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一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课标要求
⑹知道大运河、赵州桥,体会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 ⑺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⑻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⑼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
2、课标解读
• 1、如何理解“科举制”这项内容与“开放” 的学习主题的关系? •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 一项重大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辉煌成就 之一,也是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所在。可以 说这是政治的开放,是入仕之途的开放。到了隋 唐时期,仕途在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不分阶级, 不分种族。历史上也的确有地位低微的人和少数 民族甚至外国人通过科举而在中国朝廷做官的事 例。当然教学中应该指出,科举制其实主要是对 士族以外的庶族地主阶级开放。




材料一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贞观政要· 任贤》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 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你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个 4、材料三中的“夷狄”指什么?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 3、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治国思想对唐太宗的统治产生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1、材料一中唐太宗”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含 什么样的皇帝。 了一种什么思想?请以事实说明。 了什么影响? 义是什么? 吸取隋亡教训 听取魏征的直谏 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是一个开明的封建君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纳谏,轻徭薄赋,重视生产,形 少数民族 平等开明的政策 政治家。 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

B.学校教授儒学
A
C.以佛教为纽带
D.都学习中国的建筑艺术
小结: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表明唐代对外开 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行表明中 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唐宗宋主,稍逊风 骚。”
这位“唐宗”指的是谁?如何理解这个 “稍逊”?
隋炀帝:众位爱卿,听说扬州新出一种花叫琼花,花 大如碗,芬香扑鼻。朕想亲自去瞧瞧,各位有何高见 呀。
大臣甲:天降瑞花,这是皇上的福分,皇上早就该去 了
大臣乙:洛阳至扬州上千里,路遥地远,皇上龙体怎 能受如此劳顿?
大臣甲:臣有一计,可解此忧。
隋炀帝:卿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大臣甲:我们可以先修一条从洛阳到扬州的运河,再 造几百艘龙舟。那样皇上就可以坐上龙舟,一路上游 山玩水,直到抵达扬州,欣赏琼花……
击匈奴
的联系
商业贸易往来
来中国学习儒 家文化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的桥梁
对日本生产、生活与 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 响
鉴真东渡
唐 朝
到日本弘扬佛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行
长安
到天竺取佛经 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
精义
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
贡献
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中的相同点是:
A.都有高僧作出贡献
(4)材料四反映出这种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1)推举。
(2)科举制度。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 考试。
(3)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 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 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 产生。
(4)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隋唐时期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互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历史地图等学习工具,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同理心。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实现了全面发展。
3.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如课堂问答、小测验、论文撰写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建筑、绘画、诗歌等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美好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挑战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设计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如讨论、辩论、研究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3.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精品).doc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精品).doc

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活动方案识梳理。

(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创立殿试和武举;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的统一:统一时间:589年影响: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3、隋文帝改革措施的核心:提倡节俭4、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处死,不久隋灭亡5、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开凿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和长安运输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影响: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6、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赵县,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列举“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节用戒奢,生活上提倡节俭,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把君民关系比喻成舟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招贤用能,知人善任,沿用并完善科举制。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3、虚心纳谏,择善而从。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职能: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科举制:1、目的:为了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才。

2、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3、内容:明经、进士(策问、经史、杂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影响:改变了过去官员选拔主要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学术风气也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总结湘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总结湘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一、开运河创科举1)隋文帝杨坚, 581年建立隋朝, 建都长安, 开科举制。

记:随文帝舞把腰刀上长安考科举!科举制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 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隋大运河是在隋炀帝, 605年在位时开凿的。

隋炀帝, 五年修成。

大运河全长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二、贞观之治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 隋亡唐兴, 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 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 政治黑暗, 滥用民力, 经济倒退, 人民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 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 都勤于政事,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 都整顿吏治, 任用贤良。

三、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的形成原因: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 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 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烧毁珍宝, 戒奢从简。

2、唐玄宗与唐太宗统治政策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 重视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 都注意戒奢从简, 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3、盛世经济的繁荣四、唐朝的中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x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五、唐朝的民族关系①经济上: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农民有了一定的土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业、手工业、商业、彰通都有了发展。

人教七下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人教七下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时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人口大幅度增长。

(2)长安洛阳修建了许多仓库,储积了大量粮食布匹。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物及时间:隋炀帝在位时期从605年开凿。

3、“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段”: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意义:它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短期统一的朝代。

(秦:公元前221-207年,15年;隋朝:581-618年,38年)(2)都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

(3)都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

(4)都是因为统治残暴而亡。

第2课 "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2)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3)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合并州县;(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

“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学习本课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笔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整理

[笔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历史课件PPT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历史课件PPT

叁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三章】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六省
叁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三章】
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天下漕运 仰此一渠”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叁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三章】
国家统一 589
繁盛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课件
繁荣与白居 开放的社会 易
壹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文导读】
战国 、秦、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原奴
封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隶商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社 西周

隋、唐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会会
会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春秋
明清
历史发展线索
壹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文导读】
南北朝时期 全图
兴洛仓
结论 人口激增 恳田扩大 粮仓丰实
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二章】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贞 观 政 要 》
——“开皇之治”

大运河的开通
叁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三章】
1、概况: (1)时间:AD605年 (2)人物:隋炀帝 (3)流经面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开凿条件 (1)隋文帝时期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隋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得征发两 百多万人进行开凿运河成为可能; (3)前代的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作为基础 。
壹 南北重归统一

贰 隋朝经济的繁荣

叁 大运河的开通

南北重归统一

新七年级历史ppt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

新七年级历史ppt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基础。 4、唐朝时发明的重要农业工具是 和 。 ”。“ ”为唐朝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5.唐太宗实施的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治国之策)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
征;改革三省六部);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
交往频繁,唐朝 年间, 到学习佛学,求取佛经。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
相。
2.“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 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9.确立了进士科在科举制度中主导地位是在( ) 10.“学而优则仕”,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这也是我国古 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1.唐朝的吐蕃人是今天( )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12.吐蕃的政治中心在( ) A.长安 B.洛阳 C.重庆 D.逻些 13.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哪个皇帝?(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4.藏族祖先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单于 B.赞普 C.皇帝 D.可汗 15.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结盟 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杨坚(隋文帝)】581年建立隋,589年统一(灭掉陈),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杨广(隋炀帝)】1.修建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目的)中心为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途径洛阳,洛口仓,江都(水上路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意义)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地位)。

2.创立科举制: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更有效的进行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原因,目的);设置进士科。

其他(无时间说明):1.日本遣隋使到中国(交往表现)(对外交往活跃)2.【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地位)领先欧洲七百多年。

3.【展子虔】——隋朝最有名的画家——《游春图》——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唐朝:【李渊(唐高祖)】618年在长安建立唐朝。

【李世民(唐太宗)】1.“玄武门之变”,年号贞观2.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镜子)(体现出的品德: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善听正确意见)3.贞观之治:(1)吸取隋亡教训;政府轻徭薄赋;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出现原因)。

(2)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表现)4.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5.将【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经济,增进了汉藏(蕃)之间的友好关系(作用,意义)。

6.扩充国学,扩建学院,增加学员,大力提倡科举。

7.日本遣唐使:后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立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的某些风尚。

8.【玄奘】西游至天竺(今印度):是第一个系统的把天竺佛教,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意义)《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地位)9.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10.吐蕃——藏族——青藏高原——布达拉宫【武则天(周朝)】1.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评价)2.称帝后,改国号为周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政治评价)4.开创了殿试和武举5.在今新疆地区建立北庭都护府6.任用贤才,破格提拔(姚崇,骆宾王)【李隆基(唐玄宗)】1.开元之治(开元盛世):(1)任用贤才【姚崇】,重视吏治,考核政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年级课题:1.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师:孙英男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分为两个部分:南北重归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重新统一南北方的朝代,通过隋文帝和隋炀帝前期的整顿发展和统治,隋朝虽然短暂,但是为后来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也为后世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国家的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贡献。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朝初,经济繁荣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学生较难全面地、辩证地分析。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的思维训练,已经基本了解并掌握了我国从远古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一些历史现象、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历史思维的训练,他们已经能够通过阅读简单的文字材料和图表,解决简单的历史问题,能够初步通过所学知识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是,对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尤其是本课中隋朝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中以及大运河的开通,他们并不能充分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了解隋朝短暂而繁荣的特点。

理解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发挥的作用。

学生阅读史料,解决“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的问题,培养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阅读史料等环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阅读法、讨论法、对话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体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所学过的封建社会中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特点,引出隋唐时期的总体特点。

进而引入第一课。

教师指出隋朝的特点—短暂、繁荣。

【学习新课】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隋朝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东都洛
阳);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史实。

简要介绍隋文帝。

二、教师提问:隋文帝杨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

教师出示
表格,“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学生阅读,初步得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和粮仓丰实”
的结论。

教师出示材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学生加深对隋朝经济发展的了解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并出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三、教师出示图片,简要讲述隋炀帝在位时的奢侈和暴政,并出示“琼花”图片,引出大运
河的开通。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补充讲述: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不一致,北方粮食等物资需要南方供给,但是陆上交通能力有限;统一南方后,要加强对南方的统治;隋炀帝到南方游览等。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大运河开通的时间、人物、起止地点、四个组成部分和连接的五条河流。

教师出示图片,将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分段和连接的河流,帮助学生一一落实在图上,并概括为“三点、四段、五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能够开通。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运河风光。

针对大运河,完成思考题。

四、教师指出:隋朝是繁荣的,但又是短暂的,像秦朝一样,经历二世而亡。

五、教师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并讨论: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小结】
【当堂演练】见幻灯片【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