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古诗重点
八年级上册的古诗重点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记叙了作者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时,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游赏承天寺夜景的情景。
王绩的《野望》。
诗人在东皋伫足远望,抒发了他仕途失意、孤独羁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绪。
崔颢的《黄鹤楼》。
诗人登临黄鹤楼,触景伤情,抒发了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却有家难归的的无奈和惆怅。
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人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慷慨悲壮、抑郁不平的情感。
建议通过阅读八年级上册的古诗原文,查阅相关资料,或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诗的重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词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文人和他们的作品:比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之涣等,他们是唐宋时期
的著名诗人,作品被称为古代文人诗。
2. 古体诗和绝句:古体诗是指按照古代的诗体和韵脚写的诗篇,如五言绝句、七言绝
句等。
3. 现代诗:与传统的古体诗不同,现代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方式更
为自由。
4. 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人注重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抒情,如比喻、象征、拟人等。
同时还要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处理。
5.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古诗词的主题涉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等,常常通
过描绘美景和寄托情感来表达。
6. 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古诗词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要求每句五个字,偶数句韵,七言绝句要求每句七个字,偶数句韵,等等。
7. 诗歌的赏析方法:赏析古诗词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关注诗歌的主题和
意境,善于品味诗歌中的文字和表达手法。
这些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欣
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归纳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学习。
一、古诗的基本形式古诗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短小精悍、意境深远、音律和谐等特点。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基本形式。
五言诗是指每句诗由五个字组成,通常为七句或八句。
七言诗是指每句诗由七个字组成,通常为四句或八句。
二、古诗的韵律特点韵律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指古诗中的音律韵部分。
五言诗和七言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其中五言诗的韵脚分为仄(轻声)和平(重声),七言诗的韵脚则分为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等不同形式。
三、古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古诗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句、对仗句、借代句、比喻句、拟人句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丰富古诗的形式,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四、古诗的作者及代表作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杰出的古代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古诗佳作。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著名的古代诗人,例如李白、杜甫、王之涣、苏轼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古诗的赏析技巧古诗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文化和历史内涵。
要想更好地掌握古诗,需要有一定的赏析技巧。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的赏析方法,例如注重诗歌的意境、注重语言的美感、注重背景的了解等。
通过这些赏析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古诗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修辞手法、作者及代表作、赏析技巧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古诗是我们学习语文必学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本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3. 作者“僵卧孤村”,为什么“不自哀”?因为“尚思为国戍轮台”。
诗人虽年老体衰,但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表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4.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下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二)登岳阳楼(其一)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_。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三)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的主题与背景: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
生平。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掌握诗的体裁(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对仗。
3. 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4.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
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5. 诗歌的名句与用典:记忆每首诗中的名句,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和
意义,以及可能的典故来源。
6. 诗歌的鉴赏与分析:学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和
分析,能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
7. 诗歌的背诵与默写:熟练背诵每首诗,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语文上册常见的古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点:
- 《静夜思》:李白,五言绝句,表达思乡之情。
- 《望岳》:杜甫,五言律诗,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诗人的抱负。
- 《春望》:杜甫,五言律诗,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登鹳雀楼》:王之涣,五言绝句,以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对国
家未来的忧虑。
- 《江雪》:柳宗元,五言绝句,描绘雪后江景,表达诗人的孤独与
超然。
- 《游子吟》:孟郊,五言古诗,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赤壁》:杜牧,七言绝句,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对历史兴衰
的感慨。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要注重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加强记忆和默写练习,以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1. 诗句背诵。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字词解析。
-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 “薄暮”:傍晚,这个词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就像一天快要结束了,人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多愁善感起来。
- “徙倚”:徘徊的意思。
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这个地方,走来走去,不知道自己该依靠什么,内心很迷茫呢。
- “采薇”:用典,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这里诗人说“长歌怀采薇”,就是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有点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虽然和伯夷、叔齐情况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内心孤独的体现。
3. 诗歌赏析。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时间(薄暮)、地点(东皋),并且通过“徙倚欲何依”写出了诗人的彷徨心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傍晚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心里空落落的。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景的名句。
诗人眼中看到的树啊,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一座座山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
这景色看起来很美丽,但其实透着一种萧瑟和孤寂。
你想啊,满眼都是秋天枯黄的颜色,还有那即将消失的落日余晖,就像美好的东西正在消逝,让人感觉有点忧伤。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了牧人和猎人都回家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而诗人却只能看着他们,自己还是孤零零的。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说周围看看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的隐士。
这就把前面那种孤独的情绪推到了极致,他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古代去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1. 诗句背诵。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野望》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徙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又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表达出诗人旷古的落寞孤寂!《黄鹤楼》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
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3.颈联写所见到的繁华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2.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画面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的概念和特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着简洁、含蓄、意境深远等特点。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可以分为乐府民歌、早期绝句和唐宋诗三个时期。
3. 古诗的创作技巧:古诗的创作技巧包括描写手法、表达方式、韵律规律等。
4. 古诗中的意象与象征: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或者抒发思想。
5. 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古诗通过意境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6. 古诗中的主题:古诗中的主题主要有景物描写、爱情、人生哲理、抒发学问等。
7. 古诗中的名句:古诗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被广泛引用和传唱。
8. 古诗的朗诵和鉴赏:朗诵古诗可以帮助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重点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重点句1.《望岳》杜甫(八上课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八上课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八上课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八上课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使之塞上》王维(八上课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课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八上课内)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12.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3.《长歌行》(八上课外)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八上课外)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八上课外)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7.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上课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黄鹤楼》崔颢(八上课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八上课外)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八上课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1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渔者歌1、“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3、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4、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5、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6、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瞿塘峡、西陵峡。
二、记承天寺夜游1、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 文言词语1、[解]除去,脱。
2、[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3、[念]考虑、想到。
4、[遂]于是,就。
5、[寝]睡觉。
6、[相与]共同,一起。
7、[中庭]院里。
8、[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9、[交横]交错。
10、[盖]原来(是)。
11、[但]只是。
12、[闲人]清闲的人。
13、[耳]罢了。
2、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默写必背高频考点。
(一)《野望》王绩1、诗中点名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静谧,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崔颢1、诗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三)《使至塞上》王维1、诗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句子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中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惆怅、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诗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1、诗中点名出发地、目的地的句子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24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诗文鉴赏1.《将进酒》1.1 轻薄:指少年轻狂,不顾后果1.2 抚琴:指清音雅韵,诗歌风流1.3 起舞:指青春年华,活力四射2.《离骚》2.1 辞章:古文的运用技巧,表现在寓意深刻、艺术表现上2.2 修辞:古诗的运用技巧,表现在形象层次、韵律、音韵美感上2.3 洋洋:形容诗歌长篇大论,富有大气和气势3.《长恨歌》3.1 恨:指长相思之情,不得相见之苦3.2 长夜:指短暂的欢乐和失落的长夜3.3 幽兰:指诗歌中的象征意义,生长在深山幽谷的花,表现了文人的孤高和遁世之志二、文言文阅读1.《论语》1.1 知易行难:指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到1.2 诲人不倦:指告诫和教育他人,要不厌烦地不断进行1.3 远近高下:指一个人得到的评价是评价他人的标准,但并不代表他的价值高低2.《毛泽东选集》2.1 矛盾:指事物不同的方面之间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2.2 红太阳:指毛泽东,在文革时代的称号2.3 长征:指中国共产党从江西苏区出发,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进行了一次艰难的战略撤退三、现代文阅读1.《海底两万里》1.1 奇观:指旅途中发现的神秘景象,像是科学幻想的一个缩影1.2 神奇:指突破传统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的科技奇迹1.3 智慧:指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勇气2.《围城》2.1 挤破头:指向往的东西过于珍罕、难得,人们的争夺激烈,乃至拥挤成堆2.2 冷暖自知:指自己清楚自己的内心情感,对自己的追求认识自己的价值2.3 以逸待劳:比喻战斗双方在平衡的力量对峙中,一方采取保守、休养生息的策略,准备妥善对付可能出现的危机四、写作技巧1.表达清晰:要简明、明确、通俗易懂,语言条理清晰2.运用修辞:要注重感情表达,使用比喻、夸张、擬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凸显文化意境和情感渲染3.思路清晰:要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五、语文笔记1.记要点:要注意扣住重点,阅读时应突出重点,帮助记忆2.记方法:可以用箭头链接字句之间的关系,用清晰的图示来帮助自己理解3.记总结: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记忆效果六、口语表达1.听懂语言:要提高听力,听力是口语表达和交流的基础2.讲话流利:要充分准备,掌握必备词汇和表达方法3.使用语言:要养成日常使用语言的习惯,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七、阅读能力1.提高阅读速度:要通过不断阅读,使自己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2.发现问题:要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增长知识:要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上就是本文的简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⒉月色入户.古义:门今义:窗子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想念4.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相与..步于中庭古义:共同,一起今义:彼此往来,相处,相互6.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停止二、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2.者①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三、词类活用1.夕日欲颓.(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2.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第11课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思想家。
2)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简短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结构杂而不乱,布局有序;3)本文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得清高思想。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文人往往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得慰藉和解脱。
4)中心主旨: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作者被贬黄州,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潮、自解多中况味;2)文章分三层,先叙事,继而写景,最后议论;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散步的悠闲、赏月的喜悦、人生的感慨及洒脱旷达等复杂的感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成为“闲人”平添难言的人生感慨。
3)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苏轼见月色决定“寻张怀民”夜游的原因是:①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的人;(念无与为乐者)②张怀民也是糟贬的失意之人,彼此有共鸣。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①强烈地抒发作者洒脱与旷达之情②通过强调月光、竹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第13课唐诗五首1、野望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抒情,诗人内心无所依靠的孤单)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迫近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销:同“消”,这里是烧的意思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玉枕:玉石做的枕头
纱厨:纱帐,夏天用来避蚊虫
凉:冷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无眠:无心睡眠的人,这里指思念的人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灾,这里比喻兄弟团聚
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菊花。
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候趁天色晴朗,诗人折来欣赏。
杀:凋谢。
这里用拟人手法,比喻作者为报效国家,欲趁大好时机(指“我花开”)施展才干(“我花开后百花杀”)。
全诗充满豪情壮志。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级上册我们将学习许多经典古诗。
本文将结合课本内容,介绍八年级上册古诗的一些知识点。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
其结构为四句,在每句中使用五个字。
五言绝句通常用于表达短小精悍、意蕴深刻的思想。
例如:「静夜思」——唐王之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
充分展示了五言绝句的语言魅力和文学价值。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比五言绝句更加宽敞,其常用于表达更加复杂的感情和书写更加广泛的内容。
它的结构为四句,每句使用七个字。
例如:「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多融入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了唐代诗歌以景写情的文学特点。
同时,它也生动地展示了七言绝句丰富的语言表现能力。
3. 诗的意象诗是用语言来描绘美好事物的艺术形式,意象是诗中能够令人感受到美好形象的元素。
意象是通过诗人的语言技巧与形象的描绘,向读者展现丰富的视觉和感觉经验。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唐杜甫牛渚西江夜,青山一道同。
扣舷猛回首,无穷波上声。
这首诗通过描述夜晚的牛渚西江,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这种自然景观具有极强的感性与情感,正是由于诗人娴熟的意象技巧,使得读者在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之余,也更加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4. 诗的节奏诗的节奏是指古诗创作中音乐节奏与韵律的统一与配合,通过韵律美感的传达或巧妙的调整,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例如:「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以「夜」作为主题展开全文。
虽然意境深远,但张九龄却通过把每一句的韵脚都安排得十分优美,在音感上也能传达同样强烈的感染力。
许多优秀的古诗都拥有这种流畅的音乐美,也正是这种音乐美贯穿了整篇文章,令读者感受到忘我境界和高超的创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因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拜见。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
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
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
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
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
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
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
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
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
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
“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
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
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
言描述来。
(自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