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答案】 (1). 一觞一咏 (2). 王羲之 (3). 人间词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5). 为伊消得人憔悴【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作家作品要正确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注意关键字“觞”“羲”“词”“消”“憔悴”等字词的写法。
【点睛】答好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题,要注意平时积累。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写时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文学常识题要关注作家的时代、风格、地位、主要成就及代表作品。
答题要看清要求,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内容。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2016年,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领衔的“中国深部探测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大年对他的团队成员说: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我们一直在跟跑;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进入了并跑阶段。
要达到领跑水平,我们更要戮力同心,沉下心来做研究。
常常有队员拿实验报告来向我(),或发来论文让我(),不时能看到你们的(),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目前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并跑到领跑的路还很长,“_____,_____”,我们任重道远。
⑴按顺序填入括号的词语,用语贴切的一项是A.请示指正不经之谈B.垂询斧正不根之论C.请教斧正不易之论D.咨询指正不刊之论⑵填入画线处的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卷
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4分) (2020高二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
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响甚巨。
_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
【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
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五湖四海B . 浮雕C . 津津玩味D . 倒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 (2019高三上·静海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把资金投到电影制作环节中,参加国际电影节赚得口碑,之后再去宣发、销售和推广,在当下这是一条独立电影的可行之路。
至于这条路能走多远,仍需时间验证。
福建省龙海市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与上次周考一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社区”一词是英文 community 的译名。
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
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
而社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观察得到的。
社区至少要包括下列三个要素:人民、人民所居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
我们一提到“社区”这个名词,立时就会联想到它的地域性,因为这是社区最显著的特征,社区的单位可大可小,小之如邻里、村落、市镇,大之如都会、国家、世界,这一切统可称为社区。
不过若就文化的水准来说,社区大致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
部落社区自然是指以游猎和牧畜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
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
都市社区是指以工商制造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
这三种社区代表三种文化程度的集团生活。
社区一面固有它的地域基础,一面尚有它的社会心理基础。
欲明白社区的真义,固然要着重地域基础的研究,但同时却不能像“地理决定论”者那样将地域研究的基础当作社区解释的基础。
这其间是有很大的分别的。
现在我们可进而讨论社区的第三要素,即文化。
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
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谓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业果。
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但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文化其他方面如物质文化、象征文化和社会文化,交为作用,互相维系的。
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为了解剖文化而拟定的,并不足以代表文化的实体。
实际上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生作用时,不是局部的,乃是全部的。
以前的文化二元论者,主张将文明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以为这样可以代表事物的本性,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福建省龙海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福建省龙海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下·虹口模拟)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含义接近的一项是()A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A . 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被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 .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C .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境与象袁行霈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文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
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
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
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文融”解释为“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与上次周考一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
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轻而易举的模仿某位画家所辛苦创造出来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型。
深度学习主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的分层模型结构,对输入数据从底层到高层的逐级提取,从而能很好地建立从底层信号到高层语义的映射关系,而且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
对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要学习大量的艺术知识,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再按照相关程序从底层到高层逐级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按照建立起来的某种模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那么,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人类的艺术创作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比如可以用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简要概括。
而AI艺术创作过程与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较为接近的可能就是第二个步骤“胸中之竹”了,都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等。
这里涉及到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的模仿,“机器思维是计算机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身的内部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包括知识的表达、组织和推理方法,启发式搜索策略,人工神经网络等。
”当然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AI艺术创作在调动知识储备的时候仅仅是调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这些数据与AI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AI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按照主人的要求进行工作而已。
2019-2020学年龙海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龙海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女[俄]契诃夫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
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
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眬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
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
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
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
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
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
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
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
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2019-2020学年龙海莲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龙海莲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一一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材料二: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分布城市GDP技术资源5G城市试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贵阳、兰州等18个城市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州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当地存在大量通信高科技企业且形成产业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试点城市已经达到290个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州、拉萨、鸟鲁木齐等少数城市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物联网发达、高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企业众多(摘编自曾凌霄《从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
“胡焕庸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产无智”。
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
2019-2020学年龙海莲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龙海莲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斗寒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
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①。
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
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
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
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
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
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
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
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
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
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
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
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
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
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
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
福建省龙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福建省龙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B .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C . 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 . 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2. (2分) (2019高三下·韩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B .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
C . 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D . 人类心目中的摩天大楼——巴别塔从未泯灭,千百年来,人类繁衍换代,被定义为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也从图腾变成现实。
3. (2分)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像涂老师这样体弱多病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稍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B . 亲爱的先生,认识您十分荣幸,我们公司随时欢迎您大驾光临!C . 余老师刚退休,接到学生小王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刻苦学习,争取考上重点大学。
”D . 你中学时的绘画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常拿出来欣赏。
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判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出现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了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察”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了“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该时时注意问“心”,注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德”观念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审核版)福建省达标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福建省达标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当今诗坛,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为诗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陌生化。
诗评家陈仲义认为:“就语言层面来说,陌生化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因其特别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陌生化的合唱一浪高过一浪,陌生化终成为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
”但我要说的是,由于诗人们过于偏好陌生化的语言,导致诗歌偏离了读者的审美趣味,诗歌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远离诗歌和诗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当前的诗坛需要有一种让读者觉得亲切和亲近的诗歌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从学术层面看,任何把某种诗学理论极端拔高的结果,都会导致诗歌创作生态发生不必要的偏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出不同的诗学观点和理论,显得比较艰难。
尽管这样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中国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
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恰恰对深入本体世界构成了一次障碍、一种抵消;它只是揭示了诗歌语言的一极,而忽略了潜在的另一极——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朴、归真。
诗评家陈仲义也认为在某些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一点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
诗人王立世是这种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他这方面的代表诗作,我认为当推他的《夹缝》。
《夹缝》这首诗就这么短短几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味却是无限的丰富的。
就是这样丰富的人生体验,诗人王立世,没有像有的诗人那样将满腔的情绪完全倾倒而出,而是很节制地选取了“夹缝”这一中心意象,同时撷取人们常见的花草、空气、鸟鸣、风雨等意象进行了丰富而又亲切的描写。
他不像有的诗人板着面孔,更不像有的诗人故作高深,在那里写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龙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
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
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轻而易举的模仿某位画家所辛苦创造出来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型。
深度学习主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的分层模型结构,对输入数据从底层到高层的逐级提取,从而能很好地建立从底层信号到高层语义的映射关系,而且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
对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要学习大量的艺术知识,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再按照相关程序从底层到高层逐级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按照建立起来的某种模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那么,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人类的艺术创作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比如可以用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简要概括。
而AI艺术创作过程与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较为接近的可能就是第二个步骤“胸中之竹”了,都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等。
这里涉及到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的模仿,“机器思维是计算机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身的内部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包括知识的表达、组织和推理方法,启发式搜索策略,人工神经网络等。
”当然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AI艺术创作在调动知识储备的时候仅仅是调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这些数据与AI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AI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按照主人的要求进行工作而已。
然而,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胸中之竹”不仅是对客观的知识、素材进行选择加工,还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价值等都不无联系,这应是二者之间的重大区别。
另外,AI艺术创作的“眼中之竹”仅仅是编程人员输入进去的数据,数据库越大,深度学习方式越优化,其体现出的智能就越强。
人类艺术创作中的“眼中之竹”则不仅仅关系到所看或者所学的知识、素材,还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所以,就目前来看,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所写的诗歌或歌词更多是在掌握了写诗或写歌词的一般技巧和规律之后对词语的堆砌,也就是说AI艺术创作只能掌握艺术创作中的共性,而没有个性,因为个性是由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民族、时代、社会、文化等共同构成的。
“手中之竹”对于AI艺术创作来说,可能仅仅是对某种艺术风格建立模型之后的复制,这种复制对于它来说轻而易举,而且具有某种程度地机械性。
然而,“手中之竹”对于人类来说却充满了更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也充满了创新性。
归根结底,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所依据的主要还是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然后建立某种模型,而人类艺术创作更多的是源自内心情感的宣泄。
所以我们在对科技抱有乐观主义的同时更应对人类保持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