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缝施工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按最新模板编写)
-- 铁路工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客专 -标段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 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
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 意图和有关技术要求, 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 保证措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确定现场测量技术小组,对 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外业技术准备确定沉降观测测量水准控制点位置、 测量路线。
检查测量仪 器,熟悉仪器性能, 进行明确分工, 固定司镜、 前视、后视人员。
3.技术要求3.1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家二等水准测量 )施测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以及标 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 ,分为三级 :基准点、工作点、沉降变形点。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水 准点进一步加密。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 指导书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坐标系统一。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工作基点采用①20mm光面钢筋长1.2m顶端刻十字丝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径上部40cm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 定期复测按每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⑴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⑵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⑶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 ,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⑷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沉降缝作业指导书
主裙楼沉降后浇带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审批日期:沉降后浇带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概况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部位、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的部位,宜设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裂缝的目的。
“XXXX”工程是集酒店式公寓及附属公共配套设施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体。
建筑面积212987.42m2,地上主体共计72层,其中南侧裙房三层,北侧裙房四层。
本工程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即设置沉降缝将主楼和裙房分开,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二、编制目的为避免沉降缝出现渗漏现象,本作业指导书重点以沉降缝施工及防渗漏为主要内容进行指导。
三、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图纸。
2、施工手册第四版。
3、设计变更、施工联系单。
四、作业条件1、材料准备L145X90X8角钢、L63X6角钢、遇水膨胀止水条、螺栓、聚苯板、嵌石麻棉沥青、C35S8等2、施工准备(1)排水沟内的积水用水泵抽净,沟内及沉降缝侧边的建筑垃圾及杂物清理干净。
(2)沉降缝施工材料进场到位,止水带复验合格。
(3)角钢需穿螺栓、焊锚筋,(附图)。
(4)沉降缝定位放线并检查复核。
(5)上层板筋与预埋角钢抵触位置需用乙炔吹完下折。
(6)沿着后浇带方向,在预埋角钢底标高位置设置Φ32@1500水平短钢筋,焊接在上层板筋上,用来固定支撑角钢。
五、施工要求沉降缝的构造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地下室发生渗漏常常在此部位,修补堵漏也很困难。
变形缝两侧由于建筑沉降不均匀,产生沉降差,因沉降差导致止水带拉伸变形、嵌缝材料揭开等现象多有发生。
渗漏现象在地下工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比较头痛的质量通病。
渗漏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效能,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
本作业涉及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监测,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的区域,并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勘察工作。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适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方法等。
3. 准备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准备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包括沉降仪、变形仪、测量仪器等,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基础处理:对监测区域的土地基础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其稳定性和适宜性。
三、作业流程1. 监测点布置:根据监测方案,在监测区域内合适的位置选取监测点,并进行标记。
监测点的选择应代表性好,能够反映整个监测区域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 监测设备安装:根据监测方案,将沉降仪、变形仪等监测设备安装在选定的监测点上。
安装时需注意设备的水平和垂直度,并确保其固定可靠。
3.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案,定期对安装的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频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沉降量、变形量等指标,并绘制相应的监测曲线和图表。
5. 结果评估:根据分析得到的监测结果,评估监测区域的沉降和变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6. 报告编写: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
2. 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杂物堆积和障碍物阻挡,以免影响作业效果和安全。
4. 对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编写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对于工程施工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降及变形的原因、监测方法、分析手段、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匡助工程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原因1.1 土质条件:土层的压缩性和固结性会影响沉降及变形的发生。
1.2 施工荷载:施工过程中的荷载作用会导致土体的变形。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土体的孔隙水压力,进而引起沉降及变形。
二、监测方法2.1 建造物沉降监测:通过设置沉降点进行定期监测,采用水准仪或者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2.2 地下水位监测:安装水位计或者压力计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2.3 地表变形监测:利用GPS技术或者遥感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三、分析手段3.1 沉降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沉降分析,确定沉降的趋势和速率。
3.2 变形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或者数值摹拟等方法对土体的变形进行分析,预测变形的范围和影响。
3.3 结构影响分析:分析沉降及变形对建造结构的影响,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四、处理措施4.1 补偿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建造,可以通过加固、补偿等方式进行修复。
4.2 土体处理:采取加固土体、排水降水等措施,减少土体的变形。
4.3 结构调整:对建造结构进行调整,减少沉降及变形的影响。
五、预防措施5.1 前期勘察: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勘察,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5.2 施工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沉降及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5.3 风险评估:对可能引起沉降及变形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结论: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翼能够匡助工程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12.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12.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五局衡茶吉铁路HCJ-2工程指挥部隧道工程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五局衡茶吉铁路工程指挥部一项目经理部2009年6月新建衡茶吉铁路HCJ-2标隧道工程作业指导书目录1.适用条件、范围 (1)2.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 (1)3.施工缝、沉降缝形式 (1)3.1.施工缝、沉降缝设计采用形式 (1)3.2.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4.施工工艺流程 (2)4.1.止水条施工流程 (2)4.2.外贴式止水带施工流程 (3)4.3.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流程 (3)5.施工方法 (3)5.1.止水条施工 (3)5.1.1.止水条施工方法 (3)5.1.2.止水条施工注意事项 (4)5.2.外贴式止水带施工 (4)5.2.1.外贴式止水带施工方法 (4)5.2.2.外贴式止水带施工注意事项 (4)5.3.中埋式止水带施工 (5)5.3.1.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方法 (5)5.3.2.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注意事项 (5)6.质量检查标准 (6)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条件、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五局衡茶吉铁路HCJ-2标段采用喷锚构筑法设计和施工的隧道施工。
2.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二缝(施工缝、沉降缝)是指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缝隙,在混凝土界面嵌入止水材料时,止水材料和混凝土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界面(缝隙),因此,二缝的止水都是界面缝隙的止水,在考虑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缝隙的止水后,必须解决止水材料自身和混凝土界面的密封止水,同时必须满足土木工程止水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施工缝缝隙一般都不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存在少量混凝土伸缩变形,沉降变形,相应止水材料也要适应这些变形,才能达到止水目的。
与施工缝相比,沉降缝缝隙较宽,采用吸水膨胀率较大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
3.施工缝、沉降缝形式3.1.施工缝、沉降缝设计采用形式施工缝:设计采用橡胶止水条+中埋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对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降及变形的定义、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定义1.1 沉降:指地基土体在受到荷载作用后,由于土体颗粒间的重排和土体压实等原于是发生的下沉现象。
1.2 变形:指结构或者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变化。
二、影响沉降及变形的因素2.1 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压缩性和可变形性是影响沉降及变形的重要因素。
2.2 荷载大小: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地基土的沉降和结构的变形。
2.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基土体的压缩和土体颗粒间的重排,从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三、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3.1 建立监测点:在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3.2 选择监测仪器: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倾斜仪、测斜仪等,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
3.3 定期监测:对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沉降及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沉降及变形的处理措施4.1 补偿沉降:对于已发生的沉降,可以通过加固地基、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补偿。
4.2 加固结构:对于浮现变形的结构,可以通过加固构件、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修复。
4.3 调整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来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影响。
五、预防沉降及变形的措施5.1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地基和结构,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
5.2 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和结构施工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5.3 定期检查:工程竣工后,应定期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桥梁四队盖板涵洞作业指导书(沉降缝和防水层)
盖板涵洞沉降缝、防水层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七局集团南广铁路NGZQ-3标项目部桥四队2009年7月南广铁路盖板涵洞1.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材料配置→沉降缝、防水层施作。
1.2工艺流程寸、构造形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沉降缝施工完毕后不得渗水。
涵洞防水层采用甲种防水层,涂两层热沥青,沉降缝外采用一层沥青浸制麻布两层石棉沥青进行铺设,宽度为50cm。
防水层施工时必须将沉降缝填塞密实。
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
防水层施工时要求圬工表面清洁干燥,保证防水层和圬工之间良好粘接。
浸制麻布时应先除水分,并在175℃以下的沥青中浸制.浸制后,麻布外面应为暗黑色,无孔眼、破裂及皱叠。
铺设时应在温度不低于150℃时分段铺设,铺设时从低处开始,搭接应按水流方向布置,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cm。
铺设后应平展不得有皱、折、空鼓等现象。
做完后应进行防水试验。
3.材料要求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质量控制及检验5.1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其施工材料和施工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
5.2质量检验,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检验方法:观察。
5.2.2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
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
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观察。
检验方法:秤量或检查配制记录。
表5-2-1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6.安全及环保要求6.1安全要求,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6.2环保要求为保护自然环境,在施工中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不得随意丢弃。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在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施工过程,用于控制建造物或者结构物的沉降和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步骤和要求,以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确定沉降及变形监测的作业区域。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沉降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并确保其准确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3. 校准仪器:在进行作业前,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4.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人员配置等。
三、作业步骤1. 测量基准点:在作业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在作业区域内安装沉降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
确保设备的固定坚固且位置准确。
3. 进行初始测量:在安装完监测设备后,进行初始测量,记录下各个监测点的初始沉降和变形数据。
4. 定期监测:根据作业计划,定期进行监测作业。
使用仪器测量各个监测点的沉降和变形情况,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沉降和变形的速率和累计值,并绘制相应的监测曲线和图表。
6. 制定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用于控制和调整工程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7. 调整施工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制定的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四、作业要求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3.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校准应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应及时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5. 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调整施工方案。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对于沉降及变形作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指导书,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具体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匡助施工人员正确进行相关作业。
二、作业目标1.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作业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2.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作业安全可靠,不影响周边环境和结构物的稳定性;3. 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三、作业步骤1. 前期准备(1) 完成相关的工程勘测,包括土层、地质条件等的调查和分析;(2) 根据勘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3) 确定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 沉降作业(1)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沉降监测方法和设备;(2) 在施工现场进行沉降监测,记录监测数据;(3)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4)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沉降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
3. 变形作业(1)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方法和设备;(2) 在施工现场进行变形监测,记录监测数据;(3)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4)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变形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
四、作业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及变形作业的操作要求;2. 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材料和设备摆放有序,确保施工安全;4.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安全;5.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者省略任何步骤;6. 施工人员必须定期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不得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3.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工地纪律,不得吸烟、喧哗等影响施工秩序的行为;4. 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工现场的通风和照明,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舒适;5.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进行操作;6.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行为。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沉降及变形作业能够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
二、任务目标1. 确定沉降及变形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制定沉降及变形监测计划。
3. 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
4. 分析监测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任务步骤1. 确定监测点位置和数量1.1 根据工程设计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1.2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考虑到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类型的影响。
2. 制定监测计划2.1 根据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制定监测计划。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确定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使用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3. 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3.1 在监测点进行沉降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
3.2 在监测点进行变形测量,包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等。
3.3 按照监测计划的要求,记录监测数据。
4. 分析监测数据4.1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沉降和变形的数值。
4.2 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3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四、任务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及变形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2.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经过校准和检验。
3.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记录详细完整,并妥善保存。
4.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任务风险与应对措施1. 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提前了解地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方案。
2. 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监测数据的错误。
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 监测数据异常,可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任务目的1. 确定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
2. 提供沉降和变形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跟踪监测沉降和变形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任务步骤1. 前期准备a. 确定监测范围: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监测的区域范围。
b. 部署监测仪器:根据监测范围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仪、变形仪等监测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校准。
2. 数据采集a. 定期监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定期进行沉降和变形数据的采集。
b. 数据记录:在每次采集数据时,确保监测仪器正常运行,并准确记录采集的数据,包括时间、位置、沉降和变形数值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和位置进行排序。
b.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沉降和变形的趋势、速率等指标。
c. 结果评估:对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土地基础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4. 结果报告a. 编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写沉降及变形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范围、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b. 报告呈送:将编写好的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或工程负责人,供其参考和决策使用。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3. 检查监测仪器的状态和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在采集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差和遗漏。
5.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任务总结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及结构变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制定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及监测和控制措施。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的目的是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结构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作业内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a. 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和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和地基特征;b. 制定沉降及变形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c. 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沉降及变形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a. 安装监测设备,包括沉降仪、测斜仪等,对监测点位进行实时监测;b. 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判断沉降及变形的趋势和速率;c.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固地基、调整施工方法等;d. 定期进行监测结果的报告和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四、作业要求1. 沉降及变形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要准确可靠,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处理;3.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沉降及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4.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评估要及时准确,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措施。
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安装和维护监测设备时,要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在进行监测和控制作业时,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3. 在采取控制措施时,要考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引起其他问题。
六、作业效果评估1. 根据监测数据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评估沉降及变形控制的效果;2. 根据评估结果,对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的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此指导书,可以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结构变形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以及地基的变形情况。
准确测量和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
二、作业前准备1. 资料准备在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之前,施工人员应先准备好以下资料:-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地质勘察报告和地基处理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相关测量仪器的操作说明书。
2. 仪器校准在作业开始之前,应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校准结果应记录在校准报告中。
三、沉降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或结构的重要部位,如主体结构的角点、柱子下部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标志可以使用钢钉、标志牌等,应牢固可靠,不易被移动或损坏。
3. 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次观测应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后续观测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观测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4.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
观测时应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然后,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量;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变形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变形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观测点应位于主要变形部位,如土质边坡、基坑周边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观测点标志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以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预测与评估1.1 沉降预测: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测试,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建筑物的荷载和基础形式,采用合适的沉降预测方法,如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等,对沉降进行预测。
1.2 变形评估:根据沉降的预测结果,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评估。
通过计算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监测方法2.1 沉降监测:选择合适的沉降监测点位,如地下水位监测井、沉降观测点等,采用合适的监测仪器,如水准仪、倾斜仪等,定期进行沉降监测。
监测数据应准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2 变形监测: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形式,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标杆等,对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变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沉降和变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工程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沉降控制:根据沉降预测结果和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地基处理层、加固地基等,以减小沉降量。
同时,建筑物的荷载应合理控制,避免超过地基承载能力。
3.2 变形控制:根据变形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如增加结构支撑、加固变形部位等,以减小变形量。
同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相应的变形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3.3 风险评估:对于存在较大沉降和变形的地区,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加固建筑物、迁移人员等,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四、应急预案4.1 沉降应急预案:制定沉降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措施,如及时报告、疏散人员等,以应对突发的沉降情况。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地基或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沉降和变形。
合理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作业前准备1. 采集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土壤力学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
2.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情况,制定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划分、作业人员配备等。
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根据作业计划,准备测量仪器、监测设备、土方机械等。
三、沉降监测1. 安装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监测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
2. 测量沉降: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沉降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
四、变形监测1. 安装变形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结构或者地基上安装变形监测设备,如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
2. 进行变形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1.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2. 数据评估: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沉降及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3. 编制评估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沉降及变形评估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六、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识别:在作业过程中,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3. 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频率、增加监测点、加固结构等。
七、作业总结与改进1. 作业总结:在作业结束后,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工作效率、数据准确性、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评估。
涵洞沉降缝作业指导书
涵洞沉降缝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2标段框构中桥、小桥以及框架涵、盖板涵等沉降缝的施工作业。
2、施工准备及操作工艺
2.1.施工准备
2.1.1.内业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和标准,澄清有关技术问题。
对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1.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双组份聚硫嵌缝膏等材料技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
2.2.操作工艺
剔除4cm嵌制木板→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制→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验收
3、注意事项
⑴施工时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物品,防水材料的运输、存放材料的仓库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花,同时要配备消防器材。
材料存放地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
⑵施工时注意高空作业及设备操作安全,严格按照规范作业要求施工。
⑶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需穿工作服,佩戴目镜、手套、防毒面具等劳保用品,并保证施工环境通风良好。
1。
沉降缝处理作业指导书
沉降缝处理施工指导书
一、采用材料
1、聚氨树脂超级防水密封胶
2、以上材料属于专利技术,采用多种材料按配比调配而成。
3、以上材料适用于建筑、水利、桥梁、公路、隧道、渠道等工程伸缩缝或沉降缝防水处理。
4、以上材料为黑色粘稠状固体,可塑性强,粘接力强,遇空气氧化在短时间内逐渐变硬、成型,有一定强度。
二、施工工艺
1、将沉降缝用墨线定位后,用切割机将沉降缝切直。
2、将沉降缝内混凝土残渣、泡沫等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枪,用清水将沉降缝冲洗干净。
3、待沉降缝清洗完,干燥后,用两条5公分宽的透明胶,沿沉降缝线贴在墙面上,只露出沉降缝位置。
4、采用专用工具,将已经调配好的密封胶注入沉降缝内,一直到密封胶充满整个沉降缝,至稍微凸出墙面一到二毫米,才停止。
5、待密封胶有一定强度后,采用专用工具,将沉降缝表面修整平整。
6、用刀片按透明胶边线,沿沉降缝将多余的密封胶切除掉。
7、撕掉沉降缝两边的透明胶。
三、处理效果
1、沉降缝线型笔直。
2、密封胶与混凝土贴合紧密,一旦成型后,很难撕开。
3、密封胶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不会脱落。
4、防水效果非常好。
沉降缝作业指导书1
沉降缝及施工缝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普城铁第八标段(DK31+243.10~DK33+900段)沉降缝及施工缝施工。
二、一般框构、框架涵、盖板涵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1)框构、框架涵浇筑前,在沉降缝相应位置处安装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同时当作模板使用;在施工相应位置安装缓膨胀型遇水橡胶止水条。
(2)盖板涵浇筑前,在沉降缝相应位置处安装钢模板或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如采用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当作模板且不拆除时,沉降缝不用填塞粘土,否则两侧盖板涵节浇筑完毕后,应填塞粘土及防水涂料浸渍麻筋。
盖板涵浇筑前,在施工缝相应位置处安装膨胀型橡胶止水条。
(3)框构、涵洞浇筑浇筑完毕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沉降缝内侧安装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然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
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时应与梁缝两侧结构密贴,橡胶止水条的尺寸应根据实际梁缝宽度调整。
(4)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前,应对梁缝相应部位进行清理,安装槽道应干净,无水且无尖状物,以免影响橡胶止水条效果。
(5)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时,应使橡胶止水条闭合且连接可靠,保证止水效果。
(6)如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不一致时,应保证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外缘至少嵌入20mm深,且保证20mm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前锋深度。
(7)沉降缝及施工缝外侧铺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同前说明。
铺设防水卷材时,应保证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一致,否则应采用M30水泥砂浆找平后铺设防水卷材。
(8)出入口墙翼与框身或涵身间沉降缝内外侧塞M20水泥砂浆深15cm,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三、有特殊防水要求的框构、涵洞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1)框构、涵洞浇筑时,在沉降缝及施工缝相应位置处准确安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止水带、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及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安装时应保证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整体连接无漏水,同时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外露部分不破损。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任务目标1. 确保沉降及变形作业按照规范进行,达到设计要求。
2.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沉降及变形作业的效率,减少施工周期。
三、作业准备1.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确定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具体区域。
2. 准备设备和材料:根据作业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材料。
3.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作业要求,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等。
四、作业步骤1. 测量基准点:在作业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下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等数据。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沉降监测仪器和变形监测设备,确保其稳固可靠。
3. 进行初次测量:在施工前进行初次测量,获取初始沉降和变形数据,并记录下来。
4. 施工过程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沉降和变形进行监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施工完成后测量: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最终测量,与初次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工程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6.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包括沉降和变形的趋势分析、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内容。
五、作业要点1. 测量精度:在进行沉降和变形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2. 数据记录: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测量值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异常处理:如发现沉降和变形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报告编制:监测报告要详细记录沉降和变形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以供工程管理人员参考。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南广铁路NGZQ-5标段涵洞工程
编号:ZSLQNGZQ-5-2-2009-
涵洞
(中心里程:IDK181+209.52)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国水电集团路桥公司南广铁路
NGZQ-5标项目部二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9年6月1日发布 2009年6月1日实施
沉降缝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沉降缝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沉降缝施工。
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技术指南》
(4)《南广铁路公司管理办法》
(5)《施工设计图纸文件》
(6)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南广铁路NGZQ-5标段内涵洞工程沉降缝施工。
4、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1沉降缝施工工艺
沉降缝施工工艺见下图
沉降缝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沉降缝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沉降缝的布置。
涵洞沉降缝总体要求: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
沉降缝应严格按照图纸示意进行测量放点布置,在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测量放样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布置,并使用红色油漆做上标识。
2、沉降缝填缝材料要求
(1)沉降缝沥青木板必须是在沥青熬化后将沥青板浸泡浸透后方能使用,不得使用熬化后的沥青涂刷在木板上;木板材料是2cm厚的木丝板或实木板,其他不得使用。
(2)用沥青麻筋、水泥砂浆填塞沉降缝,必须等构造物养护达到施工图允许的强度,在干燥状态下填缝。
(3)硫化型橡胶止水条止水条保存应避免阳光直射及热源烤晒,不得裸露放置,不得在未开启使用之前碰到水等液体物质。
3、沉降缝施工
(1)涵身沉降缝宽度按设计2cm的宽度设置。
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2)安装的沥青木板(木丝板)表面应平整,接缝应严密,拼装成整块,安装牢固。
(3)混凝土达到100%的强度后应对涵身沉降缝进行填塞封闭处理,将施工缝凿开2cm宽,2cm深的凹缝,并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沙粒及垃圾等,凿缝缝壁应竖直平整,膨胀止水条压紧嵌入好后才能在表面浇筑砂浆封闭层。
(4)沉降缝外侧所贴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缝上增设一道相同卷材附加层。
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mm。
(5)出入口翼墙与洞身间沉降缝内塞M20水泥砂浆深15厘米,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
5.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要求
5.1质量保证措施
1)分部在现场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具体负责本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
2)组织措施
(1)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担任施工队长,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2)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本管段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3)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
(4)建立以分部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5.2、施工质量要求
(1)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嵌缝材料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沉降缝施工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不得有裸露的钢筋头等尖锐物。
(3)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密封材料嵌填严密,粘结牢固,无开裂、鼓包、下塌现象。
(4)沥青木板是在热的沥青中浸透的,不得使用在表面涂刷沥青的木板;膨胀止水条在各项工作准备充足后将止水条拆封,不得使用受潮或变质的膨胀止水条。
6.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工具。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进入施工现场。
(2)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绳、安全帽、安全带。
高空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严禁参于有关施工。
(3)高空作业在距边缘1.2~1.5m处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m,并要稳固可靠。
(4)从事架子施工的人员,要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上岗;对进行模板施工,高度超过2m的架子要由架子工去完成。
(5)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程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要求。
(6)人员上下通道要由斜道或扶梯上下,不准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绳索上下,并作好防护措施的管理。
(7)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8)脚手架拆除时,须经技术部门和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拆除并按自上而下,逐步下降进行;严禁将架杆、扣件、模板等向下抛掷。
(9)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措施
A.临时用电必须符合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安全运行规程,施工用电设施设专人管理,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B.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
C.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穿管保护,电源端设漏电保护装置。
D.移动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橡胶套电缆。
E.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F.使用自备电源或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G.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H.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断电挂牌,防止其他人私接电动开关发生伤亡事故。
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制,严禁“一闸多用”。
I.现场的配电箱坚固、完整、严密,有门、有锁、有防雨装置,同一配电箱超过3 个开关时,设总开关,熔丝及热元件,按技术规定严格选用,禁止用铁丝、铝丝、铜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