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20(选修5)(含2013高考真题)
考点20 选修5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0 选修51.(2016·全国卷Ⅰ·T43)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把握以下几点:(1)把握住“夏秋季节”这个关键词;(2)该题是分析破坏力巨大的原因,而非泥石流产生的原因。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且有大量冰川分布,因此夏秋季节因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同时,夏秋季节降水十分丰富,导致该季节水量巨大;材料中给出了松散堆积物量异常大,且中游河谷狭窄、坡度大,从而导致发生泥石流的规模大、强度大,所以破坏力大。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6·全国卷Ⅱ·T43)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因此加强工程措施的建设,增强河道泄洪、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
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入手,以减轻洪灾损失。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20高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至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知识要点: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制约因素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②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20(选修5)(含2013高考真题)
考点20 选修5(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解析】1选B,2选B,3选C。
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
第1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
第2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第3题,(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1)了解我国各省(区)的相对位置和简称。
(2)了解我国干旱严重地区发生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表现。
【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知,干旱严重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滇(云)、黔(贵)、蜀(川)。
第5题,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高中地理在学习和复习时,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有些知识点在地理的学习中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希望大家喜欢!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德国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工业区)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欧洲南北向与东西向铁路都经过德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德国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什么该地农业不发达,人口较为稀少?北德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阴冷夏季凉爽、热量不足;地势低平,土壤较贫瘠,故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由于气候条件较差,人口也较稀。
★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
★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主要河流: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莱茵河(由北入北海)、易北河(向北入北海)。
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的“美因-多瑙运河”,以及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即基尔运河)是重要的国际性航运捷径。
[参阅材料]莱茵河的航运价值自然原因:莱茵河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
这是因为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胜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
经济原因: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且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有世界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这为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工业城市经过综合整治,加强了对莱茵河的环境保护,莱茵河己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休闲与审美时代”。
高二地理选修5重点内容
高二地理选修5重点内容高二地理选修5重点内容(一)1、地震:(1)时空分布特点: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滑坡、泥石流(1)时空分布特点: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1)时空分布特点: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洪涝(1)地域分布特点: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
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
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高二地理选修5重点内容(二)1.防灾:①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2.抗灾:②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3.救灾和重建:①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
②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地理选修5知识要点
选修五知识点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因为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水准可能性越大。
因为这些沿海地区因为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营造防护林。
2、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我国华北(春旱)、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营造防护林、种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的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节约用水。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天气特征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多数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能够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破坏基础设施)防御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精选】(人教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19(选修4)(含2013高考真题)
考点19 选修41.(2013·浙江自选模块•T11•10分)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1) ~(3)题。
(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单选)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单选) ( )①地铁站口②学校、医院③高架路口④住宅小区⑤隧道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3)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1)理解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意义;(2)从图中准确提取大、小型租赁点与交通干道等级的关系。
【解析】第(1)题,自行车属于绿色交通工具,可减少交通拥堵和大气环境污染。
第(2)题,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设置在行人集中、人流量大的地区。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答案:(1)B(2)B(3)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2. (2013·江苏地理•T30B•10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理由是。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城市功能分区的一般布局原则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住宅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化学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且与主要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
高二地理选修5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选修5复习资料地理选修5传授的自然灾害内容,让我们对保护环境有了更明确的动力。
下面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5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5复习资料(一)(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新疆南部麦区。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3)棉铃虫分布: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棉区(二) 森林病虫害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
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主要种类及分布: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
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高分必背)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高分必背)
本文档将会全面汇总高中地理选修五的知识点,以帮助您备考并取得高分。
以下是重要的知识点: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2. 共享地球资源
- 矿产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 农业资源的影响因素和合理利用
-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与乡村发展
- 城市规划与建设
- 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旅游与地理环境
-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 旅游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 旅游的规划与管理
- 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 信息时代的地理学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与发展
- 互联网在地理信息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
- 影像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大数据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地理选修五的重要知识点,备考时建议重点掌握以上内容。
祝您成功取得高分!。
高二地理选修五知识复习点
高二地理选修五知识复习点高二地理选修五知识复习点(一)(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2.震中--避震(1)十几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
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高二地理选修五知识复习点(二)1. 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1)诱因:自然异变。
(自然属性)(2)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和资源。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
(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购,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失望中也能寻觅到期望,终将克服行将到来的高考。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期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1(一)自然灾害的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质2.灾前准备触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质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质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态决定,关系到灾害产生进程中救援物质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当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及专业救援队。
(二)自然灾害的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产生和灾情形成进程中立刻采取的行动和计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畴:非常广泛,一样应包括对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保护交通、通讯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讯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质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 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形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猜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自然灾害的灾后复原1.灾后复原的目的:减轻灾害缺失和增强抗击能力2.救济灾民的情势: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 选修5(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解析】1选B,2选B,3选C。
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
第1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
第2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第3题,(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1)了解我国各省(区)的相对位置和简称。
(2)了解我国干旱严重地区发生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表现。
【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知,干旱严重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滇(云)、黔(贵)、蜀(川)。
第5题,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熟悉冷冻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2)从图中获取P区域的地形与地势特点。
【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和农业设施都会造成危害;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地势有关。
第(2)题,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从加强监测、预报与管理,提前做好防范,调整农作物品种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7.(2013·山东文综·T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对比分析甲、乙两地地形、降水等因素。
(2)结合丙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点,说明泥石流的危害。
【解析】第(1)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发生的含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发生需要松散的地质条件、坡度较大的沟谷和大量快速汇聚的地表径流。
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等高线可知,甲处于坡度较大的河谷,是山地东侧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甲地泥石流发生概率较乙地高。
第(2)题,丙地处河谷地带,泥石流发生会阻塞河道,同时有铁路经过,泥石流会冲毁路基,影响交通等。
答案:(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8.(2013·浙江自选模块•T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 ~(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题指南】从图中提取该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的信息并联系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御措施是答题的关键。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多断层发育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第(2)题,暴雨可引发山区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引发平原地区的洪涝等灾害,若发生泥石流灾害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第(3)题,滑坡的防灾措施可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措施。
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点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
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解题指南】突破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试题资料的关键词,读懂试题的背景设定:(1)农作物的播种、收获时间相对固定——如违反则减产减质。
(2)2013年的低温影响了播种时间,使得作物的生长期变短——因收获时间固定。
【解析】从题干资料知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而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则表明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
东北地区纬度高,积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错过最佳播种期,直接导致农作物生长期变短,致使农作物减产且品质下降。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10.(2013·安徽文综•T34•21分)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根据等压线的注记和弯曲状况归纳该区域气压的分布特点,描述某区域气压分布特点时,要从“是否均匀、高低压中心的位置、等压线的疏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角度进行。
(2)要注意该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大气水汽含量。
【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图确定出高、低压中心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据图看出,高压中心位于区域西南部和东南部,低压中心位于区域中部偏北的位置。
第(2)题,判断气象灾害类型时,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天气条件可从动力、沙源两个角度进行。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题指南】从图中提取地形信息、河流信息及居民点与地形、河流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洪灾多发生于降水多、暴雨集中且河流沿岸地势低平的地区;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气候类型及特征,从图中可以提取居民点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故多洪灾;应对措施可以采用治理措施(修水库、修堤坝等)和躲避措施(远离洪灾多发区)。
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12.(2013·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造成泥沙淤积的原因入手,同时结合洪泽湖和淮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面积大,河流含沙量大;河水入湖后因水面变宽而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湖底逐渐升高,形成“悬湖”,进一步使得淮河排洪不畅,加重灾情。
答案: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流速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