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四、论文提纲
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文献回顾
2.1.面子理论的定义
2.2.礼貌原则的定义
2.3.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3.中英委婉语共性与差异分析
3.1.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分析
3.1.1.关于生育
3.1.2.关于年老
3.1.3.关于疾病
进度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9.10.15前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9.10.15——2019.11.25撰写论文题纲和开题报告,熟悉开题报告流程
2019.11.25——2019.12.5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019.11.30——2019.12.20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撰写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5、宽泛模糊法:是将禁忌语旳所指从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详细事物说得 抽象些,有意模糊其意象。
个人问题----婚姻; 大脑病---神经病
1, 而说“去洗手间”(go to the bathroom) 2, 有事(do business) 3,以便(answer nature’s call)
礼貌功能
人体缺陷,人们也常用委婉词语来谈论,以示礼貌。 1,肥胖旳(fat)人 常用plump,stout,out-size 或over-weight 来形容 2,对于一位身体清瘦旳妇女称之为slender或slim, 3,相貌丑陋旳(ugly)人说成homely或plain 4,耳朵聋旳(deaf)人说成hard of listening, 5,盲人(the blind )叫做the visually challenge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 些相同特点旳事物。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涉及用某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 少旳词语替代粗鄙难听旳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涉及用美妙动听旳词语 替代中性词以迎合读者旳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旳职称头衔时)
掩饰功能
一,英语里看不到穷国poor nations,有旳只是 backward nations (滞后国家)
二,underdeveloped nations(欠发达国家) developing nations (发展中国家)
三,emerging nations (新兴国家)
四,在西方,工人罢工go on strike 被说成industrial action(工业行动),没有了一点“罢工”旳痕迹。
英语论文-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分析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分析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关键词:委婉语;传统委婉语;文体委婉语;宗教文化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前缀eu=well 和词根pheme=speaking。
根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
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委婉语的分类和功能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
如生、死、病、性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
所谓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恭维语,溢美之词与禁忌语无关。
委婉语的功能有:避讳功能、避俗功能或雅化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褒扬功能(淡化或夸张功能)。
死亡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不同,所反映出的对死亡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
二、英汉两种语言死亡委婉语不同的原因1、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基督教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多半来自《圣经》,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
许多基督徒都相信“来世”和“原罪”之说,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意味着"to go to heaven"(进天堂)、"to be called to Cod"(被召唤到上帝那) or "to 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
在中国,没有一种宗教能像基督教在英语国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 3. 人们对于职业、地位十分敏感, 多喜欢用委婉语来表达 地位低微的职业名称。 • 在英语中,hair dresser (理发工) 被称为beautician (美容师 ) , hire girl (女佣人) 被称为domestic help (家庭帮手) ,dust man (垃圾清运工)被称为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 在汉语中, 我们用“ 理发师、美发师” 代替“ 剃头的” , 用“ 机械师” 来代替“ 修理工” ; 而对于“ 失业” 这 个敏感的词, 我们则用“ 下岗、被炒鱿鱼了”来代替。
(二) 英汉委婉语都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 死亡、疾病和残疾、职业和失业 、犯罪、性和排泄 1. “死亡” 是人人都想逃避的痛苦的现实,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禁忌话 题。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含蓄的说法: 英语有to go out of his world , to leave the world ,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 汉语有“ 逝世” 、“ 故去” 、 2.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一些疾病的名称而给人带来刺激或不快, 人们也创造 了许多委婉语。在英语中, 我们用M.D代替mental deficiency(精神病), 用the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人) 代替the crippled( 跋子); 在汉语中, 我们用“ 谢顶” 、“ 聪明绝顶” 来代替“ 秃顶” , 用 “ 半身不遂” 代替“ 偏瘫” , 用“ 欠安” 代替“ 身体有病” , 用“ 弱智”代替“ 傻” , 用“ 耳背”代替“ 聋” , 用更顺耳的“ 残疾人” 代替“ 残废人”等。
英汉委婉语对比
Outline ►定义 ►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
►英汉委婉语的结构原理及方法 ►例子及总结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西文化委婉语使用的差异,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差异;对比一、前言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是语言运用常规的背离,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是促成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
二、中西委婉语的对比(一)在礼貌方面的共通性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中西方都讲究讲话的礼貌功能,选择委婉的表达法是有修养的人的表现,说话人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彬彬有礼,还会因为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可获取对方的好感。
例如英语里面的“老”在西方文化中是忌讳的,于是一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高级公民)“,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
作为教师,也不能说你的学生笨,要表述成“a slow learner”(他学得慢),或“underachiever(他尚未发挥潜力)”;在英语中,各种残疾人一般被称为“the invalid”(病弱的);“deaf”(耳聋的)被称为“slow of hearing”(听觉迟钝的);“blind”(失明的)被称为“visually retarded”(视力上有障碍的);“color blind”(色盲)被称为“color deficient”(色觉有缺陷的)。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And English Culture学生姓名:蔡美玲学号:0807060128专业班级:B08英语(国际商务)1班指导教师:唐红梅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年4 月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它协调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活动,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避免交际冲突的手段。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交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过程中,言语交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用恰当的礼貌表现形式。
本课题将通过对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阐明中西礼貌用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英不同的礼貌原则和各自的侧重点。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在社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场合,正确的使用合适的礼貌语,避免不同文化下不同礼貌用语带来的各种冲突。
同时,能使英语学习者更加透彻的了解西方文化,掌握交际语言。
最后,若用于英语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 礼貌原则; 文化; 差异对比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AND ENGLISH CULTUREABSTRACTLanguage Courtesy is a kind of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widely occurs in the human society of life, coordinating the people'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y,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harmony,and avoid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flicts. As China entering the WTO and the forming of the globalized mark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s become closer, with more frequent activitie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So language courtesy is tak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al life. In this process, the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polite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different courtesy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through 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per expounds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emphasis of the respectiv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can conduct people to use the right polite language, avoiding the conflict that brings about the different culture courtesy and different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ccasions in the social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can make the read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right way of communication. Finally, i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are used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will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polite language; politeness principle; culture;Contents1. Introduction (1)2.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2.1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English (1)2.1.1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 theory (1)2.1.2 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2.1.3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2)2.2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Chinese (3)3.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ness (5)3.1 Terms of Address (5)3.2 Humility Language and Formal L anguage (5)3.3 Terms of Privacy (6)3.4 Terms of Greeting (6)3.5 Terms of Thanks (7)3.6 Terms of Goodbye (8)3.7 Terms of Invitation (8)3.8 Differences Politeness of Cooking Culture (8)3.8.1. The Politeness of Atmosphere on T able (8)3.8.2 The Politeness of Customary Actions on T able (9)4.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 countermeasures (9)4.1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9)4.1.1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0)4.1.2 Philosophy D ifferences (10)4.1.3 Differences of Culture, Thinking and V alue (10)4.2 Countermeasures (11)4.2.1 Countermeasures in English teaching (11)4.2.2 Countermeasures in communication (11)5. Conclusion (13)References (14)1.Introduction“A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observed in every society; its main functions are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maintaining friend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reducing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by means of polite speech acts so as to attain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1]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has much different restriction in the pragmatic, among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restric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British linguists, Leech listed the six politeness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culture characteristic, while Gu YueGuo analysed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and had conclude five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his work Politeness, Pragmatics and Culture. Comparing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Gu YueGuo and Leech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politeness norms of difference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pragmatic failures 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smoothly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se differences scientifically.2.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Politeness is the common phenomenon existing in social and group which is the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tool of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harmony. Peopl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failures that cause by different politeness 2.1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English2.1.1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 theoryPoliteness, in the interaction, can then be defined as the means employed to show awareness of another person’s face. [2]Early in the 1950s, E Goffman, the United States Scholar, had put forward the “Face Behavior T heory”from sociology. Then in 1978, Brown and Levinson ha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Mature Face T heory”which tried to take face a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to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Goffman in their work of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The Mature Face Theory of Brown and Levinson is the firsttime to discuss the face problems of politeness systematically from anthropology and philosophy. They thought that face i s ,for every social member ,wanted to gain for the public self-image of them.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people hope each other can maintain each other's face. Along with the face threat increasing, people use the higher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ir face. The face threat level depends on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distance and social power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s.Brown and Levinson divided the face into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Then politenes s is also divided into the positive manner and negative manner. [3]2.1.2 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Grice, an American linguist, has put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people’s conversation. He thought that, “in all the communicati on,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 should follow some principles which make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develop toward the tacit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here are four maxims to embody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 Quantity Maxim: the information you offer should accord with the conversation, justthe right amount(2). Quality maxim: what you said should be reasonable and true.(3). Relevant maxim: what you said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front(4). Manner maxim: the word you said should be terse, clear, and systematical. [4]But some people do not comply with this social principle; even some of them violate thos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an't completely contain the kinds of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 English linguist Leech thought the root of people violat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that they want to comply with another principles — Politeness Principle. From the Pragmatics and Interpersonal Rhetoric, Leech summed up and classifi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during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Leech pointed tha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guides what we should say, so as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However,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 be maintained the friendship. So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s can make a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restrict people's conversation behaviors.2.1.3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English scholar Leech, in his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put forward his politeness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Gricean framework. He believed that,”besid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guides and constrains rational people’s conversation as well. It is closelyconnected with Cooperative Principle. Yet on the other hand, it solves the problem why people prefer to use indirect speech in conversation, which cooperative principle can not explain”.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elaborated into six maxims.(1). Maxim of tact: minimize cost to other, maximize benefit to other(2). Maxim of generosity: minimize benefit to yourself, maximize cost to yourself.(3). Maxim of approbation: minimize dispraise to other, maximize praise to other(4). Maxim of modesty: minimize praise of self, maximize dispraise of self,(5). Maxim of agreement: minimiz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ze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6). Maxim of sympathy: min 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ze s ympathybetween self and other. [5]This is the main content of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s. The above criteria have the different emphasis. For example, the maxim of tact and the maxim of generosity, maxim of approbation and maxim of modesty, which is the same, have two different aspects. The maxim of tact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others which is applied to causative Verbal Behavior “request”. But the maxim of generosity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self which is applied to commitment Verbal Behavior “promise to help”. Analogously, Approbation maxim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others while Modesty maxim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self. The Agreement maxim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to express directly the diversity viewpoint with other person. The last maxim, sympathy, stresses out that we should express common mood with others when people are in bad mood.2.2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ChineseLike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ancient Chinese have made an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politeness.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人有礼则安。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摘要礼貌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
文明古国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价值观,风土人情等等,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价值角度对中英两种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交流顺利进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语;汉语;差异对比绪论礼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在人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以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
即使是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知道入乡随俗的人也难以摆脱文化习俗的羁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的触犯对方的禁忌,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蔽的特性。
为了顺利融洽的进行交际,除了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遵守“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佛”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还应重视移情,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在认知心理上都要乐于接受对方d 的不同文化,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的用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会轻松地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英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
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
(一)、姓名。
比如,在中国,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学生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而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语注重双方亲近,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在英语国家,一般来说,不论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和级别多高,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以示亲近。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相应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并受到历史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同点。
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些部分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研究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失礼,有助于英汉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概念每种文化中都有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某种行为的禁忌,并在语言中有着一定的体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禁忌。
通常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禁制。
通俗来说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色彩或者至高无上而不可随意说出的词语就是禁忌语,比如脏话、秽的话等。
委婉语就是将某些神圣的、难听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不吉利或者忌讳的词语、事物或者概念通过比较委婉的、文雅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比较委婉,顺耳,让人舒服的目的。
委婉语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模糊。
简单来说,委婉语就是将某些让人不快的词语转化成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间接的方式让说话者不会因此而感到内疚、尴尬、不安等。
三、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相同点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对于同一种禁忌事物或者行为有相似的委婉表达。
一般来说,禁忌语相同的情况多出现在人类具有共同的特征上面,比如生老病死、相貌、职业、生理缺陷等。
尽管生老病是人的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但人们还是对其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畏惧。
不管是中西方文化都认为这种悲伤的事情不应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汉语中,死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去了,老了等,官方的说法去世已逝等。
在古代文化中,地位不同的人说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天子的,叫做驾崩,诸侯死了叫做亮;大夫死用卒,士死称为不禄.普通百姓如果死了绝对不能用这几个字,只能用没、终等词。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为提高某些 职业 的社会地位 , 人们往往使用委 “ 委婉语 ” 即使用语气和缓 的 、 听的 、 , 好 含混 的 、 圈子 的 、 人 平也在不断提高。 兜 令 愉快 的或不得罪人 的说 法去替代生硬 的 、 俗的 、 粗 不便直说 的 、 婉语来加以美化。在汉 语和英语 中都有大量关于职业名称的委 这类委婉语通 过夸 张 、 大 , 其显得 比它们所代表 的真 夸 使 令人不快的说法。 而在《 牛津简明英语辞典》 中对“u hmi 一 婉语 , ep e s m” 把 词 的定 义是 :S btu o f l o vgeo u daot x rs 实事物更体 面、更重要 。这种现 象在现代英 语 中俯拾 皆是 : “ ustt no mi r au ro n bu pe— ii d r e a d( 或 o ske e( 称为 dm schl( o et e 家务 助 i p s n o rh r i c oeepes ntu bt td” 英 语 和 汉 m i 女仆 ) hue ep r女管 家 ) i r as r tn ,xrsi s ust e.在 of h od e o h s i u 、 a—h l p( 或 i —n e 住家帮手 )一般 服务 v p ; 语 中都有为数众 多的委婉语 , 且它们有共 同的意义领域 , 比如死 手 ) dy e 白天帮工 ) l e i hl( ev e c ma g r服务管理人员 )bthr屠夫 ) 改 ;uce( 也 亡、 人体敏感部位 、 泌排泄 、 分 疾病与伤残 、 罪与罚 、 战乱 灾祸 、 性 员也 升级为 sri nae(
上则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 。这是 因为英语 和汉语 国家在历史 、 文
3有 关 “ 老 ” . 年 的委 婉 老 , 老 的委婉语相 当 丰富 。如 : no s ir e 化、 思维 、 心理等诸 多方面都存 在差异。本文拟从社会 问题 中的 iz ,dat e nt , em t e s sn d te a i hg h u e ma 汉语中类 失业 、 职业 以及生理现象 中的年老 、 死亡 四个方面 的委婉语进行 ci n avn g eae t a r, ao e n 等。 似“ 年老” 的委婉语也很多 , : 如 古稀之年 , 高龄 、 高寿 、 桑榆 、 夕阳 英 汉 对 比分 析 。 红等。 表示“ 年老 ” 的委婉语英汉差别非常 明显 。 尊敬老人是一个 1有关“ . 失业” 的委婉语 。 由于社会价 值观的不 同 , 英汉两 种语言 中有 关“ 失业” 的委 国家文 明的表现 ,然而 由于文化 的不 同 ,对老年人 的称 呼也 不 汉语 可用“ +姓 氏” “ 老 和 姓氏 +老 ” 的形 婉语表达也不尽相 同。西方 国家属私有制社会 , 劳动力流动大 , 同。从 表达形式上看 , 前者是表示尊敬 和亲切 , 后者是对德高望重 的敬称如 “ 王老 、 失业也相对频繁 , 有关 “ 失业” 的委婉语就 比较多 , 表达方式也五 式 , 等 这些表达方式是汉语 所特有 的。 从文化差异上看 , 英美 花A I 。如果丢 掉一份工作 ,再 找一 份新工作 ,就 叫“ e en 刘老 ” , ' - J b t e w 忌讳 o 一 词 , 们费尽心机借用其 他词汇来委婉地表 l d 他 jb” os或者“ e enso s两场放 映或演出之间的歇息 )或者“o 人怕老 , bt e w( w h ” t 老 老人” 这一概念 。 可在 中国 ,老 ” “ 字带敬 意, 是资历 和地位 b ee pn a e rj t在发展一个新规划 )等。失业者可向 示“ 、 e vl ig nwp e ( d o o c ” 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 , 以老为荣。 如什么“ 老板 、 老大 、 老 政府要求一定的救济金 , 官方就称这些失业者为“lmat 提出 的象征。 c i ns a ( 老师 、 老师傅” 。当然 , 等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国人也 开始怕 中 要求 者 )。在英 国失业 者被称 为“ e esotnt( ” h l r e t s f u a 比较不幸 的 总 、 老 了。m tr 在英语中表示 “ a e u 成熟” “ 、年长 ” 。可在 中国的老人 人 )。中国经历 了漫长的封建时代 , ” 工人 阶级出现得较晚 , 因此 “ ” 古代几乎没有关 于失 业的委婉语 ,只是到 了现代社会才逐渐 出 无论 自称“ 成熟” 或被称为 “ , 成熟” 都可能成为笑料 。从这一点 , 现 了一些。 在现代汉语中 , 有关失业 的委婉语大多是由官方 文件 也能看出英汉委婉语 的一些差异 。 4有 关“ . 死亡” 的委婉语。 和新闻媒体率先采用 而流行起 来的 ,如 2 世纪 7 年代 出现 的 O 0 人们认 为人 的最大不幸莫过 于死亡 ,死”是人们最忌讳的 “ “ 待业 ” “ 、待业青年 ”改革开放 以来的“ 岗” “ ; 下 、下岗职工” 。 等 虽 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 回避“ 死亡 ” 二字 , 都尽可能用 然 同是指“ 失业者” 用的却是不 同的表达方式 , , 反映 出不 同社会 字眼。 经济体制和人们价值观 的转变 。 2 在 0世纪 7 0年代 , 国是计划 委婉语代之 。 我 英汉语 中表示 “ 死亡” 的委婉语都非常丰富。 英语中 经济体制 , 一个 “ 字充分说 明了人 们在计划 经济体制 下消极 有 :odpr,eatrm tew r , rvr 待” g ,e at prf o df ee d o h l o s a e p s w y b e t n sl , ot h s h 等待的传统观念 ; 一个“ ” 下 字折射 出改革开放 以来 , 国有企业的 die s , a sa a , r a e o e’ a t g e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保护他人的面子、维护关系。
然而,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本文将从语言习惯、语境背景和文化认知等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言习惯的差异性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语调等方面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请问”、“不好意思”等词语作为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Excuse me”、“Pardon me”等表达方式;中文中使用“可能”、“似乎”等副词或者使用反问句来表达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Perhaps”、“I wonder”等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委婉语时也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在英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倒装句和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例如,在询问他人时,英文中通常使用倒装句:“Would you mind if I ask you a question?”;而在中文中则用反问句或者使用一些比较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语境背景的差异性委婉语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场合下的语境背景。
在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加随意,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谈话或者工作场合中。
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在正式场合或者家庭环境中,尤其是在年长者或上级对下属进行指导时。
三、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国人自称是温文尔雅的民族,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和面子,因此委婉语在英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而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关系和平衡社会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中,“面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在面对冲突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委婉语来保护对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级。
总之,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汉语委婉语“去世”和英语委婉语“pass away”的对比分析
汉语委婉语“去世”和英语委婉语“pass away”的对比分析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古往今来世界上人类似乎与生俱来避讳“死亡”这个词语。
因为人类在面对生老病死这个恒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时,无法改变“死亡”这个生命最终的结局,所以无论任何一个民族,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人们只要谈论到死亡这一话题时都有惧怕死亡的心。
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些词语来委婉地表达死亡,以避开直接说“死”或“死亡”而导致的人类在心理上或情绪上的反感、伤痛和极大的恐惧等情绪,人类设法创造这些词语是为了在心理上摆脱自己在成长这一过程中导致的死亡。
随着各民族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出现了很多委婉语来表达人离开世界这一含义。
“去世”和“pass away”是汉英两个不同语言系统里,委婉地表达死亡的两个委婉语。
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委婉语,有着大体相同的含义,但是毕竟它们生成于汉英两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在文化历史背景和生成的原因等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是不能超越文化独立存在的,所以本文恰巧是从“去世”和“pass away”这两个委婉语的词源入手,从中西文化蕴涵方面来对比分析,体现出两个委婉语的语用效果。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对比,进一步提升汉英语言文化的翻译能力,使在对外交流中语言的解释更为合理和准确,以便我们更好地通过语言了解中西不同的民族性文化观念,提高跨国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在对“死亡”这一命题做了各方各面的研究和探索:包惠南在《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一书中说到了自古人类就对“死亡”回避禁忌,因为死亡是带给人们不幸与灾祸的;黎吕抱和吴锋针研究的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从委婉语角度对“死”进行了对比分类;刘纯豹在相关作品中用例子来说明了人类出于一种趋吉避凶的心里而使用了不同的委婉语表达“死亡”;程国富在期刊《汉字文化》上发表的文章里面列出了英语表达“死亡”汉语里没有的委婉表达,而在汉语里有些独有的委婉表达又是英语里没有的;史菊桂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论文里,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比较了死亡的委婉语背后的文化现象;赵雄、何翔如在校刊上发表的《英汉语中“死”的表达法之比较》一文里从褒义、中性以及贬义三个词性方面比较了“死亡”的表达方式;朱安兴在发表的《英语中“死”之异称》文章里列出了英语中215个表达“死亡”的异称,是汉语里没有的表达方式;望经纬在浅析汉英委婉语中认为因阶级性、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死亡”的委婉语;刘秀明、刘春蓉发表的文章中认为中西对待死亡的态度相似,为国而死的死亡观念,其委婉表达的共性是都具有褒义色彩,而死亡委婉语的个性方面就是名族的差异性和表达的不同。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共43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3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委婉语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体现。
中文和英文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因此在表达委婉意思时会借助不同的词语和句式。
本文将对中英委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文和英文在表达委婉语时所采用的词语和句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文中常用“可能”、“或许”、“也许”等词语来表示不确定性,表达礼貌和谦逊的委婉态度。
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erhaps”、“maybe”、“possibly”等表达方式。
中文中也经常使用“有点儿”、“有些”、“稍微”等词语来软化语气,表示委婉。
而在英文中,常用“a little bit”、“kind of”、“sort of”等词语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中文中常用反问句和倒装句来表示委婉,而英文则更多地使用附加句和条件句来表达这种含蓄的意思。
在中英文化差异中,还存在着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在中文中,面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常使用“我不太赞成”、“我有一点疑虑”等方式来表示对意见的尊重和保留。
而在英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I am not sure about that”、“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at”等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意见。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了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中英委婉语在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表达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的不同,也影响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交际中,对于中英委婉语的差异应该保持敏感,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和文化传统,避免因语言差异而引发交流障碍。
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英汉委婉语论文差异性对比论文
英汉委婉语论文差异性对比论文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礼貌语言是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汉委婉语在功能形式和应用领域方面有着共同的基础,但具体的定义、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是却不尽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一、英汉委婉语的共性概述任何语言表达在其功能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重合,委婉语也不例外。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基本相似。
其使用大都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二是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三是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刘纯豹,1996)。
在应用领域方面,尽管中西方在死亡、疾病、性和排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的语言禁忌。
二、英汉委婉语的差异(1)英汉委婉语定义的差异性在英语中,最先使用euphemism一词的是西方学者George Blunt,他认为:Euphemism is 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后来Flower将委婉语定义为:A mild or vague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f disagreeable truth.郭秀梅的《实用英语修辞学》认为:Euphemism is the substitution of presumably inoffensive word for onethat might give offense.Euphemism is a soften,bland,neutral expressions used instead of one that might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汉语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也很多。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而在英文中则更多地使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来表达委婉之意。
此外,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场合、语气和目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英文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表达场合在表达场合上,中英文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见于礼貌场合,如商务会议、婚礼、葬礼、生日宴会等。
在英文中,委婉语也常用于礼貌场合,但更多地用于表达不好的消息或请求时,例如道歉、拒绝、讨论敏感话题等。
2.表达语气中英文委婉语在语气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平和的口吻表达,不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在英文中,委婉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比如伤心、生气、失望等,以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感受。
3.表达目的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目的上也存在区别。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用于掩饰客观事实或在避免伤害他人的同时传递特定的信息;在英文中,委婉语则更多地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解冲突或避免争吵。
4.表达方式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文委婉语多采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例如“真的不方便”、“人比较多”等;而英文委婉语则常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的方式来表达,例如“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possible...”、“Could you possibly...”等。
总体而言,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语气、适用场合、表达目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方式,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由于委婉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它也就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很多障碍。
本文简要地对英汉委婉语作了一个对比,从社会功能和对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违背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之处。
所有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一、引言委婉语的原意是“好听的语言”。
委婉语具有三个特征:(1)委婉语的形成以替代为基础,这种替代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某一词、句或短语的替代。
(2)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
(3)人们有回避提及不好事情或掩盖事实的心理需求,委婉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
Allan和Burridge在Euphe-raisins&Dysphemisms中总结了委婉语的以上三个特征。
本文对中英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英委婉语的相似性。
从而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二、中英委婉语的相同点持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客观世界。
尽管如此,他们有着相同的认知能力,这也就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一)社会功能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在人们谈及一些令他们感到恐惧或尴尬的话题时,他们总是试图使用委婉语来帮助他们扫除在谈及这些事情的心理障碍。
1、回避禁忌语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之一,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be no longer with us”“go the way of all flesh”“join the majority”。
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去世”“逝世”“过世”“辞世”“谢世”“与世长辞”“离开了人间”“作古”“远行”“走了”“没了”“寿终正寝”等等。
2、礼貌原则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以下6个准则:1、策略准则:a,使他人亏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如果一个人变老了,他被叫做“senior citizen, elderly people, past one’s prime, golden age,distinguished gentleman”。
然而在中文里,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家庭成员都是紧紧和彼此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对祖先十分尊重。
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看来,因为中国人没有他们自己的独立的个性,年长者被看作是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和个人存在价值的标准。
根据年龄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普遍的。
几千年来,人类提倡并遵守传统道德,尊老爱幼。
在中文里,“老”是褒义的,因为它意味着经验,学识,道德,信赖等等。
中国年老的人经常被形容为“老当益壮”,“老骥伏枥”。
有时,为了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尊重,人们经常在一个人的姓氏前加上一个“老”字,比如“老李”。
如果“老”放在一个人姓氏的后面,它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资历,比如“李老”。
2.2 贫穷在英语里,有许多不同的关于贫穷的委婉语,比如“in an awkward financial situation, low in one’s pocket”,这些委婉语比直接了当说“ poor, poverty-stricken, penniless”更好。
以下一个例子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at first i was poor, then i became needy, later i was under privileged, now i’m disadvantaged. i still don’t have a cent to my name, but i sure have a great vocabulary. (刘明阁, 2009:209)然而,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贫穷并不向西方国家那样令人可耻。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民潜意识里形成了“越穷越光荣”的观念。
一些诸如“拮据”,“手头不便”. “手头紧”,“囊中羞涩”的委婉语只能在正式的书面语中才能看到。
2.3 酒英语中有一个谚语“when the wine is in, the wit is out”,从此谚语中我们可看到酒是一个让人失去理智的东西。
在早期的英语中,“saloon”同样是一个委婉语,它是一个法语单词,意味着“room”。
后来很多其他的委婉语取而代之,比如“tavern bar”或“cocktail lounge”。
同样,“drunk”一词的委婉语是“intoxicated”,“alcohol problem”的委婉语变成了“drunkenness”。
然而,中国有着丰富的酒文化,所以中国人喜欢酒。
一些人从酒和醉酒中得到了自我满足。
在大街上,很多餐馆选择“xx大酒店”,“xx大酒楼”作为名字。
事实上,这些地方病不卖酒,而是一些餐馆或旅馆。
所以在中文中很少有酒的委婉语出现,人们并不忌讳酒。
2.4 死亡虽然英汉委婉语中关于死忙的委婉语有些相同之处,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不同之处。
在西方国家,人们信仰基督教。
西方人认为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人人生来平等。
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一个格言,即“popes, kings, beggars, 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李国南,2000)。
因此“go to die”是“go the way of all flesh”. 死亡之神被人格化了,它对众生都是平等的,无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优越还是低等。
在这样一种文化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不存在反应不同社会阶级的含义。
然而在中国,因为封建社会的长期的影响,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严格地划分,一些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比如皇帝的死叫做“弃朝”,“弃群臣”,“弃天下”,平民的死叫做“弃世”,“弃平居”,“弃馆舍”,“弃堂帐”。
皇帝的坟墓叫做“陵”,“陵寝”,“柏城”,“玄宫”,“鼎湖“,而平民的坟墓则叫做“蒿里”、“蒿丘”、“坯土”、“阡原”、“丘墟”、“幽宅”。
2.5 政治生活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一些词都被美化,从而来隐藏一些事实。
因此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有很多委婉语。
在西方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领域都有很多委婉语。
在20世纪初,很多人“went on strike”。
为了掩盖这一事实,新闻界就采取了很多委婉语比如“industrial climate”、“industrial action”、“industrial dispute”等。
在1983年美国将武力遣送入 grenada,里根总统的一句话“frequent use of the word invasion. this was a rescue mission”中就用到了委婉语。
然而,中文中关于政治的委婉语却十分少见。
3. 中英委婉语不同的试探解析以上中英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并不全面,然而,它却或多或少能反映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展开研究,所有的不同点可以归纳如下:中国人对年龄,婚姻状况,财产情况并没有西方人那么在意,所以在这些方面中文中的委婉语相对较少。
同样,英文中关于妇女解放运动、吸毒与酗酒方面的委婉语也相对较多。
中文中对称谓的委婉语相对较多,英文中对宗教的委婉语多。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如下: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人信奉的是集体主义,而西方人信奉的是个人主义。
在西方国家,竞争比合作更重要,而在中国则相反。
同样,西方人更加重视自由和个人能力,西方人比中国人更重视个人隐私,所以关于年龄、婚姻状态和经济地位方面存在更多的委婉语。
另一个因素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体制的不同。
在过去,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所以社会阶层的划分十分分明,所以反应不同社会阶层的委婉语很多。
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比较而言,说英语的国家则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的人当然就得学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这就是英语中关于解放运动的委婉语十分众多的原因。
第三个因素则是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受到很大的圣经和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西方人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影响。
然而,中国文化深深地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比如酒文化。
所以,这些方面的委婉语就相对较多。
结论:由于不同的文化、政治和地域因素的影响,英汉委婉语必然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分析了英汉委婉语中的不同点并分析了其原因。
为了保证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英汉委婉语中的不同点应该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文化十分广泛,本文对英汉委婉语中的不同点并没有做到全面的总结,希望本文试探性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参考文献:[1] 陈彦彦.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 《安徽文学》,2007年第12期.[2] 李国南. 委婉语与宗教[j]. 《福建外语》,2000年第3期.[3] 李娜.从社会文化心理看英汉委婉语的异同[j].《商洛学院学报》,2006 年第3期.[4] 刘明阁.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5] 张曲. 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 《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作者简介:操晶(1987-),女,汉,湖北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