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选自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蒹葭
诗人的形象?
为自己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 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追求伊人时的心情?
第一章:憧憬 第二章:焦急、失望 第三章:惆怅、遗憾、怀念
中心象征意象——在水一方
如果视本诗为恋歌,那么“伊人”是“意中人”, 但是“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可视作隐居的 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 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对贤才,前途、理想等各种可 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在水一方。(中心意象) 起兴 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 虚实相生 “所谓” “宛”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 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意境朦胧,含蓄 不尽之美。
3—4句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深切思念。 点明主题。
5—8句写什么?抒情方法
是什么? 答:溯洄溯游寻觅,可望 难即, 借事抒情。
追寻的两种情况是什么? 答:逆流追寻,道阻且
长;顺流追寻,宛在水 中央。
主旨:
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
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 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 情。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蒹葭 选自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泛指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谓伊人:所寻找的这个人。
一方:另一边。
溯洄(sù):逆顺而上游走。
从:追。
溯游:顺流而下。
晞(xī):干。
湄:水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起。
指道路越走越高。
坻(chí):水中的沙滩。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小岛。
作品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曲,称为《诗经》。
全书为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各地民歌."迓"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王室宗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储蓄;。
《诗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
·文体知识:本诗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
·中心思想: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我长久的追寻我思念的人的叙述,表达了痴情者炽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艺术特点:1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2采用重章叠句形式,有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之美。
诗经《蒹葭》
•宛:好像、仿佛
蒹葭萋萋 , •萋萋:茂盛的样子 白露未晞 。 •晞:干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 溯洄从之 , 地方 道阻且跻 。 •跻:高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 。•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 , •采采:茂盛,众多
白露未已 。 •未已:还没有完
所谓伊人 ,
已:停止
在水之涘 。 •涘:水边
歌词:邓丽君《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所 谓 伊 人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
在 水 一 方 。 水,逆流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从:追寻 •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 •溯 游:顺流而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充满了喜悦。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 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
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溯洄从之 ,
道阻且右 。 •右:弯曲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是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我想是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是现在人们很追求的“朦胧美。
《蒹葭》中的经典名句是到今天还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而我个人对于这几句最有好感。
首先是最有味道的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一句给我们交代了诗歌发生的时间,地点。
在深秋的清晨,被雾气笼罩的河畔,露水滴滴,芦苇苍苍。
这情境给人一种在寂寥中带有着凄清的颜色,跟诗歌中所抒写的背景,所提出的执着的追求伊人,可望不可及的爱情感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也起到了气氛渲染的和烘托作用。
接下来这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心意象,诗歌中的主人公在这样朦胧的环境下等待伊人的到来,深深凝望,欲穿秋水。
在我的理解中,这位主人公在等待的这位伊人是他朝思暮想的,痴痴等待却被那一泓河水阻拦,“在水一方”的提出是体现着主人公追求伊人的艰难程度,就犹如牛郎织女被银河横横阻挡,即使牛郎织女每年有一次的见面机会,但是诗歌中的主人公连自己的“伊人”是什么样子还都不知道。
可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主人公的心中是充斥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怅惘的情感。
而这一美好的情景经现代人改变谱曲,由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里面的歌词写到的正是当代人赋予诗中主人公的心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着细腻的笔调,写出来等待伊人的心情。
下面这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这句中,我最喜欢的是“宛在水中央”。
从这短短的5个字中,仿佛看到了伊人的倩影,似在水畔的对岸,但是雾气的干扰,让她的模样又仿佛在水的中央。
大学语文自考题-3
大学语文自考题-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蒹葭》一诗选自______A.《诗经·卫风》 B.《诗经·齐风》C.《诗经·秦风》 D.《诗经·唐风》(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而《蒹葭》则出自《诗经·秦风》。
2.《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______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湘夫人》的抒情方法。
本句中秋风、水波、落叶皆深秋物色,秋风送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秋风扫落叶,水波漂落叶,落叶随水波,均秋寒秋衰景象,与湘君期约不遇的失落忧伤心情同构相生,融情入景,故而收到了以秋景染愁愁更浓的艺术效果。
3.《陌上桑》写得文辞生动,酣畅淋漓,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______A.对比 B.铺陈C.反衬 D.象征(分数:1.00)A.B. √C.D.解析:4.《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句子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本涵义的理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意谓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远的安静之处一样。
强调的是归隐不在所处的地点,而在心志。
正确答案选B。
5.《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得意忘言”的诗句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意的理解。
《蒹葭》原文与翻译
《蒹葭》原文与翻译【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岛上。
河畔的芦苇繁茂清亮,清晨露水依然没有消失。
我那魂牵梦绕的佳人,就在水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沙洲上。
【赏析】[写作背景]《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
蒹葭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没有长穗的芦苇。《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 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 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 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诗意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
诗经中的风,主要有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幻灯片 3
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诗经·蒹葭》赏析1 【原作】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凄凄,⽩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指所思念的。
伊⼈:这个⼈或那个⼈,指诗⼈所思念追寻的⼈。
在⽔⼀⽅:在河的另⼀边。
溯洄(s&ugra⼀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 溯游从之:顺流⽽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道。
宛在⽔中央:(那个⼈)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采采”义同。
晞(xī):⼲。
湄(méi):⽔和草交接的地⽅,指岸边。
跻(jī):升,⾼。
坻(chí):⽔中的⼩洲或⼩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
采,同“彩”。
已:⽌,这⾥的意思是“⼲,变⼲”。
涘(s&igra⼀ve;):⽔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 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思夜想的佳⼈,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上追寻她,道路艰险⽽⼜漫长。
顺流⽽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常茂盛,清晨的露⽔还没有晒⼲。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岛上。
河畔的芦苇繁茂清亮,清晨露⽔依然没有消失。
我那魂牵梦绕的佳⼈,就在⽔边。
《蒹葭》原文及赏析
《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我认为重点是透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的主题,从而增加内涵量。
我们知道,诗是一种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诗歌所包蕴的极为丰富有成效的内容,往往依靠精炼和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蒹葭》可以说是此类典范。
全诗共分三章,用的是一意三叠的章法,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这首诗每节的头一句都是经秋景作为发端,给人以凄清之感,“在水一方”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写出了“伊人”难求,“伊人”宛在,觅之无踪,在主人公长时间的反复追寻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出了主人公执著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之人欢会倾诉的怅惘情怀。
作者在描写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炼,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霜晨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情绪,因而它才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令人神思遐想,叹赏不己。
这首诗的意境是优美的,细品诗文,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痴情恋者,踯躅水畔,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人,而伊人似在水一方,但一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恋者心醉神迷,内心痛苦,难以名状,而伊人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隐时现,此情此景又使这位恋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全诗读来只觉景色凄清,烟波万状,境界幽邃,意境朦胧,意蕴无穷,其艺术意境的创造非常独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人追寻恋人如梦似幻,如痴如醉,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一体,仿佛这烟波万状的景致就是此时诗人痴迷的梦幻幻化而成,情景交融。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岛上。
河畔的芦苇繁茂清亮,清晨露水依然没有消失。
我那魂牵梦绕的佳人,就在水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沙洲上。
【赏析】[写作背景]《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诗经二首《蒹葭》理解性默写与阅读赏析问答知识点汇总
诗经二首《蒹葭》理解性默写与阅读赏析问答要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2.《蒹葭》选自选自《诗经·秦风》,体裁是抒情诗二、理解性默写1.全诗中,最能体现朦胧的境界、凄清的氛围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5、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6、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阅读赏析问答1.你认为《兼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中心意象:伊人;象征意义: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美好理想)的男子形象或者为自己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4、“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5、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6、“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我们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7.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具有感染力。
8..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蒹葭》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含 蓄 美
(1)文字含蓄 (2)形象可感
、
(3)余音绕梁
意 境 美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
、
第一章:苍、霜、方、长、
朦
央; (āng)
胧
第二章:萋、晞、跻、坻;
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际遇。
小结
1、主要特点:意境朦胧,含蓄不尽。 2、中心意象:“伊人”
两种境况:逆流追寻与顺流追寻。两种结果都 是可望而不可即,“伊人” 难求。 3、结构:重章叠句的形式。 作用: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 有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意境的作用。
4、主题思想: 对主题思想的有不同理解的原因: 因其意境朦胧,含蓄不尽。例:三种理解:(1) 爱情诗;“伊人”代表恋人。(2)招贤诗; “伊人”代表隐居的贤者(3)隐喻诗;“伊人” 则是人生境遇与人生理想的象征。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借景起兴) 芦苇茂密,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为伊人,在水之涘。 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岸头。 溯洄(逆流而上)从之,道阻且右。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迂回曲折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在水中沚。 顺流寻找她,仿佛她就在水中洲。
课堂讨论
在水之涘” ,因思念太深而生的幻 境,追寻的对象飘忽不定。 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意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内容分析三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每章后4句:追寻境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道路:艰难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求者 :执着,坚定
蒹葭
仿写: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 茫茫的一片
谢 谢 欣 赏
• 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 难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持久绵长。
1、主要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 在一个深秋的清晨,主人 公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 徊往复,心焦的寻求他的 伊人。抒写了主人公怅然 若失而又热烈企慕 心境。
Hale Waihona Puke 诗歌写了哪个季节的景? 依据是什么?
蒹 葭
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 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皆生于水边。
整体把握:
• 全诗可分为三章。 • 第一章:用河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 夜思念的心上人不能相聚的焦灼之情。 • 第二章:用反复咏叹的方法,更深一层地把主人公 的企求和失望情绪推向高潮。
在很多人眼里秋天是什么 样的?
能否看出是一天中的哪个 时间?
写景多为抒情,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
白露秋霜——
河畔道路—— 秋水—— 晓雾—— 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 表明时间推移的词有哪些?地点变换的词有哪些?过程 艰难的词有哪些? • 诗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举例赏析 • “所谓伊人”是仅仅指一位美丽的女子吗? •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从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 了什么?
《蒹葭》知识点归纳
蒹葭知识点归纳※一.文常《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二理解大意;译文:(1)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凝结成霜。
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另一边(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遥远。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2)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河的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高而陡。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高地上。
(3)芦苇长得茂盛鲜明,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三.《蒹葭》结构内容:全诗三章(1)、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四.诗歌赏析,蒹葭之美:1、绘画美: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答: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意境美:意象、意境《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起兴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二次幻觉虚实相生“所谓”“宛”•景秋晨雾霭烟水迷离凄清哀婉苍凉幽缈•情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神情恍惚惆怅失意•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3.含蓄美(人物形象)(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
蒹葭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篇。
蒹葭是哪个朝代的呢?下⾯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蒹葭是哪个朝代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蒹葭是哪个朝代的 《蒹葭》选⾃《诗经国风秦风》⼤约是2550年以前产⽣在秦地的⼀⾸民歌。
关于这⾸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是“刺襄公”说。
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周礼将⽆以固其国焉。
”今⼈苏东天在辨义冲阐析说“‘在⽔⼀⽅’的‘所谓伊⼈’那个贤⼈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中央’、‘⽔中低’。
‘⽔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和⽅⽟润的都说这是⼀⾸招贤诗“伊⼈”即“贤才”“贤⼈隐居⽔滨⽽⼈慕⽽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亭、吕恢⽂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说“这是⼀⾸恋歌由于所追求的⼼上⼈可望⽽不可及诗⼈陷⼊烦恼。
说河⽔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 由于此诗之本事⽆从查实诗中的“伊⼈”所指亦难征信故⽽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受封于秦⾕(今⽢肃)。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得到了岐⼭以西的⼤⽚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肃东南部⼀带。
秦风共⼗篇⼤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
蒹葭原⽂ 蒹葭苍苍⑴,⽩露为霜⑵。
所谓伊⼈⑶,在⽔⼀⽅⑷。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
溯游从之⑺,宛在⽔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露未晞⑽。
所谓伊⼈,在⽔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露未已⒂。
所谓伊⼈,在⽔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⒅。
词句注释 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的芦苇。
《蒹葭》知识点总结
蒹葭2021版一.文学常识《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二.注释: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三.知识点1、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露浓霜重的深秋水景图,渲染了浓烈的萧瑟凄迷氛围,衬托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向往之情。
2、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画面。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皑皑的浓霜。
3、诗的每章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答: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作用:①起兴句,引起下文。
②表明时间的推移,表达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③营造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主人公的凄婉惆怅之情。
4、从炼字角度说说“宛在水中央”中的“宛”妙在何处?“宛”是宛如、仿佛的意思。
它将实景与想象相结合,创设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情景,突出了主人公的深情执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赏析《蒹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①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
②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③显示出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6、《关雎》和《蒹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①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②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
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
⑤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泛指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谓伊人:所寻找的这个人。
一方:另一边。
溯洄(sù):逆顺而上游走。
从:追。
溯游:顺流而下。
晞(xī):干。
湄:水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起。
指道路越走越高。
坻(chí):水中的沙滩。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小岛。
作品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曲,称为《诗经》。
全书为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各地民歌."迓"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王室宗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储蓄;。
《诗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
·文体知识:本诗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
·中心思想: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我长久的追寻我思念的人的叙述,表达了痴情者炽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艺术特点:1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2采用重章叠句形式,有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之美。
·中心意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说明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两种境况。
中心意象是"所谓伊人",给人一种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的感觉。
所以有两种理解:一"伊人"指作者思念的情人,是一首恋歌;另一"伊人"指隐居者,是一首招贤诗.
·诗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方式有何用?
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蒹葭苍苍到萋萋、采采,意思都是青苍一片,但声情却愈转愈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
白露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和追求者的执著;
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耐人寻味。
·为什么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的看法?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可以说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
有人认为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的是隐居的贤者.
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及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