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

合集下载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参考文献: [1]徐良梅,《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名小议[J],武汉 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6期, 2000年11月 [2]王栋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名解读[J],新西 部,第2期, 2010年
一、背景链接
写作原因一:历史原因(1/2)
这个愿望最初是他们在1845年9月到1846年夏季 共同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通过批判 以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 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来实现的。
施蒂纳
一、背景链接
写作原因一:历史原因(2/2)
鲍威尔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曾请威斯特伐利 亚的出版商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尤·迈耶尔和 鲁·雷佩尔出版。但由于第二卷直接批判了他们的 观点,所以他们就拒绝承印了。后来又遭到警察阻 挠,最终未能如愿。 40多年过去了,由于实际斗争和其它理论研究 工作的繁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 个问题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关系,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意义,这就 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期待已久的愿望。
恩格斯
二、内容概述
历史地位(1/2)
普列汉诺夫
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 始人和领袖之一,最早在 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家
普列汉诺夫于 1892 年为这本书的 俄译本写的序言和注释本中指出:这 本书“是集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哲学观 点的大成”。 恩 格 斯 在 1890 年 给 德 国 大 学 生 约·布洛赫的信中说:“我可以向您 指出我的《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 实行的变革》和《路德维希·费尔巴 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在这 两部书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就我所 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
《 德路 国德 古维 典希 哲 学 费 的 尔 终 巴 结 哈 》 和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

“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

”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

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

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

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

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

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

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三个重要的思潮,分别代表了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的不同潮流。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个思潮,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探讨的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特点是突出思辨的性质,注重哲学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解释。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由”和“理性”,它们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

德国古典哲学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出了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考理性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由的实践来达到理性的发展。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其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为后来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此外,德国古典哲学也对政治和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典型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特别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个体的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市场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分工与市场的关系。

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可以扩大市场”理论,为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此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对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着。

这部着作完成于1886年,距今已130多年了。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着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着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

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

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是恩格斯应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机关杂志《新时代》编辑部要求为评论施达克的《费尔巴哈》一书而写的。

原文发表在该杂志 1886 年第四、五期。

1888 年恩格斯略加修改加上序言,作为单行本出版。

同时,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 1845 春写的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这本书的附录一起发表。

自从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除了公开镇压工人运动外,还在思想意识领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反动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康德主义。

他们用康德的伦理唯心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的地位,诬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简单拼凑。

“新康德主义”当时不仅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普遍赞赏,而且还渗入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

因此,为回击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歪曲,彻底清算和批判新康德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战斗性和纯洁性,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原理,恩格斯写了这本著作。

二、中心思想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内容讲解一本章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本章共 18 个自然段。

(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作用(第 1 — 2 段)1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以德国 1848 年为背景,展开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7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4.意义(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二、巴黎公社1.背景(1)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巴黎。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巴黎市内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过程(1)1871年3月18日,工人群众发动了起义。

(2)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

3.措施(1)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2)经济:恢复工厂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等。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制度能从根本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 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即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②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实行优胜劣汰。

谈谈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并非人的思维本身,决不能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它可以超过人脑思维是没有根据的。

(1)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2)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

(3)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人类思维则主动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发明创造。

(4)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潮和学派,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包括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领域。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系列经济学家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

他们对经济发展、贸易、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早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改革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型,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以上三个领域的思想都对后来的学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为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些思想启示。

这些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讲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讲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admin06-28 17:42其它一、历史背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

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

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精品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精品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精品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B【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提事物现象B.揭示事物本质C.追求自我实现D.改造客观世界【答案】D【解析】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答案】A【解析】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183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1、黑格尔:贡献: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足:他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不彻底的。

2、费尔巴哈(德):贡献: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不足: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贡献: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不足: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法),欧文(英):贡献: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种种矛盾,预见到资产阶级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不足:未能理解这一历史过度的表现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第一章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人与世界关系,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当代启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当代启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当代启示近期通过在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培训课程的学习,激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着研读的热情,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

其中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以往我并不熟知,而此次党校的培训课程将其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书信等一起作为经典着作研读书目,让我对该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及自己课后的学习,我对《终结》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并对该着作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了粗浅的思考。

下面从其重点内容、理论价值、对当代的启示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终结》的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然而又是开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体系。

《终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该着作中,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并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终结》共四个章节,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分析黑格尔哲学及其辩证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及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揭露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表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论述辨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二、《终结》的理论价值(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而《终结》是恩格斯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理论基础的分析和自诞生以来40年发展成果的总结。

恩格斯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 强调了实证科学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马恩唯物史观具有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二)对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吸收。

恩格斯在《终结》中肯定黑格尔及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作用,同时又批判了黑格尔保守的客观唯心主义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正确的基本哲学内核,使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选择客观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选择客观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选择-客观题精选————————————————————————————————作者:————————————————————————————————日期:1.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德国古典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发展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马克思9.“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10.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13.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14.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16.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17.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1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共产党宣言》19.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21.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2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24.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心主义25.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工业社会26.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27.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总归宿是:一切为了群众28.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3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不变资本3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3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33.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金融资本34.实行垄断价格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3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3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8.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3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0.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历程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历程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历程一、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2.学术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重要基石。

二、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过程1.青年马克思时期(1840-1845年):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受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形成了初步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巴黎时期(1845-1848年):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共同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

在此期间,他们发表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3.布鲁塞尔时期(1848-1852年):马克思开始专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对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期间,马克思完成了《1848年革命宣言》的撰写。

4.伦敦时期(1852-1883年):马克思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核心著作——《资本论》。

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意义1.实现了哲学向政治经济学的跨越: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使其从哲学领域成功转向政治经济学领域,为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2.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3.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历程是其不断探索、批判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优秀成果的综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19世纪初期先进思潮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它们所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又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以启迪,它们的失足之处也给马克思、恩格斯以鉴戒。

从社会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从理论来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活跃于德国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约翰·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弗里德里希·威廉·谢(1775—1854)、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路德维希·费尔巴(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它所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而它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德国古典哲学比如黑格尔谢林费尔巴哈费希特●空想社会主义比如傅立叶欧文●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的兴盛产生工人阶级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先简单介绍下空想社会主义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在19世纪上半叶(差不多就是鸦片战争的时候),发展到最高阶段,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与时代局限历史贡献作为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在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第二,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时代局限理论是不成熟的,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理论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第二,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第三;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ps: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根源还是要从社会存在中去找,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然后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角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的起源

社会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形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体系,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一、客观环境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变化)1、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美法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民主原则是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议会。

1640-1688年英国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1789-1794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共和制,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新的时代,新的政治力量崛起。

(产生的基本物质前提,为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发展搭建舞台)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发生在欧美的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纺织机械的发明和革新的工作机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的动力革命、机械制造业),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推进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同时造就了现代两大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引发了整个世界体制的动荡和变革。

生产和消费具有世界性,各民族间的交往和依赖日益加强,社会历史由民族历史变为世界历史。

(经济巨大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为产生提供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3、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之后相继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容不下生产力的发展。

4、阶级斗争新的特点。

工人的组织性觉悟性战斗性大大增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183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到达新的阶段,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大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大题汇总
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内容。
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发展变化是怎样的?
5 2016年10月 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6 2017年4月 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意识的本质。
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 2016年4月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澄清——重读《费尔巴哈论》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澄清——重读《费尔巴哈论》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澄清——重读《费尔巴哈论》摘要:19世纪下半年,资产阶级企图复活德国古典哲学来歪曲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迷惑无产阶级,党内思想一度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重新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也指出了与二者的根本不同。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渗透到工人运动内部,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影响最大的就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个人,在此,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与二人的联系与区别做了重新阐释,重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二者学说的不同。

一、恩格斯澄清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原因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有的著作中,只有《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并且这部著作出版较晚。

在恩格斯晚年,资产阶级处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无比尖锐,资产阶级不仅在政治上对无产阶级施压,而且企图利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残渣拼凑起来的折中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

(一)理论原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活19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爆发革命,巴黎公社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在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此时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随时有可能爆发,各国资产阶级为了镇压和反抗无产阶级运动高潮,他们不仅采取高压的政治措施,还意欲在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进而麻痹无产阶级,以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为代表,以歪曲的形式复活了已经终结了的德国古典哲学。

(二)现实原因:指导新兴的工人政党19世纪4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在与巴枯宁、蒲鲁东和拉萨尔等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绝对胜利。

到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纷纷行动起来,为争取自身的利益不懈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动态》2006年第10期)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汪行福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6)10-0016-07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

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

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永远不会创立起来。

”[1]因为在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那里,社会主义仅仅是一个“应当”如此的理想,一个只能诉诸人们善良意志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费希特和黑格尔那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理想是对现代性困境,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文化和市民社会困境的反应,因而符合历史理性的客观要求。

从现代性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先验原则出发,来思考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和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是德国古典哲学特殊的思想贡献,也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念形成的思想路径。

在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溯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

一 康德与自由主义卢卡奇指出,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它的特点是能够在哲学层面上思考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最深刻和最根本的问题[2]。

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笔者认为是个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自由主义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问题。

这一思考是从康德开始的。

康德在哲学上是理性启蒙主义者,在道德上是绝对人道主义者,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的共和主义者。

这三者在康德那里是统一的,都基于个人的理性自律和人格独立。

首先,康德把自己的时代理解为启蒙时代,视自己的哲学为启蒙哲学。

他说:“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程度上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接受批判。

”[3]在这个时代,“除了思维的权威之外更没有外在的权威,一切权威只有通过思维才有效准。

”[4]什么是理性的思考和批判?康德提出了三条规则:“(1)为一个人自己而思考;(2)从每个其他人的观点来思考;(3)总是一致地进行思考。

第一个是一个没有偏见的人的准则,第二个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的准则,第三个是一致的思想方式的准则。

”[5]在这里,主体的自主性、真理的普遍性和逻辑的一致性成了认识论的普遍有效性要求。

其次,康德在实践理性领域是一个超验人道主义者。

对他来说,实践哲学的根本目的是证明自由的可能性,超验的自由和理性的自律是整个实践哲学的出发点。

康德认为,“人,一般说来,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实存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

在他的一切行为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其他有理性者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当做目的。

”[6]把个人视为自在的目的,实际上是赋予每个个体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和价值,在这里,人道主义作为实践哲学基本立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哲学说明。

最后,康德不仅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基本规范,如人是目的,作为理性存在者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和尊严等等,而且试图把这些规范对象化到人心目中的“法治国”(Rechtsstaat)的制度设计之中,从而为自由主义的现代性政治理想提供系统的证明。

康德的政治理想是普遍和平的世界公民状态,它不仅要求每个国家从君主制转向自由的共和体制,而且要通过自由国家的联盟形成永久和平的国际秩序。

康德对自由主义政治体制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1)他强调了人的消极自由权利。

这种消极自由,他把它精确地表述为:没有人可以强制我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幸福,每个人有根据自己的幸福观念自由行动的权利,只要不妨碍别人同样的自由权利。

(2)他也表达了区别于实质性平等的形式平等原则。

康德认为,所谓平等在现代社会只意味着人们按照权利彼此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在社会地位和财产等方面的平等,因而社会平等与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是完全相容的。

(3)康德认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不能依赖于个别的意志,。

这样,康德就从普遍的人权、法律的平等到代议制民主等所有方面论证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康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复杂的。

在上个世纪末新康德主义的伦理社会主义者一再声称,康德实践哲学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指南和价值源泉,因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以人为目的的历史进步,而康德的道德绝对命令是这一目的的最好表达。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敏锐地看到,“在康德那里,我们又发现了以现实的阶级利益为基础的法国自由主义在德国采取的特有形式。

”[7]我们也应承认,康德思想也包含着一些溢出自由主义思想边界的积极思想因素,从而使他成为今天的左派思想追求平等和激进民主理想的重要资源。

但是,总体上,康德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理论更多地是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秩序的反思,而不是对它的批判。

虽然康德开启了批判哲学的传统,但是,就其现代性的立场来说又是非批判的。

他只看到传统伦理共同体的解体和社会的个人主义化是社会分化和合理化的条件,没有看到它也是人类自我异化的根源;只看到法律平等的确立是人类的进步,没有看到法律平等与社会不平等也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限制。

康德思想的局限性已经表明,现代文化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转向,以及社会结构的资本主义化具有一定历史合理性,但是,内在于这一现代性之中的社会原子化和阶级对抗,必须通过重塑伦理共同体和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改造来超越。

这正是费希特和黑格尔等人思考的方向。

二 费希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社会主义理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从未来的解放视角出发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费希特开始的,社会主义理想也是第一次在费希特著作中得到比较明确的阐发的。

在1796年的《自然法基础》中,费希特已经超越从霍布斯到康德的契约论传统的个人主义,开始在社会历史关系中认识人的存在和权利。

在他看来,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单个的原子,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空间和历史时间中生活的群体中的一员。

“因此,人的概念决不是个人概念,因为个人概念是不可想象的,相反,人的概念是类概念。

”[8]这一社会的人的概念为他重新思考法与正义问题提供了基础。

在他看来,虽然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但是,人的权利不能仅限于个人行动和思想自由等“资产阶级”权利,而且应包括工作权、教育权等“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权利。

在这里,费希特试图把社会主义因素纳入到自由主义体系之中。

[9]在《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中,费希特对资本主义法治国家做了系统的批判,并把它视为通向理性国家的过渡性阶段。

按照费希特的历史哲学,资本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直接摆脱外在专断的权威、间接摆脱合理本能和任何形态的理性的统治的时期,即对任何真理都漠不关心、不要任何领导而完全放纵的时期———恶贯满盈的状态。

”[10]哈贝马斯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提出现代性辩证法的哲学家。

在某种意义上,费希特更应该得到这个殊荣。

在费希特看来,资本主义现代性是充满矛盾的。

一方面,通过启蒙,人们已经把自己从本能支配的盲目权威中解放出来,并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因而这个时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只把自己视为绝对的存在,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快乐,没有任何理想和积极的生活理念,因而它又是一个“空洞的自由时代”。

[11]费希特认为,整个人类世俗生活的目的不是单个人的对财富的占有和享受,人应该超越个人主义的狭隘界限,自觉地把类生活和类本质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目的。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费希特认为人类历史应该从资产阶级法治国家过渡到更高级的形态,即他所说的伦理国家或绝对国家。

显然,费希特的历史哲学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和暂时性。

费希特不仅在历史哲学的沉思中确认应该存在一个比自由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法治国家更高的社会状态,而且试图对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体制进行筹划。

在《锁闭的商业国》中,费希特把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自由贸易国家,这一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理论。

自由竞争理论把人理解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把市场理解为中立平等竞争的场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市场中互动自发地促进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

费希特承认,自由贸易体系在历史上曾经是起过积极作用,贸易史是构成我们现代史的重要部分。

但是,随着人们对国家的本质和理念的新知识的出现,我们完全可以越过自由贸易国家,直接进入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性国家。

在批判自由贸易国家的基础上,费希特提出了一个具有伦理社会主义色彩的锁闭商业国的社会政治理想。

自由贸易国家的观念基础是自由主义对人性的个人主义理解。

自由主义把个人作为孤立的与他人没有内在关系的个体,把社会视一个利益搏奕的场所,把国家视为实现个人私利的工具。

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国家只能是调节个人利益的法治机构。

费希特认为,人不仅是肉体的存在,而且是理性的存在物,他的目标不仅是个人的享受,而且追求个人的自主性;不仅是个体的存在物,而且是社会的存在物。

因为“社会意向属于人的基本意向。

人是注定要过社会生活的。

他应该过社会生活;如果他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人,而且会自相矛盾。

”[12]基于这一立场,他认为,从纯粹意义上说,社会是理性存在物的整体,是道德高尚的人组成的共同体。

在这一共同体中,人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费希特追求的目标是绝对国家。

在这个国家中,社会成员不仅在法权上是平等的,而且在财产和社会地位上也是平等的。

社会不再是原子式个人的外在结合,而是一个按照理性原则进行分工和协作的有机体。

绝对国家不是主管法律的机构,而是像一个高超的艺术家一样,高超而又巧妙地按照社会共同体的目的和要求安排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使整个社会生活成为一出精彩的音乐合奏。

在费希特设想的绝对国家中,国家不仅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的分工和交换,构建一个锁闭的商业国,而且要把人的闲暇和业余力量纳入到国家目标之中。

费希特强调,“逐渐地、自由地上升到这种绝对国家的形式,即上升到理性所要求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的使命。

”[13]显然,费希特所理解的国家概念已经超越了自由贸易体制,带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

虽然费希特的“锁闭的商业国”以及绝对国家的观念本身也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它相信国家能够自上而下地管理和协调社会成员所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上特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地位。

约・胡贝尔指出:“在最近这个世纪,正是哲学家费希特在德国第一个在其自然法学说和政治学说的著作中研讨了关于这样一个国家制度的课题,在这种国家制度中,对一切人的幸福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并且要设法使每个人都有他生而应有的那种合乎尊严的命运;在这些著作中阐述了他那些关于所有制和继承权、劳动权和劳动制度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完全符合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