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思路说明
诗歌鉴赏复习之行文思路
诗歌鉴赏复习之行文思路分析一、一模考题回顾: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5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宿山寺项斯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5分)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
(每点1分)(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山果落地的声音,飞舞的萤火虫,反衬出山间夜晚的静寂;(1分)表现诗人彻夜不寐,孤独疲惫的情状;(1分)山果无人问津、自生自落,萤火虫没有目标、不停歇的飞舞,暗含诗人忧郁怨愤的人生感慨。
(2分)二、高考真题引路: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2011高考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知识讲解】“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构,即构思的脉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
回答重在脉络,但也要兼顾“构思”的特点。
【解题分析】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
第(1)题已经暗示你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李白诗的高度评价;第(2)题也暗示你这两句诗是一层,是借写景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剩下的两句当然是一层,盼望与李白相见讨论诗歌。
我们要关注的是“构思”特点:首尾相应,以评诗起始,以盼望论诗作结,全诗立足“诗”来构思。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增分技巧反套路答题
4.思乡怀人(羁旅行意)诗(写在外漂泊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常在特殊节 日[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等];常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
主要思想感情: (1)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 (2)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了独居他乡,不得重用,在外漂泊多年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达自己的情感,往往要借助景物(意象),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来表达自己写作诗歌的情感。如果,找不到“情景”这个分析点,可以看看用没用: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顶真、对偶等修辞手法;然后从修辞效果的角度 去阐述。如果无“情景”,也没有容易把握的修辞手法,可以考虑“三结合”。 “三结合”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思考,可以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视听结合等角度分析。如果“情景”“修辞”“结合”都不易着手,可以 从最简单、最原始的鉴赏手法“炼字”来考虑,即锤炼语言,重点是抓动词、形容 词、数词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总之,分条作答,具体分析,巧妙引用,要点齐备, 书写端庄,就可以斩获高分了。
5.闺怨诗(常会让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思想感情: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爱情的真挚(多见于诗经) (2)表达了闺中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或宫中生活的悲凉 (3)表达了对丈夫、家人的思念(丈夫多在外征战,或他乡为官;会和 边塞诗的一些内容联系) (4)表达了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与慨叹 (5)借闺怨诗表达作者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
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 乐景衬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
(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美、美好期望或激励 劝勉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一、赏字词之妙欣赏诗歌关键字词的妙处,这些关键词语,往往是能表现主题,或准确描写出某种情境的词语,主要从四大角度入手:准确传神、言简意丰、富有弹性、音韵和谐。
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只要根据诗歌内容,从下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述格式,补充该诗的内容,就能准确作答。
(一)准确传神。
【简述格式】所谓“准确”,就是分析时,要说“这个词准确地反映了……的主题(或情景,或心态等等)”“把……之情融于……景物当中”,即这个词或与主题相切,或与题目相切,或与季节相切,或与某种心情相切,等等。
所谓“传神”,就是分析时,要说出与另外一个词相比,更形象生动。
具体来说:1、化静为动,富有动感。
2、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3、色彩更鲜明,更有诗情画意。
4、更增加了气势,意境更开阔。
5、拟人化,更富有人情美。
当我们欣赏字词时,就可以套以上格式,从以上术语中去考虑选择。
这样就使我们的思考有了方向。
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後。
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於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分析:“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
”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
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
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二)言简意丰。
【简述格式】言简意丰指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分析时,要据中心思想说出诗句的多种含义,组织语言要用上“既写出了……又写出了……”的句式。
要用这个术语,往往是因为该词语含义有表层、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要根据中心意思,由表及里解析。
如:《代妻答诗》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怎样领会诗歌大意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题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 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 这首诗出现在2005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 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 情变化。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
参考答案
4、注意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我国由古至今的历 史、风俗、生活、天文、地理、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 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候骑,都护在燕然。
5、注意常用典故。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作品? 由此可知它写了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2、注意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多词类活用,诗歌中也 是这样。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 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3、注意特殊句式。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 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主要包括谓 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理解诗歌大意时就调 整过来。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江雪》: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例二: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 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 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 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 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 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从注释可以看 出)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思想感情。
谈谈诗歌鉴赏的复习
谈谈诗歌鉴赏的复习教学园地04-10 1005谈谈诗歌鉴赏的复习一、以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基础,(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试题怎么变也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
)让学生了解诗的特点、构成,从总体上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和解题的思路。
(一)了解诗的特点、构成。
对诗歌的鉴赏,首先要懂得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特点。
什么是诗?从形式看,诗是押韵的有独特节奏的由分行的句子构成的;从内容看,诗主要是抒发的强烈情感,表达个人的思想意志的。
诗是一种语言艺术。
它的构成可表示如下:格式(字句、分行、结构)形式音韵(节奏、声调、韵律)诗的构成内容情感(喜、怒、哀、乐、爱、恨)心志(思想、认识、抱负)(二)从总体上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对诗歌作品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形象思维这一环去理解和分析。
此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使自己进入诗人的角色,进入诗中的意境。
2、学习古汉语知识,特别是唐宋一些名家的文学作品。
3、学习修辞学知识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技巧。
4、加强艺术(特别是音乐和图画)素养。
5、多阅读和赏析古典诗歌作品。
解题的思路:由于各类诗词作品和各个诗人风格,写作方法的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
但总的原则应该是根据诗词中所选择或塑造的形象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理解,不能凭空猜想或生搬硬套。
二、介绍各类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按其内容和表达形式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等类型。
每一类诗的鉴赏方法都不相同。
如果能把握每一类诗的鉴赏方法,做起题来就能得心就手。
下面以“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为例作比较分析。
(一)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的复习。
2. 各类题型的示例及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诗鉴赏呢?二、复习古诗鉴赏基本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三、复习各类题型及训练(15分钟)1. 题型一: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题型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示例:次北固山下王湾提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3. 题型三:品析诗歌语言示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提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四、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古诗鉴赏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
2.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古诗词基础知识。
2.古诗词常见题型。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1)古诗词的类型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类型。
诗是以韵律、节奏和形式为基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兼具音乐性和美感。
词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以表现人物情感和境遇、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2)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就是平声或轻声,仄水韵就是仄声或重声。
(3)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包括词牌、韵部、格式、体裁等。
2.古诗词常见题型在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主要有:(1)默写古诗词。
这种题型要求在考生熟知的古诗词库中,默写一首或数首古诗词。
在默写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词牌、韵部、格式等应该把握之外,关键是注意字音、词义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填写古诗词。
填写古诗词题型是在给出古诗词的基本框架之上,让考生根据上下文和题干中的提示补写出正确的字句。
填词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古诗词。
阅读理解是最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对古诗词的表达情感和意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试中,往往会在古诗词后附上相关问题,考生需要根据问题,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古诗词是中国语文的重要要素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1)认真阅读古诗词。
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理解全文,意会通达,了解其主题和写作目的,把握情感和意境。
(2)解读古诗词的字义。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其中的字句不仅有普通的字义,也有象征含义,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高三2013-03-24 11:0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简介考点考纲及高考命题趋势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二、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高考命题特点与规律(一)高考选材特点1、从诗歌的时间上来看,唐宋诗词和元曲(只考了一二次),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2、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律诗和绝句)(二)高考命题趋势1、唐诗为主,词曲偶现;分数权重,明显加强;名人名篇,渐次减少;对比赏析,凸显鼎势;题型丰富,异彩纷呈;“点”的考查是主流;强调文学素养,注重宏观考查;2、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景、情、境;3、文字浅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羁旅之愁、失意之痛、闲适淡泊之趣、建功立业之情、报国无门之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4、更多地把考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融入鉴赏,强调赏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作答,赋予考生更大的个性表达空间。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
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于理解诗歌有较大难度,加上题目类型繁多、知识纷杂,令诸多考生在备考中望之兴叹。
为减轻高三学子备考压力,明确诗歌鉴赏考察点和答题规律,现举一例,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将诗歌鉴赏题可能考到的题型及答题步骤一一讲清,以资高三备考的师生借鉴。
一、题目设置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释:(1)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
(2)李端:作者友人。
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3)故关:故乡。
(4)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5)“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6)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7)风尘: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解诗: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
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
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
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诗歌的基本特点3. 诗歌的鉴赏方法4. 诗歌的情感分析5. 诗歌的意象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情感、意象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
3. 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特点。
4. 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意象等。
5. 诗歌的情感分析: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和分析情感的能力。
6. 诗歌的意象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源,鼓励学生自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练习: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诗歌鉴赏水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七、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或教参。
2. 经典诗歌选集。
3.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4. 在线诗歌鉴赏资源。
八、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诗歌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 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篇一1. 【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2.【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复习思路说明1、熟悉诗歌意象结合优化设计诗歌鉴赏专题备考资料包1诗歌意象分类诠释2、掌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掌握诗歌不同题材分类4、诗歌鉴赏艺术手法5、诗歌鉴赏题型解答思路与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之二————情感把握《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
”《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一、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鉴赏六把金钥匙:题目注释意象技巧关键词关键句【一】看题目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二】、看注释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不能忽视。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欧阳修《梦中作》①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赏析】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借助注释①知其仕途失意又无奈的心情,借助②思家,渴望归乡的心情【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三】、抓意象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赏析: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
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参考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四】、看技巧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简析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赏析: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
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五】、抓关键词《道中喜雨》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夲诗的诗眼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
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颈联承“且喜”句。
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参考答案:“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
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4分)参考答案:“羁绪”指羁旅在外的思绪,结合注释,结合全诗,明确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别关注】: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六】、抓关键句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抓住“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张籍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抓住“抱膝灯前影伴身”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二、命题动向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4分)提示:①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归)。
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
②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要?(去——离开,归——归来)③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
④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
(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⑤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
二呢?(乡情日浓)。
⑥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
明确答案【答案】:四层。
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
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
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提示:①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登楼——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②回顾岳飞其人(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③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诗文中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对比。
“想当年”的繁盛与“到而今”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
④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
针对“想当年”、“到而今”的情境,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百姓的同情)。
⑤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想象。
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于是变得斗志昂扬。
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
)明确答案【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
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提示①依然分析诗题和作者给我们的暗示。
(标题名为《春日》,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会抒发伤春之情。
注释中说“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忧国之情吧?)②后两联中,有个典故需要注意,怀王死后,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
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
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
明确答案【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
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
(2分)二是忧国之情。
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
(2分)强调答题规范性: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
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