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

合集下载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20)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20)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河源市域范围,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包括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和连平县一区五县,共设94个建制镇,1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省级中心镇19个(包括5个县城)。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基期是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

发展总体定位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适度工业化战略,全面推进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积极打造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示范市,大力建设“五大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将河源发展成为广东“绿色宝库”和“幸福之乡”。

总人口和城镇人口总人口近期年均增长率控制在2%,2015年控制在390万人以内;2015年—2020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2020年控制在430万人以内。

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260万人以内。

城镇化水平近期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5%,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约52%;2015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6%,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60%。

城镇规模结构到2020年,形成大城市1个(中心城区),中等城市2个(老隆、紫城),小城市2个(阳明、元善),小城镇86个。

城镇空间结构总体空间结构:在发展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引导下,河源将以“井”字型发展轴带为主线,以多层次的中心城镇和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为节点,形成不同类型、规模的城镇和产业区向“点轴”集聚,六大片区“以点带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打造四条发展主轴:强化城镇与产业沿交通轴线的拓展态势,打造两纵两横“井”字型发展轴带,形成融入珠三角、沟通长三角、带动环珠三角空间发展格局。

培育三级城镇中心:通过实施不均衡发展策略,培育教育科研、旅游服务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等服务功能,将产业、用地、交通等开发引导性资源优先倾斜给基础条件好、集聚能力强的市区、县城和中心镇,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市域中心——地方性中心——一般镇”三级城镇中心体系。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6•【字号】河府办[2009]119号•【施行日期】2009.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河府办〔2009〕11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乘势而上、率先崛起的一个关键五年期。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省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通知》(粤办函〔2009〕349号)精神,为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遵循“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发展思路,大力构建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施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的合作,建立与珠三角一体化的开放型经济社会新体系;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努力探索出一条山区经济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为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编制原则(一)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四新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家电、新医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型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和市直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南拓东扩北连西优”的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河府办〔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府办〔2021〕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7月7日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立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提升产业园区用地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5000亩的目标,其中第一年完成7850亩:——挖掘存量用地空间5600亩,其中盘活供而未用产业用地1950亩、盘活批而未供产业用地3650亩。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整治提升低效用地和可提升产业用地面积2250亩。

以上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区)(见附件1)。

二、工作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包括产业园区范围外的产业用地整治行动可按本方案执行)开展清理,清理范围分为四大类,包括批而未供产业用地、供而未用产业用地、低效产业用地、可提升产业用地。

本次专项行动中的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

(一)批而未供产业用地,是指经依法批准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用而未实施供地、且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产业用地的土地。

(二)供而未用产业用地,是指已实施供地但未动工建设的用地,按照约定动工时间具体分为以下四类:1.暂未达到约定动工时间的未建产业用地;2.超过约定动工时间但未满1年的未建产业用地;3.超过约定动工时间但未满2年的未建产业用地;4.超过约定动工时间超2年仍未动工建设的产业用地。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批复-粤府函〔2016〕70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批复-粤府函〔2016〕70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批复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批复粤府函〔2016〕70号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请示》(河府〔2013〕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河源市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区,也是粤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发展城市的发展目标,立足本市生态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逐步把河源市建设成为环珠三角地区性中心城市、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二、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规划》确定的319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加强空间管控,统筹推进片区建设,形成产城平衡、组团发展的格局。

优先扶持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等重点地区发展,增强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衔接,引导城乡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0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

畜禽养殖场规划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场规划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场规划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斜照在规划图纸的角落,我拿起笔,开始思考这个畜禽养殖场的规划方案。

养殖场规划,不仅仅是画一张图,更是对养殖户未来生活的规划和设想。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禽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殖的需求,环境污染、疫病防控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规划一个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养殖效率:通过科学规划,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2.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畜禽产品质量。

4.提升养殖户收入:通过养殖场的规划,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水平。

三、项目规划1.选址: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区域。

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环境,避免与居民区、水源地等敏感区域相邻。

2.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户的实际情况,确定养殖场的规模。

一般而言,养殖场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但也要考虑到管理难度和疫病风险。

3.布局:养殖场内部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生产区包括养殖舍、饲料库、兽医室等;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卫生间等;管理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辅助区包括停车场、绿化带等。

4.设施:养殖场应配备先进的养殖设备,如自动化喂食系统、粪便处理设备、疫病检测设备等。

同时,要考虑到养殖场的环保设施,如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等。

5.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定期消毒、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等。

同时,要加强与兽医部门的沟通,确保养殖场的安全。

6.人员培训:加强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项目实施1.前期准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养殖场的规模、选址等。

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如土地使用证、环保审批等。

2.施工阶段:按照规划图纸,进行养殖场的建设。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一)规划范围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包括东源县的灯塔、双江、涧头、船塘、顺天、骆湖、漳溪、上莞八镇,连平县的忠信、三角、大湖、绣缎、高莞、油溪六镇,和平县的公白、礼士、合水、林寨、青州、东水六镇。

共计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5年,2012年-2016年,展望至2020年。

在5年规划期内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014年;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

(一)区位概况1.地理区位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

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腹地,地处东源、连平、和平三县交界处,包括东源县八镇、连平县六镇、和平县六镇。

2.经济区位灯塔盆地临近珠港澳城市群,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连接珠港澳三角洲“经济金三角”与“资源金三角”的咽喉之地,“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是其主导发展战略。

3.交通区位灯塔盆地境内有京九铁路,205线国道,粤赣高速公路,随着珠江三角洲与环珠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交通距离在1小时之内。

4.农业产业区位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灯塔盆地处于水稻、柑橘和生猪优势产业带,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种植业产业基地和港澳地区重要的畜禽供应基地。

表2-1 灯塔盆地主要河流概况表二、产业布局优化粮油作物生产的区域布局,在西部平原地区发展优质稻生产区,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优化品种,提升单产;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以扩大季节性特粮生产,发展优质花生,提高粮食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东部和南部东源县丘陵旱地区发展基地化生产和节水型农业,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标准生产技术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主要栽培水稻、花生等粮油作物。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1•【字号】河府[2008]46号•【施行日期】2008.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河府〔2008〕4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是我市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型畜牧业转变,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市畜牧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

到2011年,畜牧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初步建立起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制度化。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

二、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四)科学编制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

各级畜牧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以一亩耕地吸纳2头生猪粪尿,一亩山地吸纳3头生猪粪尿(山地能吸纳生猪粪尿面积按总山地面积的5%计算,1头奶牛的粪尿相当于10头生猪的粪尿,l头肉牛的粪尿相当于5头生猪的粪尿,3只羊相当于1头生猪的粪尿,60只肉鸡、肉鸭的粪尿相当于1头生猪粪尿)的载畜量,确定畜禽饲养量。

河源市养牛场项目实施方案

河源市养牛场项目实施方案

河源市养牛场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

养牛场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养牛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河源市养牛场项目2. 项目地点:河源市某县3. 项目规模: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亩,计划引进奶牛1000头4. 项目建设内容: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奶牛引进及饲养、奶牛产品加工等三、项目实施方案1. 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的重要环节,包括场地平整、牛舍建设、饲料储备库建设、饮水设施建设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确保牛舍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温度适宜。

2. 奶牛引进及饲养引进高品质的奶牛是项目的关键,应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在饲养管理方面,要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奶牛的生长和生产状况。

3. 奶牛产品加工养牛场项目不仅仅是饲养奶牛,还应该充分利用奶牛产品,开展乳制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可以生产鲜奶、奶粉、奶酪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实施保障1. 资金保障:项目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充分做好资金筹措工作,争取政府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技术保障:引进养牛场项目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可以邀请畜牧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养牛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3. 市场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拓展销售渠道,确保奶牛产品的销售。

五、项目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养牛场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将提高奶牛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环境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环保,科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xxxx-2020年).doc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xxxx-2020年).doc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河源市委宣传部2009年8月20日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目录一、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8)三、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17)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35)五、加强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 (42)六、探索凸显河源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山区建设新模式 (47)七、注重民生建设构建和谐河源 (52)八、传承河源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63)九、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 (72)十、创新体制机制 (78)十一、主动加快融入珠三角,强化区域衔接,扩大对外开放 (82)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6)前言河源市近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经济总量在地级市排名中上升了三位,势头良好;社会面貌也呈现了活跃、和谐、有序,后发崛起的景象。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了河源,但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双转移”扶持政策,中央和省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国内外“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等,都给河源带来了稳步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河源的发展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科学发展和河源特色之路,这就是“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道路,就是在系统论、运筹学、管理学、协同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河源的经济、生态、民生、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协调的发展之路。

本规划纲要是按照“三规合一”的新要求,结合河源的实际而研究制定的。

具体规划范围以河源市的源城、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五县一区”为主体,结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接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深圳、惠州、东莞、中山等市紧密合作及双转移的相关内容有机纳入。

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纲要可作为指导河源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以及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河源市养牛基地方案书

河源市养牛基地方案书

河源市养牛基地方案书广东省内目前肉牛养殖地方首选河源市。

河源到惠州80 公里,隔深圳才2 个多小时的路程,至广州也是是一样。

河源雨水充足、气候相宜、地势平坦。

目前对当地申办各种农业种植有巨大的扶持力度。

由此特制定在河源市建立养牛基地的方案书。

一、养牛基地建立支出1、计划养殖肉牛,30头需资金30×3000=9万元2、用竹杆或钢管搭建简易棚舍和饲料存放间需200平米200×80=16000元3、修建青贮饲料池需2500元4、修建贮尿化粪池需500元5、需购青贮饲料铡草机需2700元6、接通动力电源1000元7、计划请人工资一年15000元8、其它不可预测开支5000元合计:132700元二、创建养牛场的优势1、可以消化周边的秸秆和杂草,以避免种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废气(目前计划办养牛场的连开荒地近二十亩全种的玉米待收且玉米秸秆正无法处理)。

2、九月份本组将收回的零星土地和插花地可以租来种植牧草,用于再扩大规模!所产生的牛粪可作农田肥料种蘑菇,也可出售,所以不会污染环境!3、预计将本人一处没用的老房子与田坝中央的台湾鸟一户居民房屋置换,有利于节约资金也解决了那一居民被洪水围困的风险。

4、本人只想在养牛业上一展身手,并有可能带动一些人一同发展,所以不会要求政府给予二次赔偿,可以给上级政府立字据。

三、养牛基地优势1、家中现有伍万元闲置资金可用。

2、有二位老人可协助管理。

3、有一茶园与小旅馆的收入补贴家用和部分养牛场的开支。

4、目前有近二十亩的待收玉米和秸秆可作肉牛的补充料与冬天的贮存料。

5、家中曾养牛多年,有一定的养牛经验。

四、养牛基地建立的可行性1、据网上查证资料结合现实的调查了解,肉牛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一直不饱和且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牛肉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2、肉牛养殖与其它养殖业风险少,疾病少,不会受散户的冲击,但缺点是投入大。

3、综上所述各方因素,养殖肉牛是创业中最稳的行业,预计两年不扩大的情况下就会收回投入的,一定会成功!。

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0•【字号】河委发[2008]10号•【施行日期】2008.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委发〔2008〕10号)各县区委、政府,市直和中央、省驻河源副处以上各单位: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河源经济社会“六个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和谐稳定,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力争到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6%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绿色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广东旅游食品生产制造基地。

现结合实际?熏提出如下意见:一、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加快推进河源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通过4年努力,初步形成优质稻、蔬菜、水果、茶叶、南药、商品林和畜牧水产养殖七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优势品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镇。

大力培育和发展小庄园经济,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专业镇建设,根据各镇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促进镇级经济大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强大辐射带动效应。

建立政府、社会、企业、金融等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各类特色专业镇。

河源市和平县农产品调查情况

河源市和平县农产品调查情况

河源市和平县农产品调查情况关键信息项:1、调查的农产品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产品的产地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产品的种植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农产品的产量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农产品的质量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农产品的销售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农产品的市场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农产品的加工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本次协议旨在对河源市和平县的农产品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和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111 调查背景河源市和平县作为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然而,对于其农产品的详细情况,包括种类、产量、质量、销售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112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和平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质量等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支持。

12 调查范围与对象121 范围涵盖和平县境内所有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

122 对象包括各类农产品种植户、养殖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商等。

13 调查内容131 农产品种类详细记录和平县所生产的各类农产品,如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茶叶等)、畜牧产品(猪、牛、羊、鸡等)、水产品等。

132 产地分布明确每种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包括乡镇、村庄等。

2020年整理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30).doc

2020年整理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30).doc

《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工作过程及主要内容概述一、规划编制过程及背景概述(一)规划编制过程2008年5月,受和平县人民政府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和平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

项目组组织多次深入现场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收资与访谈工作。

2008年底向和平县政府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

2009年5月至9月,就纲要初步成果多次向县政府及各专业部门进行了汇报,听取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9月18日,向县政协和市民代表进行了听证汇报,其后进行为其一个月的规划公示与公众咨询活动。

2010年4月,在和平县召开了“和平县城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和平县委县政府五套班子及相关专家在听取了规划基本内容汇报后,对规划思路和编制内容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深化的意见和要求。

2010年5月制作形成送审规划成果。

(二)规划编制背景本次规划修编的时代背景和地区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地区的发展建设提出新的方向。

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对于建设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与新一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十一五”规划相协调,力求在土地使用与供应层面保持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二)区域交通环境的变化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006,粤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和平的交通区位,和平缩短了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距离,这明显提升了和平县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为其融入了珠江三角洲“三小时经济圈”提供有效的设施保障。

(三)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推进为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为和平县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和平县生态振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和平县生态振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和平县生态振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生态振兴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振兴现状和存在问题:
现状:
1. 政策引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生态振兴的推进。

2. 生态保护项目:一些地区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草地恢复等,以改善生态环境。

3. 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存在问题:
1. 资金不足:生态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些地区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生态保护和修复进展缓慢。

2. 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了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环境破坏严重,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

3. 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地区在生态振兴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指导,导致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方面存在不合理或冲突的情况。

4. 治理不力:一些地区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导致环境破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河源市域范围,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包括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和连平县一区五县,共设94个建制镇,1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省级中心镇19个(包括5个县城)。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基期是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

发展总体定位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适度工业化战略,全面推进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积极打造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示范市,大力建设“五大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将河源发展成为广东“绿色宝库”和“幸福之乡”。

总人口和城镇人口总人口近期年均增长率控制在2%,2015年控制在390万人以内;2015年—2020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2020年控制在430万人以内。

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260万人以内。

城镇化水平近期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5%,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约52%;2015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6%,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60%。

城镇规模结构到2020年,形成大城市1个(中心城区),中等城市2个(老隆、紫城),小城市2个(阳明、元善),小城镇86个。

城镇空间结构总体空间结构:在发展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引导下,河源将以“井”字型发展轴带为主线,以多层次的中心城镇和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为节点,形成不同类型、规模的城镇和产业区向“点轴”集聚,六大片区“以点带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打造四条发展主轴:强化城镇与产业沿交通轴线的拓展态势,打造两纵两横“井”字型发展轴带,形成融入珠三角、沟通长三角、带动环珠三角空间发展格局。

培育三级城镇中心:通过实施不均衡发展策略,培育教育科研、旅游服务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等服务功能,将产业、用地、交通等开发引导性资源优先倾斜给基础条件好、集聚能力强的市区、县城和中心镇,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市域中心——地方性中心——一般镇”三级城镇中心体系。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4•【字号】粤府函〔2023〕321号•【施行日期】2023.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321号河源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上报〈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查意见的请示》(粤自然资报〔2023〕38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和平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和平县建设成为河源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产业协作发展连接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市。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和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7.4平方公里(25.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0.32平方公里(24.05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71.9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08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基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总体安排,依托粤赣高速、梅河韶高速、G358、G238、S229等交通干线串联城市发展重点功能片区,打造以灯塔盆地为核心的南部农业生产片区,建设中部产业发展和综合服务片区,筑牢九连山山脉及周围山体形成的北部生态屏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2011-202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存栏9.62万头;肉牛出栏0.15万头,存栏1.3万头;羊出栏0.1万头,存栏0.49万头;三鸟出栏521.5万羽,存栏132.8万羽。

肉类总产量16214吨,其中猪肉8350吨
,牛肉403吨,羊肉11吨,家禽肉7450吨,蜂蜜产量33吨。

水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主养品种为四大家鱼,经济鱼类养殖较少,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2010年水产品总量为
3100吨。

目前,和平县养殖业已初步进入由传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发展思路
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域,要根据各镇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统筹全县、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布局。

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以生态优先,打响生态品牌
,依靠科技,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配置、合理衔接、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
协调运行,实现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源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行分区管理,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功能定位,确定“三大区域”,即禁养区
、限养区和适养区,以确保珠三角和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万绿湖和东江等水源保护区不受畜禽污染的滋扰。

(一)禁养区
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含养殖户、散养殖户、下同),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迁移。

主要包括:
1、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建成区,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园区内及区块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2、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陆区域,其他河流(浰源镇至东水镇、河明亮水电站至东水镇等浰江干流)两岸20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县有关职能部门划定为准)。

3、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

各级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各级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游览
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及休闲的区域范围。

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二)限养区
该区域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

畜禽养殖存栏量超过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的,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由农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区域(流域
)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

主要包括:
1、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侧1000-2000米范围内陆区域;
2、高速公路、国道、铁道(控制线范围外)以及东江支流两侧1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
3、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和城市建成区范围边界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500-1000米,其他风向500米(视环境状况而定)的区域;
4、各行政村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区外,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区域;
5、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留地带,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三)适养区
主要指除禁养区和限养区外的其它区域。

畜禽适养区域内发展畜禽养殖,应当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有关规定要求。

在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前提下,按照适度规模、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原则,鼓励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

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施清洁养殖,采取污水分流、粪尿干湿
分离和落实畜禽养殖场废渣、臭气、废水、畜禽尸体安全处置等措施。

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户)要按照“规模养殖、综合治理”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重点发展产业与布局
(一)养猪业
1、产业基础:2008年以前和平县肉联厂屠宰的生猪60%以上来自外地,而目前全县生猪生产总量达已实现自给自足。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同比增加5.5%,存栏9.62万头,同比增加5.1%
;生猪规模养殖专业户达450户,同比增加120户;存栏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8户,同比增加4户;存栏500-1999头的养猪场32户,同比增加19户;存栏50-499头的养猪场410户,同比增加97户。

2、发展目标:要坚持以农民增收和建设循环农业产业为目标,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

同时以市场为
导向,开发和引进生猪优良品种,实现品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至2016年,全县生猪出栏量将达到18.58万头,猪肉1.43万吨;至2021年,全县生猪出栏量为26.06万头,猪肉
2.02万吨。

3、产业布局:
(1)规模化生态养猪区域:南部东水镇、贝墩镇、林寨镇;北部长塘镇、下车镇。

(2)适度发展区域:南部礼士镇、公白镇和古寨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建设良种猪苗繁育场2个。

年出栏各1万头,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室、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猪舍及场区道路等。

建设点分别位于东水镇和贝墩镇。

(2)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

年出栏各0.5万头,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室、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猪舍及场区道路,重点做好种猪引进、产品认证和农户培训等。

建设点分别位于礼士镇、
长塘镇、贝墩镇、公白镇、下车镇、优胜镇、东水镇、林寨镇、古寨镇和彭寨镇。

(二)养鸡业
1、产业基础:2010年全县出栏三鸟521.5万羽,年末存栏132.8万羽,肉鸡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和平县的东南部,以温氏企业带动农户养殖为主,现在带动农户239户。

2、发展目标:至2016年,全县将发展425户中型生态养殖专业户,年出栏肉鸡771.22万羽;至2021年全县发展570户大中型规模养殖户,年出栏肉鸡1081.68万羽。

3、产业布局:南部东水镇;中部阳明镇(粮溪片区)和合水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项目5个,年出栏各100万羽,分别位于阳明镇(粮溪片区)、林寨镇、古寨镇、彭寨镇和合水镇。

(2)微生物有机肥厂4个,年产各20万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大坝镇、彭寨镇和合水镇;
(3)生物科技饲料厂2个,年产各10万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和合水镇。

(三)草食牲畜(肉牛、羊)
1、产业基础:2010年,全县出栏肉牛0.15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出产牛肉403吨。

其中,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彭寨镇。

山羊年末存栏4900头,其中能繁殖母畜2600头。

2、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和规划,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养殖,适度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同时对草食动物的进行圈养,调整畜群结构,增加优质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重点
推行秸杆养牛羊和舍饲圈养,迅速增大牛羊的饲养规模。

至2016年,全县肉牛出栏量将达到0.74万头、山羊0.72万头,牛肉产量1500吨,山羊肉88.49吨;至2021年,全县肉牛出栏量为1.09万头、山羊1.78万头,牛肉产量1900吨、山羊肉218.77吨。

3、产业布局:西部青州镇和浰源镇;南部林寨镇、彭寨镇、古寨镇、礼士镇和公白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肉牛养殖示范项目2个,年出栏量各4000头,分别位于林寨镇、青州镇。

(2)山羊养殖示范项目1个,年出栏量各3000头,位于上陵镇。

(四)水产养殖
1、产业基础: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100吨,产值为2700万元,其中优质鱼138吨,其它鱼类2962吨。

养殖类型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集中于东水镇,其它镇养殖较分散。

2、发展目标:以加快特色水产良种繁育与推广为重点,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稳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发展目标包括:①鼓励发展以桂花鱼、黄鳝、塘鲺、日本鳗鲡、泥鳅、倒剌鲃等优势特色水产
品为主的生态养殖,提高特色水产品的养殖比重;②进一步整合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基础;③扶持培育休闲渔业,结合全县旅游业发展布局和特点,积
极发展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扩大渔业经济发展空间。

至2016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将达4500吨,产值4000万元;至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000吨,产值5300万元.
3、产业布局:南部贝墩镇、林寨镇、彭寨镇、公白镇、东水镇;北部长塘镇;中部阳明镇、合水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优质水产养殖基地3个,年产量各1200吨,分别位于贝墩镇、彭寨镇和东水镇。

(2)休闲渔业养殖基地2个,年产量各500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和热水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