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2)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43232090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是网络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美国曾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学习环境。
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也提出学校教育都要利用信息网络要求。
各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走在我们前面。
但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把我们推向信息社会的浪潮之巅,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
(2)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
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全面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确实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集体化、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富于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传统教学是说教式的、分学科的定时教学,信息时代应是交互式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铁岭县腰堡九年一贯制学校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充分强调弘扬办学理念、整合群体智慧的文化呈现方式,因其关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而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2012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刘延东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这就体现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社会发展需要,是当务之急,这课题的科学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认识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对之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探索。
所谓“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就是一所学校和教师在长期的教师个体工作实践和共同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和发展并为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深刻的思想境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全体教师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工作热情、科学态度、宝贵经验的高度浓缩、总结与提炼,是学校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网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初中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网络教学,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4.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如何开发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
2. 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分析其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
3. 网络教学策略研究:探讨如何运用网络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4.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教学需求。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实证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实践操作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及研究动态、选题意义和应用价值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的提出。
2015 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国家和政府最高决策层对互联网推动社会转型进步的高度重视。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深思与具体着手的方向,其中“互联网+”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教学思路与模式刻不容缓。
2、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下。
”4、当前数学教学的需要。
在疫情期间,我校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动手实践能力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实际收到问卷264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觉得动手实践能帮助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又有22.35%的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认为自己操作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比54.55%。
最后,学生不喜欢动手操作的原因如下:.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同时又由于疫情影响和个人学习能力、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课题的界定“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重点课题申请论证书)
1.1.2“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2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教研”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早在2005年5月正式立项和全面启动的建设工程,各地先后建立了教研网站、网友论坛和在线研讨,同时还设置了学科博客群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和成果,拓宽了教研渠道,丰富了教研方式,促进了新课程研究。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网络教研活动,大多缺少相应的网络教研实践模式于以支持,从而带来了教研员的盲目,教研活动的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1.13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是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教研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研、教学而言,网络教研具有多主体、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自我完善。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区域协作实践与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区域协作实践与模式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区域协作实践与模式研究关键词:网络区域协作实践模式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12720193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
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保障措施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我市已建成市、市(区)、学校三级高速互联的宽带教育城域专网,各市区都建有网络中心,各学校基本建有校园网,电脑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
但各学校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不重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现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只是简单的辅助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没有改变。
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几乎是一句空话。
网络中心的教学资源也只是简单的堆积。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式互动、方法与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1、“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传统教育领域。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
“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呢?教师应该适时而变,主动而为,让“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伙伴。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2018年4月-2019年3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连续发布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教育变革刻不容缓。
3、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
数学学科强调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综合运用。
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和学习速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传统课堂中,学生面临着以下许多问题:课前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预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所学;自主学习意愿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听讲效果有限;同时,教师面对大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上,基础概念讲解占用大量时间,教师缺乏课时带领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探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
这给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了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微课的优势越发凸显。
二、课题界定“数学微课”是指长度在几分钟左右,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认知重点进行精炼讲述的授课视频。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关键词:网络环境习作教学兴趣培养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
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
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
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
(作者使用“选择”一词。
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
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
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
该文同时指出:这个写作方案,在美国也只是在试验过程中。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
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
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
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题申报书:利用网络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利用网络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课题名称:利用网络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关键词:网络资源利用有效备课教材整合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新的课程改革,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上对教师实施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在网络高速发展,资源丰富的今天,不少教师的备课还是只是流于形式,仅是为了完成“教案”应付检查而下载、抄写,能够具有自己个性和针对性的备课设计少之又少。
显然,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有效教学”理念相悖,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为此,为了能让更多教师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备课水平,备课质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而实施对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首先,有效备课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教师的有效备课意识得到不断增强,有效备课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地促进新课改的内涵发展,让新课改的目标和理念在备课设计中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发展,也让有效备课得到更深入的落实。
第三,通过对有效备课的深入研究,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也能得到全面、长远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2、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材”与“教材”的整合?3、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何能够在有效备课中得到体现?4、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5、怎样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效地备课?6、在有效备课中如何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指导法;(2)学生研究法;(3)教案设计法;(4)课堂实践法;(5)经验总结法;五、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研究计划:1、思路课题预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于2014年9月结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备课和教学方面的创造性,努力遵循和贯彻有效备课的各种原则和标准,始终让有效备课的理念体现在自己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当中,时刻关注不同学生间的发展差异,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等,同时不断加强反思和总结,从而让有效备课研究不断深入。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网络环境集体备课有效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1. 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层出不穷的新兴网络技术在给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教育云等技术更新影响的正式课堂和非正式学习环境开始融合。
MOOCS和可汗学院的等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教学,颠覆着大家对学习的思考:参与学习的主体更加复杂,兴趣更加广泛,教育更应该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面临网络时代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何适应现代的学生需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中信息量大增,需要大量资料,而收集又非常困难。
所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带来新元素、新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大趋势。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学校这种“备查”式备课检查,实际使教师把写出应付检查而课堂上实际不用的教案当作备课,所以常有补教案、抄教案的现象,而且抄写量比较大,耽误许多时间。
教师们提出: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自己修改补充,可以节省教师写教案的时间;备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开通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电子备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充分发挥。
二、课题的界定1.网络环境:首先是运用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来实施对教师的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指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和质量,教师应该有时代气息;第三,更应是沙洋教科研“合研文化”的内涵发展。
2.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仅指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指教师利用网络实现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集体备课的内容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备课。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逐渐被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取代。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化的学习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2.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设计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4.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等方面;5.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发展动态;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混合式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3.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的效果,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4. 专家访谈法: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为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关键词: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课程改革与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显的尤为重要,具有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应用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自身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转变是实现教育变革目标的重要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不再适应全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突出主动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以实现未来人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教”和“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场教育大变革将深刻影响并极大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实现“质”的飞跃。
信息化提供的技术支撑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
我校科研课题组面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选择“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科研课题展开积极的探索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素质能力低下问题,思想观念与教学手段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的问题等等,试图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
《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500字以内)一、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识。
我校在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12月又被盐池县教育体育局确定为全县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我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作有了浅显的初探,解决了新课标环境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信息化教学技术基本操作问题,对于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以及推进高效课堂教育信息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意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信息环境下利用相关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根据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特点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构建能够适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以内)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解决的问题有四个:第一、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将“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
第二、实现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体现主题地位)。
第三、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四步、形成自己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目标(限300字以内)1、研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和规律;2、研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5、促进班级内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同时还要促进校际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6、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符合我校学情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课题结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来源:XX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三、课题负责人:张三四、课题组成员:李四、王五、赵六五、课题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六、验收时间:2022年1月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 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网络教学平台特点及优势分析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设计3. 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价4.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和意见。
3. 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班级进行实验,验证创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五、课题研究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2. 编制一套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指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操作指导。
3. 发表相关论文,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4. 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六、课题结题验收方式本课题结题验收方式采用会议验收。
请课题组在验收时间内将结题材料提交至学校课题管理部门,由专家组进行审阅和论证。
线上教学课题申请书
线上教学课题申请书【线上教学课题申请书】一、申请主题线上教学的优势及挑战二、申请目的通过研究线上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帮助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当前教育岗位的需求和挑战。
三、申请理由1.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线上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育手段。
2.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线上教学可以降低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提高教育公平性。
4.线上教学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四、申请内容1.研究线上教学的优势和挑战,深入了解线上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了解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对线上教学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3.探讨线上教学所面临的技术、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4.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培训机制等进行进一步优化。
5.根据研究结果,提供针对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相关培训和支持。
五、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搜集并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线上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2.实地调研:访问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了解他们对线上教学的实践情况和经验。
3.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线上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4.访谈调查:采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了解他们对线上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六、研究时间安排1.文献综述:1个月。
2.实地调研:2个月。
3.案例分析:3个月。
4.访谈调查:1个月。
5.撰写报告:2个月。
七、预期成果1.获得线上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解决线上教学的技术及教育环境挑战。
3.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线上教学的需求和挑战。
4.提出线上教学的优化方案,推动线上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八、申请经费1.调研费用:10,000元。
2.报告撰写费用:5,000元。
3.其他支出:5,000元。
九、申请人背景本项目申请人具有教育学硕士学位,有多年教育从业经验,擅长教育研究和咨询。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目标1. 分析现有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适用性。
2. 构建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3.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课题内容1. 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深入研究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3.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构建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4.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总结经验教训。
5. 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
四、课题实施步骤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2. 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开展网络调查,收集高中地理教师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需求和期望。
4.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构建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5.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总结经验教训。
6. 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研究关键词:网络环境下、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综合实践研究类型:综合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因此得到发展。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2、有效教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保证。
①学校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
鹤庆一中长期探索和实践着“和谐教育、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孩子发展,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校以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无论从学校的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进步和成长,都获得了短期的目标效应。
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急切需要在有效教学上做更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本次“十二·五”课题是在本校原有的研究基础上一个整体的提升,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各学科的整合和链接更为明显,良好的研究环境需要这样实质性的课题研究。
②、现有的课堂效率现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这一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学校调动各方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虽然教师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创新思维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突破,教学的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课堂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强。
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材难度、灵活度增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越趋明显,素质教育的涵盖面越来越广,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于鹤庆一中这样一所学校,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教育出口,而良好的教育出口最根本要落实到每一堂课,在教学中,要研究如何面临大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解决“高参与,低思维”的现状,如何更好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这些要素与有效教学戚戚相关。
如果将影响课堂效率的要素进行研究,产生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并付诸于实践,一定会逐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效率的上升空间。
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点在有效课堂。
教学是践行教师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现代课堂,教师急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素养。
一些教师在对新教材重难点的把控上还存在误区,在课堂的构建能力上还有薄弱环节,在达成课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存在着教师很辛苦,而教学效果确不尽人意的现象。
虽然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可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不大。
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对有效教学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分析和实践,促进教师更科学地设计教案,更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实施自己地教学设想,更深入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在研究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有效的教学为评价标准,对有效教学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和提炼,在教案的构思,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有效提问,有效手段,有效环节等方面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紧扣“有效教学”营造浓烈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探索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课题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探索意识和研究能力。
围绕课题展开若干研究活动,给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一线教师。
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与支撑理论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教育,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
我们认为:1、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
因为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要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
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今天的教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在何处,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
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6)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
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1、研究目标: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活动,自主更新有效教学的理念,培养有效教学的意识。
掌握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转变底效教学的行为,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底效教学”的为难境地。
2、研究内容:(1).初步建立有效教学的策略体系,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2).初步建立有效教学推进实践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有效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教师队伍。
3、主要观点:聚焦课堂,提炼有效教学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1、调查、了解,收集问题:对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学的问题所在,分析阻碍教学效率的成因。
教学设计思路是否明晰,重点是否突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哪些环节是高效的,哪些环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提炼出对各学科共性的问题,分学科有针对性的归纳本学科的问题指向。
2、分析、规划: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理论和实践,提炼有效教学的要素。
3、逐步推进:通过教学研究课,课后教研,反思,整改,边实践边调整策略,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整体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总结提炼:边实践边总结,分阶段形成研究成果。
5、全面推广:推广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资料法3、个案分析法4、行动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三)、技术路线1、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理论专家、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保障科学研究的正常、有序、有效地开展。
2、根据教师的发展愿望和教师的特长,各学科成立核心研究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充分运用我校的教师资源和团队力量,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提炼出“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经验。
4、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地展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实施步骤1、2011年7月----2011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2011年11月----2012年12月:课题研究的试点阶段(1)开展理论培训(2)在课题专家组指导下,按照本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形式(3)阶段性总结,提出初步研究成果。
3、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4、2014年1月----2014年5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可行性分析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我校自2000年正式被评定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2001年正式被评定为大理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来,提出“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的办学方针和“转化后进生、推进中间生、促进尖子生”的办学宗旨。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学习—科研——创新”的优良工作氛围。
明确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口号。
一直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学科课程与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有效整合。
在2002年11月30日,我校申报的《网络环境下互动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被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七专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比较研究》的子课题于2005年11月结题并获国家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