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抒情方法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古典诗词抒情⽅式鉴赏古典诗词的抒情⽅式(上)snow⼀、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1)借物抒情托物⾔志(2)借事抒情因事缘情(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4)咏史抒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什么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特点:是直接对有关⼈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式。
例:《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君⼦好逑”(《周南·关雎》)陈⼦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乐府诗集?⿎吹曲辞》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绝衰。
⼭⽆陵,江⽔为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间接抒情的⼏种⽅式及其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在处理情感时⼀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是⾔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要弄清:第⼀,借什么物?那物有什么特点?诗⼈如何将那物的特点与⼈的感情相联系,即找到他们的共鸣点;第⼆、诗⼈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是悲?是喜?是怨?是恨?……第三:要懂得哪些物即意象是抒发哪种感情的如⽉、杨柳。
例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珍《⼰亥杂诗》其⼀(注:深秋的习习冷风,吹⾛了绿⾊的夏景,满地的⾦黄依然显⽰秋天的成熟,总会让⼈为之感动。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开花落本是⾃然界⽣命的流程,落花不惜⽣命凋零,为爱可以粉⾝碎⾻,化作泥尘的挚爱来滋润爱的根源,古往今来的诗⼈都为永恒的爱⽽沉醉在秋的意境中,寒来暑往,春红夏绿秋黄冬⽩,多少痴男倩⼥都为着这⽆情的变化⽽感慨。
)例: 苏轼的《⼘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谁见幽⼈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词运⽤了借物抒情的⼿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表现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洁⾃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三、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运用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 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 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 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 《汉书·西域传》。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 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 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 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 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率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 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 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 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 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 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 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高考中的诗词欣赏从三个方面去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属于表达方式的范畴。
一、直抒胸臆不借助其他事物,而是直接把胸中块垒倾吐而出,淋漓酣畅。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孟郊40岁及第,他自以为从此便可以别开生面,龙腾虎跃,大展鸿图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惊喜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限拘谨再不值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正如风吹云散,心中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加上后两句的间接抒情,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二、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比较含蓄。
胸中有情,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暗传深情,正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他俩先后被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本诗写了因知道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表达了二人真挚的友谊。
其最大特点即以哀景抒哀情。
首尾两句中的“残灯”、“暗风”、“寒窗”,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渗透,连灯、风、窗都变得“残”、“暗”、“寒”了,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含蓄不尽的好诗。
三、借物抒情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在某个方面具有与人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往往被诗人抓住,借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之情的诗,本诗虽写离愁,却不用“悲”、“愁”等字,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助此形象来抒发个人的留恋惜别之情。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其间暗含的拟人手法,则更是巧妙传神。
四、借事抒情借叙事来抒发感情的诗,在古典诗歌中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
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
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
感情。
乐景乐情
精品
试试
谢灵运
手段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 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 露出喜悦的感情
以乐景抒乐情
精品
哀景哀情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 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 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 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 一体,“妙合无垠”。精品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精品
Hale Waihona Puke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 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 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 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精品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 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 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 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 史抒怀。
精品
3、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 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 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借古抒怀、托古讽今)、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对比、虚写、象征等。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有对这种手法的使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情感与景物一致,就是烘托,如果不一致,就是乐景写哀情(反衬)。
三、托物寄意。
托物寄意,就是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一物的描写,也就是借助对...某一物...........................,或借物喻...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对所描写之物的喜爱、憎恶之情人(也属于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
它可具体分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等三种手法。
四、借古抒情。
所谓借古抒情,就是借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词,在整首词中作者所怀之古乃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周瑜。
词的上阕虽没有直接写周瑜,却是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或者说是通过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烘...............”.)和众多的豪杰(........“.多少豪杰托下阕要出现的主角周瑜...........。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式古典诗词中常⽤的表达⽅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志等)。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忆断肠⼈。
(王实甫《⼗⼆⽉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直接抒情的⽅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等四个⾓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的志向和意愿。
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如:结庐在⼈境,⽽⽆车马喧,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陶渊明《饮酒》) 中间四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乐景写哀:属反衬⼿法中的⼀种,表⾯上写的是⼀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表现 手法 表达 内容 借古讽今
贾谊的才华无与伦比,汉文帝不问他治国大 计,偏去问鬼神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 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 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 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 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 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 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 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小结: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 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 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对朋友 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情流露其间。说说诗歌是怎样抒发这 种感情的? 借景抒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 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可谓“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
2、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抒情 方式
借景抒情 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 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 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 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 又怎能不思乡呢?
表达 内容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台城(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着称,最末的那位陈后
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建了结绮、临春、望仙 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红偎翠,不理朝政,还 自谱新曲 《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 女边歌边舞。可不料笙歌未彻,隋兵已临都门,楼上红 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 结束了。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托物言志 )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 )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抒胸臆 )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 ) 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 ) ⑦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借景抒情 ) 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直抒胸臆 ) ⑨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借景抒情 )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寓理 )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台城(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今昔对比,运用典故,咏史抒怀。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 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奢靡生活,和现今 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对比,寄托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小结: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 梅、兰、落日、夜月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答题规范:
本诗(或本句)运用了„„手法,描绘了„„景象 (或刻画了„„形象 或描述了„„事情),表达了„„情感 (或表现了„„心境 或体现了„„追求),达到了„„的表 达效果。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
常用的抒情方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即事感怀—借事抒情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慨 今、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高考命题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是怎样抒情的)? 答题步骤与模式: 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绘的景(物)象——分析所表 达的情感——指出产生的效果。 即:方式+分析+情感+效果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 新美好的春日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 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 般不是直接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 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 史抒怀。
托物言志。借对白梅耐寒、高洁的形象的描写,表 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小结: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 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 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即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显示自己的高洁品 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古典诗歌 常见抒情方法
什么是“情”和“志”?
“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 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 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 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 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例4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 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细 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 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梅(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 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多 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
课堂演练
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式
《杂诗》(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抒情 方式 表达 内容
叙事抒情
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主要是诗人对 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 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 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 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 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 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