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后常见表面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抛光模具缺陷分析报告
抛光模具缺陷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抛光模具缺陷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抛光模具是一种常用于制造精密产品的工具,它在不同制造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对抛光模具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缺陷类型抛光模具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表面缺陷表面缺陷是抛光模具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主要包括划痕、凹痕、起皮、气泡等。
这些缺陷通常是由于模具表面不光滑、材料不均匀或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等原因造成的。
2.2 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是指抛光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其尺寸与设计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
尺寸偏差可能会导致产品的装配困难、功能失效甚至无法使用。
2.3 结构缺陷结构缺陷主要指抛光模具在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结构问题,例如孔洞位置不准确、配件连接不稳固等。
这些缺陷会严重影响抛光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功能性能。
3. 缺陷分析方法针对抛光模具缺陷,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分析方法:3.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常用的缺陷分析方法之一,通过人工观察和检查抛光模具表面的异常现象,可以初步发现和定位缺陷。
3.2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对抛光模具缺陷进行高倍率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缺陷的类型和原因。
3.3 三维扫描三维扫描技术可以获取抛光模具表面的精确三维形貌数据,通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尺寸偏差等缺陷问题。
4. 缺陷预防与改进措施为了减少抛光模具缺陷的发生,并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与改进措施:4.1 加强工艺控制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减少抛光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发生。
4.2 使用高质量材料选用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抛光模具材料,可以降低缺陷发生的概率。
4.3 定期保养和维护及时对抛光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修复表面缺陷、调整尺寸偏差,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缺陷的发生。
抛光砖常见缺陷名词解释
抛光砖常见缺陷名词解释第一节杂质第一条定义:指砖坯内部混有非生产用原料的另类色点,多以黑色点分布在非规律性位置。
第二条产生原因:原材料的铁质含量过多,或在混送料、压粒过程中混有其它污染物料。
第三条示意图片(一)第二节熔洞(白熔洞和黑熔洞二类)第一条定义:砖面出现有非规律性的直径约0.5mm~5mm的无色或黑色凹坑。
第二条产生原因:多由低温性的原料或可溶性物质(如橡胶)混在坯体里,经窑炉高温烧成后所产生。
第三条示意图片(一、二):第三节分层(面层、底层、边分层)第一条定义:砖体出现有夹层现象,出现在砖面或面边叫分面层,出现在砖底或底边叫分底层,出现在砖体边缘的分层叫边分层。
第二条产生原因:通常由压机的压制排气过程里的数据不适应原材料的水份变化,或在砖坯脱模过程不合理造成。
第三条示意图片(一、二):第四节角裂第一条第一种情况(一)定义:在砖角附近有1mm~10mm裂纹,通常都不裂通坯底。
(二)产生原因:多以砖坯脱模不顺畅所致。
(三)示意图片(一):第二条第二种情况(一)定义:在砖角附近1~3cm的位置出现裂纹,该裂纹通底。
(二)产生原因:推粉架撞或出入口的外力撞伤所致。
(三)示意图片(一):第五节边裂第一条指出现有垂直于砖坯体某一边的裂纹,包含裂通坯底或不裂通坯底的裂纹。
第二条产生原因:由于坯体的强度低,在输送过程中开裂;由于干燥或入窑烧成温度控制不合理,而产生一边多条裂纹;在压制过程,由于缺料或模具质量问题造成开裂。
干燥辊棒有钉或跳动及釉线不平衡所引起开裂。
第三条示意图片(一):第六节面裂(中间裂、鸡爪裂)第一条定义:指在在砖坯表面中间位置有纵向或横向裂纹。
第二条产生原因:(一)由于坯体强度低,在干燥或前阶段的输送过程的输送带或棒不平稳所产生。
(二)由于各种粉料水份差异或可塑性不匹配产生;粉料水份湿流动性差,在输送过程中而积聚的泥块(积聚泥块的有料斗、落料管、格栅等)混合到正常的粉料中,引起水份不均匀,在冲压成型中形成坯体密度不一致,在烧成过程中产生收缩性裂纹。
材料加工过程中常见缺陷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
材料加工过程中常见缺陷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在材料加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降低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了解这些常见的缺陷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提高材料加工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表面缺陷1. 划痕和刮痕:这些缺陷通常是由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表面不平整或硬度不足导致的。
此外,操作不当或过度力度也可能导致划痕和刮痕的形成。
控制措施包括使用平整且硬度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并合理控制力度和操作方式,避免划痕和刮痕的产生。
2. 锈斑和氧化:这些缺陷通常是由于材料受到氧气和水的侵蚀和反应导致的。
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材料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同时使用防锈剂和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锈斑和氧化的形成。
3. 气泡和孔洞:这些缺陷通常是由于材料内部存在气体或液体,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导致气体或液体无法逸出,从而形成气泡和孔洞。
控制措施包括材料预处理,如真空处理以去除内部气体,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温度和压力,防止气泡和孔洞的形成。
二、尺寸缺陷1. 偏差:加工过程中,由于工具磨损、设备不稳定或操作不准确等原因,会导致零件尺寸偏离设计要求。
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换工具、维护设备的稳定性,并确保操作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2. 粗糙度: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是加工过程中另一个常见的缺陷。
粗糙的表面可能会影响零件的质量和功能。
控制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以及刀具和夹具的选择,以获得所需的表面质量。
三、组织缺陷1. 结晶缺陷:材料加工过程中,结晶缺陷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材料的冷却速度过快或冷却不均匀导致的。
这些缺陷可能包括晶界偏大、晶界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为了减少结晶缺陷的形成,可以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如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以及进行热处理等。
2. 晶粒长大不均匀:晶粒长大不均匀往往会导致材料的性能和力学性能降低。
控制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和设计加工工艺,如适当的热处理和锻造工艺,以及控制加工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实现晶粒的均匀长大。
常见表面缺陷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常见表面缺陷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常见表面缺陷的预防与补救措施涂覆膜层分三个类别:一.电镀膜层二.转化膜层(氧化、钝化、磷化)三.有机膜层(喷油、喷粉)一.电镀膜层一.电镀膜层6).脆性:镀层能受基体变形的能力,主要决定于材料应力.7).麻点:电镀层表面形成的小凹坑.8).海绵状:镀层与基体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9).斑点:镀层表面出现后斑点或污点.1 10).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阳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二.转化膜层1). 1).烧损: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氧化膜层受到严重电击穿,铝局部损坏,或局部过热表面呈松软的粉状现象.2).封孔灰:表面封孔产生一层松软浮灰层.二.转化膜层3).起粉:膜层,疏松,附着不牢固.4).着色不均:颜色不均匀,发花.5).剥落:碎裂和附着力下降的现象.6).应力破裂:机械加工受热影响产生的内应变,膜层裂开.三.有机涂层缺陷1).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2).针孔:涂层表面上以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3).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4).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下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7).厚边:靠基体的边缘或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三.有机涂层缺陷6).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5).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8).收缩:涂层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现象.9).露底(漏涂区):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连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等部位)二.常见缺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起泡原因:1.电镀工艺配方有缺陷2.电镀溶液有污梁3.电镀前除油不彻底(前处理不干净)4.工序不完整.起泡预防:1.选择证明良好的配方2.严格管理维护镀液3.加强控制前处理4.完善工序.其中基材原因:选用不合适的材料,氢气量增加,氢脆造成.补救措施:无法补救,必须重镀 .二. 基材花斑原因:电镀前基材料产生严重锈蚀而出现,电镀后形成花斑.预防:对基材采取良好有效的工序间进行防腐蚀性措施.补救措施:基材粗糙而易镀层中产生微小缺陷.镀后无法补救,镀前可用机械方法消除(拉丝,打磨)三. 挂印原因:表面处理生产的必然的印迹现象.预防:补救是必然进行的,在挂印位置在工件内表面和B面必曾时增加工艺孔.补救措施:1.手工涂漆2.镀彩锌采用金色漆修补3.相同颜色漆作修补(其它金属)四. 黑点原因:有多种,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1.基材中有不允许的杂质,有裂纹或小针孔.2. 钝化膜质量不良.3. 表面处理后因素:1).环境恶劣. 2).污染(汗液,胶水,气体腐蚀).4.搬运过程中划碰伤.四. 黑点预防:1. 选用合格的基体材料2. 机械加工过程中有保护措施.3. 处理后避免污染,选择良好的环境.4.加强电镀工艺,使钝化良好.五.基材晶粒粗大原因:金属材料(铝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问题 .预防:加强材料来料质量控制 .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由于材料轧制时的工艺参数控制不良而产生的此种现象,导致性能发生变化.六.裂纹原因:多是因为材料本身的性能较差所决定或者折弯前材料表面有微小裂纹.预防: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性能延伸良好材料.2.避免微小深划痕迹(拉丝) .3.尽量避免拉丝、拉丝纹路与拆弯直线方向一致.补救措施:无法补救,表面处理前进行补救,封严或扩大开口.七.露白原因:1.溶液截留而滞后腐蚀导致,如缝隙,微孔,裂纹,压铆缝隙,盲孔.2.因磨擦磨损导致.预防:1.控制焊缝质量及夹缝大/小。
抛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抛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常见问题:(1)抛光过度在日常抛光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抛光过度”,就是指抛光的时间越长,模具表面的质量就越差。
发生抛光过度有二种现象:即是“橘皮”和“点蚀”。
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2)工件出现“橘皮”的原因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橘皮”,产生“橘皮”有许多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过热或渗碳过度而引起,抛光压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是产生“橘皮”的主要原因。
比如:抛光轮抛光,抛光轮产生的热量会很容易造成“橘皮”。
较硬的钢材能承受的抛光压力会大一些,相对较软的钢材容易发生抛光过度,研究证明产生抛光过度的时间会因钢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3)消除工件“橘皮”的措施当发现表面质量抛得不好时,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的压力和延长抛光的时间,这种作法往往会使表面的质量变得更差。
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去补救:1) 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号略粗一级,然后进行研磨,抛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 以低于回火温度25 ℃的温度进行应力消除,在抛光前使用最细的砂号进行研磨,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后以较轻的力度进行抛光。
(4)工件表面“点蚀”形成的原因由于在钢材中有些非金属的杂质,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抛光过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点蚀,产生“点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 抛光的压力过大,抛光时间过长。
2) 钢材的纯净度不够,硬性杂质的含量高。
3) 模具表面生锈。
4) 黑皮料未清除。
(5)消除工件点蚀的措施1) 小心地将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级,采用软质及削锐的油石进行最后步骤的研磨才再进行抛光程序。
2) 当砂粒尺寸小于1 mm应避免采用最软的抛光工具。
3) 尽可能采用最短的抛光时间和最小的抛光力度。
轴表面缺陷的特征
轴表面缺陷的特征
轴表面缺陷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开裂、银纹、纹道、波纹、波痕和脆化等。
轴类零件是机械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轴表面的缺陷可能会导致设备失效,甚至在严重情况下造成事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轴表面缺陷特征:
1. 开裂:这是轴表面缺陷中最严重的一种,可能由于材料疲劳或过载而引起。
2. 银纹:通常是由于材料受到重复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微小裂纹。
3. 纹道:这些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工具留下的划痕或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磨损痕迹。
4. 波纹:这种缺陷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不规律性或是材料流动引起的表面不平。
5. 波痕:类似于波纹,但可能是由不同的制造过程或材料问题导致的。
6. 脆化:材料变脆,容易断裂,这可能是由于热处理不当或者环境因素造成的。
为了确保轴类零件的质量,通常会采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来检测这些缺陷,例如荧光磁粉检测和基于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
系统。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识别轴表面的缺陷,从而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表面缺陷定义
表面缺陷定义
表面缺陷是指物体外部表面上显示出的不完美或瑕疵。
它们可能是由材料的制
造过程、使用条件或外部环境引起的。
表面缺陷可以出现在各种材料上,如金属、塑料、陶瓷和玻璃等。
表面缺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磨损:磨损是由于与外部物体的摩擦或刮擦引起的表面损伤。
这种缺陷通常
表现为划痕、磨痕或磨损痕迹,并可能影响物体的外观和功能。
2. 腐蚀:腐蚀是由于与化学物质或氧化剂的接触引起的表面腐蚀和腐蚀。
腐蚀
可以导致金属表面的氧化、锈蚀或变色,并且可能使材料失去原有的强度和耐用性。
3. 疏松:疏松是指材料表面或内部存在的小孔或气泡。
这种缺陷可以降低材料
的密度和机械强度,并可能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断裂或塌陷。
4. 剥落:剥落是指物体表面的涂层、漆面或薄膜的剥落或分离。
这种缺陷可能
会导致表面的视觉缺陷,并且可能减少保护性涂层的性能。
识别和修复表面缺陷是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和
分析方法,可以及早发现表面缺陷,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表面缺陷定义为物体外部表面上显示出的不完美或瑕疵,其中包括磨损、腐蚀、疏松和剥落等不同类型的缺陷。
认识和解决这些缺陷对于保证材料和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电解抛光主要缺陷
电解抛光主要缺陷1、铝材及铝件在电解抛光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是白霜或结霜现象。
白霜究竟是什么物质,成分如何,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磷酸铝析出物,也有人认为是铝表面形成的钝化膜。
白霜可在工件的局部形成,因为那里的氧化膜形成不够快,从而造成电解不足以取代阳极氧化。
若取出工件,清洗后并重新电解抛光时,氧化物会溶解,白霜也会随着消失,然而又可在别处产生。
调整溶液成分与改变处理工艺可控制这类缺陷的产生。
例如,在磷酸一硫酸溶液中电解抛光时,磷酸浓度过高、硫酸浓度过大或过小都可引起白霜,温度太低、电流密度不恰当也会诱发这类缺陷。
1.1溶液成分对白霜的影响磷酸在电鹂抛光过程中主要作用是溶解氧化膜与铝:AL(H2PO4 )3 在铝有面附近浓集,形成糖浆状粘性膜层,对工件表面抛光即整平与光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对白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冯宝义等研究证明,在磷酸(3O%~4O%)一硫酸(2o%-30%)一PEG添加剂(20%~3O%)溶液中电解抛光(温度8o℃~90℃、电流密度30-4O 安每平方分米)时,增加磷酸浓度,可提高工件的光亮度、降低电流密度、减少电耗,但磷酸含量过高,会出现白霜”(表24)。
电解抛光液中的硫酸有如下的作用:稳定电解抛光过程,降低抛光温度,提高溶液电导率,降低工作电压,减少能源消耗,可增加铝的允许含量,延长槽液寿命。
然而,硫酸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增强溶液的氧化能力,使电解抛光向着有利于阳极氧化过程的方向转变,从而在工件表面诱发白霜;硫酸含量过低,也可使铝表面产生白霜。
因此,应始终使溶液中的硫酸含量保持在工艺规程的允许最佳范围内。
大多数电解抛光液中都含有醇之类的添加剂,因为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发生缔合作用,在被抛光工件表面形成粘性膜层,使其凹陷处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而凸突处则以更快的速度溶解.最后获得平滑光亮的表面。
醇分子的缔台结构为:这就是小分子醇常常用作电解抛光溶液舔加剂的主要原因,但大分子多元醇聚合物也可作抛光液添加剂。
高光面常见缺陷有哪些原因
高光面常见缺陷有哪些原因高光面缺陷是指光学元件如镜片、反射镜等表面出现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降低光学元件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光面缺陷以及可能的原因。
1. 划痕:划痕是高光面上出现的细小线状或曲线状缺陷。
划痕可能由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与硬物接触而产生。
加工时使用不合适的切割工具或磨料,或者在清洁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清洁剂可能会导致划痕。
2. 气泡:气泡是高光面上看似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区域,其内部充满气体。
气泡可能是由于工艺过程中,材料中的气体未能完全排出而产生的。
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材料中的气体会膨胀形成气泡。
3. 水迹:水迹是高光面上出现的类似水滴状或斑点状的残留物。
水迹可能是在清洗时,使用了不合适的清洁剂或不完全去除清洗剂残留导致的。
此外,材料表面本身的亲水性也可能导致水迹的产生。
4. 油迹:油迹是高光面上出现的油滴状或斑点状的残留物。
油迹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油脂或润滑剂未能完全清除而导致的。
清洁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清洁剂或清洁剂残留也可能导致油迹的产生。
5. 氧化:氧化是高光面上出现的氧化膜,通常呈现为表面颜色变化或氧化皮层。
氧化常常是由于材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产生的。
加工过程中材料表面的保护层受到破坏,也可能导致氧化的产生。
6. 检查不良:高光面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检查不足或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而产生的。
如果不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或者检查过程中疏忽大意,就容易造成高光面缺陷。
为了减少高光面的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避免使用过硬的切割工具或磨料。
2. 在清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彻底去除清洁剂残留。
3. 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充分的清洁,并避免容易产生划痕的接触。
4. 对于需要高光面的产品,加强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5. 对于高光面材料,可以考虑加入抗氧化剂或防蚀剂,减少氧化的可能。
总之,通过合适的工艺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高光面的缺陷,提高光学元件的质量和性能。
抛光常见疵病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抛光常见疵病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印迹
1)抛光模与镜盘吻合不好出现油斑痕迹
2)玻璃化学稳定性不好
3)水珠、抛光液、口水沫等未及时擦拭干凈
克 服 方 法
1)选用合适的抛光胶,修刮或对改(聚胺脂)抛光模使之吻合
2)抛光中产生的印迹可以选用适当的添加剂;而完工后产生的印迹可以保护漆
3)避免对着工件讲话,如下盘擦不干,应擦凈,对化学稳定性不好玻璃还应烘干 光圈变形
1)粘结胶粘结力不适
2)光圈未稳定既下盘
3)刚性盘加工时,刚盘使用时间较长未检测(沉孔脏或变形)
4)刚性盘加工时被加工工件外圆偏大,上盘方法不当等
克 服 方 法
1)光圈变形主要发生在较薄的零件或不规则的零件,应采用适当的上盘方法
2)应按工件大小给予一定的光圈稳定时间
3)刚盘定期进行检测和修正
4)严格按工艺和上盘操作规程加工
麻点﹕
产 生 原 因
1) 精细磨、抛光时间不够
2) 精细磨面立不均匀或中间与边缘相差大
3)有粗划痕抛断后的残迹
4)方形或长方形细磨后塌角
5)零件在镜盘上由于加工造成走动
6) 精细磨面形误差太大,尤其是偏高,易造成边缘抛光不充分
7) 抛光模加工时间过长或抛光液使用时间长而影响抛光效率
克 服 方 法
1) 精细磨应除去上道粗砂眼, 抛光时间应足够
2) 精细磨光圈匹配得当,应从边缘向中间加工
3)发现后应作出标识单独摆放或重抛
4)用开槽平模细模、添加砂要均匀
5)选用适当的粘结胶,控制工序温度和镜盘忽冷忽热, 粘结胶厚度应符合标准
6)精细磨各道光圈匹配应严格按工艺操作指导卡操作
7)更换抛光皮及抛光液的各项指标(比重、PH 值等)周期性管理。
产品缺陷名称解释
产品缺陷名称解释1、杂质:指砖坯体内部混有非生产用原料的另类色点,多以大小不一黑点分布在非规律性位置。
产生原因:原料铁质含量过多或在混送料、压粉成型过程中混有其它污染物料。
2、斑点:指坯体内混有非生产用原料(即其它颜色)的粉料。
产生原因:A、多在喷雾塔清洗不干净或在混送料过程中出错导致。
B、压机转料清洁不干净导致。
3、熔洞:砖面出现有非规律的直径在1.0-5.0mm的无色或黑色坑洞.产生原因:多由低温性的原料或可溶性物质(如橡胶、铁质)混在坯体里,经窑炉高温烧成后所产生。
4、针孔:砖面出现有非规律性或分布密集大小不一直径在0.1-1.0mm无色泽的小坑洞.产生原因:多由低温性的原料或可溶性分解物质在预热烧成过程温度过高溶解排放不及时而产生.5、裂纹:指砖坯面、角或某一边位置附近出现有3mm以上的裂纹,通常没有裂通坯底.产生原因:多由压机压制成型过程砖坯脱模不顺畅产生.6、边裂:指出现垂直于砖坯体某一边的裂纹,包含裂通坯底或不裂通坯底的裂纹。
产生原因:A、坯体在压制过程,由于缺料或模具质量问题产生;B、由于坯体的强度低,在输送过程中振动产生;C、由于干燥或入窑烧成温度控制不合理产生。
7、心裂:指砖体面部在中间任何位置有长5mm以上的裂纹.产生原因:A、坯体在压制过程压力不够或模具质量问题产生;B、由于坯体强度低,在输送过程由于输送带或干燥辊棒高低不平稳所产生。
8、分层:指砖体出现有夹层现象,通常出现在砖面、砖边和砖底产生夹层。
产生原因:由于压机压制排气过程设定的数据不适应原料颗料的水份变化造成。
9、变形:指砖面水平线由于中心弯曲度或边弯曲度超出指定的控制标准。
产生原因:A、微粉砖(二次布料)基料与粉料烧成收缩上下不级配产生;B、烧成温度曲线控制不合理或辊棒太弯和棒钉等造成;C、砖体抛光深度过深砖坏了砖面结构,形成砖面致密度跟砖底不一致造成。
(多指幻彩砖)。
10、有机质:砖体表面呈现密集的点,分布局部或大面积灰黑色状态。
常见缺陷的认识及处理方法
缺陷名称:顶伤
名词解释: 产品表面不平整有鼓包状或手摸有凸起状
缺陷产生原因: 1、挂具与蒙皮产生干涉,蒙皮受热变软后干涉部 位被顶出 2、局部受力严重(例如:一只手拎产品或用肩扛 产品) 缺陷处理方法: 1、顶伤轻微的,用热烘枪烘烤后观察恢复状态 2、严重的呈凸点状顶伤,报废处理
缺陷名称:灰粒(颗粒)
缺陷产生原因: 1、冲刀不良 2、冲孔机参数设置不合理 缺陷处理方法: 产品报废处理
缺陷名称:滴液
名词解释: 油漆滴
缺陷产生原因: 空气帽、旋杯表面积漆,导致雾化不良,喷涂后形 成滴液 缺陷处理方法: 产品打磨返喷处理
缺陷名称:水痕
名词解释: 表面呈水滴痕迹状,缺陷边沿有细小的起泡状
缺陷产生原因: 产品在喷涂油漆前表面水分没有完全挥发,喷涂后 渗透至油漆表面 缺陷处理方法: 1、直径≤5mm且零散在产品表面的抛光处理 2、缺陷边沿有水泡状或密集堆积在某一区域时, 产品打磨处理 IQA标准:轻微可见的 ZONE 1 =D级
缺陷产生原因: 1、保压或料量不足 2、原料流动性差 缺陷处理方法: 1、目视凹陷状态较浅的,打磨平整后使用 2、凹陷状态较深的报废
IQA标准: .1.缩孔面积1-2mm^2 一个或多个 ZONE 1 =D级 ZONE 2 =无
缺陷名称:缩瘪
名词解释: 产品表面呈波浪型不平整状或有大面积下凹状
缺陷产生原因: 1、保压或料量不足 2、原料流动性差 缺陷处理方法: 1、轻微缩瘪及区域位于装车状态下目视不明显的 位置,可直接放行; 2、其他状态或位置报废处理
= C级
缺陷名称:水迹
名词解释: 喷涂好的产品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环纹水滴状。
缺陷产生原因: 1、挂具漏水滴落至产品表面 2、吹水不良,未将产品水迹吹干 缺陷处理方法: 1、黑色的较小的水迹用砂纸将漆膜打磨平,用抛 光机进行抛光处理 2、严重时,缺陷处打磨后重新上件喷涂
抛光产品缺陷分析报告模板
抛光产品缺陷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抛光产品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抛光产品存在各种缺陷的情况,例如表面不光滑、划痕、氧化等。
本报告旨在分析抛光产品的常见缺陷,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缺陷描述2.1 表面不光滑抛光产品表面不光滑是一个常见的缺陷。
产品表面的不光滑可能是由于槽纹、气孔、裂缝或不良抛光交互作用等原因所导致。
2.2 划痕抛光产品表面出现划痕是另一个常见的缺陷。
划痕可以由于杂质、硬物的刮擦、处理工艺不当等原因引起。
2.3 氧化抛光产品的氧化现象也是一个常见的缺陷。
氧化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当、材料质量不佳、环境湿度等原因造成。
3. 缺陷原因分析3.1 抛光工艺不当抛光工艺对于产品表面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若抛光工艺不当,例如抛光机器参数设置不准确、抛光剂选择不当等,会导致产品表面不光滑、划痕等缺陷的出现。
3.2 材料质量问题抛光产品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低质量的材料容易出现氧化等问题,从而导致产品的缺陷。
3.3 人为操作失误在抛光产品的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也是一个导致缺陷的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可能因为疏忽或缺乏经验而引发不良操作,例如抛光时间不够、用力过大等。
3.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抛光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湿度过高或氧化性环境都可能导致产品氧化、生锈等缺陷的出现。
4. 解决方案4.1 优化抛光工艺针对抛光工艺不当导致的缺陷问题,需要对抛光机器的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机器运行稳定。
同时,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合理选择抛光剂,以及控制抛光的时间和力度。
4.2 优化材料选择通过加强对供应商的材料质量质检,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达到质量标准,从而减少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缺陷。
4.3 培训与管理加强对于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
同时,加强对操作环节的管理,确保操作规范执行,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缺陷。
表面缺陷定义
表面缺陷定义
摘要:
一、表面缺陷定义
1.表面缺陷的概念
2.表面缺陷的分类
3.表面缺陷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4.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
正文:
表面缺陷是指在产品表面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
表面缺陷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形状、成因、分布等特点进行分类。
在我国,针对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目测、光学检测、X射线检测等。
表面缺陷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表面缺陷可能导致应力集中、腐蚀等,从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3.影响产品的装配性能,表面缺陷可能导致产品间的配合不良,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表面缺陷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目测是最基本的检测方法,通过直接观察产品表面,可以初步判断表面缺陷的存在。
光学检测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对比正常产品和缺陷产品的光学特性,来检测表面缺陷。
X射线检测则可以对产品内部进行无损检测,发现隐蔽的表面缺陷。
抛光后常见表面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不锈钢抛光检测一检测条件:1、一般需要在600-1200LUX荧光条件下进行作业(约2盏40W日光灯),灯管悬挂高度约80CM-100CM2、检测人员视力正常3、保持零件处于安装工位时的方向,并与眼睛约30cm左右的距离,约45度角旋转工件,用3-5秒的时间进行外观检查,是否存装饰性缺陷4、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应稍做休息后(经调查工作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将出现严重视觉疲劳,误检概率急剧上升)二抛光后常见表面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1、抛光粗:在抛光过程中,由砂带(砂纸)表面加工留下的加工痕迹,主要体现为工件表面有一条或多条线条缺陷;2、抛光变形:抛光操作时,由于手法不当或抛光轮引起的波浪状不良,主要体现为工件表面呈弯曲、扭曲等缺陷;3、氧化:产品因受潮、用手触摸、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等原因致使产品表面产生斑点状不良;4、裂纹:由于产品内应力,脱棋斜度小或顶出不良等影响导致产品表面有细小裂纹,裂纹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一般产生在壁厚过渡区,内浇口附近;5、硬质点、铁质点:由于原材料混入杂物或化合物等,使表面上出现凸起的小点,抛光后呈出现逗号或尾巴形状,乂称扫把痕;6、抛光膏:抛光膏是在抛光时留下的残留物,通常存在于螺纹线部位,电镀后表现为明显的黑色十燥,抛光膏,顶部,侧面表现为黑色条纹;7、合模线:产品合模处有或下凹的线状缺陷,主要是由于模具合模时的交接线太深太粗,或错模造成;8、砂孔、渣孔:类似于气孔,但比气孔更大,更深,是因铸造时夹砂,夹渣造成;9、材质疏松:由于产品壁厚的部位会积压空气及熔料的供给量不足,导致表面出密集小针孔状缺陷;10、烧焦:由于打砂或过布轮温度太高,导致产品表面出现小桔皮现象;11、孔塌:由于抛光手法不当,导致孔塌变形;12、水纹:由于模温过高或水过多,导致产品表面呈现桔皮状水波纹;13、撞划伤:产品摆放不当,或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由于产品相互碰撞等原因;注:检测完成后,依旧做好产品的防护工作,不得有撞伤的痕迹;不得粘有油污。
抛光常见疵病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抛光常见疵病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划痕:产生原因1)抛光粉粒度不均匀或混有大颗粒机械杂质2)工房环境不洁净3)抛光材料(抛光胶或聚胺脂及粘贴胶等)不洁4)擦布不洁及操作者带入灰尘5)精细磨遗留划痕未抛掉或清洗不彻底6)检查光圈工件或样板不干净、方法不当7)抛光材料(抛光胶或聚胺脂)偏硬、使用时间长表面起硬壳或边缘有干硬堆积物8)抛光模与镜盘不吻合9)辅助工序(下盘、清洗、周转、保护漆未干等)造成克服方法1)选用粒度均匀和与玻璃材料对应抛光粉2)做好“5S”工作3)保管好所需用品4)擦布清洗保管及操作者穿戴好工作服和帽子5)应自检6)正确使用样板7)选用合适抛光材料(抛光胶或聚胺脂),周期更换,对改或修刮抛光模8)对改或修刮、重新制作抛光模9)按各辅助工序操作规程加工麻点:产生原因1) 精细磨、抛光时间不够2) 精细磨面立不均匀或中间与边缘相差大3)有粗划痕抛断后的残迹4)方形或长方形细磨后塌角5)零件在镜盘上由于加工造成走动6) 精细磨面形误差太大,尤其是偏高,易造成边缘抛光不充分7) 抛光模加工时间过长或抛光液使用时间长而影响抛光效率克服方法1) 精细磨应除去上道粗砂眼, 抛光时间应足够2) 精细磨光圈匹配得当,应从边缘向中间加工3)发现后应作出标识单独摆放或重抛4)用开槽平模细模、添加砂要均匀5)选用适当的粘结胶,控制工序温度和镜盘忽冷忽热, 粘结胶厚度应符合标准6)精细磨各道光圈匹配应严格按工艺操作指导卡操作7)更换抛光皮及抛光液的各项指标(比重、PH值等)周期性管理印迹1)抛光模与镜盘吻合不好出现油斑痕迹2)玻璃化学稳定性不好3)水珠、抛光液、口水沫等未及时擦拭干净印子多产生于化学稳定性较差的玻璃,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是在稳定抛光液PH值的同时也增加了镜片表面残留的一些憎水性物质,增强镜片的耐水性.除添加剂外还应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热量的产出.克服方法1)选用合适的抛光胶,修刮或对改(聚胺脂)抛光模使之吻合2)抛光中产生的印迹可以选用适当的添加剂;而完工后产生的印迹可以保护漆3)避免对着工件讲话,如下盘擦不干,应擦净,对化学稳定性不好玻璃还应烘干光圈变形1)粘结胶粘结力不适2)光圈未稳定既下盘3)刚性盘加工时,刚盘使用时间较长未检测(沉孔脏或变形)4)刚性盘加工时被加工工件外圆偏大,上盘方法不当等克服方法1)光圈变形主要发生在较薄的零件或不规则的零件,应采用适当的上盘方法2)应按工件大小给予一定的光圈稳定时间3)刚盘定期进行检测和修正4)严格按工艺和上盘操作规程加工。
抛光砖常见缺陷分析
抛光砖常见缺陷分析一、普通瓷质砖常见缺陷:色差、变形、大小头、收腰、鼓肚、厚度偏差、开裂、崩裂、崩边角、黑心、斑点、熔洞等。
普通瓷质砖中存在的缺陷在抛光砖中也会出现,除此之外,渗花砖、大颗粒砖、微粉砖等抛光砖产品的生产中还会出现其各自有的缺陷,如大颗粒砖边界裂、微粉砖花纹不稳定等。
二、渗花砖常见的缺陷:边裂、中心裂、渗花深度过浅或过深、图案模糊不清、色差、大小头、变形等。
1、边裂1)此种缺陷是烧成出来的砖坯边上有细裂纹,裂纹不透底,只在砖坯表面上半部分,大多数出现在沿入窑方向的坯体两侧,前后两侧很少发现。
这种裂纹不容易看见,有时甚至只在擦墨水时才显现,所以危害更大,一般发现时已经有大量的缺陷砖生产出来。
在抛光或磨边时,这些细小裂纹在外力的作用下会扩展而导致砖破损。
2)通常发生的原因是渗花砖都喷淋了一定量的助渗剂,由于助渗剂只淋在砖坯表面,造成表面的水分偏高,入窑时,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水分急剧蒸发,砖坯表面收缩量大,就会在砖坯上表面的边上出现裂纹,由于砖坯底部水分低,蒸发量少,很少出现裂纹。
3)解决此种缺陷的主要手段是调节入窑温度:设定一个合理的入窑升温曲线,降低预热带的升温速度,尤其是预热带的温度要低。
4)边裂缺陷还与天气状况有关。
在冬天,气温低,坯体在釉线上降温快,助渗剂蒸发量少,使实用文档坯体入窑水分提高,引起边裂。
有时气温骤降,助渗剂蒸发量突然减少,如果不及时调整升温曲线也会出现边裂。
5)为减少边裂,可以适当加长喷淋助渗剂后到窑头的釉线长度或通过其他办法降低坯体的入窑水份。
此外,出干燥器的水份要求比普通瓷质砖高,一般坯体水份在0.1%以下。
在选用坯体的原料时,也要注意尽量少用干燥敏感性原料,减少边裂的发生。
2、中心裂在砖坯上表面的中心部位形成鸡爪形、曲线形等不规则裂纹,又称鸡爪裂。
主要是由于粉料水分不均匀或者填料不均以及渗花后水分不均引起的。
例如:料斗的粉料陈腐后,产生很湿的泥团,这种泥团过压机前的振动筛时会散开,混入正常粉料中,引起水分不均。
化学抛光缺陷及对策
化学抛光缺陷及对策有关铝及铝合金材料化学抛光中出现的缺陷及其纠正措施是在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的。
现以磷酸"硫酸"硝酸的化学抛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和纠正措施归纳如下。
(1)光亮度不足。
这是化学抛光中最关心的事情。
光亮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原因可从特殊铝材的生产工艺和化学抛光工艺这两方面分析。
有关特殊铝材的生产工艺已经有详细的论述。
建议采用铝纯度99.70%.及其以上级别的铝锭,来生产特殊铝材;铝材加工工艺中质量控制为化学抛光得到高光亮度表面奠定基础,例如铝—镁合金5056(A199.98Mgl)是用纯度为99.99%的精铝锭生产而成的。
化学抛光后,具有很高的光亮度。
槽液控制中硝酸含量不足,会使表面光亮度不足,其表面可能过多地附着一层铜;硝酸含量太高,铝材表面形成彩虹膜,会使表面模糊或不透明,还引起光亮度不足;化学抛光时间不足,温度不够,搅拌不充分,槽液老化等也会使化学抛光表面光亮度不足。
槽液的相对密度较大,防止铝材浮出抛光槽液的液面,致使上部铝材光亮度不足。
水的影响造成光亮度不足,往往容易被忽视。
最好用干燥的铝材进入化学抛光槽液,杜绝水分的带入。
(2)白色附着物。
该缺点的形貌为化学抛光后的铝材表面上附着有一层白色的沉积物,且漫衍不均匀,附着物底部的铝材表面有可能被侵蚀。
通常,该缺点是因为化学抛光槽液中溶铝量太高所致,假如化学抛光槽液的相对密度在"#$%以上,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
则需采取措施调解槽液中的溶铝量到一般的范围内。
(3)表面粗糙。
化学抛光后的铝材表面出现粗糙现象。
该缺陷可能是在槽液中硝酸含量过高,酸性浸蚀造成的;若槽液中铜含量也高,则表面粗糙现象将会更严重。
通常,若槽液中硝酸含量过高,化学抛光反应剧烈,有“沸腾”的现象产生。
若硝酸含量正常,铜含量偏高,则水洗后的铝材表面上附着有一层很明显的金属铜的特征颜色。
如果铜的特征颜色很深,则表明槽液中的铜含量偏高,应采取措施调整硝酸与铜的含量达到正常的范围内。
抛光、氧化铝表面典型缺陷
抛光、氧化铝表面典型缺陷氧化表面典型缺陷(2)该文件描述了以下表面缺陷,这些缺陷既可能由半成品或原材料缺陷造成,也可能在继续加工中产生:●灰线●抛光纹●鱼尾●腐蚀●条纹●收缩凹陷●挤出纹灰线(3)●类型形态●线性缺陷,在光亮氧化表面出现●挤出方向及以小角度向挤出方向延伸的缺陷●可能原因●溶液中有非金属杂质,硼化钛和/或铝镁混氧化物。
ALMINOX型材中因为杂质产生的缺陷量<<0,5 %!●型材/半成品裂缝●机械损伤,如划痕、拉弯时夹具造成的压痕等●严重的抛光纹●光学显微镜和REM中的边界●由杂质产生的灰线在光学显微镜中以“珍珠项链”点状缺陷出现。
每个缺陷要么是杂质,要么是含有杂质的孔,这些杂质在抛光槽中溶解。
如果对灰线是否由杂质造成存有疑问,可以进行大量的纵向切割,此后杂质线还必须大量存在。
●由表面预先损伤(如“划痕”)造成的灰线在光学显微镜中具有锋利的棱边。
灰线边缘通常有些凸出,并且通常很长(几厘米),而且可能是在和夹具接触的区域。
还有一个由于预先损伤造成灰线的标志是,零件上的灰线通常出现在相同的位置。
灰线:原因——非金属杂质(4)Pressrichtung 挤出方向Aufsicht im Lichtmikroskop: 光学显微镜俯视图:Einschlüsse sind als einzelne Punkte zu erkennen 杂质是单独的点weiss: reguläre intermetallische Phasen 白色:正常的金属间的状态schwarz: nicht-metallische Einschlüsse 黑色:非金属杂质Längsschliff im REM REM中纵向磨片Längsschliff im Lichtmikroskop 光学显微镜中纵向磨片灰线:原因——机械损伤(5)Pressrichtung 挤出方向Aufsicht im Lichtmikroskop: 光学显微镜俯视图:Die Zeile weist scharf abgegrenzte Ränder auf 灰线有清晰的分界边抛光纹(6)●类型描述●抛光纹用肉眼观察很像小划痕,在底色中散发金属光泽,可以延挤出方向或者以一定角度延挤出方向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抛光检测
一检测条件:
1、一般需要在600-1200LUX荧光条件下进行作业(约2盏40W日光灯),灯管
悬挂高度约80CM-100CM
2、检测人员视力正常
3、保持零件处于安装工位时的方向,并与眼睛约30cm左右的距离,约45度角
旋转工件,用3-5秒的时间进行外观检查,是否存装饰性缺陷
4、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应稍做休息后(经调查工作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将
出现严重视觉疲劳,误检概率急剧上升)
二抛光后常见表面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1、抛光粗:在抛光过程中,由砂带(砂纸)表面加工留下的加工痕迹,主要体
现为工件表面有一条或多条线条缺陷;
2、抛光变形:抛光操作时,由于手法不当或抛光轮引起的波浪状不良,主要体
现为工件表面呈弯曲、扭曲等缺陷;
3、氧化:产品因受潮、用手触摸、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等原因致使产品表面
产生斑点状不良;
4、裂纹:由于产品内应力,脱模斜度小或顶出不良等影响导致产品表面有细小
裂纹,裂纹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一般产生在壁厚过渡区,内浇口附近;5、硬质点、铁质点:由于原材料混入杂物或化合物等,使表面上出现凸起的小
点,抛光后呈出现逗号或尾巴形状,又称扫把痕;
6、抛光膏:抛光膏是在抛光时留下的残留物,通常存在于螺纹线部位,电镀后
表现为明显的黑色干燥,抛光膏,顶部,侧面表现为黑色条纹;
7、合模线:产品合模处有或下凹的线状缺陷,主要是由于模具合模时的交接线
太深太粗,或错模造成;
8、砂孔、渣孔:类似于气孔,但比气孔更大,更深,是因铸造时夹砂,夹渣造
成;
9、材质疏松:由于产品壁厚的部位会积压空气及熔料的供给量不足,导致表面
出密集小针孔状缺陷;
10、烧焦:由于打砂或过布轮温度太高,导致产品表面出现小桔皮现象;
11、孔塌:由于抛光手法不当,导致孔塌变形;
12、水纹:由于模温过高或水过多,导致产品表面呈现桔皮状水波纹;
13、撞划伤:产品摆放不当,或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由于产品相互碰撞等原因;注:检测完成后,依旧做好产品的防护工作,不得有撞伤的痕迹;不得粘有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