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简明大纲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2.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背景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经济体中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2. 熟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挑战;3. 理解和评价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 运用产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产业基础知识:产业的概念、产业链、价值链等;2. 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周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3.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类型与演变、产业政策的目标与内容等;4. 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等问题;5. 产业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实际问题;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撰写产业经济学相关的论文,提高其研究能力;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产业企业,实践运用产业经济学知识。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2. 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小组讨论报告等;3. 论文: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主要参考书籍1. 《产业经济学导论》王明达著2. 《产业经济学新编》李国平著3.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张明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能会发生变动,请以实际授课内容为准。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08英文名:Industrial Economics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后置课: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等学分:2学分课时:34课时主讲教师:闫星宇、原小能、汪秋明等选定教材:石奇,产业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课程概述:本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产业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理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应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技术关联及相应的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具体包括产品差异、进入壁垒、策略性行为、广告、研发与创新、规制、反垄断法等;产业关联是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研究既包括广义产业间的关系,如三次产业间的关系,又包括狭义产业间的关系,如制造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竞争力研究是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产业业绩研究,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可以分为视角更为广泛的国家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和视角比较集中的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两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并对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分析,以便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经常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平时作业布置与及时批改,强化教学过程质量;与学生即时沟通,根据其反馈意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产业经济学提纲

产业经济学提纲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了解)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2.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理论。

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及其发展1.产业组织:通常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动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2.马歇尔冲突的矛盾(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止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竞争。

3.SCP分析框架哈弗学派“三分法”: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在哈弗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时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组织政策展开的。

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市场绩效:指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产业组织政策:指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

4.结构主义者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市场结构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其中进行分析。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2)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2)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数: 36 学分数:2开课学期:春季大纲执笔人:王金波大纲审核人:范业刚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小四号黑体)课程性质: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

通过研究是国贸专业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二、课程教学内容(小四号黑体)第一章导论(2学时)(小四号宋体加粗)1、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任务与方法。

最后,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了解产业经济学学科的应用属性;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科学体系;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⑵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3、基本要求了解:了解产业经济学学科的应用属性;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科学体系理解: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第二章:现代企业理论(2学时)(小四号宋体加粗)1、课程内容掌握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与科斯定理,委托代理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合同与现代产权的企业理论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与科斯定理,委托代理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合同与现代产权的企业理论⑵教学难点: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与科斯定理,委托代理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合同与现代产权的企业理论3、基本要求掌握: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与科斯定理,委托代理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合同与现代产权的企业理论第三章:产业结构理论(2学时)1、课程内容掌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内容,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的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产业经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

在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向“产业”这一中间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应用经济理论。

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二、教学要求该课程4学分,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

有关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理解、描述、综合分析” 三个层次,是要求学员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应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加以理解、分析和综合。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道,而且要能够应用;理解: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描述: 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基本的涵义;综合分析:要求学员能够应用几方面知识和理论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加以分析和综合。

三、课程任务企业是经济社会的主体,而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必然就落在企业的具体行为上。

本课程就是研究企业具体的微观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产业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案例阅读,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应进行详细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产业内部的运作机制。

它不仅关注产业的生产过程和市场结构,还研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调控。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产业运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因此,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包括产业链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产业集中度、竞争与垄断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产业发展与政策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产业发展与政策。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应该包括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四、竞争与合作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竞争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市场竞争的类型、竞争战略、竞争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该涉及到产业合作的形式、合作机制和合作的效果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竞争与合作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五、产业经济学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六、总结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发展与政策、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支持。

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产业经济学考试大纲

产业经济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产业经济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08)学院名称(盖章):经济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4 年7 月10 日《产业经济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08)一、考核要求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等问题。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具有较好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功底是进入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核要求是: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核目标评价1、认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和结构。

2、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基本的产业经济学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4、基本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5、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有所了解。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学科体系第二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2、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包括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法、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二章产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产业的形成与分类一、产业的内涵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中国产业经济的起源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三、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外国产业经济的起源一、古代西亚二、古代埃及三、古代希腊四、古代罗马第四节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一、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机理二、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四、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五、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考试要求:1、掌握产业的形成与分类,包括具体的分类方法如关联方式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2、了解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比如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3、了解中国和外国产业经济的起源、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等第三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一、农本思想二、工商业思想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三、西方经济学第三节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二、产业结构理论三、产业关联理论考试要求:1、了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2、了解产业经济学及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思想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组织的定义、竞争机制、市场秩序、马歇尔冲突、不完全竞争2、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掌握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4、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5、掌握可竞争市场理论第五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考试要求:1、了解新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2、掌握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考试要求:1、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含义及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2、了解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包括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3、了解产品差别化及基本度量方法,市场协调行为,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4、掌握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分类法,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及植草益的分类方法5、掌握市场竞争行为,包括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6、掌握市场绩效指标,包括利润率指标、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第七章博弈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应运一、市场竞争中的博弈二、现代经济学与博弈论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完全信息博弈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三、重复博弈第三节不完全信息博弈一、不完全信息博弈基本概念二、海萨尼转换三、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四、信号传递博弈考试要求:1、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2、了解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内容第八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科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一、当今市场竞争新趋势二、合作的基础三、“人为为人”文化考试要求:1、掌握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和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2、了解产量领先策略—斯坦科尔伯格模型,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九章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第三节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一、供给因素二、需求因素三、国际贸易因素四、国际投资因素五、其他因素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结构的涵义2、了解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3、了解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4、掌握传统经济增长理论5、掌握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6、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7、理解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8、掌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第十章产业关联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一、产业关联的涵义和实质二、产业关联方式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一、投入产出涵义二、投入产出表三、投入产出模型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产业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三、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关联的含义及产业关联的方式2、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了解如何利用投入产出量化分析工具,分析产业关联中有关产业间比例、产业内的投入结构、分配结构以及产业间联系广度、深度等有关结构分析的主要问题和内容3、了解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源及产业波及线路第十一章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产业结构优化概述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二、产业结构效应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第二节产业结构高度化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三、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三、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内容及效应2、掌握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相关内容3、了解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4、掌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及其调整5、掌握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及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第十二章产业布局第一节产业布局理论概述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二、自然因素三、人口因素四、社会经济五、科学技术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实践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二、全国性产业布局三、地区性产业布局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成本学派理论、市场学派理论、成本一市场学派理论2、了解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3、了解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4、了解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5、了解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及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6、掌握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第十三章产业政策第一节产业政策概述一、产业政策的涵义二、产业政策的起源三、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四、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节产业政策的一般模式和演变规律一、产业政策的分类二、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三、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四、产业政策的演变规律与趋同第三节产业政策评估一、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二、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三、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体系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及产业政策的作用2、了解产业政策的起源、评估和类型第十四章产业政策类型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一、产业组织政策概述二、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第二节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与内容二、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性三、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第三节产业布局政策一、产业布局政策概述二、发达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布局政策第四节产业技术政策一、产业技术政策概述二、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手段三、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第五节综合性产业政策一、农业政策二、中小企业政策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组织政策的概念和核心内容2、理解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与内容3、掌握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4、掌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综合性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产业规制第一节产业规制模式一、产业规制的概念二、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三、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四、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五、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六、对当代西方三种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第二节政府规制一、政府规制的涵义、种类和原因二、法律规制三、行政规制第三节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一、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原因二、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与进入规制的放松三、主要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规制的概念2、掌握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及各自的特征3、了解政府规制的涵义、种类和原因4、了解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第十六章行业管理第一节行业管理概述一、行业管理的意义与职能二、大型公司与行业管理第二节行业协会一、行业管理组织的发展二、行业协会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三、中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与问题第三节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构想一、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二、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建设三、中国行业协会的改革趋势考试要求:1、理解行业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了解行业协会及其运行方式第十七章中国产业政策第一节新中国建国以前的产业政策一、洋务运动时期的产业政策二、民国时期的产业政策三、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业政策第二节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产业政策一、过度时期的产业政策二、大跃进时期的产业政策三、调整时期的产业政策四、文革时期的产业政策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政策一、国民经济调整和“六五”时期(1978~1985)的产业政策二、“七五”期间(1986~1990)的产业政策三、“八五”期间(1991~1995)的产业政策四、“九五”(1996年至今)以来的产业政策及展望考试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产业政策2、了解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产业政策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政策第十八章产业发展理论第一节产业发展概述一、产业发展的涵义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三、产业发展的模式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三、新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发展的含义、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发展的模式2、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3、了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十九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新的发展现象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一、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第三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现状三、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及环境与制约因素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2、了解中国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3、了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参考书目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三版2、《产业经济学》,王俊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二版。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Economics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4.课程学时:总学时345.学??? 分:2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二、课程性质与地位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

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

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

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简明大纲2009021. 本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只包括理论文字部分,并不涵盖全部讲课内容;2. 本大纲其中的一些理论文字,如与教材基本一致则删去,请参阅原教材;3. 本大纲所涉及的理论文字内容,因为课时的限制,并不能全部讲解;4. 本大纲如遇到调整理论内容,不再另外通知;5. 考研学生需关注本大纲最后所列的选讲和其他问题。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产业经济学属于中观分析,对产业的分析。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二、产业的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当代产业经济学可以分为宽派和窄派两种。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学科领域和学科层次♦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研究等。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博弈论的分析方法:1944年,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一、农本思想♦农本政策体现的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农业实际上成为整个封建时期的“支柱产业”。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二、工商业思想♦封建国家对工商业经济的干预和影响不仅表现在抑商政策方面,各类禁榷(què,税)制度、土贡制度、官工业制度是抑商的“三大支柱”。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水利思想以其关注的对象和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治理大江大河为中心的“河工”思想和以维护漕运水道的“漕河”思想。

第一章导论本章作业♦简述产业的主要分类方法。

♦试述河南省煤炭产业是否“夕阳产业”?===============================================================第二章组织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含义♦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二、竞争机制和市场秩序♦亚当·斯密最早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进行阐述,“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三、“马歇尔冲突”♦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于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为标志。

♦“马歇尔冲突”指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导致了垄断,然而垄断会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结构主义的观点♦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二、SCP范式的衰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

♦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理论的修正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入了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理论,理论研究在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产生了突破。

♦理论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成为“新产业组织学”,♦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以R·H·科斯等学者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后SCP流派)”。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二、研究方法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后,案例分析成为产业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方法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弈论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学家们又转向实证研究。

第二章组织理论演变本章作业♦简述SCP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

♦试述河南省某一行业是否存在“马歇尔冲突”。

===============================================================第三章企业第一节西方的企业观点一、新古典企业理论♦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企业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可以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厂商选择投入要素和产出水平,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厂商根据均衡价格调整其生产规模;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那么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第一节西方的企业观点二、现代企业理论♦1937年,科斯在《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讨论了企业的存在、性质和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或减少交易成本。

♦科斯定理的意义,就在于他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依据。

第二节东方的企业观点一、东西方人本思想比较♦西方人本思想发端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是东方人本思想的主体内容。

♦比较东西方人本思想和理论,虽然起点不同,发展进程不同,但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的人本思想会有某些趋同之势。

第三节企业的作用和责任一、企业的历史作用♦企业的作用主要有: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

第三节企业的作用和责任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利益最大化到崇尚商业道德再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关注个体利益最大化,逐步过渡到个体和社会相关利益者的长期共赢发展。

第三章企业本章作业♦简述科斯对于企业存在原因的主要观点。

♦试述河南省某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

===============================================================第四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定义和类型♦市场结构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有:♦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

♦在经济学发展中,张伯伦和罗宾逊共同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二、决定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是表明市场寡占程度的指示器,包括卖者集中度和买者集中度。

♦衡量的相对指标包括洛伦兹曲线和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衡量的绝对指标包括厂商集中度系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足以引发消费者产生某种主观偏好。

♦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物理性差异、买方的主观差异、对买方的服务差异、地理位置差异、特殊促销活动差异,等等。

第一节市场结构二、决定结构的因素♦进入壁垒:与潜在的竞争者相比,在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退出壁垒:是指某个(或某些)企业停止作为卖方而从某个行业撤退时所遇到的阻碍。

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定义和分类♦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第二节市场行为二、市场价格行为♦价格竞争行为:一是掠夺性定价,二是限制性定价。

♦价格协调行为:。

第二节市场行为三、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广告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差异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广告的本质是传播。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定义和内容♦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从实质上来看,它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

第三节市场绩效二、衡量的指标♦利润率(收益率)指标:♦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第四节 SCP理论应用一、模型的应用♦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以及行业或企业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第四章市场本章作业♦简述SCP理论的基本内容。

♦试述河南省某一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状况。

===============================================================第五章竞争第一节竞争策略一、静态竞争策略♦在豪泰林(Hotelling) 模型中,产品在物理性能上是相同的,但在空间位置上有差异。

♦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完全竞争概念指的是一种原子式的市场结构,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理想的市场状态。

♦1838年古诺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

第一节竞争策略二、动态竞争策略♦现在企业间的战略互动行为明显加快,任何企业基于先发制人的竞争优势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的反击行动所击败,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化趋势不可避免。

第二节竞争策略一、竞争观念的演化♦零和博弈观念最大的弊端是:一旦企业经营者形成这种观念,它往往使其竞争行为固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每个企业只是产业价值链的一环,竞争对手可能成为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寻求利益上的共同点,寻求互补。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一、产业竞争力的含义♦产业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原理:♦竞争优势原理:迈克尔·波特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

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三、“钻石模型”♦“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附加要素组成。

第五章竞争本章作业♦简述古诺模型和豪泰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试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河南省某一产业的竞争力。

===============================================================第六章结构理论演变第一节结构演变趋势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组成国民经济的各产业之间在资源以及产出上的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