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家教思想的分享—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自立教育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自立教育:自主人格、自主学习、自律生活
自律生活:习惯
1. 生活习惯(健康、作息) 2. 做人习惯(合群、尊重他人)
3. 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思、行)
读:自由阅读 说: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 4. 思维习惯(怀疑、异想天开)
赏识期望法、艺术陶冶法
六点半教育吧:家庭教育公益平台
陈钱林校长——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特邀家 庭教育专家,与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长期合 作,共同推行家校合作共同体,并在学促会 家庭教育公益平台——六点半教育吧开辟
“陈钱林说家教”专栏,欢迎各位家长关
注、转发。
更多家庭教育讲座信 息请扫描上面二维码
23
祝福每一位孩子
杭师附校小学部 家庭自主作业评价
健(安全防范、讲究卫生、
自主健身、视力保护、其它项目)
美(自理生活、尊重他人、
自主学艺、自主劳动、其它项目)
智 (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自主反思、自信说话、其它项目)
家庭卡
杭师附校中学部 家庭自主教育评价
美卡
智卡
健卡
@陈钱林:孩子人生的路要由他们 自己走,这既是基本人权,也是基本责 任。尽管孩子的生长要由家长帮扶,但 仅仅是帮扶而已,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 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婴儿时学走路,先 得由大人扶着,会走路后要尽快放手, 这个道理谁都懂。孩子的人格发展、孩 子的学习都像学走路一样,家长不能“ 扶”得过多。
自立人格:自尊心
1. 给孩子留足面子 2. 中度要求 3. 不轻易提要求 4. 抓教育契机
自立人格:挫挫折教育 3. 把家人的挫折变成孩子的挫折教育 4. 培养面对困难的心态
自立人格 自主学习 自律生活
自立人格+自主学习+自律生活——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陈钱林【一对龙凤胎,儿子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作为父亲,陈钱林有什么秘诀?】1994年8月,我的一对龙凤胎出生。
我因中学教师的经历,想到这么可爱的孩子,慢慢到了初中、高中,生活在应试教育大环境里,做不完的作业,睡眠不足,眼光无神,即使考试成绩很好,算得上成功吗?我觉得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便逃不出这个怪圈。
该做些什么?我想到了自立教育,具体为自立人格、自主学习、自律生活。
这是我对家庭教育朦胧的认识,主要的想法是,孩子的成长不能被大人牢牢地控制,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权。
自立人格: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当屋外阳光明媚,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出去走走吧?孩子说“出去”,这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孩子说“不出去”,没有关系,“现在两点钟不出去,那三点钟出去还是四点钟出去呢?”孩子说“四点钟去”,那我就等到四点钟陪孩子出去。
我儿子上初中后,因自学能力已初步形成,我设想他下午就在家自学。
问了几次,他都说下午要去学校。
有一次,他脚受伤,在家里休息了几天。
我说,“是不是下午都不去学校?”他说“也可以吧!”我就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后来我儿子下午都在家自学,在家很自觉,因为这是他自己决定的。
当然,背后离不开我的宏观调控。
自主学习:从婴幼儿期开始小孩子都喜欢听水龙头放水的声音,看桌子翻倒了的样子……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
我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跟我说,“爸爸,我发现地球是圆的,从我们家七单元出来往八单元走,在后面转了一圈,正好又回到我们家门口!”我觉得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重大的发现,我就表扬他。
后来,我好几次陪他们在家门口绕圈,帮助孩子研究这个圆的道理。
更大胆的自学,是他们上小学后。
我总觉得,孩子读小学,100分的试卷考90分相对容易;而从90分考到95分,要花一些精力;从95分考到100分,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如果能轻松获得90多分,说明孩子具备学习能力,不如省下时间用于自由学习。
跟着陈千林教授学家教
跟着陈千林教授学家教——《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读后感为人父母,谁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于是好多父母,或花大价钱让孩子上贵族学校,或倾家荡产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好的公立学校,或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文化辅导班,他们认为孩子好与坏,完全在于学校,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他们熟不知孩子的好与坏,与为人父母者自己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行为会潜因默化地影响孩子。
有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如何去做。
好多时候,他们费心劳力地为孩子做了许多事情,他们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可是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屑一顾或孩子的逆反。
那么为人父母者该怎么做,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人成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陈钱林教授学家教,让他告诉我们如何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陈钱林教授有一对龙凤胎,儿子陈杲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陈杳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而作为父亲的他有何秘诀呢?陈钱林教授在《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有着先天不足,社会教育良莠不齐,家庭教育才能决定成败。
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无定法,但是家教还是有规律的,应该从孩子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和价值观这些方面下手。
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能盲目跟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孩子的个性设计培养目标。
无论用什么教教方法,我们首先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我们要教给孩子卫生常识,要让孩子重视安全防范,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
次之是我们要塑造孩子孩子好性格,培养孩子向善,远离偏激。
习惯的养成宜早不宜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
再者要让孩子知道只学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孩子品尝阅读的乐趣,通过读书读报打开了解社会的窗口,带孩子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不要盲目追求高分。
陈钱林说家教(三)
陈钱林说家教(三)作者:陈钱林来源:《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03期作者简介: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督学。
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志向造就梦想与奇迹孩子没有志向,就像船在航行中没有灯塔。
家庭教育,贵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
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并不一定在乎是否“圆梦”。
故事分享:拜访院士2008年6月,中国工程院钟山院士到瑞安安阳实小考察。
能否让孩子见见院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与钟山院士联系。
想不到,院士答应了。
晚上,我带俩孩子如约到了国际大酒店。
钟山院士了解了孩子勤奋好学的情况后说:“要成功,关键要做到四点。
一要有信仰。
只要有信仰,就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要勤奋好学。
不好学的人,不会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三要创新。
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
集成创新是把许多复杂的原始创新聚集一起,如航天科学,需要力学、化学、生物学等综合科学才能实现创新。
四要做人。
一个人只有人品好,才可以做学问,才会有朋友,才可能有成就。
”当院士说到牛顿的运动定律后来被爱因斯坦完善时,儿子接了一句“爱因斯坦也会被后人超越的”,儿子的话得到了院士的夸奖。
当院士得知俩孩子自学能力较强时,便鼓励孩子们说,自己快八十岁了,六十多年来都是靠自学。
现在我国本土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这个重任就靠你们了。
女儿看到院士特别兴奋。
她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有没有可能造一种有吸引力的飞船,使宇航员在太空中也会感受到重力?能不能用一种比较轻的磁性材料,使宇航员不会失重?宇宙飞船上都有太阳能电池,能不能推广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院士都给予了分析。
女儿还提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把地震的能量用来发电而为人类造福呢?”院士笑了,说:“问得好。
地震的能量太大了,如果能加以利用,就了不得啊!不过,现在对地震的原理研究还非常浅显。
”这时儿子插话说,日本能在地震前5秒钟进行预报,算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陈钱林说家教 (十八)
陈钱林说家教(十八)作者: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06期循序渐进原则认知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科体系也存在逻辑系统。
孩子的发展,包括习惯培养、道德发展和学科学习,都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性。
故事分享:杳杳的志向杳杳幼儿时,有时想当画家,有时又想当科学家。
梦想,让她拥有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杲杲小学跳级之后,杳杳也想跳。
考虑到杳杳当时的学习能力没有优势,我就说:“你知识面广,喜欢看书,以后可以当作家,作家不一定就要跳级。
”此后,杳杳对写作的兴趣愈发浓厚。
因杲杲的数学天赋,客人给予表扬的机会就多些。
每当这时,我就会表扬杳杳的作文兴趣,客人自然会捧场。
杳杳的作家梦也更强烈了。
孩子俩的艺术特长发展都很一般。
读小学时,杳杳看到一些同学因艺术特长获奖,也想当艺术家,提出要报名参加艺术特长班,虽然我赞同,但因为杲杲没兴趣,杳杳不想单独学习,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刚读初中时,杳杳总分在班级第十名左右。
这时候,杳杳的目标是争取前三名。
我觉得孩子压力太大不好,给她讲“第十名现象”。
我说:“初一时20名内,初二时15名内,初三时10名内,我们追求赢在终点线上。
”每次考试后,我总是说“第十名是多少分”,她也宽心了许多。
很多初一学生都已参加学科补习班,可我不提倡。
我觉得,初一就补课,靠苦学最终没有潜力,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并不一定非要考名牌大学。
我曾与杳杳商量,若成绩难进步,可考虑初二开始学美术。
我外甥女走的就是这条路,后来成为美术教师。
杳杳也同意我的想法,产生了当教师的志向。
后来,杳杳成绩直线上升,她的志向也随之转变为科学家。
高一时,杳杳逐步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以物理学家为志向。
她最想报考的是中科大,我非常赞同。
高二开始,她隔周在家自学,学习用功,学习效率也很高,在一年时间内自学了高二高三的课程。
这段时间,她的理想是考中科大的地球物理专业。
杳杳现在南方科技大学读大三,迷上了生物学。
我问:“不当物理学家啦?”她说:“何必当什么家?以后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有意义。
陈钱林说家教(六)
陈钱林说家教(六)作者:陈钱林来源:《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06期作者简介: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督学。
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孩子成长真善美,勤劳淳朴,同情弱者,这些都是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核心价值观。
家庭教育要引领孩子形成与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
故事分享:重回公平码头2007年腊月二十九,我特意带孩子俩来到上海公平码头。
我对孩子俩说:“爸爸曾是公平码头的天涯沦落人。
”1989年年底,23岁的我只身赴北京做生意。
腊月二十九回到上海,买了到温州的轮船票,身上只剩零花钱。
因开船时间未到就到外滩游玩,之后我提早两小时往回走。
没想到赶到码头,船却已离岸50米。
当时,没有电话,没有信用卡……后来,在一位老人的好心指点下坐火车到金华,最后已身无分文的我在一位司机的帮助下才平安抵家。
公平码头已由原来的海航码头变成了渡江码头,见不到几个人,只见几艘渡船在黄浦江上悠闲地开着。
码头周边还是老房子,在远处高楼的映衬下显得有点凄凉。
当年的公平码头是通往各沿海城市的交通枢纽,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让人不禁有种沧桑感。
我说:“十八年前,如果爸爸想不开了,现在也就不会有你们了。
”儿子说:“挫折能使人有斗志。
”记忆中还有一座天桥,于是我带着孩子俩四处寻找。
找了半天无果,只好询问坐在码头边的搬运工。
搬运工说:“原来的天桥在东大铭路上,十几年前就已经拆了。
”我带孩子俩来到了东大铭路,对孩子说:“记忆中的天桥横跨在宽阔的马路上,感觉气势宏伟,而今天的东大铭路却显得有点窄小。
”我对孩子俩说:“当年爸爸差点流落街头,如果把困难比喻为天桥,当时的天桥显得特别高大。
但当后来克服了困难再重新看时,天桥却早已拆了。
”儿子说:“人难免会碰到困难,甚至苦难,但不要怕,要想办法解决。
”我说:“人们都说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实际上人生也都是遗憾的人生。
校长陈钱林说家教:多读书,多看报,少追分数多聊聊
校长陈钱林说家教:多读书,多看报,少追分数多聊聊陈钱林说家教1:玩着玩着,就把娃的智力开发了手是第二大脑,动手使孩子变聪明如果合适,早期开发智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说“合适”?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世界上还找不到适合每个孩子智力发展的金钥匙。
但大体上有个规律,如智力发展需要载体、智力发展有关键期等。
钢琴、绘画是培养智力的有效载体,跳绳、爬树能培养智力,玩泥巴、打水仗也能培养智力。
选择什么载体,要观察孩子的兴奋点在哪里。
女儿杳杳与儿子杲杲的智力开发,在婴幼儿期就开始了。
我特别鼓励孩子们玩创新游戏。
自创的下棋法、过家家游戏、演历史剧、儿童剧,都利于培养智力。
孩子们2岁时,为了培养数学兴趣,我教他们用火柴梗摆数字。
先摆个位数,再摆多位数。
不管摆得怎样,我都表扬。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迷上了,整天将火柴梗摆来摆去。
火柴梗太细,我怕影响视力,就有了“发明”:就将筷子剧成段,代替火柴梗。
孩子3岁开始,我教他们用筷子摆算式。
先是一位数的加减算式,接着是两位数的加减算式,后来是多位数的加减乘除算式,最后是由横式变成竖式。
杲杲更喜欢用筷子摆算式,杳杳喜欢用长短不一的“筷子段”摆“画”。
摆数字,画画,为什么非要用筷子摆?这里还有个动手的训练。
手是第二大脑,动手使人变得聪明。
会玩才会创造许多人听到创新能力,仿佛与重大发明有关,好像很遥远。
实际上,创新就在身边。
孩子玩垒积木的游戏,时而摆个别墅,时而摆个狗窝,也就是创新。
家长看到这些创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创新能力培养也就会信手拈来。
女儿杳杳与儿子杲杲喜欢玩过家家游戏。
我参与了几次后,引导孩子们演“连续剧”。
比如他们俩自编的“历史剧”第33集《赵云变将》,讲关羽与赵云比武的故事。
第二天,孩子们接着做这个游戏,记录为第33集(下)《三兄弟分散》,讲了刘备、关羽、赵云与机器人大战的故事。
这些事看起来很荒唐,可玩的过程,处处都是创新。
幼儿时,孩子们喜欢在纸上画画,正面画满了,转过来画背面,背面画满时,又转过来。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班主任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班主任读后感读了陈钱林老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这本书,就像是在教育的大森林里找到了一条有趣又实用的小路。
陈钱林老师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让我这个在教育边缘观望,偶尔踏入的人,有了一种“哦,原来如此”的感觉。
就像他在书里把教育比作是一场旅行,班主任呢,就是那个拿着地图、偶尔还得客串导游的人。
这个比喻真逗,可又特别贴切。
从他的故事里,我看到班主任工作可不是简单地管管纪律、收收作业那么轻松。
那是要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小心思里,像个超级侦探一样。
他提到有些孩子调皮捣蛋,这就像在旅行途中突然想走岔路的游客。
一般人可能就直接把孩子拉回来,喊着“你走错啦”。
但陈钱林老师不是,他会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一小段,看看孩子为什么想走这条岔路,然后再巧妙地把孩子引导回正路。
这就很厉害,感觉他不是在强行纠正孩子,而是在尊重孩子探索的欲望的基础上,给他们正确的方向。
书中那些教育案例也特别接地气。
比如说有个孩子不爱学习,就爱画画。
在很多传统的班主任眼里,可能就觉得这孩子不务正业,得赶紧让他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但陈钱林老师看到的是孩子在画画里的天赋和热情。
他就像个魔法师一样,在学习和画画之间搭了一座桥。
他让孩子知道,画画也需要知识,学习能让他画得更好。
这么一来,孩子就不再觉得学习是个讨厌的事情了。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这要是每个班主任都能这么干,那得少多少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啊。
而且,陈钱林老师强调的自主教育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就像是在告诉孩子们,“你们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小英雄,老师和家长只是在旁边给你们递个宝剑、指个方向的人。
”这和那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可太不一样了。
他让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这就好比让孩子自己去搭积木,可能会倒,但是他们在一次次搭建中就知道怎么搭更稳当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班主任就像一个有着七十二变本领的孙悟空。
得会变着法儿地让孩子爱上学习,变着法儿地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还要变着法儿地让班级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人们思想品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有幸读完了陈钱林先生的最新著作《教育的本质》。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透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并提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让我在教育问题上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育是人的自我教育陈钱林先生在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首先体现在个体的自我教育上。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主、自觉的学习者和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个体能够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这种自我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育是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陈钱林先生还在书中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对个体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个体在社会中的经验和反思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互惠互利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碰撞,个体能够不断汲取力量和智慧。
四、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教育始终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陈钱林先生在书中强调了教育在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传承是教育的基础,而创新则是教育的动力。
教育需要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中,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教育是个体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关键陈钱林先生在书中阐述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只有每个个体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机会,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因此,教育的本质还在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通过阅读陈钱林先生的《教育的本质》,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在于个体的自我教育、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关键。
陈钱林教育本质的读后感
陈钱林教育本质的读后感读完陈钱林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就像是在教育的迷宫里突然被点亮了一盏超级亮的大灯。
以前我对教育的理解就像是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总觉得教育嘛,不就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多学点知识,考试能拿个好成绩就行了。
但是陈钱林老师的观点,一下子就把我从这种狭隘的看法里拽了出来。
他提到教育本质是对人的成全,这让我觉得特别在理。
就像我们种一棵小树苗,不能只想着怎么把它修剪成我们想要的形状,而是要考虑这棵树苗本身的成长需求,是要给它足够的阳光、水分和适合它扎根的土壤,让它按照自己的生命力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啊,不能只按照家长或者社会既定的模式去硬套,得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兴趣。
比如说我邻居家的小孩,他对画画特别痴迷,可是他爸妈觉得画画以后不好找工作,非得让他去学那些所谓的主科。
结果呢,孩子整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也没见得多好。
这就是没有理解教育本质的表现啊。
要是按照陈钱林的理念,就应该成全孩子对画画的热爱,说不定他在绘画的道路上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呢。
还有,陈钱林强调的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也很重要。
这就好比给孩子一把神奇的钥匙,让他们能自己打开知识的宝库,探索这个世界。
我自己小时候就是那种比较依赖大人的孩子,做什么都得听父母或者老师的安排。
到了后来长大了,遇到一些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就特别茫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早点培养自主精神,那可就不一样了。
孩子能自己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这在以后的生活中可太有用了。
再说说教育中的品德培养。
现在社会上有些高智商但是品德不行的人,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的事情。
陈钱林指出教育本质包含品德教育,这就像给孩子的灵魂注入一股正能量。
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孩子,就像一颗散发着温暖光芒的小太阳,走到哪里都会给周围带来积极的影响。
读了陈钱林关于教育本质的阐述,我就像是一个在教育海洋里迷失方向的小船手,突然找到了航海图。
我觉得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机器。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读陈钱林老师《教育的本质》有感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这个暑假美其名曰陪孩子阅读,自己却能把陈钱林老师的《教育的本质》拜读完了。
觉得很多东西能够与我产生共鸣,让我有很多触动。
好的书本会给我们带来优质的教育,价值连城。
而我们的父母、老师,就像那些书本一样,他们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连优缺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在他们的教育栽培之下,长大成人。
既然教育如此重要,那教育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一)教育意味着人格的成长与健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成功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成长与完善。
人格是什么?陈钱林前辈在他的著作《教育的本质》里提出人格健全的独立人格模型概念。
它包含自然人属性(天性)、社会人属性(人性)以及精神人属性(灵性)。
天性,追求体质健康、健康生活;人性,追求美丽、成功;灵性,追求智慧与幸福。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独立并健全,都受到这三个条件的制约。
因此,好的教育,往往会教给下一代要保持身体健康,要在意自己的形象,要有责任心、上进心与孝心。
但这三个条件,又受到另一个东西的制约——习惯。
习惯是人格建立的根基,包含健康习惯、做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健康习惯涉及的是一个人的天性,追求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优良、运动跟上,方可远离疾病。
同理,做人习惯涉及的是人性,学习习惯则是人的灵性。
这三个习惯的养成与保持,才是健全人格最根本的方式。
说白了,人格就是一人的天性、人性与灵性的综合体。
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能独立、拥有强大精神力的根本。
因此,教育里,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亦或是辅导教育,都需要明白教育的核心是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越是独立越是完善,那么他和这个世界的兼容能力越强。
相反,一个人的人格越是偏执,就越是容易被这个社会淘汰。
(二)教育意味着思考力与学习力成功的教育意味着富含思考力与学习力。
或许很多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学不好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而苦恼。
自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后,这样的问题一直都会遇见。
最美教育在家庭
最美教育在家庭作者:刘恩樵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6年第03期一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班级里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性格,成绩如何,总可以从其家庭教育中寻找到相应的原因。
近日,读了陈钱林著的《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我再一次认识到,最美的教育首先在家庭。
作者有一对龙凤胎子女,儿子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陈钱林的家教秘诀究竟在哪里?还是先听听他的女儿与儿子是怎么说的吧——女儿陈杳说:爸爸很少主动过问我的课业,却让我拥有难能可贵的自学能力;很少干涉我的选择,却让我学会努力去追求梦想;很少在我跌倒时扶起我,却教我如何站起来,并积极地看待绊倒我的石子;很少掩饰世间的丑陋,却让我感恩永恒的真善美。
儿子陈杲说:爸爸竖起的大拇指,让我充满自信;爸爸的幽默,让我洋溢着快乐;爸爸的放手,激励我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特别是爸爸引导我自学,让我免于作业困扰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在我的眼里,爸爸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家。
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如何。
女儿与儿子的一番话道出了陈钱林的家教理念与实施方式,这就是以“三自”为目标,即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围绕着“三自”,陈钱林重点在12个方面教育孩子。
这12项重点是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与价值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还有10种家教妙法。
这些就形成了陈钱林家庭教育的独特理念与实践。
二陈钱林主张让孩子读“杂”书,不能只读文本的书,还要读“社会”这本大书。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陈钱林就注重给陈杳与陈杲尝试读《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后来读《环球时报》等。
读报纸大大开阔了两个孩子的视野,使他们能客观地观察与认识社会,而且,通过讲说新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作文水平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到了高中时就更显示出优势。
陈钱林说家教,(二十四)
陈钱林说家教,(二十四)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
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物质与精神物质与精神是两大生命要素。
离开物质,人将无法生存;而离开精神,做人的价值也将缺失。
家庭教育仅仅抓好孩子的习惯、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故事分享:与孩子俩谈信仰孩子俩12岁时,我出差带回几本关于道家、佛家、儒家的书。
孩子问我:“佛教是不是迷信?”我答:“佛教是文化。
”孩子问:“那奶奶念经,是学文化吗?”我说:“是迷信。
”孩子问:“道家、儒家是不是文化?”我说是。
孩子翻了一会儿书,问我这佛家、道家、儒家到底是什么思想?我伸出双手朝上,说:“这便是。
”孩子不解。
我说:“佛教有个思想是‘空’,宇宙即是空,空即是宇宙,我双手上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空’;道家讲‘无为’,一切顺其自然,无为中求和谐,我伸出双手承天然之气,享天然之乐,这就是‘无为’;儒家讲‘仁’,‘仁者爱人’,大家主动伸出双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仁’。
”孩子问:“研究佛教为什么要当和尚?”我说:“一个人对信仰极其崇拜,有时候就会迷进去。
”孩子说:“当和尚不好吧?”我说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说好与不好。
孩子问:“什么是信仰?”我说:“是对一种思想的崇拜,如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家,这些思想博大精深。
佛教、基督教的创始人也都是思想家,这些思想吸引了后人,逐渐成为后人的信仰。
”孩子问:“迷信好不好?”我说:“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一种精神寄托。
但是,读书人不迷信。
”孩子问:“那我们没信仰了?”我说:“你们研究科学,相信宇宙的真理,这就是信仰。
”孩子俩表示长大要当科学家。
家教建议:培育孩子的强大精神精神,泛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观念、思想。
精神主导着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所关注的精神,指的是孩子表现出来的思想面貌与上进的活力。
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的统一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如果连温饱都满足不了,精神生活可能受影响。
拆书稿《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条金钥匙是自学。
这样学习效率会很高。
第三条金钥匙是自信。
家长和孩子平等对话,也会让孩子有自信心。
诚言,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个性化的心灵触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于点点滴滴。
陈钱林老师主张基于天性培养人性,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以人文精神滋养人性。
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阅读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道德洗礼。
生长是一种经历,而成熟靠阅历。
阅历其实就是提炼,升华了的经历。
从小让孩子接触经典著作,将受益一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构成了中国人价值观的根基。
对天,地,君,亲,师的敬仰;对温,良,恭,俭,让的追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这些传统文化都应该成为孩子价值观生长的精神食粮。
人应该成为强者,能不断克服困难的人就是强者。
每个孩子都应有幸福的人生!须知有幸福感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实际上,孩子长大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如果有强烈的幸福感,那么孩子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家庭的教育也就是成功的。
追求成功利于幸福。
成功需要付出,没有不劳而获的,需要汗水浇灌。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够聪明,只是不够用心。
学龄前孩子成功感最强,因为少竞争,更多是父母的夸奖......孩子不能做物质富翁。
“自古纨绔少伟男”玩物丧志,长此以往,哪怕原来是好孩子,也会因丧失精神涵养而毁掉一生。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引领精神生长,心灵沟通是前提。
教育一味靠说教没用的,贵在心灵的触动。
所以帮孩子寻找生命中的贵人......成功的路千万条,勤奋好学是基础;失败的路只有一条,就是不勤奋好学。
靠灌输成不了大才。
什么时候该扶,该放?如何扶与放?家长须细心琢磨。
铁不动会生锈,水静止不流,会变臭。
孩子生长不能顺其自然。
①远离消极因素。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②给予更多正能量。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扶孩子的动力源泉。
③帮助孩子形成生活技能与探索学习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扶得过多是溺爱①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动手。
名师论教│成长路上志向比智力更重要
名师论教│成长路上志向比智力更重要家庭教育的责任之一在于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但不要在乎是否圆梦。
陈钱林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著作有《教育的本质》等人人都想“吾儿少有大志”,但也有不少家长存在困惑:我家孩子天天吃喝玩,也学习,但一问志向,没有,连志向是什么都还没搞明白呢……该怎么对孩子进行“志向教育”?我家孩子倒是有大志,但不长久,今天想做科学家,明天想当音乐家,这样下去难免“志大才疏”啊,怎么办?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志向。
其实,志向不分好坏,即使是“不好”的志向,只要孩子喜欢,不妨先鼓励,反正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志向会变化的。
家庭教育要以志向激发孩子的动力,并不是对志向判断好与坏。
儿子杲杲小时候喜欢计算,志向是当数学家。
但有一段时间,俩孩子常常玩过家家,演历史剧,杲杲就产生了做导演的志向,希望能导出一大批电视剧在电视里播放。
女儿杳杳幼儿园时想当画家,读小学时的志向是当作家,读初中后变成当科学家。
俩孩子有什么志向,都会告诉我。
我的做法是,不管他们的志向是什么,我都赞同。
有什么比毁灭孩子的梦想更可怕的呢?打击梦想,就是毁灭幸福。
我的体会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之一在于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但不要在乎是否圆梦。
父母要与孩子共同做梦:即使“美梦”不会成真,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也会激发孩子不断向前。
俩孩子常做关于诺贝尔奖的梦。
有一次,他们说自己有了重大发现——时间与空间有可能都是个圆。
我就激励说,这个课题连爱因斯坦都没有涉及,有可能会获诺贝尔奖。
俩孩子为此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断地查找相关资料。
尽管这些“美梦”不会成真,但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让俩孩子的远大志向得到持续的激发。
让孩子志大才不疏,靠“激发志向﹢引导自学”——志向会产生引力,自学会产生推力。
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最大经验是激发志向与引导自学。
志向会产生引力,自学会产生推力,如果具备了这两种力量,再普通的孩子都有可能成大才。
孩子的学习成绩,靠的是综合素养,综合素养仅靠做习题是形不成的,必须要有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陈钱林说家教(一)
作者: 陈钱林
作者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出版物刊名: 中小学德育
页码: 69-7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家教 中国科技大学 家庭教育 校长 实验班
摘要:2011年的家庭教育是热闹的,"虎妈"之后"狼爸"来了,风靡网络的《斗妈大全》也引发热议:家庭教育怎么了?蒙田说:"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且最困难的学问。
"作为家长,能否不以"虎狼"形象示教,能否变"斗"为"爱",的确需要潜心攻修。
教育,首先须回归到对儿童的尊重上来。
有一位校长,正是以"尊重教育"为核心理念,悉心培养龙凤胎子女,儿子14岁时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女儿16岁时入读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实验班。
他,就是温州市名校长陈钱林。
从本期起,我刊特约请陈钱林校长独家开辟家教专栏。
让我们走近陈钱林,走进他的家庭教育世界。
陈钱林说家教(十)
陈钱林说家教(十)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学德育》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实践体验法:知行合一促成长实践体验,指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生活、学习等直接经验。
体验使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悟,促进其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故事分享:开门我家住六楼,楼梯底层有电话门。
客人来了,按电话门,楼上开关一按,门就会自动开。
安全有了保障,但开关门的噪音,难免惹出麻烦。
一次,来客按着门铃不放,孩子俩不约而同地说:“没修养!”我说,“这不是修养问题,是习惯
不好。
”我借机引导孩子俩反思,并与他们一起体验,孩子俩很感兴趣,既是游戏,又长了见识。
电话门会自动关闭,门开得太大时,关门的声音就很响。
有了体验后,孩子俩开门关门都很轻。
有时,在门边碰到邻居,总是拉着门,等邻居过后再轻声关门,为此常受我称赞。
【总页数】5页(P76-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5.203
【相关文献】
1.陈钱林说家教(十三):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幸福生长 [J], 陈钱林;
2.陈钱林说家教(十四) [J], 陈钱林;
3.陈钱林说家教(十七) [J], 陈钱林;
4.陈钱林说家教(二十) [J], 陈钱林;
5.陈钱林说家教(二十一) [J], 陈钱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分享 —— 公众号: 带娃去郊游 泡爸讲知识 陈钱林说家教 下城师生共读 浙江教育资讯一点通 升学宝 绘 本: 教育之江
自由分享 ——
同事A:陪伴比其他任何教育都好 同事B:阅读重要 ,相当重要 同事C: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同事D:放手,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 同事E: 兴趣班,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点
孩爸孩妈圆桌会
2015年6月16日 分享人:高级人才部黄臻
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陈钱林家教思想的分享—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陈钱林: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浙江省政府第八届兼 职督学,长三角第七届最具影响力校长。儿子杲杲,14岁考上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杳杳 ,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 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同事F:加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
祝福每一位孩子 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自主学习
1、玩中学:
游戏课程(语言、数学、健身、艺术) 探究课程(研究小课题、动手操作……)
2、知识:
自由阅读 经典阅读(名篇、名人故事、哲理美文)
接触社会(坐公交、读报纸)
3、能力:探究学习、拓展学习、超前学习
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自立人格
1、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从选择开始、辩证思维
自立教育:
自主人格 自主学习 自律生活
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自律生活
1、习惯: 生活(健康 作息) 做人(合群 尊重他人)
学习(听说读写思行) 读:自由阅读 说: 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
思维(怀疑 异想天开)
2、家规:民主+动态+评价 评价(100个好) 3、志向:让孩子与名人对话 与孩子共同“做梦” 把家里的困难告诉孩子 身边的榜样 自制力
家长意见与孩子意见的统一、平等对话 2、自尊心:给孩子留足面子、中度要求、
不轻易
提要求、抓教育契机
3、挫折教育:不经风雨难见养面对困难的心态
学会自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家教方法
环境熏陶法 情境感染法
多元评价法 奖惩并用法 自主决定法 自主学习法 实践体验法 挫折磨砺法 赏识期望法 艺术陶冶法