实验步骤ꎬ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ꎬ包括设置实验装置㊁进行实验操作等ꎬ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ꎬ如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最后ꎬ学生整理实验数据ꎬ分析小车的运动状态与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小组内进行讨论ꎬ归纳实验结果是否支持牛顿第一定律ꎬ当然ꎬ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㊁数据分析和讨论进行评价ꎬ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ꎬ学生不仅能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深入的理解ꎬ还能通过实验操作㊁数据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ꎬ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3.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ꎬ强化学生逻辑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ꎬ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ꎬ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大量信息ꎬ并利用技术工具进行分析和处理ꎬ这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基础[4].信息技术(如多媒体㊁互联网等)能提供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学习体验ꎬ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确保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ꎬ避免技术成为教学的干扰.在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解时ꎬ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ꎬ通过展示家用电器的图片或视频(如电灯㊁电扇㊁电视等)ꎬ引起学生对家用电器工作原理的好奇心ꎬ从而导入电路的基本概念.然后使用多媒体展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如电源㊁导线㊁开关㊁负载等)和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ꎬ使用电脑模拟软件(如PhET交互式模拟)ꎬ让学生在线上虚拟实验室中模拟搭建和测试不同的电路.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ꎬ每组使用实际的电路元件(如电池㊁导线㊁小灯泡等)搭建简单电路ꎬ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ꎬ如电路的连通与断开对灯泡亮灭的影响.课后ꎬ教师布置与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相关的思考题ꎬ如探究不同家电的电路差异.3.4教师提高执教能力ꎬ重视培养逻辑思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ꎬ特别是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资源的丰富ꎬ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ꎬ教师能力的提升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ꎬ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未来社会对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ꎬ因此ꎬ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ꎬ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ꎬ积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ꎬ如讨论㊁实验㊁项目式学习等ꎬ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定期参加教师培训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ꎬ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ꎬ寻找改进的空间ꎬ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ꎬ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ꎬ如多媒体教学㊁虚拟实验室等ꎬ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方法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ꎬ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结束语逻辑思维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㊁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ꎬ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ꎬ创造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师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环境中实施有效的策略ꎬ研究如何将这些策略与新兴的教育技术相结合ꎬ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陆项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ꎬ2023(22):60-62. [2]周菁.浅谈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3(11):78-80.[3]郎颖越.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知识文库ꎬ2022(3):130-132. [4]周福家.多媒体技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ꎬ2022(11):122-123.[责任编辑:李㊀璟]19。

219325196_探索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19325196_探索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探索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顾小亮(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ꎬ江苏南通226499)摘㊀要:物理知识源于生活ꎬ与生活有机结合的物理教学ꎬ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㊁学生的生活实际㊁学生认知特点以及现有水平等ꎬ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知识ꎬ引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抽象地建立起物理知识体系ꎬ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ꎬ攻克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关ꎬ感受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基于此ꎬ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ꎬ主要以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为原则进行分析ꎬ以备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之用.关键词:高中物理ꎻ生活ꎻ有机结合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5-0098-03收稿日期:2023-02-25作者简介:顾小亮(1986.1-)ꎬ男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物理学的重要教育作用是培养学习者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ꎬ清晰的思维逻辑ꎬ但是由于物理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ꎬ因此许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ꎬ虽然机械地记忆了一些物理知识ꎬ如定义㊁定理㊁公式等ꎬ但是却因为认知受限ꎬ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原理ꎬ导致学生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同时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ꎬ部分教师容易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ꎬ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学习结果与成绩上ꎬ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㊁学习方法㊁思维能力㊁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ꎬ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为了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这一现象ꎬ需要教师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ꎬ改变 繁 难 旧 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ꎬ让高中生更多地接触与生活㊁科技有关的 活 的物理学知识ꎬ为物理知识注入生命活力.1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原则1.1探索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ꎬ在各自的头脑中拥有不同的经验ꎬ通过个人的自身经验建构起来的世界也是不同的[1].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ꎬ实际上就是用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ꎬ需要学生对原有的概念图进行深加工ꎬ进而逐渐地建构出更为完善的㊁系统的新图式ꎬ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中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㊁知识经验完成自主探索㊁挖掘发现等学习活动ꎬ进入到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之中ꎬ发现生活情境与物理知识的相关联之处ꎬ促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体系ꎬ获得物理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ꎬ能够在课堂之中㊁课堂之外主动地发现㊁探索与研究物理学.1.2体验性原则陶行知在 生活教育 理论中强调教育是为了真正的生活ꎬ只有学生亲身参与㊁经历学习过程ꎬ才能够将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ꎬ让学生走出 读死书 的学习误区[2].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ꎬ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ꎬ在快乐㊁真实的学习体验刺激下ꎬ形成持久的个人学习行为ꎬ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ꎬ想要保障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获得最佳的89体验ꎬ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教具㊁实验器材ꎬ设计更多易于操作或安全性较高的物理实验活动ꎬ给学生提供动作操作的机会㊁思考讨论的空间ꎬ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习中ꎬ获得体验的乐趣㊁成功的喜悦ꎬ此时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ꎬ而不是枯燥机械的记忆.1.3实用性原则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ꎬ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ꎬ就进入到了学习的阶段ꎬ并非是从学校开始学习的第一步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原始生活经验ꎬ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ꎬ物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考取高分数ꎬ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数量堆砌ꎬ而是通过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同化㊁顺应㊁平衡过程ꎬ为的是更好地用物理学知识服务生活.因此ꎬ在物理知识与生活融合的课堂教学中ꎬ需要教师坚持实用性的原则ꎬ将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 学以致用 上ꎬ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ꎬ同时又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㊁积累经验ꎬ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㊁相互促进的目的.2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2.1从生活出发寻找物理足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ꎬ引入物理学知识ꎬ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ꎬ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ꎬ促使学生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组织与收集生活素材ꎬ运用生活经验打破物理学知识学习的困境ꎬ将物理学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ꎬ接下来将知识探索的任务交给学生ꎬ带领学生寻找与发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投影ꎬ并将各自的发现分享出来ꎬ与同学或者是小组成员共同发现㊁分析与总结物理规律ꎬ如牛顿三大定律㊁万有引力定律等ꎬ在生活中均有迹可循[3].当然ꎬ除了物理规律之外.许多物理公式与综合知识点都可以和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ꎬ如ꎬ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值是多少的问题ꎬ在课本中告诉学生在求物体加速度时ꎬ要用定点末速度vt减去初速度v0=0ꎬ再用差值除以时间tꎬ若是用课本中给出的物理公式直接求解ꎬ这只是一个枯燥的问题ꎬ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ꎬ在此类知识的教学中ꎬ教师可以将枯燥或抽象的题干内容ꎬ转化为生活问题ꎬ创设生活情境ꎬ例如ꎬ将定点看做作一辆小汽车ꎬ求解小汽车刹车或启动的问题ꎬ这样问题就变得生动㊁有趣了ꎬ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代入到情境中ꎬ促使学生形成了生活化学习意识ꎬ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ꎬ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思考与解决问题ꎬ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2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ꎬ多媒体技术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型工具ꎬ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在构建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课堂中ꎬ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直观㊁立体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ꎬ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促进学生吸收物理知识ꎬ从生活场景的探索中总结出物理学原理ꎬ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ꎬ激发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4].如在 波的干涉 知识点讲解中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鸭子在水中游动时的视频ꎬ先让学生观察视频内容ꎬ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ꎬ许多学生在动态的视频动画观察后ꎬ都能够发现鸭子在游动的时候ꎬ在其周围会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水波ꎬ那么教师应抓住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 这样的水波是怎样产生的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 波的干涉 知识点探索学习中.接下来ꎬ教师将画面暂停ꎬ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水波的波峰和波谷在相逢时ꎬ振动减弱ꎬ因此在视觉中我们看到的是陷进去的水波形状ꎬ经过观察㊁对比与分析之后ꎬ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 波的干涉 特点ꎬ让物理知识的学习源于学生主动的建构ꎬ可以降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难度ꎬ让学生轻松地攻克学习难关.2.3在合作学习中拉进物理与生活距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集体性学习活动ꎬ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ꎬ会相互配合㊁相互促进ꎬ分享与表达各自的想法㊁意见ꎬ实现思维的碰撞ꎬ起到调动学习热情ꎬ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作用.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ꎬ可以促使学99生在相互交流中拉进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ꎬ发现生活中许多的领域都会利用到物理知识ꎬ许多物品的设计需要运用物理学原理ꎬ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在学习了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之后ꎬ许多学生无法区分两个概念ꎬ在概念知识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ꎬ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为速度的变化ꎬ不能准确地区分速度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的定义ꎬ也不能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生活中的加速度㊁速度现象ꎬ陷入了概念理解的学习困境中.对此ꎬ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讨论活动ꎬ要求学生们围绕加速度和速度的相关内容开展讨论ꎬ要求组内成员各自举出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教师布置的合作讨论任务具体为: 对运动的物体而言ꎬ我们一般会问: 它运动了多远 或 它运动得多快 ꎬ这里面的 远 是指路程ꎬ 快 有时是指速度ꎬ有时指的是加速度ꎬ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速度或加速度吗?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ꎬ带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用生活实例说法ꎬ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ꎬ让生活走进了物理课堂ꎬ也将物理带入到了生活中ꎬ促使学生在各种生活实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明晰加速度概念ꎬ走出概念混淆的学习误区.2.4布置动手操作的生活体验作业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ꎬ虽然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战场ꎬ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课程十分紧张ꎬ每一节课时间也十分有限ꎬ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ꎬ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动手操作任务ꎬ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枯燥刷题的作业布置方式ꎬ丰富学生的作业内容ꎬ是物理作业创新的一种形式ꎬ高中生在动手操作完成作业中ꎬ既检验了学习的效果ꎬ又放松了心情ꎬ能够树立生活中自主研究的意识ꎬ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生ꎬ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在 楞次定律 的知识点学习中ꎬ许多学生对 楞次定律 的理解不足ꎬ部分学生虽然勉强记住ꎬ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ꎬ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ꎬ那么在此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观测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ꎬ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它自制实验的图片ꎬ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从身边选择实验物品ꎬ动手操作设计一次实验.如一名学生用吸管和别针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 楞次定律 实验操作ꎻ还有一名学生使用吸管㊁铁环㊁铁棒为材料完成了实验操作任务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楞次定律中的 阻碍 作用.又如ꎬ教师可以布置设计小发明的作业ꎬ譬如有一个排污沟ꎬ每隔十分钟需要用水冲洗一次ꎬ若是用人力控制排水清洗设备ꎬ一方面耗费了人力资源ꎬ另一方面人在工作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ꎬ控制不好准确的清洗时间ꎬ可能会提前清洗ꎬ也可能会延后几分钟清洗ꎬ请学生们帮他设计一个自动冲水装置ꎬ解决这个难题.在自动冲水装置的设计㊁操作㊁更改等过程中ꎬ学生可以获得感知上的体验ꎬ有助于学生更为清楚㊁牢固地理解实验原理ꎬ熟练地操作实验过程ꎬ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总之ꎬ物理源于生活ꎬ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ꎬ能够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有价值ꎬ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ꎬ善于挖掘生活素材ꎬ让物理回归生活ꎬ将生活巧妙地融入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ꎬ让学生从生活化的物理学习中深切地感知到科学的魅力ꎬ爱上物理学习ꎬ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ꎬ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廖基远.在生活中寻找物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ꎬ2021ꎬ133(26):125-126.[2]汪贵文.立足生活ꎬ探索高中物理力学知识[J].数理天地(高中版)ꎬ2022ꎬ333(02):60-61.[3]许锴明.新高考背景下ꎬ让物理课堂更生活化[J].课堂内外(高中版)ꎬ2022ꎬ999(03):73-74.[4]丁彦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ꎬ2022ꎬ637(29):138-139.[5]谭长伟.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2ꎬ565(36):68-70.[责任编辑:李㊀璟]001。

【2024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024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摘要]从“多普勒效应”的课题引入,说明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说明“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应具有原始性、冲突性、可行性、拓展性。

[关键词]给火车配音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置原始性冲突性可行性拓展性1“给火车配音”的启示这是“多普勒效应”一节课的课题引入。

屏幕上出现了一群假日郊游的学生,铁道上一列火车正从远处驶来,正值火车拉响汽笛的一瞬间,播音器中的声音突然消逝了,火车快速地驶过。

正值学生怀疑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给高速驶过的火车配一下音?”老师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索,接着,前后左右的学生起先小声的探讨起来。

“给火车配音”这个特别有创意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以前生活中的阅历调动了起来。

怎么样给火车配音?学生一面搜寻着生活的记忆,一面整合起原有的学问和阅历,当他们尝试着给火车配音时,不自觉的完成了“已有学问阅历”和新学问之间的对接,而这个过程正好是学问建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由此,胜利地揭开了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的序幕。

“给火车配音”这个问题的设置成为整个探究活动胜利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可见,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对学问被动接纳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上的主动建构。

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建构,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当内部认知结构和外部学问结构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才能获得胜利。

学习者的“已有学问阅历”和“主动建构”对学习的胜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设置就是要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过程中“已有学问阅历”和“新学问”之间的缺口,促使调整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主动建构”。

所以,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2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置的实例分析并不是全部问题都有探究价值的。

219384165_初中物理探究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漫谈

219384165_初中物理探究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漫谈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高效课堂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点。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而且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强制其输入,这样长期的结果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的厌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导致物理课堂效率较低。

因此,要摆脱目前的低效课堂,教师就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并且加深对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的了解,探索尝试高效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出来,同时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应试制度束缚教学目前的教育制度还停留在分数为主的阶段,不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更加看中学习成绩,初中物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比如力学、光学、电学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会进行全面讲解。

往往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在面对考试的重点内容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对于不常考的知识选择简要概括,甚至直接略过。

由于教师的这种态度,学生也默认这些内容不重要,在课堂中也会不认真去听。

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这样的心态都需要改正。

(二)教师教学存在局限相比于小学,物理是进入初中新增加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又陌生的。

但是在初中课程的安排中,物理更偏向于辅科,其占用的课堂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选择地去讲,这也是前文提到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教师虽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教学方式,但是实施的强度仍然不够,课堂教学中大多还是知识讲解为主,然后通过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了解。

这也就导致了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分数和班级的名次,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热情欠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发展能力,所以课堂上还是要以学生为主。

让实验唱响物理教学主旋律——以《浮力》教学为例

让实验唱响物理教学主旋律——以《浮力》教学为例
面所 学知识 , 已有一 定 的学 习能 力 , 很快 得 出了正确 的
教师总结讲 解 时 , 边讲 边 画 出石 块 的受力 分 析 图, 理解 浮力定 义 中的“ 一切 ……都 ” “ 浸入” “ 浮力方 向” 。 阅读课 本 , 联 系实验 , 得 出浮力产生 的原 因。
设问 : 浸没在水 中 的正 方形 木块 , 放 手后竖 直 向上
中的石块 受到 的浮力 。浮力 一石 块重 力 一石块 在水 中 时秤 的读数 。在这 个过程 中, 有 的学 生思 维活 跃 , 动手 能力强 , 有 的则思维慢 , 动手 能力也弱些 , 于是我有 意识
生思考 : 浮在水面上的木 块受几个 力作用 ?施力 物体是
什么?力的方 向如何? 设计意 图: 利用 生活 中最简 单 的事 例 , 让 物理 知识 从生活 中走来 , 让学生卸 下包袱轻 松学 习本课知识 。不 在乎学生能不能准确地回答 , 只需要学 生能够积极讨论 , 主动思考, 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 实验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 : 浮力 真实存 在 , 从 水 里浮 上 的木块 受 到 竖直 向下 的重力 , 施 力物体 是地球 , 还受 到竖直 向上 的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 关键词] 浮力 实践 合作 [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0 5 8 ( 2 0 1 6 ) 3 5 — 0 0 7 3
物 理是一 门 以实 验为基 础 的科 学 , 离 开了实 验 , 物 理学得不到发 展 , 物 理理论 得不 到验证 。因此 , 在 物理 教学 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 学 。下面 以《 浮力 》 教学 为例 , 探讨 实验教学 。 【 案例描述】 由于这一章的知识 , 与上一章 的知识衔 接不多 。教 学 中, 我将提前准备好 的小木块 、 塑料球 、 橡皮块 投入装 有水 的水槽 中 , 让学 生观察 浮在液 面上 的物体 , 引导学

浅谈逻辑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逻辑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逻辑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1-01-07T03:08:44.76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总第359期作者:刘坤磊王斐斐[导读] 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逻辑分析,由问题一步步反推到已知条件,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摘要:中学物理作为重要学科之一,其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研究逻辑推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中学物理问题解答分析出发,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特点,梳理逻辑推理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形成解题思路,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逻辑推理解题本文通过对物理问题逻辑的研究,以运动学部分的题目为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逻辑分析,由问题一步步反推到已知条件,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案例一:如图所示为常见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某汽车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BC段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弧段最高限速v0=36km/h,已知汽车与匝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段长度L=200m,汽车在出口A的速度为v1=108km/h,g=10m/s2(1)若汽车到达B点速度恰好为36km/h,求汽车在AB段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 的最小值。

分析:第一问求汽车在AB段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这是AB段的物理量,从逻辑上自然要选择AB段进行分析→题目中告知AB段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寻求从已知量中组织求解加速物理量a→初速度,末速度,位移。

求得a=-2m/s2。

第二问求在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的前提下,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从逻辑上分析在经过BC段圆弧时,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表达式m,要使半径最小,向心力跟速度要尽可能的大,题目中已经告知圆弧BC中的最大速度为v0=36km/h,质量m一定,所以摩擦力达到最大值umg时,半径R值最小,代入数值求得R=50m。

浅谈《物理》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教学改革
匡玉兰
【期刊名称】《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年(卷),期】2003(000)015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匡玉兰
【作者单位】云南省财贸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4
【相关文献】
1.浅谈高职院校工科类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型物理实验实践与探索 [J], 文小毛
2.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特点浅谈我国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J], 苏亚凤;徐忠锋
3.浅谈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J], 裴晓梅;宋子旺;宋冰蕾
4.浅谈物理学家物理教育与物理教学改革 [J], 洪立人
5.浅谈中考与物理教学改革——关于2002年南宁、柳州、桂林三市中考物理试题的评析 [J], 罗国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研课题论文:3002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研课题论文:3002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论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情况下,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很难保障,如何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对于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与一些其他的学科相比较来说,有其自身的独有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是一门要通过大量实验来进行学习的学科。

而学生对实践探索实验内容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这种求知天性,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实验中,体验到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乐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直观的实验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认识到这一点,物理教师就应该在日常备课中,注意一些新型实验的收集和构思,或者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以认真的改进,让枯燥、乏味的实验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或者让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实验变得更加惊险而有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具有悬念的实验作为导入,通过精彩纷呈的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铺垫,学生对于此后的学习会充满期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充满魅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1.物理教师要以诙谐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语言上,教师的语言如果是刻板而缺乏生气的,那么原本对于物理学习充满期待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也会变得兴趣索然,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物理课内容在这种枯燥的语言中也变得缺乏活力,相反,教师的语言如果是诙谐、幽默的,那么效果就大不相同。

学生会在这种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物理课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让自己的语言更富有魅力且充满情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物理教师要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彼此共进的过程,物理是一门科学,科学更多关注的是严谨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的学习同样需要情感的滋养,物理教师的丰富情感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富于情感的教学会激发学生对于教师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充满期待,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彼此的情感碰撞,会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且富有情趣,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相互感染中,师生之间彼此互动,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求知欲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策略探究

教学篇•经验交流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策略探究乔秀宏(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安宜高级中学,江苏扬州)摘要:从高中物理抽象思维教育的问题分析出发,来解析高中物理抽象教学方法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提升高中物理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策略高中物理作为讲述物理科学及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物理实验解释和解决生活现象、需求是个人能力、兴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同时联系国家、社会发展,也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

要想达到以上这些目标,需要高中生对物理学科进行高度凝练,形成自己的抽象思维,从抽象到具象,才能实现学科教育的实际应用。

一、以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物理知识作为一门生活化学科本身就是从日常生活场景中提炼和运用的,为此,教师应该将物理知识转换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场景。

比如,冬天喜欢滑雪的人比较多,在滑雪过程中重力、阻力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滑雪者沿斜坡下滑时,忽略阻力,阻力不做功,雪面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也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

这样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入和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再比如,讲解“弹力”相关内容时,向学生展示撑杆跳运动员在进行撑杆跳运动时撑杆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形态、自行车座下面的弹簧在有人时与无人时的运动状态和形态,让学生分析两种状态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引入弹力的概念和重点内容。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防范和方式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抽象出这一过程中的物理原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二、以物理原理还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能真正理解物理原理,让其了解物理原理“本来的模样”,奠定抽象思维的基础,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原理实验。

为此,要从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来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从实验出发点、设计、过程、结论等全流程进行动手实验,认真落实每一类、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科学的魅力。

登峰杯论文(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09物本-郁小昌

登峰杯论文(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09物本-郁小昌

登峰杯论文题目: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班级: 09物本姓名: 郁小昌学号: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郁小昌(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9物本)摘要:我于2012年2、3、4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某高一班级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抽样调查及学生访谈。

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在类似该校的学校学习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查研究The research about the stat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studyXiaochang Yu(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enZhouUniversity,09 Normal in physics)Abstract:2, 3, 4 January 2012, I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and student interviews, my internship, a province of two key middle school in a high-class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state. Through research, the learning status of the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urrent study in schools of similar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y trends,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xplore new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viding an objective basis.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State of study,Research1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1.1 具体目标1.学习状态有关概念的理解;2.当前省二级重点中学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现状;3.当前省二级重点中学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特点;4.当前省二级重点中学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成因及对策。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优化策略论文【摘要】初中物理实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怎样有效地探究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和提高综合能力双管齐下。

接下来,本文会从物理实验的现实情况着手,加以苏教版的初中物理为辅助材料,重点探究和讨论物理教学方法,总结出能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策略初中物理授课中关键内容是物理实验,在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可以加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成果难以达到理想值。

借助苏教版初中物理重点探究物理实验,归纳出能够促进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物理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能力。

一、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如今,传统观念仍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大家比较重视理论课教学却忽视实验教学,这使得实验数量不达标,实验效果也同样不达标。

调研中有一个现象,老师只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和结果,不要求实验操作。

实验中,经常是老师先演示一遍如何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再简单的效仿,进而达到实验目的。

这样的物理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

这种授课状况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很难达到新形式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于此,强化探究物理实验,完备物理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精心设计提问环节什么是探究性实验教学?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教学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在实验前和实验中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老师要创造性的构造合理的问题情境,通过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发现,之前所学内容与该知识点相悖,从而发觉新知识点的正确之处。

在该情境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会油然升起,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进行实验。

用眼睛说话,用大脑思考——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引导策略

用眼睛说话,用大脑思考——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引导策略

用眼睛说话袁用大脑思考———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引导策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25826) 华 艳●摘 要: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问题,阐述了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希望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06-0062-01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操作,不仅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是在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不是十分重视,这在一定程上阻碍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些高中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只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只注重考纲中内容的实验.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仅让学生按照课本上讲述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这种方式较为死板,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动手过少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教师动手的过多,而学生参与的过少.一些高中物理教师因为怕学生听不懂,并为防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便将实验原理以及各种操作步骤全部灌注给学生,同时亲自进行实验的操作示范.这样做,导致学生操作的机会过少,对知识的了解和实验原理的掌握不是十分透彻.3.评价不够完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一些学校还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就得出了评价.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没有准确的评价.实际评价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均是以笔试的方式对学生做出评级,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引导策略1.改善实验教学模式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的.物理实验有效地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供了帮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了解高中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实验的科学和性趣味,同时将这一趣味性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实验之前,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等,制定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实验评价体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增加物理课堂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材中经常出现“做一做”的字样,实际实验过程中,可以利用仪器或者相关工具等对实验进行优化和完善.例如对“超重和失重”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这一实验进行操作示范.首先准备一个易拉罐、金属或者塑料瓶,在靠近易拉罐底部的位置开一个小洞,用手指将这一小洞按住,然后在易拉罐里装上水.这时将手指移开,易拉罐中的水会从洞中喷射出去.对于这一实验的改进和完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一个木板悬挂起来,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上一块砖,然后将一条纸袋放在木板和砖块之间.当悬挂的木板静止时,因为压力较大导致纸带断裂.如果将悬挂木板的线用剪刀剪短,让木板从空中自由下落,下落处要准备一个防护垫,那么用一只手抓住纸袋就很容易将纸袋拽出.在教材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公式或者相应定律的阐述,均是以灌输方式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在这之间加入一个较为简单的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这一知识点的原理所在,从而使其对知识掌握起来较为容易.3.在课堂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往往潜伏在不同的个性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一些经典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外开展一些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生动的环境下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在开展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就地取材,选择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或物品.这样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兴趣.对原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中讲述的实验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使实验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书本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在实验的改进过程中探究新的知识,并且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实施科技小制作或者小发明,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制作出一些自己的小发明和小创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就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习中,离不开实验操作.因为高中物理知识中存在很多十分抽象的内容,如果不开展具体的实验对其做出解释,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吴海霞.关注过程重视体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谈[J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11):17-18.[2]刘小云.高中物理课堂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5,0(8):41-41.—26—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江苏省溧阳中学(213300) 吴利娟●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探索物理奥妙的实验活动,高中物理教师应立足基础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改革与创新,将接受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型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2-0070-01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科,是高中理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超然的动手能力去观察、发现和解决社会存在的物理问题,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属于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能在理论上流利地解答实验题上的问题就万事大吉,至于实验结果是否成立则是不闻不问,极大地弱化了实验过程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的作用,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强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使物理教学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主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充分地激活,学习热情瞬间激发,走出传统教育的重围,迅速调整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向素质教育进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层次地了解和论证物理概念,探索实验背后存在的物理规律.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已达到实质性的教学.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专业实验教师缺乏等因素,造成教学模式及教学强度都极待改进.1.转变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创新实践机会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实践课堂的创建是教师教学理念根本性的转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课堂变成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课堂.学生是课堂行动的主人亲手操作,对物理实验的器材、流程及物理反应有全面的了解和判断,实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2.精心预设物理实验情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物理课程预案中,通过实验演示、直观性的物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向心力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实验仪器:A 型底座、旋转主轴、滑轮及天平等,将红色指标的弹簧支撑架固定在旋转平台的中心点,下标刻有不同的刻度,一边支架固定在20公分的刻度处,天平上放置一个200克的物体吊在挂钩上,调整物体在支撑架上的位置,使红色指标与物体之间的长度保证在规定的重合点,上下调整平板,保持红色指标在一定点上,然后转动台下方的支柱,速度渐渐变快,连续记录10圈的转速时间,以测得周期值.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试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变化万千的物理实践,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和理性分析会带来莫名的兴奋感,使学生积极地去参加实验活动,感知实验中的控制变量规律,体验多次实验后的结果,享受实践活动后的成果,悟出物理知识的真谛.3.撷取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开发更多的实验设计物理课堂实验资源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思考创新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生在学习失重知识时,单凭教师讲授失重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立体式的图像.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杠铃和一张纸片做试验,分别设计两种状况进行讲解,一种情况是让杠铃压住纸片直接快速地抽出纸片,结果将纸片扯断,另一种情况是杠铃压住慢慢地抽出纸片,可结局也是一样,那么,问题产生了:在不移动杠铃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让纸片“全身而退”呢?教师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进行多次试验;最后,师生共同进行物理实验,由学生拿着纸条,教师拿着杠铃同时向下掉落,而学生在下落的同时将纸条抽出,结果就能使纸条完整无缺了.4.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形成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指导下,重点放在实验教学的完善和创新上,以此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课前教师布置了若干个问题,诸如:在磁铁、铜丝材料测定磁感应强度实验中,铜丝的长短、铜丝中电流方向和大小变换的情况下,铜丝的运动轨迹是否会发生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去进行探究式的开放性实验,掀起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盖头来,揭示出物理学科存在的规律.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是在尊重科学性的实验思想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和水平,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法,按照实验本身的价值与规律,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和热情,勤动手,多实验,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真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物理综合素养的生成.参考文献[1]张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5)[2]姚宗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5—07—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微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226200) 姜兴军●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教学革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广大一线教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本文作者在摸索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值得大家予以关注.关键词:探究实验;生活实际;知识网络;高中物理;有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18-0057-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教学革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广大一线教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物理老师,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己的神圣使命,现借此平台浅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点滴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夙愿.一、尝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内涵,是关于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假如每次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操作步骤、仪器准备、实验报告都由教师包办,那学生只是按图索骥,那往往使学生对实验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也荡然无存.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尽量多创设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在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的流程后,应放手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不管是制订步骤、选择仪器、设计表格,还是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中,我们还要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实验的信心,并对他们的实验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针对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可取之处或者思维上的“闪光点”,一定要恰如其分的予以表扬,即使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要激励他们进一步分析原因,自主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探究式实验,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又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实验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还能使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同一问题.诸如在测定电阻的实验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器材,使用滑安法、伏安法、滑伏法、替代法等不同的方法,电路也可以有内、外接法和限流、分压接法等不同的电路.但是,在上述自主探究式实验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各种方法的共同点:都应用了部分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优秀的老师,学生只有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世界,并在自主探究中学有所获,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枚不胜举的,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逐步感知概念定理,不愧为行之有效的激趣途径.譬如:我在执教《电场、磁场和电磁波》这一内容时,针对这些很抽象的知识,在导入时就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先打开电脑显示器和音箱,把一部三星手机放在电脑旁边,然后,我拿出小米手机打这部三星手机,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显示器和音箱的变化,结果发现显示器的画面发生抖动扭曲,三星手机的铃声还没响,那个音箱就发出了刺耳的声音,此时的学生满腹狐疑,心中感到纳闷:是什么魔力造成如此神奇的现象?接着,我立即在黑板上板书:“电场、磁场和电磁波”,自然进入到师生互动中之去.再如,我在执教《超重与失重》一课时,布置学生在课前分组乘坐超市里的电梯,并要求在电梯内放一个微型体重计,让一位学生站在上面,其他学生围在旁边观察:电梯从一楼到三楼由静止向上加速、减速到停止的过程;再从三楼到一楼由静止向下加速、减速到停止的过程体重计的读数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并认真预习“超重与失重”这一节内容.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了这个有趣的实践活动,当进入新课学习时,许多学生思维活跃,讨论更热烈,针对失重的感受时,有的学生谈到了玩过的“蹦极跳”,有的学生谈到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中所处的飘起来的状态……从日常生活延伸科技前沿,成功跨越了教材内容的限制,成功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三、构建知识网络,锤炼学生的基本功高中物理知识面广量大,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因此,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结构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清晰的知识网络,牢固的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联想记忆,有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提取知识信息,为学生打响高考之仗铺平道路.电、力、光、热、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五大部分.其中,力学又可分为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是运动学的核心,在基本概念中,一定要正确区分路程与位移,速率与速度,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在几种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属于最简单的,采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即可直接解决;匀变速曲线运动,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把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运用匀变速公式就能搞定;由于匀速圆周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所以必须借助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才能解决问题.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在选择恰当的物体的基础上,并认真分析物体受力,最后采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就能解决问题;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学生只要清楚动力学的力与加速度、功与能量变化两大主要矛盾,就能达到迎刃而解的效果.教无定法,贵在有效.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沿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实际、实用、实效”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奥秘,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75—All Rights Reserved.。

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祖志昌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上旬)》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那就是听课容易,下去完成作业、答卷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没有把知识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也没有搞清楚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决多数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物理教学至关重要。

在平时物理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工作,
【总页数】1页(P134-134)
【作者】祖志昌
【作者单位】巩义市鲁庄第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物理小实验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物理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几点体会
3.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理解能力
4.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之研究
5.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理解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物理师范生的角度谈类比方法郁小昌【物理师范生】物理师范生,大学生的一类,所修专业属于物理教育方向,将来的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即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是未来物理或科学教师的预备者。

然而当今的师范生已不仅限于师范院校,其他非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修学规定科目并通过考试达到要求的也可成为师范生,而师范生也不一定要以当老师为最终职业。

因此,作为物理学师范专业的我这一类师范生应该着眼于自身真正能力的提升,而不应局限于毕业就只能当老师这样一座独木桥的思维。

【类比方法】《现代汉语词典》给“类比”下的定义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在逻辑学中,类比用下列公式表示:A 对象有特征(或属性)a 、b 、c 、d,B 对象有特征(或属性)a'、b'、c',且a 、b 、c 分别与a'、b'、c'相同或相似, 所以,B 对象也可能具有与d 相同或相似的d'特征(或属性)。

在各种推理方法中,与类比法直接相关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是从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类比则走了捷径,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三者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总结】我国早就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成语,它们言简意赅、非常深刻地说明了类比在认识中的重大作用。

类比的价值也为许多科学家、哲学家所颂扬。

开普勒把类比喻成自己“最好的老师”;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就此而言,类比可以说是科学通向创新的桥梁。

下面站在一个物理师范生的角度从类比方法基本特征及其类型、类比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类比方法的运用三个层面简要对类比作一论述。

一,类比方法基本特征及其类型。

一)类比的基本特征1.对归纳、演绎的综合人类的认识发展史表明,正是类比所包含的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后来分化出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推理方法,才极大地促进了科学进步;而归纳与演绎法的完善,又反作用于类比——一方面,在类比之前,由归纳和演绎所得到的科学原理一般 特殊 特殊 归纳 类比演绎可以为类比提供可靠的推理基础;另一方面,在类比之后,可用归纳和演绎对类比结论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验检验。

2.科学上的创新性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的已知相似性,把一个对象已知的属性或规律推移到另一对象上,从而获得对另一对象的新认识。

物理学研究总是要解决新问题、打开新领域,而这种创新通常都没有现成的原理可供使用,只有借助于其他领域的科学原理且通过类比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汤川通过类比这座桥梁,把电磁力这种熟知的力和当时人们还很陌生的核力联系起来,建立了核力理论,对粒子物理学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3.推理结论的或然性一方面,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

事物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的客观基础,同一性提供了类比根据,而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结论。

另一方面,类比的逻辑根据不充分。

就拿光的本性的研究来说,典型地反映了类比的或然性。

惠更斯以相似性为基础进行类比而创立的波动说,以及牛顿从差异性出发进行比较而创立的微粒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光的本性,但它们都不完全正确。

从逻辑角度考察,这正是类比结论或然性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类比的类型1.共存类比共存类比以简单共存关系作为推理依据。

简单共存关系是指两个对象各属性之间的关系仅仅在于它们各自属于同一对象。

2.因果类比因果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各自属性之间具有同一种因果关系而进行的类比。

3.数学相似类比数学相似类比也叫协变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属性之间的协变关系(函数关系)进行的类比。

此类方法在德布罗意那得到了完美的运用,不仅推出了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更用其推出了求解波长的相同方程,预言了物质波的波长。

二,类比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

一)解释新鲜事物面对一个新事物及其现象,人们总是试图作出解释——阐明它的本质和原因。

而在这种解释中,人们最习惯于采用类比法。

二)启发探索思路类比法能开阔视野、丰富联想、拓宽思路,使人们在百思不解时能从某一类比物上获得启发,找到探索问题的思路。

这一启发作用是将类比结论作为起点,进一步探索研究对象的特殊本质规律。

比如麦克斯韦通过类比得到了一组重要的电磁场方程,总结出矢量场的重要规律,向着电磁场理论的建立迈出了关键一步。

事实上,这关键一步正是当时麦克斯韦受到了汤姆孙科学类比方法的启发,从而使他找到了研究电磁场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界有许多对象是无法用实验去再现和认识的。

例如宇宙深处的星体,遥远而无法企及;太阳系的形成,古老而无法重演;地磁变化的过程,缓慢而难以等待……在这些情况下,只能用模拟的实物或环境来代替真实对象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显然,这种模拟的实物或环境必须与真实对象相似;只有相似,才能把模拟实验结论推移到真实研究对象上去。

可见,模拟实验研究的逻辑基础正是类比。

而模拟方法又可分为物理、数学、功能模拟三大类。

在三类模拟中,数学模拟仅要求模拟物与研究对象服从相同的数学法则,故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而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相比,虽可靠性强但费时费力且难以操作。

四)获得重要发现按照类比提供的线索,有时能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比如当时库仑定律的发现,据历史记载,库仑实验是比较粗糙的,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与万有引力定律等已有知识的类比。

三,类比方法的运用。

一)物理学家对类比方法的运用1.敏锐地发现相似性要进行类比,就必须从大量事物中选择与研究对象联系最密切的类比物,并找出两者本质性的相似性,这就需要敏锐的目光和超凡的想象。

而麦克斯韦正是以其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相似性类比得到的重要结论,统一了原本各自独立的电、磁、光现象,在更高的层次上简化了物理规律。

2.大胆地预言可能性类比结论往往是新奇的、反传统的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容易招致责难非议,所以有些人虽然通过类比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但迫于或然性而不愿公开。

而富有献身精神的物理学家在进行类比时,不但能够敏锐地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而且能够勇敢地把结论公诸于世,以接受事实的检验。

3.坚信结论的正确性就一般情况而言,类比结论是或然性的,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类比来讲,可能由于准确而本质地把握了两事物的相似性,故所得结论就有较大的可靠性,有时几乎是肯定的。

但从科学的角度讲,无论类比的可靠性有多高,其结论的最终判据都必须由事实给出。

有些时候,类比的事实判据很快就能找到;另一些时候,类比结论就是久久找不到证明,以至人们由赞成变为怀疑。

然而,对于杰出的物理学家来说,一旦相信某一类比结论正确,就会坚定不移地寻找证明,百折不挠。

二)物理教学对类比方法的运用1.类比是系统化知识的途径通过概念、定理、定律相似性的对照,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联系,又可弄清定理、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繁杂凌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

例如,质点平动和刚体定轴转动间的类比,有利于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类比质点平动刚体定轴转动规律的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axattxat221222=-+=+=ννννν匀变速定轴转动βθωωβωθβωω221222=-+=+=ttt平动定律maF=转动定律βJM=动量定理pFdt∆=⎰角动量定理Ldt∆=⎰M动量守恒定律CpF==∑,外0角动量守恒定律∑==CLM,外动能定理)21(2νmdxF∆=⎰动能定理)J21(M2ωθ∆=⎰d2.类比是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运用类比能使学生将看起来抽象、难懂、凌乱的知识加以沟通,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静电场概念既多又抽象,可采用类比方法从三方面进行讲解:(1)点电荷与质点相类比;(2)库仑力与万有引力相类比;(3)电场与引力场相类比。

3.类比是解决疑难问题的钥匙有些物理问题如果直接运用公式求解,则其过程可能非常繁琐,有时还得不到结果。

这时运用类比方法,往往既能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准确性。

综上所述,人们在认识自然的探索中创造了类比方法,为人们由事物之间已知的相似性出发,寻找更广泛、更深刻、更本质的相似性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人们进行科学思维、开展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跳出束缚】以上对于类比的分析总结是切合我们物理师范专业的,不管将来是从事研究还是教学工作,类比的思想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或许研究和教学并不一定是我们将来的必经之路,因此思想、方法的掌握(或者说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据不完全统计,一般来讲,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到了毕业后的几十年里大都不太会用得到,那么大学的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否有必要进行改革呢?答案我也不知道。

现如今很多时候我们把技能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进行了划分,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往往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隔开来讲,可是我们回顾下物理学史的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牛顿经典力学的大统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大综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大综合),那么这一系列的大综合是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应该是统一的呢?答案仍是未知的。

根据类比的思想,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有这样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也可以统一起来学习,好比万物的统一一样,因此我猜想未来的学习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系统地来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其具体的行动(是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放纵自己)。

同样这种类比的思想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也可以经常看到,比如说最近黄岩岛争端问题,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根据经济、军事等各个不同领域的类比正逐步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其中又包括了纵向和横向两个大面,单边、双边、多边等各个层面的类比。

一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今昔类比寻找历史的支撑点,另一方面在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地域实力上的类比。

总之,类比的思想或者说方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一名物理师范生的我来讲,我将充分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类比进行学习,努力让其成为思维火花的火种之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