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马拥军《哲学动态》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

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问题的学科体系。

它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和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1.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

它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改革。

2.解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这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改善经济运行、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3.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理解全球经济体系、分析国际经济关系、提出发展中的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4.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危机、经济周期、生产力发展规律等重要理论,为当代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用1.指导经济改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参考。

它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辅助,为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路径。

这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分析社会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研究,揭示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它对于分析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研究经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探讨了国际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问题,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5.推进农村和农业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农村和农业问题,提出了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劳动人民反抗剥削、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思想武器。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为基础,辩证地探讨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探寻人类自由与平等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自由与平等的根源在于消灭阶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则是对此进行深入阐释和推广的一门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致力于探究全球人类自由与平等的现实路径,积极推广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全球范围内自由、平等和人民安排自己的政治生活的发展。

二、引导政治制度的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需要适应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

而在当代,各种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优劣的辩证性成为了热门话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背景下便起到了引导各国政治制度完善的重要作用。

三、为社会公正发出召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公正。

它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为社会公正的实现发出召唤。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交错,暴露了公正问题的各种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哲学启示,旨在鼓舞人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公正法治的目标。

四、对国际阶级团结的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倡国际主义的精神,不仅倡导在左派阵营内部的执政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更提倡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和相互尊重,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社会全面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它鼓舞和引导着人们通过积极实践的方式去推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和平等。

同时,它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2019-08-07摘要:马克思通过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盾和促使共产主义⽣成的⾰命因素,从⽽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这⼀发现正是借助于“⾰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命的⽅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图通过对⿊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

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辨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F0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5-2674(2013)05-014-06《资本论》第⼀卷出版以后,曾经遭到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指责:⼀⽅⾯,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形⽽上学地研究经济学;另⼀⽅⾯则指出,马克思没有为经济发展开出药⽅,⽽只限于分析既定的经济事实。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的跋中⽆奈地说:“⼈们对于《资本论》中应⽤的⽅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法的各种相互⽭盾的评论所证明。

”保罗·斯威齐在研究马克思的⽅法时也认为,“⽅法论的讨论,似乎是令⼈⽣厌和吃⼒不讨好的。

但完全避开这个问题,却有招致严重误解的危险。

”对于《资本论》的有关争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是“科学的、独⽴的、德国的经济学”,“它本质上是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对于写作政治经济学的⽬的,恩格斯表述得很清楚:“我们⾯前的这部著作,决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决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争论问题作孤⽴的研究。

相反,它⼀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的。

既然经济学家⽆⾮是这些规律的代⾔⼈和辩护⼈,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献的批判。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著作的开篇之作,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以下是几个原因:1.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无限积累,这导致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的加剧。

这种剖析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和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理论基础。

2.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并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是不可调和的,这在当代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序言提醒我们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

3.引发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出它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这引发了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序言提醒我们要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和限制,并探索更具包容性、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模式。

4.提供反抗和呼唤变革的动力:《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变革和解放的渴望。

序言提醒我们要反抗压迫和剥削,呼唤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它激励着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抗争,并推动着追求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努力。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也引发了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同时提供了对抗不平等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关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生产在其中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始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特点。

因而,必须始终重视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分配、流通和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认识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从生产出发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颠倒生产与其他几个环节的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

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

第四,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以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或赚钱为目的,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内在要求相矛盾。

第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含义正在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更多,从而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及价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资本追求的恰好是剩余价值,而不是物质财富。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心得---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心得---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xx: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原著见《马列著作选读哲学》第291 —295页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xx 于1859 年6 月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连同这篇《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1857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曾经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的临近,因而推动马克思“,,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弄清楚。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19页。

)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影响进一步扩大。

以及它在组织上的落实。

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的导师。

这篇《序言》是马克思自1844年起经过15年的长时期,把主要精力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总结,又是进—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序言》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自称这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

恩格斯在同年8月对此发表的书评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伟大的,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17页。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注:《列宁选集》第2 卷,第445页.)而正是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

毛泽东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运用这里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具体研究,才认清了中国的特殊国情、阶级状况,以及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

这篇《序言》不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独立的科学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如果说1845 年、1846 年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只是标志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序言》则是这一科学历史观在新科学的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揭示经济规律也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成功的认识经济规律,便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对经济规律认识的越深刻、越全面,行动就越自由,越能发挥主动能动性,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科学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图书馆中经年累月研究出来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姗姗20091121102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活动叫做商品生产,商品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规律,研究社会经济运动,揭示其本质及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用它来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和落后,评价某一阶级的进步与反动,看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真实运动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Studies On Marxism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 现实意义陈道武【摘要】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袪魅,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弓I,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市场经济价值【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开辟了人类解放的路径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不难发现,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可以丨既括为三个方面:即对现实生 活世界的袪魅,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 内在规定性。

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袪魅。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形而上学的结盟,作为现实生活的最高准则,从而实现 “抽象”对人的统治,使人被剥削和奴役以及“被遗弃和被蔑 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其实质是形而上学的资本化以及资本 的形而上学化。

对此,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进一 步对市民社会进行深度解剖,揭示了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资本 本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旨在对形而上学进行彻 底的清算,以及对资本拜物教的幻象进行无情的揭露,进而对 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展开解剖,揭开资本主义神秘的面纱,即澄 清它的前提,划定它的界限,为现实生活世界法魅。

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

循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 发展理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 经济学批判的主旨,也是马克思研究社会“经济事实”的动因 和目的所在。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 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雇佣劳动的本质,进而对人存在的合法 性进行追问,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真实存在。

他明确 指出只有消灭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开展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共 产主义运动,才能促使人类社会形态由物的依赖性社会向人的 个性自由織的社会形态过渡,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概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目•结论与展望录思想概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形成背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劳动力成为商品,无产阶级日益壮大,这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这一理论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劳动价值论商品与货币: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和职能。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对立,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这些内容为研究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对于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和发展趋势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马克思阐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二重性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商品关系的表现,而非物本身。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商品与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意义社会科学领域的客观规律很难求得共识,就以经济学来讲,有很多流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

或者说,即使有这么一个理论,也很难被公认。

这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特殊性造成的,我们不展开讨论。

尽管如此,经济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还是存在的。

我们现在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以《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而构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

但是从其问世以来,从未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

首先,因为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缔造者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所以,他的敌对者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精英把他的所有理论都看作异端邪说。

而在无产阶级革命者中,出于各种历史原因,把他的许多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教条化了,变成一种肤浅的革命宣传。

还有更多的人以为是马克思站在无产者的立场上,写成了《资本论》。

《资本论》耗费了马克思近四十年的精力,他批判性的研究了整个人类经济历史,发现了剩余价值和价值规律。

他采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立场而先入为主的看待资本主义制度。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地位是崇高的权威。

但是,日益严重的教条化,庸俗化,肤浅化使马克思主义实际处在一种平庸的宣传水平,并没有发扬光大。

近年来,基本上是西方经济学的各种学派轮流登场指导金融经济,已经见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子。

而且,似乎许多人把计划经济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资本论》已经明确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作为劳动者生活资料的那部分价值被压榨到了不能购买资本为这部分需求所生产的商品。

或者当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不能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交换时,就意味着危机即将到来。

我们还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这些论述对我们有没有意义?当然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作者:陈道武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05期【摘要】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祛魅,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市场经济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开辟了人类解放的路径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不难发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祛魅,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祛魅。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形而上学的结盟,作为现实生活的最高准则,从而实现“抽象”对人的统治,使人被剥削和奴役以及“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其实质是形而上学的资本化以及资本的形而上学化。

对此,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对市民社会进行深度解剖,揭示了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资本本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旨在对形而上学进行彻底的清算,以及对资本拜物教的幻象进行无情的揭露,进而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展开解剖,揭开资本主义神秘的面纱,即澄清它的前提,划定它的界限,为现实生活世界祛魅。

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

循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发展理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旨,也是马克思研究社会“经济事实”的动因和目的所在。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雇佣劳动的本质,进而对人存在的合法性进行追问,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真实存在。

他明确指出只有消灭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开展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共产主义运动,才能促使人类社会形态由物的依赖性社会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过渡,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劳动者立场对其经济意识的系统概括。

第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劳动者争取社会主体地位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人类摆脱神圣与自然的束缚,为人性升华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马克思确立和论证劳动价值论的系统抽象法,不仅使劳动者的经济观得以系统表述,更使政治经济学,乃至全部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提升了一个层次。

第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一百多年来人类的阶级分析和社会运动,以及思想界确立了一个标准。

现实意义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

这两大成果中的经济理论部分,即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已经被实践证明和被广泛认同,并正在用以指导实践的科学的经济理论。

它们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着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和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建设的任务,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定含义而言,就是要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为依据,以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矛盾与态势为参照,以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产业革命与结构演进、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着重将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论观点引入学科体系中来,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适合我国应用的部分加以整合和疏理。

一方面使其由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学术理论,获得稳定的科学形式;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中吸取理论营养和时代精神。

做到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勇于学习借鉴,实现理论观点和学科体系的全面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作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摘要:政治和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事业,因此既要批判资本主义生产;也应该反思经济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论据让我们能够创造、发展和精炼它。

对于马克思思想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批判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和经济批判思想的核心所在。

21世纪金融危机之后,马克思再次尝到了学术批判的滋味。

现代政治和经济批判的“存在”证明了理论的科学本质,并解释了这种理论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在中国,政治和经济批判家认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帮助。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结构的成就以及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都确认了马克思的现代经济批判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理路;当代价值一、缘何聚焦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马克思的许多理论中,为什么我们要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理论遗产”——政治和经济批判?这是我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在马克思思想的漫长历史中,由于陷入了物质利益的“困境”,他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政治和经济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神是批判。

马克思一生都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双重批判——理性批判和现实批判。

作为一个思想家,马克思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他总是试图用他的思想触及现实。

反对的武器——政治和经济批判——是思想力量的关键,因为他知道“仅仅为实现而奋斗是不够的,而现实本身需要为实现而奋斗。

”“武器批判”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也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现实的利器。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职业生涯可以用八个词来概括:“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

在解释上改变世界的想法也受到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通过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的规则,我们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许多疑问有了深刻地了解,而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类生活条件有了深刻地了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当代价值<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论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集中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变革理论、社会发展趋势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859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版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回顾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经历和过程,全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作的历史背景,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贡献。

这篇《序言》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时代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理论内涵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结了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即社会革命在新旧社会制度更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历史必然。

(一)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理论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贯穿任何社会中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生产关系,包含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生产力状况及其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状况决定相应的生产关系。

如生产力的水平和层次决定生产社会化程度和所有制的结构。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合理发挥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功能,进而引导经济学研究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理论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功能批判,按照哲学的理解,并不是徒然的否定和外在的颠覆,而是以理性的方式所实现的对既有理论和现实的反省,通常是以辨析、追问、审视、省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批判”旨在通过揭露和分析矛盾以寻求问题的更好解决,因而是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的各种理论是和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政治经济学中更是如此,以致政治经济学批判也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名词。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机体”的内在联系,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道路,由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因此,列宁认为,政治经济学“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①恩格斯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所以在其理论研究和理论创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在于这样的批判有着独特的功能。

其功能是多方面的,而最突出的是“反思”的功能和“穿透”的功能。

“反思”与批判是内在相通的,反思就意味着批判性的考察。

凡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作事实存在的地方,马克思都通过批判性的反思看到问题的存在。

这样的反思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中主要体现为前提的反思与方法的反思。

就前提的批判反思来看,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作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和立论根据,马克思都给予严格的追问。

例如,古典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是从商品、交换、价值这些最基本的经济现象出发的,但是它并没有正确地说明这些现象,而是把这些现象看作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并且是由人的交换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本文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发展与产生、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正文: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在古代社会,思想家只是对社会经济问题留下了一些片段性的研究。

到了15世纪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把人们的经济关系从各种关系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时,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开始产生。

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陆续经历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小资产阶级经济学等。

马克思和恩科斯在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系统的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同时,批判性的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1)、物质生产资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抽象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劳动者立场对其经济意识的系统概括,摆脱了资产阶级利益的限制,克服了古典学派的根本缺陷。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其独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等方法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变化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全面、最深刻、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XX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阐述这一理论的代表著作是《资本论》,其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共四卷一百四十九章,三百多万字,写作和出版历经了120年时间。

《资本论》这部巨著它耗时之长久,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遂,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中无可比拟的。

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所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也被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理论的深刻性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得到。

”其具体表面在:1.经济X畴概括的规X性经济X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它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大多数经济X畴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资本论》中对一系列X畴、概念都作了规X性的表述。

围绕这些经济X畴展开分析,使其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资本论》中的许多X畴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基本原理分析的透彻性表现为理论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程度。

即理论认识克服了羞羞答答、含糊其词,实现了一针见血、一次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马拥军当代世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中国国内需求不足或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或美国的金融危机、债务上限危机问题,都既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政治问题、单纯的文化问题,等等,而是一个生活哲学尤其是经济哲学的问题。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唯一的分析工具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遗憾的是,只有西方的研究者才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做了迄今为止最好的阐发。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成为我们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更好地面对当代中国与世界问题的借鉴。

一、从生活哲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生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作为人,我们怎么活?“怎么活”涉及的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这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当代世界面临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是:生活方式取决于生活的生产方式。

在我看来,对生活方式、尤其是对“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关注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

在少年时代,马克思就把实现人类幸福和获得个性自由作为奋斗的目标。

后来,无论是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或“社会批判理论”,还是其建设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都以人类幸福和个性自由为目标指向。

一旦脱离生活,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由于马克思后来把“物质生活的生产”放到了全部生活哲学的首位,因此对“物质生活的生产”的研究,或经济哲学,就成为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把生活分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四个层面,分别称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他把经济生活或物质生活置于全部生活的基础层面,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①由于马克思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来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因此他称自己的经济哲学为“政治经济学批判”。

这里的“批判”,不是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记忆中的“批倒斗臭”,而是哲学上的“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和范围”。

霍克海默第一个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属于哲学意义上的“批判理论”,他把“批判理论”的起源追溯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霍克海默本人号召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引向社会领域,建立“社会批判理论”。

这一倡议得到了一大批学者的响应。

上世纪60年代阿多诺与波普尔围绕社会理论展开激辩,直到哈贝马斯建立自己的社会理论,为“批判理论”开辟了另外一个学科领域。

遗憾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走的是一条与马克思相反的道路:马克思是从法哲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却由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了意识形态批判和法哲学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发展过程是这种倾向的典型。

与此同时,围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绕《资本论》的研究,西方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主要研究马克思理论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对于哲学问题兴趣不大。

马克思的理论由此在20世纪的西方被重新分化为哲学和经济学,其中哲学被国内学者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而经济学则被国内学者视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加以接纳。

相比之下,倒是西方的“马克思学”努力还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经济哲学本性,虽然这种“还原”仍然带有各种偏见,但无疑为从经济哲学角度理解当代问题提供了借鉴。

西方“马克思学”已经被介绍到中国,尤其是鲁克俭和杨学功、张秀琴主编的“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

西方杰出的马克思学专家费切尔指出,“马克思的目的始终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意味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批判,又意味着对它在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说中的理论反映进行批判”①——正如马克思早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包括双重批判即对国家和法进行原本批判和对国家哲学、法哲学进行副本批判一样。

马克思之所以进行双重批判,并由法哲学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恰恰由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只不过,在马克思的时代,中国尚未进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而当今世界,如同曼德尔所指出的那样,远比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的世界更接近《资本论》中的“纯粹”模型。

二、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资本拜物教曼德尔注意到,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只有英国才完成工业革命,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成为唯一被马克思当作具有《资本论》研究对象典型特征的国家;到20世纪,不仅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而且日本、亚洲四小龙等东方国家,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从而进入《资本论》的语境:“《资本论》说明了为什么这个制度的日益尖锐化的矛盾同它的迅猛发展一样不可避免。

在这个意义上,与一般公认的信念相反,马克思与其说是十九世纪的经济学家,还不如说是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家。

”②在我看来,到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工业革命,从而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具有了现实针对性。

在这一意义上,不妨借用曼德尔的说法:马克思与其说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不如说是21世纪的思想家。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马克思最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计划来看,《资本论》只是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一部分。

卢森堡、希法亭和列宁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其中卢森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非资本主义环境的关系问题,希法亭研究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列宁则研究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卢森堡、希法亭和列宁研究的基础上,从具体问题入手,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同侧面作了展开。

这些研究与资本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本身是同步的,但是由于缺乏马①[德]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②[比]曼德尔:《〈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仇启华、杜章智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克思“双重批判”的宏大视野,它们难以摆脱资产阶级学者的纠缠。

无论是围绕“转形问题”(鲍特凯维茨等),还是围绕“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斯威齐、迪金森、米克等)、“崩溃理论”(格罗斯曼等)等等所产生的争论,都属于这种情况。

正如费彻尔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双重批判立场意味着存在双重的现实和双重的理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对错误现实的错误反映”,马克思则要求理论批判与实践改造的统一,以便“先把那种错误的现实变为‘正确的现实’”,“然后,以此为基础才可能达到原初的真相”。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或哲学“既不是对错误世界的正确反映,也不是对正确世界的错误反映”,而且在它的双重谬误中,“不存在任何对错误本身的辩证扬弃”①。

只有从双重批判的立场出发,才能克服双重谬误。

由于不懂哲学,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仅仅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批判。

资本主义的现实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随着资本主义向全球范围的扩展,这种拜物教最终扩展为全球范围的资本拜物教。

如果满足于从“错误的现实”出发,那么,资本主义制度确实如它的卫道士们所说的那样,是现存制度中“最不坏的”制度,由此,所有更好的制度都会被当作“乌托邦”予以摒弃。

但是,如果从这一制度的再生产中所蕴含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出发,那就可以如马克思那样,“从旧世界的原则中”为世界“阐发新原则”,而这只有通过对资产阶级的自我认识即资产阶级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才能完成。

这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和意志,需要想象力,一句话,需要形成代表新社会的那个阶级的自我意识。

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年代,代表新社会的主体力量是国际无产阶级。

虽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生活在“错误的现实”中,但由于资产阶级是这种现实的受益者,无产阶级是这种现实的受害者,因此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才会要求一种新的认识。

遗憾的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完成,国际无产阶级被分化成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而资产阶级却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日益实现全球范围的整合,这就使资本拜物教成为唯一能被人们感知的现实。

无论是主权债务危机,还是金融危机或债务上限危机,都只能作为这一现实的镜像被人们所认识。

人们无法想象另外一种“现实”,自然也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理论。

我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比作经济哲学的“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揭示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真理,但站在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这一点。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由于站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他们虽然能够在想象中理解和把握日心说,但他们感受到的仍然是太阳东升西落,而不是地球围绕不动的太阳转动。

只不过,日心说不触动人们的利益,因此对它的把握只有认识论上的困难而没有意志论和情感论上的困难,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从而必然“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呼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②。

三、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权力与货币①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第1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除了资本的全球化外,20世纪的另一个重大历史现象是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兴起与瓦解。

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特别是其关于过渡社会、执政党建设和市场经济等问题的见解,对于认识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甚至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曼德尔的《权力与货币》为例。

曼德尔认为,苏联社会完全符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过渡社会”的特征,因此它并不是像资本主义或封建主义那样的有着自身特殊运动规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社会:“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在苏联及其类似的社会中,商品生产的部分存在以及官僚主义国家机器的过度膨胀,决定性地证明了在这些社会中不存在社会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生产资料的完全社会化,以及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的完全社会化。

”①相反,苏联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在于它的官僚集团的性质。

因此,曼德尔为自己确定的任务是,研究苏联官僚集团“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权力和特权为什么有相对的稳定性”,以及“这个社会集团是怎样衰落的,又是怎样瓦解的”②。

曼德尔的结论是:“官僚集团是一头多面怪兽,它既有经济根源,又有制度根源。

”“它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政治、战略抉择的结果,又在意识形态的自我调整和蜕化的过程中得到反映。

”③苏联官僚集团是从工人阶级的组织和工人国家中产生出来的。

它的第一个阶段是十月革命后官僚主义的形成,列宁曾经从俄国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的落后等方面对这一阶段进行过分析。

曼德尔补充的主要是对“斯大林主义”阶段尤其是“斯大林主义”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