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住房保障是一个国家及其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中最核心的一个。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机制房地产市场是住房保障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通过房地产市场来解决住房保障的问题。
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波动性过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机制,特别是建立稳定的市场调节机制,以保证房价的渐进性上涨和长期稳定。
2. 实行产权分割制度现在很多城市的住房建筑都是有多个楼房组成的,而每个楼房的产权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这种产权分割体系给住房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实行产权分割制度,将住房的产权分割成单元房,实行单元房物业管理制度。
这样就能够方便住房的保障和管理,方便居民购买和租借。
3.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住房保障方式,可以方便居民的购房、装修以及维修,同时也能够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只要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带来的保障和福利。
4. 加强政府投资住房保障需要政府投入大笔资金,但现在政府投入还不够。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住房保障方面的投资,提高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
加强政府投资的同时,也需要切实防止住房保障资金的滥用。
5. 加强住房保障监管住房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涉及面广的政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住房保障的管理和监管,防止住房保障的资金滥用和违规行为。
政府应该加强对住房保障的监督,提高住房保障的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
结束语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政府应该积极投入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改善本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建议
关于改善本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本市住房保障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改善住房保障工作,让更多居民享有良好的居住条件。
一、完善政策体系首先,应当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政府应制定出更为全面、科学的住房政策,确保各类群体都能在保障范围内。
同时,政策的执行也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确保政策能够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二、提高保障房供给其次,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需要增加保障房供给。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和数量,确保有足够的房源可供分配。
同时,要注重质量和规划,确保保障房项目能够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推动租赁市场发展除了保障房供给外,租赁市场也是改善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住房租赁市场,增加租赁房源的供应。
同时,建立健全的租赁服务和监管机制,提高租赁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
四、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公示为了保障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政府应当加强住房保障信息的公示工作。
具体做法可以是建立住房保障公示平台,向社会公布住房保障政策、申请条件、审核标准等相关信息,让居民了解到政策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申请和享受住房保障。
五、加强住房保障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居民对住房保障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政府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的居民了解住房保障政策,知晓申请流程,提高他们的申请意愿和能力。
六、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督导和考核最后,政府应当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建立考核机制,对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评估,对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进行排名,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综上所述,改善本市住房保障工作需要从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保障房供给、推动租赁市场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公示、加强住房保障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工作督导和考核等方面着手。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房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提高社会稳定性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
缺乏住房保障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无家可归的人们容易滋生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潜在威胁。
而通过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居所,减少社会不安因素的存在,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促进经济发展住房保障不仅仅关乎个人生活,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住房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满意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而一个稳定的住房市场将有助于带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此外,住房保障体系也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提供支持,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三、促进社会平等住房不仅是一种生存需要,也是人权的一部分。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住房不平等问题。
一些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士和流动人口,更容易面临住房困境。
通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实现住房分配的公平与公正,减少住房不平等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平等和谐。
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宜居的住房环境对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住房保障可以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高品质的住房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体验。
五、保障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有益于当前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能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住房保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完善和调整住房保障政策,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住房需求,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总结起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于社会稳定性、经济发展、社会平等和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性住房工作措施建议
保障性住房工作措施建议保障性住房工作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动保障性住房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我对保障性住房工作的一些建议。
首先,完善政策体系。
要根据不同群体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
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采取补贴政策,提供更多的租金补贴和购房补贴等福利;对于年轻人和刚就业的群体,可以推出租售同权政策,降低他们租房和购房的门槛;对于农村地区,要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提高农民的住房条件。
同时,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受益于这些政策。
其次,加强土地供应。
土地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基础。
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土地供应量。
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征收和土地出让等方式,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第三,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注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分类管理住户,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此外,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益。
最后,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
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定向债券、设立保障性住房基金等方式,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同时,要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效率,加强项目管理,降低建设成本,确保资金用于刀刃上。
总之,保障性住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土地供应,完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共同打造良好的保障性住房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住房保障措施改善居住条件
住房保障措施改善居住条件一、建立住房保障机制住房是基本权利的体现,为了保障国民的居住条件,首先需要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住房。
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住房保障工作,通过提供住房租赁服务或者住房补贴等方式提供帮助。
二、优化土地利用土地是住房建设的重要资源,优化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居住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避免土地浪费现象的发生。
合理规划住房用地,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推进城乡土地整理工作,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连片的土地,以便于规划和建设住房。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促进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
三、加强住房质量监管住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居住条件,因此需要加强住房质量监管。
首先,要完善住房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住房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住房质量的评定和认证工作,确保住房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四、推动住房节能和环保住房的节能和环保是改善居住条件的关键措施。
在住房建设中,应推动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要鼓励住房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住房自给自足的绿色环保。
五、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住房保障措施还包括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以提高居住条件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居民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如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娱乐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住房保障不仅仅限于城市,还需要着重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住房改造计划,提供贷款和补贴,支持农民改善住房。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面对住房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住房保障是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1. 多渠道筹集住房资金。
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渠道,包括财政资金、房地产税、土地出让金等,用于住房建设和保障。
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资金补贴力度,让更多人享有安全的住房。
2. 完善住房政策。
政府不断完善住房政策,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推行购房和租房补贴政策等,不断提高住房保障的保障水平。
3. 加强土地管理。
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规范土地出让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住房建设的有效推进。
4. 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
政府积极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安全、舒适住房的需求。
二、加快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为了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1.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入,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覆盖范围,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安享幸福生活。
2.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
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行为,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3. 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住房租赁供给,为广大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租赁选择,满足新型城镇化人口的住房需求。
4. 推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
政府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镇功能和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不断创新政策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体 系 和 住 房 保 障体 系 。 随着 城 市
化 进 程 和 城 市 建 设 的发 展 ,住 房
供 应 体 系 主 要 对 应 于 不 同 收 入 层
收 入层 次 家庭 的住 房 保 障 方式 ,
_
,n _l ; 。 1n 付 二 王t・
维普资讯
辅 的保 障 , 足 基 本 生 活 需 要 对 满 低 收 入 家 庭 ,由 政 府 建 设 供 应 经 济 适 用 住 房 , 决 住 房 困 难 ; 中 解 对 等 收 入 家 庭 ,通 过 住 房 分 配 货 币
化 等 政 策 支 持 和 建 设 中 、 低 价 商
收 入 家 庭 住 房 保 障 和 住 房 供 应 体
探讨与争鸣 ・, 章
成 功 的经 验 做 法 。 同 时 结合 南 京
中 小套 型居 多 , 户均 面积 在 7 0平 方米 左 右 。同 时 . 为突 出经 济适 用
租 赁补 贴 ,由 保 障 对 象到 市 场 自 行 租 房解 决 住 房 问 题 。其 中无 房
的 按 8平 方米 全 额 计 发 , 有房 未 达 标准 的按 原 住 房 面积 与 8平 方 米 的差 额 计 发 , 1人 户 最低 为 1 0 2 元 。2 0 0 5年 共计 发 放租 赁 住房 补
系 ,改 善 了 广 大 城 镇 居 民居 住 条 件和居 住环境 , 高 了居住水平 , 提 促 进 了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稳定 。
一
求 。 住 房 保 障 体 系 则 对 应 于 依 靠
自 身 力 量 无 法 解 决 住 房 问 题 的 中 低 和 最 低 收 入 人 群 ,运 用 社 会 保 障 的 方 式 帮 助 他 们 满 足 基 本 的 住
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政策建议
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政策建议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改善住房供应和提升居民住房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一、加大住房供应住房供应是改善住房条件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对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推动多元化住房供应。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高层住宅,提供高品质的住房选择;在郊区建设经济适用房,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二、优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资源是住房供应的重要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土地使用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和开发闲置土地。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土地使用计划,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土地供应的充足性和合理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三、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为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政府应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强制性地向全体劳动者征收住房公积金,用于提供廉租房或购房补贴。
另一方面,政府应扩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范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
四、加强住房市场监管住房市场监管是保障居民住房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住房销售和租赁合同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住房市场秩序。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住房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住房中介机构和开发商的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推动可持续住房发展可持续住房发展是未来住房政策的方向。
政府应积极推动节能环保的住房建设和改造,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住房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研发和推广“智能住房”等新型住房模式,提高住房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政府可以采取加大住房供应、优化土地使用政策、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加强住房市场监管以及推动可持续住房发展等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建议可以有效地提升居民的住房条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
关于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一、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住房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住房是群众反映X的突出、X的强烈、X 的关心和期待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X 提出的“住有所居”要求,把住房保障作为为民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保障,统筹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2000年至2000年,全市投入建设资金近200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3万套,建成拆迁安置房545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237万平方米。
所有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均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但总体来看,我市住房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特别是xx投资的公租房比例太小,部分保障性住房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xx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住房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我市正处于“推动更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坚持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推动更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任务,作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大举措,作为履行xx公共服务职能的职责,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取得成效,为建设和谐美好作出积极贡献。
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强化住房供给和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xx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覆盖20%城镇家庭。
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镇无房低收入家庭以实物申请廉租住房、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xx就业和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公共租赁住房、被棚户区改造征收家庭购买安置房四个“保险覆盖”,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作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等。
这些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缓解城市住房问题、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三、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住房保障覆盖面不够广泛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和特定群体,覆盖面相对较窄。
很多中等收入家庭和新生代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导致住房问题依然严峻。
(二)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地区在执行住房保障政策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扭曲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三)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供应以商品房为主,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
同时,部分地区存在住房供应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部分地区住房紧张,部分地区则出现空置房现象。
四、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一)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更多中等收入家庭和新生代城市居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同时,应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确保其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二)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健全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住房需求。
同时,应加强住房供需匹配,避免出现部分地区住房紧张、部分地区空置房现象。
(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应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鼓励和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
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保障性住房工作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民生工作之一,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以下是对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制度方面1.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2024年,我国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强调了住房是基本人权和公共产品的定位,加大了政府投入,提高了政策的普惠性和针对性。
2. 加强土地供应和用途管理。
在土地供应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推进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优化土地出让方式,鼓励开发商兑现住房供应承诺。
同时,加强土地用途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落地。
3. 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2024年,我国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防范投机炒房。
同时,推进住房市场信息公开,提升市场透明度。
二、保障性住房供应方面1. 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在2024年,各地继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大规模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
2. 增加廉租房供应。
鉴于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2024年我国加大了廉租房的供应力度,将廉租房纳入保障性住房范畴,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权益。
3. 推进政府购买住房服务。
2024年,我国鼓励政府购买住房服务,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购买补贴。
同时,鼓励房地产企业兑现社会责任,主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住房保障质量方面1. 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
2024年,我国进一步规范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加强了建设施工、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2. 完善住房保障服务。
在住房保障服务方面,2024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的运营和维护力度,为住户提供稳定的住房保障。
3. 加强住房保障监督。
2024年,我国加强了住房保障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了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住房保障相关问题,保障住户的合法权益。
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前言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而住房保障体系作为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方式,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公屋缺口、房价高涨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住房保障体系的稳定发展。
今天,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
二、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1、公屋缺口问题严重公屋作为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进行住房保障的主要手段,是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权利的重要保障措施。
但是,公屋缺口问题一直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难点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租赁住房(包括公有产权住房、公租房等)3673万套,但是需要租赁住房的人数却超过了9000万,其中租房压力最大的城市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公租房供不应求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出现的长期公租房排队现象更是折射出了公屋缺口问题的严重性。
2、购房压力大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城市中的购房需求也在逐步加强。
但是,由于房价的高涨,普通居民的购房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中国城市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许多普通百姓需要依靠多年积蓄才能在城市中安置下路,而购房压力的不断加剧,更是让许多年轻人无法找到合适的住房,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节奏。
3、住房质量和环境问题除了公屋缺口和购房压力外,住房的质量和环境问题也成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住房卫生、饮水、电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另外,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噪音、污染、交通等,这些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三、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为了解决住房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对策,以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权利。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与建议(精选篇)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与建议(精选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成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资金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
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且银行贷款利率较高,使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压力较大。
2. 土地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价格昂贵,使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成本较高。
3. 供需矛盾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
4. 管理问题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保障性住房被滥用或转租;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维修和管理资金不足,导致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二、建议1. 多元化资金来源为了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压力,可以考虑采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发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债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
2. 土地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通过土地划拨、减免土地出让金等方式,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成本。
3.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结构,包括户型、面积、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考虑,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
4.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政府应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管,防止保障性住房被滥用或转租。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维修和管理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住房保障工作方案
住房保障工作方案住房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积极推进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增加的背景下,住房问题依然存在,住房保障工作亟待加强。
本文将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住房供给、提高住房质量和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住房保障工作方案。
一、完善住房保障制度1.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信息共享、精准施策。
通过建立住房保障档案系统,将住房保障对象的信息进行登记、分类和统计,并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全面掌握住房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为政府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全住房保障政策评估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估体系,对已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政策的成效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能够真正起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作用。
二、加大住房供给1.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土地供应和优化建设模式等手段,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
同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2. 推动租赁住房市场发展。
加强对租赁住房市场的监管,打击违规转租、涨价等行为,保护租房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租赁住房供应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租赁住房市场,增加租房选择的数量和质量。
三、提高住房质量1. 加强住房质量监管。
完善住房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住房工程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住房建设领域的违法行为,确保住房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2. 提升住房保障标准。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变化,制定并适时调整住房保障标准,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宣传1. 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自从1998 年实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至今,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规定不合理,实际的供应对象存在偏差首先,很多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对供应对象都要求具有本地的非农户籍。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推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
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却将他们排斥在外,每年春节中国特有的返乡大潮在某种程度上对现行住房制度的一种反映。
其次,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未能覆盖部分中低收入者,供应对象存在政策空白区,形成夹心阶层。
这些阶层主要是指其收入水平和住房标准超过了保障性住房的范围,而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不够廉租房申请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等。
此外,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发生偏差。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应该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居民的收入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加上相关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不完整,以及相应的腐败问题,导致部分高收入者和投机者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发生严重偏差。
因此,常常会有开着高档汽车前去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发生。
2.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的加剧。
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采取集中建设,这将造成城市居住空间的贫富隔离,会导致不同阶层间的对立与冲突更加显现,造成同一地区社会认同、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的困难,加剧低收入阶层的弱势地位。
3.廉租房制度建设缓慢,覆盖范围小在廉租房的供应方面,政府对兴建廉租住房的投入过小,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愿意承建廉租房,这导致了廉租房的建设过为缓慢,远不能覆盖到所需要的人群。
简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简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主要问题
1、住房保障立法不完备,法律保障缺失。
由于住房保障法规的
立法滞后,历史性的住房保障政策运作存在诸多缺陷,使得相关利益相关者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住房保障权益也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
2、住房保障政策举措落实不力。
住房保障政策虽然出台,但是
由于市场价格过高,落实困难,落实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发挥作用,从而不能达到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宗旨。
3、住房保障资金分配不均。
住房保障资金的分配,尤其是从财
政负担的角度,一般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全国各省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分配不均,使得住房保障制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对策
1、加快立法进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应该加快立法的进程,
提高住房保障法规的完备性,确保法律对住房保障制度的规范性,有效保障受益者的相关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住房保障制度的效率。
2、提高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效率。
应该正确识别市场价格,优
化政策设计,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及准确性,充分利用政府经济资源和市场资源,实施综合性的住房保障政策,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率。
3、完善住房保障资金分配机制。
应该完善住房保障资金分配机
制,动态调节财政资源配置,优化资金分配方式,优先在大中城市供给安全的住房,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住房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住房保障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
本文将就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展开探讨。
一、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在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方面,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首先,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一种通过政府购买或者租赁形式,以低于市场价格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租赁住房的制度。
我国通过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其次,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手段,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并引导居民购买保障性住房。
此外,稳定住房价格是住房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
我国通过完善住房市场调控机制,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控制住房价格上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承担得起住房。
此外,还通过建立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居住用地供应等措施,提高住房供给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改革。
具体而言,包括:首先,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监管。
政府需要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
其次,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是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
我国可以考虑建立多主体供给的住房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住房建设和运营,增加住房供给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建立住房金融体系,提供低息贷款和住房租赁金融产品,降低住房负担。
此外,加强居民住房权益保护也是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住房维权机构建设,加强对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惩处力度,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个以廉租 房为主的多层 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 0 8 2 0 年房地产市场仍
然是政策调控的重点 。人们 相信 , 十七大精神的 引领下 , 在 稳定 繁 荣、开放 、 有
序的房地产市场最终会 出现 。 ■
4 中 国城 市 经 济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进 一 步 完 善 住房保障制度
■ 本刊 编 辑部
党和政府高 度重视城市住房与房地产工作。
胡锦涛总 书记在 十七大报告中要求 :“ 努力使全体 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 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 ‘ 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快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 …健
了廉租房的建设和推行力度,并取得 阶段性 的胜利 。但是 ,由于住房价格不断攀
升 ,许多城市居 民住房压力仍待进 一步释放 。部分地区 “ 以地敛财 ”的现 象仍然
存在;中央政府政策执行多年后 , 有些地区廉租房建设仍然 “ 缺位” ;还有 些城 市 廉租房的覆盖面仍然有 限,还未能实现 “ 应保尽保 ” 。因此 , 实现多方位的住房保 障体系 ,仍将需要付 出更 多的努力 。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首 先要解决城市 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最新修 订的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 经济适用住房 管理 办法》相继面世 ,并对 目标人 群做 出了明确指向 ,要求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 障对 象相 衔接。 特 别是 2 4号文件 ,对于资金 、土地等也有 十分具体 的安排 ,财政部会同建 设部 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 , 从土地 出让净收益 中安排一定 资金用于城镇廉租住房建设 。 政府要 多重把关 ,防止住房保 障成 为腐败滋 生的温床 。解决房地产市场的结构 问 题 ,增加普通住房的投资建设量 ,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加大住房保 障力度 ,抑制 房价过快上涨 。阻止 城市两极 分化加剧 。
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措施
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措施引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然而,城镇住房问题却愈发突出。
解决城镇住房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保障市民的居住权益,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关键措施,包括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租赁市场发展和鼓励保障房建设。
一、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补贴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负担得起合适的住房。
其次,应加强对农民工、新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提供一揽子的住房解决方案,例如提供集体宿舍、公租房等形式,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设立住房保障基金,用以支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提高居民的住房保障水平。
二、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是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基础。
首先,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以避免住房供求失衡。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整治违法建筑,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环境适应性。
三、推动租赁市场发展租赁市场的发展可以为城镇住房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开放出租房源,同时加大对租房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力度,保障租房双方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租赁补贴制度、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房东参与租赁市场,刺激租赁市场的供求关系,提高租房的选择性和可负担性。
四、鼓励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是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房的建设投入,提高保障房的供给能力,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降低购房门槛,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注重保障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住户的居住品质和生活条件。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及方法研究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及方法研究摘要: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和进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慢慢开展,并且政府也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最关键的是要划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不同分类的责任,城市政府要作为主体责任认真负责人民的居住环境和保障。
最后需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统筹兼顾,掌握好每一步骤和流程综合的实施措施去解决问题。
有效的降低居民居住风险,做好民生各项工作的统筹工作稳定好基础。
本篇文章就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及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让大家清晰的了解到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住房保障体系;目标和方法;以人民为本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由中国共产党大会提出的为了稳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以及深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需要主动的去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去完善该体系的重要内容。
从这项决定中可以看出中国特色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一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把人民的地位放在心里,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而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还需要满足人民精神上的需求,无论如何也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能落下住房保障体系,也需要其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要以政府作为主体让其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帮助百姓拥有更合理的住房条件,以市场为主体满足更多层次更多角度的需求供房,两者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建立好一体化的建设总方向。
在我国低收入家庭占人口少数的情况下,要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为重要渠道,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当中的居住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性的政策和福利,帮助他们能够有效的改善居住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志峰: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新华网3月28日电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以“完善保障制度,推进住有所居”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图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发表主旨演讲。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值此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之际,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举办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主题是“完善保障制度,推进住有所居”。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各地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为促进住房保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要素。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对传统的福利住房制度进行了根本性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从提租补贴、解危解困到安居工程建设,从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到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从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到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住房保障始终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住房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最近几年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有了一定缓解。
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住房保障制度在政策设计和实际执行上仍有不少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早年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把关不严,甚至没有任何限制,单套建筑面积过大,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借机牟利等问题,社会反响强烈。
二是由于经济适用住房操作中的不规范,导致各方面产生不同认识,一些地方认为保障范围过大,保障标准过高,再加上部分地方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城镇住房建设中的比例逐年下降。
加上廉租住房建设量很少,从而造成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越来越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多数地方住房保障对象仍局限于城镇户籍居民,基本未考虑将常住非户籍务工人员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四是保障房品种偏多,有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拆迁安置房等等,相互间衔接不够顺畅,未能形成阶梯型保障体系,行政管理成本也较高。
一些出售型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甚至出现少数有权有钱的单位以团购名义为职工牟利等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的老问题,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新问题。
新老问题交织,使得当前住房矛盾较为突出并表现出新的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在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显得十分迫切。
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
保障公民居住权利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应处理好政府保障与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关系。
发展房地产市场与实施住房保障,都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途径,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房价越高,居民支付能力相应越低,住房保障需求越大。
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支持多数居民通过购买或承租商品住房,逐步改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帮助那些没有能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中低收入家庭,逐步解决住房困难。
完善中国特色住房保障制度,应坚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实行分层次保障;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住房保障资源公平、有效利用;应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基础上,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住房保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
结合我国当前住房保障的实际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点是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创新保障房建设融资机制。
下面,我谈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住房保障的范围和标准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人口迁徙、流动就业规模大,住房供求紧张局面将长期存在,住房保障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确定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努力利用有限的财力,解决更多居民的住房困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当前城镇住房突出矛盾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外来人员为代表的新移民大量进入城市,使城市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当前,城镇住房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住房供应总量不足。
根据“六五”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底,我国城镇住房与家庭的套户比为0.9:1左右。
国外经验表明,在城镇住房套户比达到1.1:1以后,住房供求关系才能实现基本均衡。
二是,部分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大大下降。
三是,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年限短,积累少,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突出。
四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老职工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生活设施简陋,居住条件差,亟待改善。
(二)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除要立足解决当前城镇住房突出矛盾,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住房发展目标。
住房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住房是重要内容。
届时,要使绝大多数城镇家庭居住在符合文明、健康标准的成套住房中。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的保障能力。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的攻坚期。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是解决当前住房突出矛盾的有效措施。
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府财力明显增强,为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适当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以应对高房价带来的挑战。
三是人口变动规律和住房矛盾的区域性特点。
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多数市县,经济增长能力弱,就业容量低,部分劳动力流向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住房保障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本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层次高,就业容量大,外来就业人口多,住房保障范围应该扩大到非本地户籍家庭,如,通过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包括在产业园区建设的职工公寓、宿舍),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
四是住房市场化方向。
完善和落实住房保障制度,是在住房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方向一定要坚持,改革的成果要不断巩固。
在努力向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要防止回到住房福利制的老路上,避免因保障过度而削弱居民自住其力的动力。
(三)合理确定基本住房标准或保障标准这里讲的基本住房,是指能够满足居民家庭基本居住需要的空间和设施条件的最低标准的住房。
基本住房标准,既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也是确定住房保障范围、测算保障对象收入线的基础。
如何认识基本居住需要,如何确定合理的住房保障标准?我认为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住得下、分得开。
同时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公共财政负担能力,量力而行,做到户型小、功能齐、设施全、质量好,努力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同时也利于以后的退出管理。
目前,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国家均规定了套型建筑面积的上限。
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如,对一个4人三代同堂困难家庭,安排1套一居室廉租住房,住不开;安排2套,又浪费了资源。
再如,同样的建筑面积50平方米,对多层建筑而言,使用面积可达到40平方米,能设计出两居室;但对高层建筑而言,使用面积却不到35平方米,只能按一居室设计。
在北方地区,由于保温要求,外墙较厚,同样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比南方地区的同类建筑要小,等等。
为此,建议国家借鉴国外通行做法,以使用面积为统一标准,并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地方适当灵活,为解决实际问题留出空间,从而使住房保障标准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代际关系、成员性别等相适应。
否则,可能会出现政府提供了保障房,但保障对象却不满意的问题。
可以考虑,原则上2人以下(含2人)户安排单间套(指卧室和起居室共用一间),3人户安排一居室或两间套,4人以上(含4人)户安排两居室或三间套。
当然,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还要有所区别,如三代同堂家庭、单亲异性成员家庭,可以在间数或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上适当提高。
具体来说,2人单亲异性家庭应按一居室或两间套安排,三代同堂异性家庭应至少按两居室或三间套安排,满足文明居住的要求。
对单身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提供宿舍型保障房。
(四)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划定住房保障收入线,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划高了,政府财力达不到;划低了,该解决的困难人群得不到保障。
在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背景下,需要防止有些地方为完成任务而人为划低收入线的倾向。
同时,由于享受住房保障会带来一定的间接收入,住房保障收入线即使划得较为适当,也还存在这条线上下边缘人群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鉴于各地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住房价格、居民住房状况、收入水平、公共财政能力差别较大,确定住房保障收入线,不能简单套用统计部门的收入五分法(高收入、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
事实上,房价高的地区,中低收入甚至中等收入家庭,也难以依靠自身能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
住房保障对象的确定,核心要看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
可以明确,凡是没有能力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解决基本居住需要的家庭,都应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可以依据住房市场租金和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具体测算。
当然,住房保障要分层次。
根据保障对象的住房支付能力,分层次给予不同程度的保障,体现政策公平。
二、关于住房保障方式问题对住房保障的方式,社会上有许多议论。
目前的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实物保障,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实物保障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应住房、棚改安置住房,以及部分地方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
另一种是货币补贴,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在市场上租赁适当的住房。
我的看法,现阶段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必要的。
对现有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可以适当归并:一类是公共租赁住房,另一类是共有产权住房。
(一)当前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十分必要前些年,在实施住房保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多数城市适合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的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一些困难家庭领取了租赁补贴,无法在市场上租到合适的住房;也有的住房困难家庭因租不到房子而领不到租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