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抒情方法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古典诗词抒情⽅式鉴赏古典诗词的抒情⽅式(上)snow⼀、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1)借物抒情托物⾔志(2)借事抒情因事缘情(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4)咏史抒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什么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特点:是直接对有关⼈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式。

例:《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君⼦好逑”(《周南·关雎》)陈⼦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乐府诗集?⿎吹曲辞》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绝衰。

⼭⽆陵,江⽔为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间接抒情的⼏种⽅式及其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在处理情感时⼀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是⾔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要弄清:第⼀,借什么物?那物有什么特点?诗⼈如何将那物的特点与⼈的感情相联系,即找到他们的共鸣点;第⼆、诗⼈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是悲?是喜?是怨?是恨?……第三:要懂得哪些物即意象是抒发哪种感情的如⽉、杨柳。

例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珍《⼰亥杂诗》其⼀(注:深秋的习习冷风,吹⾛了绿⾊的夏景,满地的⾦黄依然显⽰秋天的成熟,总会让⼈为之感动。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开花落本是⾃然界⽣命的流程,落花不惜⽣命凋零,为爱可以粉⾝碎⾻,化作泥尘的挚爱来滋润爱的根源,古往今来的诗⼈都为永恒的爱⽽沉醉在秋的意境中,寒来暑往,春红夏绿秋黄冬⽩,多少痴男倩⼥都为着这⽆情的变化⽽感慨。

)例: 苏轼的《⼘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谁见幽⼈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词运⽤了借物抒情的⼿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表现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洁⾃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三、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运用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 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 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 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 《汉书·西域传》。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 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 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 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 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率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 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 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 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 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 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 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高考中的诗词欣赏从三个方面去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属于表达方式的范畴。

一、直抒胸臆不借助其他事物,而是直接把胸中块垒倾吐而出,淋漓酣畅。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孟郊40岁及第,他自以为从此便可以别开生面,龙腾虎跃,大展鸿图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惊喜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限拘谨再不值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正如风吹云散,心中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加上后两句的间接抒情,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二、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比较含蓄。

胸中有情,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暗传深情,正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他俩先后被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本诗写了因知道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表达了二人真挚的友谊。

其最大特点即以哀景抒哀情。

首尾两句中的“残灯”、“暗风”、“寒窗”,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渗透,连灯、风、窗都变得“残”、“暗”、“寒”了,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含蓄不尽的好诗。

三、借物抒情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在某个方面具有与人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往往被诗人抓住,借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之情的诗,本诗虽写离愁,却不用“悲”、“愁”等字,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助此形象来抒发个人的留恋惜别之情。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其间暗含的拟人手法,则更是巧妙传神。

四、借事抒情借叙事来抒发感情的诗,在古典诗歌中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
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
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
感情。
乐景乐情
精品
试试
谢灵运
手段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 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 露出喜悦的感情
以乐景抒乐情
精品
哀景哀情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 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 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 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 一体,“妙合无垠”。精品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精品
Hale Waihona Puke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 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 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 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精品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 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 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 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 史抒怀。
精品
3、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 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 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借古抒怀、托古讽今)、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对比、虚写、象征等。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有对这种手法的使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情感与景物一致,就是烘托,如果不一致,就是乐景写哀情(反衬)。

三、托物寄意。

托物寄意,就是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一物的描写,也就是借助对...某一物...........................,或借物喻...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对所描写之物的喜爱、憎恶之情人(也属于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

它可具体分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等三种手法。

四、借古抒情。

所谓借古抒情,就是借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词,在整首词中作者所怀之古乃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周瑜。

词的上阕虽没有直接写周瑜,却是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或者说是通过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烘...............”.)和众多的豪杰(........“.多少豪杰托下阕要出现的主角周瑜...........。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式古典诗词中常⽤的表达⽅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志等)。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忆断肠⼈。

(王实甫《⼗⼆⽉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直接抒情的⽅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等四个⾓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的志向和意愿。

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如:结庐在⼈境,⽽⽆车马喧,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陶渊明《饮酒》) 中间四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乐景写哀:属反衬⼿法中的⼀种,表⾯上写的是⼀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6.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7.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5.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二几组概念的区分1.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是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及高山大河等,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三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诗词抒情方式

古诗词抒情方式

古诗词抒情方式“诗者,吟咏性情也。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的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重要途径。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多种: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示例: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示例: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示例: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以“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 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
20
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记叙的过程中,对后面要表 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提示或暗示一下,后面与前 面形成呼应。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如: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 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全诗用了白描的手法(第一步),寥寥数语 勾画出父子辛勤劳动、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第二步),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
10
描写手法
.
11
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 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
《陌上桑》 汉乐府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 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 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 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 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渲染烘托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融情于景
触景生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试分析本诗抒情的方式。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 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 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 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的后两
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杜牧和王安石 各自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为什么?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 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 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 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认为民心 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以哀景写哀情:
闻白乐天左迁汀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中以残灯暗风、冷雨寒窗等意象,营 造一种凄冷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 仕途挫折的同情悲伤,以哀景写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 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情”“景”关系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寓情于景 4.以景结情 5. 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又称“由情及景”“缘情写景”, 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为表达感情而选 择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情达意。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 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强烈感情(如欢乐、 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 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 托感情,也叫“融情于景”。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言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 金陵怀古 王珪
• • •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 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其抒情手法
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冷寂静的画面中 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 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客居他乡 的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 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 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 条运河。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4分)
(直接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节选自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乐景反衬哀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龚俊杰)古典诗歌常见抒情方法

(龚俊杰)古典诗歌常见抒情方法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直 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把 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 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 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 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 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 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 史抒怀。
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助写 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6、借典故抒情
典故可以是“用事”,也可 以是“用言”,前者称事典,后 者称言典。但不管是事典和言 典,都是借古人古事古言来隐 喻今人今事今意,抒情言志, 表明心迹。
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传说 中吕尚和伊尹终究被重用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借用南朝宗 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语,来形容自 己的宏伟抱负。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通过抒写唐明皇李隆基对杨贵妃的 相思之情,纯用景染情,几乎达到“ 不著一字,尽显风流”的程度。
融情入景
移情于景
在借景抒情中,由于主观感情的 介入,使景物明显见出情感冲击的 印痕: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事物本 来的形态、特征,或语句中带有点 染情感倾向的字词,这就是移情于 景。即景物多有变异、情感鲜明激 越、富于再创造性的情景交融方式, 表现力现当强劲。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1、描写自然景物在古典诗歌中,描写自然景物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诗人通过精细、生动的描绘,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

2、表达个人情感抒发个人情感也是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心情、思考和感受,来表达对人生、爱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的思考和体验。

3、怀古抒怀怀古抒怀是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通过对过去时光、历史人物、古代事物的回忆和联想,表达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思考和感慨。

4、凄婉哀怨凄婉哀怨是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的抒情方式,通过描写悲伤、忧愁和失落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爱情、命运等方面的痛苦和无奈。

5、极简唯美极简唯美是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方式,以简洁、清丽的语言表达内心的触动、感悟和美好。

这种方式追求简约、纯粹的美感,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6、宣泄情绪宣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抒情方式的一种,诗人通过直接暴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来宣泄自己的痛苦、愤懑或欢乐。

这种方式能够给读者带来共鸣和情感共鸣。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资料:-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参考资料- 古典诗歌范例集- 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法律名词及注释:1、护著作权指对文学、艺术及其为出版的作品的创作权人应享有的权利。

著作权法对其进行了保护。

2、知识产权对智力劳动的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权益。

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

3、侵权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犯的行为。

侵权行为可依法进行追究和惩罚。

4、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后果。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法律规定,法律责任可能包括罚款、赔偿、处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表现 手法 表达 内容 借古讽今
贾谊的才华无与伦比,汉文帝不问他治国大 计,偏去问鬼神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 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 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 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 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 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 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 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小结: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 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 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对朋友 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情流露其间。说说诗歌是怎样抒发这 种感情的? 借景抒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 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可谓“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
2、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抒情 方式
借景抒情 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 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 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 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 又怎能不思乡呢?
表达 内容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台城(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着称,最末的那位陈后
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建了结绮、临春、望仙 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红偎翠,不理朝政,还 自谱新曲 《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 女边歌边舞。可不料笙歌未彻,隋兵已临都门,楼上红 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 结束了。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托物言志 )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 )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抒胸臆 )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 ) 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 ) ⑦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借景抒情 ) 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直抒胸臆 ) ⑨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借景抒情 )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寓理 )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台城(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今昔对比,运用典故,咏史抒怀。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 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奢靡生活,和现今 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对比,寄托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小结: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 梅、兰、落日、夜月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答题规范:
本诗(或本句)运用了„„手法,描绘了„„景象 (或刻画了„„形象 或描述了„„事情),表达了„„情感 (或表现了„„心境 或体现了„„追求),达到了„„的表 达效果。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
常用的抒情方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即事感怀—借事抒情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慨 今、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高考命题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是怎样抒情的)? 答题步骤与模式: 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绘的景(物)象——分析所表 达的情感——指出产生的效果。 即:方式+分析+情感+效果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 新美好的春日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 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 般不是直接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 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 史抒怀。
托物言志。借对白梅耐寒、高洁的形象的描写,表 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小结: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 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 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即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显示自己的高洁品 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古典诗歌 常见抒情方法
什么是“情”和“志”?
“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 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 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 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 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例4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 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细 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 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梅(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 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多 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
课堂演练
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式
《杂诗》(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抒情 方式 表达 内容
叙事抒情
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主要是诗人对 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 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 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 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 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 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