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专业考研院校及就业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国际传播考研攻略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国际传播考研攻略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国际传播考研攻略一、招生人数及报录比【学术硕士】共2个专业,共招生20人(含保送),对外招生的人数在13人左右,报录比大概1:15二、参考书目育明教育基础班视频会推荐最新考研参考书及出题人授课常用教材。

初试参考书目新闻写作:黎信,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外文出版社。

刘其中,汉英新闻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其中,英汉新闻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鲁曙明,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闻史: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三、考生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外、川外、大外、北师、首都师范大学等四、就业形式国际组织、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外企、国企等五、育明教育·辅导课程初试辅导老师:北外出题老师助教、具有1-2年考研辅导经验、考研成绩TOP3复试辅导老师:北外教授或者助教六、育明教育·辅导优势1.北外教授创办,一对一最后阶段可以提供一些考研信息,复试阶段可以提供帮助。

2.2011年北外寒假高翻口译培训班顺利结课(育明和北外高翻合作),这是北外官方第一次和校外机构合作。

3.6年辅导经验,2011年以前北外唯一考研辅导机构。

七、育明教育历年辅导成果1.初试VIP小班通过率高达75%,业界第一.+2.6年来,北外一对一通过率高达95%3.2008年,育明一对一学员(8000),蔡同学,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以364分的成绩顺利考上北外2009年,育明一对一学员(13800),苏同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以371分考入北外2010年,育明一对一学员(18800),杨同学,毕业于外交学院,以358分的成绩顺利考上北外不一一列举。

国际新闻专业考研院校及就业形势分析

国际新闻专业考研院校及就业形势分析

国际新闻专业考研院校及就业形势分析在校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国际新闻,从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到中东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国际新闻。

通俗地理解,国际新闻即是国与国之间的新闻。

然而,对国际新闻这个硕士专业,不少大学生不甚了了,单凭想象,存在很多误区。

国际新闻专业开设不久,已经是考研的大热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解读和去魅国际新闻专业。

后起之秀若是讨论国际新闻传播的定义,恐怕是索然无味、令读者生厌的,且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但谈一谈国际新闻专业形成的原因,对大家了解该专业则有建设性意义。

国际新闻作为研究生可以报考的独立学科始自2009年。

当年,中宣部、教育部依托国内六大主流媒体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在五大高校,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

现在仅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所高校仍留在中宣部的该项目内。

成立该学科的初衷,用官方的话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新闻传播能力提升,不断提高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水平和质量”。

一言以蔽之,是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改善国家形象。

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肩负的家国使命为其投上了一抹璀璨而悲壮的色彩,容易令人联想起清末那一批又一批带着沉淀使命而远赴异域的年轻人。

二者虽联系不大,背景也各异,但使命感却有几分相似。

至于学习内容,笔者以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较之于其他方向(新闻学、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研究、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等),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分要求更高,作业也相应的更多。

开学不久,大家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学会的时候,却学会了熬夜。

每天都生活在各科老师deadline的阴影下,一边熬夜一遍“咒骂”着不近人情的中外老师们。

按照惯例,研究生们会在第一学年“挣足”所有学分,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实践。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传播学中的重要专业之一,也是国际新闻领域的代表性专业。

学生将学习国际新闻研究、传播学、国际关系、跨文化交流、外语等基本课程。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思维和跨领域交流能力的人才,掌握与国际新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学生将扎实掌握新闻学理论,具备新闻报道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熟悉跨文化沟通和外交讲话技巧,了解新闻中数字与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够在新闻行业或国际组织等较高层级岗位从事工作。

就业前景及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包括国内外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校、国际组织等。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媒体领域: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内外大型新闻机构及自媒体平台从事新闻采编、社交媒体运营、新媒体编辑、记者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还能从事语言翻译和口译工作,为跨国企业或国际组织进行同传或交替传译。

政府机构: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取公务员或参加国内外政府机构的招聘进行相关工作,如外事办公室、国际组织、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

此外,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参与政治活动,为政治领袖进行安排和策划。

企业机构: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在跨国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品牌管理、公关活动、广告制作等工作,也可以在外向型企业中担任国际商务、海外营销等职位。

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跨文化视角和国际沟通能力来协助公司加强与不同文化背景客户和利益攸关方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存在越来越重要。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从事媒体和公共关系工作,也可以加入NGO 组织,在国际援助、人权、食品安全等领域中担任媒体公关工作。

总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作为传播行业中的佼佼者,不仅仅肩负着传播和沟通的责任,更承担着影响和引导世界趋势的使命。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报录比、题型、参考书目、备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报录比、题型、参考书目、备考

北鼎教育,专注北外考研辅导!北鼎教育,成就您的北外梦。

北外考研,只在北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专业介绍1.院系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学院前身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

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依托英语学院雄厚的师资和广泛的影响力,新闻学院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有机融合的非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专业功底、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精神气质。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

从往届就业情况看,有就职于外交部、文化部、China Daily、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国家机构,各级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美联社等境外新闻机构及全球500强企业,从事记者、编辑、翻译、宣传、公关、管理等工作,也有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2.招生考试概况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专业有两个: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及传播学(国际传播方向),各招收约10人,报录比约10:1。

201120122013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新闻学168148%12897%传播学671015%631016%注:北外从2014年起不再公布报名录取人数比,以上数据仅供参考;2011-2013年均为隶属英语学院期间的数据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初试科目相同,包括:(1)政治;(2)外语(可选全国统考英俄日、及北外自主命题的法德西);(3)741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英语答题)(4)941国际新闻与传播史论(中文答题)复试采取差额复试的办法,基本复试比例为1:1.3,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复试仅设面试,无笔试(2016年)。

5.参考书目(85)国际新闻(86)国际传播1、黎信著:《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年。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泛和多样化。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了解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就业状况在参与调查的472名毕业生中,有83.1%的人已经就业,其中38.1%的人选择了媒体行业,28.8%的人在国际组织或外交部门工作,8.9%的人进入了广告、公关或市场营销等行业,7.9%的人成为了独立的自媒体从业者,6.1%的人则选择了教育领域,其他行业的毕业生占据了10.2%。

调查显示,毕业生前往海外发展的人数增加,占总人数的比例从去年的12.5%上升到今年的15.9%。

毕业生选择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比例较高,也有人前往非洲、拉美地区及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二、就业挑战1.竞争激烈在当前媒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进入媒体行业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首选之一。

然而,媒体行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许多人表示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行业竞争太激烈,机会不多。

2.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将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合作和交往。

因此,文化差异可能成为他们的一大挑战,需要适应和调整。

3.语言能力在国际传播领域,语言能力是一个基本要求。

然而,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建议1.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提高专业技能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生应该通过实习、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

2.关注跨文化交流毕业生应该关注跨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

3.提高语言能力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满足国际企业、组织和媒体的需求,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国际传播领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国际新闻 考研

国际新闻 考研

开设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

这些事比较值得考的。

最早是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新闻很厉害,专业的偏向传播,有的偏向新闻,有的是报名直接报国际新闻,有的是入学以后再分。

你必须要参考每年的招生简章。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开设没几年,不过凭借其英语教学的优势,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学国际新闻的人基本也是凭借外语优势吃饭。

但是,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新闻嗅觉和专业素养要求日益加深,所以本人建议你选择有新闻优势的学校就读,潜力比较大。

考什么专业和二本一本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你本科是商务英语,基本相当于英语专业了,如果通晓经济类知识,对从事新闻也非常有帮助,其实你的选择是蛮合适的。

考试对英语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能力上。

除了了解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知识以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新闻写作功底,对中英文新闻写作都要熟练掌握。

不过有些学校初试试不涉及国际新闻专业知识的,只是广泛考察新闻基础知识。

所以还是那句话,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好了学校,调查好考试科目,再制定复习计划。

有能力的话,还是来北京和上海吧,经济发达,发展潜力大,即使将来不留下,对于开阔视野也是有帮助的。

先拿下英语和二外,就是初试的科目,这个是第一步,决定你后面能不能有资格进复试啊。

还有公共课就不多说了。

复试的新闻应该比较注重英语新闻(或国际新闻)的考察,所以要多听多练多写。

另外,要根据最新的大纲来买资料、复习哦!建议:(你是英语专业吧?我默认了。

)既然2012年才考,那么现在——2011年7月,再夯一夯英语、二外的底子,最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或阶段目标,比如按照2011年的大纲复习到什么程度;从8月——11月开始,可以着手复习公共课了,要对公共课有一个全盘的把握,做到哪里轻哪里重,心中有数;这个阶段还要多强化公共课客观题的练习,同时继续强化语言。

中传国际新闻学跨专业难不难?

中传国际新闻学跨专业难不难?

中传国际新闻学跨专业难不难?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国际新闻学,学硕,是电视学院的一个学术型硕士,然后这个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最老牌的专业之一,现在人大北外也有这个专业,北外凭借的是外语优势,人大凭借其新闻学的深厚功底,尤其适合研究型人才,当然,如果你想进入新闻职业,也可以不考研,如果你可以考上中传的研究生,那么你一定可以进入好的媒体公司或者单位。

话入正题,对于中传的国际新闻学,是中国传媒大学最具有优势的专业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外语水平一般,就不建议你考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要求外语六级要过,还有复试的时候要有一个英语或外语的自我介绍。

虽然初试的专业课和其他新闻学学硕一样,但是复试很大程度上是有英语水平决定的。

所以专备考这个专业的人大多都是英语专业的活着其他外语专业的学生,关于语言水平虽然没有什么印象要求,但是国新的大多数人英语都是免修的,说明老师在筛选人才的时候还还有有印象的分数和隐形的标准的。

有专八过了的,GRE,雅思托福成绩很高的人,就比较占优势吧。

但是考虑到国际新闻班还会有一些出国交换的项目,所以其他小语种的同学其实也十分有优势,可以选择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出国交换,然后获得一些很牛逼的实习机会。

但是要纠正的是,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不管只看英语或者外语水平啦,老师更看重的是你的自生能力和说话沟通能力。

其次,国际新闻学硕考试科目里,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难度并不大,只要你可以下功夫去背,都很简答吗,考题也比较基础,即使是本科是国际新闻活着传播学的同学们,它们也不会逼你牛逼太多,因为本科学的东西都比较浅显易懂,离考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开始看你是不是努力去复习了。

总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新闻学难度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每年考取的人也大多数跨考的学生,而且有一个专业硕士也是国际新闻学,在这里是两年,当然入学后,也可以进行竞争,通过提交申请和考试也可以转到国际新闻学学硕班里去。

所以难度总体不是很大,只要肯下功夫。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就业难不难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就业难不难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就业难不难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一、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怎么样?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国际新闻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国际新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传媒机构、科研院所、各类新闻媒体、政府宣传部门、报刊、网络等外宣及涉外部门等。

二、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传国际新闻学专业招生量大,考研难度不高,其中15年的招生人数为57人,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国际新闻学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国际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院校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全球新闻视野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新闻与传播愈加重要,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的青睐,为此,以下列出了几所具有一定研究实力的院校供大家参考。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较为著名的外语院校之一,同时也开设了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

该校拥有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和比较好的师资力量,校内设有多个国际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向涵盖广泛,本专业集中教学相关国际传播、文化传播、战略传播、新媒体等技术及舆论,而且该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不容置疑,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 外交学院外交学院是一所以外交学为主体的高等研究院校,同时也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

该校拥有较强的专业实力和师资力量,具有独特的国际背景、经验和影响力,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既可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媒体机构等领域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也可选择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3.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传媒为主体的高等学府,也是国内研究全球新闻视野最具知名度的学府之一。

该校设有跨文化传播专业,旨在培养跨越文化边界的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研究生专业涉及全球新闻、品牌传播与管理、跨文化交流与跨文化媒介研究等方向,具备很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可到行业媒体、新闻机构、广告公司、传媒策划机构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4.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有着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资源条件之一,拥有健全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和丰富的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的全球传媒研究中心以及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新闻研究中心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其丰富,包括国际新闻传播、经济全球化与非洲经验、亚洲文化研究等层面,并通过实习以及论文撰写等形式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具备较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新闻学考研就业前景

新闻学考研就业前景

新闻学考研就业前景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新闻报道、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以及新闻传播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那么,新闻学考研的就业前景如何呢?首先,新闻学研究生毕业生在传媒行业就业的前景广阔。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迅速兴起。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传媒行业对于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才的需求迫切。

新闻学研究生不仅在新闻报道和写作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还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各类媒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传播,因此非常受企事业单位和新媒体公司的欢迎。

其次,新闻学研究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研究和公共事务等方面工作。

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新闻伦理、传媒法律、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研究。

毕业于新闻学研究生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思维和批判能力,可以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新一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业背景,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舆情分析等工作。

此外,新闻学研究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

新闻学研究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度洞察力,可以从事跨国公司、大使馆、国际组织等的公共关系和新闻咨询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担任国际媒体机构的驻外记者或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视野为世界呈现更多元化的报道。

最后,新闻学研究生还可以选择创业。

新闻学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了各种媒介形式和新闻传播平台,可以积累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毕业后,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创办自己的新媒体公司或新闻资讯网站,参与到传媒行业的竞争之中。

总体而言,新闻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泛且充满挑战。

但是,想要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仅有学历并不足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随时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变化,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
闻从业人员。

学生将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报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了解受众和市场。

该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包括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课程。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课程,如采访、编辑、发布新闻等,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在新闻媒体、公关传播、广告营销等多个领域就业。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国际知名媒体机构工作,如 BBC、CNN、路透社等,也可以在本土媒体机构工作,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公关传播和广告营销领域,如在跨国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这个领域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趋势。

2. 就业方向2.1 媒体行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各类媒体机构,如新闻出版社、广播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媒体公司等。

在这些机构中,他们可以担任记者、编辑、摄影师、播音员以及节目制作人等职位。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社交媒体管理和内容生产等工作。

2.2 国际组织与外交部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国际组织和外交部门工作。

他们可以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大使馆等地从事与外交事务和国际交流相关的工作。

例如,担任外交官、国际事务主管或翻译等职位,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2.3 宣传与公关行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宣传与公关行业。

他们可以在企业、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组织中担任宣传经理、公关专员或品牌策划师等职位。

在这个领域,他们负责组织和执行各种宣传活动,管理组织形象和与媒体的关系。

2.4 教育与研究领域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培训机构等地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

在这个领域,他们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

3. 就业前景3.1 数据显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事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3.2 行业趋势近年来,新闻与传播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新媒体的崛起和社交媒体的流行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也给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多媒体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将更受市场青睐。

2024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院校具体排名出炉

2024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院校具体排名出炉

2024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院校具体排名出炉2024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院校排行榜专业排名院校名称双一流国家特色学科专业软科等级参与学科评估水平1中国人民大学是否A+否2中国传媒大学是否A+否3厦门大学是否B+否4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否B+否5四川外国语大学否否B+否6汕头大学否否B否7西安外国语大学否否B否8大连外国语大学否否B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1.新闻媒体行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以就业于各类新闻媒体机构,如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台等。

他们可以担任记者、编辑、摄影师、节目主持人等职位,从事新闻采编、报道和传播工作。

,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

2.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工作,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红十字会等。

3.企业公关与品牌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业于企业的公关部门或品牌传播机构。

他们可以负责企业形象策划、媒体关系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主要学习课程序号课程名称1新闻学概论2中国新闻事业史3外国新闻事业史4新闻采访与写作5新闻编辑与评论6马列新闻论著选读7基础写作8国际新闻传播史9传播学概论10新闻学概论11新闻采访与写作国际新闻与传播毕业薪酬国际新闻与传播毕业生薪酬因地区和单位而异,同时也与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有关。

一般来说,刚毕业生的薪资会在4000元左右,毕业2年月薪约为7459元左右、毕业5年月薪约为10598元左右,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加,薪酬不断提高。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前景国际新闻与传播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其就业前景是不错的。

总体而言,国际新闻与传播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但是要想保持竞争力和实现自身发展,国际新闻与传播毕业生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事业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在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编导、记者等工作。

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从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主要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媒介管理学、国际新闻学,等等。

就考研的大数据显示来看,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难度是非常大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电视、广播、报社、期刊以及互联网等机构的总编室、广告部、经营分析部门、决策支持部门。

同时,新闻与传播专业也为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培养从事信息分析、统计分析和经营分析方面的实用型、通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国际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掌握现代电子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多媒体传播的基本
技能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新闻专业好就业吗毕业能干什么

国际新闻专业好就业吗毕业能干什么

国际新闻专业好就业吗毕业能⼲什么
好就业。

毕业后主要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站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作,也可进⼊⼴播电视系统和其他部门⼯作。

国际新闻就业前景
国际新闻就业前景很不错。

通过三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定科研能⼒的训练,将是我们国家⾯向世界,⾯向未来,⾯向全球化的⾼素质国际传播⼈才,他们将成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从边缘⾛向世界传播中⼼的主⼒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这个专业⽅向具备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推荐学⽣到国家主流媒体学习和实践,因此本专业⽅向具备⾼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专业领域⾥占据了稳定发展的地位。

国际新闻与传播就业⽅向
毕业后主要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站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作,也可进⼊⼴播电视系统和其他部门⼯作。

可做⽹络编辑,据统计,⽬前我国的⽹络编辑从业⼈员有近300万⼈,⽽传统新闻从业⼈员只有75万⼈,⽹络媒体从业⼈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调查报告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调查报告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调查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相关情况。

通过对该专业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和专业特点等方面的调研,旨在为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该专业的认知、学习经验和就业期望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我们还通过访谈了解了该专业的教师和业界专家的观点和建议。

研究结果1. 发展趋势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与新闻报道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和新兴技术的崛起也为该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 课程设置据调查显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的课程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伦理与法律、国际传播理论等。

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技能培养和专业素养提升的效果普遍较为满意。

3. 就业前景多数受访的学生和专业人士认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乐观。

毕业生可以在传统媒体、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领域找到工作机会。

同时,新兴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也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会。

4. 专业特点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信息筛选与分析能力以及媒介写作与编辑能力。

学生需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

结论通过对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需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等专业特点。

该调查结果对对该专业有兴趣的学生和专业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本报告的调查样本有限,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简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指研究国际新闻事务、国际传播规律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以1200字的篇幅,介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的相关内容。

考研方向介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理论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际新闻发展历史与趋势•国际新闻媒体的特点与功能•国际新闻报道的原则与规范•国际媒体的国际化和媒体跨国经营等2. 国际传播理论国际传播理论是研究国际传播现象以及传播理论的相关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国际传播模式与趋势•国际传播对象与受众分析•国际传播的跨文化交流与对比•国际传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影响3. 国际新闻与传播实践国际新闻与传播实践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实践环节,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国际新闻报道与编辑实践•国际传播策划与执行实践•国际传媒组织与国际媒体管理实践•国际新闻传播事件案例分析就业前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媒体机构:国际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编辑、国际传媒从业人员等。

2.公关公司:国际公关策划、国际传媒公关、国际传媒咨询等。

3.国际组织:国际新闻与传播顾问、国际事务专员、国际传媒研究员等。

4.学术研究机构: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员、教师等。

求职技巧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求职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技巧: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术语和理论。

2.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认知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工作。

3.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实习或项目,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4.学术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参与学术讨论。

总结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方向是一个涵盖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科,学习该专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国际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国际视野,并具备在媒体机构、公关公司、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等领域中就业的能力。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近年来,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逐渐受到关注,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主要涉及国际形势、国际新闻、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沟通、专业记者和编辑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传播和全球化的趋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其就业前景。

一、就业方向1. 新闻传媒类企事业单位一些新闻传媒类企事业单位,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机构等都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

这些公司的招聘需求大多依托于毕业生的相关专业背景、语言能力、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而经历海外交流或出国留学者会有更好的优势。

2. 翻译企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具有出色的语言能力,在翻译企业中也是很受欢迎的招聘对象。

除了具备翻译技能外,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也是评估翻译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异国文化交流领域由于该专业强调跨文化交流,所以部分毕业生选择涉足异国文化交流领域。

他们可以在使领馆/领事馆、农村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领域从事相关职业。

4. 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该专业中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组织也是毕业生热门选择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国际和本地的NGO和政府机构中从事环境、医疗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就业前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雇主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一趋势符合世界变化的趋势,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反映了体现当今全球化趋势的新整合。

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在全球及各行业中的就业前景看好,在2018年首批全国统一招生计划发布后,许多学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报名人数就已宣告飞跃。

现在,具有跨文化交流及翻译技能的熟练专业人士和他们代表的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专业人才缺口正在扩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赴国外留学,与之形成对应的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海外工作。

他们在开展与异国文化、民族和社会的工作时拥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具有很好前景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新闻专业考研院校及就业形势分析在校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国际新闻,从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到中东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国际新闻。

通俗地理解,国际新闻即是国与国之间的新闻。

然而,对国际新闻这个硕士专业,不少大学生不甚了了,单凭想象,存在很多误区。

国际新闻专业开设不久,已经是考研的大热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解读和去魅国际新闻专业。

后起之秀若是讨论国际新闻传播的定义,恐怕是索然无味、令读者生厌的,且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但谈一谈国际新闻专业形成的原因,对大家了解该专业则有建设性意义。

国际新闻作为研究生可以报考的独立学科始自2009年。

当年,中宣部、教育部依托国内六大主流媒体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在五大高校,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

现在仅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所高校仍留在中宣部的该项目内。

成立该学科的初衷,用官方的话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新闻传播能力提升,不断提高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水平和质量”。

一言以蔽之,是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改善国家形象。

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肩负的家国使命为其投上了一抹璀璨而悲壮的色彩,容易令人联想起清末那一批又一批带着沉淀使命而远赴异域的年轻人。

二者虽联系不大,背景也各异,但使命感却有几分相似。

至于学习内容,笔者以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较之于其他方向(新闻学、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研究、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等),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分要求更高,作业也相应的更多。

开学不久,大家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学会的时候,却学会了熬夜。

每天都生活在各科老师deadline的阴影下,一边熬夜一遍“咒骂”着不近人情的中外老师们。

按照惯例,研究生们会在第一学年“挣足”所有学分,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实践。

学分要求就好比旧社会时地主向农民收租子般,可以多,但绝不可以少。

如笔者研一第一学期“挣”了19个学分,课程为“新闻写作与多媒体报道”“财经新闻写作与编辑”“公司策略个案报道”“中国对外传播”“初级英语新闻采写”“初级英语采写工作坊”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其中还包括一门免修的公共英语课。

不同院校的英语课免修的要求不同,不过不外乎TOEFL考试、IELTS考试、GRE等考试的成绩达到一定分数,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或本科学习阶段为英语专业等。

在上述课程中,部分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Global Business Journalism)的课程,那是一个专招收留学生的项目。

一开始,我选择这些课程,目的较为功利——获得美国记者协会颁发的“财经新闻记者证”。

后来,授课老师有来自New York Times的经验十足的记者,也有来自Bloomberg驻北京的负责人,令笔者收获良多。

其他的主题课程为:“财经新闻数据挖掘与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社会学”“公共关系研究”“英语特稿写作”“国际新闻采写与报道”“汉英新闻编译”“自然辩证法”。

另外,还有一门课程是即国情研究,这门课是中宣部赠送给项目内3所高校的为数不多的“福利”之一。

当然,既然是赠送给3所高校的,那么,出于节省人力、物力的考量,3所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课地点则是在3所学校轮转,每逢在清华上课,传媒大学的学生都要几乎穿越整个北京城。

国际新闻专业作为后起之秀,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涉及专业至少包括英语、新闻学及传播学。

报考国际新闻确实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但是仅有英语基础则是万万不够的。

国际新闻报道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报道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宽领域的涉猎,比如报道美国的金融事件,就要求了解一些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知识……是故,仅仅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或者说新闻基础都是不够的。

国际新闻工作者是采、写、编、评、播都能应对自如的人,缺一不可。

想要报考国际新闻专业的同学,除了看书之外,务必花时间练练笔。

关键时候,好的文笔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篇新闻写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该新闻会不会有人看,而无人问津的的新闻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以上,是笔者以清华国际新闻为例,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或有差别。

课程设置或许没有太多的孰优孰劣,修行的关键在于具体的个人。

就业去魅一提到国际新闻专业就业,局外人或许会想当然地觉得该专业“高端”“大气”“上档次”,仿佛任何东西一旦跟国际沾边,就显得洋气十足、光鲜亮丽。

所以,诸如“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之类的口号就充斥了街头巷尾。

在这部分,笔者将负责类似于“微博辟谣”的工作,重点梳理一些大家可能对国际新闻专业产生的“误区”,也为国际新闻“去魅”。

1.工作后可以驻外,去欧美国家。

这个误解恐怕是拔高国际新闻、给人以假象的罪魁祸首了。

不知有多少学生当初在报考国际新闻时都是冲着能出国而去的。

但事实上,就算读了国际新闻专业,也不一定能驻外;就算能驻外,也不一定是富裕发达的欧美国家。

以A君为例,他是清华大学2011年毕业的国际新闻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去了是新华社。

他很想驻外,一是饱览异域的风土人情、大开眼界,二是想驻外工作多年后,带着丰富的驻外经验,再向外交部进军。

去新华社不久,他确实被派出了,但去的不是海外,而是新华社湖北分社。

领导认为,只有先熟悉国内,日后驻外时才能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加之当时湖北分社缺人,于是他成了不二选择。

至于他的驻外梦,恐怕还得再搁置数年了。

就算能如愿驻外,驻地也未必是欧美国家。

越是冲突战乱的国家,越是能博得世人眼球,也越是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非常规事物的向往。

所以,对于初出“茅庐”的业界新手来说,驻地很可能是欧美(或发达国家)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是受到战争、内乱困扰、肆掠的国家。

如果记者在这样的国家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日后无论是身处事故现场还是灾害最前线,大约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这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人内心的磨练。

这大概也是媒体领导们的意图。

2.读了国际新闻专业,就能够进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工作。

就像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不一定都是去管理政府一样,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都去媒体。

据学院相关统计,国际新闻方向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人去了相关媒体工作,主要是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日报社为主的“央媒”;其他毕业生则分散在各个领域,如政府部门、央企、外企、银行等;甚至有的最终加入了“国家安全局”,从此便改姓换名,献身于祖国安全事业了。

进媒体不易,进国家级媒体更难。

进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要历经层层选拔,而且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还要面临其他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因为有些岗位需要有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关于英美文化的版面,学英美文化的语言学方面的毕业生要比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如果这类学生还有媒体方面的工作经验,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3.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就可以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确实,在诸如《新闻联播》等节目中,有记者上镜的机会。

但是,觉得只要当上国际新闻记者便能走进电视画面的想法就部分失当了。

首先,相当大一部分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并不为电视台工作,毕竟,电视台只是诸多媒介形式中的一种。

为通讯社和报纸工作的国际新闻报道者的工作主要是采写驻地的新闻,然后再发给国内。

电视台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也会或多或少地采用通讯社的消息。

其次,就算为电视台工作,也并非每位国际新闻报道者都可以出现在电视。

通常电视台,尤其是国家级电视台对于出镜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仅有扎实的业务素质还不够,良好的形象及流畅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同时达到这些高要求,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历练,非一般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所能胜任。

4.从事国际新闻报道者赚得多。

不能说这一判断完全错误。

知名如水均益者,获得丰厚的待遇不足为奇。

但是,对于刚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人来说,高起薪并不是普遍。

无论是在国内“央媒”还是驻外,新闻行业的待遇水平不低,但也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高。

以新华社为例,其国内记者一开始的税后工资约为6000多元。

若是驻外记者,工资可能比国内稍高,具体收入则以派驻国家为准。

驻外的一大好处是,用于住行的合理支出是可以报销的,也就是说,每月所发的大部分收入都可以存储起来。

可见,国际新闻工作者的年收入一般能达到小康水平。

但行业内有句玩笑话的共识:广大女同胞更适合从事这一行业。

因为一般而言,该工作压力不大,比较稳定,又相对体面,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也多是国内外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时常饱览异域风光,品味他国情调,因此对于许多女生来说,这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新闻理想和新闻抱负的同学,他们更看重的是从事新闻事业所带来的成就感,而非物质的回报。

需要提醒的是,国际新闻报道是高风险工作之一。

这种风险在战乱地区体现得最尤为真切。

这些地区包括巴基斯坦、中东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近些年来,因冲突或战乱而殉职的记者数量有逐年递增之势。

套用股市一句话:国际新闻有风险,加入需谨慎。

院校推荐清华大学作为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一直以强势的工科专业著称,近年,清华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多学科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大学,便加强了文科建设,新闻与传播学院便应运而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

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多方资源,组建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9年开设国际新闻项目,目前已有两批学生毕业,60%以上毕业生去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工作。

清华国际新闻目标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以及务实创新精神,知晓中国历史文化和洞察中国国情,了解世界局势和动向,通晓并实践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及有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新闻传播技能,可在主流媒体从事新闻传播以及在其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兼顾培养少量具有学术潜力和研究志趣、能够进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清华国际新闻凭借清华大学浓郁的学习氛围及阵容、实力强大的师资,有志报考国际新闻者,不妨一试。

中国人民大学有志于报考新闻类专业的同学都应该都听说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其实力位居国内相关学院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也是教育部首批“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试点高校之一。

人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设计的培养方案为:一方面帮助学生建构从事国际传播所需具备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突出运用精讲多练、案例分析、实地采访调研、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除了新闻学院的师资外,另外大量特聘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媒体人士及相关领域人士承担课程或开设讲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