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交换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办法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办法精⼼整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案编写单位:北京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负责⼈:XXX变更记录*A–增加的M–改进的D–删减的⽬录第⼀章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平台建设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应⽤场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术语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章必要性、可⾏性及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交换中⼼管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接⼊管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交换前置⼦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6.4交换桥接⼦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6.5运⾏监控平台.............................. 错误!未指定书签。
6.6系统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威胁与风险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安全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据库中的数据交换
17
2007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 什么是动态SQL? 在嵌入式SQL编程中,很多时候编程人员无法确 定到底应该做什么工作,所使用的SQL语句也不 能预先确定,需要根据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决 定,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生成并调用SQL语句。 这样的SQL语句被称为动态SQL
19
2007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6.2.4 诊断管理
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主体发出数据交换请求后, 数据客体返回两种信息: 所请求的数据值 执行的状态值,而这种状态值又被称为诊断值, 而生成、获取诊断值的管理称诊断管理
1. 诊断区域
2. 诊断操作
18
2007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6.2.5 动态SQL
6.1.1 数据交换模型
数据主体
SQL语句 执行结果代码
数据值
2007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数据客体
3
6.1.2 数据交换的五种方式
初级阶段 人机对话方式,交互方式
中级阶段 嵌入式方式 自含方式 调用层接口(call level interface)方式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7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6.2.2 连接管理
连接管理负责在数据主、客体间建立实质性的关联, 包括服务器指定、内存区域分配等。也可以断开两 者之间的关联
第六章输入输出接口基础(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3、什么是微机接口技术?
处理微机系统与外设间联系的技术 注意其软硬结合的特点 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使用和构造相应的接 口电路,编制配套的接口程序,支持和连接 有关的设备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4、接口的功能
⑴对I/O端口进行寻址,对送来的片选信号进行 识别;
(2)根据读/写信号决定当前进行的是输入操作还 是输出操作,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缓冲和锁存 输出接口有锁存环节;输入接口有缓冲环节 实际的电路常见: 输出锁存缓冲环节、输入锁存缓冲环节
对接口内部寄存器的寻址。
P279
§6.2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通常有 三种: 程序方式:
• 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有条件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 DMA方式
§6.2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一、程序方式 指用输入/输出指令,来控制信息传输
的方式,是一种软件控制方式,根据程序控 制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和条件传送方式。
输入数据寄存器:保存外设给CPU的数据 输出数据寄存器:保存CPU给外设的数据
⑵ 状态寄存器
保存外设或接口电路的状态
⑶ 控制寄存器
保存CPU给外设或接口电路的命令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接口电路的外部特性 主要体现在引脚上,分成两侧信号 面向CPU一侧的信号:
用于与CPU连接 主要是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程序不易阅读(不易分 清访存和访问外设)
00000
I/O 部分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独立编址方式
FFFFF
优点:
I/O端口的地址空间独立
内存 空间
控制和地址译码电路相对简单 FFFF I/O
操作系统第6章
45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3) 驱动程序与I/O设备所采用的I/O控制方式紧密相关,
常用的I/O控制方式是中断驱动和DMA方式。 (4) 由于驱动程序与硬件紧密相关,因而其中的一部分 必须用汇编语言书写。目前有很多驱动程序的基本部分已经 固化在ROM中。
2. 通道类型
1) 字节多路通道(Byte Multiplexor Channel) 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 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一个子通 道连接一台I/O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操作。这些子通道
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
28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 一个设备传输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 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 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
31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3. “瓶颈”问题
由于通道价格昂贵,致使机器中所设置的通道数量势必 较少,这往往又使它成了I/O的瓶颈,进而造成整个系统吞 吐量的下降。
令中的抽象要求转换为与设备相关的低层操作序列。
(2) 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工作状态, 传递与I/O设备操作有关的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3) 发出I/O命令,如果设备空闲,便立即启动I/O设备, 完成指定的I/O操作;如果设备忙碌,则将请求者的请求块挂 在设备队列上等待。 (4) 及时响应由设备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 断类型,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4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2.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设备驱动程序属于低级的系统例程,它与一般的应用程 序及系统程序之间有下述明显差异:
数据安全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数据安全管理,确保公司数据安全、完整、可用,防范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公司数据安全。
第二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四条公司数据根据重要性、机密性、敏感性等因素分为以下等级:1. 一级数据:涉及公司核心业务、机密信息,一旦泄露或丢失将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数据。
2. 二级数据:涉及公司重要业务、部分机密信息,一旦泄露或丢失将对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数据。
3. 三级数据:涉及公司一般业务、非机密信息,一旦泄露或丢失将对公司造成较小损失的数据。
第三章数据收集与存储第五条数据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收集数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公司相关规定。
2. 最小化原则:仅收集为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数据。
3. 明确用途:收集数据时明确告知数据用途,并确保数据用途与收集目的相一致。
第六条数据存储应遵循以下要求:1. 安全性:存储设备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功能,确保数据存储安全。
2. 可靠性:选用性能稳定、故障率低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存储可靠性。
3. 可访问性:确保数据存储系统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方便数据检索和访问。
第四章数据使用与处理第七条数据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限制权限:仅授权给有权使用数据的员工,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
2. 明确用途:明确数据使用目的,确保数据使用符合规定。
3. 跟踪记录:对数据使用过程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审计。
第八条数据处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 保密性: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
2. 完整性:确保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不被篡改、损坏。
3. 可用性:确保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可被正常访问和使用。
第五章数据传输与交换第九条数据传输应遵循以下要求:1. 加密传输: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人员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人员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人员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范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人员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人员数据安全。
(二)最小权限:根据工作需要,给予最小权限访问和操作人员数据。
(三)责任到人:明确各部门、岗位及个人的数据安全责任。
(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董事会对人员数据安全负有最终责任。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人员数据安全负责,确保本部门人员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公司人员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第七条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人员数据安全。
第三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八条人员数据分为以下类别:(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二)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三)工作信息:岗位、入职日期、离职日期、薪酬等;(四)其他信息:涉及员工个人隐私的其他数据。
第九条人员数据根据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分为以下等级:(一)一级:涉及国家秘密、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员数据;(二)二级:涉及公司内部管理、业务运营的人员数据;(三)三级:一般性人员数据。
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存储第十条人员数据收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收集与工作无关的信息。
第十一条人员数据存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并采取物理和逻辑隔离措施。
第十二条人员数据存储应设置访问权限,仅授权相关人员访问。
第五章数据使用与处理第十三条人员数据使用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仅限于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人员数据处理应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未经授权,不得泄露、篡改、删除人员数据。
第六章数据传输与交换第十六条人员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手段,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风险普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涉及风险普查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风险普查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风险,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单位领导对本单位风险普查数据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执行,保障数据安全。
第五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分类、加密、备份、恢复、审计等。
第六条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承担数据安全责任。
第三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七条风险普查数据根据其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类与分级。
第八条数据分类分为:一般数据、内部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
第九条数据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十条数据管理部门根据数据分类与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存储第十一条数据收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第十二条数据存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环境,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三条数据存储应采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第五章数据使用与处理第十四条数据使用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不得超出工作职责范围使用数据。
第十五条数据处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篡改、删除、泄露数据。
第十六条数据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完整性、一致性。
第六章数据传输与交换第十七条数据传输应选择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采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第十八条数据交换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第七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十九条数据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二十条数据恢复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第八章数据销毁与归档第二十一条数据销毁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交换 管理制度
数据交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数据交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数据交换的管理标准,明确数据交换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及与外部机构进行数据交换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数据交换是指公司与其他部门、机构或个人之间在电子设备或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的过程。
第四条数据交换涉及到公司的重要信息资产,需要严格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第五条公司对于数据交换管理的要求是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数据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第六条数据交换管理应该遵循科学、规范、合法、诚实、安全、透明的原则。
第七条数据交换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机构、技术、管理等手段,全面提高公司的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
第八条公司负责人是数据交换管理的最终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是具体的管理执行人。
第二章数据交换管理的组织结构第九条公司设立数据交换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的数据交换管理策略和规范,监督数据交换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十条公司设立数据交换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数据交换管理工作,协助负责人督导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
第十一条数据交换管理委员会由公司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数据交换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执行委员,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委员。
第十二条数据交换管理部门向公司负责人和数据交换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公司各部门必须配合数据交换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数据交换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和数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数据交换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十五条公司在数据交换管理中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安全保护措施,保护数据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
第十六条公司应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保护公司的数据资产不受损失。
第十七条公司应该对数据交换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课后答案pdf
第六章1. CPU与外设交换数据时,为什么要通过I/O接口进行?I/O接口电路有哪些主要功能?答:CPU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速度不匹配;信号电平不匹配;信号格式不匹配;时序不匹配。
I/O接口电路是专门为解决CPU与外设之间的不匹配、不能协调工作而设置的,处于总线和外设之间,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⑴设置数据缓冲以解决两者速度差异所带来的不协调问题;⑵设置信号电平转换电路,来实现电平转换。
⑶设置信息转换逻辑,如模拟量必须经 A/D变换成数字量后,才能送到计算机去处理,而计算机送出的数字信号也必须经D/A变成模拟信号后,才能驱动某些外设工作。
⑷设置时序控制电路;⑸提供地址译码电路。
2. 在微机系统中,缓冲器和锁存器各起什么作用?答:缓冲器多用在总线上,可提高总线驱动能力、隔离前后级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器多半有三态输出功能。
锁存器具有暂存数据的能力,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锁住,然后在此后的任何时刻,在输出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数据传送出去。
3. 什么叫I/O端口?一般的接口电路中可以设置哪些端口?计算机对I/O端口编址时采用哪两种方法?在8086/8088CPU中一般采用哪些编址方法?答:在CPU与外设通信时,传送的信息主要包括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在接口电路中,这些信息分别进入不同的寄存器,通常将这些寄存器和它们的控制逻辑统称为I/O 端口。
一般的接口电路中可以设置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和命令端口。
计算机对I/O端口编址时采用两种方法:存储器映像寻址方式、I/O单独编址方式。
在8086/8088CPU中一般采用I/O单独编址方式。
4. CPU与外设间传送数据主要有哪几种方式?答: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程序控制传送方式: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在程序控制下完成的。
⑴无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同步传送方式,主要用于对简单外设进行操作,或者外设的定时是固定的或已知的场合。
Creo Parametric 2.0工程图与数据交换案例课件第六章
【文件】
【准备】
【绘图属性】
“绘图属性”对话框
【详细信息选项】
【更改】
“选项” 对话框
6.2.1 尺寸公差显示
1.显示尺寸公差 在工程图模式中,可以显示零件或装配件的尺寸公差。
【注释】
【显示模型注释】
【公差】
2.公差标准
【公差】
显示尺寸公差
【更改】
【公差设置】
6.2.2 修改公差
公差带代号的形式
●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的右边注出该公差带的极限偏差数值。
标注极限偏差数值
(3)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的右边同时注出公差带代号和相应的 极限偏差数值,此时偏差数值应加上圆括号。
3.装配图中的标注 在装配图中一般标注配合代号。
标注公差带代号和 极限偏差数值
装配图中标注方法
6.1.3 形位公差
基准要素标注方法2
(3)单一基准要素用大写字母表示。
(4)任选基准的标注方法。
基准要素标注方法3
基准要素标注方法4
(5)全周符号:如果轮廓度公差适用于横截面内整个外 轮廓线或整个外轮廓面时,应采用全周符号。
全周符号标注方法
6.1.5 公差原则
公差原则是确定形状、位置公差和尺寸(几何尺寸和角度) 公差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定。
修改方法:
【属性】
【尺寸属性】
设置尺 寸公差
6.2.3 实例
曲柄摇摆杆的工程图
(1) 【文件】 (2)
【准备】
【绘图属性】
变更tol_mode选项值
(3)
【注释】
【参考尺寸-新参考】
插入新的尺寸
(4)选中尺寸1,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删除之。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第一章:数据交换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数据交换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路交换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2 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电路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存储转接交换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报文交换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2 教学内容报文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报文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报文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分组交换技术5.1 教学目标掌握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2 教学内容分组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分组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5.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六章: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网络通信中的关键作用掌握不同网络环境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在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的应用网络层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实例传输层和应用层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作用6.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架构图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和网络协议分析,深入理解数据交换过程6.4 教学评估通过模拟实验和问题讨论,评估学生对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的理解通过分析具体的网络通信案例,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第七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7.1 教学目标认识数据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理解未来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7.2 教学内容新型数据交换技术(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介绍5G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创新应用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互联网架构中的角色7.3 教学方法通过最新的技术文献和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前沿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技术论文阅读,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通过课后调研报告,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未来影响的认识第八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实践操作8.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相关设备和软件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网络搭建和调试8.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交换网络的模拟搭建和测试实际场景下的数据交换网络故障排除方法8.3 教学方法以实践操作和动手实验为主,辅以理论讲解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第九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安全性问题9.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掌握基本的数据交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9.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和特点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安全防护手段网络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结合网络安全工具和软件,进行安全防护技术的演示和操作9.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安全防护实验,评估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通过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评估学生对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的掌握第十章:数据交换技术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复杂场景下数据交换技术的综合应用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需求和解决方案10.2 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数据交换技术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实际应用经验和案例分析技巧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报告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综合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反馈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认知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第3版)第六章 信息交换及网络技术
6.1.2交换方式
5.光交换 随着光技术的发展,光纤的巨大频带资源和优
异的传输性能,是它成为高速大容量传输的理想媒 质,从而能满足爆炸式发展的各种通信业务对通信 网的带宽和容量要求。为了克服光网络中的电信号 处理瓶颈,具有高度实用性的全光网络成为宽带通 信网未来的发展目标。而光交换技术作为全光网络 中的支持技术,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6.1信息交换
所有的通信网都是由终端、交换机和传输系统 组成。终端只是信息产生的源点或接收信息的目的 点。传输系统负责传送信息。网络中的复杂控制只 能由交换机来完成,因此,交换机的性能决定了网 络的性能。通信网一般采用结构式等级的网络结构, 对每台交换机都分配一个等级,低级别的交换机都 要连到高级别的交换机上。由此,当网络等级升高 时,进行一次交换所需要的次数有增多,既占用了 大量的线路又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所以要根据 服务的地域范围和用户数量合理规划交换网络的结 构。
6.1.2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具有以下的特点: 交换处理简单,时延低,适于语音和低速
数据服务;对突发性的信息处理功能不强;电 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不能 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业务的相连。
6.1.2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 报网和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等通信网络中。 在图6-6中,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C 和 D 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
6.1.2交换方式
6.1.2交换方式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机的一般组成如图6-7所示。在报文 交换中是以报文为单位接收、存储和转发信息。报 文由报头、正文、和报尾三部分组成。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又称为存储转发交换, 与电路交换的原理不同,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物 理连接,而是将所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报文中除 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以外,还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图6-8是报文交换的原理图。公用电信网的电报自 动交换是报文交换的典型应用,有的专用数据网也 采用报文交换方式。
《数据安全法》章节内容概括
《数据安全法》章节内容概括第一章:总则本章主要对《数据安全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主要角色进行了界定和说明。
其中包括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法律适用的范围以及政府和企业在数据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等内容。
这一章对《数据安全法》的整体背景和基本框架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数据分类与归集本章介绍了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集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包括了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定义和分析,如个人数据、敏感数据、国家安全数据等。
另外,还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和数据交换的审批程序。
这一章对数据分类和归集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三章:数据处理与使用本章重点关注数据的处理和使用环节。
其中包括了数据处理的规范和限制、数据使用的控制措施和权限分配。
同时,还对数据共享和数据出境传输进行了管理和监管。
这一章通过明确数据处理和使用的规则,保障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一致性。
第四章:数据存储与安全本章主要讨论了数据存储和安全的要求和措施。
其中包括了对数据存储方式的规定,如数据库、云存储等。
同时,还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如数据备份、加密、访问控制等。
这一章对数据的存储和保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第五章:网络安全本章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网络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另外,还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以及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这一章对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全面的规定和指导。
第六章:数据安全监管与责任本章主要规定了数据安全的监管和责任体系。
其中包括了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数据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企业和个人在数据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还明确了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和处置措施。
这一章规定了数据安全监管和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七章:附则本章对《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说明和解释。
其中包括了法律的适用和监管机构的建立,以及其他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员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公司数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员工、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销毁等环节,确保公司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事件发生。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董事会对数据安全负有最终责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数据安全方针和政策负责,并由公司首席网络安全官领导的数据安全团队负责执行与管理数据安全。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数据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应确保本部门数据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将数据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数据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第七条公司数据分为以下几类:(一)一般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信息、个人或部门信息、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等。
(二)重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数据、服务器数据、客户信息、知识产权等。
第八条公司数据根据其重要性、机密性、敏感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一)一级数据:对公司运营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泄露或篡改将造成严重后果的数据。
(二)二级数据:对公司运营和业务发展有一定影响,一旦泄露或篡改将造成一定后果的数据。
(三)三级数据:对公司运营和业务发展影响较小,一旦泄露或篡改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数据。
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存储第九条公司数据收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他人个人信息。
第十条公司数据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第五章数据使用与处理第十一条公司数据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授权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公司数据。
(二)最小权限:数据使用者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仅获取和使用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数据。
(三)安全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取加密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土地调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土地调查数据安全管理,确保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土地调查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土地调查数据安全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隐私保护原则: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不得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2. 安全可靠原则:确保土地调查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3. 责任到人原则: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4.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数据安全防范,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董事会对土地调查数据安全负有最终责任。
第五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数据安全方针和政策负责,并由公司首席信息官领导的数据安全团队负责执行与管理数据安全。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土地调查数据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应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七条所有员工应遵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将数据安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第八条土地调查数据分为以下几类:1. 公开数据:指公开的土地调查成果和资料。
2. 内部数据:指非公开的土地调查成果和资料。
3. 个人隐私数据:指涉及个人隐私的土地调查数据。
第九条土地调查数据根据重要性、机密性、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一级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重大经济利益的土地调查数据。
2. 二级数据:涉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和一般经济利益的土地调查数据。
3. 三级数据:涉及一般经济利益和个人隐私的土地调查数据。
第四章数据收集存储第十条土地调查数据收集应遵循合法、合规、真实、准确的原则。
第十一条土地调查数据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设施,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和泄露。
第十二条土地调查数据存储分为本地存储和云端存储,本地存储应定期备份,云端存储应采取加密措施。
第五章数据使用处理第十三条土地调查数据使用应遵循授权、合法、合规的原则。
测绘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测绘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测绘数据安全、完整、可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测绘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测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涉及测绘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测绘数据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防范为主,综合治理;2. 安全保密,分级管理;3. 责任明确,责任到人;4. 依法依规,科学管理。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测绘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测绘数据安全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测绘数据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测绘数据安全负管理责任,具体工作人员对所负责的测绘数据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建立测绘数据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测绘数据安全事件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第七条测绘数据根据其重要性、敏感性、涉密程度等因素,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一级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测绘数据;2. 二级数据:涉及地方秘密、地方稳定的测绘数据;3. 三级数据:其他测绘数据。
第八条测绘单位应根据数据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存储第九条测绘数据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数据来源合法;2. 实用高效,提高数据收集效率;3. 精准准确,确保数据质量。
第十条测绘数据存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数据存储安全;2. 稳定可靠,确保数据长期可用;3. 易于管理,便于数据维护。
第五章数据使用与处理第十一条测绘数据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依规,确保数据使用合法;2. 保密安全,确保数据使用安全;3. 实用高效,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第十二条测绘数据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留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性;2. 不得篡改、删除、泄露数据;3. 不得非法复制、传播数据。
第六章数据传输与交换第十三条测绘数据传输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数据传输安全;2. 高效快捷,提高数据传输效率;3. 符合规范,确保数据传输符合标准。
通信设备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通信设备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通信设备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通信设备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二)安全优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破坏。
(三)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四)技术保障: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通信设备数据安全工作负总责。
第五条通信部门负责通信设备数据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一)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三)监督、检查数据安全工作的实施情况;(四)及时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各岗位在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一)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通信设备数据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二)岗位人员按照岗位职责,确保数据安全。
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第七条通信设备数据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分级:(一)按数据重要性分为:重要数据、一般数据;(二)按数据敏感性分为:敏感数据、非敏感数据。
第八条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应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章数据收集、存储与使用第九条通信设备数据收集、存储与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数据收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合法、合规收集数据;(二)数据存储: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破坏;(三)数据使用: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和使用目的使用数据,不得泄露、篡改、破坏数据。
第五章数据传输与交换第十条通信设备数据传输与交换应遵循以下规定:(一)采用安全可靠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二)数据交换应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不得泄露、篡改、破坏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已知一汉明码的监督位数r=4,求码长n和编 码效率R各为多少?
• 已知线性分组码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3+x2+1,信息码为110,求编码效率。 • 已知线性码的监督矩阵H,求其生成矩阵 G(x)。当信息位为0010时,求其对应的码组。
1 1 1 0 1 0 0 H= 1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 交换网一般可分为两类:
– 公用交换网/公用网(如电话交换网) – 公用数据交换网
• 公用网,特别是公用电话网,是当前使用 最广泛的交换网,这是通信网中最大的资 源。
– 最经济 – 最方便
– 利用它只要增加少量设备,就可开放数据通信 业务
第二节 利用公用网进行数据交换
• 用户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中心设备都可以通 过公用电话网实现数据交换 • 一般只要附加一 些呼叫和应答装置即可 • 如图6-2-1所示: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控制部分
– 根据主叫用户的选 线信号控制交换电路完成接 续 – 有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两种方式 – 集中控制方式将控制和交换功能分开,效率高, 比较经济,能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 具体实现控制电路方面有两种方式:
• 布线逻辑控制 • 存储程序控制(更加灵活)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传输质量较多地依赖于线路的性能,因而差错 率较高
• 电路交换方式适合于传输信息量较大,通 信对象比较确定的用户。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报文交换方式,又称信息交换方式
• 在这种交换方式中收、发用户之间不存在 直接的物理信道。因此,用户之间不需要 先建立呼叫,也不存在拆线过程 • 报文交换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方式原理图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实现电路交换的主要设备是电路交换机
– 交换电路部分 – 控制部分
• 交换电路部分
– 实现主、被叫用户的连接,构成数据传输通路 – 核心是交换网,分为空分方式和时分方 式 – 时分方式更为高效 – 利用多个系绕的时分方式构成所谓的T-S-T结构 和S-T-S等结构
回顾练习
• 写出数据通信过程五个阶段中第二,第三 和第四阶段的内容。
• 当采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时, 若因电文的标题较长,而被分成2个标题组。 画出标题分组而正文不分组的信息电文基 本格式,并标明传输控制字符 • 画出HDLC的长帧结构。
第六章 数据交换
(自考)数据通信原理【2000年版】 课程代码:2364 oloneli@
– 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分析和处理, 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效高
– 信息的编码方法和信息格式不受限制,即可在 用户间提供“透明”的通路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
– 电路接续时间较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 –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 异种终端间不可通信 – 有呼损,当对方用户终端忙或交换网负载过重 而叫不通,则出现呼损
– 分组型终端,能按照分组格式收、发信息 – 一般终端,只能按照传统报文格式收发数据信 息
• 在分组网内配置具有分组装拆功能的分 组 装拆设备( PAD),从而使不同类型的用户终 端可以互通。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图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分组交换网可以并行传输报文,而电路交 换网和报文交换网只能串行传输报文。 • 分组交换方式的特征:
•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
• 电路交换的特征:接续路径采用物理连接, 数据终端周户好像使用一条(临时租用) 专线一样,电路交换机的控制电路不再干 预数据信息的传输,即在用户之间提供了 完全“透明”的信号通路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点:
– 信息传输延迟时间小。对于一次接续来说,传 输延迟是固定不变的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由于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所以,分组可以 在网内独立地传输,并且 在网内可以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流量控制、 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等通信处理。
•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分组是交换处理和传 送处理的对象。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电文的分组和组合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接入分组交换网的用户终端设 备有两类:
– 大通过量业务,要求通路容量大,交换机 的缓 冲容量大,线路的利用率高 – 短时延业务 – 实时业务,兼有上述两种业务的特性,当时延 超过某一特定值时,信息便失去其价值
第六节 交换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 3种交换方式的比较,见P236表6-6-1 • 3种交换方式的适用领域:
– 电路交换方式适合于传输信息量较大,通信对 象比较确定的用户。 – 报文交换适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 分组交换适用于报文不是很长的数据通信。
– 以报文分组为单位,以“存储——转发”方式 进行交换和传输。
• 分组交换方式相对报文交换方式的优势
– 分组长度较短,具有统一的 格式,因而便于交 换机存储(可以只用内存储器)、处理。 – 其信息传 输延迟时间大大缩短。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
– 传输质量高 – 可靠性高,当网内发生故障时,分组仍能自动 选择一条避开故障地点的迂回路由传输 – 为不同种类的终端相互通信提供方便 – 能满足通信实时性要求 – 可实现分组多路通信,同时与多用户互连 – 经济性好,无需大容量存储,中继线利用率高 – 能与公用电话网、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和其 他专用网互连
• 在报文交换中,由于报文是经过存储的, 因此通信就不是交互式或实时的
• 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流设置不同的优先等级, 则优先级高的报文可以缩短排队等待时间 • 采用优先等级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序上支 持交互式通信,在通信高峰时也可把优先 级低的报文送入外存储器排队,以减少由 于繁忙引起的阻塞。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 或外存),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 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端。 – 报文交换系统又称“存储——转发”系统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报文交换方式原理图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报文包括:包头或标题、报文正文、报尾 • 报文交换机的一般组成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报文交换方式的特征——交换机存储整个报 文,并可进行必要的处理。 • 报文交换方式的优点:
– 可以使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之间互相进行通信
– 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以报文为单位实现时分多 路(多用户)复用 – 同文报通信 – 无呼损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
• 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
– 报文传输延迟时间长,而且时延的变化也大, 不利于实时通信 – 设备费用高 – 不适用于立即对话的通信方式
• 电路交换是根据电话交换原理发展起来的 一种交换方式。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方式原理:
1. 用户要求发送数据时,向本地交换局呼叫 2. 得到应答信号后,主叫用户开始发送被叫用 户号码或地址 3. 本地交换局/其他交换局经局间中断线传送给 被叫用户所在局,并呼叫被叫用户,建立一 条固定的通信链路 4. 数据通信结束时,当其中一个用户表示通信 完毕需要拆线时,本次通信所占用的设备和 通路释放,以供后续呼叫使用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
• 分组交换方式的缺点:
– 网路附加的传输信息较多,对长报文通 信的传 输效率比较低 – 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 分组交换适用于报文不是很长的数据通信
第六节 交换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 设计公用数据通信网,首先必须在分析用 户业务特性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交换方 式。 • 数据通信的业务特性可以分为3种:
真题练习
• 在报文交换中,由于报文是经过存储的, 为了支持交互式通信,可对不同类型的报 文采用设置不同的_______措施。 • 接入分组交换网的两种类型的用户终端, 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 直接互联网或完全互联网,当用户数为10 时,需要_ 条传输链路。 • 写出电路交换主要优缺点。
真题练习
• 列出的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 换和分组交换)性能项目,请进行性能比较。
电路交换
接续时间
存储—转发交换
异种终端相互 通信
• 为了实现分组传输和交换信息,每个分组 头至少有 个8比特组用于网络控制。
真题练习
• 报文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实时性较好的是
。
• 利用现有公用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的优点 是_ 、投资少、见效快和使用方便等。 • 简述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 • 简述报文交换的特点。 • 报文交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
– 图(a)为人工呼叫和人工应答 – 图(b)为自动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
第二节 利用公用网进行数据交换
• 公用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缺点:
– 传输速率低,200 bit/s~1200 bit/s – 传输差错率高,10 -3~10 -5 – 传输质量很不稳定,线路接续时间长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第一节 数据交换的必要性
• 多个用户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最简单的方 法是在任意两者之间用直达线路连接,称 为全连通。 • 这在电信网术语上叫做直接互连网或完全 互连网。 • 当用户数为N时,需要设0.5N(N -1)条传输链 路。 • 7个用户端,需要多少条传输链路组成完全 互连网?
第二节 利用公用网进行数据交换
• 数据交换方式有两大类: 1. 电路交换方式
– 空分交换 – 时分交换方式
2. 存储交换方式/信息交换方式
(根据存储、传输的信息单位不同) – 报文交换方式 – 分组(包)交换方式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
• 数据通信中的电路交换方式是指两台计算 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 的物理链路,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 链路进行信息侍输,并且不允许其他计算 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的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