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业合业经营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
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
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
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
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
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
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
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
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金融行业的合并与兼并成为一种趋势。
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是指两个或多个金融机构合并成为一个实体,或一个金融机构收购另一个金融机构的过程。
这一趋势在金融业内被广泛讨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合并与兼并的动机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
首先,合并与兼并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合并资源和平台,金融机构可以减少冗余,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合并与兼并可以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金融机构通过合并与兼并,可以扩大经营范围,进入新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和业务机会。
此外,合并与兼并还能够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资源的互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
二、合并与兼并的形式金融机构的合并与兼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首先是垂直合并与兼并,即在金融产业的不同层级之间进行合并与兼并。
例如,银行可以收购保险公司,以便拓展金融服务的全面性。
其次是水平合并与兼并,指同一行业内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与兼并。
这种合并与兼并可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风险的分散和资源的共享。
此外,还有交叉合并与兼并,即不同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与兼并。
例如,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合并与兼并可以实现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还有国际合并与兼并,即跨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与兼并。
这种合并与兼并可以实现国际市场的拓展和全球资源的整合。
三、合并与兼并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合并与兼并对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首先,合并与兼并引发了市场结构的变化。
合并与兼并后,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可能减弱,大型金融机构更容易垄断市场,从而影响市场的公平和竞争。
其次,合并与兼并可能改变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方式。
合并后的金融机构可能更加注重资本运作和产品创新,但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路径。
此外,合并与兼并还会产生就业变动和资源重组等方面的社会影响。
中国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的逐渐进入, 国内金融机构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分业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
金融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更是极端危险的,很容易使中国金融的发展陷入一种盲目的简单的混业状态,而放弃追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之间的相互合作效应。
关键词: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业目录一、综述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3)1研究目的 (4)2研究意义 (4)(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金融业经营环境的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 (5)(一)政治环境 (5)(二)经济环境 (6)(三)文化环境 (6)(四)技术环境 (7)三、中国金融业适应经营环境上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银证合作实践挑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银保合作实践挑战 (8)(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实践挑战 (9)(四)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9)(五)对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9)(六)按照WTO制定的规则进行金融活动 (10)四、优化中国金融业经营环境的对策 (10)(一)推进金融机构的民营化 (10)(二)商业银行要致力于“内功”修炼,尽快完善自我 (11)(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11)(四)加强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12)总结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3)一、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向开放和自由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业务与机构的跨境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同质金融资产在价格上的趋同,等等。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一、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九五”期间,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确立了分业经营的体制框架。
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有必要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分业经营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4大国际银行的现状是,一方面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却又吸收着高额的居民储蓄。
近年来央行连续降息,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投资者开始积极寻求其他的投资保值方法,若不良贷款得不到妥善解决,一旦储蓄的增量弥补不了不良贷款的增量,金融危机就可能爆发。
只有在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有效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的利益,分业经营模式在现阶段是必需的。
此外,如果允许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混业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资金优势而形成金融寡头,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2.证券业: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将会助长证券市场的投机活动,造成证券市场虚假繁荣。
而采取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发展。
3.保险业: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保险经营手段不够规范,理赔机制不够健全,保险公司自身缺乏有效的自律手段,险种不够丰富等隐患,一旦发生动荡性的事件,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目前监管水平不高,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手段措施也比较落后,专业人员和高质量信息缺乏,金融监控资源和经验都不足。
因此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监管环境和能力,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水平还远未达到混业监管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金融体系的安全的保证。
但是安全并不等于效率,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发展混业经营,允许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相互持股,可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
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
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的力量也日渐壮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制度的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同时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业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使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风险传染。
因此,如何平衡混业经营和风险管控,成为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一、混业经营的优点1.实现金融和实业的深度融合如今,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混业经营可以激发金融机构的内部活力,引领金融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金融和实业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银行业务相对单一,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也相对集中,导致金融机构产品同质性问题明显,利润空间逐渐缩小。
而一旦涉足其他金融领域,就能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保险业务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投资收益,信托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资产管理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因此,金融机构将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贷款、储蓄等金融服务,而是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中心。
这样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金融业混业经营可以支持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金融机构内部存在不同的业务板块相互支撑,能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很多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因为业务操作的习惯和理念相对固化,导致业务板块之间存在竞争和矛盾,进而影响到公司整体经营。
混业经营可以使不同业务板块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协同发挥整体优势,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3.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混业经营的优势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由于混业经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扩大了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客户的便利程度,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更加密切。
同时,通过对金融机构不同的业务板块制定不同的优惠和奖惩措施,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金融工作的重要意义
金融工作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金融工作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2.支持实体经济3.保障国家金融安全4.深化金融改革5.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三、金融工作的挑战与应对1.风险防范2.金融科技的应用3.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4.监管政策的调整与适应四、金融工作的发展趋势1.绿色金融2.普惠金融3.金融科技创新4.国际化发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金融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金融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金融工作的重要意义、挑战与应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金融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金融工作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工作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工作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金融工作还可以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工作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金融工作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4.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工作是金融改革的核心领域,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深化金融改革,可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业竞争力,推动金融市场国际化。
5.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工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金融工作的挑战与应对1.风险防范金融工作面临着各类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保障金融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
2.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探索金融产业布局发展趋势
探索金融产业布局发展趋势金融产业布局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产业的布局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金融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数字化、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和全球化四个方面的趋势。
通过分析这些趋势,可以帮助金融企业更好地布局和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 数字化趋势当前,数字化已成为金融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够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金融体验,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更是在推动金融数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化趋势在金融产业中的表现包括:在线支付的广泛应用,电子银行和移动银行的迅速普及,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型支付手段,以及金融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等。
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机构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同时也要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认知度和可信度。
2. 科技创新趋势科技创新是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金融业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形态,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人工智能在金融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智能客服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等。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提供更安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和支付方式,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
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要求金融机构不断跟进和应用新技术,但也面临着技术投入和管理的挑战。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提高用户数据的保护和隐私。
3. 绿色环保趋势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也在影响和改变金融产业的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指标,并将其纳入到评估和决策过程中。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业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
金融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
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经营,不过对银行与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经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经营既表明不同的经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经营策略。
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现象。
应该属于企业微观决策范畴。
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策略。
从宏观层面分析,从金融分业到混业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以下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
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决策时不能完全忽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的政治倾向。
金融管制政策等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结构的安排。
从制度选择角度,无论金融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由不同利益集团构成,金融制度从混业——分业——混业的变化是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现象,市场结构。
人文因素等也都影响着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
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一种模式。
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模 式 较好 地保 障 了金 融与经 济 的安全 、繁荣 与稳 进入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后 ,分 业 经 营 金 融 制 度
定 , 进 了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 促 下 的 商 业 银 行 又 受 到 巨 大 冲击 与 挑 战 :一 是 金 融 工 具 创新 层 出不穷 , 资银 行业 发展 迅速 , 不 断 开拓 投 在 新 的 金 融 系 处 理 上 采 用 分 业 经 营 和 混 业 经 营 两 种 制 度 。一 国
拓 的 直接 融 资方 式正 取 代商 业 银 行 的 间 接 融 资 方 式 ;越 来 越 多 的 资 信 度 较 高 的 企 业 纷 纷 转 向证 券 市 场 , 过发 行 股票 、 券 及 商业 票 据 获取 资 金 , 致 通 债 导 商业 银 行 贷 款 质 量 大 幅 下 降 ,呆 、坏 帐 比例 明 显 上 升 , 款 收 益 严 重 下挫 , 得 一 直 以 贷 款 垄 断 者 身 份 贷 使 m 现 的 商 业 银 行 作 为 贷 款 人 的 重 要 也 日渐 下 降 。 性
响等方 面进行 分 析 、 讨 。 探
一
、
西方 金融 业发展 的历程
务领域 , 其对 商业 银行 的资 金存 贷市场 冲击最 大 。 尤
二 是 由于 各 种 融 资 方 式 的 出现 , 尤 其 是 投 资 银 行 开
世 界 各 国 在 对 银 行 、 券 、 险 等 金 融 机 构 的 关 证 保
圈 T A N 5 U O
维普资讯
总 体 上 看 , 日前 我 国 金 融 业 仍 实 行 分 业 经 营 模 式 , 笔 者 认 为 , 经 济 、 融 形 势 的 发 展 , 国 金 融 但 随 金 中 业 必然 逐步 向混业经 营迈 进 。本 文 主要从 西 方金融
金融业发展趋势对策影响分析论文(共4篇)【财政与金融论文】
第1篇: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年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GDP 增长保持在6.7%,CPI上涨2%,均在政府目标区间。
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年,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金融宏观调控。
为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年我国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在总体稳健的基调下,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
针对外汇占款下降形成的流动性缺口,考虑到准备金工具可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效应且信号意义较强、受到的制约较多,央行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提供流动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和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
上半年,在稳增长要求下仍较为宽松,年初降准一次;后转向以高频的公开市场操作和MLF、S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为主。
下半年,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防风险,表现在流动性投放总量控制和结构上“锁短放长”。
年未,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
总的来看,货币总量和利率水平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相匹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主要针对系统性风险,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目标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性。
年底,央行提出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变革研究
一、 我国金融业混业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 是指银行、 证券公司、 保险 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各自经营与自身职能相 对应的金融业务。这种模式曾被美国、 日本等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以前 采用。 金融业 的混业 经 营, 则是指银行、 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 交叉 , 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 [ 1] 分营业务的范围。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 形势下, 出于竞争和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 英、 日、 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放松对本国金融业的 限制 , 由此推动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和金 融监管的改革。 我国金融业曾经实行过混业经营 , 但在缺乏自 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 混业经营无疑加 速了风险的积聚 , 催生了市场泡沫。因此, 国务院于 1993 年底做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对金融业进 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思路。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分 阶段地对外开放 , 大批的外资银行、 保险公司、 证券 公司已经以合资或独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 而 这些有着外资背景的公司大多是 全能型 企业 , 其 业务领域涉及银行、 保险、 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 面。它们必将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 努力
收稿日期 : 2008- 03- 10 作者简介 : 罗长城 ( 1976- ) , 男 , 广东大埔人 ,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 。
第2期
罗长城 :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变革研究
15
行法∀ 、 !商业银行法∀ 、 !保险法∀ 和!证券法∀ , 从法律 上确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框架, 随后又相继成 立了证监会、 保监会和银监会, 从而形成了当前 分业 经营、 分业监管 的模式。我国现有的监管模式在国 内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 , 面临的问题如下: ( 一)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自身欠完善 , 导致 监管的整体有效性下降 1. 监管目标笼统 , 落实难度较大。防范风险、 维 护金融安全是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三大金融 监管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 但在实践中如何实现目 标, 既没有对监管工作制定考核标准, 也没有明确不能 实现目标应负什么样的责任。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 与最终目标相配套的、 明确的中介目标, 导致省以下监 管部门在实践中无所适从, 难以抓住主要矛盾。 2. 监管职能缺位 , 导致管理真空和摩擦。从监 督管理部门来分 , 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是银 行、 证券和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主管部门。从 整个金融市场来看, 则监管部门更多, 例如财政部是 国债市场的主要管理者; 企业债券属于国家发展计 划委员会管理; 而外汇和 B 股交易又受到国家外汇 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如果不同金融 机构必须向不同的监管部门申请业务许可, 并按照 不同的监管标准运作, 就没有一个监管机构能够总 体评价和监管不同行业间产生的金融风险。 ( 二) 金融监管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 首先 , 我国金融监管的监管手段仍以直接监管 和外部监管为主。其次, 监管方式比较落后。再次 , 监管手段陈旧、 科技水平低, 与被监管机构未实现电 脑联网, 无法实现实时监控, 使监管人员忙于监管资 料的收集和层层上报工作 , 效率低、 成本高。 ( 三) 现行金融分业防范制度不利于防范混业经 营带来的金融风险 混业经营趋势源于金融创新的需要, 混业经营 趋势又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能力。金 融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加剧金融风险 : 因为金融创新 的产生是金融机构提高其自身竞争能力及逃避金融 监管的需要。混业经营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金 融创新能力, 增强了竞 争能力, 推动了金融业 的发 展,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金融市场的频繁动荡, 加剧了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 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风险, 越 来越大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金融分业监管难于监控 的难点和重点。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摘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深入解析监管机制。
随后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实践成果,并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
最后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指出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通过研究金融混业经营,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我国、实践研究、概念、特点、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监管机制、发展路径、实践成果、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内进行多元化经营,跨界融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防范的一种模式。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出现,既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回顾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也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改革。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其优势与挑战,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提出建议,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其优势与挑战,研究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机制和发展路径,旨在总结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成果,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完善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多元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
多元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多元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产业也日益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金融产业是指以传统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为基础,以金融创新为手段,通过融合其他行业、跨界经营等方式,实现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将主要从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社会责任投资和金融文化四个方面分析多元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并对其他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是指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创新,改造和重塑传统金融业务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产业中的重要驱动力,并对传统金融机构和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等特点,可以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为金融业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服务。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信用评估和投资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的能力。
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透明和高效传输。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众多场景,包括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和供应链金融等。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可能改变现有的金融市场结构和运营模式。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共享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在金融领域,云计算技术可以用于建设虚拟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IT投入成本和运营风险,提高金融业务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金融决策和金融服务中,通过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重要关注领域,并逐渐成为金融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阶段和趋势
( 贷款余额与 G ຫໍສະໝຸດ 之 比) 以看 出, D 可 内蒙古的金融 化程度偏低 ,落后于全 国平均水平和东西部发展 较快的省市 。20 年以来 , 00 内蒙古金融机构贷款 占 G 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走势 , D 且各年度值均低 于 1与全 国平 均水 平 相 比 , 距 接 近 1 左 右 ; , 差 倍 与 东西部 经济 发展 速度较 快 的省市 相 比 ,也存 在
业务累计成交 4 3 亿元 ,网下 同业拆借交易量 4. 3 下降 5 %, 0 占全 国同业拆借交易量的 01%。全 . 6 区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15. 亿元 , 06 8 商业银行票据 贴现 业务 累计 发 生额 为 8 9 7亿 元 ,余 额 为 9. 4 8. 亿元。 O9 6 虽然较 20 年均有了显著增长 , 占 00 但
亿元 , 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不断增强 , 发挥 了“ 经 济助推器” 社会稳定器” 和“ 的作用 。 ( ) 二 存在 的差距 1 . 金融相关率低 。 近年来 , 尽管内蒙古的金融 业发展较快 , 但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 基 础较为薄弱 , 与全国相比, 金融相关率偏低。金融 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值( 即金融相关率 ) 可以衡量 地区经济的金融化程度 ,从内蒙古的金融相关率
全国的比重十分低 , 货币市场业务发展滞后。 一是 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法人机构少 。内蒙古法人 机构加人银行 间债 券市场 的数量非 常少 , 目前
16 法人 机构 仅 有 1 3家 3家加 入 。0 0年仅 有 2家 21
的地位 。从与全国和东西部五省区的对比情况来
机构通过全国银行 间同业拆借市场发生了拆借业 务, 场外备案拆借机构及业务量则逐年下 降。 货币 市场以债券 回购交易为主,同业拆借业务大幅下 降。 二是地区间 、 市场成员间业务发展不均衡 。 债 券 市场 和票 据市 场业 务 主要集 中在 呼和浩 特 市 和 包头市 , 其他盟市无债券市场业务 , 区票据市场 全 业 务 的 7 %集 中于 呼 包 两 市 ; 场成 员 中 , 区 2 市 全 只有包 商银 行 和 内蒙 古银 行参 与 全 国银行 间 网上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 ,包商银行债券业务量 占全区 的八 成 以上 。 仅有 1家上海 黄 金交 易所 会员 , 金融 市场交易主体单一。 三是交易品种单一。 票据工具 的利用方面以银行承兑汇票承兑 、 贴现为主 , 商业 承兑 汇票 占比小 。金 融 市场交 易 品种 主要 以传 统 基础产品为主 , 利率互换 、 债券远期等金融衍生品 远 未得 到推 广 。 四是 没有 建 立较 为 发达 的票 据 交
金融行业前景展望
金融行业前景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无论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个人财富管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未来,金融行业的前景依然广阔,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金融行业未来的前景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未来金融行业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1.1 技术和数据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技术和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这些技术的出现也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2 个性化服务金融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将逐渐提高。
未来,金融机构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1.3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扩大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在融资方面相对困难。
未来,金融机构将会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 挑战2.1 金融风险的控制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金融机构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客户和机构的利益。
2.2 金融监管的压力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金融机构需要在这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合规运营。
2.3 金融诈骗和网络安全问题随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诈骗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金融机构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保护客户的利益。
二、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的发展随着技术和数据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将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主流。
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金融企业的转型升级。
2. 金融服务的普惠化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将逐渐提高。
金融机构将通过技术手段和各种服务模式,为更多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3. 金融去中心化的趋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金融行业向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监管作者:曾庆芬摘要:面对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大潮,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
虽然混业经营也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有条件的。
目前无论从宏观监管环境,还是微观主体的制度基础都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分业经营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
与此相应,面对混业经营在我国初露端倪的新形势,我国的金融监管应根据金融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调整,而且要顺应金融业发展潮流。
通过分析混业经营下国际金融业监管改革的趋势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建议。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出于竞争和金融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放松对本国金融业的限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由此推动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
本文拟就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和相关的监管问题作肤浅探讨。
一.混业经营的界定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对混业经营的界定综观全球的混业经营,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商业银行在其法人实体内部设立非银行金融经营部门,一个法人多种金融业务;2.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是母子关系,一个法人一种金融业务,母公司是金融机构,来实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
3.一家非金融的母公司控股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
这种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也能通过业务的协同,来实现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析利益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它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关联交易来实现。
我国光大集团,及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是该模式。
严格来讲,第1种混业是绝对的混业经营,如德国的全能型银行;而第2种混业含有分业的性质,从机构上体现出分业的迹象,如英国、日本,我国的中信也是第2种模式,信托公司控股银行、证券。
第1和第2种模式中,控股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收益可以从被控股金融机构中获取利润,真正实现金融业务一体化。
【金融学论文】浅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市场现状创新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
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
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一)、货币市场发展现状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期限集中在7天和20天,并有向7天集中的趋势。
实际上,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拆借资金并不是用来弥补短期内的头寸不足,而是被用于弥补贷款缺口,甚至被用于扩大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或被用于补充自有资金不足。
第三,拆借方式单一,风险较大。
我国目前的拆借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信用拆借,即使是期限较长的拆借也没有抵押或担保。
因而违约现象较多,融资风险较大。
第四,利率形成机制仍然扭曲。
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各类利率之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民间借贷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但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实际上不仅高于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而且高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
这表明,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联系,各市场实际上是分割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是扭曲的。
第五,货币市场的分割状况仍然存在。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仍然没有通过基准利率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利率体系,如银行同业拆借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有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招商银行开启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大时代
招商银行开启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大时代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势不可挡,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之主导趋向。
招商银行此次参股招商信诺,或将开启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大时代。
5月6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将以1.41亿元收购深圳市鼎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招商信诺50%股权,以此加强银行非息收入的比重,改善收入结构。
招商银行也将因此成为首家收购保险公司的上市银行。
今年1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并由此拉开了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帷幕。
招商信诺成立于2003年8月,主要业务包括人寿、意外和健康险。
此前,招行的营业网点和信用卡网络已经成为招商信诺直销的主渠道。
招商银行2007年底公告显示,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三个年度,招商信诺向招商银行支付的保险产品销售服务费用分别为98万元、707万元、1767万元。
2005和2006年,招商信诺保费收入的增速分别为391%和493%,招商银行代销招商信诺产品的收入分别增长621%和150%。
而2007年1月-11月间,招商信诺向招商银行支付的代销手续费为6638.7万元。
另据了解,交通银行目前也向监管部门上报了方案,拟收购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权;北京银行则计划收购荷兰ING集团持有的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的股权。
此外,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也有收购保险公司的计划。
银行保险顾客三方各得实惠对于这次银行保险的深度联手,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看好,并认为是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时代初始的标志。
光大银行资深理财顾问徐欣向记者表示,两者的结合无疑将推动国内优秀金融衍生性产品的进一步开发。
“银保业务其实早就发展起来了,各保险公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借助银行网点销售渠道来推广它的产品。
但由于之前两家从各自利益出发,同时出售的理财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复,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徐欣说道,“银行参股后将在整体资源优势配置上产生积极作用,优势的互补会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并使产品更符合客户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胡梅摘要:随着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金融业的合业经营趋势也日益显著.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分业经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金融业发展的利弊影响,继而分析了金融业合业经营这一不可低档的潮流的产生及影响,阐述了合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当前在此潮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合业经营分业经营金融监管风险防范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其业务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在目前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金融趋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金融业合业经营的趋势也日益明朗。
本文拟从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全球金融业合业经营的趋势略作分析。
一,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作为现代经济金融的强国,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对全球各国的金融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当然也有许多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为此,讨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混合经营,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的划分,金融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少,服务品种也不丰富。
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银行几乎承揽了社会上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务品种。
银行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解脱出来,开发了中间业务,但是这些业务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后,30年代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银行体制几乎崩溃。
为了挽救危机中的银行体系,美国于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因为他们将危机的诞生主要归因于银行发展的多项综合业务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从而为整个金融业与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鉴于此而颁布的银行法便主要着眼于银行业与其他金融业分业经营以降低风险。
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该法案规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承销和发行证券,二者必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
严厉禁止交叉业务和跨业经营。
其二,该法案对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率进行了限制。
最初规定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即零利率,后来提高了利率上限,允许支付少量利息。
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银行的支付危机。
其三,该法案规定政府对银行存款给予保险,并据此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及实行最后贷款人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储户利益,同时提高银行的信用水平。
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严格限制下,美国金融业在分业状态下迅速发展着。
这时候,以前从属于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独立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并有了自己独立的业务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模式。
在此过程中,金融业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支柱。
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逐步出现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范围的交叉,严格的业务划分被逐步打破,,经济学家及政府都开始考虑关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否真的有利于金融业的安全发展问题。
经过长久的争议与探讨,1999年12月,美国终于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并新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为金融业的合业经营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empirenews.page--]二、业经营的产生原因及利弊分析。
前已述及,金融业自诞生以来,其业务范围及机构设置并没有自动的划分开来。
最初几年主要都是由银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而在其本身业务(存款与放款业务)之外新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
但是在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率先立法,限制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业务融合,要求分业经营,随后,许多别的国家纷纷效仿,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分业经营能够使各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优势业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盲目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这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当时主要是银行)的风险并使其收益更加稳定和有保障。
其次,分业经营也更有利于政府的监管。
实施严格的业务划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相对单一化,简单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使其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分业经营的立法规定却并未达到其预想的效果,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一立法规定本身的局限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首先,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严格的业务划分使投资者失去了方便,快捷而又综合化的服务机会,投资者不得不与多家不同的金融机构往来以满足其多种金融需要。
同时,它也削弱了银行业的实力,因为业务范围的严格限制使许多银行丧失了许多盈利机会,所以现实中,许多大银行都力图混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可以说,这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
并且分业经营降低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性,将过去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分散到了几个不同的领域,例如投资银行不必再担心来自于许多大的商业银行的竞争,从而削弱了许多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投资者也无法享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在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这对金融服务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的全球化,而金融业务的分业经营状态无疑不能满足全球化的金融发展趋势的要求。
于是各个国际性的大银行纷纷朝着业务的综合化方向发展。
他们通过金融创新,开发,设计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绕开法律的壁垒,达到综合经营的目的。
60年代末期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如定期存单,NOW账户,现金管理账户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都是这一环境中的产物。
分业经营规定的最初动因在于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然而在事实上,面对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它反而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
正因为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逐渐突破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分工的界限,走上了业务经营全能化的道路。
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品种,从专业化逐步走向多样化,全能化,从分业走向合业,这是与西方经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银行负债业务比例的变化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可能性。
近二十年以来,西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逐步下降,定期储蓄存款的比重相应上升,这一结构性的变化为商业银行开拓中长期信贷业务和投资业务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
第二,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促使各个商业银行寻求更多的盈利渠道。
自7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业竞争激烈,银行盈利水平普遍下降,这迫使银行业开拓新的业务和品种。
他们一直想方设法绕过法规的限制,向证券保险等领域扩张,突破传统的业务束缚,开发更多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对于这些积极创新的银行而言,许多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因为通过创新业务的开展,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逃避政府的监管和法规的限制。
与此同时,金融管理当局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取消了一些过时的法规,适时的为商业银行开拓新业务提供了方便和支持。
第三,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资产管理理论到负债管理理论及至70年代末期出现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他们都是为了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发展而产生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只重视资产或者只重视负债的理论的偏颇之处,使商业银行真正的从其资产负债业务双方着手,同时拓展资产负债业务,使其相匹配,达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适应当前金融形势,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不断走向全能化综合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综合业务的开展。
[!--empirenews.page--]由此可见,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理论的发展乃至政府监管水平的发展都为金融业的合业经营做好了准备。
分业经营终究只能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三、合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1999年12月,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废除了已实施六十余年的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规。
这一法案的颁布无疑将会对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业经营势不可挡。
在此过程中,金融业的兼并与重组将会加剧,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也会日益加强。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隐含着许多风险。
首先,合业经营将加剧兼并行为,使各金融机构过分重视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综合化,而忽视了稳健经营这一根本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说,金融机构兼并的机会成本就是其稳健程度,稳健经营要求管理人员经常不断敏锐的监督本机构运作情况,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去过分关注合并以扩大规模和范围,这可能造成在管理文化,预期,策略及日常业务经营等方面潜在的混乱。
由于合并各方在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经营理念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合并后能使各方的优势结合并发挥其规模效益还取决于整合是否成功,而不同企业之间的整合成本往往是巨大的。
& nbsp;其次,合业经营也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都更清醒的认识到风险所在并加以防范。
而对于某些项目,即使那些较大的金融机构对其所面临的新的风险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从事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风险的监管和防范。
综上所述,金融业的合业经营趋势是不容置疑的,但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社会经济金融形势都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才能够适当放宽对业务范围的限制。
目前我国所采取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而一旦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更为健全,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便可朝着业务监管综合化方向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