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学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doc
2010-2011学年度高中高一政治导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作业反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⑥懂得效率的含义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②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③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课标导学】一.公平:P60-611、公平的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3、完善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有:二、效率的含义 P62三、(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631、关系2、措施【合作探究】某班准备以“鱼和熊掌可否兼得——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主题召开一次辩论会,其正方观点是:“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我们要坚持。
”反方观点是:“公平比效率更为重要,我们要更加关注公平。
”(1)请你简要地分别为正方和反方写出两条用于辩论的观点。
(2)你对经济活动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当堂达标】1.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7月起,普遍提高全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这项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①是国家在实施调整人民内部关系的职能②体现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④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相同的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
模块1《经济生活》模块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分配“个人分配”学案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的内涵是:我国实行的是以为主体,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
思考: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是什么?)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3)现实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典型习题: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决定的.A.产品结构B.产业结构C.所有制结构D.消费结构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形式多样性②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①适用范围是:②分配的尺度是:③分配对象是:④分配原则是:(2)性质:基本原则。
(3)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物质基础,直接原因①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条件下,产品分配必然按照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
(前提条件)②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即“按劳分配”。
③直接原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体差别还存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
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自然成为制约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
【VIP专享】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学案
2013级高二导·学·练一体化学科政治编制人审核人编号课型复习课课题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设计总结一、知识清单1、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2、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是什么?根本途径是什么?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5、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重点解读(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它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B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经济。
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⑥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3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编号071.理解熟记我国分配制度和公平分配的知识,提高分析分配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和方法。
3.支持我国分配制度,树立公平、效率观念;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一、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并能默写,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重点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20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自查组内互查)(一)、重点原理自查:1.我国的分配制度(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是什么?(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2)怎样实现收入公平分配?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怎样处理二者关系?(二)、重点知识梳理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为什么目前要更加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展经济。
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生产决定分配,根本上要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③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016学年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考纲解读——认清目标,奋力前行1、回忆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含义。
2、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注重社会公平;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认效率的含义。
分析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分析当前应该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重、难点分析1、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两者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考点过关,找出以下知识点并记忆。
(考点知识必须过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与意义?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3、效率的含义?4、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5、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观点辨析:请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观点要明确,思路要清晰)1、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实质是一致的。
()说明:2、公平就是消灭差别。
()说明: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说明:4、产出高,效率就高。
()说明:5、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工资差距。
()说明:6、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说明:(三)真题探究:灵活运用重点知识,合作共享。
探究一: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探究二: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
思考:国家提高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属于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领域的举措?能否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公平与效率是否是对立的?(四)高考演练1、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备课人:张健 2015/9/4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考纲要求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查重点)。
二、高考考情与预测1、高考考情(见学案“高考回眸”)2、命题规律及趋势本框题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
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相关知识。
效率与公平这一考点是现实性极强的一个考点,也一直是高考的核心考点。
且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会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相关试题,如结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增加等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分析,在2016年的复习备考中,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调整,新一轮援疆,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等。
考点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点拨:(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夯实基础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实现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针对训练1.20世纪90年代,在某省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是800多元,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也只不过1000多元,而该省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政府应该()A.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分配C.督促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D.直接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员工的报酬2.社会财富是块“蛋糕”,做大、分好这块“蛋糕”是政府的责任。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C.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要注重效率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编辑人:张万勇刘东霞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某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该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关键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自我检测,强化落实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月薪1500元。
2008年5月,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将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
2009年5月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
回答1-4题1.小李的收入方式属于①按技术要素分配②按资本要素分配③按劳动力要素分配④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2.我国采取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是①这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②这是我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④这是按信息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的客观结果是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B.社会成员收入缩小C.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降低D.两极分化4.从材料中看出,小李的收入分配体现了()原则A.按劳分配 B.公平 C.实现共同富裕 D.效率《2004——2008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股权制。
据此回答5-6题5.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股权制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B.有助于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C.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D.是有利于防止个人分配上的两极分化6.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股权制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的C.由共同富裕的原则决定的D.为了防止两极分化7.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由于A.按劳分配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据较大比重B.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C.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据报道,前不久中国某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以其发明的专利技术折价为基础成立的股份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股份价值达上万元.据此回答8~10题.8.材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我国现实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C.共同富裕D.效率与公平统一9.专利技术所得属于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本收入D.技术收入10.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公平原则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原则11.王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月薪3000元,每年还能获得股息红利30000元;妻子在一家外资企业里上班,月薪2800元。
经济生活第七课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一、考试目标1、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简单运用:(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考点解读1、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决定因素(理解)(1)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_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理解)、(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①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_经济条件__决定的。
_生产资料公有制_ 是实行__生产力的发展水平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劳动的性质和特点___②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否定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__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_基本生活需要。
5、效率和公平是什么关系?(简单应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复习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复习导学案重点知识全面复习教材,扎实记牢书本原理,用时30分钟。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复习导学案中的典型题目练习内容,用时15分【复习目标】1. 理解熟记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内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判断各种分配方式的方法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材料分析。
3.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本课重要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什么实行这种分配制度:(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分配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2.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必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意义: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人才、创造的尊重。
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
深化拓展:动态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这对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方面不同,侧重点不同。
改革开放之初,为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党中央提出要优先强调效率。
效率优先实际上是指发展生产力优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不断扩大的现象,这时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内自此正式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术语。
十五大坚持这一提法。
十六大从层次关系上予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十六届四中全会有一些变化,没有出现效率优先的提法,而是主张在鼓励部分先富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
十六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六个方面的制度入手加强权利公平(政治公平)、法律公平、司法公平、教育公平、分配公平。
十七大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明确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
2.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和------的关系,既要提高-------,又要促进--------,再分配更加注重----------”。
(1)提高效率①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与--------的比率,表示资源------------------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和---------------------。
------------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经济生活第七课教学案
编号:1608007 2016级高一年级政治教学案班级姓名责任人:鞠华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范围:公有制。
)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式都是按劳分配。
②不要混淆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在基本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中,根本的决定因素是: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④按劳分配只适用于公有制经济,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企业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B】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技术、管理、资本、非公有制中的劳动力)意义:(1)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意:①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收入。
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两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例如,在公有制经济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必要性、意义、作用;并会判断个人的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3.知道个人的哪些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4.知识联系: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重点重点:①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通读教材P58—60页,然后完成知识填空。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3、熟记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一、自主生疑(一)基础填空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为主体,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①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从而促进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的根本否定,是和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地位5.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和。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包括:、、和。
6.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一是确认:。
②二是尊重:。
③三是有利于:。
(二)预习自测1.对于按劳分配的理解,正确的是:()A.非公有制经济也实行按劳分配B.分配的尺度只讲质量不讲数量C.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D.是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实行按劳分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①将劳动者的收入与个人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技能④使剥削阶级能够更好地管理劳动者,获得更大的利润⑤根本否定了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⑥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三)我的疑问:二、互动解疑课堂探究近年来李某一家生活水平节节攀高。
上课用学案 公开课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重点】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难点】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自学预习阅读课本60-63页思考:1.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意义2.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及重要举措(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效率的含义。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求:(1)对应列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在教材上作出相应标记。
(2)认真思考,完成学案中判断题。
(3)有疑问先做标记,与同位探讨,或者向老师质疑三.预习检测(判断题)1. 公平是就是平均主义,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3.调节收入分配需要取缔高收入()4.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四.课堂情境(一)、你也说公平,我也说公平漫画(略)1、小李说:公平就是消除差距,平均分配。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2、图中分配方式合理吗?差距过大将会给个人、企业、国家带来怎样影响?(二)、突破公平难题初次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难题一、干得多赚得多吗?材料一:小李:五年前我月薪1200现在涨了 1500. 算下来平均每年只涨5%都不到。
我们厂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
老板每年利润上百万,是我年收入的50倍还多。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本节重难点提要:1、关于公平问题;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考点透视:1、公平的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4、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意义;5、效率的含义;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1、我们生活中是否需要公平?2、公平是什么?3、在家庭和国家的财富分配中是否需要公平?四、教材提前知:(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1);(2);(3);(4)。
4、国家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举措):⑴制度保证:;⑵重要举措:①;②;③其他措施:a、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是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5、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意义:⑴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⑵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是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⑶可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⑷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6、初次分配:;再次分配:。
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优抚(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⑴效率的含义:;计算:效率=产出/投入⑵效率提高的意义:。
⑶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⑴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①;没有效率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
公平能够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⑵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方面:①;②。
⑶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原因:a、b、)⑵政策措施(具体做法):①②③⑶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②五、课堂大练兵1.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
经济生活学案第七课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5、理解运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6、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学导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预习填空】1、________决定分配,__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2、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它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和4、_______.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探究一:思考什么叫按需分配和平均主义?我们能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探究二:生产要素都包括哪些要素?判断下面材料各体现了什么分配方式?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
基层营销人员,基本工资2000元。
软件工程师,基本月薪8000元。
高层管理人员,如全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划及运作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2003年年薪为600万元。
1999年,联想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的股份2004年市值相当于30亿,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现虽已退居二线,但其所持有的联想股份如果以每年0.1%的收益计算,年收入为300万元。
探究三: 1、劳动收入是不是都是按劳分配?2、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3、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收入是不是全部都是按劳分配?4、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不是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知识构建】【教师点拨】1、关于农民的收入问题2、关于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3、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4、关于财产性收入【成果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完整版
第七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公平的含义、意义、如何实现;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2、能力目标: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的辨证思维能力。
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识梳理】一、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坚持社会公平的意义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二、效率和公平1、效率的含义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指社会财富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
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社会财富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它分成上缴国家的税收、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三部分。
再分配--- 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等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
(2)区分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具体的分配政策。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政策:以共富为目标,倡导先富帮后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课堂小结】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如何实现?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是什么?为什么?一、误区质疑1、差距过大不公平,因此公平就是消灭差别2、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3、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4、注重公平会影响效率的提高5、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的,在收入分配中难以实现二者的统一二、选择题1、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是①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③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④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2、(09江苏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夯实基础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针对训练
1.20世纪90年代,在某省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是800多元,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也只不过1000多元,而该省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政府应该()
A.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分配
C.督促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D.直接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员工的报酬
2.社会财富是块“蛋糕”,做大、分好这块“蛋糕”是政府的责任。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要注重效率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表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
①坚持以公平为物质前提和基础,以提高效率为保障
②充分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5.针对上述材料,国家应该()
①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③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同步富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回答6、7题。
6.(2010山东文综)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正确选项C。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主要是从公民的权益而不是从公民的义务角度考虑的,排除③,其余选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7.(2010山东文综)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正确选项B。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故A不选;我国的工作中心仍然是经济建设,故不选C;D注重的是效率问题,与题意不符,故不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B正确。
(三)理解思考
1.如何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抹煞了劳动差别和收入差距,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同时,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2.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第二,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即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也存在对立、矛盾。
4.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初次分配讲效率,再分配讲公平。
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这是过去的提法,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是我国收入分配方面的重大变化。
强调初次分配要讲公平,是因为目前的收入差距不合理主要是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
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
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
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四)基础问答
1.我国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
坚持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之所以要坚持公平分配,是因为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积极意义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当前为提高“两个比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哪些具体措施?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